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应对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堂里三品以下的官员,都被轮流派去“植树造林”;学堂里的学子,还有商人们,也都被分派了“植树造林”的硬指标。
在杏儿的提议下,以食草和树叶为主的羊,也被禁止大量养殖。杏儿首先做出了表率,将饲养羊的数量,锐减了九成。各地的香满楼,一个月只供应十只羊,而且不对外收购羊。
杏儿牵头,成立了商会组织,燕无双为全国总商会的会长。商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商会旗下的商家,其中有一条规章就是限量养羊。在香满楼和田园农庄的带领下,他的商家的饭馆、酒楼、饲养场,在一番挣扎之后,都乖乖的遵守了朝廷和商会下的双重的禁令,杜绝了有人为了挣钱而变本加厉的养羊。
早在去年冬天,杏儿就“发明”了蜂窝煤,并在商会跟官府衙门的联合推动下,蜂窝煤走入了千家万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从平民到达官贵人家里,蜂窝煤俨然成了主要的燃料。
木柴和茅草树枝,也不是没有人用,只是所占的比例连三成都不到。大多数,是那些赤贫的家庭,买不起蜂窝煤的家庭自个儿去山野里捡拾的。而且,也不敢跟过去那般公然的砍伐,只是钩一些枯枝,捡一些掉在地上的松球和竹壳,去一些还没有实行封山育林的山岭里割一些茅草和荆棘、灌木。
封山育林,也不是全都封起来,而是采取轮流封山的办法。“水至清则无鱼”,全部封起来,不让人上山去,那也是不能够的事情。毕竟,穷苦百姓,买不起煤的人家,还是大有人在的。不让进山捡柴火的话,好多人家连饭菜都没有办法煮,恐怕会激起民*变!
整个篱州县的无主山头,在杏儿的主持下,都实行了“承包责任制”。那些山头,都承包给了家住附近的山民,负责看林巡山,防止山火和偷砍树木之人。并组织了专门的护林队,在每一个下山的路口,都设了哨卡,拦截检查,看是否有违规砍伐之人。并且,不定时的去山林中巡逻,看承包的山民们是否有大的违规行为。
没有实行封山育林的山头,可以进去割茅草、采摘野果、捡松果、枯枝、蘑菇什么的。只有一点,不可以砍伐树木,尤其是那些幼小的树木。至于封山育林的山头,承包户自家稍微砍一点木料来打家具,修建房子,或者打点柴火,打猎或者采蘑菇、草药和野果,还是在允许的范围内。不给点甜头,那些承包户,哪里还有积极性?
但是,一旦发现偷砍树木去卖钱,或者大量的送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至少,在大旱灾结束之前,惩罚的力度是肯定会相当的强势的!
修建水库、池塘蓄水,禁止乱砍乱伐,种植耐旱作物,多打水井,组建护村队,提倡烧蜂窝煤等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因为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当大旱灾来临之际,篱县的官民并没有乱了分寸。
从四月底开始,连续一个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原本应该是湿润的春季,空气中却散发着一股燥热,气温明显的比往年高多了,也干燥多了!
小河里的水位低了许多,稻田开始有了裂痕,庄稼蔫头呆脑的。翠绿的树叶,开始泛黄,不复往年这个时节那般青翠欲滴。
县令大人司徒长风带着随从,奔赴在了抗旱救灾的第一线,杏儿负责落潭镇和茅竹镇,司徒长风负责其余的三个镇。知府泰大人坐镇篱州府衙,他派出了手下的三个得力的干将,前往篱州下属的其余三个县视察并监督,防止发生民*乱。并且,在县衙的门口设立了一个投诉点,百姓们有什么冤枉,或者发现盗匪的行踪,可以不分日夜的去举报投诉。
篱州下属的县,一共有四个,除了篱县,还有柑橘县、清水县、枣沟县。篱县有杏儿跟司徒长风坐镇,泰大人无需操心,放心得很,就没有派遣得力干将过来。不过,还是派遣了一个交通员,专门负责传递消息,互通有无。
“交通员”这个词,是杏儿叫开的,交通员这个职位,在旱灾发生的非常时期,率先在篱县诞生。继而,扩展到了整个篱州地区,其余三个县和州府,都各自多了一批专职的交通员。
这些交通员,多半是由无双山庄选送的,略同文墨,武功高强,马术了得。着装统一,是由杏儿亲自设计的,参照了现代社会军装的特点,又结合了安澜国的制服特点。既独特,又不出格,深受众人喜爱。颜色为草绿色和浅灰色,一旦遇到危险,便于在山野里隐藏行踪。
到了五月底,天气愈发的炎热了起来。好在篱州是山区,封山育林的工作又进行了七个月之久,在严厉的打击下,乱砍乱伐的现象不多。种植水稻的田地,寥寥无几,池塘随处可见。站在田园里,目光所及之处,遍地都是绿油油的的甘薯。
陶然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比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要青翠,都要让人觉得清爽宜人。树木葱茏的林荫路,每隔五亩地就有一个半亩大小的池塘,大河坏绕陶然居的两面流过。而且,剩余的那两面,又挖了很深很宽的壕沟,相当于小河流了。
陶然居靠河流的地方,架起了高高的水车,每天清晨和夜晚天气凉爽的时候,陶然居的长工们就踩着水车,将大河里的水引上陶然居的大鱼塘里。然后,再通过灌溉渠,引入小鱼塘和稻田。
果树和甘薯的浇灌,则通过人力挑水浇灌,不过有了四通八达、星罗棋布的小鱼塘和灌溉渠,挑水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并不是很费力。陶然居全体出动,壮劳力挑水,妇女儿童和老人就拿一个长长的木水瓢,浇灌甘薯、蔬菜瓜果和果树。
一早一晚各一次,浇得透透的,甘薯就表现出了它耐旱的特性。生机勃勃,长势喜人,似乎并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反观水稻等庄稼,即便是保证了足够的水源,那长势跟往年相比,也是一落千丈。
这一天傍晚时分,族长、里正、柴老实和杏儿漫步在陶然居的田间小道上,族长不禁连连叹息:“那水稻的长势虽然还不错,但是看那情形,必定是要大减产的。保守的估计,连往年收成的六成恐怕都不会有!而且,陶然居这里的稻田水源充足,如果跟别的地方一样缺水灌溉的话,恐怕是会颗粒无收的!”
“是啊,当初种植甘薯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里正把话接了过去,满脸的欣慰,笑语盈盈。老人家很为靠山屯出了杏儿这么个福星,而庆幸万分,也觉得分外的骄傲,心里溢满了喜悦。。
柴老实还是有点担心:“就目前来说,陶然居水源方便充足,自然是会不用担心了。可是,时间一长,那大河里的水也有干枯的时候。即便不不至于会干枯,可是只要再过五个月,要用水车引水上来,也难以做到了!”
杏儿不以为然,淡定的笑道:“爷爷啊,不用太担心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就打开对岸山上的十几个大水库,将水放入河中!然后,通过水车将水引入那大大小小的鱼塘里,那些水估计也可以坚持三个月。今年再种一季甘薯,也没有很大的问题!”她信心满满,笑容清浅。殖的流官。
里正就捋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点头微笑:“嗯,这样的话,有了两季甘薯的收成,就饿不死人了!只要有东西可以填饱肚子,就不用发愁了!有的吃,那就好!”
“里正爷爷说的甚是,无需太担心了!”杏儿笑容甜美,声音朗朗:“再说了,如今是春末,山上有蘑菇有野菜有野果;等到了秋天,野果就更多了,小动物也能逮到不少。熬一熬,也就可以过去了!”
转眼,就到了六月中旬,甘薯可以采挖了!
陶然居的甘薯,因为供水足够,又侍候得精心,亩产量高达四千斤。靠山屯其余地方的甘薯,亩产量也高达两千五百斤左右,算得上是丰收了!
“这季甘薯收割之后,再种一季。每挖一块地,就赶紧犁了,从采挖过了甘薯的甘薯苗上,割下合适的薯苗,在犁过的地里种上!到了秋天,又可以收获一大批甘薯!”
杏儿没有被丰收的喜悦冲昏头脑,悉心的吩咐手底下的交通员,让他们快马加鞭的赶往各个村子,传达她的这一个指令。
尝到了甜头的乡亲们,这次再也没有半点的怨言,兴高采烈的按照杏儿的指令,挖甘薯、犁地、种甘薯去了。
甘薯事件,田园农庄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卖甘薯苗,就狠狠的挣了一笔,全国十大地区的田园农庄,一年下来,获利多达十万两银子!这个数目对于杏儿来说,已然是天文数字了!
她二话不说的,捐出了其中的五万两,给各地的田园农庄附近的乡亲们打水井,造福乡里。她的这一个举动,在往后愈发干旱的日子里,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朝堂里三品以下的官员,都被轮流派去“植树造林”;学堂里的学子,还有商人们,也都被分派了“植树造林”的硬指标。
在杏儿的提议下,以食草和树叶为主的羊,也被禁止大量养殖。杏儿首先做出了表率,将饲养羊的数量,锐减了九成。各地的香满楼,一个月只供应十只羊,而且不对外收购羊。
杏儿牵头,成立了商会组织,燕无双为全国总商会的会长。商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商会旗下的商家,其中有一条规章就是限量养羊。在香满楼和田园农庄的带领下,他的商家的饭馆、酒楼、饲养场,在一番挣扎之后,都乖乖的遵守了朝廷和商会下的双重的禁令,杜绝了有人为了挣钱而变本加厉的养羊。
早在去年冬天,杏儿就“发明”了蜂窝煤,并在商会跟官府衙门的联合推动下,蜂窝煤走入了千家万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从平民到达官贵人家里,蜂窝煤俨然成了主要的燃料。
木柴和茅草树枝,也不是没有人用,只是所占的比例连三成都不到。大多数,是那些赤贫的家庭,买不起蜂窝煤的家庭自个儿去山野里捡拾的。而且,也不敢跟过去那般公然的砍伐,只是钩一些枯枝,捡一些掉在地上的松球和竹壳,去一些还没有实行封山育林的山岭里割一些茅草和荆棘、灌木。
封山育林,也不是全都封起来,而是采取轮流封山的办法。“水至清则无鱼”,全部封起来,不让人上山去,那也是不能够的事情。毕竟,穷苦百姓,买不起煤的人家,还是大有人在的。不让进山捡柴火的话,好多人家连饭菜都没有办法煮,恐怕会激起民*变!
整个篱州县的无主山头,在杏儿的主持下,都实行了“承包责任制”。那些山头,都承包给了家住附近的山民,负责看林巡山,防止山火和偷砍树木之人。并组织了专门的护林队,在每一个下山的路口,都设了哨卡,拦截检查,看是否有违规砍伐之人。并且,不定时的去山林中巡逻,看承包的山民们是否有大的违规行为。
没有实行封山育林的山头,可以进去割茅草、采摘野果、捡松果、枯枝、蘑菇什么的。只有一点,不可以砍伐树木,尤其是那些幼小的树木。至于封山育林的山头,承包户自家稍微砍一点木料来打家具,修建房子,或者打点柴火,打猎或者采蘑菇、草药和野果,还是在允许的范围内。不给点甜头,那些承包户,哪里还有积极性?
但是,一旦发现偷砍树木去卖钱,或者大量的送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至少,在大旱灾结束之前,惩罚的力度是肯定会相当的强势的!
修建水库、池塘蓄水,禁止乱砍乱伐,种植耐旱作物,多打水井,组建护村队,提倡烧蜂窝煤等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因为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当大旱灾来临之际,篱县的官民并没有乱了分寸。
从四月底开始,连续一个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原本应该是湿润的春季,空气中却散发着一股燥热,气温明显的比往年高多了,也干燥多了!
小河里的水位低了许多,稻田开始有了裂痕,庄稼蔫头呆脑的。翠绿的树叶,开始泛黄,不复往年这个时节那般青翠欲滴。
县令大人司徒长风带着随从,奔赴在了抗旱救灾的第一线,杏儿负责落潭镇和茅竹镇,司徒长风负责其余的三个镇。知府泰大人坐镇篱州府衙,他派出了手下的三个得力的干将,前往篱州下属的其余三个县视察并监督,防止发生民*乱。并且,在县衙的门口设立了一个投诉点,百姓们有什么冤枉,或者发现盗匪的行踪,可以不分日夜的去举报投诉。
篱州下属的县,一共有四个,除了篱县,还有柑橘县、清水县、枣沟县。篱县有杏儿跟司徒长风坐镇,泰大人无需操心,放心得很,就没有派遣得力干将过来。不过,还是派遣了一个交通员,专门负责传递消息,互通有无。
“交通员”这个词,是杏儿叫开的,交通员这个职位,在旱灾发生的非常时期,率先在篱县诞生。继而,扩展到了整个篱州地区,其余三个县和州府,都各自多了一批专职的交通员。
这些交通员,多半是由无双山庄选送的,略同文墨,武功高强,马术了得。着装统一,是由杏儿亲自设计的,参照了现代社会军装的特点,又结合了安澜国的制服特点。既独特,又不出格,深受众人喜爱。颜色为草绿色和浅灰色,一旦遇到危险,便于在山野里隐藏行踪。
到了五月底,天气愈发的炎热了起来。好在篱州是山区,封山育林的工作又进行了七个月之久,在严厉的打击下,乱砍乱伐的现象不多。种植水稻的田地,寥寥无几,池塘随处可见。站在田园里,目光所及之处,遍地都是绿油油的的甘薯。
陶然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比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要青翠,都要让人觉得清爽宜人。树木葱茏的林荫路,每隔五亩地就有一个半亩大小的池塘,大河坏绕陶然居的两面流过。而且,剩余的那两面,又挖了很深很宽的壕沟,相当于小河流了。
陶然居靠河流的地方,架起了高高的水车,每天清晨和夜晚天气凉爽的时候,陶然居的长工们就踩着水车,将大河里的水引上陶然居的大鱼塘里。然后,再通过灌溉渠,引入小鱼塘和稻田。
果树和甘薯的浇灌,则通过人力挑水浇灌,不过有了四通八达、星罗棋布的小鱼塘和灌溉渠,挑水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并不是很费力。陶然居全体出动,壮劳力挑水,妇女儿童和老人就拿一个长长的木水瓢,浇灌甘薯、蔬菜瓜果和果树。
一早一晚各一次,浇得透透的,甘薯就表现出了它耐旱的特性。生机勃勃,长势喜人,似乎并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反观水稻等庄稼,即便是保证了足够的水源,那长势跟往年相比,也是一落千丈。
这一天傍晚时分,族长、里正、柴老实和杏儿漫步在陶然居的田间小道上,族长不禁连连叹息:“那水稻的长势虽然还不错,但是看那情形,必定是要大减产的。保守的估计,连往年收成的六成恐怕都不会有!而且,陶然居这里的稻田水源充足,如果跟别的地方一样缺水灌溉的话,恐怕是会颗粒无收的!”
“是啊,当初种植甘薯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里正把话接了过去,满脸的欣慰,笑语盈盈。老人家很为靠山屯出了杏儿这么个福星,而庆幸万分,也觉得分外的骄傲,心里溢满了喜悦。。
柴老实还是有点担心:“就目前来说,陶然居水源方便充足,自然是会不用担心了。可是,时间一长,那大河里的水也有干枯的时候。即便不不至于会干枯,可是只要再过五个月,要用水车引水上来,也难以做到了!”
杏儿不以为然,淡定的笑道:“爷爷啊,不用太担心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就打开对岸山上的十几个大水库,将水放入河中!然后,通过水车将水引入那大大小小的鱼塘里,那些水估计也可以坚持三个月。今年再种一季甘薯,也没有很大的问题!”她信心满满,笑容清浅。殖的流官。
里正就捋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点头微笑:“嗯,这样的话,有了两季甘薯的收成,就饿不死人了!只要有东西可以填饱肚子,就不用发愁了!有的吃,那就好!”
“里正爷爷说的甚是,无需太担心了!”杏儿笑容甜美,声音朗朗:“再说了,如今是春末,山上有蘑菇有野菜有野果;等到了秋天,野果就更多了,小动物也能逮到不少。熬一熬,也就可以过去了!”
转眼,就到了六月中旬,甘薯可以采挖了!
陶然居的甘薯,因为供水足够,又侍候得精心,亩产量高达四千斤。靠山屯其余地方的甘薯,亩产量也高达两千五百斤左右,算得上是丰收了!
“这季甘薯收割之后,再种一季。每挖一块地,就赶紧犁了,从采挖过了甘薯的甘薯苗上,割下合适的薯苗,在犁过的地里种上!到了秋天,又可以收获一大批甘薯!”
杏儿没有被丰收的喜悦冲昏头脑,悉心的吩咐手底下的交通员,让他们快马加鞭的赶往各个村子,传达她的这一个指令。
尝到了甜头的乡亲们,这次再也没有半点的怨言,兴高采烈的按照杏儿的指令,挖甘薯、犁地、种甘薯去了。
甘薯事件,田园农庄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卖甘薯苗,就狠狠的挣了一笔,全国十大地区的田园农庄,一年下来,获利多达十万两银子!这个数目对于杏儿来说,已然是天文数字了!
她二话不说的,捐出了其中的五万两,给各地的田园农庄附近的乡亲们打水井,造福乡里。她的这一个举动,在往后愈发干旱的日子里,救了不少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