第159章 成公兴归来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刚过完新年,离开了近一年之久的成公兴,又一次回到河西。
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不但带回来个志同道合的年轻弟子,还给河西送来一人才。
这个才二十六岁的年轻道士,名叫寇谦之,是成公兴新收的徒弟。
另一人正是寇谦之同胞兄长寇赞,原是前秦县令,前秦崩溃时,他弃官归家。
正当他决定接受后秦征召时,成公兴到来,打乱他原本计划,不得已与兄弟一起来到河西。
寇谦之虽然从小生长在一个官宦家庭,但他却无心于做官,只一心一意倾心道教。
上谷寇家原本就是宗教世家,哪怕寇谦之家已迁居冯翊多年,家中仍旧奉五斗米教。
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从家中仅有的道器、道书中研习道术,期望有朝一日能获得仙道灵效。
可惜历经数年,因缺乏名师指点,其道术仍未有明显提高。
直到有一天成公兴到来,以渊博的道家知识、精深的算学折服了寇谦之,当即拜其为师。
寇谦之受道不久,成公兴就对他说:“你若想道术有成,须随为师前往河西修行。”
只要能学成道术,哪怕是上刀山寇谦之也不怕,因此他欣然同意。
不料,他刚一提出前往河西,却遭到家人一致反对。
眼下兵荒马乱,家人不放心寇谦之一人在外面游学。
后来寇谦之只好将成公兴请来,谁知成公兴不但说服了寇家人同意他前往河西,还将兄长寇赞也带上。
就这样三人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姑臧。
站在姑臧城下,三人心思各异,其中成公兴自然是踌躇满志,打算大干一场,借助河西一统道门。
而寇谦之不但对河西充满好奇,更是对愿意支持道教发展的大都护充满好奇。
三人之中,恐寇赞心情相对复杂些。
说实话一开始他并不愿来河西,哪怕成公兴将卫朔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无,他也不太愿意。
他始终认为河西太过偏僻,非成就大事之根基所在。
不料,朔方一战让寇赞彻底改变了态度,同样对成公兴口中那位英明神武似魏武的卫大都护充满好奇。
成公兴带着徒弟、寇赞兴冲冲来到都护府,正要抬步往里走,谁知迎头撞见侍卫头领康龙。
他故意挡在路中间,出言调侃道:“咳咳,这不是康大侍卫吗?你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干嘛去啊?”
正埋头赶路的康龙,冷不防被人叫住,不由被吓了一跳,猛地退后一步。
他面带愠色地抬头一瞧,正好看到成公兴在笑吟吟立在对面。
登时脸上露出喜色,大手一拍脑门,他兴奋叫道:“呀,这不是道长吗?你咋回来了?”
“怎么?贫道不能回来吗?”
“嗨,我不是那个意思!前几日主公还叨咕您呢,说什么要让胡虏改信道教,反正在下也听不明白。”
成公兴心中一动,忙问:“大都护在吗?”
“在,在,正跟宋长史议事呢。您自个儿进去吧,在下还有事要办。”
“行,行,你忙去吧。”
旁边寇赞盯着康龙身影,啧啧称奇道:“好一条彪形大汉。”
“嘿嘿,这位原本只是龟兹王账下一力士,只因比武输给大都护,才被大都护所得。”
“不料,在大都护调教下,竟成了战场上成冲锋陷阵的好手,如今他的大名早已威震大西北。”
“由此可见,大都护卫朔不但爱才、惜才,还有识人用人之能,并且提拔人才不拘一格。”
“再说崔浩,满打满算投到大都护帐下也就才一年,而今已高居刺史之位。”
“可以说,在河西你无需担心自己才华被埋没,只要有本事,早晚会被大都护重用。”
……
卫朔正跟宋繇议事,忽接侍卫禀报,说成公兴归来,不由心中大喜。
新年刚过,河西上下将精力全放在整顿朔方上,不管是设州立郡,还是将诸胡打散混编,全为了彻底掌控朔方。
唯一让卫朔感到遗憾者,就是宗教改革迟迟没有进展。
佛教近在眼前却不甘为他所用,道教倒有意合作,偏偏成公兴一去不回。
若不能顺利推出宗教,必将大大影响了胡族归化。
在他计划中,将以名利腐蚀胡虏上层,以文化、宗教控制普通牧民,如此数十年一过,再不虞有永嘉之祸。
等他政事安排妥当后,卫朔才急忙让人将成公兴请进来。
“哎呀,不好意思,让道长久等了。”一上来,卫朔就向成公兴表示歉意。
“无妨,无妨,大都护公务繁忙,贫道不敢耽误正事。”成公兴对此却毫不在意。
“今日道长红光满面而来,想必为改革一事做好了完全准备。”
“哈哈哈,大都护果真聪慧,一猜即中。”
“这一次贫道从关中带回来一徒弟,此人出身道教世家,对道家各种典籍十分熟悉。”
“由他从旁协助,贫道对改革一事多了几分信心。”
“能得道长看重,想来不是一般才俊,不知其人现在何处?不如请来让朔一观如何?”
“这人名叫寇谦之,乃关中冯翊人士,祖籍上谷,家族世代信奉五斗米教。”
成公兴话音刚落,只见一位年轻道士,在侍卫引领下,进入房间。
卫朔举目望去,发现来人果真气度不凡,可能是长期修道缘故,周身上下洋溢着一股出尘之气。
“贫道寇谦之,拜见大都护。”寇谦之向卫朔打了个稽首。
“道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卫朔上下打量了一番寇谦之,又扭头对成公兴赞道:“嗯,此子果然不凡,成道长你眼光不错。”
听了卫朔赞叹,成公兴十分高兴。
他这个徒弟在修道上十分有天赋,未来成就肯定会超过他。
接下来卫朔详细向成公兴、寇谦之师徒解释了为何要改革道教,同时还向两人描述了一番未来道教盛景。
成公兴、寇谦之俩听后,无不为卫朔化尽天下胡虏为夏民之宏愿而咋舌,同时也感到正有一副沉甸甸重担,将压在两人肩上。
“未来能不能消弭各族间纷争,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可就全靠两位道长,希望二位不要让朔失望。”
“大都护,你……你这……”成公兴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苦笑不已。
“你们只管放心大胆去做,一切自有朔为你们撑腰。”卫朔继续鼓励道。
“罢了,罢了,为了复兴道教,贫道拼了。”
见正事谈完,成公兴这才得空向卫朔举荐寇赞。
卫朔一听又来了位人才,不禁埋怨道:“道长,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怎能让人才白白等候那么长时间?”
“万一传出去,外界该说朔怠慢人才,未来还会有谁愿意来投河西?”
听了这话,成公兴还未说什么,反倒是旁边寇谦之眼前一亮,觉得卫朔果然如师父所言一般,十分爱惜、重视人才,如此也不枉兄长千里来投奔。
待寇赞进来,光是那一份沉稳气度,足以引起卫朔重视。
接下来两人一番交谈,卫朔愈加欣赏寇赞,对方不愧是出身官宦世家,才学、能力皆是不凡。
“奉国,原本你刚来河西,应该先让你休息一下再安排事情。可眼下朔州新得,正是用人之际,崔刺史更是几度向都护府要人,不得已朔只得让你辛苦奔赴朔州。”
“主公此言差矣,赞既入河西,自当为主公分忧,何来辛苦之说?”
“臣愿即刻前往朔方,协助刺史大人。”
“好,奉国不愧是国士大才,待日后功成归来,朔再为你接风洗尘。”
刚过完新年,离开了近一年之久的成公兴,又一次回到河西。
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不但带回来个志同道合的年轻弟子,还给河西送来一人才。
这个才二十六岁的年轻道士,名叫寇谦之,是成公兴新收的徒弟。
另一人正是寇谦之同胞兄长寇赞,原是前秦县令,前秦崩溃时,他弃官归家。
正当他决定接受后秦征召时,成公兴到来,打乱他原本计划,不得已与兄弟一起来到河西。
寇谦之虽然从小生长在一个官宦家庭,但他却无心于做官,只一心一意倾心道教。
上谷寇家原本就是宗教世家,哪怕寇谦之家已迁居冯翊多年,家中仍旧奉五斗米教。
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从家中仅有的道器、道书中研习道术,期望有朝一日能获得仙道灵效。
可惜历经数年,因缺乏名师指点,其道术仍未有明显提高。
直到有一天成公兴到来,以渊博的道家知识、精深的算学折服了寇谦之,当即拜其为师。
寇谦之受道不久,成公兴就对他说:“你若想道术有成,须随为师前往河西修行。”
只要能学成道术,哪怕是上刀山寇谦之也不怕,因此他欣然同意。
不料,他刚一提出前往河西,却遭到家人一致反对。
眼下兵荒马乱,家人不放心寇谦之一人在外面游学。
后来寇谦之只好将成公兴请来,谁知成公兴不但说服了寇家人同意他前往河西,还将兄长寇赞也带上。
就这样三人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姑臧。
站在姑臧城下,三人心思各异,其中成公兴自然是踌躇满志,打算大干一场,借助河西一统道门。
而寇谦之不但对河西充满好奇,更是对愿意支持道教发展的大都护充满好奇。
三人之中,恐寇赞心情相对复杂些。
说实话一开始他并不愿来河西,哪怕成公兴将卫朔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无,他也不太愿意。
他始终认为河西太过偏僻,非成就大事之根基所在。
不料,朔方一战让寇赞彻底改变了态度,同样对成公兴口中那位英明神武似魏武的卫大都护充满好奇。
成公兴带着徒弟、寇赞兴冲冲来到都护府,正要抬步往里走,谁知迎头撞见侍卫头领康龙。
他故意挡在路中间,出言调侃道:“咳咳,这不是康大侍卫吗?你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干嘛去啊?”
正埋头赶路的康龙,冷不防被人叫住,不由被吓了一跳,猛地退后一步。
他面带愠色地抬头一瞧,正好看到成公兴在笑吟吟立在对面。
登时脸上露出喜色,大手一拍脑门,他兴奋叫道:“呀,这不是道长吗?你咋回来了?”
“怎么?贫道不能回来吗?”
“嗨,我不是那个意思!前几日主公还叨咕您呢,说什么要让胡虏改信道教,反正在下也听不明白。”
成公兴心中一动,忙问:“大都护在吗?”
“在,在,正跟宋长史议事呢。您自个儿进去吧,在下还有事要办。”
“行,行,你忙去吧。”
旁边寇赞盯着康龙身影,啧啧称奇道:“好一条彪形大汉。”
“嘿嘿,这位原本只是龟兹王账下一力士,只因比武输给大都护,才被大都护所得。”
“不料,在大都护调教下,竟成了战场上成冲锋陷阵的好手,如今他的大名早已威震大西北。”
“由此可见,大都护卫朔不但爱才、惜才,还有识人用人之能,并且提拔人才不拘一格。”
“再说崔浩,满打满算投到大都护帐下也就才一年,而今已高居刺史之位。”
“可以说,在河西你无需担心自己才华被埋没,只要有本事,早晚会被大都护重用。”
……
卫朔正跟宋繇议事,忽接侍卫禀报,说成公兴归来,不由心中大喜。
新年刚过,河西上下将精力全放在整顿朔方上,不管是设州立郡,还是将诸胡打散混编,全为了彻底掌控朔方。
唯一让卫朔感到遗憾者,就是宗教改革迟迟没有进展。
佛教近在眼前却不甘为他所用,道教倒有意合作,偏偏成公兴一去不回。
若不能顺利推出宗教,必将大大影响了胡族归化。
在他计划中,将以名利腐蚀胡虏上层,以文化、宗教控制普通牧民,如此数十年一过,再不虞有永嘉之祸。
等他政事安排妥当后,卫朔才急忙让人将成公兴请进来。
“哎呀,不好意思,让道长久等了。”一上来,卫朔就向成公兴表示歉意。
“无妨,无妨,大都护公务繁忙,贫道不敢耽误正事。”成公兴对此却毫不在意。
“今日道长红光满面而来,想必为改革一事做好了完全准备。”
“哈哈哈,大都护果真聪慧,一猜即中。”
“这一次贫道从关中带回来一徒弟,此人出身道教世家,对道家各种典籍十分熟悉。”
“由他从旁协助,贫道对改革一事多了几分信心。”
“能得道长看重,想来不是一般才俊,不知其人现在何处?不如请来让朔一观如何?”
“这人名叫寇谦之,乃关中冯翊人士,祖籍上谷,家族世代信奉五斗米教。”
成公兴话音刚落,只见一位年轻道士,在侍卫引领下,进入房间。
卫朔举目望去,发现来人果真气度不凡,可能是长期修道缘故,周身上下洋溢着一股出尘之气。
“贫道寇谦之,拜见大都护。”寇谦之向卫朔打了个稽首。
“道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卫朔上下打量了一番寇谦之,又扭头对成公兴赞道:“嗯,此子果然不凡,成道长你眼光不错。”
听了卫朔赞叹,成公兴十分高兴。
他这个徒弟在修道上十分有天赋,未来成就肯定会超过他。
接下来卫朔详细向成公兴、寇谦之师徒解释了为何要改革道教,同时还向两人描述了一番未来道教盛景。
成公兴、寇谦之俩听后,无不为卫朔化尽天下胡虏为夏民之宏愿而咋舌,同时也感到正有一副沉甸甸重担,将压在两人肩上。
“未来能不能消弭各族间纷争,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可就全靠两位道长,希望二位不要让朔失望。”
“大都护,你……你这……”成公兴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苦笑不已。
“你们只管放心大胆去做,一切自有朔为你们撑腰。”卫朔继续鼓励道。
“罢了,罢了,为了复兴道教,贫道拼了。”
见正事谈完,成公兴这才得空向卫朔举荐寇赞。
卫朔一听又来了位人才,不禁埋怨道:“道长,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怎能让人才白白等候那么长时间?”
“万一传出去,外界该说朔怠慢人才,未来还会有谁愿意来投河西?”
听了这话,成公兴还未说什么,反倒是旁边寇谦之眼前一亮,觉得卫朔果然如师父所言一般,十分爱惜、重视人才,如此也不枉兄长千里来投奔。
待寇赞进来,光是那一份沉稳气度,足以引起卫朔重视。
接下来两人一番交谈,卫朔愈加欣赏寇赞,对方不愧是出身官宦世家,才学、能力皆是不凡。
“奉国,原本你刚来河西,应该先让你休息一下再安排事情。可眼下朔州新得,正是用人之际,崔刺史更是几度向都护府要人,不得已朔只得让你辛苦奔赴朔州。”
“主公此言差矣,赞既入河西,自当为主公分忧,何来辛苦之说?”
“臣愿即刻前往朔方,协助刺史大人。”
“好,奉国不愧是国士大才,待日后功成归来,朔再为你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