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记4――钱氏阿婆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物小记4――钱氏阿婆》
钱氏阿婆,是村中一个普通的老人,她属于那种心宽体胖的人。八十多岁高龄了,脸上的老年斑和皱纹并不多,肤色也偏白皙。虽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也一直吃着药,但她胃口好,睡得早,心事少,所以总体气色还不错。
和其它吃斋念佛的老太太不一样,她信奉基督教,不入迷的信奉。信仰这东西,能带来善意和积极的一面,总是好的。
她的老伴,已经过世10年了,她没有搬到儿子家里去住,一直守在自己的老屋里。每天还是照常烧饭,蒸一些菜,她不会炒菜,一个人了,就更随意了。闲暇时间,常和邻居老太太们唠唠嗑,串串门。老人家的聊天话题,不外乎儿女子孙的生活状态,聊到自己,也就是身子骨,养老金之类的。晚年的生活,平静又安详。
阿婆年轻的时候,应该是有几分姿色的。现在老了,她个子还是比一般老太太高,人也丰满,虽一头银发,但气质犹存。她的老伴,是一个认真严肃的人,稍微有点怪脾气,爱抽烟消愁。要说他俩般配吧,挺不般配的。因为他俩光年龄就差了10岁,代沟多,性格又截然不同,按我们现在说法就是三观完全不合。那奇了,怎么走到一起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是自由恋爱的,所以不怪了吧。
他俩未结婚前,她老伴家里,兄弟间不怎么和睦,她老伴排第三,暂且叫他老三吧,但父母只偏向小儿子老四,家里其它杂事都不予理会。老三很晚才结婚,因为他的家境,因为他刚烈的怪脾气,一直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后来真的是年龄一大把了,快四十了,父母才随便给他去相了一个,目的是让他自立门户,离开他们家。
那这个“随便”相来的女人,就是钱氏阿婆。年轻的阿婆,整体形象还是过得去的,只是人过于老实了,讲话又直接。在村里人眼中,她就成了“傻”姑娘。她嫁给了老三,在当时,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看他俩的笑话,觉得好戏要开始了。
老三父母过世后,他一般家境的家里,还是意料之中的起了家产之争。老三只抢到了一张床,这张床,在床头有点贴金的雕饰,也算值钱了,罢了罢了,从此和这个家没瓜葛了。然后他和阿婆在村口老台门处,租了一间小屋住下了。日子清苦地过着,老三去外面卖力背石头赚钱,阿婆留在家里维持家常。后来,渐渐地,老三发现,他赚来的钱,很快会被阿婆花光,一家人经常要挨饿。这下,他火爆的脾气来了,开始和阿婆吵,有时候一吵,好几天都僵持着。他俩吵得越凶,看笑话的人,越得意。
那老三的钱去哪里了?
原来,阿婆把钱都花在买吃的上了。那还挨饿?岂不矛盾。其实,阿婆为人老实,没心机,别人一怂恿,就一下子买好多东西,贵的也大手笔买。因为老三在外面打工不能经常回来,怂恿阿婆的人,在她买了菜之后,顺道来阿婆家中做饭烧菜,然后蹭吃蹭喝,所以钱花得很快。阿婆把他们当成好邻居,从来不拒绝他们,觉得大家一起搭伙吃饭蛮热闹,同时也期待着老三能赚更多钱回来。可一时山珍海味,带来后面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勤俭持家确实是阿婆的弱点,她没有那么精明能干,又容易被别人左右。然后,她和老三之间,矛盾越闹越大,家里也乱糟糟的,越来越像笑话了。看到阿婆的孩子在家门口哭个不停,邻居都很厌烦瞪着那孩子。
后来有一天,阿婆离家出走了,那时候她最大的孩子才十来岁,小的才学会走路。这一走就是14年。老三爱抽烟消愁,估计是那时候开始的。虽然阿婆不会持家,但女人在家里至少还有点像家,女人不在家,真的是散散的。看笑话的人就更多了,他们甚至觉得老三在石头厂倒下了,都没人替他收尸。世态炎凉的感觉。老三的脾气,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动不动就跟别人起争执。
那时侯通讯,媒体之类的,不发达,找一个想走的人回来,难上加难。所以老三,干脆放弃这个念头了,硬着头皮过日子,含辛茹苦地拉扯几个孩子。
十四年后的某一天,这跟字幕似的,阿婆回来了。哟,去哪里了,还敢回来,说他家一出戏果然是啊,村里人纷纷议论。
阿婆的变化还是有的,人胖了,口音带了点山里的乡音,左手手臂有点往外翘,走路的时候一甩一甩的特明显,有点残疾的感觉。所以大家觉得她,估计又嫁过人了。
老三见到她,百般滋味涌上心头,爱与恨的棱角,早被岁月磨平。“你去哪里了,你回来做什么?”老三问她,脸上是严肃的表情。“迁户口。”阿婆答道。老三也料到了些情况,然后命令到:“迁啥,留下!”阿婆没得反抗,看来是走不成了。她回来的时候,她和老三的大儿子已经成家了,媳妇也怀孕了。
其实,老三的几个孩子还是蛮争气的,虽然成长过程艰辛,但个个能吃苦,又勤快,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以前,邻居们还以为这几个孩子会变成问题少年呢,现在看来,完全不是。
阿婆选择留下了。邻居就打趣她,哟,是回来抱孙子的啊,算得真准啊。阿婆只是笑笑,也没多说话。
往事如烟,过去了,也飘散了。
后来,阿婆加入了基督教,信了耶稣,估计是那些洗脱罪恶之类的言论鼓舞她的吧。她秉性老实,对自己之前的一走了之还是有很多愧疚的。
他们一家,也慢慢过上了好日子。
到晚年的时候,儿女也孝顺,有孙子有孙女,其乐融融。这让以前看笑话的人都打了脸。老三虽然严肃,但照顾家庭还是很温柔的,种菜,做饭,都挺在行,基本不用阿婆插手。
慢慢的,直到有一天,老三酒喝多了,半夜起来上厕所,摔了一跤,磕到了后脑勺。子女闻讯赶来,将他送去抢救,但没啥效果了。就这样,老三的人生画上了句号。很突然,很无奈,老三辛苦了一辈子,正享清福期间,走了。
他走了,阿婆就一个人了。他们夫妻俩之间,基本没浪漫的回忆,但长久的陪伴,或多或少还是有点感情的,至少老三会炒菜给她吃。所以她还是守在老屋里。
社会福利的提升,让老人家有了不少盼头,她们老太太之间比较养老金,心里还是乐滋滋的。但阿婆手头钱多了,怂恿的人又来了。有时侯,她也买很多东西,她本身是吃不了那么多的,于是全当人情送别人了。不过,今非昔比,现在日子舒坦,阿婆大手花钱,子女们也不在乎了,只要她老人家高兴,钱不被骗走,多花点就多花点了。
阿婆的离世,也是因摔跤而起。有一天,她小儿子发现她屋子的门一直没开,都中午了,也没见她出来。平时她很早就起来了。感觉有点不对,就去敲她的门,没动静。这下急了,于是打算破门而入。谁知,门怎么也推不开。原来,阿婆倒在门口了,摔了,一直没起来。后来,好不容易把门推开。只见阿婆只穿着秋衣秋裤倒在地上,人已经晕过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冻了一个晚上。120,快!送去医院,做了全身的检查,但只发现脑部有积水,但不能确定这个积水是这次摔跤引起的,其它也查不出来啥。至于糖尿病和高血压,她是有的。然后留院观察,好不容易托人弄了个床位,挂挂盐水。阿婆醒了,儿女们高兴了一阵子,但是她不太认得人了,这种状况在后来的一个月中越来越严重。不认得没关系,只要她能吃东西也行,但她胃口偏偏不开。本来白白胖胖的,一下子消瘦憔悴下去了。稍微能吃点东西的时候,她的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晚上也全程陪护。大家都盼着她能挺过这一关。
过了大半个月,阿婆缓过来了一些,能喝一小碗粥了,别的也查不出来啥,需要日后慢慢调养。然后,医生就让出院了。回到家中,阿婆陷入昏睡中,偶尔能吃点东西。看她吃东西的时候,她女儿和儿媳,眼眶是湿润的。每天也盼着老人家能多吃点,康复起来。又过了半个月,阿婆渐渐吃不下东西了。子女们的心又被揪着了。总而言之,身子就是不能缓过来。
突然有一天,她醒了,额头和脸颊粉粉的,要吃东西,居然吃了一碗粥。大家也会猜,这大概就是回光返照吧。以前我不相信有回光返照这个现象,但阿婆经历后,我有点相信了。后面两天,又昏睡了,胃口也不开了。到第三天,开始急促地呼吸了。再然后,慢慢地,没声息了。阿婆就此走完自己的一生。对老人来说,摔跤,真的是一个祸端。
她走了,儿女们为她料理后事。她生前参加的教会中的人,也过来送她,来了七八十号人,为她奏乐祷告了三个晚上。中国传统的丧礼习俗,有着无限悲凉的气氛。但基督教的,没那么凄凉,他们祷告中的观点,有些虽然有点片面,但让你思考着生命的价值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阿婆生前应该待他们教会的人不错,所以那些姊妹等到她安葬完才走的。
老三和阿婆,两个人的后事还是办得隆重的,这个以前在村人眼中的奇葩家庭,还是打了村人的脸的。虽然他俩的性格完全不同,各具怪异的地方,也不合适做夫妻,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善良老实的人,从不算计别人,晚年都算过得去的。
他俩合葬在公墓里,墓碑上贴着两人的照片,名字写在一起,那么安详的画面。今生,不相配的婚姻,经历磕绊,还是携手走完了一生。来世,愿你俩能以更好的状态遇见对方。
《人物小记4――钱氏阿婆》
钱氏阿婆,是村中一个普通的老人,她属于那种心宽体胖的人。八十多岁高龄了,脸上的老年斑和皱纹并不多,肤色也偏白皙。虽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也一直吃着药,但她胃口好,睡得早,心事少,所以总体气色还不错。
和其它吃斋念佛的老太太不一样,她信奉基督教,不入迷的信奉。信仰这东西,能带来善意和积极的一面,总是好的。
她的老伴,已经过世10年了,她没有搬到儿子家里去住,一直守在自己的老屋里。每天还是照常烧饭,蒸一些菜,她不会炒菜,一个人了,就更随意了。闲暇时间,常和邻居老太太们唠唠嗑,串串门。老人家的聊天话题,不外乎儿女子孙的生活状态,聊到自己,也就是身子骨,养老金之类的。晚年的生活,平静又安详。
阿婆年轻的时候,应该是有几分姿色的。现在老了,她个子还是比一般老太太高,人也丰满,虽一头银发,但气质犹存。她的老伴,是一个认真严肃的人,稍微有点怪脾气,爱抽烟消愁。要说他俩般配吧,挺不般配的。因为他俩光年龄就差了10岁,代沟多,性格又截然不同,按我们现在说法就是三观完全不合。那奇了,怎么走到一起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是自由恋爱的,所以不怪了吧。
他俩未结婚前,她老伴家里,兄弟间不怎么和睦,她老伴排第三,暂且叫他老三吧,但父母只偏向小儿子老四,家里其它杂事都不予理会。老三很晚才结婚,因为他的家境,因为他刚烈的怪脾气,一直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后来真的是年龄一大把了,快四十了,父母才随便给他去相了一个,目的是让他自立门户,离开他们家。
那这个“随便”相来的女人,就是钱氏阿婆。年轻的阿婆,整体形象还是过得去的,只是人过于老实了,讲话又直接。在村里人眼中,她就成了“傻”姑娘。她嫁给了老三,在当时,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看他俩的笑话,觉得好戏要开始了。
老三父母过世后,他一般家境的家里,还是意料之中的起了家产之争。老三只抢到了一张床,这张床,在床头有点贴金的雕饰,也算值钱了,罢了罢了,从此和这个家没瓜葛了。然后他和阿婆在村口老台门处,租了一间小屋住下了。日子清苦地过着,老三去外面卖力背石头赚钱,阿婆留在家里维持家常。后来,渐渐地,老三发现,他赚来的钱,很快会被阿婆花光,一家人经常要挨饿。这下,他火爆的脾气来了,开始和阿婆吵,有时候一吵,好几天都僵持着。他俩吵得越凶,看笑话的人,越得意。
那老三的钱去哪里了?
原来,阿婆把钱都花在买吃的上了。那还挨饿?岂不矛盾。其实,阿婆为人老实,没心机,别人一怂恿,就一下子买好多东西,贵的也大手笔买。因为老三在外面打工不能经常回来,怂恿阿婆的人,在她买了菜之后,顺道来阿婆家中做饭烧菜,然后蹭吃蹭喝,所以钱花得很快。阿婆把他们当成好邻居,从来不拒绝他们,觉得大家一起搭伙吃饭蛮热闹,同时也期待着老三能赚更多钱回来。可一时山珍海味,带来后面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勤俭持家确实是阿婆的弱点,她没有那么精明能干,又容易被别人左右。然后,她和老三之间,矛盾越闹越大,家里也乱糟糟的,越来越像笑话了。看到阿婆的孩子在家门口哭个不停,邻居都很厌烦瞪着那孩子。
后来有一天,阿婆离家出走了,那时候她最大的孩子才十来岁,小的才学会走路。这一走就是14年。老三爱抽烟消愁,估计是那时候开始的。虽然阿婆不会持家,但女人在家里至少还有点像家,女人不在家,真的是散散的。看笑话的人就更多了,他们甚至觉得老三在石头厂倒下了,都没人替他收尸。世态炎凉的感觉。老三的脾气,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动不动就跟别人起争执。
那时侯通讯,媒体之类的,不发达,找一个想走的人回来,难上加难。所以老三,干脆放弃这个念头了,硬着头皮过日子,含辛茹苦地拉扯几个孩子。
十四年后的某一天,这跟字幕似的,阿婆回来了。哟,去哪里了,还敢回来,说他家一出戏果然是啊,村里人纷纷议论。
阿婆的变化还是有的,人胖了,口音带了点山里的乡音,左手手臂有点往外翘,走路的时候一甩一甩的特明显,有点残疾的感觉。所以大家觉得她,估计又嫁过人了。
老三见到她,百般滋味涌上心头,爱与恨的棱角,早被岁月磨平。“你去哪里了,你回来做什么?”老三问她,脸上是严肃的表情。“迁户口。”阿婆答道。老三也料到了些情况,然后命令到:“迁啥,留下!”阿婆没得反抗,看来是走不成了。她回来的时候,她和老三的大儿子已经成家了,媳妇也怀孕了。
其实,老三的几个孩子还是蛮争气的,虽然成长过程艰辛,但个个能吃苦,又勤快,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以前,邻居们还以为这几个孩子会变成问题少年呢,现在看来,完全不是。
阿婆选择留下了。邻居就打趣她,哟,是回来抱孙子的啊,算得真准啊。阿婆只是笑笑,也没多说话。
往事如烟,过去了,也飘散了。
后来,阿婆加入了基督教,信了耶稣,估计是那些洗脱罪恶之类的言论鼓舞她的吧。她秉性老实,对自己之前的一走了之还是有很多愧疚的。
他们一家,也慢慢过上了好日子。
到晚年的时候,儿女也孝顺,有孙子有孙女,其乐融融。这让以前看笑话的人都打了脸。老三虽然严肃,但照顾家庭还是很温柔的,种菜,做饭,都挺在行,基本不用阿婆插手。
慢慢的,直到有一天,老三酒喝多了,半夜起来上厕所,摔了一跤,磕到了后脑勺。子女闻讯赶来,将他送去抢救,但没啥效果了。就这样,老三的人生画上了句号。很突然,很无奈,老三辛苦了一辈子,正享清福期间,走了。
他走了,阿婆就一个人了。他们夫妻俩之间,基本没浪漫的回忆,但长久的陪伴,或多或少还是有点感情的,至少老三会炒菜给她吃。所以她还是守在老屋里。
社会福利的提升,让老人家有了不少盼头,她们老太太之间比较养老金,心里还是乐滋滋的。但阿婆手头钱多了,怂恿的人又来了。有时侯,她也买很多东西,她本身是吃不了那么多的,于是全当人情送别人了。不过,今非昔比,现在日子舒坦,阿婆大手花钱,子女们也不在乎了,只要她老人家高兴,钱不被骗走,多花点就多花点了。
阿婆的离世,也是因摔跤而起。有一天,她小儿子发现她屋子的门一直没开,都中午了,也没见她出来。平时她很早就起来了。感觉有点不对,就去敲她的门,没动静。这下急了,于是打算破门而入。谁知,门怎么也推不开。原来,阿婆倒在门口了,摔了,一直没起来。后来,好不容易把门推开。只见阿婆只穿着秋衣秋裤倒在地上,人已经晕过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冻了一个晚上。120,快!送去医院,做了全身的检查,但只发现脑部有积水,但不能确定这个积水是这次摔跤引起的,其它也查不出来啥。至于糖尿病和高血压,她是有的。然后留院观察,好不容易托人弄了个床位,挂挂盐水。阿婆醒了,儿女们高兴了一阵子,但是她不太认得人了,这种状况在后来的一个月中越来越严重。不认得没关系,只要她能吃东西也行,但她胃口偏偏不开。本来白白胖胖的,一下子消瘦憔悴下去了。稍微能吃点东西的时候,她的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晚上也全程陪护。大家都盼着她能挺过这一关。
过了大半个月,阿婆缓过来了一些,能喝一小碗粥了,别的也查不出来啥,需要日后慢慢调养。然后,医生就让出院了。回到家中,阿婆陷入昏睡中,偶尔能吃点东西。看她吃东西的时候,她女儿和儿媳,眼眶是湿润的。每天也盼着老人家能多吃点,康复起来。又过了半个月,阿婆渐渐吃不下东西了。子女们的心又被揪着了。总而言之,身子就是不能缓过来。
突然有一天,她醒了,额头和脸颊粉粉的,要吃东西,居然吃了一碗粥。大家也会猜,这大概就是回光返照吧。以前我不相信有回光返照这个现象,但阿婆经历后,我有点相信了。后面两天,又昏睡了,胃口也不开了。到第三天,开始急促地呼吸了。再然后,慢慢地,没声息了。阿婆就此走完自己的一生。对老人来说,摔跤,真的是一个祸端。
她走了,儿女们为她料理后事。她生前参加的教会中的人,也过来送她,来了七八十号人,为她奏乐祷告了三个晚上。中国传统的丧礼习俗,有着无限悲凉的气氛。但基督教的,没那么凄凉,他们祷告中的观点,有些虽然有点片面,但让你思考着生命的价值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阿婆生前应该待他们教会的人不错,所以那些姊妹等到她安葬完才走的。
老三和阿婆,两个人的后事还是办得隆重的,这个以前在村人眼中的奇葩家庭,还是打了村人的脸的。虽然他俩的性格完全不同,各具怪异的地方,也不合适做夫妻,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善良老实的人,从不算计别人,晚年都算过得去的。
他俩合葬在公墓里,墓碑上贴着两人的照片,名字写在一起,那么安详的画面。今生,不相配的婚姻,经历磕绊,还是携手走完了一生。来世,愿你俩能以更好的状态遇见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