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堂而皇之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末日大佬速成指南、神棍日记、快穿苏妲己、星际壕婚:怂妻猖狂、位面之时空之匙、诸天供应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连续三日,这一场万众瞩目的科考终于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阅卷了。
毕竟有上千份试卷,因此阅卷的方式,也是通过层层筛选,而且笔试过关之后,还得在吏部进行面试,也就是口试,最终才能确定真正的及第人选,但是相对而言,笔试成分更重一些,一般笔试通过了,面试的话,就轻松多了,毕竟古代还是非常注重文章的,能说会道那只是其次,皇帝也是看奏章,不是天天听你在那里巴拉巴拉。
其中当然也是以进士科为主,明法科、军政科考得人非常少,因为专业性太强了,尤其是军政科,大唐军事学院的成立,让那些原本打算考军政科的人,都直接去了大唐军事学院。进士科的话,就比较全面,可以说是枢要大臣的储备官员,常科三门中,有九成报考的是进士科目。
阅卷室。
如今天已经暗了下来,但是阅卷室却还是灯火通明,考官们正在仔细的阅卷。
忽然,烛火一阵晃动,只见一群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正是李治以及韩艺、杜正伦、卢承庆等一干枢要大臣。
“微臣参见陛下。”
许敬宗、李义府以及那些阅卷的考官急忙起身行礼。
“诸位爱卿辛苦了。”
李治很是兴奋道:“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朕,朕就是过来看看。”
身为主考官之一的李义府急忙将一份考卷递上,“陛下还请过目。”
李治颇为激动的接过考卷来,但是他不太看前面的题目,因为那都是基础题,就看问答题以及最后面那篇文章。
杜正伦、卢承庆他们也纷纷拿起一份考卷看了起来,唯独韩艺一直站在李治身旁,一脸的索然无味,就他那点水平,还真不够资格看这种试卷,估计都看不太懂。
看得半响,李治赞许道:“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好啊,文词犀利,分析透彻---任知古?原来是他,难怪,难怪。”再一抬头,忽见杜正伦、卢承庆等人纷纷摇头,诧异道:“几位爱卿为何皆摇头叹气,难道这些考生的试卷都不入几位爱卿的法眼么?”
杜正伦非常直接拿着一份试卷送到李治面前,道:“陛下,这等文章焉能及第。”
李治一愣,拿过来一看,皱了皱眉,默默的将试卷放下,又拿起一份试卷看了看,又是皱了皱眉,看向李义府道:“难道这些试卷就是这些考生中最好的呢?”
能送上来让李义府过目的,肯定就已经是最好的了。
李义府点头道:“回禀陛下,杜中书、卢尚书他们的才华在我大唐来那都是凤毛麟角,这些考生又怎能与他们相比了。”
一个大学士忽然走了过来,道:“陛下,这名册似乎有问题?”
李治道:“什么问题?”
那大学士道:“陛下请过目,这名册上面的两百多人,只有四五十人是出自高门大姓,其余的全都是寒门子弟,这在历届科考当中可是从未见到过的。”
杜正伦、卢承庆立刻看向李义府跟许敬宗。
那些阅卷的考官们也都偷偷瞄向这边。
气氛变得很是怪异。
李义府却是淡定一笑,朝着那大学士道:“谢大学士,你怎么又不说投考的考生也是寒门居多,而且陛下先前就已经严词说明,这科举是以文章取第,高门大姓又如何?这都已经显庆年了,你怎还对那晋魏之风,念念不忘呢?”
语气非常嚣张!
韩艺突然道:“李中书说得不错,此番科举改制,就是希望公平一点,若以高门大姓为标准,那还开什么科举,直接九品中正制得了。”
李义府投桃报李道:“韩侍郎言之有理。”
那姓谢的大学士见韩艺都跟李义府站到一边去了,心里也明白,韩艺肯定是站在寒门那边的,这哪里还敢说话。
卢承庆突然道:“咦?怎么不见王玄道的名字。”
李治也突然想起,王玄道参加了这一次科举,因为他自小就认识王玄道,也知道王玄道的才华,道:“王玄道的试卷呢?”
李义府道:“臣不知道,这都是下面递上来的。”
李治坐了下来,阴沉着脸道:“去将王玄道的试卷调来。”
“遵命!”
过得好一会儿,一个官员才将王玄道的试卷递上。
李治打开一看,内容先不管,这绝对是他看过试卷当中,最为整洁的一份试卷,可见王玄道洁癖到什么地步,李治也没有看别的,直接看最后面那篇文章,越往下看,脸色越是难看。看罢,李治将试卷一合,斜目瞧了眼李义府。
李义府非常淡定从容。
过得半响,李治拿着王玄道的试卷,站起身来,略显疲惫道:“你们继续阅卷吧。”
言罢,他便走了出去。
韩艺他们当然也跟着出去了。
他们刚一走,一个考官就凑过来道:“李中书,这可如何是好,王玄道的文章虽与任知古的文章不分伯仲,但是王玄道匠心独运,还是要更胜一筹,这陛下如何看不出来?”
李义府笑道:“我在这里,你怕什么,继续阅卷。”
......
后宫!
“岂有此理!”
李治回到后宫,猛地一拍桌子,破口大骂道:“这个李义府真是胆大包天。”
“陛下,这是怎么呢?”
武媚娘惊慌的走了过来的,道:“这里李义府又怎么惹陛下生气了。”
“你自己看。”
李治将考卷递给武媚娘的,道:“这就是在第一轮筛选就刷下来的试卷。”
武媚娘接过一看,她还瞄了瞄基础题,但很快就知道,这个看不出来什么,于是又后面那篇文章看了起来,看到一半,心中暗道,不愧是王玄道,果然聪明绝顶。
王玄道的这一片文章的标题取自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但是讲得完全不是道家思想,而是由此论证守成难于开国。
从无到有,一点也是有,从有到无,一点也是无。
并且提出精益求精的治国思想,其中还包含韩艺的创新强国思想,独孤无月的精兵论。
这是写给谁看的,不就是写给李治看的。
首先,以日月的自然现象,来论证守成之君要更难做,然而,李治开创了永徽之治,李治就是守成之君,接过来的也是盛世,照此理论来看,李治要比李世民更伟大。
但这是拍马屁吗?
这当然是。
但是妙在王玄道下面立刻引出精益求精的治国思想,从国家各种发展来论证精益求精,结合的非常好。
而且这恰恰又是李治最为需要的,他接过来的就是盛世,他也经常在考虑,如何做得更好。
李治看到如此对胃口的文章竟然落选了,心里如何能不生气,难道守成之君就不能强于开国之君吗?
你们这些家伙是谁的臣子。
但是武媚娘知道,这都是王玄道故意为之。
王玄道心里能不知道李义府、许敬宗肯定不会让他及第的,单凭他是太原王氏出身,而且他当时没有选择站在李治这边,因此他得写一篇李治无法拒绝的文章。
武媚娘看到一半,基本上就没有怎么看了,但还是故意装成看得是非常入神,看罢,她将考卷一放,道:“陛下,这张试卷一定是前三名,而且臣妾知道一定李义府他们从中作梗。”
不等李治开口,她话锋一转道:“但是情有可原。”
李治愠色道:“这还情有可原?”
武媚娘道:“陛下,你可还记得,当初王玄道曾凭门荫入得御史台,但又是谁让王玄道走出御史台的?”
李治皱了皱眉头。
武媚娘道:“以李义府的才华,他如何看不出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可是,他敢呈上来给陛下看么?这王玄道毕竟是陛下赶出官场的,倘若陛下不愿王玄道再入官场,那李义府将文章呈上来,只会让陛下左右为难,因此臣妾认为李义府这么做,完全是出自忠心。”
李治沉默半响,脸色稍稍缓和了几分,叹道:“难道你也认为朕乃心胸狭隘之辈吗?”
王皇后的惨死,让他非常愧疚,他哪里还会迁怒于王玄道,早就没有在意这事了。
武媚娘道:“既然陛下没有这般想法,那就将王玄道列为前三名,李义府知道了圣意,我看他也决计不敢乱来的,陛下犯不着为此生气。”
李治道:“这倒还只是其次,你可知道到递到李义府手中的试卷,高门大姓子弟的名额才两成左右,这可是从未有过的,而且文章也都很一般,其中缘由,朕就不多说了,你应该明白。可朕为何要大兴科举,不就是希望能够招纳一些贤士来辅助朕,他李义府清楚的很,可他还敢乱来,可见他根本没有将朕放在眼里。”
武媚娘笑道:“臣妾倒是觉得李义府这般做,是为科举着想,是为了迎合陛下的政策。”
李治听得很是纳闷了,“你这话又从何说起?”
武媚娘道:“科举自隋朝创建之后,一直未有断过,但也未得重视,这不就是因为以前的主考官都是以高门大姓优先为原则么?导致寒门子弟对于科举心灰意冷,许多人都不愿意来参加科考,更愿意借科考之名去投靠朝中大臣,想当初马周也未参加科考,是在常何家做门客,这才被太宗圣上给发现了。
而这一回陛下大兴科举,意在为朝廷招纳更多的贤才,那么首先,要有更多的贤才前来参加科举。如果这一回陛下给予寒门子弟更多的名额,天下寒门子弟才会相信陛下是真的求贤若渴,那么等到下回科考,就会有更多贤才前来参加科考,如此科举才能得以重视,陛下的目的才能达到。”
枕边风也得吹得有理可循,武媚娘的口才那也是一等一的。
李治耳根子又软,点点头道:“你说得也不无道理。”说着他又叹了口气道:“只可惜...罢了,罢了。”
武媚娘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抹笑意。
连续三日,这一场万众瞩目的科考终于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阅卷了。
毕竟有上千份试卷,因此阅卷的方式,也是通过层层筛选,而且笔试过关之后,还得在吏部进行面试,也就是口试,最终才能确定真正的及第人选,但是相对而言,笔试成分更重一些,一般笔试通过了,面试的话,就轻松多了,毕竟古代还是非常注重文章的,能说会道那只是其次,皇帝也是看奏章,不是天天听你在那里巴拉巴拉。
其中当然也是以进士科为主,明法科、军政科考得人非常少,因为专业性太强了,尤其是军政科,大唐军事学院的成立,让那些原本打算考军政科的人,都直接去了大唐军事学院。进士科的话,就比较全面,可以说是枢要大臣的储备官员,常科三门中,有九成报考的是进士科目。
阅卷室。
如今天已经暗了下来,但是阅卷室却还是灯火通明,考官们正在仔细的阅卷。
忽然,烛火一阵晃动,只见一群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正是李治以及韩艺、杜正伦、卢承庆等一干枢要大臣。
“微臣参见陛下。”
许敬宗、李义府以及那些阅卷的考官急忙起身行礼。
“诸位爱卿辛苦了。”
李治很是兴奋道:“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朕,朕就是过来看看。”
身为主考官之一的李义府急忙将一份考卷递上,“陛下还请过目。”
李治颇为激动的接过考卷来,但是他不太看前面的题目,因为那都是基础题,就看问答题以及最后面那篇文章。
杜正伦、卢承庆他们也纷纷拿起一份考卷看了起来,唯独韩艺一直站在李治身旁,一脸的索然无味,就他那点水平,还真不够资格看这种试卷,估计都看不太懂。
看得半响,李治赞许道:“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好啊,文词犀利,分析透彻---任知古?原来是他,难怪,难怪。”再一抬头,忽见杜正伦、卢承庆等人纷纷摇头,诧异道:“几位爱卿为何皆摇头叹气,难道这些考生的试卷都不入几位爱卿的法眼么?”
杜正伦非常直接拿着一份试卷送到李治面前,道:“陛下,这等文章焉能及第。”
李治一愣,拿过来一看,皱了皱眉,默默的将试卷放下,又拿起一份试卷看了看,又是皱了皱眉,看向李义府道:“难道这些试卷就是这些考生中最好的呢?”
能送上来让李义府过目的,肯定就已经是最好的了。
李义府点头道:“回禀陛下,杜中书、卢尚书他们的才华在我大唐来那都是凤毛麟角,这些考生又怎能与他们相比了。”
一个大学士忽然走了过来,道:“陛下,这名册似乎有问题?”
李治道:“什么问题?”
那大学士道:“陛下请过目,这名册上面的两百多人,只有四五十人是出自高门大姓,其余的全都是寒门子弟,这在历届科考当中可是从未见到过的。”
杜正伦、卢承庆立刻看向李义府跟许敬宗。
那些阅卷的考官们也都偷偷瞄向这边。
气氛变得很是怪异。
李义府却是淡定一笑,朝着那大学士道:“谢大学士,你怎么又不说投考的考生也是寒门居多,而且陛下先前就已经严词说明,这科举是以文章取第,高门大姓又如何?这都已经显庆年了,你怎还对那晋魏之风,念念不忘呢?”
语气非常嚣张!
韩艺突然道:“李中书说得不错,此番科举改制,就是希望公平一点,若以高门大姓为标准,那还开什么科举,直接九品中正制得了。”
李义府投桃报李道:“韩侍郎言之有理。”
那姓谢的大学士见韩艺都跟李义府站到一边去了,心里也明白,韩艺肯定是站在寒门那边的,这哪里还敢说话。
卢承庆突然道:“咦?怎么不见王玄道的名字。”
李治也突然想起,王玄道参加了这一次科举,因为他自小就认识王玄道,也知道王玄道的才华,道:“王玄道的试卷呢?”
李义府道:“臣不知道,这都是下面递上来的。”
李治坐了下来,阴沉着脸道:“去将王玄道的试卷调来。”
“遵命!”
过得好一会儿,一个官员才将王玄道的试卷递上。
李治打开一看,内容先不管,这绝对是他看过试卷当中,最为整洁的一份试卷,可见王玄道洁癖到什么地步,李治也没有看别的,直接看最后面那篇文章,越往下看,脸色越是难看。看罢,李治将试卷一合,斜目瞧了眼李义府。
李义府非常淡定从容。
过得半响,李治拿着王玄道的试卷,站起身来,略显疲惫道:“你们继续阅卷吧。”
言罢,他便走了出去。
韩艺他们当然也跟着出去了。
他们刚一走,一个考官就凑过来道:“李中书,这可如何是好,王玄道的文章虽与任知古的文章不分伯仲,但是王玄道匠心独运,还是要更胜一筹,这陛下如何看不出来?”
李义府笑道:“我在这里,你怕什么,继续阅卷。”
......
后宫!
“岂有此理!”
李治回到后宫,猛地一拍桌子,破口大骂道:“这个李义府真是胆大包天。”
“陛下,这是怎么呢?”
武媚娘惊慌的走了过来的,道:“这里李义府又怎么惹陛下生气了。”
“你自己看。”
李治将考卷递给武媚娘的,道:“这就是在第一轮筛选就刷下来的试卷。”
武媚娘接过一看,她还瞄了瞄基础题,但很快就知道,这个看不出来什么,于是又后面那篇文章看了起来,看到一半,心中暗道,不愧是王玄道,果然聪明绝顶。
王玄道的这一片文章的标题取自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但是讲得完全不是道家思想,而是由此论证守成难于开国。
从无到有,一点也是有,从有到无,一点也是无。
并且提出精益求精的治国思想,其中还包含韩艺的创新强国思想,独孤无月的精兵论。
这是写给谁看的,不就是写给李治看的。
首先,以日月的自然现象,来论证守成之君要更难做,然而,李治开创了永徽之治,李治就是守成之君,接过来的也是盛世,照此理论来看,李治要比李世民更伟大。
但这是拍马屁吗?
这当然是。
但是妙在王玄道下面立刻引出精益求精的治国思想,从国家各种发展来论证精益求精,结合的非常好。
而且这恰恰又是李治最为需要的,他接过来的就是盛世,他也经常在考虑,如何做得更好。
李治看到如此对胃口的文章竟然落选了,心里如何能不生气,难道守成之君就不能强于开国之君吗?
你们这些家伙是谁的臣子。
但是武媚娘知道,这都是王玄道故意为之。
王玄道心里能不知道李义府、许敬宗肯定不会让他及第的,单凭他是太原王氏出身,而且他当时没有选择站在李治这边,因此他得写一篇李治无法拒绝的文章。
武媚娘看到一半,基本上就没有怎么看了,但还是故意装成看得是非常入神,看罢,她将考卷一放,道:“陛下,这张试卷一定是前三名,而且臣妾知道一定李义府他们从中作梗。”
不等李治开口,她话锋一转道:“但是情有可原。”
李治愠色道:“这还情有可原?”
武媚娘道:“陛下,你可还记得,当初王玄道曾凭门荫入得御史台,但又是谁让王玄道走出御史台的?”
李治皱了皱眉头。
武媚娘道:“以李义府的才华,他如何看不出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可是,他敢呈上来给陛下看么?这王玄道毕竟是陛下赶出官场的,倘若陛下不愿王玄道再入官场,那李义府将文章呈上来,只会让陛下左右为难,因此臣妾认为李义府这么做,完全是出自忠心。”
李治沉默半响,脸色稍稍缓和了几分,叹道:“难道你也认为朕乃心胸狭隘之辈吗?”
王皇后的惨死,让他非常愧疚,他哪里还会迁怒于王玄道,早就没有在意这事了。
武媚娘道:“既然陛下没有这般想法,那就将王玄道列为前三名,李义府知道了圣意,我看他也决计不敢乱来的,陛下犯不着为此生气。”
李治道:“这倒还只是其次,你可知道到递到李义府手中的试卷,高门大姓子弟的名额才两成左右,这可是从未有过的,而且文章也都很一般,其中缘由,朕就不多说了,你应该明白。可朕为何要大兴科举,不就是希望能够招纳一些贤士来辅助朕,他李义府清楚的很,可他还敢乱来,可见他根本没有将朕放在眼里。”
武媚娘笑道:“臣妾倒是觉得李义府这般做,是为科举着想,是为了迎合陛下的政策。”
李治听得很是纳闷了,“你这话又从何说起?”
武媚娘道:“科举自隋朝创建之后,一直未有断过,但也未得重视,这不就是因为以前的主考官都是以高门大姓优先为原则么?导致寒门子弟对于科举心灰意冷,许多人都不愿意来参加科考,更愿意借科考之名去投靠朝中大臣,想当初马周也未参加科考,是在常何家做门客,这才被太宗圣上给发现了。
而这一回陛下大兴科举,意在为朝廷招纳更多的贤才,那么首先,要有更多的贤才前来参加科举。如果这一回陛下给予寒门子弟更多的名额,天下寒门子弟才会相信陛下是真的求贤若渴,那么等到下回科考,就会有更多贤才前来参加科考,如此科举才能得以重视,陛下的目的才能达到。”
枕边风也得吹得有理可循,武媚娘的口才那也是一等一的。
李治耳根子又软,点点头道:“你说得也不无道理。”说着他又叹了口气道:“只可惜...罢了,罢了。”
武媚娘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