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大汉光明的未来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国之谋伐
船队返回青州之后,大量货物卸下。
农学院第一时间就过来接收那些高产农作物种子,并且与船队里的农学专家们汇合,拿回去准备开搞。
远洋船队上可不止有水手,还有大量的科研人员以及学院的专业团队。
如天文学院的专家为船队导航实行星象研究。
地理学院的专家到了地方后,就研究当地的水文波动、气候变化、矿产资源、地形地貌。
农学院的专家研究当地特产植物的作用,医学院的专家当随船医生,甚至还有兵学院的军官组织士兵,充当随船护卫。
美洲大地的那些种子到岸后,已经通过当地人知道如何耕种的专家们就得立即拿回去做实验。
毕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古人早就已经明白。
万一玉米红薯土豆这些东西在美洲高产,亩产千斤,到了大汉就亩产百汉斤,还不如粟和麦能亩产三四百汉斤,那岂不是令人尴尬?
不过目前这些东西都要经过实验,还不能立即就下结论。要看看这些农作物是否适应大汉的气候,可不可以推广。
而薛州裴潜等人则是马不停蹄,到了下船后的第三日,就立即西去洛阳。
顺着黄河逆流而上,沿途各县都出工出力,用纤夫拉的方式,十日后,大船终于抵达了大汉首都。
刘备派了太尉杨彪,云台殿大学士,内阁阁老荀彧,以及另外三名九卿前来迎接。
这接待规格用来迎接关羽张飞陈暮都足够了,可见朝廷的重视。
薛州与裴潜受宠若惊,在公卿们的带领下,一路进入洛阳皇宫,将成车成车的贡品拉到了崇德殿外的广场上,准备用来进献给天子。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了正对着章台门的崇德殿外。
殿外广场上数十辆马车,装载的货物达数吨之多,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还在船上没带下来。
中常侍王植早就已经在殿外等候,见到他们过来,立即出来迎接。
“二位就是薛校尉与裴主事吧。”
王植笑眯眯地弯腰拱手行礼,向里面伸手说道:“陛下已经在等着二位了。”
“有劳常侍。”
二人连忙回礼,跟着王植进入了崇德殿大殿。
大殿极为空旷,两边的席上坐着一些公卿,主位上一人穿着黑红相间的龙袍,头戴冠冕,正俯瞰着他们。
两人忙不迭叩拜道:“臣参见陛下。”
“起来吧。”
刘备笑道:“赐座。”
立即就有侍从拿了一条蒲席过来铺在中央的地板上,二人跪坐在席上。
其余杨彪、赵温、种拂等公卿亦左右就坐,荀彧、荀攸、贾诩等内阁大臣,亦坐在旁边的席上。
等大家都坐好之后,刘备才说道:“二卿一路奔波,劳苦功高,为大汉开辟海外,实乃乾坤之功,航海校尉薛州何在?”
“卑职在。”
薛州连忙起身拱手。
刘备笑道:“朕任你为平波中郎将,领海军少将军衔,为正四品。”
“多谢陛下。”
薛州感激万分,磕头行礼。
刘备又道:“航海司主事裴潜何在?”
“臣在。”
裴潜亦急忙出列。
刘备沉吟道:“你的功劳不菲,本应该迁为航海司司长,不过现任司长和镇海卫卫使亦是在背后为尔等保驾护航,劳苦功高,不好轻动,这样,说说你的想法,是继续留在航海司,还是想去地方为官?”
裴潜为河东裴氏出身,如今家族稍显没落,急需要一门两千石来镇守家族底蕴,因而毫不犹豫道:“臣愿去地方为官。”
“嗯。”
刘备想了想道:“代郡最近有些乱象,当地乌丸与鲜卑时而寇略汉民,你可为代郡太守,镇压边境。”
“臣遵旨。”
裴潜连忙领命。
他来的时候也听说过了。
如今朝廷分官员九品,地方长官太守为正四品,成为了中高级官员当中的一员。
原来他是镇海卫下属的航海司一名主事,正六品。
航海司的司长是从四品。
镇海卫的卫使则是正三品。
现在连升四级,品级还在航海司司长之上,待遇优渥,让他十分满意,心中感叹这十多年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
封赏二人之后,刘备便俯身看着他们说道:“听闻你们从海外带来无数珍奇之物,朕能否观之呀。”
薛州与裴潜在来的路上就已经商量过,由裴潜来一一介绍。
因此裴潜立即起身道:“容臣为陛下讲解。”
门口的王植挥挥手。
外面广场上的马车早已经卸下,宫中侍卫将东西从马车上取下来,然后由宦官一一装盘,站在门外排队。
等王植挥手后,第一个宦官走进来,手上的托盘里摆放着一些褐色果实。
裴潜介绍道:“陛下,这是美洲特产,丞相听闻它的模样之后,起名叫落花生,可榨油,也可生吃、或蒸、或蒸、或炸都可,正常沤肥,亩产约四到六石。”
“四到六石?”
刘备高兴地抚摸着下颌山羊须,点点头道:“不错不错。”
裴潜见他喜悦,连忙摆摆手,示意下一个,等第二个托盘上来,又指着上面的玉米道:“陛下,此物金黄,丞相起名为玉米,亩产约六到十石。”
“哦?六到十石?”
刘备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说道:“那岂不是亩产千斤?”
裴潜应道:“是的陛下,这是美洲百姓常用食物,在美洲那边产量比较低,当地人只会随意洒落种子,看天收成,亩产只有四五石。我们在当地利用粪便草灰沤肥,施肥之后最高能到十石,平均也在八石左右。”
“哈哈哈哈。”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左右看看,对荀彧荀攸杨彪赵温等人说道:“不枉丞相花费巨额钱财,去海外寻找此等良种呀。有了此物,大汉就少了很多饥民了。”
杨彪笑着拱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趟出海,堪比神农尝百草也,这都是神人之功,皆陛下与丞相之功绩也。”
“诶,这皆是丞相高瞻远瞩,朕又无甚么功劳。”
刘备嘴上这么说,表情却更加高兴。
自家四弟有远见,脸上有光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识人之明嘛。
然而裴潜却笑着说道:“陛下,这花生与玉米产量虽丰,与另外两样东西相比,却是差了许多。”
“哦?”
刘备惊讶道:“还有东西?”
裴潜指着下一样东西笑道:“陛下,此物丞相命名为土豆,亩产十二石到二十石之间。”
“十二石到二十石?”
刘备与满朝大臣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汉朝一石等于120汉斤,这样算起来,最高产量二十石,能达到2400汉斤,相当于1000现代公斤。
而当时汉朝的粟和麦,亩产基本维持在两到四石之间,平均在三石左右。
换算下来的话,即便是按最高产量四石算,也不过是亩产200公斤而已,跟土豆产量相比,差了五倍!
这让从未见过如此高产作物的汉朝君臣们怎么能不惊讶?
然而这还不止。
裴潜又指着另外一样东西道:“陛下,此物丞相命名为红薯,亩产二十到三十石之间。”
“二十......到三十石?”
君臣们傻眼了。
这等产量,简直是不可想象!
做梦都不敢想象大汉土地上能有这种产量作物。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些东西的产量已经算是很低的了。
因为后世产量比现在要高很多。
如花生米正常情况下,后世亩产一般在三百到四百公斤左右。
换算成汉朝单位,就是六石到八石之间,也就是750汉斤到1000汉斤。
但那是在后世拥有充足化肥的情况下。
以汉朝的农业水平,就只能靠人工沤肥,增产完全达不到化肥的程度。
而且汉朝的沤肥技术还很落后,要到明清时期,沤肥技术才能达到封建王朝的巅峰。
这种沤肥技术,后世80后90后的农村小孩应该记得。
茅厕建在猪圈里,在茅厕下方挖一个粪池,人和猪产出的粪便排进粪池当中,然后掺入草木灰之类的东西进行发酵。
种粮食的时候,再用一个长柄的勺子从粪池中舀粪水进桶,挑到菜地或者田地里去浇灌。
听起来恶心,但这确实是后世明清时期,乃至于民国和建国七八十年代的常态,甚至到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很多偏远农村依旧保留着这种习惯。
只能说还算幸运的是陈暮倒是知道这种沤肥的方法,毕竟他并不算城里人,老家就在农村,小时候还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过几年。
在陈暮当青州刺史的时候,他就在青州大力推广这种沤肥方式,才算是把汉朝的沤肥技术提高了一大截,达到明清时期以及我国建国初年的水准。
可即便如此,人工沤肥增加的产量也远远比不上化肥的增产。
如果说化肥能够给农作物带来40%-60%的产量提升的话,那陈暮推广的沤肥技术,可能在10%到30%左右。
因此正常情况下能亩产三百到四百公斤的花生,在汉朝只能亩产两百到三百公斤。
同理也作用于玉米、土豆、红薯身上。
玉米一般亩产400-600公斤,在汉朝只有300到500公斤。
土豆一般亩产1500-2500公斤,在汉朝则只有600到1000公斤。
红薯一般亩产2500-3500公斤,在汉朝则只有1000到1400公斤。
所有粮食产量基本都要缩水个20%到50%之间,甚至因为品种、杂交、育苗技术等问题,产量会更低。
但即便如此,在汉朝这种环境下,如此大产量的农作物,也已经是惊人的恐怖。
如此夸张的亩产数量,把没见过世面的君臣们惊得不行。
片刻刘备冷静下来,认真想了想,又很快陷入狂喜当中,兴奋大笑:“哈哈哈哈,有了这些东西,我大汉岂不兴盛?”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我大汉如今正是乱世方平时期,正严重缺少粮食,这些作物解决了我等需求急迫呀。”
“这是天佑我大汉,陛下承祖制而再兴炎汉,乃是天理昭昭!”
诸多朝臣们纷纷发来贺电。
然而裴潜还没完。
“陛下,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美洲之地,不比大汉小,其中多有珍奇之物。”
裴潜又让下一位宦官托盘上来,指着那物道:“这是美洲人参,随船的医学院教习说此物与我国人参药效相同,颇为奇妙。”
“嗯,不错不错。”
刘备连连点头。
“此物丞相起名叫辣椒,与川蜀产的花椒一样带辛辣味道,只是川蜀为麻辣,此物则只有辣味,可为饭菜调剂品。”
“很好很好。”
“此物丞相起名叫南瓜,味道甘甜,产量也很大。”
“甚妙甚妙。”
“此物名叫.......”
一口气介绍了二三十多样美洲特产,有些是保存好的种子,有些是在船上种植的果实,还有些干脆是腌制或者风干的蔬菜或肉制品,都是异域风情,让刘备连连称赞。
一直到介绍烟草的时候,裴潜自己也在船上抽烟,烟瘾犯了,当即用他们手工打造的烟杆进行试抽,弄得殿内烟雾缭绕,众臣不断咳嗽。
要不说古人有智慧,去往美洲的汉人在当地跟着土著学会抽烟后,因为不习惯土著们是点燃之后凑近吸,或者用叶子卷着抽,所以无师自通,自制了烟斗。
利用船上的冶金炉,自己打造了一个烟锅装上烟杆,有些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用的那种长杆烟斗,天天在船上吞云吐雾,缓解压力。
虽说抽烟有害健康,但别说汉人认识不了它的危害,即便是认识到它危害的人,比如陈暮本人,也不会对他们说什么。
因为船上的生活枯燥乏味,整日就是看一望无际的大海。甚至曾经有水手承受不住压力,绝望跳海自杀了。
有了烟草之后,这种情况就得到了缓解,为水手们的心理压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这种情况下,使得烟草迅速在水手们之间蔓延,三十多艘远洋大船,每艘船上都有一百多名水手,几乎三四千多人,人人都抽烟。
即便是烟瘾人传人,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得知此物在美洲是当地土著用来治病的所谓“神药”,刘备自己也好奇抽了几口,因为太呛而咳嗽了几声,忍过之后,就有些飘飘欲仙,也上了瘾。
当下君臣们纷纷传播,在薛州等人进献的烟斗当中,一个个吞云吐雾,弄得硕大的崇德殿内一片乌烟瘴气,这是陈暮始料未及的事情。
“嗯,不错。”
抽了几口烟,彻底陷入其中之后,刘备本着好东西要尽快给兄弟分享的想法,对身边的宦官说道:“让军情司给云长、翼德和子归送去,告诉他们,此物鲜美无比,不可不尝。”
“是。”
宦官连忙出去,分了一部分烤制和晒干的烟草,还有几杆烟斗,准备给长安的关羽,并州的张飞,扬州的陈暮送去。
吩咐下去之后,刘备就又说道:“这些作物,便在洛阳耕种吧,我大汉盛世,就从此开始!”
“唯!”
群臣同时起身拱手行礼。
仿佛有了这些新兴作物之后,大汉未来前途,将一片光明。
7017k
,三国之谋伐
船队返回青州之后,大量货物卸下。
农学院第一时间就过来接收那些高产农作物种子,并且与船队里的农学专家们汇合,拿回去准备开搞。
远洋船队上可不止有水手,还有大量的科研人员以及学院的专业团队。
如天文学院的专家为船队导航实行星象研究。
地理学院的专家到了地方后,就研究当地的水文波动、气候变化、矿产资源、地形地貌。
农学院的专家研究当地特产植物的作用,医学院的专家当随船医生,甚至还有兵学院的军官组织士兵,充当随船护卫。
美洲大地的那些种子到岸后,已经通过当地人知道如何耕种的专家们就得立即拿回去做实验。
毕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古人早就已经明白。
万一玉米红薯土豆这些东西在美洲高产,亩产千斤,到了大汉就亩产百汉斤,还不如粟和麦能亩产三四百汉斤,那岂不是令人尴尬?
不过目前这些东西都要经过实验,还不能立即就下结论。要看看这些农作物是否适应大汉的气候,可不可以推广。
而薛州裴潜等人则是马不停蹄,到了下船后的第三日,就立即西去洛阳。
顺着黄河逆流而上,沿途各县都出工出力,用纤夫拉的方式,十日后,大船终于抵达了大汉首都。
刘备派了太尉杨彪,云台殿大学士,内阁阁老荀彧,以及另外三名九卿前来迎接。
这接待规格用来迎接关羽张飞陈暮都足够了,可见朝廷的重视。
薛州与裴潜受宠若惊,在公卿们的带领下,一路进入洛阳皇宫,将成车成车的贡品拉到了崇德殿外的广场上,准备用来进献给天子。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了正对着章台门的崇德殿外。
殿外广场上数十辆马车,装载的货物达数吨之多,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还在船上没带下来。
中常侍王植早就已经在殿外等候,见到他们过来,立即出来迎接。
“二位就是薛校尉与裴主事吧。”
王植笑眯眯地弯腰拱手行礼,向里面伸手说道:“陛下已经在等着二位了。”
“有劳常侍。”
二人连忙回礼,跟着王植进入了崇德殿大殿。
大殿极为空旷,两边的席上坐着一些公卿,主位上一人穿着黑红相间的龙袍,头戴冠冕,正俯瞰着他们。
两人忙不迭叩拜道:“臣参见陛下。”
“起来吧。”
刘备笑道:“赐座。”
立即就有侍从拿了一条蒲席过来铺在中央的地板上,二人跪坐在席上。
其余杨彪、赵温、种拂等公卿亦左右就坐,荀彧、荀攸、贾诩等内阁大臣,亦坐在旁边的席上。
等大家都坐好之后,刘备才说道:“二卿一路奔波,劳苦功高,为大汉开辟海外,实乃乾坤之功,航海校尉薛州何在?”
“卑职在。”
薛州连忙起身拱手。
刘备笑道:“朕任你为平波中郎将,领海军少将军衔,为正四品。”
“多谢陛下。”
薛州感激万分,磕头行礼。
刘备又道:“航海司主事裴潜何在?”
“臣在。”
裴潜亦急忙出列。
刘备沉吟道:“你的功劳不菲,本应该迁为航海司司长,不过现任司长和镇海卫卫使亦是在背后为尔等保驾护航,劳苦功高,不好轻动,这样,说说你的想法,是继续留在航海司,还是想去地方为官?”
裴潜为河东裴氏出身,如今家族稍显没落,急需要一门两千石来镇守家族底蕴,因而毫不犹豫道:“臣愿去地方为官。”
“嗯。”
刘备想了想道:“代郡最近有些乱象,当地乌丸与鲜卑时而寇略汉民,你可为代郡太守,镇压边境。”
“臣遵旨。”
裴潜连忙领命。
他来的时候也听说过了。
如今朝廷分官员九品,地方长官太守为正四品,成为了中高级官员当中的一员。
原来他是镇海卫下属的航海司一名主事,正六品。
航海司的司长是从四品。
镇海卫的卫使则是正三品。
现在连升四级,品级还在航海司司长之上,待遇优渥,让他十分满意,心中感叹这十多年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
封赏二人之后,刘备便俯身看着他们说道:“听闻你们从海外带来无数珍奇之物,朕能否观之呀。”
薛州与裴潜在来的路上就已经商量过,由裴潜来一一介绍。
因此裴潜立即起身道:“容臣为陛下讲解。”
门口的王植挥挥手。
外面广场上的马车早已经卸下,宫中侍卫将东西从马车上取下来,然后由宦官一一装盘,站在门外排队。
等王植挥手后,第一个宦官走进来,手上的托盘里摆放着一些褐色果实。
裴潜介绍道:“陛下,这是美洲特产,丞相听闻它的模样之后,起名叫落花生,可榨油,也可生吃、或蒸、或蒸、或炸都可,正常沤肥,亩产约四到六石。”
“四到六石?”
刘备高兴地抚摸着下颌山羊须,点点头道:“不错不错。”
裴潜见他喜悦,连忙摆摆手,示意下一个,等第二个托盘上来,又指着上面的玉米道:“陛下,此物金黄,丞相起名为玉米,亩产约六到十石。”
“哦?六到十石?”
刘备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说道:“那岂不是亩产千斤?”
裴潜应道:“是的陛下,这是美洲百姓常用食物,在美洲那边产量比较低,当地人只会随意洒落种子,看天收成,亩产只有四五石。我们在当地利用粪便草灰沤肥,施肥之后最高能到十石,平均也在八石左右。”
“哈哈哈哈。”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左右看看,对荀彧荀攸杨彪赵温等人说道:“不枉丞相花费巨额钱财,去海外寻找此等良种呀。有了此物,大汉就少了很多饥民了。”
杨彪笑着拱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趟出海,堪比神农尝百草也,这都是神人之功,皆陛下与丞相之功绩也。”
“诶,这皆是丞相高瞻远瞩,朕又无甚么功劳。”
刘备嘴上这么说,表情却更加高兴。
自家四弟有远见,脸上有光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识人之明嘛。
然而裴潜却笑着说道:“陛下,这花生与玉米产量虽丰,与另外两样东西相比,却是差了许多。”
“哦?”
刘备惊讶道:“还有东西?”
裴潜指着下一样东西笑道:“陛下,此物丞相命名为土豆,亩产十二石到二十石之间。”
“十二石到二十石?”
刘备与满朝大臣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汉朝一石等于120汉斤,这样算起来,最高产量二十石,能达到2400汉斤,相当于1000现代公斤。
而当时汉朝的粟和麦,亩产基本维持在两到四石之间,平均在三石左右。
换算下来的话,即便是按最高产量四石算,也不过是亩产200公斤而已,跟土豆产量相比,差了五倍!
这让从未见过如此高产作物的汉朝君臣们怎么能不惊讶?
然而这还不止。
裴潜又指着另外一样东西道:“陛下,此物丞相命名为红薯,亩产二十到三十石之间。”
“二十......到三十石?”
君臣们傻眼了。
这等产量,简直是不可想象!
做梦都不敢想象大汉土地上能有这种产量作物。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些东西的产量已经算是很低的了。
因为后世产量比现在要高很多。
如花生米正常情况下,后世亩产一般在三百到四百公斤左右。
换算成汉朝单位,就是六石到八石之间,也就是750汉斤到1000汉斤。
但那是在后世拥有充足化肥的情况下。
以汉朝的农业水平,就只能靠人工沤肥,增产完全达不到化肥的程度。
而且汉朝的沤肥技术还很落后,要到明清时期,沤肥技术才能达到封建王朝的巅峰。
这种沤肥技术,后世80后90后的农村小孩应该记得。
茅厕建在猪圈里,在茅厕下方挖一个粪池,人和猪产出的粪便排进粪池当中,然后掺入草木灰之类的东西进行发酵。
种粮食的时候,再用一个长柄的勺子从粪池中舀粪水进桶,挑到菜地或者田地里去浇灌。
听起来恶心,但这确实是后世明清时期,乃至于民国和建国七八十年代的常态,甚至到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很多偏远农村依旧保留着这种习惯。
只能说还算幸运的是陈暮倒是知道这种沤肥的方法,毕竟他并不算城里人,老家就在农村,小时候还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过几年。
在陈暮当青州刺史的时候,他就在青州大力推广这种沤肥方式,才算是把汉朝的沤肥技术提高了一大截,达到明清时期以及我国建国初年的水准。
可即便如此,人工沤肥增加的产量也远远比不上化肥的增产。
如果说化肥能够给农作物带来40%-60%的产量提升的话,那陈暮推广的沤肥技术,可能在10%到30%左右。
因此正常情况下能亩产三百到四百公斤的花生,在汉朝只能亩产两百到三百公斤。
同理也作用于玉米、土豆、红薯身上。
玉米一般亩产400-600公斤,在汉朝只有300到500公斤。
土豆一般亩产1500-2500公斤,在汉朝则只有600到1000公斤。
红薯一般亩产2500-3500公斤,在汉朝则只有1000到1400公斤。
所有粮食产量基本都要缩水个20%到50%之间,甚至因为品种、杂交、育苗技术等问题,产量会更低。
但即便如此,在汉朝这种环境下,如此大产量的农作物,也已经是惊人的恐怖。
如此夸张的亩产数量,把没见过世面的君臣们惊得不行。
片刻刘备冷静下来,认真想了想,又很快陷入狂喜当中,兴奋大笑:“哈哈哈哈,有了这些东西,我大汉岂不兴盛?”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我大汉如今正是乱世方平时期,正严重缺少粮食,这些作物解决了我等需求急迫呀。”
“这是天佑我大汉,陛下承祖制而再兴炎汉,乃是天理昭昭!”
诸多朝臣们纷纷发来贺电。
然而裴潜还没完。
“陛下,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美洲之地,不比大汉小,其中多有珍奇之物。”
裴潜又让下一位宦官托盘上来,指着那物道:“这是美洲人参,随船的医学院教习说此物与我国人参药效相同,颇为奇妙。”
“嗯,不错不错。”
刘备连连点头。
“此物丞相起名叫辣椒,与川蜀产的花椒一样带辛辣味道,只是川蜀为麻辣,此物则只有辣味,可为饭菜调剂品。”
“很好很好。”
“此物丞相起名叫南瓜,味道甘甜,产量也很大。”
“甚妙甚妙。”
“此物名叫.......”
一口气介绍了二三十多样美洲特产,有些是保存好的种子,有些是在船上种植的果实,还有些干脆是腌制或者风干的蔬菜或肉制品,都是异域风情,让刘备连连称赞。
一直到介绍烟草的时候,裴潜自己也在船上抽烟,烟瘾犯了,当即用他们手工打造的烟杆进行试抽,弄得殿内烟雾缭绕,众臣不断咳嗽。
要不说古人有智慧,去往美洲的汉人在当地跟着土著学会抽烟后,因为不习惯土著们是点燃之后凑近吸,或者用叶子卷着抽,所以无师自通,自制了烟斗。
利用船上的冶金炉,自己打造了一个烟锅装上烟杆,有些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用的那种长杆烟斗,天天在船上吞云吐雾,缓解压力。
虽说抽烟有害健康,但别说汉人认识不了它的危害,即便是认识到它危害的人,比如陈暮本人,也不会对他们说什么。
因为船上的生活枯燥乏味,整日就是看一望无际的大海。甚至曾经有水手承受不住压力,绝望跳海自杀了。
有了烟草之后,这种情况就得到了缓解,为水手们的心理压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这种情况下,使得烟草迅速在水手们之间蔓延,三十多艘远洋大船,每艘船上都有一百多名水手,几乎三四千多人,人人都抽烟。
即便是烟瘾人传人,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得知此物在美洲是当地土著用来治病的所谓“神药”,刘备自己也好奇抽了几口,因为太呛而咳嗽了几声,忍过之后,就有些飘飘欲仙,也上了瘾。
当下君臣们纷纷传播,在薛州等人进献的烟斗当中,一个个吞云吐雾,弄得硕大的崇德殿内一片乌烟瘴气,这是陈暮始料未及的事情。
“嗯,不错。”
抽了几口烟,彻底陷入其中之后,刘备本着好东西要尽快给兄弟分享的想法,对身边的宦官说道:“让军情司给云长、翼德和子归送去,告诉他们,此物鲜美无比,不可不尝。”
“是。”
宦官连忙出去,分了一部分烤制和晒干的烟草,还有几杆烟斗,准备给长安的关羽,并州的张飞,扬州的陈暮送去。
吩咐下去之后,刘备就又说道:“这些作物,便在洛阳耕种吧,我大汉盛世,就从此开始!”
“唯!”
群臣同时起身拱手行礼。
仿佛有了这些新兴作物之后,大汉未来前途,将一片光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