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369章 多尔衮出兵

第369章 多尔衮出兵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宁完我道:“依卑职愚见,五大王之败绝非偶然,大明虽然名存实亡,但实力仍不可小觑,乃为大清强敌。九江之战,洛阳之役,便是铁证。人贵有自知之明,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大清刚刚入主中原,立足未稳,兵力有限,闯贼之乱尚未肃清,今又有五大王新败,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伪帝朱由崧身为功夫帝王,又有两大王牌之师,实乃我大清之强敌。我大清犹如一拳手负伤,以负伤之身与强敌来战,难免会重蹈五大王的覆辙。卑职驽钝,言不知物,不到之处望王爷恕罪。”

    宁完我的意思是简而言之,就是多尔衮现在不能出兵,出兵也打不过朱由崧,硬要出兵很可能会跟五大王一样的下场。

    天呀,谁敢这样说?也只有他宁完我!

    鞑子们本来就嚣张不可一世惯了,现在宁完我竟敢说欣欣向荣的大清国不是风雨飘摇残明的对手,这话谁听着都不会服气的。尽管宁完我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但鞑子们对他嗤之以鼻。

    多尔衮气得暴跳如雷了,若非顾及宁完我的身份地位和最后那句乞罪的谦辞,多尔衮真要拿他开刀祭旗了,他胸中的怒火三起三落,最后杀气腾腾地质问:“照中堂这么说,我大清只有向大明主动求和、俯首称臣了不成?”

    宁完我看多尔衮真怒了,而且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吓得赶紧施礼道:“王爷息怒,卑职绝无此意,想必是王爷误会了卑职,卑职所言乃以和代战,以守为攻之计也。”

    “哦,中堂不妨详细道来。”多尔衮气色稍有缓和。

    “大明朝千疮百孔,内有党争祸国,外有不听话的拥兵军将,天灾不断,流贼遍地,崇祯就是在这样一个烂摊子中挣扎不下去了才自裁谢罪,福王朱由崧被推上帝位,此子与其父一样腐朽,称其为酒色帝王不为过,这样一个皇帝,这样一个烂摊子,还用得着王爷兴师动众吗?伪帝之所以打了几个胜仗,概以战争嫁祸于人,若不战,必自乱。因此卑职以为大清应姑且与大明讲和,乃至应姑且与李闯、献贼讲和,大明天生的敌人不应该是大清,而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讲和之计得成之后,大明必然不战自乱,我们再推波助澜,坐收渔人之利,时机成熟再起兵,江南可定矣。”

    宁完我计策的实质就是以汉制汉,大清与大明暂且讲和罢战,不但大明与大清讲和,大清也须与李自成的大顺和张献忠的大西讲和,然后暗中支持一切反明势力,搅乱大明,再趁机取之。

    在宁完我看来,大明朝已经无可救药,眼下不需要大清兴兵讨伐,兴兵会适得其反,让大明用战争的方向转嫁危机,自愈伤口,大清只需暗中扶植反明势力,大明必然自乱而亡,介时再兴兵,大明的江山唾手可得。

    此计不可谓不毒辣。宁完我说到这里,多尔衮的怒气全消,多尔衮现在算是知道为什么皇太极如此倚重此人了,不是一般的高明,但他又问计议政大臣范文程。

    “宁中堂之计,先生以为如何?”

    刚才全是宁完我和多尔衮他们在表演,范文程根本没插嘴,只是静静地听着,脑子可没闲着,他与宁王我不同,虽是文官,却是一身的武艺,当然有武将刚强。

    见多尔衮相问,范文程忙施礼道:“好一个以汉制汉之计,然公甫之言有些纸上谈兵了。伪帝连打胜仗,野心勃勃,妄图匡复大明,现在他已经亲自督师过了黄河,我大清想和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难不成还重新迁都退回关外吗?再有,李自成能与我们罢兵言和吗?”

    说着范文程的三角眼瞄了一眼旁边的吴三桂,“因此,公甫之计无疑于与虎谋皮!以卑职愚见,王爷想兴兵也不是不可以,就看这仗具体怎么打了,五大王新败,我大清损失惨重,但未伤及元气,以王爷之虎威,诸王贝勒爷之骁勇,还有二十万八旗勇士,只要我们同仇敌忾,为五大王报仇雪耻,牧马江南指日可待。”

    范文程这几句算是说到多尔衮等人的心坎上了,他现在做梦都想诛杀朱由崧为哥哥和兄弟报仇,另外要说大清的军队打不过大明的军队,说到天黑他们也不服气,至于说朱由崧连战皆捷不过是这几王轻敌贸进,中了朱由崧的奸计而已。

    大明的军队打不赢李自成的军队,而李自成的军队又打不赢大清的军队,自然便可以得出大明的军队打不赢大清的军队,这样简单的逻辑推论,连脑袋长到屁股上的人都会,何况是这些嚣张不可一世的鞑子?

    因此众皆赞成范文程之说,而不看好宁完我之计,但做决断的是多尔衮,因此目光全都盯向了摄政王。

    多尔衮也从内心愿意接受范文程,但思忖之后来了个折中方案,决定双管齐下,让顺冶帝刷一道旨意,让宁完我为和谈使者,出使陕西与李自成和谈罢兵之事,然后再到四川联合张献忠,怂恿他立即出兵让大明后院起火,然后他亲自挂帅,与朱由崧决一雌雄。

    议定之后,多尔衮调兵谴将,积极备战。

    此时,各地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京师,朱由崧兵锋所至,弃关而逃者比比皆是,别说别地的告急文书,光唐通的就撂起一大撂。

    唐通原是明将,李自成打进北京,唐通投降李自成,一片石之战后,李自成一败涂地,清军入关,唐通又投降了鞑子,奉命配合多铎南下伐明。

    在山东遭遇上黄得功,被黄得功杀得大败,退过沧州不敢出战,河南战场连吃败仗,五大王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唐通耳朵里,唐通更是惶惶不可终日,连着往京师上奏折,请求救援。

    多尔衮知道唐通是个无节操的顺风倒,就如墙头草,哪边风硬倒向哪边,暴跳如雷之后也不敢相逼,生怕他再倒戈投降朱由崧,因此回信安抚,并命他死守沧洲,他不日必率大军亲往。

    经过半个多月的筹备,粮草兵马全部齐备,把洪承畴的兵马从槊州也撤回来了,以配合宁完我的和谈罢兵之策,仅留下马国柱带少量人马驻守吕梁一线,以防李自成东进。

    让礼亲王代善坐镇京师,辅政大臣也是多尔衮的心腹巩阿岱留京,二人暂时协助顺治理政,摄政王多尔衮亲率大军十五万,以范文程为军师,英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大臣索尼、谭泰、图赖、锡翰,还有汉臣降将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等全部随军出征,十五万人马浩浩荡荡离开京师,向朱由崧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