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双方妥协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t “哗啦!”一声巨响,王敦双臂横扫,将案几上的一切物什全扫落在地,而后满含怒火地望着心腹钱凤咬牙切齿道:“原以为朝堂一切都在掌控中,没想到北边姓卫那家伙都封燕王啦,老夫却还蒙在鼓里。”
“天子如此擅作主张,不把老夫放在眼里,真以为老夫不敢行废立之举吗?”
“主公息怒,无需为此懊恼,此次固然被天子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也不是没有收获,起码让我们意识到在朝廷内还有不少隐藏的敌人。”
钱凤捏着下巴继续道:“主公,天子已病入膏肓,实无再行废之必要,反而那个有英武之称的太子司马绍,若不早早除去,恐日后成为主公心腹之患。”
“嗯,世仪言之有理,上次在建邺时,若非茂宏从中作梗老夫早已废掉太子。而今错失良机,只能再寻找机会了,实在不行老夫再来一次清君侧。”
“主公,朝廷敕封卫朔为燕王对我们而言,也并非全无好处。”
“世仪何出此言?”
“主公,辽东接收了朝廷敕封的王爵,说明他们至少暂时还认可晋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眼下辽东不是对淮南虎视眈眈么?主公不妨借朝廷名义下旨逼辽东退出淮南,那卫朔刚刚获封燕王,总不能吃干抹净不认账吧?”
“只要守住淮南,就能阻止辽东进一步威胁江东。”
王敦将信将疑道:“可……可是辽东能听从朝廷的旨意吗?要知道辽东刚把朝廷任命的徐州刺史夔安撵出彭城?”
“主公,夔安怎能跟祖约、苏峻、郭默相比,此三人都是朝廷正统官员出身,辽东固然可以不将胡虏出身的夔安放在眼里,却多少会对晋人出身的官员有所忌惮。”
“好,老夫这就给辽东下旨。”
……
由于卫朔获封燕王,让辽东上下在最近几日一直处于喜庆当中,上至文武幕僚,下旨凡夫俗子,无不为大司马感到高兴。
“太真,你跟郗鉴谈得怎样了?”
“主公,通过与郗鉴交流,臣发现天子似乎已凶多吉少,眼下朝堂真正主事的人是太子司马绍与司徒王导,太子迫切希望辽东能秘密支援一批军械与钱财。”
闻言卫朔若有所思道:“如此说来上次爆发的清君侧并未结束江左内部纷争,反而让琅琊王氏与皇族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对立起来?”
“假若上次王敦能够心狠一点儿,直接废掉天子或者太子司马绍,或许江东内部矛盾不会像现在这么尖锐。谁知大将军王敦关键时刻竟优柔寡断,被兄弟王导诓骗,轻易就放过了皇室。这就是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典型。”
看着一脸嘲讽、挖苦之色的莫含,卫朔强忍住笑道:“世容想得太简单了,当初王敦并未取得压倒性优势,在江东内部有不少反对王敦的势力,故而他选择退出建邺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对于郗鉴的建议你们有什么看法?”
“主公,为何一定要支持太子呢?以臣之见,不如两不相帮,或者暗中支持王敦取代司马氏岂不更好?”
莫含的这招借刀杀人之计让在场不少人脸色突变,然而他却不管不顾道:“只要王敦铲除了司马氏,到时辽东打着平叛的旗号南下江东,岂不一举两得?”
嗯?!不得不说莫含的提议让不少都心动了,但卫朔对此却十分冷静,此建议看似前途无量,实则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莫含太高估王敦的实力,在江东除了皇室与王敦外,还有一股强大力量即江左世家。
江左世家绝不会眼睁睁看着王敦废掉司马睿,这或许才是当初王敦没对皇室下手的关键因素,至于王导的劝说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哈哈哈,世容的建议固然很好,但却不现实,王敦没有压服江东的实力,只要他敢露出罢黜司马氏的野心,江左世家一定会毫不犹豫站出来阻止,到时王敦必然败亡。”
“说起来支持天子对我们而言也不是没有好处,在辽东彻底掌控中原、河北前,朝廷这个旗号还是有点儿用处的。”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却见郭诵匆匆走进来,将一份文件递给卫朔道:“主公,刚刚从淮南传来急报,称朝廷突然给辽东下旨,斥责我等以下犯上,要求辽东大军立即止步淮河一线,不得再往南一步。”
“什么?!朝廷这是何意?怎么会突然下这样的圣旨?”
“是不是郗鉴搞的鬼?把他抓起来审问一下!”
“辽东干嘛要听从朝廷旨意?大军不用理会什么旨意,只管南下攻取淮南便是。”
朝廷公开下旨让辽东止步淮河一线,不由激怒了在场众人,大家议论纷纷,无不叫嚣着要继续派大军南下。唯有寥寥几人眉头紧皱,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太真对此有何看法?”
“回主公,这圣旨肯定是大将军对主公获封燕王的反击,辽东还真不能公开反对,毕竟圣旨名义上都是天子签发,辽东没有理由只接受燕王的封号,而对其他圣旨置若罔闻。”
“太真此言差矣!朝廷敕封燕王乃是对主公显赫功绩的肯定,而阻止辽东军进入淮南则显然是乱命,辽东完全可区别对待。”
温峤不理莫含质疑,继续解释道:“主公,臣建议辽东军暂时止步于淮河一线,不止是考虑到外界影响,其实还有更深的算计。”
“哦?是吗?太真且细细道来。”
“回主公,眼下江东局势很明显,王敦占据全面优势,太子司马绍虽然接收了天子不少势力,但与大将军相比,还多有不如。而我辽东虽支持太子,但毕竟中间隔着江河天险,一旦有急事发生,难免有点儿鞭长莫及。”
“若是能拿下淮南,将兵锋直指长江沿岸,固然不会有此顾虑,可臣却以为眼下尚不是取淮南的最佳良机。”
“如今坐镇淮南的苏峻、祖约、郭默三人一个比一个野心大,别看现在他们对王敦一副言听计从的样子。臣敢保证,只要辽东压力一减,他们三个肯定该对王敦阴奉阳违,重新倒向朝廷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要太子成功收服淮南三将,必将增大与王敦对抗的本钱。”
“可这对辽东有什么好处?”
“说实话做出这样的选择,对辽东而言,臣也不知是福是祸。但是臣却知道,以当前形势而言,辽东不该直接拒绝朝廷旨意,尤其是在刚刚接受朝廷册封的王爵之后。而且早取或者晚取淮南,对辽东而言并无任何影响。”
“反而臣以为,将淮南往后放一放,说不定将来会不战而得。”
卫朔微微颔首,渐渐被温峤说服,而且他还注意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布置在淮南前线的士卒都缺乏水网地带作战的经验。不如借眼前机会,暂时止步淮河,然后对淮南大军进行整训。
“正如太真所言,辽东的确没有必要急着去取淮南,留着淮南作为江东与辽东之间的缓冲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此次与羯胡大战辽东固然取得大胜,但也损失巨大,急需时间进行整训。另外辽东军还可趁机训练一批用以在南方水网地形上打仗的士卒,以便为日后出兵南方做准备。”
“太真就有你去负责跟郗鉴沟通,让他转告天子,就说辽东暂时无意南下淮南,天子完全可自行派人去拉拢淮南三将。”
“诺!臣领命。”(未完待续。)
t “哗啦!”一声巨响,王敦双臂横扫,将案几上的一切物什全扫落在地,而后满含怒火地望着心腹钱凤咬牙切齿道:“原以为朝堂一切都在掌控中,没想到北边姓卫那家伙都封燕王啦,老夫却还蒙在鼓里。”
“天子如此擅作主张,不把老夫放在眼里,真以为老夫不敢行废立之举吗?”
“主公息怒,无需为此懊恼,此次固然被天子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也不是没有收获,起码让我们意识到在朝廷内还有不少隐藏的敌人。”
钱凤捏着下巴继续道:“主公,天子已病入膏肓,实无再行废之必要,反而那个有英武之称的太子司马绍,若不早早除去,恐日后成为主公心腹之患。”
“嗯,世仪言之有理,上次在建邺时,若非茂宏从中作梗老夫早已废掉太子。而今错失良机,只能再寻找机会了,实在不行老夫再来一次清君侧。”
“主公,朝廷敕封卫朔为燕王对我们而言,也并非全无好处。”
“世仪何出此言?”
“主公,辽东接收了朝廷敕封的王爵,说明他们至少暂时还认可晋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眼下辽东不是对淮南虎视眈眈么?主公不妨借朝廷名义下旨逼辽东退出淮南,那卫朔刚刚获封燕王,总不能吃干抹净不认账吧?”
“只要守住淮南,就能阻止辽东进一步威胁江东。”
王敦将信将疑道:“可……可是辽东能听从朝廷的旨意吗?要知道辽东刚把朝廷任命的徐州刺史夔安撵出彭城?”
“主公,夔安怎能跟祖约、苏峻、郭默相比,此三人都是朝廷正统官员出身,辽东固然可以不将胡虏出身的夔安放在眼里,却多少会对晋人出身的官员有所忌惮。”
“好,老夫这就给辽东下旨。”
……
由于卫朔获封燕王,让辽东上下在最近几日一直处于喜庆当中,上至文武幕僚,下旨凡夫俗子,无不为大司马感到高兴。
“太真,你跟郗鉴谈得怎样了?”
“主公,通过与郗鉴交流,臣发现天子似乎已凶多吉少,眼下朝堂真正主事的人是太子司马绍与司徒王导,太子迫切希望辽东能秘密支援一批军械与钱财。”
闻言卫朔若有所思道:“如此说来上次爆发的清君侧并未结束江左内部纷争,反而让琅琊王氏与皇族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对立起来?”
“假若上次王敦能够心狠一点儿,直接废掉天子或者太子司马绍,或许江东内部矛盾不会像现在这么尖锐。谁知大将军王敦关键时刻竟优柔寡断,被兄弟王导诓骗,轻易就放过了皇室。这就是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典型。”
看着一脸嘲讽、挖苦之色的莫含,卫朔强忍住笑道:“世容想得太简单了,当初王敦并未取得压倒性优势,在江东内部有不少反对王敦的势力,故而他选择退出建邺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对于郗鉴的建议你们有什么看法?”
“主公,为何一定要支持太子呢?以臣之见,不如两不相帮,或者暗中支持王敦取代司马氏岂不更好?”
莫含的这招借刀杀人之计让在场不少人脸色突变,然而他却不管不顾道:“只要王敦铲除了司马氏,到时辽东打着平叛的旗号南下江东,岂不一举两得?”
嗯?!不得不说莫含的提议让不少都心动了,但卫朔对此却十分冷静,此建议看似前途无量,实则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莫含太高估王敦的实力,在江东除了皇室与王敦外,还有一股强大力量即江左世家。
江左世家绝不会眼睁睁看着王敦废掉司马睿,这或许才是当初王敦没对皇室下手的关键因素,至于王导的劝说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哈哈哈,世容的建议固然很好,但却不现实,王敦没有压服江东的实力,只要他敢露出罢黜司马氏的野心,江左世家一定会毫不犹豫站出来阻止,到时王敦必然败亡。”
“说起来支持天子对我们而言也不是没有好处,在辽东彻底掌控中原、河北前,朝廷这个旗号还是有点儿用处的。”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却见郭诵匆匆走进来,将一份文件递给卫朔道:“主公,刚刚从淮南传来急报,称朝廷突然给辽东下旨,斥责我等以下犯上,要求辽东大军立即止步淮河一线,不得再往南一步。”
“什么?!朝廷这是何意?怎么会突然下这样的圣旨?”
“是不是郗鉴搞的鬼?把他抓起来审问一下!”
“辽东干嘛要听从朝廷旨意?大军不用理会什么旨意,只管南下攻取淮南便是。”
朝廷公开下旨让辽东止步淮河一线,不由激怒了在场众人,大家议论纷纷,无不叫嚣着要继续派大军南下。唯有寥寥几人眉头紧皱,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太真对此有何看法?”
“回主公,这圣旨肯定是大将军对主公获封燕王的反击,辽东还真不能公开反对,毕竟圣旨名义上都是天子签发,辽东没有理由只接受燕王的封号,而对其他圣旨置若罔闻。”
“太真此言差矣!朝廷敕封燕王乃是对主公显赫功绩的肯定,而阻止辽东军进入淮南则显然是乱命,辽东完全可区别对待。”
温峤不理莫含质疑,继续解释道:“主公,臣建议辽东军暂时止步于淮河一线,不止是考虑到外界影响,其实还有更深的算计。”
“哦?是吗?太真且细细道来。”
“回主公,眼下江东局势很明显,王敦占据全面优势,太子司马绍虽然接收了天子不少势力,但与大将军相比,还多有不如。而我辽东虽支持太子,但毕竟中间隔着江河天险,一旦有急事发生,难免有点儿鞭长莫及。”
“若是能拿下淮南,将兵锋直指长江沿岸,固然不会有此顾虑,可臣却以为眼下尚不是取淮南的最佳良机。”
“如今坐镇淮南的苏峻、祖约、郭默三人一个比一个野心大,别看现在他们对王敦一副言听计从的样子。臣敢保证,只要辽东压力一减,他们三个肯定该对王敦阴奉阳违,重新倒向朝廷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要太子成功收服淮南三将,必将增大与王敦对抗的本钱。”
“可这对辽东有什么好处?”
“说实话做出这样的选择,对辽东而言,臣也不知是福是祸。但是臣却知道,以当前形势而言,辽东不该直接拒绝朝廷旨意,尤其是在刚刚接受朝廷册封的王爵之后。而且早取或者晚取淮南,对辽东而言并无任何影响。”
“反而臣以为,将淮南往后放一放,说不定将来会不战而得。”
卫朔微微颔首,渐渐被温峤说服,而且他还注意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布置在淮南前线的士卒都缺乏水网地带作战的经验。不如借眼前机会,暂时止步淮河,然后对淮南大军进行整训。
“正如太真所言,辽东的确没有必要急着去取淮南,留着淮南作为江东与辽东之间的缓冲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此次与羯胡大战辽东固然取得大胜,但也损失巨大,急需时间进行整训。另外辽东军还可趁机训练一批用以在南方水网地形上打仗的士卒,以便为日后出兵南方做准备。”
“太真就有你去负责跟郗鉴沟通,让他转告天子,就说辽东暂时无意南下淮南,天子完全可自行派人去拉拢淮南三将。”
“诺!臣领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