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旧案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年德妃娘娘一直觉得这件疑案里头谢贵妃嫌疑最大,只是苦无证据。旁人不晓得的事情她可是一清二楚,先皇后与谢贵妃面上淡淡,实则早已反目成仇。
昔年谢贵妃不晓得自己有孕,随着先皇后去皇家寺庙为太后娘娘祈福。先皇后一片孝心,在佛前跪了足足一个时辰。谢贵妃不甘心落在先皇后后头,便咬着牙坚持,直待腰腿酸软,裙上漉了片片血水才晓得自己居然怀了身孕。
先皇后争争传了太医,那个孩子到底没能保下,而谢贵妃因为跪得时辰过长,流产之后便再不能生育。
一笔糊涂帐,明明谢贵妃自己更有责任,偏偏觉得是先皇后故意为之,跪在佛前不肯起身。早先她曾几次咬牙齿与德妃娘娘提起,只说先皇后表面仁慈,暗地却是心狠之人。后头不晓得听了谁的指点,再不说这陈年往事。
先皇后过世,也曾有人打过坤宁宫正头香主的主意,都被仁寿皇帝搪塞过去。那时德妃娘娘已然有了儿子旁身,只以平常心对待,并不曾有些不该有的想法,反是谢贵妃苦苦觊觎中宫之位,多年来求之不得,直待最近几年才渐渐歇了心思。
旧帐本来没有必要重翻,只因大年初一清平候夫人来长宁宫给德妃娘娘请安。姐妹两个关起门来说话,清平候夫人便将年前去庙里为父母添灯油,巧遇宣平候世子夫人去烧香许愿的事说了一遍。
宣平候世子夫人那柱香烧得不情不愿,几次字里行间提到贵妃娘娘多日不得安眠,如今是给贵妃娘娘还愿,还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总是落到她的头上。
说者无心,听者却有了意。
清平候夫人晓得德妃娘娘这几年一直想查当年旧事,苦于没有地方下手。不晓得今次受谢贵妃这缕香火的冤魂是谁,与那桩沉年旧案有没有关联,便趁着入宫,一五一十与德妃娘娘说了个清楚。
若只是个把宫婢,试问深宫里哪个主子手上不沾着几条人命,何须谢贵妃担惊受怕?德妃娘娘听得振奋,直觉感到与当年那桩旧案脱不开关系。
她当时便命清平候夫人悄悄在外头苦寻当年与坤宁宫和长春宫有关系的旧婢,机缘巧合之下有了些眉目。昨日清平候夫人又入宫闱,与德妃说起在京郊五十里的平桥村里住着位嬷嬷,大约跟坤宁宫有些关系。
那位嬷嬷出宫之后,只因腿脚不大方便,没有能力远行,这些年才只好在平桥村隐姓埋名。也是合该她命运不济,本想着收一位义子养老送终,却没想到这义子前倨后恭,活脱脱引了一只中山狼入室。
大年节下,那义子盗了几件那嬷嬷从前的首饰拿去典当,正巧着进了清平候一位亲戚开的当铺。这亲戚识得东西像是来自宫内,哪里敢随便收下,一方面假托要请掌柜验货,一方面便求到了清平候府里,请府上派人验看真伪。
一来二去,清平候府上资深的嬷嬷认出了坤守宫的旧物,立时便派人将那个所谓的义子捉进了清平候府。略略动了私刑,那人不但供出这东西的来例,还供出这东西的真正主人。
清平候夫人只怕夜长梦多,半点也不敢拖沓,昨日入宫之时便悄悄派了人去平桥村寻人,不管是真是假,先将那位嬷嬷带回来再说。
本想着事情有了点眉目再报到仁寿皇帝面前,今日见仁寿皇帝贸然发问,德妃娘娘有些犹豫,她就势往炕上一跪,咬着嘴唇道露出丝黯然。
“陛下先别生气,臣妾并不是存心隐瞒。姐姐当年与陛下伉俪情深,又是那样心慈神慧,却去得不明不白。臣妾一直有心彻查,只是怕又勾起陛下的伤心事,这才想等着查到些东西再请陛下定夺。”
活着的时候不晓得珍惜,仁寿皇帝是在先皇后去世后才晓得自己对她的满腔爱意。他始终不相信那是意外,而笃定是一场人为的灾祸,只可惜早些年苦苦追查,没有寻到任何证据。
那一段时间后宫里人人凄凄惶惶,好似一片凄风苦雨,动辄风声鹤唳。仁寿皇帝为着大局着想,才不得不丢开了手。德妃娘娘重新翻起旧案,他不觉得突兀,反而隐隐有了期待,想着水落石出的时候大约不远。
见德妃娘娘目露惶恐,仁寿皇帝将她轻轻揽在自己怀里,低低说道:“傻瓜,朕若真得怪你,今夜又岂会到你的长宁宫来?若真能替皇后查出原凶,她九泉之下才好瞑目,朕也会好好谢你。你便依朕的意思,只管悄悄去查,切记不能走漏消息,更莫打草惊蛇。”
德妃娘娘听了这几句话,方才安下心来。她柔顺地答应了一声,替仁寿皇帝宽去外衣,亲自捧了铜盆来拧了帕子替他净面,然后再服侍着他躺在榻上。
再说谢贵妃回到长春宫,打发了一众阿谀逢迎的妃嫔,想着德妃娘娘今天竟凌驾于自己头上,心里着实不大舒坦。她瞅着早便熏好的香罗被,还有炉中焚的清梨香,愈发觉得格外刺眼。
叶蓁蓁晓得她心情不好,也不敢来打扰。晓得谢贵妃饮了几杯梨花白,只怕她夜间口渴,便命人在谢贵妃的榻旁温下一壶好茶,又好生嘱咐了守夜的婢子几句,这才回到自己房中。
谢贵妃这里躺在榻上,只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时闭上眼睛,一时又豁然翻身坐起。也不顾二更的钟鼓声已然敲起,命人传了李嬷嬷进来,要她速速使人去打探为何今年仁寿皇帝突然改了规矩。
十五的夜色疏淡而静谧,一轮月华渐渐隐去,零零星星的又有小雪飘飘洒洒,到似是千树万树梨花竞相绽放,远远近近一片琼楼玉宇。
陶灼华回到青莲宫中,久久难以入眠。忆及在陶府的时候,每年的上元佳节从不孤单,总会由舅舅、舅母领着她们姐弟几个,一同去城东的弥河中放花灯。
那花灯千盏万盏,似是与天上的银何连成一片,让人无限流连。
当年德妃娘娘一直觉得这件疑案里头谢贵妃嫌疑最大,只是苦无证据。旁人不晓得的事情她可是一清二楚,先皇后与谢贵妃面上淡淡,实则早已反目成仇。
昔年谢贵妃不晓得自己有孕,随着先皇后去皇家寺庙为太后娘娘祈福。先皇后一片孝心,在佛前跪了足足一个时辰。谢贵妃不甘心落在先皇后后头,便咬着牙坚持,直待腰腿酸软,裙上漉了片片血水才晓得自己居然怀了身孕。
先皇后争争传了太医,那个孩子到底没能保下,而谢贵妃因为跪得时辰过长,流产之后便再不能生育。
一笔糊涂帐,明明谢贵妃自己更有责任,偏偏觉得是先皇后故意为之,跪在佛前不肯起身。早先她曾几次咬牙齿与德妃娘娘提起,只说先皇后表面仁慈,暗地却是心狠之人。后头不晓得听了谁的指点,再不说这陈年往事。
先皇后过世,也曾有人打过坤宁宫正头香主的主意,都被仁寿皇帝搪塞过去。那时德妃娘娘已然有了儿子旁身,只以平常心对待,并不曾有些不该有的想法,反是谢贵妃苦苦觊觎中宫之位,多年来求之不得,直待最近几年才渐渐歇了心思。
旧帐本来没有必要重翻,只因大年初一清平候夫人来长宁宫给德妃娘娘请安。姐妹两个关起门来说话,清平候夫人便将年前去庙里为父母添灯油,巧遇宣平候世子夫人去烧香许愿的事说了一遍。
宣平候世子夫人那柱香烧得不情不愿,几次字里行间提到贵妃娘娘多日不得安眠,如今是给贵妃娘娘还愿,还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总是落到她的头上。
说者无心,听者却有了意。
清平候夫人晓得德妃娘娘这几年一直想查当年旧事,苦于没有地方下手。不晓得今次受谢贵妃这缕香火的冤魂是谁,与那桩沉年旧案有没有关联,便趁着入宫,一五一十与德妃娘娘说了个清楚。
若只是个把宫婢,试问深宫里哪个主子手上不沾着几条人命,何须谢贵妃担惊受怕?德妃娘娘听得振奋,直觉感到与当年那桩旧案脱不开关系。
她当时便命清平候夫人悄悄在外头苦寻当年与坤宁宫和长春宫有关系的旧婢,机缘巧合之下有了些眉目。昨日清平候夫人又入宫闱,与德妃说起在京郊五十里的平桥村里住着位嬷嬷,大约跟坤宁宫有些关系。
那位嬷嬷出宫之后,只因腿脚不大方便,没有能力远行,这些年才只好在平桥村隐姓埋名。也是合该她命运不济,本想着收一位义子养老送终,却没想到这义子前倨后恭,活脱脱引了一只中山狼入室。
大年节下,那义子盗了几件那嬷嬷从前的首饰拿去典当,正巧着进了清平候一位亲戚开的当铺。这亲戚识得东西像是来自宫内,哪里敢随便收下,一方面假托要请掌柜验货,一方面便求到了清平候府里,请府上派人验看真伪。
一来二去,清平候府上资深的嬷嬷认出了坤守宫的旧物,立时便派人将那个所谓的义子捉进了清平候府。略略动了私刑,那人不但供出这东西的来例,还供出这东西的真正主人。
清平候夫人只怕夜长梦多,半点也不敢拖沓,昨日入宫之时便悄悄派了人去平桥村寻人,不管是真是假,先将那位嬷嬷带回来再说。
本想着事情有了点眉目再报到仁寿皇帝面前,今日见仁寿皇帝贸然发问,德妃娘娘有些犹豫,她就势往炕上一跪,咬着嘴唇道露出丝黯然。
“陛下先别生气,臣妾并不是存心隐瞒。姐姐当年与陛下伉俪情深,又是那样心慈神慧,却去得不明不白。臣妾一直有心彻查,只是怕又勾起陛下的伤心事,这才想等着查到些东西再请陛下定夺。”
活着的时候不晓得珍惜,仁寿皇帝是在先皇后去世后才晓得自己对她的满腔爱意。他始终不相信那是意外,而笃定是一场人为的灾祸,只可惜早些年苦苦追查,没有寻到任何证据。
那一段时间后宫里人人凄凄惶惶,好似一片凄风苦雨,动辄风声鹤唳。仁寿皇帝为着大局着想,才不得不丢开了手。德妃娘娘重新翻起旧案,他不觉得突兀,反而隐隐有了期待,想着水落石出的时候大约不远。
见德妃娘娘目露惶恐,仁寿皇帝将她轻轻揽在自己怀里,低低说道:“傻瓜,朕若真得怪你,今夜又岂会到你的长宁宫来?若真能替皇后查出原凶,她九泉之下才好瞑目,朕也会好好谢你。你便依朕的意思,只管悄悄去查,切记不能走漏消息,更莫打草惊蛇。”
德妃娘娘听了这几句话,方才安下心来。她柔顺地答应了一声,替仁寿皇帝宽去外衣,亲自捧了铜盆来拧了帕子替他净面,然后再服侍着他躺在榻上。
再说谢贵妃回到长春宫,打发了一众阿谀逢迎的妃嫔,想着德妃娘娘今天竟凌驾于自己头上,心里着实不大舒坦。她瞅着早便熏好的香罗被,还有炉中焚的清梨香,愈发觉得格外刺眼。
叶蓁蓁晓得她心情不好,也不敢来打扰。晓得谢贵妃饮了几杯梨花白,只怕她夜间口渴,便命人在谢贵妃的榻旁温下一壶好茶,又好生嘱咐了守夜的婢子几句,这才回到自己房中。
谢贵妃这里躺在榻上,只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时闭上眼睛,一时又豁然翻身坐起。也不顾二更的钟鼓声已然敲起,命人传了李嬷嬷进来,要她速速使人去打探为何今年仁寿皇帝突然改了规矩。
十五的夜色疏淡而静谧,一轮月华渐渐隐去,零零星星的又有小雪飘飘洒洒,到似是千树万树梨花竞相绽放,远远近近一片琼楼玉宇。
陶灼华回到青莲宫中,久久难以入眠。忆及在陶府的时候,每年的上元佳节从不孤单,总会由舅舅、舅母领着她们姐弟几个,一同去城东的弥河中放花灯。
那花灯千盏万盏,似是与天上的银何连成一片,让人无限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