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运气好,就是一种实力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运气好。
什么是运气好?在你愿意回望的某一段时间内,一直在走上坡路。
微小的运气有偶然性,比如今天排队买包子,到你这儿正好卖完,运气确实差。但这种稀缺的坏运气,不会每天落在你头上。
运气是短暂的,时间拖得越长,运气的力量越弱。
假如以五年为一个节点,运气好的人与运气差的人,最大区别不是今天能不能买到包子,而是目标、规划、定位与坚持。
运气好的人,都是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并且善于坚持的人。
三分靠命,七分靠拼。
记住:时间是坏运气的克星。
你输在总是选容易走的路
旧友从深圳回来,在我的咖啡馆聊天,说到我们自己与这个多变的时代,她忽然悠悠地感叹道:你人生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正确的。我反问她,你觉得至今为止,自己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是什么,她答得干脆:买房子,去深圳。
买房子的时候,她谈了一个深圳的男朋友,感情正烈,答应帮她付房子的首付。她相中武大旁边一个高档小区,惶恐地下了定金,后来,她男朋友看到武汉的房产广告,说宝贝,你买的是武昌区最贵的房子。
她当时没有固定工作,生活过得安逸而散乱,买了房子以后,整天在我面前叫嚷压力大,然而,她整个人都不同了,开始认真写稿,认真找工作。
不久,她去深圳投奔爱情。去之前也是各种纠结,觉得她的根基人脉都在武汉,深圳那么大的城市,有没有她的容身之处?我毫不客气地对她说,其实你在哪儿都是一张白纸。
虽然男朋友后来还是分了手,她在深圳的工作机会却比武汉多。几年后,把武汉的房子卖了,在深圳付了首付,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深圳的房价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她如今经常跟我们憧憬自己的退休生活。
无论买房子还是去深圳,对于当时的她而言,都是非常艰难的选择,意味着要走出安逸,承担风险。
纵观我自己的人生,艰难的选择不计其数(请原谅我放纵不羁爱自由),简单说有三次。第一次是离开国企去杂志社,第二次是离开杂志社做自由写作者,第三次是离开睡到自然醒的自由写作者,做半夜爬起来写稿的公号狗。
离开杂志社的时候,我已经是编辑部主任,与女报杂志的同行聊天,他说,我们这里,做到中层就很少辞职了。
我去杂志社不久,我所在的国企开始裁员,此时我父亲“你为什么要放弃安稳生活”的质问言犹在耳。在我离开纸媒,做了几年自由写作者之后,纸媒的大船开始倾斜、沉没,别说中层,连高层跳槽转行都屡见不鲜。
我是一个有神奇魔力的人吗?当然不是。
讲了这么多,其实你们已经看出来了,无论我那位朋友眼里正确的两次选择,还是我在她眼里,每一次都正确的选择,里面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我们迷茫不知选哪一条路的时候,幸运地选择了难走的那条路。
每个人都向往安逸,安逸对年轻人而言却可能是一个陷阱。某一天,你会发现,你想过的安逸生活其实是一条下坡路,你要求那么低,却还是没有办法维持它的水准,因为时代变化太快,在拥挤的潮流中,你不向前,就只有退后。
向前、向上的路,通常是难走的,你会无数次想到退缩,无数次受到打击,你像去鹰群里抢食的小鸡,每一天都惶恐不安,害怕被吃掉,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变成鹰了。
做公号的这一年,我经常有老娘不干了的念头。有时候刚按了发送键,脑袋里就跳出一个好标题,恨不得用脑袋撞电脑。公号文章,标题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这种挫败感往往会持续到想到下一个好标题为止,起初是三五天,如今我只给自己一天时间。我做饭时在想标题,做梦时在想标题,我婆婆跟我说话时我还在想标题,这次见面,她觉得我最大的变化,一是瘦了(太好了),二是不爱说话了,我当然没办法告诉她“随时想标题”是什么鬼。
这一年,我频繁地骂自己笨。不过,我的另外一个体会是,你经常骂自己笨,别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机会骂你笨了。
经常有人问我,要离婚,要分手,要换工作,怎么选。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基本上这样问的人,其实都希望选一条容易走的路,而在我看来,能够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开始新生活的,恰恰是那条难走的路。
因为难走,你会调动所有的潜能,去克服遇到的困难,找寻自己舒服的点位,你受了最多的苦,也是最直接的受益人。
难走的路,通常是上坡路,你不是俯下身子去捡那种生活,而是踮起脚尖够那种生活。
踮起脚尖当然累,还可能遇到拔甲之痛,但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收获理想的状态,就是你曾经的偶像,如今是你的同事;你曾经卖不起的衣服,现在买了一件又一件;你曾经觉得做不好的事情,现在做起来就像左手摸右手。
你的潜能远远比你对自己的感觉靠谱。
我也为自己下过很多自以为正确的定义。比如我没办法在咖啡馆写稿,太吵;我没办法多线思维,一次只能想一件事;我没办法写快稿,一篇文章要在肚子里养成白胖子才舍得生;我不擅长说话,不擅长经营……现在,我的感受是,只有一件事我肯定做不到,那就是回到18岁,而且我根本不想回到18岁。
“我不行”其实只是你退回去的借口。你虽然不可能每一样都行,但我们所遇到的大多数的选择与难题,都是可以靠勤奋解决的,远远没有到拼天分的地步。
当你觉得自己做不好一件事,请问问自己,你有没有做梦都在想这件事。如果你做梦都在想怎样做好它,结果还是在及格线以下,你再认输。
时间如白驹过隙,“迷茫时,选难走的路”,是我送你的祝福。
去过踮起脚尖够得着的生活
小意是我在咖啡馆认识的客人,打扮时尚得体,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谁都不相信她是在一个小山村度过自己的童年与少女时代。
最近她少女时住过的房子拆掉,她回家乡带回了一块粉红色的蕾丝窗帘。
这是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去省城,用攒下的零用钱买的。回来以后,就挂在她的房间木格子小窗上。
村里的大人嘲笑她,花钱买这么没用的东西,既不遮光,也不挡风,还不如去吃一顿麦当劳。
“那时候身边的人,都比我实际。因为缺钱,每分钱都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蕾丝窗帘不是必需品,但对当时的我而言,却代表另外一种生活:超越温饱,追求享受,讲究美。”
粉色蕾丝窗帘,是当时她能够得着的公主梦。
放学的时候,当她远远看到自己家破败的土房窗口,飘动着粉色的窗纱,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与周围的人是不一样的。
平庸的生活中,需要的只是一点亮光,一个够得不那么难看,却又有点费力的目标。
后来,她学了美术。那时在她的家乡,几乎没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专业。
更后来,她开了自己的工作室。
家乡的那间土房,每年回去住一两次,蕾丝窗帘日渐褪色,却顽强地在微风中招摇,从村口到家里的路上,一抬眼就能看到。她自豪地看着它,一个有着粉色窗纱的房间,是当时她能给自己的最好的生活。
她生孩子的时候,事业刚起步,丈夫家经济条件一般,所以,当她决定去住本市最好的月子中心的时候,一家人都反对。
“这是我人生最脆弱的时候,我要力所能及地给自己最好的。”她对丈夫说。丈夫无奈地笑,说你这个人,总是心太高。
在那个全市最高档的月子中心,她与许多平时没有机会见到的人成了病友兼朋友。
中东富商的中国太太、高龄二胎的女企业家、城中最大餐饮店的老板娘……她们中很多人,不仅成了她工作室的客户,并且变成她的口碑——生意场上就是这样,当你服务过城中名媛富姐,就变得值得信赖。
“你这个月子坐的,用现在的话说,是心机婊。”我开她的玩笑。她认真地说,当时根本没想到坐月子还能坐来订单。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自己最好的生活,一直是我的人生准则。”她说,“我父母那辈人,永远在屈就生活,家里有能力盖新房子的时候,因为要借点钱或者贷点款,就放弃了,觉得欠债睡不着觉。等攒够了钱,3年过去,那些钱根本不够盖房子了。”
我们总喜欢说童年阴影对一个人的影响,但童年阴影并没有在小意的人生选择中留下斑驳的伤口,反倒让她避开了一个个雷区,产生一种强大的信念,即永远不要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她的父母,是俯下身去就生活,没有压力、没有动力也没有活力,却始终活在生活的重压下,走下坡路;而她,是踮起脚尖够生活,有一点点辛苦一点点累,却伸长脖子看到了远方,变得更加挺拔自信。
人最可贵的自信,是相信自己的潜能
。俯下身子过生活的人,追求所谓的安全感,安全感却离他们越来越远,因为这世界变化太快,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不是银行的存款、稳定的工作,而是自己日益提高的能力与每一天的进步。
踮起脚尖够生活的人,永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人生体验。只有见到最好的,才知道人是为什么而努力,并不仅仅是锦衣玉食,也不是狭隘的奢华与享受,而是你在最好的地方,可以看到最好的设计、最优质的服务、五光十色的传奇人物,这一切,拓宽你的视野,充值你的体验,让你觉得人活着是一件特别值得并且有意义的事情。
哪些是踮脚可以够着的生活?
首先,无论衣食住行,在可以负担与可以选择的范围内,永远选最好的。
人的活力是由更好的消费体验得来的,不能乱花钱,但一定要敢花钱,当你觉得这件事值得投入,就不要想着节约,因为你节约的不是钱,而是在人生的经历上偷工减料。
其次,在更好的地方,才会遇到更好的人,在更高的平台上,才能有更好的见识。包括爱情。如果一个优秀的人与一个平庸的人摆在一起,一定要先跟优秀的人恋爱,无论结果如何。
如果当初,COCO香奈儿女士选择了富人家的男佣,赫莲娜·鲁宾斯坦选择了舅舅介绍的农夫,就不会有今天的小黑裙与世界上第一支防水睫毛膏。虽然最终,她们并没有与那些优秀的男人白头偕老,但优秀男人为她们打开了一个王国的大门。
HR品牌创始人赫莲娜·鲁宾斯坦说:“真实美就是经过美化的真实。”
既要脚踏实地,又不能被真实打败,就是踮起脚尖过生活。当小意在灰暗的岁月里,花掉所有的零花钱,买一块蕾丝窗帘,她就战胜了自己的真实,迈开向美与梦想前进的第一步,而正是这一小步,使她与邻居的小红阿丽狗蛋们区分开来。
不是你是谁就配得上谁,而是你觉得自己配得上谁,你就是谁。你心目中的自己,值什么样的生活,你最终就会为自己配置什么样的努力。
运气好,也是一种实力
十年前,L在一个偏僻的马路旁开了一间小咖啡馆,路旁边是一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砖建筑,充满异域情调。马路是两车道,很窄,晚上九点钟就没什么人了。他一个人守店两年,终于守来了第一批老顾客,才开始请员工。
他做出名气以后,也有一些人在他的店附近,租房子,开咖啡馆、小清吧、特色餐厅。
然而,这条街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很多店做半年就关张了。后来忽然来了一个神秘的女人,把那些生意不好的店都高价收了。
第二年,这条街改成了欧式步行街,政府大力宣传,成了城市名片。周末的时候,街上人来人往。曾经在这条街上开店,却没有赚到钱的人,看到L,说你小子运气太好了。
L却说:“如果我坚持不了10年,哪有好运。”别人反驳他,那个在改造前一年收了店铺的女人,总是运气好吧。“她一定是知道内幕消息,这也是人家的能力啊。”L说。
我喜欢L,经常去他的店里消磨时光。L是一个完全不相信有运气这回事的人,有时候我都觉得他太极端,跟他争,怎么会没有运气呢,运气就是偶然性啊,如果你当初没把店开在这里,就算坚持20年,也成不了步行街。
他直着脖子说:“开店之前的半年,我骑自行车跑遍了武汉三镇,晒得像非洲人一样,最后才选定了这里,怎么能说是运气呢!”
好吧,我承认你属牛。
虽然觉得L偏执,但还是喜欢跟他一起玩。与他相处久了,我也开始相信,好运是一种能力了。
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声音,当某个人做成了一件事,一定有人说,他运气真好。运气,掩盖了很多努力与判断。其实如果你深入了解,不难发现,除了个别天上掉馅饼的特例,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说的好运,是慧眼、毅力、自我修为、管理能力的综合表现。
日本《生活手帖》总编辑松浦弥太郎高中肄业去了美国。不到20岁的无业游民,每天混在书店,慢慢发现了商机,将一些欧美旧书、旧杂志,尤其设计类的专业书,带回日本,卖给有需要的人。
他慢慢在业界形成了口碑,当大家想要一本外文书却找不到的时候,就会想到,找松浦那小子试试,他一定有办法。
27岁,他有了自己的书店,以贩卖旧杂志和专业书籍为主。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人,不仅成了书店老板,其后还成为畅销杂志总编辑、畅销书作家、美学大师。不了解他的经历的人,一定会说,这个人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他的书,我每一本都看了。他书里经常会写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在美国,吃了上顿没下顿,迷惘无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然而,他却没有选择把时间全部放在赚小钱糊口上,而是每天即使只吃一顿饭,也要饿着肚子去书店看书。经年累月地了解书店以及去书店的人,才让他找到了商机,最后成了一个开书店的人。
他人生光亮明媚的后半程,是在那些浓缩了人类文明的审美与智慧的书籍中萌芽的。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男生,在美国的花花世界中,能够坚持每天以知识为伴,这是他异于常人的能力,也是他后来所谓的好运气的基础。
我做娱记的时候,采访电影导演张艺谋,当时他的《一个都不能少》热映,我说魏敏芝这个贫穷山村的女孩,能成为谋女郎,运气实在太好了,你怎么看待运气在成功中的作用。
张导认真想了一下,说:“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成功的人,他们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每个人成功都有他的道理。不成功的人,可能因为运气不太好或者时机还没到,但成功的人,肯定不是靠运气好。”
很少有人会跟与自己境况相差很远的人比较,我们经常比较的就是朋友熟人,以前跟自己差不多,忽然发达了,所以“他就是运气好”这句话脱口而出。
持这种思维的人,很难成功,不是好运总躲着他们,而是他们缺乏理性判断事物,分析自身不足以及他人成功经验的能力。
“运气论”会使他们宽以待己、严以对人——自己的所有失败都以一句“运气差”作结,没有进一步的反思与改进,他们就是那些传说中,在二十多岁就已经死了的人。
除了那些投胎小能手,运气不过是一个脾气古怪的老者,既不曾属于谁,也不曾放过谁。何况即使投胎小能手,还有李天一跟王思聪的区别。
迷信运气会让我们倒退,因为运气摸不着看不到,太适合做挡箭牌了。它是我们放弃的借口,后退的良药。
如果你迷信运气,就容易抱怨命运。能力是我们可以掌控的,运气则要靠天,你跟天较劲,哪还有勇气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运气的降临?
我甚至见过这样的人:每天都在盼好运,运气来了根本兜不住。他做了个网站,赶上了互联网红利期,却没有做大,看那些同期出生的网站,拿了风投,很眼红。
等做得好的网站都被投得差不多了,就有风投找到了他。那段时间,他意气风发,出入都是有钱人的派头,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钱烧光了,网站还是没做起来。
再见面的时候,他说:“我这个人运气就是差,风投拿得太晚了。”
你瞧,相信运气的人,就是这么自信。他们从不觉得自己的能力需要提高,态度需要端正,而是这个世界,永远欠他们一个好运。
究竟什么是运气?它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到来的时间、方式,有很多偶然性,然而,如果你没有能力选择正确的起点、坚持不懈地进行量变的推进,好运永远不会到来。
所以,当你决定仰望星空,论谈运气的时候,先低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有没有踏踏实实地培养自己在某个领域的能力、积累以及公信力,你的脚印是不是够深够直够平整,能让运气之神在九霄云外依然看到你。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知微新买了一本故事书,名叫《别说你快点快点》。故事的最后一句是:“你等我吗?我等你啊。”读完这一句,我莫名感动。
在大家都担心来不及的世界上,还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等等你,甚至对于这个进击的时代来说,你还敢不敢开口问,你等我吗。
自从开通问答以后,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我的读者焦虑所在。
除了问情感的,更多的就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询问自己的人生选择。尽管是付费问答,有个姑娘还是连续问了三次。第一次问是否应该考研。第二次问是否应该从事自己喜欢,但别人认为没前途的工作。第三次,是问她应该留在北京还是回家乡。
在她长篇累牍的焦虑背后,我看到的是一颗害怕来不及的心。本科毕业,22岁,未来的人生有许多机会,也会有很多的变化,但她显然特别担心现在的某个选择,会让自己掉队落伍,影响一生。
她不是孤例,无论在我身边,还是网络中,无论面对感情还是职业,人们如今最推崇的是年少成名、抱着孩子拍毕业照。张爱玲的那句“成名需趁早”被反复演绎,变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人生信条。
可是,年少成名这件事,是无数机缘巧合促成的特例。所谓机缘,一为机会,就是时机;二为缘分,是为运气。
而努力,是细水长流的改变,是由量变到质变,它可以让你变得更好,却绝不能保证年少成名。
从年初开始努力工作的朋友,最近非常焦虑。觉得虽然领导对自己态度变温和了,同事的赞美比过去多了,但这些变化给她带来的成就感,远远不能填满她内心的期待。
另外一个小伙伴,终于决定相亲了,却备受打击,觉得相亲对象,无论她看得上的还是看不上的,没有一个够男神标准。
“我努力了,为什么还会焦虑?”
因为你就是那个拔苗助长的人啊,享受的不是每一天的浇水与施肥,等待与期盼,不是那些微妙的越来越好,你只想看到秋收的盛大与辉煌,可是秋收并不会明天就到来。
越努力越焦虑的人,只相信努力的力量,而无视时间的力量。
人生漫长,在起点与终点之间,隔着很多份努力。我们总会懈怠,会迷路,会在上升的时候,遇到下坡。即使最勤奋与好运的人,有时候也需要等待。
跑得快的,等机遇的到来;跑得慢的,等状态的回勇。无论你付出多少努力,结局都不是急出来,而是等出来的。
正处于风口浪尖的田朴珺,又被各种扒皮。当我看到她在2008年就认识王石的时候,还是愣了一下。原来,即使生猛如田小姐,也是在认识王石8年以后,才有今天。
我不愿以恶意猜测任何一个付出努力的人,无论她如今的姿态,是不是足够好看。那些等待,对于当事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经历,是起点与终点之间,有血有肉的坚持,旁观者只关心结局,或一地狗血,或一枚传奇。
每当我对焦虑者说,给自己一点时间。经常收到这样的回答,我怕来不及了。他们拼命向前跑,仿佛耳边有个声音大喊:我不等你!
命运不会这样绝情,相反,它永远会在门与窗之间,为你留一条生路。
即使永远奔跑的人,他们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过?他们错过了孩子的成长,错过了与父母的相处,错过了一场风景,错过了一次别离。
不要急着问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哪里,可以共度一生的人在哪里。
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留在自己喜欢的城市,没有哪个决定会定格你的一生。你的一生很长,即使到了40岁,依然有扔掉六便士,奔向月亮的机会。
我的人生信条,是不要在焦虑的时候做选择。所以我珍惜自己的心态,胜过机遇与选择,如果不能平心静气地面对一个决定,我会选择等一等,等风来,等天晴。
如果你经常焦虑,就很容易陷入每一个选择都出错的状态。
选择是要时间去养育的,没有时间的养育,就像心急的种树人,拔掉一棵种一棵,永远看不到结果的树。
四季轮回,只有坚持几个秋天,才知道哪一棵树上能结果。
这注定了我们的一生,有一些时间会被浪费掉。如果没有那些被浪费掉的时间,也就没有最终,那株被时间养育出来的大树。
你等我吗?我等你啊。若你以温柔之态,如是对待生命的种种,命运必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瓶颈、厌倦时的你。
想走捷径的,最后都走了弯路
朋友报了个健身私教班,一个月腰围减了7厘米,我们决定跟她一起去见识一下。
我们这些人,都是“先吃吃吃、然后减减减”培训班的常客,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偶尔发奋健身三个月,腰细了,腿有劲了,Angelababy同款连衣裙可以穿了,优雅绑带高跟鞋也能驾驭了,然而胡吃海塞两星期,一夜回到解放前。
健身是最残酷的事业,想要减肥不反弹,挨饿就不能间断。
可是,人的天性中就有爱幻想的基因。所以昨天,我们跟她去了私教的健身房,却收获了满满的失望。
本来以为他掌握了独门秘籍,结果发现他只是耿直:只招“听话”的学员:晚上11点之前必须睡觉、低卡低脂饮食、每周至少上三次课,每次至少两小时。做不到就请回去吧,我教不了你。
当时,我心里的OS是,如果我能做到这些,还干啥要你教?
所以今天早晨七点,我就去健身房打卡了。边走跑步机,边想幸亏没报私教课,跑那么远花那么多钱做的事,跟在家门口健身房一样。
大家都想做聪明人,不想做笨人,但只有走很多弯路以后,才明白原来抵达目标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自己之前瞧不上的。
七月,我回老家,清理书架时发现许多高中的英语工具书,包括《中国人的第一本单词书》《单词快速记忆法》《创新方法记单词》《这样记单词最省力》……
百感交集,套用一个时髦的句式是:你看了那么多技巧书,也没有学好英语。
高中时,同桌是英语课代表,我是英语学渣。我总觉得自己英语学得差,是没掌握方法,一定有一本神奇的书,可以开启我神奇之旅。所以,同桌背字典的时候,我在研究快速记忆法;同桌背课文的时候,我在研究怎么记单词最省力;同桌背句型的时候,我在研究学英语的创新方法。后来,同桌上了北外,我进了大学还是英语学渣。
我曾经认真跟同桌探讨,到底有没有学外语的捷径。她也认真地回答我:“功夫到了,一通百通,可能就是你说的捷径;功夫不到,找捷径是浪费生命。
最近几年接触不少创业者,基本可以分两大类。一种善于从最小的事情做起,充满热爱与激情,像养孩子一样养公司;另外一种,善于从信息、人脉做起,每天都在找贵人拉投资,只动嘴、不动手,幻想借别人的力量壮大自己。
他们知道很多高深的商业名词,却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只有站在同一水平线的人,才有机会合作。
有些事情,的确有捷径可走,比如餐厅爆满的时候,别人在等位,你眼尖看到一个空位就坐了。这是小聪明,小聪明用在小事上。但凡关系到事业、家庭的大事,想走捷径的,往往走了弯路,绕一圈回来,还得老老实实地以毅力加持天分,用坚持延续好运。
爱情婚姻中,想走捷径的人更多。以为找一个合适的人就可以一劳永逸,结果不出三年,对方就从合适的人变成了渣男。
嫁给谁,是爱情的终点,却是婚姻的起点,这是电影前传与续集的关系,第一部得了奥斯卡,不代表第二部不会口碑扑街。
结婚变得越来越难,同样与太多人想走捷径有关。结婚前千挑万选,有时候难免挑花眼或者越挑胆子越小、顾虑越多。结婚这件事,不是把人选对了,从此王子公主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是无论这个精心选择的人,当初满意度有多高,结婚后依然要面临经营与磨合的问题。
每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双方彼此坦诚、包容、赞美;善于学习、反思;不断刷新自己对于婚姻的认知,坚持去爱,努力去爱,不管能不能白头偕老,都要有白头偕老的决心……
幸福的婚姻三分天注定,七分靠经营,无论你遇到谁,都没有捷径可走。
相信捷径可以通往成功的人,失败的时候,经常叹息运气太差。可是,生活不是博彩,运气从来不是大哥,每一个好运的人,都是在简单的道路上,坚持前行的人。
如果你自认为聪明、努力,却经常被生活打脸,给你三条建议。
你可以“不走寻常路”,但只有不寻常的努力,才配得上不寻常的创意。
没有一种答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生命是一个积累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中,寻找总开关注定徒劳无益。无论你多牛,生活在你面前依然是一团乱麻,你要有足够的能力、耐心、技巧,一一解锁。然后,调整表情,露出白牙,迎接下一团乱麻。
你与传奇之间,隔的不是运气而是坚持。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到100分,一次是小事,100次就是大事,1000次可能就是传奇。你看到是别人的第1000次,所以误解有一条路,能从零直接跨越到1000,大部分传奇就是这么来的。
做大事就是要冲动
周末遇到过去的同事,说起最近武汉的房价。
“你买第一套房的时候,不到八百块钱一个平方吧?翻十倍不止,财商真高。”朋友说。
财商这事儿跟我真没有半毛钱关系,我清晰记得当时买房的情形。
当年我供职的单位是家大企业,虽然取消福利分房,大家还是有福利房可住。每个年轻人结婚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窝。但那窝是什么样的呢?上世纪60年代的红砖楼筒子楼,家家户户把煤气炉安在走廊上,卫生间也是公用的。
这样的房子是起步,随着工作年限、级别的上升,住房条件会慢慢改善,最终,住进两居室,三居室。不过熬到那时候的,都是中年人了。
有个同事比我早毕业几年,刚生了孩子,在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挤着他们一家三口,还有来照顾孩子的丈母娘。我去的时候,丈母娘正坐在沙发上准备洗脚,灯光昏暗,我进去一脚踹翻了她的洗脚盆,水洒得满地都是。
那一刻,我心里有个声音喊,这不是我的生活,我不要。
买房的时候,很多人劝我。住上单位的两居室只是时间问题,花这个冤枉钱,多傻啊。
我没有什么道理能说服他们,只有一个信念: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没有厨房厕所的房子里。
当天看房就下了定金,房子唯一的优点是离单位近。
后来房价上涨,人人都当房奴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聪明,有眼光,我倒觉得,我可能比他们傻一些。
一个理由就可以支撑我做一个重大的选择。而很多人,喜欢左右权衡,喜欢万无一失,考虑再三,还是会放弃。因为世界上哪有什么万无一失,怕失败的人永远得不到成功。
我还在著名的杂志社工作过,两年就辞职了。那家杂志社因为待遇好,很多人做十年二十年,尽管每天都在抱怨,还是不愿意走。
导致我辞职的也是一件很小的事。
与老总在北京出差,我陪她去买护肤品,她买了两套,发票开的是她家先生的单位。导购小姐按规矩给了她一些试用装,她却软磨硬泡想多要一些。
“你看,这小姑娘帮我拎东西,总得给人家一套试用装吧。”她指着我说。
那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尴尬时刻。
导购只好又给了她一些,嘴角带笑,眼睛里却藏不住鄙夷。她伸出手指头,从里面挑出最小的一盒,递给我。我连忙扔回她的手提袋。
那一刻,我就决定,绝不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无论她的业务能力多强,办的杂志多么畅销。
朋友觉得我太冲动了,实在不行可以换个部门啊。
那位老总在这家杂志社做了15年,从接热线电话的编辑做到高管,我相信这样一个人的身上所体现的就是这家公司的气质。
如今杂志社江河日下,跟我同期入职的同事,夸我当初有远见,如今他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其实并不是我预见了杂志社的今天,而是我更尊重自己的内心。我爸经常指责我,你是公主病,别人都能忍,你就不能忍。
可是,我凭什么要忍。
虽然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我很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我不要委曲求全,整日抱怨,我不要看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努力上进,却过着不快乐的生活,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
有些人觉得人生的重大的选择,应该有浩大的理由,我却觉得,越是重大的选择,理由越是简单直接粗暴。
要不要过这样的生活,每个人心里原本都有答案,是理性的分析,慢慢磨损了那个正确的答案,使我们变得与大多数人一样,为了生活而忍耐,为了生存而低头,其实你不忍耐也死不了,抬起头也可以活得好。
一个女生,觉得男朋友不适合她,在一起不快乐,本来应该转身就走,她却开始理智分析,一分析问题就来了——单身女生这么多,离开他万一找不到别人怎么办;据说中国90%的婚姻都是凑合的,我与其再找个人凑合,不如跟他凑合……
人脑中有一个区域是专门负责“解释”的,所谓理智的分析,其实就是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
我一直是个大事冲动的人。一切让我觉得沮丧、没有尊严、突破底线的事,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逃离。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候,会问一个问题:你不想要这种生活,但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抱歉,我答不出来。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特别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无论你描画出什么样的未来,旁人几个反问就可以轻意灭了你的热情,于是你被扣上幼稚、不成熟、异想天开的帽子。
其实我干吗要知道未来是不是比现在好,如果当下的生活是一种忍耐,我要解决的就是不再忍受,而不是一定要知道明天会更好。
未来更好还是更糟,谁说了都不算,只有去实现才知道。
不要相信现在不开心,忍到最后就会开心。忍到最后只会心死,不再介意什么叫开心,什么叫梦想,什么叫热血。
有一句西谚是,小的选择靠经验,大的决定靠感觉。
小事尊重自己的理智。买哪件衣服、去哪里吃饭、看什么样的书,研究时装杂志、上大众点评、看豆瓣评分,做足功课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选择失误。
大事遵从自己的内心。为不喜欢的事情而含辛茹苦,为不喜欢的人而强颜欢笑。这样的经历,出现在我们18岁以前,是磨炼意志,18岁以后就是苟且偷生。
我们要在生活中尽最大可能保存的,不是一张饭票、一段关系、一种稳定,而是自己的热爱、热血、激情与尊严。
又穷又闲,再年轻有什么用?
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特别容易迷茫,因为想法很多,世界却太小。
去年我参加一个产品发布会,在武汉最有格调的书店里。有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是书店的宣传策划,住在我家旁边。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步行回家。她说这家书店格调高,名气大,不愁招不到人,所以薪水很低。
我愣了一下。因为她租的房子差不多是全市最好的地段。“那你靠家里补贴吗?”我问。“不,我还有一份兼职。”她用手抓了一下短发,很酷。
她工作的书店离我家很近,我们经常碰面。有一天她约我去她兼职的地方。是一个位于黄金地段的小咖啡馆,人流量很大,生意很好,她像机器人一样不停地做产品。打烊后,我们一起回家,她累得不想说话。我忍不住问:“你不喜欢这份工作吧?”
“但能赚钱,这很重要!我24了,不能再找家里要钱。不管有什么想法,都要等赚了钱再说。”
她是我看到的二十几岁,特别有目标、特别不迷茫的人。但她的目标却一点儿也不远大,就是简简单单的“顾好自己”。
二十几岁,你顾好自己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怎样顾好自己?最重要的是赚钱养活自己,如果再能有个梦想就更完美了。
创业者Sandy也跟我讲过她年轻时的故事。
那时候她刚毕业,学医科的,进了高校医院。高校医院,听上去很美,其实很穷并且很闲。“又穷又闲的时候,人真难过啊。上班,觉得这份工作是养老的,二十几岁就离退休不远了。下班,只能回家睡觉,因为出门就要花钱。”
Sandy最迷茫的时候,总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一个蔡澜的访谈,蔡澜说他人生的转折,是从学会花钱开始。之前总觉得人生没意义,赚钱也没意义。直到他第一次去吃米其林餐厅,感觉特别幸福,高兴了好几天,才意识到,赚钱的意义在于花钱。主持人问,那年轻人没钱怎么办?“去赚。打一份工不够,就打5份工。
以前,Sandy总安慰自己,钱与快乐无关,如果你有钱的时候可以快乐,没钱的时候一样也可以。但那一天,她忽然想到,也许钱与快乐的确无关,但努力去赚钱这个过程,与快乐一定有关。
她开始凭着专业背景,学习美容技术,下班后上门为顾客做护肤。美容事业一天天做大,她的银行户头里有了存款,每年也知道买一块金子取悦自己、顺便保值。27岁,她开了第一家美容院。
30岁,Sandy已经有两家美容院,并且投资了一家书店。开书店,是她在读书的时候就想做的事。“24岁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通过自己的兴趣赚钱,只能迎合市场;30岁,我终于可以对市场说不了。就算这家书店不赚钱,我也养得起。”Sandy说。
我们总以为年轻的时候,有更多的可能,其实是赚钱以后,才有更多的可能。
年轻时,摆在你面前的那些可能性,都是假的。因为年轻,你还有时间,失败得起;因为年轻,家人还愿意掏腰包为你的梦想买单;因为年轻,穿便宜一点、过寒酸一点也没关系。仅此而已。
年轻的时候,如果你没有选择自律,从力所能及的技能开始,努力去赚钱,而是由着性子挥霍青春,一定要找到喜欢的事情才开始努力,很快就会被现实打得鼻青脸肿。从眼高手低、有梦想没行动的年轻人,变成迷茫、抱怨命运,好像全世界就你最倒霉的愤青。
我有两个喜欢花艺的朋友,一个开了花店,一个在家玩花艺。两年过去,开花店的已经成了花艺大师,作品结集出版,我遇到任何不认识的花草,微信敲她一下,她立刻告诉我名字。而玩兴趣的,还是当年的样子,甚至连当年都不如——因为她对这件事,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喜欢了。
千万不要高估喜欢的力量,无论对人、对物、对事,只有这种喜欢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才可以不断坚持、不断深入,把简单的兴趣变成梦想,甚至信仰。
二十几岁,是人生最重要的增值期。不要把它浪费在迷茫、纠结与寻找喜欢的事情上。
你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是因为你尝试得不够多;你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努力过。只有经历了努力与挫折,你才能明白自己的痛与爱。
人生,不是躺在家里就能想明白,听人生导师讲成功学也没用。
三十岁之后的人生可能性,取决于你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有没有努力赚钱。努力赚钱,不仅仅是为了钱,而是你所有的成长,只在努力赚钱这个动力支持下,才来得更快、更猛、更有力量。
顺其自然从来不是你敷衍人生的借口
每年年初,我会做一张表格,列出自己最喜欢的词与最不喜欢的词。
在我看来,它比新年计划有用。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快,何况对于按部就班生活的人来说,每年要做的事其实差不多,区别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态度与心境。
把喜欢的词与不喜欢的词列表,你会发现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与心境有哪些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你的目标应该有什么样的调整。无论多么宏伟的新年计划,最终需要关照的永远是我们的内心,只有内心与行动一致,你才能以悦己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
今年,我最讨厌的词是顺其自然。而在20岁初头的时候,这是我最喜欢的词。与男朋友吵架,闺密让我去沟通,我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顺其自然吧”,结果真的“失之我命”了。去应聘广告公司,面试的时候堵车,我眼睛一闭,顺其自然好了,结果真的迟到了。
可能在高中,鸡血打多了。读大学以及大学刚毕业的几年,总觉得顺其自然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结果顺其自然地混到30岁,忽然有一天睁开眼睛发现,公司要倒闭了,而自己连一技之长都没有。
为生计发愁的时候,我妈宽慰我,别担心,船到桥头自然直。可是,你得先拼命把船划到桥头才行啊。
我喜欢过王菲,她那副爱谁谁的样子,似乎永远在说,急什么,船到桥头自然直。用我朋友小娟的话说,天后命太好了,至少有两百斤重。
幻乐演唱会车祸以后,我认真研究了天后的履历,发现她现在虽然吃老本,但年轻的时候,也曾经真的很努力。刚到香港,她的粤语英语都不灵,虽然天生好嗓,但跟经纪公司闹解约,负气出走美国,也不是随随便便学个服装设计,而是进修音乐方面的相关课程。
一个人成功以后,可能会制造一种顺其自然的假象,显得一切毫不费力,这样才与众不同。其实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九死一生,哪有什么顺其自然?
现在,只要听到有人说顺其自然、不必强求,我内心的OS就是,你输定了。比较好看的认输姿态,就是丢下一句顺其自然,然后淹没于茫茫人海。从大的事业到小的生活,没有什么靠顺其自然就能成功。一切的好,都是强求,强求得来,是成功;强求不来,也自有收获。
顺其自然与好运气一样,是强者的谦词,弱者的借口。
清唱咖啡对面有间特别红火的饭店,老板没事就躲在我们店里算成本、研发新品,连新菜单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敲,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偶尔,我在他的饭店碰到他,他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记者的采访稿里,描绘的也是一个文艺男青年如何随随便便就玩大了一间店。
人们对于辛辛苦苦获得的成功总觉得没有神秘感,所以永远有人告诉你,我迈开了第一步,顺其自然就到达了山顶。这是宣传人设问题,有人卖苦就有人卖甜。
当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明白,现象是万花筒,以奇取胜,本质却永远单调枯燥,没有捷径,没有传奇。
只有你完全不在乎的人与事,才能用顺其自然这么糟糕透顶的态度去对待,略微有价值的情感、目标、人际关系,都不应该顺其自然,包括你自己的性格。
顺其自然,不仅让你的人生走下坡路,还会让你的生命失去活力。人的幸福感,是从微小的成功与慢慢的变好中获得的。生命的活力同样来源于那些小的成功与改变,你坚信生命价值的时候,就是那些你以为做不到的事情,最后却做到了的时刻。这种时刻,艰辛的过程会变成满天绚丽的烟花。
80岁以后再说什么顺其自然吧。也许对于我们这代人,即使80岁,也没有机会顺其自然。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预言,人类有望在2029年开始永生之旅,医疗水平与生物技术的发展,至少会让人的寿命达到150岁。
凡事努力争取,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能拓展你的体验与能力,产生失败的美学。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一点一滴地克服原生家庭的影响与性格的缺陷,一步一步地接近心目中那个最好的自己,一分一秒地与懒惰、灰心丧气斗智斗勇,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部好看的励志电视剧,而你,也是自己生命中的金三顺。
记住,世间一切的美好、成功、顺利,都是强求来的,无论你命有多强,顺其自然走的永远是下坡路。
强大的人,会做自己的驱魔师
经常来咖啡馆的一个女生,上周忽然告诉我她单身了。她的孩子只比知微小一岁,上次一起玩的时候,她还是岁月静好、家庭美满。也就大半年吧,她的生活打碎重建,我却一点都没看出来。
她说她走过了一段漆黑的路。
“离婚这事儿,不管谁提出来的,都是伤筋动骨。不说感情吧,仅仅习惯的割舍就够让人崩溃了,还有财产的分割,孩子归谁等很多杂事,都要硬着头皮去解决。”她说前段时间,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打气,寻找开开心心活着的理由。
我们当然希望一生平坦,然而人生的很多时候,你会忽然觉得孤单无依。他人的理解与安慰都不能抚平你心中的焦虑,未来的不确定感像一个巨大的阴影,飘浮在你的眼前。这时候,你需要自带一片晴朗的天空。这片天空是你应对强大命运的法宝。无论命运将你推向何方,你都有能力在夹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片刻安宁与晴朗。
这样的晴空万里,不随天气预报而改变,也不会被任何人夺走。它是你唤醒快乐的密码,是你为自己建造的一道防火墙。
自我意识越强的人,越容易拥有这片晴空。
就我自己而言,情绪阴天的时候,会选择自私一点。我相信一个生活在乌云下的人,不可能也没有义务去给别人带来阳光。当乌云盖在头顶,我会把自己摆在世界的中央,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找到自己的晴空万里。
这时候,你需要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问题——脆弱、低迷、状态不好。我会对家人预警:我在低气压,不要惹我。我会对工作伙伴说,要讨论的事情留到明天。我会跑去最近的花店买一枝花,点起香薰蜡烛看一本闲书,我会去健身房流汗或者跟宠物玩。在这种时候,不要试图去修补与谁的关系,更不要轻率做决定——当你觉得命运不公,当你受了挫折与委屈,用理智去解决难题,然后充满感情地讨好自己。
不要向任何人讨要公平,更不要怀疑自己的运气。如果你能在任何时候,都有办法驱散头顶的乌云,无论是他人还是命运,都奈何不了你。
我们总希望自己做一个强大的人。强大,是从内心开始的。不是你赚了多少钱,拥有什么样的职位,就一定可以强大。我见过赚很多钱,却整天与家人吵架的;也知道有人企业做得很大,却心理抑郁。强大,是从你开始懂得做自己的驱魔师开始的。
每天花一点时间与内心面对,静下心来体味与思考那些微小的快乐。你可能考了很多证书,学了几门外语,却忽略了一种能力,即在起伏的命运中,要有办法让自己变得平静,并且找到那些微小、独特而有质感的幸福。
这些不为人道的开心,无法晒在朋友圈里的满足,才是你所拥有的晴空万里。不是你成功了,就一定会快乐,而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可以拥有快乐,然后才谈得上成功与强大。
躺在家里不会遇到好运
我朋友圈里的一个女生,活像电视剧一样。刚认识她的时候,她在日本的一间料理店里帮忙,放弃了上海稳定的工作。加了微信以后,发现她今天在京都,下周又去了北海道,追寻日本美食的脚步,有时候与店主谈得投缘,就去帮忙,人家管吃,她不要钱,学几招厨艺。
她想开日料店,因为投资大,放弃了。后来又去了印度、肯尼亚。我知道她不是白富美,有时候为她揪心,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上岸。
有一天,她忽然发微信给我,说她来武汉了,在地质大学学习珠宝鉴定。第二年,她开了微店;第三年,有了南京的实体店,专卖非洲的蜜蜡、玛瑙。我说你运气太好了,随便就玩出了两家店。
“我一直在路上找机会啊。”她笑嘻嘻地说。
做白领的那几年,她是一个标准的宅女。生活单调无聊,工作早早碰到了天花板,想要改变,却真是“晚上想想千万路,白天继续走原路”。
“那段时间真的很懈怠,恋爱都懒得谈。直到有个同学来上海玩,住在我家,看到我的生活状态,严肃地说,小秋,你躺在家里是不会遇到好运的。”
从那以后,每当她在家里焦虑万分的时候,就想到朋友这句话。她逼自己走出去,先是报了日语班,也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只是看同事中有人在学,就跟着去了。然后找机会,去了日本。
开始的几年,基本处在做什么都不行的状态。收入没有以前高,虽然见了很多世面,但也只是自己觉得自己更好了,并没有带来人生的转折,更别提收益了。
直到去肯尼亚的飞机上,遇到了现在的合伙人,她的好运才真正到来。
小秋说人生就是这么奇妙。那些兜兜转转的弯路、挫折与失败,当初只觉得郁闷沮丧,直到有一盏灯,忽然点亮的时候,你才意识到之前在黑暗中穿行,是为了遇到今天的光亮。如果没有那些经历,你也抓不住今天的光。
三年前,我在职业瓶颈期,决定开一间咖啡馆。当时我根本不知道咖啡馆能带来什么,只是觉得一来自己喜欢,二来投资不大,三来最不济也能带来一些写作素材。
当时很多人觉得我草率,但我知道自己必须行动。在家里写作十年,已经被掏空,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很绝望。
咖啡馆,我开得不算成功,然而通过这件事,我发掘了自己写作之外的潜力——原来我口才不错,主持读书沙龙,从开始的如履薄冰,到后来的轻车熟路;原来我还可以做生意,开始不好意思收朋友的咖啡钱,直到有朋友骂我蠢,说如果不收钱,他们再也不来我的店,我才知道,做生意要大大方方,只要你努力提供最好的产品,赚钱是应该的。
走出在家写作的窄门,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机会越来越多,好运越来越多。
经常有人跟我谈规划,谈很多次,我说你先做吧。他们就不高兴,觉得我敷衍,根本没有谈出什么结果,就让人家做。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能谈出什么样的结果,如果连最开始的那一个原点,你都走不出去。
我们的起点都很低,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计划,直指成功;我们像小树一样,一圈一圈地画自己的年轮,只有走出第一步,哪怕失败了,你才知道第二步该如何走。
2017年,团队的小伙伴,一个考了在职研究生,一个在学法语,另外一个跟我去了趟台湾,回来报了摄影培训班,立志下次把我拍得又美又瘦。
“你说我学法语,对工作有用吗?”准备学法语的L问我。
“别想了,去学就是。”这是我的答案。
人类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世界却是无穷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迈出这一步,会遇到什么,所以我更喜欢那些想做就做的人。
去做吧,躺在家里不会遇到好运。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根本上升不到拼决策的层面,而是在拼行动力。行动力强的人,遇到的失败也多,所以你常常看到那个躺在家里的人,嘲笑去行动的人,你瞧,失败了吧?
三五年后,躺在家里的人依然躺在家里,而走出去的人,虽然没有抵达他最初想要到达的地方,却阴差阳错地遇到了别的机遇,开启了规划外的精彩人生。
原来,人最可怕的不是遇到失败,遇到失败至少证明你曾经接近过成功,最可怕的是什么都遇不到,一年与一天没有区别,十年与一年没有差异。
怕麻烦的人,过不了好生活
柚子去过很多国家,墨西哥自驾、芬兰住冰屋、巴厘岛潜水……她像一本活的旅行指南,跟她在一起很长见识。
很多姑娘都想做有见识的人,不可否认,旅行是特别好的增长见识的机会。然而去同一个地方,跟团游所获得的知识与见识,与像柚子这样精研攻略,自己规划旅游线路,连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老灯塔,都能被她从谷歌地图上找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跟团游,我们只是带上放松的心情,往往根本记不住玩了什么。而柚子,是从决定了去哪儿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一场漫长的学习与探索。她的每一次旅行,都是密集的技能短训班。通常提前半年确定旅行线路,着手准备。订最便宜的机票,最有特色的民宿酒店,了解目的地的风土人情,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目的地的资源,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比如去法国参加一个糕点短训班,去巴厘岛考潜水证,去日本学园艺。
有一次我去找柚子,她正在抢半年后的特价机票、预约米其林三星餐厅。通过各种软件进行比对,像搞科研一样。我不禁感叹,你可真不怕麻烦啊。她说,当然了,怕麻烦什么事儿都干不好。
我身边有另外的朋友,逃离北上广,去云南追求品质生活。我问她是不是没事儿就发呆,她说我每天都很忙。
她租的房子就是普通民居,天空很蓝,但房子很破。每天她都琢磨怎样让房子看上去更像她自己的。光是一扇木门,她就涂了五遍油漆,最后终于达到自己想要的颜色。这还不够。她找来木器、漆器工艺书,对照着,拿细砂纸慢慢打磨,硬是把一扇涂完油漆不到半年的门,做旧成了历经几十年风雨的样子,特别有味道。
她还在房前屋后种了香草,自己做纯露、手工皂,承包了一片差点被荒废的苹果园,希望等香草漫山、苹果成熟的时候,就能站着把钱赚了。
我去小住,发现她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皮肤黑身材好精神爽。她以前是个工作狂,现在变成了生活狂。
“来云南,本来是想过悠闲的生活。不过,跟悠闲相比,我更喜欢现在的状态,自愿学习、愉悦身心、日有所得。”她说。
今年我自己也规划了一个旅游线路。说实话,很多次都想放弃,因为实在太麻烦了。但柚子一直鼓励我,她说,我能做到的事,你一定也能。
跌跌撞撞地一路逼自己走过来,回头去看,发现不知不觉已经在一个之前完全不熟悉的领域成了半个专家。
台湾演员张震,拍《赤壁》熟读三国,拍《深海寻人》考了潜水执照,拍完《一代宗师》,拿了全国武术八级拳的一等奖。我相信他做这些,不仅仅是为了演好角色,而是他对于自己的规划,就是不断开拓知识边界,增长见识。他所理解的品质生活,也一定不是待在家里喝杯速溶咖啡,而是即使待在家里喝咖啡,也要了解咖啡豆的产地,不同品种咖啡的口感区别,不同水温、淬取方式,对于咖啡的影响。
品质生活是建立在知识的拓展、复杂的学习基础上,而不是靠钱堆出来的。
同样是带孩子去高级餐厅吃饭,有人跟孩子强调的是这份烤牛排比一般馆子贵10倍,这个果汁比依云水还贵。孩子能明白的品质生活,就是花钱。
另外一些家长却事先做足功课。不提价格,而是告诉孩子,这个酒店的装修配色,高级在哪里;有哪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装饰与服务;哪一片海域出产的生蚝可以做刺身;什么纬度的水果最甜。这样一顿饭吃下来,孩子所理解的品质生活,与审美、知识积累、努力、敏锐的感知有关。
我们说到高品质的生活、有见识的姑娘,很容易只看到结果。
一个人,有出众的红酒知识、园艺知识,懂茶道、香道,很会玩,知道自己要什么,于是我们说,哇,这个人活得好有品质,我想过他那样的生活。可是,无论你有多少钱,这样的生活都不是摆在你面前,拿来即可的,而是靠积极拓展知识边界得来。
我所见到的有见识的人,没有一个是怕麻烦的人。生活品质很高的人,也没有一个是懒人。无论增长见识,还是追求生活品质,都需要花费精力与气力,拼的是谁钻研得更深。那些怕麻烦的人,其实他们所能享受的只能是自己的懒散。
工作做不好的人,当了全职太太照样不合格;连玩都不会的人,工作其实也很难做好。那些能把一辈子过成几辈子的人,没有一个真正的懒人。
是不断探索的激情,造就了有见识的人、高品质的生活。世界上所有你看着很好的东西,背后都藏着用心与热爱。
好的生活,从来不能怕麻烦。活着就是一件麻烦的事,只有不怕麻烦的人,最终才能战胜生活的琐碎,成为它的主人。
对抗焦虑的9种方法
1.阅读
对抗焦虑,阅读值得被排在第一位,因为它是生活的镇静剂。
阅读方式,首推纸书与Kindle,手机阅读很容易分神,读两页就跑去刷朋友圈了。毕竟,有时候浮躁与缺乏营养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因为它热闹、代入感强,不需要动脑筋。然而放下手机,你的焦虑更重了:为什么别人都那样了,我还这样?
其实哪样呢,你不过是用自己无聊的时光,去对比他人有趣的时刻罢了。
2.坚持做一件小事
坚持会形成习惯,而习惯能够给你带来安定的感觉。即使是用冷水洗脸、艾草包泡脚、化妆,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每天坚持都会有成就感。
人是在习惯中找寻安全感的,你的习惯越固执、越持久,越容易找到自己。
3.每天花点时间,清理内存
我们每天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占据内存,拖慢了思维的速度。自从不带手机进卧室之后,我入睡前的时间,都在清理内存。对快乐的事情说,明天见;对意外与烦恼说,再也不见,结束语是新的一天怎么都好。
世间毒药太多,睡前你必须喂自己一口鸡汤,不管明天是不是更好。
4.减少失误
失误会增加一个人焦虑的情绪,避免失误,从某种意义上就避免了焦虑。工作方面,一定要重视流程的力量,将每一项工作细化至更多步骤,保证每一个步骤的精确性,就能最大限度避免失误。
5.管理时间
日常的焦虑往往是无力感造成的,需要有力的行动去克服。做时间表,并且按照它执行,是克服焦虑非常有效的方式。
时间表既不能做得太松,太松容易造成拖延症,也不能过于紧凑,否则会因为完不成而滋生新的焦虑。
时间表要按最重要的事、次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分级,无论你对不重要的事兴趣多大,都要按级别分配时间,先做最重要的事。只有最重要的事做完,你才能以轻松的心态,去做那些热爱却并不重要的事,从中获得愉悦。
6.以刷剧的心态看朋友圈
朋友圈值得你花一点时间去刷,它是我们必要的信息源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但不要太当真,更不要有过强的代入感,大多数人在朋友圈里表现的都是自己最为光鲜亮丽的一面。
朋友圈的刷屏达人,除了微商,还有两种,一种是过得特别不好的,一种是过得特别好的,但你会发现,他们刷出的朋友圈同样是偶像剧级别。珍惜你真实的人生,它是以独特论英雄,而不以优劣分美丑。
7.用努力去对抗焦虑
12月有几天,我特别焦虑,因为有一项工作出了很多意外,我对抗这种焦虑的方法是动用手机通讯录里所有可能的关系去解决,不管希望有多大。
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与启发,在希望破灭后,不断建立新的希望,只要希望永远比失望多一个,焦虑就不会恶化为绝望。
我们为什么总是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它可以对抗焦虑。虽然有些努力可能付诸东流,但这个过程中有快乐与希望,比始终生活在焦虑的深井中更幸福。
8.与能给你带来平静的人相处
1+1﹥2效应,有些是快乐的相加,有些是焦虑的相加。与那些给你带来焦虑的人保持距离,是对自己负责。无论他们是你的亲人还是朋友,身上是否承载了你很多情感,你都没有必要牺牲平静,换取表面的温情。
或许等你变得更加强大,重新走近他的时候,可以像阳光,照亮阴暗,但现在不行。
9.正确看待失去
当你失去的时候,拥有也正在到来。拥有与失去是一对能量守衡关系,失即是得,得亦是失。
往往失去是尖锐的,你更容易感受到它的存在,而拥有,是隐性的,需要时间去打磨与感受。我们经常对于失去敏感,而对于拥有钝感,当你的胃疼,你会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而当你感觉不到胃的存在时,就是它最舒服的状态。
当失去站在你面前时,努力找一找得到的影子,哪怕只是得到的可能性,也会让你重新振作起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运气好。
什么是运气好?在你愿意回望的某一段时间内,一直在走上坡路。
微小的运气有偶然性,比如今天排队买包子,到你这儿正好卖完,运气确实差。但这种稀缺的坏运气,不会每天落在你头上。
运气是短暂的,时间拖得越长,运气的力量越弱。
假如以五年为一个节点,运气好的人与运气差的人,最大区别不是今天能不能买到包子,而是目标、规划、定位与坚持。
运气好的人,都是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并且善于坚持的人。
三分靠命,七分靠拼。
记住:时间是坏运气的克星。
你输在总是选容易走的路
旧友从深圳回来,在我的咖啡馆聊天,说到我们自己与这个多变的时代,她忽然悠悠地感叹道:你人生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正确的。我反问她,你觉得至今为止,自己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是什么,她答得干脆:买房子,去深圳。
买房子的时候,她谈了一个深圳的男朋友,感情正烈,答应帮她付房子的首付。她相中武大旁边一个高档小区,惶恐地下了定金,后来,她男朋友看到武汉的房产广告,说宝贝,你买的是武昌区最贵的房子。
她当时没有固定工作,生活过得安逸而散乱,买了房子以后,整天在我面前叫嚷压力大,然而,她整个人都不同了,开始认真写稿,认真找工作。
不久,她去深圳投奔爱情。去之前也是各种纠结,觉得她的根基人脉都在武汉,深圳那么大的城市,有没有她的容身之处?我毫不客气地对她说,其实你在哪儿都是一张白纸。
虽然男朋友后来还是分了手,她在深圳的工作机会却比武汉多。几年后,把武汉的房子卖了,在深圳付了首付,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深圳的房价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她如今经常跟我们憧憬自己的退休生活。
无论买房子还是去深圳,对于当时的她而言,都是非常艰难的选择,意味着要走出安逸,承担风险。
纵观我自己的人生,艰难的选择不计其数(请原谅我放纵不羁爱自由),简单说有三次。第一次是离开国企去杂志社,第二次是离开杂志社做自由写作者,第三次是离开睡到自然醒的自由写作者,做半夜爬起来写稿的公号狗。
离开杂志社的时候,我已经是编辑部主任,与女报杂志的同行聊天,他说,我们这里,做到中层就很少辞职了。
我去杂志社不久,我所在的国企开始裁员,此时我父亲“你为什么要放弃安稳生活”的质问言犹在耳。在我离开纸媒,做了几年自由写作者之后,纸媒的大船开始倾斜、沉没,别说中层,连高层跳槽转行都屡见不鲜。
我是一个有神奇魔力的人吗?当然不是。
讲了这么多,其实你们已经看出来了,无论我那位朋友眼里正确的两次选择,还是我在她眼里,每一次都正确的选择,里面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我们迷茫不知选哪一条路的时候,幸运地选择了难走的那条路。
每个人都向往安逸,安逸对年轻人而言却可能是一个陷阱。某一天,你会发现,你想过的安逸生活其实是一条下坡路,你要求那么低,却还是没有办法维持它的水准,因为时代变化太快,在拥挤的潮流中,你不向前,就只有退后。
向前、向上的路,通常是难走的,你会无数次想到退缩,无数次受到打击,你像去鹰群里抢食的小鸡,每一天都惶恐不安,害怕被吃掉,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变成鹰了。
做公号的这一年,我经常有老娘不干了的念头。有时候刚按了发送键,脑袋里就跳出一个好标题,恨不得用脑袋撞电脑。公号文章,标题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这种挫败感往往会持续到想到下一个好标题为止,起初是三五天,如今我只给自己一天时间。我做饭时在想标题,做梦时在想标题,我婆婆跟我说话时我还在想标题,这次见面,她觉得我最大的变化,一是瘦了(太好了),二是不爱说话了,我当然没办法告诉她“随时想标题”是什么鬼。
这一年,我频繁地骂自己笨。不过,我的另外一个体会是,你经常骂自己笨,别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机会骂你笨了。
经常有人问我,要离婚,要分手,要换工作,怎么选。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基本上这样问的人,其实都希望选一条容易走的路,而在我看来,能够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开始新生活的,恰恰是那条难走的路。
因为难走,你会调动所有的潜能,去克服遇到的困难,找寻自己舒服的点位,你受了最多的苦,也是最直接的受益人。
难走的路,通常是上坡路,你不是俯下身子去捡那种生活,而是踮起脚尖够那种生活。
踮起脚尖当然累,还可能遇到拔甲之痛,但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收获理想的状态,就是你曾经的偶像,如今是你的同事;你曾经卖不起的衣服,现在买了一件又一件;你曾经觉得做不好的事情,现在做起来就像左手摸右手。
你的潜能远远比你对自己的感觉靠谱。
我也为自己下过很多自以为正确的定义。比如我没办法在咖啡馆写稿,太吵;我没办法多线思维,一次只能想一件事;我没办法写快稿,一篇文章要在肚子里养成白胖子才舍得生;我不擅长说话,不擅长经营……现在,我的感受是,只有一件事我肯定做不到,那就是回到18岁,而且我根本不想回到18岁。
“我不行”其实只是你退回去的借口。你虽然不可能每一样都行,但我们所遇到的大多数的选择与难题,都是可以靠勤奋解决的,远远没有到拼天分的地步。
当你觉得自己做不好一件事,请问问自己,你有没有做梦都在想这件事。如果你做梦都在想怎样做好它,结果还是在及格线以下,你再认输。
时间如白驹过隙,“迷茫时,选难走的路”,是我送你的祝福。
去过踮起脚尖够得着的生活
小意是我在咖啡馆认识的客人,打扮时尚得体,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谁都不相信她是在一个小山村度过自己的童年与少女时代。
最近她少女时住过的房子拆掉,她回家乡带回了一块粉红色的蕾丝窗帘。
这是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去省城,用攒下的零用钱买的。回来以后,就挂在她的房间木格子小窗上。
村里的大人嘲笑她,花钱买这么没用的东西,既不遮光,也不挡风,还不如去吃一顿麦当劳。
“那时候身边的人,都比我实际。因为缺钱,每分钱都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蕾丝窗帘不是必需品,但对当时的我而言,却代表另外一种生活:超越温饱,追求享受,讲究美。”
粉色蕾丝窗帘,是当时她能够得着的公主梦。
放学的时候,当她远远看到自己家破败的土房窗口,飘动着粉色的窗纱,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与周围的人是不一样的。
平庸的生活中,需要的只是一点亮光,一个够得不那么难看,却又有点费力的目标。
后来,她学了美术。那时在她的家乡,几乎没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专业。
更后来,她开了自己的工作室。
家乡的那间土房,每年回去住一两次,蕾丝窗帘日渐褪色,却顽强地在微风中招摇,从村口到家里的路上,一抬眼就能看到。她自豪地看着它,一个有着粉色窗纱的房间,是当时她能给自己的最好的生活。
她生孩子的时候,事业刚起步,丈夫家经济条件一般,所以,当她决定去住本市最好的月子中心的时候,一家人都反对。
“这是我人生最脆弱的时候,我要力所能及地给自己最好的。”她对丈夫说。丈夫无奈地笑,说你这个人,总是心太高。
在那个全市最高档的月子中心,她与许多平时没有机会见到的人成了病友兼朋友。
中东富商的中国太太、高龄二胎的女企业家、城中最大餐饮店的老板娘……她们中很多人,不仅成了她工作室的客户,并且变成她的口碑——生意场上就是这样,当你服务过城中名媛富姐,就变得值得信赖。
“你这个月子坐的,用现在的话说,是心机婊。”我开她的玩笑。她认真地说,当时根本没想到坐月子还能坐来订单。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自己最好的生活,一直是我的人生准则。”她说,“我父母那辈人,永远在屈就生活,家里有能力盖新房子的时候,因为要借点钱或者贷点款,就放弃了,觉得欠债睡不着觉。等攒够了钱,3年过去,那些钱根本不够盖房子了。”
我们总喜欢说童年阴影对一个人的影响,但童年阴影并没有在小意的人生选择中留下斑驳的伤口,反倒让她避开了一个个雷区,产生一种强大的信念,即永远不要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她的父母,是俯下身去就生活,没有压力、没有动力也没有活力,却始终活在生活的重压下,走下坡路;而她,是踮起脚尖够生活,有一点点辛苦一点点累,却伸长脖子看到了远方,变得更加挺拔自信。
人最可贵的自信,是相信自己的潜能
。俯下身子过生活的人,追求所谓的安全感,安全感却离他们越来越远,因为这世界变化太快,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不是银行的存款、稳定的工作,而是自己日益提高的能力与每一天的进步。
踮起脚尖够生活的人,永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人生体验。只有见到最好的,才知道人是为什么而努力,并不仅仅是锦衣玉食,也不是狭隘的奢华与享受,而是你在最好的地方,可以看到最好的设计、最优质的服务、五光十色的传奇人物,这一切,拓宽你的视野,充值你的体验,让你觉得人活着是一件特别值得并且有意义的事情。
哪些是踮脚可以够着的生活?
首先,无论衣食住行,在可以负担与可以选择的范围内,永远选最好的。
人的活力是由更好的消费体验得来的,不能乱花钱,但一定要敢花钱,当你觉得这件事值得投入,就不要想着节约,因为你节约的不是钱,而是在人生的经历上偷工减料。
其次,在更好的地方,才会遇到更好的人,在更高的平台上,才能有更好的见识。包括爱情。如果一个优秀的人与一个平庸的人摆在一起,一定要先跟优秀的人恋爱,无论结果如何。
如果当初,COCO香奈儿女士选择了富人家的男佣,赫莲娜·鲁宾斯坦选择了舅舅介绍的农夫,就不会有今天的小黑裙与世界上第一支防水睫毛膏。虽然最终,她们并没有与那些优秀的男人白头偕老,但优秀男人为她们打开了一个王国的大门。
HR品牌创始人赫莲娜·鲁宾斯坦说:“真实美就是经过美化的真实。”
既要脚踏实地,又不能被真实打败,就是踮起脚尖过生活。当小意在灰暗的岁月里,花掉所有的零花钱,买一块蕾丝窗帘,她就战胜了自己的真实,迈开向美与梦想前进的第一步,而正是这一小步,使她与邻居的小红阿丽狗蛋们区分开来。
不是你是谁就配得上谁,而是你觉得自己配得上谁,你就是谁。你心目中的自己,值什么样的生活,你最终就会为自己配置什么样的努力。
运气好,也是一种实力
十年前,L在一个偏僻的马路旁开了一间小咖啡馆,路旁边是一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砖建筑,充满异域情调。马路是两车道,很窄,晚上九点钟就没什么人了。他一个人守店两年,终于守来了第一批老顾客,才开始请员工。
他做出名气以后,也有一些人在他的店附近,租房子,开咖啡馆、小清吧、特色餐厅。
然而,这条街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很多店做半年就关张了。后来忽然来了一个神秘的女人,把那些生意不好的店都高价收了。
第二年,这条街改成了欧式步行街,政府大力宣传,成了城市名片。周末的时候,街上人来人往。曾经在这条街上开店,却没有赚到钱的人,看到L,说你小子运气太好了。
L却说:“如果我坚持不了10年,哪有好运。”别人反驳他,那个在改造前一年收了店铺的女人,总是运气好吧。“她一定是知道内幕消息,这也是人家的能力啊。”L说。
我喜欢L,经常去他的店里消磨时光。L是一个完全不相信有运气这回事的人,有时候我都觉得他太极端,跟他争,怎么会没有运气呢,运气就是偶然性啊,如果你当初没把店开在这里,就算坚持20年,也成不了步行街。
他直着脖子说:“开店之前的半年,我骑自行车跑遍了武汉三镇,晒得像非洲人一样,最后才选定了这里,怎么能说是运气呢!”
好吧,我承认你属牛。
虽然觉得L偏执,但还是喜欢跟他一起玩。与他相处久了,我也开始相信,好运是一种能力了。
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声音,当某个人做成了一件事,一定有人说,他运气真好。运气,掩盖了很多努力与判断。其实如果你深入了解,不难发现,除了个别天上掉馅饼的特例,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说的好运,是慧眼、毅力、自我修为、管理能力的综合表现。
日本《生活手帖》总编辑松浦弥太郎高中肄业去了美国。不到20岁的无业游民,每天混在书店,慢慢发现了商机,将一些欧美旧书、旧杂志,尤其设计类的专业书,带回日本,卖给有需要的人。
他慢慢在业界形成了口碑,当大家想要一本外文书却找不到的时候,就会想到,找松浦那小子试试,他一定有办法。
27岁,他有了自己的书店,以贩卖旧杂志和专业书籍为主。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人,不仅成了书店老板,其后还成为畅销杂志总编辑、畅销书作家、美学大师。不了解他的经历的人,一定会说,这个人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他的书,我每一本都看了。他书里经常会写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在美国,吃了上顿没下顿,迷惘无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然而,他却没有选择把时间全部放在赚小钱糊口上,而是每天即使只吃一顿饭,也要饿着肚子去书店看书。经年累月地了解书店以及去书店的人,才让他找到了商机,最后成了一个开书店的人。
他人生光亮明媚的后半程,是在那些浓缩了人类文明的审美与智慧的书籍中萌芽的。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男生,在美国的花花世界中,能够坚持每天以知识为伴,这是他异于常人的能力,也是他后来所谓的好运气的基础。
我做娱记的时候,采访电影导演张艺谋,当时他的《一个都不能少》热映,我说魏敏芝这个贫穷山村的女孩,能成为谋女郎,运气实在太好了,你怎么看待运气在成功中的作用。
张导认真想了一下,说:“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成功的人,他们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每个人成功都有他的道理。不成功的人,可能因为运气不太好或者时机还没到,但成功的人,肯定不是靠运气好。”
很少有人会跟与自己境况相差很远的人比较,我们经常比较的就是朋友熟人,以前跟自己差不多,忽然发达了,所以“他就是运气好”这句话脱口而出。
持这种思维的人,很难成功,不是好运总躲着他们,而是他们缺乏理性判断事物,分析自身不足以及他人成功经验的能力。
“运气论”会使他们宽以待己、严以对人——自己的所有失败都以一句“运气差”作结,没有进一步的反思与改进,他们就是那些传说中,在二十多岁就已经死了的人。
除了那些投胎小能手,运气不过是一个脾气古怪的老者,既不曾属于谁,也不曾放过谁。何况即使投胎小能手,还有李天一跟王思聪的区别。
迷信运气会让我们倒退,因为运气摸不着看不到,太适合做挡箭牌了。它是我们放弃的借口,后退的良药。
如果你迷信运气,就容易抱怨命运。能力是我们可以掌控的,运气则要靠天,你跟天较劲,哪还有勇气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运气的降临?
我甚至见过这样的人:每天都在盼好运,运气来了根本兜不住。他做了个网站,赶上了互联网红利期,却没有做大,看那些同期出生的网站,拿了风投,很眼红。
等做得好的网站都被投得差不多了,就有风投找到了他。那段时间,他意气风发,出入都是有钱人的派头,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钱烧光了,网站还是没做起来。
再见面的时候,他说:“我这个人运气就是差,风投拿得太晚了。”
你瞧,相信运气的人,就是这么自信。他们从不觉得自己的能力需要提高,态度需要端正,而是这个世界,永远欠他们一个好运。
究竟什么是运气?它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到来的时间、方式,有很多偶然性,然而,如果你没有能力选择正确的起点、坚持不懈地进行量变的推进,好运永远不会到来。
所以,当你决定仰望星空,论谈运气的时候,先低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有没有踏踏实实地培养自己在某个领域的能力、积累以及公信力,你的脚印是不是够深够直够平整,能让运气之神在九霄云外依然看到你。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知微新买了一本故事书,名叫《别说你快点快点》。故事的最后一句是:“你等我吗?我等你啊。”读完这一句,我莫名感动。
在大家都担心来不及的世界上,还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等等你,甚至对于这个进击的时代来说,你还敢不敢开口问,你等我吗。
自从开通问答以后,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我的读者焦虑所在。
除了问情感的,更多的就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询问自己的人生选择。尽管是付费问答,有个姑娘还是连续问了三次。第一次问是否应该考研。第二次问是否应该从事自己喜欢,但别人认为没前途的工作。第三次,是问她应该留在北京还是回家乡。
在她长篇累牍的焦虑背后,我看到的是一颗害怕来不及的心。本科毕业,22岁,未来的人生有许多机会,也会有很多的变化,但她显然特别担心现在的某个选择,会让自己掉队落伍,影响一生。
她不是孤例,无论在我身边,还是网络中,无论面对感情还是职业,人们如今最推崇的是年少成名、抱着孩子拍毕业照。张爱玲的那句“成名需趁早”被反复演绎,变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人生信条。
可是,年少成名这件事,是无数机缘巧合促成的特例。所谓机缘,一为机会,就是时机;二为缘分,是为运气。
而努力,是细水长流的改变,是由量变到质变,它可以让你变得更好,却绝不能保证年少成名。
从年初开始努力工作的朋友,最近非常焦虑。觉得虽然领导对自己态度变温和了,同事的赞美比过去多了,但这些变化给她带来的成就感,远远不能填满她内心的期待。
另外一个小伙伴,终于决定相亲了,却备受打击,觉得相亲对象,无论她看得上的还是看不上的,没有一个够男神标准。
“我努力了,为什么还会焦虑?”
因为你就是那个拔苗助长的人啊,享受的不是每一天的浇水与施肥,等待与期盼,不是那些微妙的越来越好,你只想看到秋收的盛大与辉煌,可是秋收并不会明天就到来。
越努力越焦虑的人,只相信努力的力量,而无视时间的力量。
人生漫长,在起点与终点之间,隔着很多份努力。我们总会懈怠,会迷路,会在上升的时候,遇到下坡。即使最勤奋与好运的人,有时候也需要等待。
跑得快的,等机遇的到来;跑得慢的,等状态的回勇。无论你付出多少努力,结局都不是急出来,而是等出来的。
正处于风口浪尖的田朴珺,又被各种扒皮。当我看到她在2008年就认识王石的时候,还是愣了一下。原来,即使生猛如田小姐,也是在认识王石8年以后,才有今天。
我不愿以恶意猜测任何一个付出努力的人,无论她如今的姿态,是不是足够好看。那些等待,对于当事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经历,是起点与终点之间,有血有肉的坚持,旁观者只关心结局,或一地狗血,或一枚传奇。
每当我对焦虑者说,给自己一点时间。经常收到这样的回答,我怕来不及了。他们拼命向前跑,仿佛耳边有个声音大喊:我不等你!
命运不会这样绝情,相反,它永远会在门与窗之间,为你留一条生路。
即使永远奔跑的人,他们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过?他们错过了孩子的成长,错过了与父母的相处,错过了一场风景,错过了一次别离。
不要急着问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哪里,可以共度一生的人在哪里。
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留在自己喜欢的城市,没有哪个决定会定格你的一生。你的一生很长,即使到了40岁,依然有扔掉六便士,奔向月亮的机会。
我的人生信条,是不要在焦虑的时候做选择。所以我珍惜自己的心态,胜过机遇与选择,如果不能平心静气地面对一个决定,我会选择等一等,等风来,等天晴。
如果你经常焦虑,就很容易陷入每一个选择都出错的状态。
选择是要时间去养育的,没有时间的养育,就像心急的种树人,拔掉一棵种一棵,永远看不到结果的树。
四季轮回,只有坚持几个秋天,才知道哪一棵树上能结果。
这注定了我们的一生,有一些时间会被浪费掉。如果没有那些被浪费掉的时间,也就没有最终,那株被时间养育出来的大树。
你等我吗?我等你啊。若你以温柔之态,如是对待生命的种种,命运必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瓶颈、厌倦时的你。
想走捷径的,最后都走了弯路
朋友报了个健身私教班,一个月腰围减了7厘米,我们决定跟她一起去见识一下。
我们这些人,都是“先吃吃吃、然后减减减”培训班的常客,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偶尔发奋健身三个月,腰细了,腿有劲了,Angelababy同款连衣裙可以穿了,优雅绑带高跟鞋也能驾驭了,然而胡吃海塞两星期,一夜回到解放前。
健身是最残酷的事业,想要减肥不反弹,挨饿就不能间断。
可是,人的天性中就有爱幻想的基因。所以昨天,我们跟她去了私教的健身房,却收获了满满的失望。
本来以为他掌握了独门秘籍,结果发现他只是耿直:只招“听话”的学员:晚上11点之前必须睡觉、低卡低脂饮食、每周至少上三次课,每次至少两小时。做不到就请回去吧,我教不了你。
当时,我心里的OS是,如果我能做到这些,还干啥要你教?
所以今天早晨七点,我就去健身房打卡了。边走跑步机,边想幸亏没报私教课,跑那么远花那么多钱做的事,跟在家门口健身房一样。
大家都想做聪明人,不想做笨人,但只有走很多弯路以后,才明白原来抵达目标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自己之前瞧不上的。
七月,我回老家,清理书架时发现许多高中的英语工具书,包括《中国人的第一本单词书》《单词快速记忆法》《创新方法记单词》《这样记单词最省力》……
百感交集,套用一个时髦的句式是:你看了那么多技巧书,也没有学好英语。
高中时,同桌是英语课代表,我是英语学渣。我总觉得自己英语学得差,是没掌握方法,一定有一本神奇的书,可以开启我神奇之旅。所以,同桌背字典的时候,我在研究快速记忆法;同桌背课文的时候,我在研究怎么记单词最省力;同桌背句型的时候,我在研究学英语的创新方法。后来,同桌上了北外,我进了大学还是英语学渣。
我曾经认真跟同桌探讨,到底有没有学外语的捷径。她也认真地回答我:“功夫到了,一通百通,可能就是你说的捷径;功夫不到,找捷径是浪费生命。
最近几年接触不少创业者,基本可以分两大类。一种善于从最小的事情做起,充满热爱与激情,像养孩子一样养公司;另外一种,善于从信息、人脉做起,每天都在找贵人拉投资,只动嘴、不动手,幻想借别人的力量壮大自己。
他们知道很多高深的商业名词,却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只有站在同一水平线的人,才有机会合作。
有些事情,的确有捷径可走,比如餐厅爆满的时候,别人在等位,你眼尖看到一个空位就坐了。这是小聪明,小聪明用在小事上。但凡关系到事业、家庭的大事,想走捷径的,往往走了弯路,绕一圈回来,还得老老实实地以毅力加持天分,用坚持延续好运。
爱情婚姻中,想走捷径的人更多。以为找一个合适的人就可以一劳永逸,结果不出三年,对方就从合适的人变成了渣男。
嫁给谁,是爱情的终点,却是婚姻的起点,这是电影前传与续集的关系,第一部得了奥斯卡,不代表第二部不会口碑扑街。
结婚变得越来越难,同样与太多人想走捷径有关。结婚前千挑万选,有时候难免挑花眼或者越挑胆子越小、顾虑越多。结婚这件事,不是把人选对了,从此王子公主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是无论这个精心选择的人,当初满意度有多高,结婚后依然要面临经营与磨合的问题。
每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双方彼此坦诚、包容、赞美;善于学习、反思;不断刷新自己对于婚姻的认知,坚持去爱,努力去爱,不管能不能白头偕老,都要有白头偕老的决心……
幸福的婚姻三分天注定,七分靠经营,无论你遇到谁,都没有捷径可走。
相信捷径可以通往成功的人,失败的时候,经常叹息运气太差。可是,生活不是博彩,运气从来不是大哥,每一个好运的人,都是在简单的道路上,坚持前行的人。
如果你自认为聪明、努力,却经常被生活打脸,给你三条建议。
你可以“不走寻常路”,但只有不寻常的努力,才配得上不寻常的创意。
没有一种答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生命是一个积累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中,寻找总开关注定徒劳无益。无论你多牛,生活在你面前依然是一团乱麻,你要有足够的能力、耐心、技巧,一一解锁。然后,调整表情,露出白牙,迎接下一团乱麻。
你与传奇之间,隔的不是运气而是坚持。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到100分,一次是小事,100次就是大事,1000次可能就是传奇。你看到是别人的第1000次,所以误解有一条路,能从零直接跨越到1000,大部分传奇就是这么来的。
做大事就是要冲动
周末遇到过去的同事,说起最近武汉的房价。
“你买第一套房的时候,不到八百块钱一个平方吧?翻十倍不止,财商真高。”朋友说。
财商这事儿跟我真没有半毛钱关系,我清晰记得当时买房的情形。
当年我供职的单位是家大企业,虽然取消福利分房,大家还是有福利房可住。每个年轻人结婚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窝。但那窝是什么样的呢?上世纪60年代的红砖楼筒子楼,家家户户把煤气炉安在走廊上,卫生间也是公用的。
这样的房子是起步,随着工作年限、级别的上升,住房条件会慢慢改善,最终,住进两居室,三居室。不过熬到那时候的,都是中年人了。
有个同事比我早毕业几年,刚生了孩子,在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挤着他们一家三口,还有来照顾孩子的丈母娘。我去的时候,丈母娘正坐在沙发上准备洗脚,灯光昏暗,我进去一脚踹翻了她的洗脚盆,水洒得满地都是。
那一刻,我心里有个声音喊,这不是我的生活,我不要。
买房的时候,很多人劝我。住上单位的两居室只是时间问题,花这个冤枉钱,多傻啊。
我没有什么道理能说服他们,只有一个信念: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没有厨房厕所的房子里。
当天看房就下了定金,房子唯一的优点是离单位近。
后来房价上涨,人人都当房奴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聪明,有眼光,我倒觉得,我可能比他们傻一些。
一个理由就可以支撑我做一个重大的选择。而很多人,喜欢左右权衡,喜欢万无一失,考虑再三,还是会放弃。因为世界上哪有什么万无一失,怕失败的人永远得不到成功。
我还在著名的杂志社工作过,两年就辞职了。那家杂志社因为待遇好,很多人做十年二十年,尽管每天都在抱怨,还是不愿意走。
导致我辞职的也是一件很小的事。
与老总在北京出差,我陪她去买护肤品,她买了两套,发票开的是她家先生的单位。导购小姐按规矩给了她一些试用装,她却软磨硬泡想多要一些。
“你看,这小姑娘帮我拎东西,总得给人家一套试用装吧。”她指着我说。
那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尴尬时刻。
导购只好又给了她一些,嘴角带笑,眼睛里却藏不住鄙夷。她伸出手指头,从里面挑出最小的一盒,递给我。我连忙扔回她的手提袋。
那一刻,我就决定,绝不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无论她的业务能力多强,办的杂志多么畅销。
朋友觉得我太冲动了,实在不行可以换个部门啊。
那位老总在这家杂志社做了15年,从接热线电话的编辑做到高管,我相信这样一个人的身上所体现的就是这家公司的气质。
如今杂志社江河日下,跟我同期入职的同事,夸我当初有远见,如今他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其实并不是我预见了杂志社的今天,而是我更尊重自己的内心。我爸经常指责我,你是公主病,别人都能忍,你就不能忍。
可是,我凭什么要忍。
虽然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我很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我不要委曲求全,整日抱怨,我不要看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努力上进,却过着不快乐的生活,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
有些人觉得人生的重大的选择,应该有浩大的理由,我却觉得,越是重大的选择,理由越是简单直接粗暴。
要不要过这样的生活,每个人心里原本都有答案,是理性的分析,慢慢磨损了那个正确的答案,使我们变得与大多数人一样,为了生活而忍耐,为了生存而低头,其实你不忍耐也死不了,抬起头也可以活得好。
一个女生,觉得男朋友不适合她,在一起不快乐,本来应该转身就走,她却开始理智分析,一分析问题就来了——单身女生这么多,离开他万一找不到别人怎么办;据说中国90%的婚姻都是凑合的,我与其再找个人凑合,不如跟他凑合……
人脑中有一个区域是专门负责“解释”的,所谓理智的分析,其实就是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
我一直是个大事冲动的人。一切让我觉得沮丧、没有尊严、突破底线的事,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逃离。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候,会问一个问题:你不想要这种生活,但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抱歉,我答不出来。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特别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无论你描画出什么样的未来,旁人几个反问就可以轻意灭了你的热情,于是你被扣上幼稚、不成熟、异想天开的帽子。
其实我干吗要知道未来是不是比现在好,如果当下的生活是一种忍耐,我要解决的就是不再忍受,而不是一定要知道明天会更好。
未来更好还是更糟,谁说了都不算,只有去实现才知道。
不要相信现在不开心,忍到最后就会开心。忍到最后只会心死,不再介意什么叫开心,什么叫梦想,什么叫热血。
有一句西谚是,小的选择靠经验,大的决定靠感觉。
小事尊重自己的理智。买哪件衣服、去哪里吃饭、看什么样的书,研究时装杂志、上大众点评、看豆瓣评分,做足功课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选择失误。
大事遵从自己的内心。为不喜欢的事情而含辛茹苦,为不喜欢的人而强颜欢笑。这样的经历,出现在我们18岁以前,是磨炼意志,18岁以后就是苟且偷生。
我们要在生活中尽最大可能保存的,不是一张饭票、一段关系、一种稳定,而是自己的热爱、热血、激情与尊严。
又穷又闲,再年轻有什么用?
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特别容易迷茫,因为想法很多,世界却太小。
去年我参加一个产品发布会,在武汉最有格调的书店里。有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是书店的宣传策划,住在我家旁边。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步行回家。她说这家书店格调高,名气大,不愁招不到人,所以薪水很低。
我愣了一下。因为她租的房子差不多是全市最好的地段。“那你靠家里补贴吗?”我问。“不,我还有一份兼职。”她用手抓了一下短发,很酷。
她工作的书店离我家很近,我们经常碰面。有一天她约我去她兼职的地方。是一个位于黄金地段的小咖啡馆,人流量很大,生意很好,她像机器人一样不停地做产品。打烊后,我们一起回家,她累得不想说话。我忍不住问:“你不喜欢这份工作吧?”
“但能赚钱,这很重要!我24了,不能再找家里要钱。不管有什么想法,都要等赚了钱再说。”
她是我看到的二十几岁,特别有目标、特别不迷茫的人。但她的目标却一点儿也不远大,就是简简单单的“顾好自己”。
二十几岁,你顾好自己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怎样顾好自己?最重要的是赚钱养活自己,如果再能有个梦想就更完美了。
创业者Sandy也跟我讲过她年轻时的故事。
那时候她刚毕业,学医科的,进了高校医院。高校医院,听上去很美,其实很穷并且很闲。“又穷又闲的时候,人真难过啊。上班,觉得这份工作是养老的,二十几岁就离退休不远了。下班,只能回家睡觉,因为出门就要花钱。”
Sandy最迷茫的时候,总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一个蔡澜的访谈,蔡澜说他人生的转折,是从学会花钱开始。之前总觉得人生没意义,赚钱也没意义。直到他第一次去吃米其林餐厅,感觉特别幸福,高兴了好几天,才意识到,赚钱的意义在于花钱。主持人问,那年轻人没钱怎么办?“去赚。打一份工不够,就打5份工。
以前,Sandy总安慰自己,钱与快乐无关,如果你有钱的时候可以快乐,没钱的时候一样也可以。但那一天,她忽然想到,也许钱与快乐的确无关,但努力去赚钱这个过程,与快乐一定有关。
她开始凭着专业背景,学习美容技术,下班后上门为顾客做护肤。美容事业一天天做大,她的银行户头里有了存款,每年也知道买一块金子取悦自己、顺便保值。27岁,她开了第一家美容院。
30岁,Sandy已经有两家美容院,并且投资了一家书店。开书店,是她在读书的时候就想做的事。“24岁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通过自己的兴趣赚钱,只能迎合市场;30岁,我终于可以对市场说不了。就算这家书店不赚钱,我也养得起。”Sandy说。
我们总以为年轻的时候,有更多的可能,其实是赚钱以后,才有更多的可能。
年轻时,摆在你面前的那些可能性,都是假的。因为年轻,你还有时间,失败得起;因为年轻,家人还愿意掏腰包为你的梦想买单;因为年轻,穿便宜一点、过寒酸一点也没关系。仅此而已。
年轻的时候,如果你没有选择自律,从力所能及的技能开始,努力去赚钱,而是由着性子挥霍青春,一定要找到喜欢的事情才开始努力,很快就会被现实打得鼻青脸肿。从眼高手低、有梦想没行动的年轻人,变成迷茫、抱怨命运,好像全世界就你最倒霉的愤青。
我有两个喜欢花艺的朋友,一个开了花店,一个在家玩花艺。两年过去,开花店的已经成了花艺大师,作品结集出版,我遇到任何不认识的花草,微信敲她一下,她立刻告诉我名字。而玩兴趣的,还是当年的样子,甚至连当年都不如——因为她对这件事,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喜欢了。
千万不要高估喜欢的力量,无论对人、对物、对事,只有这种喜欢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才可以不断坚持、不断深入,把简单的兴趣变成梦想,甚至信仰。
二十几岁,是人生最重要的增值期。不要把它浪费在迷茫、纠结与寻找喜欢的事情上。
你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是因为你尝试得不够多;你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努力过。只有经历了努力与挫折,你才能明白自己的痛与爱。
人生,不是躺在家里就能想明白,听人生导师讲成功学也没用。
三十岁之后的人生可能性,取决于你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有没有努力赚钱。努力赚钱,不仅仅是为了钱,而是你所有的成长,只在努力赚钱这个动力支持下,才来得更快、更猛、更有力量。
顺其自然从来不是你敷衍人生的借口
每年年初,我会做一张表格,列出自己最喜欢的词与最不喜欢的词。
在我看来,它比新年计划有用。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快,何况对于按部就班生活的人来说,每年要做的事其实差不多,区别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态度与心境。
把喜欢的词与不喜欢的词列表,你会发现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与心境有哪些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你的目标应该有什么样的调整。无论多么宏伟的新年计划,最终需要关照的永远是我们的内心,只有内心与行动一致,你才能以悦己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
今年,我最讨厌的词是顺其自然。而在20岁初头的时候,这是我最喜欢的词。与男朋友吵架,闺密让我去沟通,我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顺其自然吧”,结果真的“失之我命”了。去应聘广告公司,面试的时候堵车,我眼睛一闭,顺其自然好了,结果真的迟到了。
可能在高中,鸡血打多了。读大学以及大学刚毕业的几年,总觉得顺其自然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结果顺其自然地混到30岁,忽然有一天睁开眼睛发现,公司要倒闭了,而自己连一技之长都没有。
为生计发愁的时候,我妈宽慰我,别担心,船到桥头自然直。可是,你得先拼命把船划到桥头才行啊。
我喜欢过王菲,她那副爱谁谁的样子,似乎永远在说,急什么,船到桥头自然直。用我朋友小娟的话说,天后命太好了,至少有两百斤重。
幻乐演唱会车祸以后,我认真研究了天后的履历,发现她现在虽然吃老本,但年轻的时候,也曾经真的很努力。刚到香港,她的粤语英语都不灵,虽然天生好嗓,但跟经纪公司闹解约,负气出走美国,也不是随随便便学个服装设计,而是进修音乐方面的相关课程。
一个人成功以后,可能会制造一种顺其自然的假象,显得一切毫不费力,这样才与众不同。其实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九死一生,哪有什么顺其自然?
现在,只要听到有人说顺其自然、不必强求,我内心的OS就是,你输定了。比较好看的认输姿态,就是丢下一句顺其自然,然后淹没于茫茫人海。从大的事业到小的生活,没有什么靠顺其自然就能成功。一切的好,都是强求,强求得来,是成功;强求不来,也自有收获。
顺其自然与好运气一样,是强者的谦词,弱者的借口。
清唱咖啡对面有间特别红火的饭店,老板没事就躲在我们店里算成本、研发新品,连新菜单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敲,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偶尔,我在他的饭店碰到他,他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记者的采访稿里,描绘的也是一个文艺男青年如何随随便便就玩大了一间店。
人们对于辛辛苦苦获得的成功总觉得没有神秘感,所以永远有人告诉你,我迈开了第一步,顺其自然就到达了山顶。这是宣传人设问题,有人卖苦就有人卖甜。
当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明白,现象是万花筒,以奇取胜,本质却永远单调枯燥,没有捷径,没有传奇。
只有你完全不在乎的人与事,才能用顺其自然这么糟糕透顶的态度去对待,略微有价值的情感、目标、人际关系,都不应该顺其自然,包括你自己的性格。
顺其自然,不仅让你的人生走下坡路,还会让你的生命失去活力。人的幸福感,是从微小的成功与慢慢的变好中获得的。生命的活力同样来源于那些小的成功与改变,你坚信生命价值的时候,就是那些你以为做不到的事情,最后却做到了的时刻。这种时刻,艰辛的过程会变成满天绚丽的烟花。
80岁以后再说什么顺其自然吧。也许对于我们这代人,即使80岁,也没有机会顺其自然。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预言,人类有望在2029年开始永生之旅,医疗水平与生物技术的发展,至少会让人的寿命达到150岁。
凡事努力争取,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能拓展你的体验与能力,产生失败的美学。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一点一滴地克服原生家庭的影响与性格的缺陷,一步一步地接近心目中那个最好的自己,一分一秒地与懒惰、灰心丧气斗智斗勇,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部好看的励志电视剧,而你,也是自己生命中的金三顺。
记住,世间一切的美好、成功、顺利,都是强求来的,无论你命有多强,顺其自然走的永远是下坡路。
强大的人,会做自己的驱魔师
经常来咖啡馆的一个女生,上周忽然告诉我她单身了。她的孩子只比知微小一岁,上次一起玩的时候,她还是岁月静好、家庭美满。也就大半年吧,她的生活打碎重建,我却一点都没看出来。
她说她走过了一段漆黑的路。
“离婚这事儿,不管谁提出来的,都是伤筋动骨。不说感情吧,仅仅习惯的割舍就够让人崩溃了,还有财产的分割,孩子归谁等很多杂事,都要硬着头皮去解决。”她说前段时间,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打气,寻找开开心心活着的理由。
我们当然希望一生平坦,然而人生的很多时候,你会忽然觉得孤单无依。他人的理解与安慰都不能抚平你心中的焦虑,未来的不确定感像一个巨大的阴影,飘浮在你的眼前。这时候,你需要自带一片晴朗的天空。这片天空是你应对强大命运的法宝。无论命运将你推向何方,你都有能力在夹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片刻安宁与晴朗。
这样的晴空万里,不随天气预报而改变,也不会被任何人夺走。它是你唤醒快乐的密码,是你为自己建造的一道防火墙。
自我意识越强的人,越容易拥有这片晴空。
就我自己而言,情绪阴天的时候,会选择自私一点。我相信一个生活在乌云下的人,不可能也没有义务去给别人带来阳光。当乌云盖在头顶,我会把自己摆在世界的中央,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找到自己的晴空万里。
这时候,你需要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问题——脆弱、低迷、状态不好。我会对家人预警:我在低气压,不要惹我。我会对工作伙伴说,要讨论的事情留到明天。我会跑去最近的花店买一枝花,点起香薰蜡烛看一本闲书,我会去健身房流汗或者跟宠物玩。在这种时候,不要试图去修补与谁的关系,更不要轻率做决定——当你觉得命运不公,当你受了挫折与委屈,用理智去解决难题,然后充满感情地讨好自己。
不要向任何人讨要公平,更不要怀疑自己的运气。如果你能在任何时候,都有办法驱散头顶的乌云,无论是他人还是命运,都奈何不了你。
我们总希望自己做一个强大的人。强大,是从内心开始的。不是你赚了多少钱,拥有什么样的职位,就一定可以强大。我见过赚很多钱,却整天与家人吵架的;也知道有人企业做得很大,却心理抑郁。强大,是从你开始懂得做自己的驱魔师开始的。
每天花一点时间与内心面对,静下心来体味与思考那些微小的快乐。你可能考了很多证书,学了几门外语,却忽略了一种能力,即在起伏的命运中,要有办法让自己变得平静,并且找到那些微小、独特而有质感的幸福。
这些不为人道的开心,无法晒在朋友圈里的满足,才是你所拥有的晴空万里。不是你成功了,就一定会快乐,而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可以拥有快乐,然后才谈得上成功与强大。
躺在家里不会遇到好运
我朋友圈里的一个女生,活像电视剧一样。刚认识她的时候,她在日本的一间料理店里帮忙,放弃了上海稳定的工作。加了微信以后,发现她今天在京都,下周又去了北海道,追寻日本美食的脚步,有时候与店主谈得投缘,就去帮忙,人家管吃,她不要钱,学几招厨艺。
她想开日料店,因为投资大,放弃了。后来又去了印度、肯尼亚。我知道她不是白富美,有时候为她揪心,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上岸。
有一天,她忽然发微信给我,说她来武汉了,在地质大学学习珠宝鉴定。第二年,她开了微店;第三年,有了南京的实体店,专卖非洲的蜜蜡、玛瑙。我说你运气太好了,随便就玩出了两家店。
“我一直在路上找机会啊。”她笑嘻嘻地说。
做白领的那几年,她是一个标准的宅女。生活单调无聊,工作早早碰到了天花板,想要改变,却真是“晚上想想千万路,白天继续走原路”。
“那段时间真的很懈怠,恋爱都懒得谈。直到有个同学来上海玩,住在我家,看到我的生活状态,严肃地说,小秋,你躺在家里是不会遇到好运的。”
从那以后,每当她在家里焦虑万分的时候,就想到朋友这句话。她逼自己走出去,先是报了日语班,也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只是看同事中有人在学,就跟着去了。然后找机会,去了日本。
开始的几年,基本处在做什么都不行的状态。收入没有以前高,虽然见了很多世面,但也只是自己觉得自己更好了,并没有带来人生的转折,更别提收益了。
直到去肯尼亚的飞机上,遇到了现在的合伙人,她的好运才真正到来。
小秋说人生就是这么奇妙。那些兜兜转转的弯路、挫折与失败,当初只觉得郁闷沮丧,直到有一盏灯,忽然点亮的时候,你才意识到之前在黑暗中穿行,是为了遇到今天的光亮。如果没有那些经历,你也抓不住今天的光。
三年前,我在职业瓶颈期,决定开一间咖啡馆。当时我根本不知道咖啡馆能带来什么,只是觉得一来自己喜欢,二来投资不大,三来最不济也能带来一些写作素材。
当时很多人觉得我草率,但我知道自己必须行动。在家里写作十年,已经被掏空,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很绝望。
咖啡馆,我开得不算成功,然而通过这件事,我发掘了自己写作之外的潜力——原来我口才不错,主持读书沙龙,从开始的如履薄冰,到后来的轻车熟路;原来我还可以做生意,开始不好意思收朋友的咖啡钱,直到有朋友骂我蠢,说如果不收钱,他们再也不来我的店,我才知道,做生意要大大方方,只要你努力提供最好的产品,赚钱是应该的。
走出在家写作的窄门,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机会越来越多,好运越来越多。
经常有人跟我谈规划,谈很多次,我说你先做吧。他们就不高兴,觉得我敷衍,根本没有谈出什么结果,就让人家做。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能谈出什么样的结果,如果连最开始的那一个原点,你都走不出去。
我们的起点都很低,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计划,直指成功;我们像小树一样,一圈一圈地画自己的年轮,只有走出第一步,哪怕失败了,你才知道第二步该如何走。
2017年,团队的小伙伴,一个考了在职研究生,一个在学法语,另外一个跟我去了趟台湾,回来报了摄影培训班,立志下次把我拍得又美又瘦。
“你说我学法语,对工作有用吗?”准备学法语的L问我。
“别想了,去学就是。”这是我的答案。
人类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世界却是无穷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迈出这一步,会遇到什么,所以我更喜欢那些想做就做的人。
去做吧,躺在家里不会遇到好运。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根本上升不到拼决策的层面,而是在拼行动力。行动力强的人,遇到的失败也多,所以你常常看到那个躺在家里的人,嘲笑去行动的人,你瞧,失败了吧?
三五年后,躺在家里的人依然躺在家里,而走出去的人,虽然没有抵达他最初想要到达的地方,却阴差阳错地遇到了别的机遇,开启了规划外的精彩人生。
原来,人最可怕的不是遇到失败,遇到失败至少证明你曾经接近过成功,最可怕的是什么都遇不到,一年与一天没有区别,十年与一年没有差异。
怕麻烦的人,过不了好生活
柚子去过很多国家,墨西哥自驾、芬兰住冰屋、巴厘岛潜水……她像一本活的旅行指南,跟她在一起很长见识。
很多姑娘都想做有见识的人,不可否认,旅行是特别好的增长见识的机会。然而去同一个地方,跟团游所获得的知识与见识,与像柚子这样精研攻略,自己规划旅游线路,连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老灯塔,都能被她从谷歌地图上找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跟团游,我们只是带上放松的心情,往往根本记不住玩了什么。而柚子,是从决定了去哪儿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一场漫长的学习与探索。她的每一次旅行,都是密集的技能短训班。通常提前半年确定旅行线路,着手准备。订最便宜的机票,最有特色的民宿酒店,了解目的地的风土人情,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目的地的资源,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比如去法国参加一个糕点短训班,去巴厘岛考潜水证,去日本学园艺。
有一次我去找柚子,她正在抢半年后的特价机票、预约米其林三星餐厅。通过各种软件进行比对,像搞科研一样。我不禁感叹,你可真不怕麻烦啊。她说,当然了,怕麻烦什么事儿都干不好。
我身边有另外的朋友,逃离北上广,去云南追求品质生活。我问她是不是没事儿就发呆,她说我每天都很忙。
她租的房子就是普通民居,天空很蓝,但房子很破。每天她都琢磨怎样让房子看上去更像她自己的。光是一扇木门,她就涂了五遍油漆,最后终于达到自己想要的颜色。这还不够。她找来木器、漆器工艺书,对照着,拿细砂纸慢慢打磨,硬是把一扇涂完油漆不到半年的门,做旧成了历经几十年风雨的样子,特别有味道。
她还在房前屋后种了香草,自己做纯露、手工皂,承包了一片差点被荒废的苹果园,希望等香草漫山、苹果成熟的时候,就能站着把钱赚了。
我去小住,发现她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皮肤黑身材好精神爽。她以前是个工作狂,现在变成了生活狂。
“来云南,本来是想过悠闲的生活。不过,跟悠闲相比,我更喜欢现在的状态,自愿学习、愉悦身心、日有所得。”她说。
今年我自己也规划了一个旅游线路。说实话,很多次都想放弃,因为实在太麻烦了。但柚子一直鼓励我,她说,我能做到的事,你一定也能。
跌跌撞撞地一路逼自己走过来,回头去看,发现不知不觉已经在一个之前完全不熟悉的领域成了半个专家。
台湾演员张震,拍《赤壁》熟读三国,拍《深海寻人》考了潜水执照,拍完《一代宗师》,拿了全国武术八级拳的一等奖。我相信他做这些,不仅仅是为了演好角色,而是他对于自己的规划,就是不断开拓知识边界,增长见识。他所理解的品质生活,也一定不是待在家里喝杯速溶咖啡,而是即使待在家里喝咖啡,也要了解咖啡豆的产地,不同品种咖啡的口感区别,不同水温、淬取方式,对于咖啡的影响。
品质生活是建立在知识的拓展、复杂的学习基础上,而不是靠钱堆出来的。
同样是带孩子去高级餐厅吃饭,有人跟孩子强调的是这份烤牛排比一般馆子贵10倍,这个果汁比依云水还贵。孩子能明白的品质生活,就是花钱。
另外一些家长却事先做足功课。不提价格,而是告诉孩子,这个酒店的装修配色,高级在哪里;有哪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装饰与服务;哪一片海域出产的生蚝可以做刺身;什么纬度的水果最甜。这样一顿饭吃下来,孩子所理解的品质生活,与审美、知识积累、努力、敏锐的感知有关。
我们说到高品质的生活、有见识的姑娘,很容易只看到结果。
一个人,有出众的红酒知识、园艺知识,懂茶道、香道,很会玩,知道自己要什么,于是我们说,哇,这个人活得好有品质,我想过他那样的生活。可是,无论你有多少钱,这样的生活都不是摆在你面前,拿来即可的,而是靠积极拓展知识边界得来。
我所见到的有见识的人,没有一个是怕麻烦的人。生活品质很高的人,也没有一个是懒人。无论增长见识,还是追求生活品质,都需要花费精力与气力,拼的是谁钻研得更深。那些怕麻烦的人,其实他们所能享受的只能是自己的懒散。
工作做不好的人,当了全职太太照样不合格;连玩都不会的人,工作其实也很难做好。那些能把一辈子过成几辈子的人,没有一个真正的懒人。
是不断探索的激情,造就了有见识的人、高品质的生活。世界上所有你看着很好的东西,背后都藏着用心与热爱。
好的生活,从来不能怕麻烦。活着就是一件麻烦的事,只有不怕麻烦的人,最终才能战胜生活的琐碎,成为它的主人。
对抗焦虑的9种方法
1.阅读
对抗焦虑,阅读值得被排在第一位,因为它是生活的镇静剂。
阅读方式,首推纸书与Kindle,手机阅读很容易分神,读两页就跑去刷朋友圈了。毕竟,有时候浮躁与缺乏营养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因为它热闹、代入感强,不需要动脑筋。然而放下手机,你的焦虑更重了:为什么别人都那样了,我还这样?
其实哪样呢,你不过是用自己无聊的时光,去对比他人有趣的时刻罢了。
2.坚持做一件小事
坚持会形成习惯,而习惯能够给你带来安定的感觉。即使是用冷水洗脸、艾草包泡脚、化妆,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每天坚持都会有成就感。
人是在习惯中找寻安全感的,你的习惯越固执、越持久,越容易找到自己。
3.每天花点时间,清理内存
我们每天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占据内存,拖慢了思维的速度。自从不带手机进卧室之后,我入睡前的时间,都在清理内存。对快乐的事情说,明天见;对意外与烦恼说,再也不见,结束语是新的一天怎么都好。
世间毒药太多,睡前你必须喂自己一口鸡汤,不管明天是不是更好。
4.减少失误
失误会增加一个人焦虑的情绪,避免失误,从某种意义上就避免了焦虑。工作方面,一定要重视流程的力量,将每一项工作细化至更多步骤,保证每一个步骤的精确性,就能最大限度避免失误。
5.管理时间
日常的焦虑往往是无力感造成的,需要有力的行动去克服。做时间表,并且按照它执行,是克服焦虑非常有效的方式。
时间表既不能做得太松,太松容易造成拖延症,也不能过于紧凑,否则会因为完不成而滋生新的焦虑。
时间表要按最重要的事、次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分级,无论你对不重要的事兴趣多大,都要按级别分配时间,先做最重要的事。只有最重要的事做完,你才能以轻松的心态,去做那些热爱却并不重要的事,从中获得愉悦。
6.以刷剧的心态看朋友圈
朋友圈值得你花一点时间去刷,它是我们必要的信息源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但不要太当真,更不要有过强的代入感,大多数人在朋友圈里表现的都是自己最为光鲜亮丽的一面。
朋友圈的刷屏达人,除了微商,还有两种,一种是过得特别不好的,一种是过得特别好的,但你会发现,他们刷出的朋友圈同样是偶像剧级别。珍惜你真实的人生,它是以独特论英雄,而不以优劣分美丑。
7.用努力去对抗焦虑
12月有几天,我特别焦虑,因为有一项工作出了很多意外,我对抗这种焦虑的方法是动用手机通讯录里所有可能的关系去解决,不管希望有多大。
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与启发,在希望破灭后,不断建立新的希望,只要希望永远比失望多一个,焦虑就不会恶化为绝望。
我们为什么总是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它可以对抗焦虑。虽然有些努力可能付诸东流,但这个过程中有快乐与希望,比始终生活在焦虑的深井中更幸福。
8.与能给你带来平静的人相处
1+1﹥2效应,有些是快乐的相加,有些是焦虑的相加。与那些给你带来焦虑的人保持距离,是对自己负责。无论他们是你的亲人还是朋友,身上是否承载了你很多情感,你都没有必要牺牲平静,换取表面的温情。
或许等你变得更加强大,重新走近他的时候,可以像阳光,照亮阴暗,但现在不行。
9.正确看待失去
当你失去的时候,拥有也正在到来。拥有与失去是一对能量守衡关系,失即是得,得亦是失。
往往失去是尖锐的,你更容易感受到它的存在,而拥有,是隐性的,需要时间去打磨与感受。我们经常对于失去敏感,而对于拥有钝感,当你的胃疼,你会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而当你感觉不到胃的存在时,就是它最舒服的状态。
当失去站在你面前时,努力找一找得到的影子,哪怕只是得到的可能性,也会让你重新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