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夜宿村落(一)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泰跳下马车,现在三月的柳树,正是抽出嫩芽“远看草色近却无”的时候。
别人折柳折一枝,李泰李四爷可不干,我唐唐王爷怎能只折一枝呢!要折折一树杈!
李泰抽出腰间的刀来,手上用力,剁剁剁三下砍下一枝树杈来。
武家护卫头子武屿沄嘴角抽了抽,越王殿下果非常人,折柳相送折的都是柳树杈子。
李泰把刀收回去,拖着老大一根树杈,跟蚂蚁拖着一条毛毛虫一样走到马车后方。
“你砍这么大一枝树杈作甚?”武二娘从马车里探出头来问李泰。
“别人折柳相送,我李泰唐唐王爷,不得来个砍柳相送?”李泰嘿嘿一笑。
李泰把这老大一根树杈插在马车后面,跟马车长了根大尾巴一般。
“别人有亲友吟诗相送,我李泰自己吟诗送自己!”李泰爬上车辕:“来啊!笔墨纸砚伺候!”
武二娘送了李泰一个大白眼,转身从马车里取出笔墨纸砚,放在马车里铺开压展。
李泰咳嗽一声,决定即兴赋诗一首:
好大一棵柳树杈,
长着两个大枝丫。
东边一根西一根,
就似一个大弹弓。
武二娘哈哈哈哈捂着肚子,在车厢里滚来滚去笑个不停。
听懂的护卫低头憋着笑,没听懂的护卫跟着傻乐,武家护卫头子武屿沄一拍手:“好!好诗!”
李泰听到有人喝彩,得意的扭头看向说话的人:“这诗好吧?”
武屿沄猛的点头:“好,王爷这诗好!连我一个粗人都能听懂!”
“对了!能听懂的诗就是好诗!哈哈哈哈!”李泰一甩袖子:“走吧!出发!”
车队再次出发,通过灞桥踏上往东去的路程。
武二娘看着纸上李泰的“诗”,咯咯咯笑着问李泰:“四郎,你这诗什么题目?”
李泰摸摸鼻子:“灞桥砍柳送越王就封。”
武二娘咯咯咯笑着把诗的题目添上,因为笑得厉害,连写字的手都在抖,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不成样子。
李泰也跟着乐,乐了一阵,想到日后远离长安的日子,慢慢收了笑容长叹一声:“逝水千千,路遥马疲。”
李泰念完便发起了呆,武二娘等了半天也没等出个下半截来。
正当武二娘失望的要收起纸笔时,李泰终于结束发呆,开始念自己想出来的诗:
“杨柳依依着地垂,灞水漫漫向天去。”
“柔枝折尽花不再,借问游人何时归。”
诗作的不好,这已是李泰的极限。
作这种文绉绉的诗不是李泰擅长的,但关于自己专业方面的打油诗,李泰倒是可以张口就来:雷诺高数拉格朗,线代材力应变能。大物里的法拉第,着实要把人要命。
武二娘抬笔,唰唰把李泰念的诗写下来,轻轻吹干墨迹,低声念了一遍:“写的好,但还是差了点意思。”
“自从被雷劈过,这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李泰摆摆手:“这首诗才叫灞桥砍柳送越王就封。署名署成李白。”
哼哼哼,各位研究历史的莫怪我李泰心黑,也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研究明白,百年后才出现的李白,到底怎么跑到贞观年间写诗送小爷我的。
李泰一行人走的不快,日头最高的时候过了灞桥,太阳西斜的时候,才堪堪走到离灞桥几十里外的一个村落。
三月的天带着凉意,能不在野外扎营便不扎营,免得半夜熟睡时被冻醒。
武屿沄领了两个护卫进村,找了一户宽敞人家租了两间屋,护卫们一间,李泰和武二娘一间。
晚间的饭食很简单,一碗粟米饭,一碗咸菜,借宿人家自己酿的浊酒一盅。
武屿沄和护卫们好像早吃惯了这样的饭食,端着碗扒着饭就着咸菜,呼噜呼噜吃干净碗里的粟米饭,又起身跟主家讨一碗热水涮碗,就着咸菜把涮碗水喝干净。
李泰在大唐呆了两年,早吃惯了宫里的珍馐美食,猛的端上这粟米饭就咸菜,还真有点难以下咽。
但李泰是成年人,而且李泰来大唐之前,本来也是农村长大的娃,忍一忍,装作若无其事的往下硬吃,不吃不行,只有这东西能填肚子,不吃饿着。
武二娘可不行了,李泰好歹小时候农村生活过,伙食差点照样吃。武二娘是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嘴早被养刁了,端着碗皱着眉头,拿着筷子不动手。
“怎么了?”李泰吃口粟米饭问武二娘。
武二娘放下筷子和碗:“吃不下。”
“为什么?”李泰问武二娘。
武二娘撅着嘴:“不好吃。”
李泰说:“我都吃了,你为何不吃?”
“不好吃嘛。”武二娘拿筷子戳着粟米饭。
李泰放下碗:“你把这饭吃了,我明天想办法弄点肉给你吃。”
“那今天你怎么不弄肉给我吃?”武二娘撇着嘴问李泰。
李泰端起武二娘的碗:“今天走的太匆忙,没想起这茬,明天我去弄肉。”
“来,我喂你。”李泰接过武二娘的筷子,夹了根咸菜放到碗里。
武二娘皱着眉头,咽下一口粟米饭:“那你在村里买点鸡鸭嘛,这饭不好吃。”
李泰给武二娘喂了一口饭:“村里人家的鸡鸭,都是留着下蛋,拿蛋去城里换盐换布的,或是留着过事情用的,不轻易卖。”
“你不试怎么知道?”武二娘问李泰。
李泰挑了挑眉毛:“行行行,武大王妃我错了,明日经过城镇时,我会记得给你买肉的。”
武二娘挑挑眉毛,这个习惯她是跟李泰学的,经常见李泰挑眉毛,不由自主便被传染了。
武二娘补充一句:“还有米,白米。”
“好好好,白米加羊肉。”李泰点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泰夹了一筷子粟米饭,递到武二娘嘴边:“这粮食是绝绝不能浪费的。”
武二娘张嘴吃了饭:“好诗,叫什么名字?”
“悯农,不是我写的,是我看来的。”李泰解释到。
武二娘很好奇:“现在盛世治下,还会有人饿死?”
李泰停住手上的动作:“盛世是富贵人家的盛世,不是普通百姓的盛世。大唐国富民穷,饿死人,常有的事。”
“不过史书上不让写这些东西罢了。”
李泰跳下马车,现在三月的柳树,正是抽出嫩芽“远看草色近却无”的时候。
别人折柳折一枝,李泰李四爷可不干,我唐唐王爷怎能只折一枝呢!要折折一树杈!
李泰抽出腰间的刀来,手上用力,剁剁剁三下砍下一枝树杈来。
武家护卫头子武屿沄嘴角抽了抽,越王殿下果非常人,折柳相送折的都是柳树杈子。
李泰把刀收回去,拖着老大一根树杈,跟蚂蚁拖着一条毛毛虫一样走到马车后方。
“你砍这么大一枝树杈作甚?”武二娘从马车里探出头来问李泰。
“别人折柳相送,我李泰唐唐王爷,不得来个砍柳相送?”李泰嘿嘿一笑。
李泰把这老大一根树杈插在马车后面,跟马车长了根大尾巴一般。
“别人有亲友吟诗相送,我李泰自己吟诗送自己!”李泰爬上车辕:“来啊!笔墨纸砚伺候!”
武二娘送了李泰一个大白眼,转身从马车里取出笔墨纸砚,放在马车里铺开压展。
李泰咳嗽一声,决定即兴赋诗一首:
好大一棵柳树杈,
长着两个大枝丫。
东边一根西一根,
就似一个大弹弓。
武二娘哈哈哈哈捂着肚子,在车厢里滚来滚去笑个不停。
听懂的护卫低头憋着笑,没听懂的护卫跟着傻乐,武家护卫头子武屿沄一拍手:“好!好诗!”
李泰听到有人喝彩,得意的扭头看向说话的人:“这诗好吧?”
武屿沄猛的点头:“好,王爷这诗好!连我一个粗人都能听懂!”
“对了!能听懂的诗就是好诗!哈哈哈哈!”李泰一甩袖子:“走吧!出发!”
车队再次出发,通过灞桥踏上往东去的路程。
武二娘看着纸上李泰的“诗”,咯咯咯笑着问李泰:“四郎,你这诗什么题目?”
李泰摸摸鼻子:“灞桥砍柳送越王就封。”
武二娘咯咯咯笑着把诗的题目添上,因为笑得厉害,连写字的手都在抖,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不成样子。
李泰也跟着乐,乐了一阵,想到日后远离长安的日子,慢慢收了笑容长叹一声:“逝水千千,路遥马疲。”
李泰念完便发起了呆,武二娘等了半天也没等出个下半截来。
正当武二娘失望的要收起纸笔时,李泰终于结束发呆,开始念自己想出来的诗:
“杨柳依依着地垂,灞水漫漫向天去。”
“柔枝折尽花不再,借问游人何时归。”
诗作的不好,这已是李泰的极限。
作这种文绉绉的诗不是李泰擅长的,但关于自己专业方面的打油诗,李泰倒是可以张口就来:雷诺高数拉格朗,线代材力应变能。大物里的法拉第,着实要把人要命。
武二娘抬笔,唰唰把李泰念的诗写下来,轻轻吹干墨迹,低声念了一遍:“写的好,但还是差了点意思。”
“自从被雷劈过,这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李泰摆摆手:“这首诗才叫灞桥砍柳送越王就封。署名署成李白。”
哼哼哼,各位研究历史的莫怪我李泰心黑,也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研究明白,百年后才出现的李白,到底怎么跑到贞观年间写诗送小爷我的。
李泰一行人走的不快,日头最高的时候过了灞桥,太阳西斜的时候,才堪堪走到离灞桥几十里外的一个村落。
三月的天带着凉意,能不在野外扎营便不扎营,免得半夜熟睡时被冻醒。
武屿沄领了两个护卫进村,找了一户宽敞人家租了两间屋,护卫们一间,李泰和武二娘一间。
晚间的饭食很简单,一碗粟米饭,一碗咸菜,借宿人家自己酿的浊酒一盅。
武屿沄和护卫们好像早吃惯了这样的饭食,端着碗扒着饭就着咸菜,呼噜呼噜吃干净碗里的粟米饭,又起身跟主家讨一碗热水涮碗,就着咸菜把涮碗水喝干净。
李泰在大唐呆了两年,早吃惯了宫里的珍馐美食,猛的端上这粟米饭就咸菜,还真有点难以下咽。
但李泰是成年人,而且李泰来大唐之前,本来也是农村长大的娃,忍一忍,装作若无其事的往下硬吃,不吃不行,只有这东西能填肚子,不吃饿着。
武二娘可不行了,李泰好歹小时候农村生活过,伙食差点照样吃。武二娘是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嘴早被养刁了,端着碗皱着眉头,拿着筷子不动手。
“怎么了?”李泰吃口粟米饭问武二娘。
武二娘放下筷子和碗:“吃不下。”
“为什么?”李泰问武二娘。
武二娘撅着嘴:“不好吃。”
李泰说:“我都吃了,你为何不吃?”
“不好吃嘛。”武二娘拿筷子戳着粟米饭。
李泰放下碗:“你把这饭吃了,我明天想办法弄点肉给你吃。”
“那今天你怎么不弄肉给我吃?”武二娘撇着嘴问李泰。
李泰端起武二娘的碗:“今天走的太匆忙,没想起这茬,明天我去弄肉。”
“来,我喂你。”李泰接过武二娘的筷子,夹了根咸菜放到碗里。
武二娘皱着眉头,咽下一口粟米饭:“那你在村里买点鸡鸭嘛,这饭不好吃。”
李泰给武二娘喂了一口饭:“村里人家的鸡鸭,都是留着下蛋,拿蛋去城里换盐换布的,或是留着过事情用的,不轻易卖。”
“你不试怎么知道?”武二娘问李泰。
李泰挑了挑眉毛:“行行行,武大王妃我错了,明日经过城镇时,我会记得给你买肉的。”
武二娘挑挑眉毛,这个习惯她是跟李泰学的,经常见李泰挑眉毛,不由自主便被传染了。
武二娘补充一句:“还有米,白米。”
“好好好,白米加羊肉。”李泰点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泰夹了一筷子粟米饭,递到武二娘嘴边:“这粮食是绝绝不能浪费的。”
武二娘张嘴吃了饭:“好诗,叫什么名字?”
“悯农,不是我写的,是我看来的。”李泰解释到。
武二娘很好奇:“现在盛世治下,还会有人饿死?”
李泰停住手上的动作:“盛世是富贵人家的盛世,不是普通百姓的盛世。大唐国富民穷,饿死人,常有的事。”
“不过史书上不让写这些东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