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君有九思 > 第十章 端午

第十章 端午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到了端午之前,常家宅子里门窗上插了艾叶,常九思给哥哥弟弟们都送了五毒荷包,又拿五色丝线给弟弟系在手上。

    一早,常嘉娘就来接常家众人,上了马车,往皇宫右边的上阳宫去,上阳宫是皇家花园之一,旁边一水之隔是樱花、桃树等。

    到了地方,常宏和常伟去了男子们聚会之处,常嘉娘把她们引到杨家旁边的位置,搭着凉棚,道:“这是我婆婆特意给你们留的,这边等会也正好可以看龙舟。”

    又指着后面的道:“那边也有一个马场,都是些官宦之家的小姐公子在那边打马球或是跑马,那边也有人放风筝给什么的,娘你们要是累了就跟我说。”

    嘉娘介绍完,又先陪着去杨家那边打招呼,

    杨太夫人正和其他人在说话,见到蔡氏等人来了,便跟旁边人介绍。

    “这是老四的亲家夫人。”

    杨四夫人笑着给蔡氏和陈氏介绍:“这位是我二嫂娘家的嫂嫂,英国公夫人萧夫人。”

    “这位是燕国公府的二夫人,这位是燕国公府四夫人。”

    “这是韩国公夫人李夫人。”

    “这位是梁国公韦夫人。”

    蔡氏和陈氏笑着给其他夫人问好,其他人也笑着回礼。

    常九思也跟着母亲给这些夫人见礼,寒暄过后,蔡氏和陈氏便要告辞。

    杨四夫人笑道:“亲家夫人今日好好乐一乐,嘉娘今日且好好服侍你娘吧,不必到我这里来了。”

    常嘉娘笑着答应,送蔡氏和陈氏到常家的凉棚,常九思给陈氏奉茶。

    蔡氏好奇问道:“刚才那几位夫人是谁家的?”

    嘉娘笑答:“英国公萧家是宫里萧贵妃的娘家,我婆家的二伯母就姓萧,和贵妃娘娘是堂姐妹;燕国公王家是皇后的娘家,皇后娘娘是他们家最小的女儿,燕国公大老爷一心求仙问道,燕国公夫人也早已不问俗世了,府里都是二夫人管家。”

    “那怎么不见三夫人?”陈氏问道。

    “燕国公三老爷是庶子,早已经分家分出去了的,三夫人也很少和燕国公府来往了。”嘉娘解释道,“京师里就是这样,大家关系七拐八拐的说不定还能攀上亲戚呢。”

    “另一个梁国公韦夫人,就是骠骑大将军韦将军的夫人。说完,又道:“今日是天气好,太婆婆才想着出来逛逛,所以他们才来给太婆婆请个安。”

    正说着话,杨采薇手执马鞭进来,先给蔡氏和陈氏请了安,笑道:“二夫人,我来邀九思出去打马球。”

    陈氏笑着答应,嘱咐九思道:“打马球小心些,别受伤了。”

    常九思点头:“我会注意的。”

    “夫人放心吧,我必定‘完璧归赵’。”说完笑嘻嘻地拉着常九思跑出去。

    到了打马球的地方,三面是坐人的长亭,中间围着马场,马蹄之下尘土飞扬,有两队打的正酣。杨采薇带着常九思往左边走去,里面坐着四五个小姑娘,穿红着绿,暗香扑鼻。

    杨采薇指着一个身穿水绿坦领半臂的少女,对常九思道:“这是薛绾,和你同岁。”

    “这是唐若云、徐汝梅。”

    “这是我三嫂娘家的妹妹,叫常九思。”

    薛绾矜持的对常九思一笑:“常小姐,幸会。”唐若云和徐汝梅也屈膝抱拳行礼。

    常九思行了一礼,道:“各位姐姐好,叫我九思吧。”

    唐若云是一位身量纤纤,看起来十分清瘦的女子,穿着银白色衣裙,仿佛真像一朵云要飘飘而去;徐汝梅容长脸,杏眼桃腮,梳着百合髻,两边抹着斜红,常嘉娘说这是京中十分时兴的妆容,今日常九思也这样打扮着。

    杨采薇安排众人坐下,看向马场,问道:“现在是谁在打了?”

    薛绾轻轻摇着一柄团扇,眼睛看着打球的人,道:“平阳公主和萧玫在打。”

    “平阳公主是皇后所出,萧玫是萧贵妃娘家的侄女。”杨采薇看常九思一脸疑惑,便为她解释道。

    唐若云左手拿扇子抵在额头,遮着阳光,懒懒的道:“萧玫现在进了七个球了,平阳公主5个,看来萧玫要赢了。”

    薛绾看着唐若云问道:“等会你上场吗?”

    唐若云摇摇头:“天儿太热了,我懒得动。”

    杨采薇笑着问常九思道:“你在宣城郡的时候经常打马球吗?”

    “打呀,不过我喜欢而已,我跟哥哥,还有其他的小姐妹打一打。”常九思答道,那时候王文音、陈淑、龚玉如几人虽然互看不上,但是偶尔也会一起打马球。

    “南边许多人家还是要女孩儿贞静为主,我和我外公习武,所以才喜欢这些。”常九思又补充道。

    薛绾听了眼睛一亮,发现新大陆一般,问道:“你还习武,我知道采薇他们家女孩也是会耍枪的,你也会吗?”

    常九思谦虚道:“杨家最有名的就是‘梨花枪’,我没那么厉害,不过我外公曾有幸在杨家老太爷的杨家军里做过郎将,我也只学了一点皮毛。”

    唐若云笑道:“一点皮毛,也够厉害了。采薇以后可有伴了,平常都嫌弃我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

    说着便见一群宫娥簇拥着一位少女过来,那少女身穿淡粉大袖衫,黛蓝齐腰襦裙,头戴赤金花冠,后面坠着细长的流苏,一步一摇,翩跹袅娜,面如初桃粉红。

    那少女看到偏头看到杨采薇,便转过来,粉面含笑。杨采薇带着常九思和唐若云、徐汝梅二人忙站起来行礼:“臣女拜见四公主。”

    四公主笑着点头,道:“起来吧,别多礼了。”说着在上首坐下,又叫杨采薇等人也入座,看着中间奔跑的马儿,笑问道:“你们今日不上场吗?”

    杨采薇自小也常在宫中玩耍,与诸位公主熟识,也毫不怯场,道:“平阳公主殿下还未打完,我们几个等会跟韦大小姐她们约了两队一起打呢。”

    四公主笑着点头,忽看到一位新面孔,便好奇的问道:“这是哪家的小姐?我从没见过。”

    常九思闻言又站起来行了一礼,道:“民女常九思拜见四公主。”

    杨采薇道:“这是我三嫂嫂娘家的妹妹,今日我特邀了来一起打马球的。”

    四公主一时也想不起谁,看着常九思的相貌,觉得有些面善,依旧笑道:“这位小姐,样貌上倒有些像我似的,以后在京中长住么?”

    常九思道:“回公主,民女此次进京是来探亲,过几个月便回去了。”

    “你老家是哪里呢?”四公主便问。

    常九思道:“民女是扬州宣城郡人。”

    四公主听闻扬州,便笑道:“扬州啊,楚王叔的封地好似在扬州旁边的荆州,你去过荆州吗?”

    常九思听她说起家常,便放松下来,道:“民女不曾去过。”

    正说着只听到一阵欢呼声从外传来,四公主便先站起来快步走到廊下,只见平阳公主的队伍比分已经是八分,赢过了另一队。

    而另一队面带怒气,十分不服气的看着对面,又见有人抬了两名姑娘下场,

    一个身穿蟹红坦领襦裙的姑娘正在大发脾气:“你们这样是打球吗!输不起别玩!竟然攻击别人的马匹!”

    常九思看一个穿枫红色鸾凤大袖衫,同色缨络莲花纹襦裙的少女,手拿鞠杖在另一只手掌上敲着,面色得意,倨傲的笑道:“技不如人,就不要出来丢人现眼了。”

    “这个红色衣服的是平阳公主。”杨采薇在常九思耳边轻声道,“另一个就是萧玫,就是四公主的表姐。”

    常九思双眉一挑,露出疑惑表情,杨采薇看了眼四公主,压低声音道:“四公主是萧贵妃之女。”

    同为公主怎么一个有封号一个没有?

    常九思做了个哦的口型,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

    四公主看着她们争执,便摇头道:“已失了趣味了。”

    说着平阳公主朝这边走来,看着四公主讥笑道:“小四啊,你们萧家就是这个水平吗,不过尔尔。”

    常九思跟着杨采薇等人一起屈膝拜见:“臣女、民女拜见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看着杨采薇等人,脸带挑衅,又打量着常九思,讥笑地哼了一声,手扶头上的莲花冠讥道:“哎~出身低贱的人呢,也就是跟这种不知哪来的人玩,毕竟趣味相投是吗。”

    常九思打量着这位平阳公主,鹅蛋脸,容貌艳丽,如江水映晚霞;衣衫华丽,金银线绣成的纹样,在日光下闪着点点星光。

    四公主闻言只淡淡一笑,道:“姐姐太过自谦了,你若自言‘卑贱’,我们岂不是都比到泥地里去了。”

    平阳公主听了柳眉倒竖,盯着四公主讥讽道:“我母家乃是燕国公王家,我母后是太祖爷为齐国公时钦定的名门淑女,明媒正娶,不知妹妹你呢?”

    四公主听了,面色顿时一落,平阳公主身边一位少女忙上前先道:“杨小姐,不如我们马上比试一番,也好叫我们领教一下你们杨门女将的本事。”

    薛绾心中早起了好胜之气,便抢道:“你们刚打了一局,此时连着打,等会输了,又要说我们趁人之危。”

    平阳公主冷言笑道:“四妹妹,不如你也下场陪姐姐打一场,也好叫我也学学你们萧氏女的好本事呢。”

    四公主脸上挂着拒人千里之外的微笑,漠然说道:“我不爱骑马,姐姐们玩吧。”

    说完,自带了宫娥离开此处,常九思在一旁听着两位公主争执,心想,两位公主什么深仇大恨。

    平阳公主看四公主走了,志得意满的笑了,便道:“如莲,你们陪杨小姐她们玩玩吧,本宫先休息一下,不过想来杨小姐也不需要我们让。”

    杨采薇不理她的挑衅,说道:“那我们这边是四个人,我、绾绾、汝梅还有九思。”说着指了下常九思。

    常九思对众人微微一笑。

    那少女便对平阳公主道:“公主,那我们这边,我、如兰、王家的莹妹妹,还有赵五小姐。”

    平阳公主笑道:“刚才已经赢了,一直赢也怪没意思的,如莲,等会可得让着他们点。”

    “天热了,本宫且去休息一下。”说着平阳公主带着人离开。

    那少女歪头笑道:“杨姐姐,那我们先去准备了,等会见。”

    看那人背影远去,唐若云便道:“采薇,这一场你必得赢了她们,不然我非得气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