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相见有缘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着那名不请自来的年轻士子,屋中的众人都是一愣。屋内的几个人相互看了看,眼中都露出错愕的神色。此时,坐在正中的程益也在打量着面前这个年轻人,他隐隐的觉得眼前之人似乎在哪里见过,不过一时之间却又想不起来。他慢慢的站起身,对着那个神态从容的年轻人抱了抱拳微笑说道:“这位仁兄说的不错,请问尊姓大名?”
“姓龙。”走进屋中的崇祯微微点了点头随口答道。而后就将视线投向了坐在一边一脸疑惑的阎应元的身上。
这还是崇祯第一次看见这个被自己记在那张名单第一位的阎应元。就见此时的阎应元虽然眉眼中带着萧索落寞,但整个人却隐隐有着一股沉稳昂扬之气。看上去就如同一把被破烂剑鞘包裹着的利剑。
品味着心中的感觉,崇祯不禁暗暗一笑,没想到自己现在也会望气了,怕是这种感觉更多的是源自于后世记忆吧。
阎应元已经觉察到了这个闯进来的年轻人的目光,心中不禁疑窦丛生。从面前这个年轻人的衣着气质,以及身后那几名从人的神态上,就知道此人的身份绝非普通。而且,这个年轻人在进屋后之后,视线总是似有似无的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这是为何?自己可以肯定这个人自己绝对不认识啊。
程益听到崇祯的回答,点了点头说道:“哦,原来是龙公子。”
这时,坐在一旁的傅恒却冷着脸说道:“此处虽然是酒楼之地,但也不是可以不讲礼法之处。这位龙公子不请自入,做那不速之客,似乎有些于理不合吧。”
“你。。。。。。”听到傅恒说的不客气,跟在崇祯身后徐应元不禁一瞪眼,就要呵斥。不过,他刚刚说出一个字,就被崇祯抬手止住。
崇祯微微笑了笑,对着面前的几个人微微的抱了抱拳说道:“这位仁兄说的是,贸然闯席是龙某唐突了。刚刚某在隔壁,听大家言谈甚欢,不禁心向往之。冒昧了。”
看到崇祯态度平和,席中众人的神情都是一松。程益向左右看了看,便笑着对崇祯说道:“龙兄客气了。既然有缘,还请一同入座同饮一杯如何。”
“啊,固所愿已,不敢请耳,那龙某就叨扰了。”崇祯笑着拱了拱手。徐应元赶忙指挥着伙计,就在阎应元的身边加了一张座椅,添一套餐具。
其实,就在崇祯进屋之时,不仅阎应元和程益看出了崇祯的不凡,屋中所有的人都也看出了崇祯的不同寻常,尤其是跟在他身后的那几个家人,一看便知是公侯贵胄家的内侍。
程益,周琏这两个要在京中做官的人,自然是不想轻易得罪这些贵公子。而黄曦旭,吕桂轩甚至暗暗的有些想和这个龙公子相交,以便将来再进京时能有个香火缘。至于傅恒说那句话也只是因为脾气使然,他也并不愿随便开罪京中的权贵。所以在崇祯坐下之后,竟然很快就和桌上的几人相谈甚欢。在几个人中,除了张友华只是蒙头喝酒之外。就连阎应元也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崇祯身上。
随意聊了一会儿,崇祯便转过头看着阎应元说道:“这位仁兄,某刚刚在门外听到你所言甚是消沉,不知所为何事?”
“唉。”阎应元苦笑着叹了口气,微微摇摇头。
坐在一旁的吕桂轩接口说道:“龙兄有所不知,丽亨兄今科蹉跎,故而心有郁结。”
“哦?”崇祯微微挑了挑眉,“某听闻这科进士及第人数极少,中之大不易。仅为此,似乎不用太过消沉吧。再说某亦听闻,当今重开明法明算两科,这两科倒是极易,难道这位仁兄没有参加吗?”
“。。。。。。”阎应元脸色微微一红,不由的垂下视线。
“嗐。公子。丽亨兄也参加了明法科,不过。。。。。唉。。。。。”黄曦旭在一旁接过话头,一边摇头一边说道。
“原来如此。”崇祯点了点头,看着在身边的阎应元说道,“仅仅因为此次未中,丽亨就心灰意冷了?”
听着这个年轻的贵胄子弟轻描淡写的话,阎应元苦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张友华端着酒杯看了一眼崇祯慢悠悠的念到:“不登山休说路近,不涉水怎知水寒。”
张友华的话让屋中一静,崇祯也微微的皱起了眉头。阎应元扫了一眼身边众人,摇着头轻轻的拍了拍好友的手臂。
张友华对阎应元咧了咧嘴,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哈了一口酒气自顾自的说道:“大明立国以来,天下治平。参与科考之学子日众。洪武年间参与会试不过数百人,中试者则近两成。永乐、宣德、正统年间每次参加者千余人,而中试者百五十人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初年参与者已经三千有奇,然中试人数也提至三百人左右。嘉靖末年,庆隆、万历年间参见会试的举人已经近五千人。而中试者也有三四百人。历数几百年,即使中试比例年年减少,但总的来说,十成中总能有一成。如此,不仅天纵之才,世家之后可以中试,就是天赋不足,寒门之属,也尚有勤奋补拙之机。然而当今,参与科考会试之举子,已经超乎五千人众,可,能得中者仅仅三十三人。原本这科考还只是千军万马过独木之桥,现在,呵呵,却成了登天之路。除了才具,心性,气运都是最顶尖的那极少数的人外,又有何人可以考中?轻易放弃固然不对,但盲目自大将自己陷入无希望的绝地,同样不是君子所为。”
张友华说着便斜眯着眼睛看着崇祯。而崇祯却只是抬了抬眼皮,随意的笑了笑。见崇祯并未反驳,张友华不禁微微有些愕然。他正了正身子继续说道:“至于新设这明法明算科。。。。。。此次只是第一次考试,报的人少,中试的比率自然会高。可是,下一科会有多少进士无望的人参加?想来到那时难度必然更高。这科不中,下一科岂不是更难。。。。。。”张友华说到这,看着阎应元轻轻的叹了口气。
阎应元慢慢端起面前的酒杯和张友华轻轻一碰,两人同时一饮而尽。
看着面前的两个人,崇祯想了想说道:“说的似乎有些道理,不过,三科不中也不是便绝了那治国安邦青史留名的道路。”
看着那名不请自来的年轻士子,屋中的众人都是一愣。屋内的几个人相互看了看,眼中都露出错愕的神色。此时,坐在正中的程益也在打量着面前这个年轻人,他隐隐的觉得眼前之人似乎在哪里见过,不过一时之间却又想不起来。他慢慢的站起身,对着那个神态从容的年轻人抱了抱拳微笑说道:“这位仁兄说的不错,请问尊姓大名?”
“姓龙。”走进屋中的崇祯微微点了点头随口答道。而后就将视线投向了坐在一边一脸疑惑的阎应元的身上。
这还是崇祯第一次看见这个被自己记在那张名单第一位的阎应元。就见此时的阎应元虽然眉眼中带着萧索落寞,但整个人却隐隐有着一股沉稳昂扬之气。看上去就如同一把被破烂剑鞘包裹着的利剑。
品味着心中的感觉,崇祯不禁暗暗一笑,没想到自己现在也会望气了,怕是这种感觉更多的是源自于后世记忆吧。
阎应元已经觉察到了这个闯进来的年轻人的目光,心中不禁疑窦丛生。从面前这个年轻人的衣着气质,以及身后那几名从人的神态上,就知道此人的身份绝非普通。而且,这个年轻人在进屋后之后,视线总是似有似无的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这是为何?自己可以肯定这个人自己绝对不认识啊。
程益听到崇祯的回答,点了点头说道:“哦,原来是龙公子。”
这时,坐在一旁的傅恒却冷着脸说道:“此处虽然是酒楼之地,但也不是可以不讲礼法之处。这位龙公子不请自入,做那不速之客,似乎有些于理不合吧。”
“你。。。。。。”听到傅恒说的不客气,跟在崇祯身后徐应元不禁一瞪眼,就要呵斥。不过,他刚刚说出一个字,就被崇祯抬手止住。
崇祯微微笑了笑,对着面前的几个人微微的抱了抱拳说道:“这位仁兄说的是,贸然闯席是龙某唐突了。刚刚某在隔壁,听大家言谈甚欢,不禁心向往之。冒昧了。”
看到崇祯态度平和,席中众人的神情都是一松。程益向左右看了看,便笑着对崇祯说道:“龙兄客气了。既然有缘,还请一同入座同饮一杯如何。”
“啊,固所愿已,不敢请耳,那龙某就叨扰了。”崇祯笑着拱了拱手。徐应元赶忙指挥着伙计,就在阎应元的身边加了一张座椅,添一套餐具。
其实,就在崇祯进屋之时,不仅阎应元和程益看出了崇祯的不凡,屋中所有的人都也看出了崇祯的不同寻常,尤其是跟在他身后的那几个家人,一看便知是公侯贵胄家的内侍。
程益,周琏这两个要在京中做官的人,自然是不想轻易得罪这些贵公子。而黄曦旭,吕桂轩甚至暗暗的有些想和这个龙公子相交,以便将来再进京时能有个香火缘。至于傅恒说那句话也只是因为脾气使然,他也并不愿随便开罪京中的权贵。所以在崇祯坐下之后,竟然很快就和桌上的几人相谈甚欢。在几个人中,除了张友华只是蒙头喝酒之外。就连阎应元也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崇祯身上。
随意聊了一会儿,崇祯便转过头看着阎应元说道:“这位仁兄,某刚刚在门外听到你所言甚是消沉,不知所为何事?”
“唉。”阎应元苦笑着叹了口气,微微摇摇头。
坐在一旁的吕桂轩接口说道:“龙兄有所不知,丽亨兄今科蹉跎,故而心有郁结。”
“哦?”崇祯微微挑了挑眉,“某听闻这科进士及第人数极少,中之大不易。仅为此,似乎不用太过消沉吧。再说某亦听闻,当今重开明法明算两科,这两科倒是极易,难道这位仁兄没有参加吗?”
“。。。。。。”阎应元脸色微微一红,不由的垂下视线。
“嗐。公子。丽亨兄也参加了明法科,不过。。。。。唉。。。。。”黄曦旭在一旁接过话头,一边摇头一边说道。
“原来如此。”崇祯点了点头,看着在身边的阎应元说道,“仅仅因为此次未中,丽亨就心灰意冷了?”
听着这个年轻的贵胄子弟轻描淡写的话,阎应元苦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张友华端着酒杯看了一眼崇祯慢悠悠的念到:“不登山休说路近,不涉水怎知水寒。”
张友华的话让屋中一静,崇祯也微微的皱起了眉头。阎应元扫了一眼身边众人,摇着头轻轻的拍了拍好友的手臂。
张友华对阎应元咧了咧嘴,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哈了一口酒气自顾自的说道:“大明立国以来,天下治平。参与科考之学子日众。洪武年间参与会试不过数百人,中试者则近两成。永乐、宣德、正统年间每次参加者千余人,而中试者百五十人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初年参与者已经三千有奇,然中试人数也提至三百人左右。嘉靖末年,庆隆、万历年间参见会试的举人已经近五千人。而中试者也有三四百人。历数几百年,即使中试比例年年减少,但总的来说,十成中总能有一成。如此,不仅天纵之才,世家之后可以中试,就是天赋不足,寒门之属,也尚有勤奋补拙之机。然而当今,参与科考会试之举子,已经超乎五千人众,可,能得中者仅仅三十三人。原本这科考还只是千军万马过独木之桥,现在,呵呵,却成了登天之路。除了才具,心性,气运都是最顶尖的那极少数的人外,又有何人可以考中?轻易放弃固然不对,但盲目自大将自己陷入无希望的绝地,同样不是君子所为。”
张友华说着便斜眯着眼睛看着崇祯。而崇祯却只是抬了抬眼皮,随意的笑了笑。见崇祯并未反驳,张友华不禁微微有些愕然。他正了正身子继续说道:“至于新设这明法明算科。。。。。。此次只是第一次考试,报的人少,中试的比率自然会高。可是,下一科会有多少进士无望的人参加?想来到那时难度必然更高。这科不中,下一科岂不是更难。。。。。。”张友华说到这,看着阎应元轻轻的叹了口气。
阎应元慢慢端起面前的酒杯和张友华轻轻一碰,两人同时一饮而尽。
看着面前的两个人,崇祯想了想说道:“说的似乎有些道理,不过,三科不中也不是便绝了那治国安邦青史留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