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全面建设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呵呵,公瑾啊,这几日收获如何啊?”徐珪笑吟吟的问周瑜。
自从他们来到柴桑后,几日下来,周瑜几乎一直在和包拯讨论文治武功,畅谈古今,包拯对这个年仅十六的少年很是赞赏和惊讶:年纪虽小却博古通今,涉世未深却处事机警。
周瑜则对包拯的才学也很敬佩,虽然在军事上见解不如自己,但比自己以前那些老师强多了,两人名为师徒,实则已成忘年交。
“回主公,承蒙师傅教导,在下受益良多。”周瑜拱手笑道,自从自己的叔叔正式成为随军教头后,他还是第一次称徐珪为主公。
徐珪听了又惊又喜,表面不动声色:“公瑾啊,你我年龄相差不过五岁,便以兄长称我便是。”
“兄长在上,请受周瑜一拜!”周瑜生的儒雅,性格却也豪放,并不扭扭捏捏,直接便拜向徐珪。
“好好好。”徐珪激动无比的扶起周瑜,也行个礼:“兄长这番有礼了。”随后接着问周瑜:“公瑾啊,这几日下来,想必你也对柴桑城有了一定的了解,包拯说你见识超人,不妨让兄长我见识一下。”
“请恕瑜冒昧,依瑜所见,主公帐下虽有武将数人,然而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不过杨志,王彦章;花荣善射而冲阵能力不足,孟良、李逵力大而少有武技,只能冲锋陷阵断不可为一方之主将,至于周仓廖化,则是已为副将,同时并无大才,兄长还需招募人才啊。”
“公瑾言之有理,和我所见略同。”
徐珪有了手下各将具体能力数值,且作为一个三国迷,自然知道各人的能力。“且谈谈文官。”徐珪接着问道。
“回兄长,吾师包拯理政有余而稍逊谋略,和珅虽心术不正但也有小才。”
徐珪听了点点头,对周瑜的话很认同,唯一不太认同的就是说包拯稍逊谋略。心里苦笑:包大人哪能和你这个妖孽比?历史上他主要是以断案著称,管理政事也还行,但他那里涉足过军事?
尽管如此,仍然对周瑜笑道:“公瑾所言甚善,为兄想问公瑾对柴桑建设有何建议?”
“当前柴桑不过一万军士,装备不足,且几乎没有马匹,战力可以说是严重不足,瑜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说完行了个礼,躬身询问。
“公瑾请讲,无论何言都无所谓。”徐珪很是无谓的一笑。
周瑜往两边看了看,见没有人在旁边,显得很是神秘,所言也是惊天动地:“在下以为,汉朝统治摇摇欲坠,名存实亡,主公不必遵守朝廷规矩,可自行征兵,广招人才,扩大地盘,以在乱世中拥有更多席位!”
徐珪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大笑,很是赞赏:“公瑾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为兄佩服!不瞒公瑾,其实为兄早有此意!”
顿了顿接着说道:“从桓灵二帝开始,天下民不聊生,四处起义,汉朝统治便已动荡,经前些时日黄巾动乱,统治更是岌岌可危,正如公瑾所言,汉朝已经名存实亡,为兄早就想干一番事业,而非囿于柴桑这一弹丸之地,只是为兄能力有限,不知如何作为,还请公瑾教我。”说完向着周瑜诚恳的深鞠一躬。
周瑜忙扶起徐珪:“主公如此大礼周瑜怎能承受?依瑜所见,柴桑虽小,但四通八达,河流众多,可为立足之本。请主公听瑜细细道来,柴桑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柴桑之北便是长江,南部则是鄱阳湖。”
接着便拉着徐珪,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和盘托出,徐珪一一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广收士兵,大力招募人才,并训练水师,北可凭长江为天险,南可训士兵为后备。可是这些需要时间来实践,不过徐珪有的是时间。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徐珪安排花荣和廖化一起征兵,并由和珅广发招贤令。同时铁匠铺生产好了五百把重斧,徐珪命人全部运送到李逵部队,把李逵高兴坏了。
就在同时,呆在太守府里正和周瑜商量下一步战略的徐珪脑海里提示:“主公,李逵已训练完五百重斧死士,统率上升10点,现在为86点。”
徐珪听了一愣,疑惑道:“斧头不是才送过去吗,怎么就练成了呢?”
“回主公,重斧死士并不需要技巧,需要的只是超乎常人的力量和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决心,这些系统已经自动设定好了。”
“原来如此,那这些人打起来岂不会是以命搏命?”
“对的。”
徐珪无语,花了这么多的铁就培养出了这么些敢死队,假如打一场仗全死差不多了有毛用啊!
当即便和周瑜商量:“公瑾啊,我的手下李逵训练了一只五百人的重斧部队,都是悍不畏死的勇士,只是恐怕打起仗来会死伤惨重,不知公瑾有何良策?”
周瑜听了想了想:“主公,可否让周瑜前往一看?”
“当然,公瑾便与我一同前去吧!”
言毕,两人前往军中,只听呐喊声滔天,众士兵正在加紧训练,周瑜看了不由得点头:“杨将军果然善于练兵,不过十数日便将这些新进士兵练得有模有样。”
徐珪笑道:“此话不假,想当时我为校尉之时,便是杨将军将一支队伍练成勇猛之士,全耐这支部队我才能屡破黄巾啊。”
说完继续往前走,徐珪指着到前面一支山一般的部队,对周瑜说道:“这便是我那重斧队。”
周瑜看的不由发出阵阵赞叹:“真猛士也!”
随即摇了摇头叹道:“可惜未着片甲,纵然身高体长,力大无比,恐怕难免殒命沙场,可惜啊!”
徐珪也很无奈:“如今军资不足,许多士兵都无盔甲可用,这些士兵的武器还是由一名富商所赠生铁打造而成,只为了培养一支所向披靡的部队。”
周瑜想了想道:“瑜有一计,愿献与主公。”
“吾便知道公瑾有谋,不知公瑾所献何计啊?”徐珪听了笑道。
周瑜说道:“好在重斧部队规模不多,主公可配以每人一士兵执盾保卫,如此便攻防一体,大大提升重斧士生存率,主公看此计可好?”
徐珪猛地拍掌称赞:“公瑾真乃重斧军之救星也!”
当即找到杨志,调来五百佩剑执盾的士兵保卫重斧兵,并命名为“团牌手”,乐的李逵哥哥长哥哥短,徐珪指着周瑜笑道:“李逵兄弟,这方法是公瑾想出来的,你要谢就谢他吧。”
李逵走过去搂着周瑜,豪放无比地大笑:“小兄弟啊,俺铁牛在这边谢过了,你是俺这五百人的救命恩人呐!”
周瑜莞尔:“将军客气。”
军事方面的规划算是初步解决了,只是水军方面迟迟未能实现,主要船只稀少而且水战将领暂无;内政方面在包拯和和珅的管理下,百姓生活基本有了保障,只是府库严重空虚,军士可用粮草只能维持一个月,徐珪不禁愁了起来,便找包拯商量对策。
包拯建议:“距离粮草收割尚有时日,在下建议可兴兵攻打山越,夺取粮草。”
和珅也点头称是,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和珅已变成合格的“小秘”,对包拯的决断几乎是言听计从。
旁边的周瑜听了忙道:“不可!如今我军初步练成,自保有余,山越之地崎岖不平,地形复杂,若出兵则力不从心,只怕未能攻破山越我军便已死伤惨重。”
徐珪皱眉问道:“那公瑾可有良策,若不解决粮草问题,我军如何发展?”
周瑜想了想,拱手道:“在下可推荐一人,此人家财万贯,广有良田,且为人仗义,乐善好施,吾与他结交甚深,想必不会驳我请求。”
徐珪大喜,忙问道:“不知公瑾所荐何人?”
周瑜答道:“此人素有名声,乃临淮郡东城县人,姓鲁名肃,字子敬。”
“呵呵,公瑾啊,这几日收获如何啊?”徐珪笑吟吟的问周瑜。
自从他们来到柴桑后,几日下来,周瑜几乎一直在和包拯讨论文治武功,畅谈古今,包拯对这个年仅十六的少年很是赞赏和惊讶:年纪虽小却博古通今,涉世未深却处事机警。
周瑜则对包拯的才学也很敬佩,虽然在军事上见解不如自己,但比自己以前那些老师强多了,两人名为师徒,实则已成忘年交。
“回主公,承蒙师傅教导,在下受益良多。”周瑜拱手笑道,自从自己的叔叔正式成为随军教头后,他还是第一次称徐珪为主公。
徐珪听了又惊又喜,表面不动声色:“公瑾啊,你我年龄相差不过五岁,便以兄长称我便是。”
“兄长在上,请受周瑜一拜!”周瑜生的儒雅,性格却也豪放,并不扭扭捏捏,直接便拜向徐珪。
“好好好。”徐珪激动无比的扶起周瑜,也行个礼:“兄长这番有礼了。”随后接着问周瑜:“公瑾啊,这几日下来,想必你也对柴桑城有了一定的了解,包拯说你见识超人,不妨让兄长我见识一下。”
“请恕瑜冒昧,依瑜所见,主公帐下虽有武将数人,然而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不过杨志,王彦章;花荣善射而冲阵能力不足,孟良、李逵力大而少有武技,只能冲锋陷阵断不可为一方之主将,至于周仓廖化,则是已为副将,同时并无大才,兄长还需招募人才啊。”
“公瑾言之有理,和我所见略同。”
徐珪有了手下各将具体能力数值,且作为一个三国迷,自然知道各人的能力。“且谈谈文官。”徐珪接着问道。
“回兄长,吾师包拯理政有余而稍逊谋略,和珅虽心术不正但也有小才。”
徐珪听了点点头,对周瑜的话很认同,唯一不太认同的就是说包拯稍逊谋略。心里苦笑:包大人哪能和你这个妖孽比?历史上他主要是以断案著称,管理政事也还行,但他那里涉足过军事?
尽管如此,仍然对周瑜笑道:“公瑾所言甚善,为兄想问公瑾对柴桑建设有何建议?”
“当前柴桑不过一万军士,装备不足,且几乎没有马匹,战力可以说是严重不足,瑜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说完行了个礼,躬身询问。
“公瑾请讲,无论何言都无所谓。”徐珪很是无谓的一笑。
周瑜往两边看了看,见没有人在旁边,显得很是神秘,所言也是惊天动地:“在下以为,汉朝统治摇摇欲坠,名存实亡,主公不必遵守朝廷规矩,可自行征兵,广招人才,扩大地盘,以在乱世中拥有更多席位!”
徐珪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大笑,很是赞赏:“公瑾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为兄佩服!不瞒公瑾,其实为兄早有此意!”
顿了顿接着说道:“从桓灵二帝开始,天下民不聊生,四处起义,汉朝统治便已动荡,经前些时日黄巾动乱,统治更是岌岌可危,正如公瑾所言,汉朝已经名存实亡,为兄早就想干一番事业,而非囿于柴桑这一弹丸之地,只是为兄能力有限,不知如何作为,还请公瑾教我。”说完向着周瑜诚恳的深鞠一躬。
周瑜忙扶起徐珪:“主公如此大礼周瑜怎能承受?依瑜所见,柴桑虽小,但四通八达,河流众多,可为立足之本。请主公听瑜细细道来,柴桑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柴桑之北便是长江,南部则是鄱阳湖。”
接着便拉着徐珪,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和盘托出,徐珪一一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广收士兵,大力招募人才,并训练水师,北可凭长江为天险,南可训士兵为后备。可是这些需要时间来实践,不过徐珪有的是时间。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徐珪安排花荣和廖化一起征兵,并由和珅广发招贤令。同时铁匠铺生产好了五百把重斧,徐珪命人全部运送到李逵部队,把李逵高兴坏了。
就在同时,呆在太守府里正和周瑜商量下一步战略的徐珪脑海里提示:“主公,李逵已训练完五百重斧死士,统率上升10点,现在为86点。”
徐珪听了一愣,疑惑道:“斧头不是才送过去吗,怎么就练成了呢?”
“回主公,重斧死士并不需要技巧,需要的只是超乎常人的力量和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决心,这些系统已经自动设定好了。”
“原来如此,那这些人打起来岂不会是以命搏命?”
“对的。”
徐珪无语,花了这么多的铁就培养出了这么些敢死队,假如打一场仗全死差不多了有毛用啊!
当即便和周瑜商量:“公瑾啊,我的手下李逵训练了一只五百人的重斧部队,都是悍不畏死的勇士,只是恐怕打起仗来会死伤惨重,不知公瑾有何良策?”
周瑜听了想了想:“主公,可否让周瑜前往一看?”
“当然,公瑾便与我一同前去吧!”
言毕,两人前往军中,只听呐喊声滔天,众士兵正在加紧训练,周瑜看了不由得点头:“杨将军果然善于练兵,不过十数日便将这些新进士兵练得有模有样。”
徐珪笑道:“此话不假,想当时我为校尉之时,便是杨将军将一支队伍练成勇猛之士,全耐这支部队我才能屡破黄巾啊。”
说完继续往前走,徐珪指着到前面一支山一般的部队,对周瑜说道:“这便是我那重斧队。”
周瑜看的不由发出阵阵赞叹:“真猛士也!”
随即摇了摇头叹道:“可惜未着片甲,纵然身高体长,力大无比,恐怕难免殒命沙场,可惜啊!”
徐珪也很无奈:“如今军资不足,许多士兵都无盔甲可用,这些士兵的武器还是由一名富商所赠生铁打造而成,只为了培养一支所向披靡的部队。”
周瑜想了想道:“瑜有一计,愿献与主公。”
“吾便知道公瑾有谋,不知公瑾所献何计啊?”徐珪听了笑道。
周瑜说道:“好在重斧部队规模不多,主公可配以每人一士兵执盾保卫,如此便攻防一体,大大提升重斧士生存率,主公看此计可好?”
徐珪猛地拍掌称赞:“公瑾真乃重斧军之救星也!”
当即找到杨志,调来五百佩剑执盾的士兵保卫重斧兵,并命名为“团牌手”,乐的李逵哥哥长哥哥短,徐珪指着周瑜笑道:“李逵兄弟,这方法是公瑾想出来的,你要谢就谢他吧。”
李逵走过去搂着周瑜,豪放无比地大笑:“小兄弟啊,俺铁牛在这边谢过了,你是俺这五百人的救命恩人呐!”
周瑜莞尔:“将军客气。”
军事方面的规划算是初步解决了,只是水军方面迟迟未能实现,主要船只稀少而且水战将领暂无;内政方面在包拯和和珅的管理下,百姓生活基本有了保障,只是府库严重空虚,军士可用粮草只能维持一个月,徐珪不禁愁了起来,便找包拯商量对策。
包拯建议:“距离粮草收割尚有时日,在下建议可兴兵攻打山越,夺取粮草。”
和珅也点头称是,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和珅已变成合格的“小秘”,对包拯的决断几乎是言听计从。
旁边的周瑜听了忙道:“不可!如今我军初步练成,自保有余,山越之地崎岖不平,地形复杂,若出兵则力不从心,只怕未能攻破山越我军便已死伤惨重。”
徐珪皱眉问道:“那公瑾可有良策,若不解决粮草问题,我军如何发展?”
周瑜想了想,拱手道:“在下可推荐一人,此人家财万贯,广有良田,且为人仗义,乐善好施,吾与他结交甚深,想必不会驳我请求。”
徐珪大喜,忙问道:“不知公瑾所荐何人?”
周瑜答道:“此人素有名声,乃临淮郡东城县人,姓鲁名肃,字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