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阳谷开店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晁旬做事稳重而不乏商业创意,利益中看到了风险,养殖业高利润的背后是高风险,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晁家养殖场有严格的消毒和管理流程,因此到现在也没有爆发过大的瘟疫,但是居安思危,不得不提前预防。
李庆子想了想提议道:“养殖场和马市都有自己的兽医,更何况咱们有晁团练制定的消毒防疫办法,养殖规范风险不算大。但是县里最近新起来了不少养殖户,小户还好说,三十只鸭子五十只鸡的。但是有十几家大户也养了数十头牛,上千只的鸡鸭,他们的消毒防疫并不严格,有的甚至很稀松。瘟疫这东西是传播的,光管理好咱们自家的也没用,不如给晁团练提议,就向医馆一样在县里设立一个兽医局,不仅仅管治病防病,更为主要的是管理。”
晁旬很欣慰,感叹道:“李庆子进步了,看来最近没少用功,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我抽时间会提醒一下晁团练。”
年底经济盘点主要是由晁旬做的,利国钢铁厂、利民木器厂的高级技术工匠都拿到了高额的奖金,尤其是愿意传授技术的高级工匠,拿到的钱都是让人眼红的。一时间郓城这一带人人以会技术懂科技为荣,甚至一部分醉心功名的读书人也开始转行做工匠。渔场、养殖场、农田种植表现突出的技术工人也得到了丰厚的奖励。
尤其是种植天王米、天王棉、朝天椒、花生种认真努力的长工,都拿到了丰厚的奖金。一个个高兴的合不拢嘴,许多人当长工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想到能赚这么多钱。
晁盖忙活的事情还是真多,虽然安置难民的事情交由公孙胜负责,但是毕竟是两万难民,如此庞大的数量公孙胜也难免手忙脚乱,诸多细节需要晁盖协调。至于时文彬他的事情也不少,郓城农业明年想要大发展就必须劝课农桑,趁着冬天没事干时文彬忙着在各村奔走,宣传一些农事、扶持一些农业类的商行,诸多事情需要办理。
一直到了腊月二十的时候,晁盖总算是抽了三天把下属的各大工厂作坊转悠了一遍,请利国钢铁厂、利民木器厂、造船厂、制药厂的高管、高级工匠一起吃饭到郓城晁家楼吃饭,欢聚一堂,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出了晁家楼,晁盖感觉也有些晕乎,旁边焦挺要扶晁盖上马,晁盖道:“不用,我自己来吧。这点酒还是没关系的,汤隆那小子还真能喝,还有木器厂的鲁夯他们一个劲劝酒。”
焦挺道:“他们可能是有些想不通吧,咱自家有这么多工厂作坊的,哥哥为什么还要在县里扶持其他的一些类似作坊。”
焦挺这么一说,晁盖也明白了,鲁夯也说过这个问题。郓城县里新开了四五家木器作坊,甚至连主打产品都和利民木器厂类似。
“如果要是想当个富家翁,自然会去打击这些相似作坊,但是咱们的目标是经济的整体发展,社会的共同进步,所以要扶持他们。”晁盖道。
焦挺摇摇头道:“虽然我不懂,但是知道哥哥是对的。”
“走吧,回军营吧。”晁盖道。
一行人没走多远,就看见醉天仙酒楼的马车,一个中年车夫赶着骡车,一个小个子坐在车厢里,原来这小个子正是武大郎,武大郎看见晁盖远远的就让车夫停车,对晁盖道:“可是晁团练。”
原本酒楼给掌柜级别的是配备马匹的,可是这武大郎个头小了点,骑马不方便,如同一个小猴子蹲在马上,考虑到实际情况就给武大郎配个骡车,只是车夫的费用要武大郎自己支付。
晁盖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武大郎啊,晁盖道:“正是我啊,大朗啊,这大冷的天你做什么去?”
武大郎道:“多亏团练眷顾,醉天仙的大老板给我安排了个事情,负责大郎光棍鸡店。如今这店生意火爆,已经开了好几家店了。我这是去阳谷县,那里人特别爱吃鸡,开了两家店都生意火爆,我这次过去就是开阳谷县的第三家店的。”
晁盖道:“现在天寒地冻的,赶路不容易,路上一定多多注意身体啊。”
武大郎道:“团练放心,我这身体好的很。那你们先忙,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晁盖道:“好吧,路上多注意,我们要回军营了。”
看着晁盖远去的背影,武大郎回到车里,让车夫尽快赶路去阳谷县。
说起来武大郎和这阳谷县还是有不解之缘的,大朗光棍鸡在其他地方生意虽然也火,但是称不上火爆。到了这阳谷县就不一样了,第一家店一开业,除了早饭之外,不管是中午还是下午,来吃饭的人很多,几乎是没有空座子,饭店的光棍鸡是早就炖熟了的,等客人来了把鸡肉从肉汤里捞出来,炒一下,上菜的时间非常短。光棍鸡再配上几个烧饼,个别客人还要点小酒,由于量给的足,价格实在,来来往往的人都爱来吃。一天得需要上百只鸡,卖三四贯钱,净利润也有两贯。要知道小饭店能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接连开了两家店生意都好,武大郎就策划开第三家大朗光棍鸡店。
这第三家光棍鸡店位于阳谷县城东,旁边是王婆的茶馆。
这家小店位置很好,面积也是不大,六十平米,刚好放下十张桌子。雇佣了一个厨子,两个伙计。其中一个伙计还很小,十六七岁光景,原来是在这街上卖梨子的,叫做郓哥,别看他年龄小,但是干活麻利。
武大郎和厨子、伙计都是一身新衣服,兴高采烈的的。武大郎让郓哥儿挑起鞭炮放了,然后宣布大朗光棍鸡店开业了。
旁边茶棚的王婆磕着瓜子,鄙夷的看着武大郎嘀咕道:“三寸钉子一样的人物也敢开店。”
旁边茶客道:“王婆莫小看他,这县城已经开了两家店了,这是第三家店。”
正说着还来了十多人,一个个衣着光鲜,不是坐轿就是骑马,有眼尖的认出来了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扈家庄商行的人,还有李家庄商行的人。
王婆收起轻视之意,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拉拢一下武大郎。
晁旬做事稳重而不乏商业创意,利益中看到了风险,养殖业高利润的背后是高风险,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晁家养殖场有严格的消毒和管理流程,因此到现在也没有爆发过大的瘟疫,但是居安思危,不得不提前预防。
李庆子想了想提议道:“养殖场和马市都有自己的兽医,更何况咱们有晁团练制定的消毒防疫办法,养殖规范风险不算大。但是县里最近新起来了不少养殖户,小户还好说,三十只鸭子五十只鸡的。但是有十几家大户也养了数十头牛,上千只的鸡鸭,他们的消毒防疫并不严格,有的甚至很稀松。瘟疫这东西是传播的,光管理好咱们自家的也没用,不如给晁团练提议,就向医馆一样在县里设立一个兽医局,不仅仅管治病防病,更为主要的是管理。”
晁旬很欣慰,感叹道:“李庆子进步了,看来最近没少用功,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我抽时间会提醒一下晁团练。”
年底经济盘点主要是由晁旬做的,利国钢铁厂、利民木器厂的高级技术工匠都拿到了高额的奖金,尤其是愿意传授技术的高级工匠,拿到的钱都是让人眼红的。一时间郓城这一带人人以会技术懂科技为荣,甚至一部分醉心功名的读书人也开始转行做工匠。渔场、养殖场、农田种植表现突出的技术工人也得到了丰厚的奖励。
尤其是种植天王米、天王棉、朝天椒、花生种认真努力的长工,都拿到了丰厚的奖金。一个个高兴的合不拢嘴,许多人当长工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想到能赚这么多钱。
晁盖忙活的事情还是真多,虽然安置难民的事情交由公孙胜负责,但是毕竟是两万难民,如此庞大的数量公孙胜也难免手忙脚乱,诸多细节需要晁盖协调。至于时文彬他的事情也不少,郓城农业明年想要大发展就必须劝课农桑,趁着冬天没事干时文彬忙着在各村奔走,宣传一些农事、扶持一些农业类的商行,诸多事情需要办理。
一直到了腊月二十的时候,晁盖总算是抽了三天把下属的各大工厂作坊转悠了一遍,请利国钢铁厂、利民木器厂、造船厂、制药厂的高管、高级工匠一起吃饭到郓城晁家楼吃饭,欢聚一堂,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出了晁家楼,晁盖感觉也有些晕乎,旁边焦挺要扶晁盖上马,晁盖道:“不用,我自己来吧。这点酒还是没关系的,汤隆那小子还真能喝,还有木器厂的鲁夯他们一个劲劝酒。”
焦挺道:“他们可能是有些想不通吧,咱自家有这么多工厂作坊的,哥哥为什么还要在县里扶持其他的一些类似作坊。”
焦挺这么一说,晁盖也明白了,鲁夯也说过这个问题。郓城县里新开了四五家木器作坊,甚至连主打产品都和利民木器厂类似。
“如果要是想当个富家翁,自然会去打击这些相似作坊,但是咱们的目标是经济的整体发展,社会的共同进步,所以要扶持他们。”晁盖道。
焦挺摇摇头道:“虽然我不懂,但是知道哥哥是对的。”
“走吧,回军营吧。”晁盖道。
一行人没走多远,就看见醉天仙酒楼的马车,一个中年车夫赶着骡车,一个小个子坐在车厢里,原来这小个子正是武大郎,武大郎看见晁盖远远的就让车夫停车,对晁盖道:“可是晁团练。”
原本酒楼给掌柜级别的是配备马匹的,可是这武大郎个头小了点,骑马不方便,如同一个小猴子蹲在马上,考虑到实际情况就给武大郎配个骡车,只是车夫的费用要武大郎自己支付。
晁盖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武大郎啊,晁盖道:“正是我啊,大朗啊,这大冷的天你做什么去?”
武大郎道:“多亏团练眷顾,醉天仙的大老板给我安排了个事情,负责大郎光棍鸡店。如今这店生意火爆,已经开了好几家店了。我这是去阳谷县,那里人特别爱吃鸡,开了两家店都生意火爆,我这次过去就是开阳谷县的第三家店的。”
晁盖道:“现在天寒地冻的,赶路不容易,路上一定多多注意身体啊。”
武大郎道:“团练放心,我这身体好的很。那你们先忙,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晁盖道:“好吧,路上多注意,我们要回军营了。”
看着晁盖远去的背影,武大郎回到车里,让车夫尽快赶路去阳谷县。
说起来武大郎和这阳谷县还是有不解之缘的,大朗光棍鸡在其他地方生意虽然也火,但是称不上火爆。到了这阳谷县就不一样了,第一家店一开业,除了早饭之外,不管是中午还是下午,来吃饭的人很多,几乎是没有空座子,饭店的光棍鸡是早就炖熟了的,等客人来了把鸡肉从肉汤里捞出来,炒一下,上菜的时间非常短。光棍鸡再配上几个烧饼,个别客人还要点小酒,由于量给的足,价格实在,来来往往的人都爱来吃。一天得需要上百只鸡,卖三四贯钱,净利润也有两贯。要知道小饭店能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接连开了两家店生意都好,武大郎就策划开第三家大朗光棍鸡店。
这第三家光棍鸡店位于阳谷县城东,旁边是王婆的茶馆。
这家小店位置很好,面积也是不大,六十平米,刚好放下十张桌子。雇佣了一个厨子,两个伙计。其中一个伙计还很小,十六七岁光景,原来是在这街上卖梨子的,叫做郓哥,别看他年龄小,但是干活麻利。
武大郎和厨子、伙计都是一身新衣服,兴高采烈的的。武大郎让郓哥儿挑起鞭炮放了,然后宣布大朗光棍鸡店开业了。
旁边茶棚的王婆磕着瓜子,鄙夷的看着武大郎嘀咕道:“三寸钉子一样的人物也敢开店。”
旁边茶客道:“王婆莫小看他,这县城已经开了两家店了,这是第三家店。”
正说着还来了十多人,一个个衣着光鲜,不是坐轿就是骑马,有眼尖的认出来了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扈家庄商行的人,还有李家庄商行的人。
王婆收起轻视之意,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拉拢一下武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