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咨询笔记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是一篇关于我进行的最近一次心理咨询发生的事情,虽然有些琐碎,虽然有些负面的情绪存在,或许当时真的触碰到了我的底线,我想要记录下来,想要给自己提醒。
但慢慢捋顺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因此,我总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例,更多的应该可以代表一部分的问题,可以反映出平常生活里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
我想拿来分享,顺便和更多的人探讨关于心理咨询和情感抑郁的问题。
我是一个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内向且不愿和别人拥有太多关系的人。所以,遇到很多问题,我通常的做法是自己想,先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再去分析外界环境带给我的改变。
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大脑中接触的专业知识不足够时,自愈效果并不是很好的时候,我想借助外界的一些力量,帮助我用更加科学和有效果的方法方式解决我遇到的问题。
基于此,有了这一次的心理咨询。
经过从十月份初到十一月份中下午长时间的预约,终于在我的一再催促下得到了回复,并于今天下午三点到五点进行了传说中的心理咨询。
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去进行心理咨询要么是个神经病,才会心理有问题,要么就是有精神疾病,但是科学显示,精神和神经不是一回事!
当然,这也是很多人的误区,没办法让所有人都清楚明白的了解心理咨询,了解心理。
就好像是告诉一个近视的人去做近视手术,从医学角度和科学技术方面都可以得出这个手术的安全性。但依旧有人持有怀疑态度和消极情绪,医生也不能跟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普及一下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吧!
如果真的这样做,就太为难了!
但,很明显的是,这次心理咨询远远低于我的期待值。
不能说非常让我失望吧,但并不如我所愿,虽然我通过医生(大学校园里的咨询师,其实就是有国家颁发的证件的老师,虽然都持有相关证件,但并没有足够的实战临场经验,作为学生,介于身份不同,暂且把他们称之为心理医生吧,也许这样,我心里可以接受他们对我所做的一切事情吧),在他的相对主导下理顺了我咨询问题的来源与影响,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但这个结果的得到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没有一点超出我的预期,甚至是我耳熟能详的东西,重要的是,他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也是我个人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不明白自己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做了些什么?找一个不相关的人进行陈述事实,还是倾诉衷肠?
这场咨询,我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我对于给我进行心理咨询的这位老师评价很低,为什么?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不守时。在约定好三点到四点的时间里,他并没有按时出现,反倒是让我独自等待四十分钟,其中包括我本身要提前十分钟到的时间,单单是时间这一块,他就已经进了我的个人黑名单,我对他的期待已经划掉了一大半。
作为进行心理咨询的老师,应该有按时和及时的时间观念,这个不是说我们过于强调什么或者是死守什么规矩,而是一个人对待事情的认真程度,以及负责态度。
在过程中,我注意到他有意识的看了一下墙上悬挂的钟表,那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按照我们原先约定的时间,一次咨询时间是一个小时为最佳,但是因为他的迟到时间长达30分钟,而且,并只是在迟到后在我们初次见面时寥寥带过他为何迟到的原因,但是并没有在不能按时到达的情况下,向负责引导的行政助理说明原因,对此,我个人认为他并不对学生心理咨询有多重视。也是我对他失望的原因所在。
首先,本来,在我的世界里,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就相当于不遵守承诺的人,我没有好感,或者是在我心里的印象大打折扣。
其次,他整整迟到了三十分钟,又因为这迟到的三十分钟,增加了跟我访谈的时间,结果整个过程截止到下午四点半结束,在我的认知里,就是与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不能因为你的迟到再搭上我自己的时间。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相当于谋财害命。
在我们刚刚准备结束时,另一位心理咨询老师敲门进入,并告知他说另一位来访者已经做好准备接受续约的心理咨询,本来按照约定时间,三点开始四点结束下午第一次的心理咨询,完全可以腾出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熟悉下一位来访者的资料和来访目的。
但是,现在看来,只能靠自己对该生的资料记忆和临场发挥了,当然,这只对于经验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可以使用,对于年纪轻轻或者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强的心理咨询师来说,只会手足无措。
如果是陌生的来访者,我想,效果不会比和我的的交谈效果好到哪里去,甚至是收效甚微。
第二点准备不充分。
我在了解到这位老师是在什么时间拿到我填写的资料卡的时候,得到的是当天下午,也就是在和我进行心理咨询前的五到十分钟。这让我对他的初印象又大大减分了。
对我来说,这就是个态度问题,要么是他不想接我的案子,要么是他对待工作就是这个态度,没有认真和在意。
严格意义上来说,心理咨询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而不是说哪个心理咨询师和哪位来访者一定是互相配对的,但是至少有一个人到最后是会和另一个不同身份的人能够谈到一起的。
我们毕竟是和人打交道,这就关乎一个气场性的东西必须要谈,因为结合个人成长和经历以及个人天生带有的气质来看,不是谁都能和另一个陌生人志趣相投或者合得来的,有些人从见面开始就不会对对方产生好感,有些人一见面就是相见恨晚。
所以,双方好的表现都会对这次交谈留下好的印象,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总之,会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反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人的不合常理或者没有注意到的东西,都会在不经意间触碰另一个人的敏感神经,而心理咨询,尤其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更是容易产生矛盾激化和不良影响。
可以说,我对于这次的访谈抱有了很大的期待,经过第一次的咨询前的了解,对这个机构还是充满着满满的信心,因为很多人都选择了续约,一方面可能是情况真的挺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咨询和治疗才能更有效的解决的,另一方面,可能是这里的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这里放松。
事实证明,是我错了,只所以有续约,是因为效率太低,来访者的情况没有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次是这所高校的学生存在太多的心理问题(或许是跟心理有关的,笼统概括称之为心理问题)。
第三点专业不精通。
面对来访者,不管是处于怎样的状态,作为心理方面已经拿到相关证书的老师、医生也好,最忌讳的是向来访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比如,你了解抑郁吗?你怎样看待死亡?(这个问题,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说得通的问题,但是略显直接和敏感)你自杀吗?
(这就不用说了,典型的直击要害的问题,很有可能触发来访者的敏感点)你的问题很正常,就是情绪不稳定,都是小事儿。
(这句话从他的口中一出,我就已经了解到他的能力了,或许是我过于严格要求了吧,但是这样的结论和总结确实没有特别重视来访者问题的意思,反而是一种无所谓,你的问题在我看来都是小事儿,你就是书读的太少想的太多)。
就是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的东西,却在一点点的累积中拉低我对这次咨询的期待值,更是增添了没来由的失望。
整个交流过程中,我没有感受到对方对我个人情况的重视和了解,在他的言语和动作中透漏出的却是一种我在花时间做一些没用的事情的感觉,尤其是,当我陈述一些个人经历时,尽管他有表现出倾听的状态,却没有给我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和认同感,更没有提出有效的建设性的意见。
我的理想咨询流程是先给来访者填写个人信息资料卡,进行对来访者的初步了解和信息掌握后,推断出来访者的某些特点,随之可以根据需要向来访者提供性格测试、能力测试、双商测试等多样化的、有助于心理咨询师从多方面对来访者有进一步的了解和熟知的参考指标。
尽管这些指标不是完全可靠,但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特点,更何况,见字如见人,通过合理想象和推断,先从一些方面对来访者进行整体框架的了解。
而不是依靠简单的两个人见一面聊聊天就对对方的情况下一个总结性的结论,这样不仅片面而且增加了对来访者了解的局限性。
最后,我对这次心理咨询不太满意的点有:
第一,信息落实不到位。填写表格内容时没有具体要求,也没有更多信息的参考性,只需要来访者预约即可,并没有预先准备资料,缺少资料准备环节。降低心理咨询的有效性。
第二,预约安排不合理。尽管情况分轻重缓急,但也要兼顾来访者的时间和意向选择。
第三,在已经约定好的情况下,确认来访者已经做好准备在规定时间到达,并且没有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到达做出预先的告知时,不用反复提醒,反而会增加一种强制性。
在去接受咨询之前,我收到有关机构的来访电话,实际上就是催促我赶快提前到,为了做好提前的准备,这一点,我理解,但是我也在确认何时何地能够到达心理咨询做出时间保证和情况分析说明,却还要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时间催促,容易造成恐慌感,对心理咨询效果不佳。
有一点,我想明白,是心理咨询师与行政助理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还是说作为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并没有特别把主动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问题看的重要?可以拿因为自己临时的事情当做借口对来访者进行口头说明,得到道德层面的理解和支持?
2020.11.25
我真的很无语,现在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当心理咨询师了吗?
当我以为我的心理咨询会告一段落的时候,却换来了心理咨询被公开的消息,我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个消息给消化吸收掉,我以为,这只是关于我自己的事情,却不想在无意间惊动了学校领导。
但是我反复想了这个问题,极大程度上我真的感到自己是多么愚蠢,对这个自称是“二级学院”,自称证件齐全的所谓的“心理咨询师”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厌恶,从第一次接触,迟到半个小时来看,就没有真正的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当作对自身专业程度检验的一个方式,也从未认认真真的把心理咨询这件事当作重要的事情来做,结果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很困惑,这样的人是怎样称呼自己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呢?我至今对此保持深深的疑惑。
我不明白,现在的各种专业领域的证件怎么那么好拿到手呢?如果一个手里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人是个杀人犯、强奸犯,我们怎么放心把教师这一伟大而光荣的职业交给这样的一个人呢?如果一个手里拿着心理咨询师证件的人,根本不懂得怎样更好的梳理学生心理问题、只会激怒和刺激心理略有问题学生的人,不会帮助需要的人走出困境,只会浪费时间,甚至是加快促进心理患病者结束自己的生命的冲动。
细思极恐!
这是一篇关于我进行的最近一次心理咨询发生的事情,虽然有些琐碎,虽然有些负面的情绪存在,或许当时真的触碰到了我的底线,我想要记录下来,想要给自己提醒。
但慢慢捋顺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因此,我总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例,更多的应该可以代表一部分的问题,可以反映出平常生活里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
我想拿来分享,顺便和更多的人探讨关于心理咨询和情感抑郁的问题。
我是一个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内向且不愿和别人拥有太多关系的人。所以,遇到很多问题,我通常的做法是自己想,先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再去分析外界环境带给我的改变。
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大脑中接触的专业知识不足够时,自愈效果并不是很好的时候,我想借助外界的一些力量,帮助我用更加科学和有效果的方法方式解决我遇到的问题。
基于此,有了这一次的心理咨询。
经过从十月份初到十一月份中下午长时间的预约,终于在我的一再催促下得到了回复,并于今天下午三点到五点进行了传说中的心理咨询。
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去进行心理咨询要么是个神经病,才会心理有问题,要么就是有精神疾病,但是科学显示,精神和神经不是一回事!
当然,这也是很多人的误区,没办法让所有人都清楚明白的了解心理咨询,了解心理。
就好像是告诉一个近视的人去做近视手术,从医学角度和科学技术方面都可以得出这个手术的安全性。但依旧有人持有怀疑态度和消极情绪,医生也不能跟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普及一下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吧!
如果真的这样做,就太为难了!
但,很明显的是,这次心理咨询远远低于我的期待值。
不能说非常让我失望吧,但并不如我所愿,虽然我通过医生(大学校园里的咨询师,其实就是有国家颁发的证件的老师,虽然都持有相关证件,但并没有足够的实战临场经验,作为学生,介于身份不同,暂且把他们称之为心理医生吧,也许这样,我心里可以接受他们对我所做的一切事情吧),在他的相对主导下理顺了我咨询问题的来源与影响,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但这个结果的得到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没有一点超出我的预期,甚至是我耳熟能详的东西,重要的是,他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也是我个人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不明白自己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做了些什么?找一个不相关的人进行陈述事实,还是倾诉衷肠?
这场咨询,我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我对于给我进行心理咨询的这位老师评价很低,为什么?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不守时。在约定好三点到四点的时间里,他并没有按时出现,反倒是让我独自等待四十分钟,其中包括我本身要提前十分钟到的时间,单单是时间这一块,他就已经进了我的个人黑名单,我对他的期待已经划掉了一大半。
作为进行心理咨询的老师,应该有按时和及时的时间观念,这个不是说我们过于强调什么或者是死守什么规矩,而是一个人对待事情的认真程度,以及负责态度。
在过程中,我注意到他有意识的看了一下墙上悬挂的钟表,那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按照我们原先约定的时间,一次咨询时间是一个小时为最佳,但是因为他的迟到时间长达30分钟,而且,并只是在迟到后在我们初次见面时寥寥带过他为何迟到的原因,但是并没有在不能按时到达的情况下,向负责引导的行政助理说明原因,对此,我个人认为他并不对学生心理咨询有多重视。也是我对他失望的原因所在。
首先,本来,在我的世界里,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就相当于不遵守承诺的人,我没有好感,或者是在我心里的印象大打折扣。
其次,他整整迟到了三十分钟,又因为这迟到的三十分钟,增加了跟我访谈的时间,结果整个过程截止到下午四点半结束,在我的认知里,就是与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不能因为你的迟到再搭上我自己的时间。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相当于谋财害命。
在我们刚刚准备结束时,另一位心理咨询老师敲门进入,并告知他说另一位来访者已经做好准备接受续约的心理咨询,本来按照约定时间,三点开始四点结束下午第一次的心理咨询,完全可以腾出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熟悉下一位来访者的资料和来访目的。
但是,现在看来,只能靠自己对该生的资料记忆和临场发挥了,当然,这只对于经验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可以使用,对于年纪轻轻或者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强的心理咨询师来说,只会手足无措。
如果是陌生的来访者,我想,效果不会比和我的的交谈效果好到哪里去,甚至是收效甚微。
第二点准备不充分。
我在了解到这位老师是在什么时间拿到我填写的资料卡的时候,得到的是当天下午,也就是在和我进行心理咨询前的五到十分钟。这让我对他的初印象又大大减分了。
对我来说,这就是个态度问题,要么是他不想接我的案子,要么是他对待工作就是这个态度,没有认真和在意。
严格意义上来说,心理咨询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而不是说哪个心理咨询师和哪位来访者一定是互相配对的,但是至少有一个人到最后是会和另一个不同身份的人能够谈到一起的。
我们毕竟是和人打交道,这就关乎一个气场性的东西必须要谈,因为结合个人成长和经历以及个人天生带有的气质来看,不是谁都能和另一个陌生人志趣相投或者合得来的,有些人从见面开始就不会对对方产生好感,有些人一见面就是相见恨晚。
所以,双方好的表现都会对这次交谈留下好的印象,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总之,会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反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人的不合常理或者没有注意到的东西,都会在不经意间触碰另一个人的敏感神经,而心理咨询,尤其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更是容易产生矛盾激化和不良影响。
可以说,我对于这次的访谈抱有了很大的期待,经过第一次的咨询前的了解,对这个机构还是充满着满满的信心,因为很多人都选择了续约,一方面可能是情况真的挺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咨询和治疗才能更有效的解决的,另一方面,可能是这里的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这里放松。
事实证明,是我错了,只所以有续约,是因为效率太低,来访者的情况没有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次是这所高校的学生存在太多的心理问题(或许是跟心理有关的,笼统概括称之为心理问题)。
第三点专业不精通。
面对来访者,不管是处于怎样的状态,作为心理方面已经拿到相关证书的老师、医生也好,最忌讳的是向来访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比如,你了解抑郁吗?你怎样看待死亡?(这个问题,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说得通的问题,但是略显直接和敏感)你自杀吗?
(这就不用说了,典型的直击要害的问题,很有可能触发来访者的敏感点)你的问题很正常,就是情绪不稳定,都是小事儿。
(这句话从他的口中一出,我就已经了解到他的能力了,或许是我过于严格要求了吧,但是这样的结论和总结确实没有特别重视来访者问题的意思,反而是一种无所谓,你的问题在我看来都是小事儿,你就是书读的太少想的太多)。
就是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的东西,却在一点点的累积中拉低我对这次咨询的期待值,更是增添了没来由的失望。
整个交流过程中,我没有感受到对方对我个人情况的重视和了解,在他的言语和动作中透漏出的却是一种我在花时间做一些没用的事情的感觉,尤其是,当我陈述一些个人经历时,尽管他有表现出倾听的状态,却没有给我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和认同感,更没有提出有效的建设性的意见。
我的理想咨询流程是先给来访者填写个人信息资料卡,进行对来访者的初步了解和信息掌握后,推断出来访者的某些特点,随之可以根据需要向来访者提供性格测试、能力测试、双商测试等多样化的、有助于心理咨询师从多方面对来访者有进一步的了解和熟知的参考指标。
尽管这些指标不是完全可靠,但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特点,更何况,见字如见人,通过合理想象和推断,先从一些方面对来访者进行整体框架的了解。
而不是依靠简单的两个人见一面聊聊天就对对方的情况下一个总结性的结论,这样不仅片面而且增加了对来访者了解的局限性。
最后,我对这次心理咨询不太满意的点有:
第一,信息落实不到位。填写表格内容时没有具体要求,也没有更多信息的参考性,只需要来访者预约即可,并没有预先准备资料,缺少资料准备环节。降低心理咨询的有效性。
第二,预约安排不合理。尽管情况分轻重缓急,但也要兼顾来访者的时间和意向选择。
第三,在已经约定好的情况下,确认来访者已经做好准备在规定时间到达,并且没有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到达做出预先的告知时,不用反复提醒,反而会增加一种强制性。
在去接受咨询之前,我收到有关机构的来访电话,实际上就是催促我赶快提前到,为了做好提前的准备,这一点,我理解,但是我也在确认何时何地能够到达心理咨询做出时间保证和情况分析说明,却还要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时间催促,容易造成恐慌感,对心理咨询效果不佳。
有一点,我想明白,是心理咨询师与行政助理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还是说作为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并没有特别把主动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问题看的重要?可以拿因为自己临时的事情当做借口对来访者进行口头说明,得到道德层面的理解和支持?
2020.11.25
我真的很无语,现在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当心理咨询师了吗?
当我以为我的心理咨询会告一段落的时候,却换来了心理咨询被公开的消息,我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个消息给消化吸收掉,我以为,这只是关于我自己的事情,却不想在无意间惊动了学校领导。
但是我反复想了这个问题,极大程度上我真的感到自己是多么愚蠢,对这个自称是“二级学院”,自称证件齐全的所谓的“心理咨询师”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厌恶,从第一次接触,迟到半个小时来看,就没有真正的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当作对自身专业程度检验的一个方式,也从未认认真真的把心理咨询这件事当作重要的事情来做,结果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很困惑,这样的人是怎样称呼自己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呢?我至今对此保持深深的疑惑。
我不明白,现在的各种专业领域的证件怎么那么好拿到手呢?如果一个手里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人是个杀人犯、强奸犯,我们怎么放心把教师这一伟大而光荣的职业交给这样的一个人呢?如果一个手里拿着心理咨询师证件的人,根本不懂得怎样更好的梳理学生心理问题、只会激怒和刺激心理略有问题学生的人,不会帮助需要的人走出困境,只会浪费时间,甚至是加快促进心理患病者结束自己的生命的冲动。
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