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推倒荼蘼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东宫,入夜。
朱允熥在窗下捧书苦读,从房梁垂下一根绳,绳子的尾端和他的发髻相连,十一二岁的小少年,正是长身体嗜睡的年纪,读着读着就困了,头一沉,绳子扯住了发髻,小少年一下惊醒过来了。
“水生!”
这一幕恰好被提着夜宵走进来的常槿看见了,常槿忙放下食盒,跑过去解开了小少年发髻上的绳索,“你这是做什么?困了睡觉便是,强撑着也读不进去。”
小姨常槿抚养外甥朱允熥长大,两人情同母子,看见朱允熥头悬梁、锥刺股苦读的样子,常槿很心疼。
朱允熥沮丧的摇摇头,“不,今天不背完整篇的《论语》,我就不睡觉。昨天皇爷爷来大本堂亲自考校功课,我又被训了,皇爷爷说大哥三岁能写诗,五岁时就能通背《论语》,我都十二岁了,还背的磕磕巴巴的,真是丢人。”
其实洪武帝并不是有意伤害朱允熥的自尊心,嫡庶不分。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是自己的亲孙子,何况朱允熥还是常遇春的外孙,东宫唯一的嫡子,大明江山的继承人。
洪武帝爱之深,责之切,他希望朱允熥能够和朱允炆一样的优秀,可是朱允熥的资质太过平庸了——其实说平庸有点委屈朱允熥,因为无论谁和天才朱允炆相比,都会显得平庸。
朱允熥也有优点,善良,踏实,勤奋,知错能改,和普通人比起来,朱允熥算得上是优秀的人。
可是有朱允炆珠玉在前,别说是朱允熥了,就连新科进士都被他比成了庸人。如此明显的嫡弱庶强,洪武帝都替朱允熥着急,所以大本堂的这些孙子辈,唯独对他分外的苛刻,希望能够勉励其成才。
常槿心疼外甥,却也毫无办法,她打开食盒,端出一碗鸡汤馄饨,“先吃点东西吧,我亲手做的,肚子饿了也背不进去的。”
闻到食物的香气,朱允熥食指大动,却固执的摇头道:“吃饱了就更想睡了。”
看着外甥眼底一片青黑之色,常槿正要再劝,朱允炆踏着夜色走进书房,笑道:“好香的馄饨,吃饱了确实想睡,那就麻烦小姨分一半给我,我和弟弟分而食之,吃个半饱,既能解馋,还能继续一起读书。”
“大哥。”朱允熥眼睛一亮,像是看见救星似的,“《论语》有几个地方不太明白,大哥教教我。”
常槿取了空碗筷,分了一半给朱允炆。兄弟两人一起吃了,朱允炆给弟弟答疑解惑,朱允熥问道:“……孔子为什么说《韶》尽善尽美,而《武》尽美而未尽善。《韶》和《武》都是西周时的乐舞,孔子一直推崇的礼乐,为何这其中还分三六九等呢?”
朱允炆并没有急着解释,他拿起挂在墙上的古琴,连续弹奏了两首曲子,问道:“你觉得这两首曲子有什么不同?”
朱允熥对音律了解甚少,说道:“大哥的琴技一流,我觉得都很好听啊。”
朱允炆一笑,“我是问你听这两首曲子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朱允熥摸着脑袋想了想,说道:“第一个音律平和,很舒缓的曲调。第二个铿锵有力,隐隐有杀伐之声。”
一旁听曲的常槿迟疑片刻,说道:“第一个曲子出自乐舞《韶》,是讲述大禹治水成功,挽救天下苍生,众望所归接受了禅让为王,从此天下太平,曲调里充满了肃穆祥和之气,所以孔子说《韶》尽善尽美。”
“第二个曲子出自《武》,纣王无道,武王伐之,实乃正义之战,但是杀戮不断,伏尸百万,流血漂撸。所以孔子说《武》尽美而未尽善,是希望天下和平,少动干戈,以免百姓受苦,流离失所。”
朱允熥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是这个意思,小姨好厉害啊。”
常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是你大哥厉害,这种古老的曲谱都信手拈来,我只是听懂了曲调,有所感悟而已。”
朱允炆对着常槿点头笑道,“小姨真是我的知音,一听就懂了。”
朱允熥天真无邪的说道:“大哥和小姨都厉害。大哥弹曲,小姨解说,我才明白孔子这句话的真意,这下永远都不会忘记了。”
朱允炆说道:“君子习六艺,一个都不能缺,是因万物皆有规律,规律皆是相通的,知一晓二,举一反三,这书不是背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捉摸其中的规律,融会贯通,方能事半功倍。”
朱允熥低头说道:“可是我背不出书来,皇爷爷不高兴呢。”
朱允炆眼珠儿一转,说道:“其实皇爷爷忙于公务,读书并不多,他考校的范围有限,我给你圈出来,你按重点背诵,将来就不怕皇爷爷突击考校功课了。剩下来的时间我教你习六艺,如何?”
朱允熥有些犹豫,“这个……是不是作弊?”
常槿也有些顾虑,“万一被拆穿,皇上会生气吧?”
朱允炆说道:“你一没有打小抄,二没有偷考题,怎么算是作弊?只是让你重点背诵某些内容,一点小技巧,又不是让你松懈学习。难道你不想得到皇爷爷的赞赏?”
朱允熥脱口而出,“想啊!”
做梦都想呢。
朱允炆说道:“这就对了,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小姨知,其他人怎会知晓?何况人都需要鼓励的,将来你的表现越来越好,皇爷爷也会很高兴的。”
朱允熥跃跃欲试,常槿也并不反对,朱允炆当即拿起朱笔圈出重点部分,“……论语这边,皇爷爷喜欢考校《为政》、《颜渊》、《子路》和《尧曰》。古文类习惯考校《陈情表》、《师说》、《高帝求贤诏》……”
“总之你要记住,皇爷爷不喜欢辞藻华丽,歌功颂德的文章,譬如《滕王阁序》,他老人家喜欢实际的、语言浅显,有逻辑的文章,通常和修养与治国有关,比如苏洵的《管仲论》,《辩奸论》和《心术》……”
朱允炆细细给弟弟讲解,直到午夜方休,朱允熥意犹未尽,“大哥,你再讲一会嘛,我不想睡。”
“欲速则不达,你先把这些文章温熟了再说。”朱允炆又指着常槿说道:“你不累,小姨还要歇息呢。”
朱允熥见常槿眼睛都熬红了,便作罢。
朱允炆和常槿离开书房,已经是午夜时分,大地被沉沉的寒雾笼罩着,月光晦涩,连宫墙都看不清了,地下的寒霜覆盖了刚刚冒头的新草,世界一片静寂。
朱允炆说道:“春寒雾重,我送小姨回去。”
常槿推辞,“不用了,夜已深,你也要早点休息。”
朱允炆抢过常槿手里的灯笼,走在前面,“小姨勿用和我客气,走吧。”
常槿只得跟在后面,保持着一只手臂的距离。浓雾弥漫,似乎只有眼前的朱允炆是唯一的光亮。
路过水榭池塘时,常槿踩在结霜的十字路上,脚下一滑,即将摔在地时,朱允炆扔掉了灯笼,以身为垫,接住了常槿。
防风的琉璃灯笼落在了池塘里,悄无声息的下沉,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和迷雾中,伸手不见五指,偶有女子的低声哭泣和男人的喘息之声,但很快这一切都消融在沉重的似乎能挤出水来的浓雾里……
次日清晨,春天的太阳驱赶着浓雾,乍然转暖,东宫小内侍打扫庭院,发现池塘边的荼蘼花架倒了一大片。
小内侍嘟囔道:“又是野猫打架弄榻了花架。”
一直不知名的虫子努力从泥土里钻出来,待太阳烤干了它的翅膀,虫子鸣唱着,呼扇着翅膀,飞向了花园。
惊蛰已到,万物复苏。
皇宫,大本堂,这里是未成年皇子皇孙们读书的地方。下午快要散学时,朱允炆陪着洪武帝来到了大本堂,大学士宋濂带着龙子龙孙在堂外相迎。
“父皇。”
“皇爷爷。”
洪武帝看着这群眼神尚且稚嫩天真的后代,心中的烦忧顿时消散了,他一边走进大本堂,一边问宋濂,“宋大学士,今天讲了什么?”
宋濂说道:“今天讲了祭祀。”
洪武帝点头道:“教的很好,国家大事,唯祭与戊。他们学的如何?”
宋濂说道:“尚可。”
那就是不太熟悉,需要皇上亲自督促的意思了。
洪武帝随便一指,恰好点到了八岁的燕王世子朱高炽,“炽儿,你说说如何祭社神和稷神。”
朱高炽面容白皙,有些微胖,长得十分壮实,要不是那双灵活狡黠的眼睛太像他亲娘徐妙仪了,他或许会是洪武帝最喜欢的孙辈。
朱高炽说道:“社神是土地神,稷神是五谷神。人吃五谷杂粮,所以社稷是国之命脉。每年春秋时都要设社稷坛,社神在东,北向。稷神在西,北向。坛上按照五行覆盖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帝王亲临社稷坛祭之。”
洪武帝刚刚祭祀过社稷二神,知道朱高炽答对了,他摆了摆手,“你答的很好,你先散学吧。”
朱高炽顺利过关,向洪武帝和宋濂施礼告退。
洪武帝的目光落在了朱允熥身上,朱允熥本能的紧张起来了,皇爷爷每一次考校,他都如临大敌。
立在洪武帝身后的朱允炆对着弟弟安慰似的点点头,示意他淡定。
朱允熥感受到大哥的鼓励,犹如吃了定心丸似的,放松下来。
洪武帝问道:“如何祭天地日月?”
朱允熥答道:“冬至祭天,以日月星辰,云雨风雷从祀。夏至祭地,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寝陵、诸山从祀。春分祭日,以星辰从祭。秋分祭月,以星辰从祭。”
顺利答完,朱允熥心生欢喜,等着皇爷爷像夸奖朱高炽那样夸赞自己,早点散学回东宫向小姨报喜。
谁知洪武帝觉得朱允熥是东宫唯一的嫡子,要求自然要比朱高炽更严格才行,于是又问道:“每年祭孔子先师,随孔子牌位从祀有‘四配’和‘十哲’,是那‘四配’、那‘十哲’?”
朱允熥一愣,手心开始紧张出汗,努力回想着宋濂教导的内容。
洪武帝见他这副犹豫的模样,有些恨铁不成钢,“怎么?答不上来了?”
虽说想的不全面,但小少年的自尊心并不服输,朱允熥赶紧说道:“‘复圣颜子,宗圣鲁子,述圣思子,亚圣孟子。实乃‘四配’。‘十哲’是先贤闵子、冉子、端木子、仲子、还有……孙子,还有……”
洪武帝的脸色越来越沉,朱允熥越想越急,越急越想不出来,尴尬的立在原地。
洪武帝一叹,正要开始训斥,朱允炆在身后暗暗扯了一下他的龙袍,悄声耳语道:“皇爷爷,水生都十二岁了,给他留点脸面。”
依洪武帝的火爆脾气,若是其他皇子皇孙,别说十二岁,就是二十岁洪武帝也照骂不误,不过朱允熥毕竟是东宫嫡子,未来大明江山继承人,洪武帝忍了忍,听从了大孙子的劝谏,摆摆手说道:“你们都散了吧,允熥留下。”
洪武帝在场,谁都不敢放肆,但是朱允熥总觉得自己能够听见他们的嘲笑,顿时面红耳赤。
大本堂只剩下祖孙三人。洪武帝说道:“允炆,告诉你的好弟弟,从祭孔子的‘十哲’是谁?”
朱允炆对答如流:“先贤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和颛孙师。”
洪武帝扫了一眼朱允熥,眼神里全是失望,“记住没有?”
朱允熥其实恨不得将这段难堪的记忆删除,可不得不说道:“记住了,皇爷爷。”
说到最后,朱允熥的话里都带着哭腔。
若是公主郡主们哭,洪武帝还能宠一宠,迁就迁就,但是他最烦皇子皇孙们哭!
洪武帝怒不可支,“都十二岁了,朕像你这么大时,已经会下地干活,照顾病母幼妹了,你还哭哭
啼啼的,像什么样子!”
不骂还能忍住,一骂朱允熥眼泪簌簌落地,肩膀耸动,无声的哭泣。
要是看见儿子们不成器,洪武帝教育的法宝是甩鞭子,打服气为止。但是洪武帝不舍得打孙子们,哪怕朱允熥的表现令他失望透顶。
洪武帝强忍住怒火,“好了好了,朕不想看你这副怂样,朕还要回去批阅奏折。允炆,监督你弟,抄写《周礼》三遍方能回东宫。”
朱允炆说道:“是,皇爷爷。”
洪武帝拂袖而去。
东宫,入夜。
朱允熥在窗下捧书苦读,从房梁垂下一根绳,绳子的尾端和他的发髻相连,十一二岁的小少年,正是长身体嗜睡的年纪,读着读着就困了,头一沉,绳子扯住了发髻,小少年一下惊醒过来了。
“水生!”
这一幕恰好被提着夜宵走进来的常槿看见了,常槿忙放下食盒,跑过去解开了小少年发髻上的绳索,“你这是做什么?困了睡觉便是,强撑着也读不进去。”
小姨常槿抚养外甥朱允熥长大,两人情同母子,看见朱允熥头悬梁、锥刺股苦读的样子,常槿很心疼。
朱允熥沮丧的摇摇头,“不,今天不背完整篇的《论语》,我就不睡觉。昨天皇爷爷来大本堂亲自考校功课,我又被训了,皇爷爷说大哥三岁能写诗,五岁时就能通背《论语》,我都十二岁了,还背的磕磕巴巴的,真是丢人。”
其实洪武帝并不是有意伤害朱允熥的自尊心,嫡庶不分。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是自己的亲孙子,何况朱允熥还是常遇春的外孙,东宫唯一的嫡子,大明江山的继承人。
洪武帝爱之深,责之切,他希望朱允熥能够和朱允炆一样的优秀,可是朱允熥的资质太过平庸了——其实说平庸有点委屈朱允熥,因为无论谁和天才朱允炆相比,都会显得平庸。
朱允熥也有优点,善良,踏实,勤奋,知错能改,和普通人比起来,朱允熥算得上是优秀的人。
可是有朱允炆珠玉在前,别说是朱允熥了,就连新科进士都被他比成了庸人。如此明显的嫡弱庶强,洪武帝都替朱允熥着急,所以大本堂的这些孙子辈,唯独对他分外的苛刻,希望能够勉励其成才。
常槿心疼外甥,却也毫无办法,她打开食盒,端出一碗鸡汤馄饨,“先吃点东西吧,我亲手做的,肚子饿了也背不进去的。”
闻到食物的香气,朱允熥食指大动,却固执的摇头道:“吃饱了就更想睡了。”
看着外甥眼底一片青黑之色,常槿正要再劝,朱允炆踏着夜色走进书房,笑道:“好香的馄饨,吃饱了确实想睡,那就麻烦小姨分一半给我,我和弟弟分而食之,吃个半饱,既能解馋,还能继续一起读书。”
“大哥。”朱允熥眼睛一亮,像是看见救星似的,“《论语》有几个地方不太明白,大哥教教我。”
常槿取了空碗筷,分了一半给朱允炆。兄弟两人一起吃了,朱允炆给弟弟答疑解惑,朱允熥问道:“……孔子为什么说《韶》尽善尽美,而《武》尽美而未尽善。《韶》和《武》都是西周时的乐舞,孔子一直推崇的礼乐,为何这其中还分三六九等呢?”
朱允炆并没有急着解释,他拿起挂在墙上的古琴,连续弹奏了两首曲子,问道:“你觉得这两首曲子有什么不同?”
朱允熥对音律了解甚少,说道:“大哥的琴技一流,我觉得都很好听啊。”
朱允炆一笑,“我是问你听这两首曲子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朱允熥摸着脑袋想了想,说道:“第一个音律平和,很舒缓的曲调。第二个铿锵有力,隐隐有杀伐之声。”
一旁听曲的常槿迟疑片刻,说道:“第一个曲子出自乐舞《韶》,是讲述大禹治水成功,挽救天下苍生,众望所归接受了禅让为王,从此天下太平,曲调里充满了肃穆祥和之气,所以孔子说《韶》尽善尽美。”
“第二个曲子出自《武》,纣王无道,武王伐之,实乃正义之战,但是杀戮不断,伏尸百万,流血漂撸。所以孔子说《武》尽美而未尽善,是希望天下和平,少动干戈,以免百姓受苦,流离失所。”
朱允熥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是这个意思,小姨好厉害啊。”
常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是你大哥厉害,这种古老的曲谱都信手拈来,我只是听懂了曲调,有所感悟而已。”
朱允炆对着常槿点头笑道,“小姨真是我的知音,一听就懂了。”
朱允熥天真无邪的说道:“大哥和小姨都厉害。大哥弹曲,小姨解说,我才明白孔子这句话的真意,这下永远都不会忘记了。”
朱允炆说道:“君子习六艺,一个都不能缺,是因万物皆有规律,规律皆是相通的,知一晓二,举一反三,这书不是背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捉摸其中的规律,融会贯通,方能事半功倍。”
朱允熥低头说道:“可是我背不出书来,皇爷爷不高兴呢。”
朱允炆眼珠儿一转,说道:“其实皇爷爷忙于公务,读书并不多,他考校的范围有限,我给你圈出来,你按重点背诵,将来就不怕皇爷爷突击考校功课了。剩下来的时间我教你习六艺,如何?”
朱允熥有些犹豫,“这个……是不是作弊?”
常槿也有些顾虑,“万一被拆穿,皇上会生气吧?”
朱允炆说道:“你一没有打小抄,二没有偷考题,怎么算是作弊?只是让你重点背诵某些内容,一点小技巧,又不是让你松懈学习。难道你不想得到皇爷爷的赞赏?”
朱允熥脱口而出,“想啊!”
做梦都想呢。
朱允炆说道:“这就对了,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小姨知,其他人怎会知晓?何况人都需要鼓励的,将来你的表现越来越好,皇爷爷也会很高兴的。”
朱允熥跃跃欲试,常槿也并不反对,朱允炆当即拿起朱笔圈出重点部分,“……论语这边,皇爷爷喜欢考校《为政》、《颜渊》、《子路》和《尧曰》。古文类习惯考校《陈情表》、《师说》、《高帝求贤诏》……”
“总之你要记住,皇爷爷不喜欢辞藻华丽,歌功颂德的文章,譬如《滕王阁序》,他老人家喜欢实际的、语言浅显,有逻辑的文章,通常和修养与治国有关,比如苏洵的《管仲论》,《辩奸论》和《心术》……”
朱允炆细细给弟弟讲解,直到午夜方休,朱允熥意犹未尽,“大哥,你再讲一会嘛,我不想睡。”
“欲速则不达,你先把这些文章温熟了再说。”朱允炆又指着常槿说道:“你不累,小姨还要歇息呢。”
朱允熥见常槿眼睛都熬红了,便作罢。
朱允炆和常槿离开书房,已经是午夜时分,大地被沉沉的寒雾笼罩着,月光晦涩,连宫墙都看不清了,地下的寒霜覆盖了刚刚冒头的新草,世界一片静寂。
朱允炆说道:“春寒雾重,我送小姨回去。”
常槿推辞,“不用了,夜已深,你也要早点休息。”
朱允炆抢过常槿手里的灯笼,走在前面,“小姨勿用和我客气,走吧。”
常槿只得跟在后面,保持着一只手臂的距离。浓雾弥漫,似乎只有眼前的朱允炆是唯一的光亮。
路过水榭池塘时,常槿踩在结霜的十字路上,脚下一滑,即将摔在地时,朱允炆扔掉了灯笼,以身为垫,接住了常槿。
防风的琉璃灯笼落在了池塘里,悄无声息的下沉,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和迷雾中,伸手不见五指,偶有女子的低声哭泣和男人的喘息之声,但很快这一切都消融在沉重的似乎能挤出水来的浓雾里……
次日清晨,春天的太阳驱赶着浓雾,乍然转暖,东宫小内侍打扫庭院,发现池塘边的荼蘼花架倒了一大片。
小内侍嘟囔道:“又是野猫打架弄榻了花架。”
一直不知名的虫子努力从泥土里钻出来,待太阳烤干了它的翅膀,虫子鸣唱着,呼扇着翅膀,飞向了花园。
惊蛰已到,万物复苏。
皇宫,大本堂,这里是未成年皇子皇孙们读书的地方。下午快要散学时,朱允炆陪着洪武帝来到了大本堂,大学士宋濂带着龙子龙孙在堂外相迎。
“父皇。”
“皇爷爷。”
洪武帝看着这群眼神尚且稚嫩天真的后代,心中的烦忧顿时消散了,他一边走进大本堂,一边问宋濂,“宋大学士,今天讲了什么?”
宋濂说道:“今天讲了祭祀。”
洪武帝点头道:“教的很好,国家大事,唯祭与戊。他们学的如何?”
宋濂说道:“尚可。”
那就是不太熟悉,需要皇上亲自督促的意思了。
洪武帝随便一指,恰好点到了八岁的燕王世子朱高炽,“炽儿,你说说如何祭社神和稷神。”
朱高炽面容白皙,有些微胖,长得十分壮实,要不是那双灵活狡黠的眼睛太像他亲娘徐妙仪了,他或许会是洪武帝最喜欢的孙辈。
朱高炽说道:“社神是土地神,稷神是五谷神。人吃五谷杂粮,所以社稷是国之命脉。每年春秋时都要设社稷坛,社神在东,北向。稷神在西,北向。坛上按照五行覆盖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帝王亲临社稷坛祭之。”
洪武帝刚刚祭祀过社稷二神,知道朱高炽答对了,他摆了摆手,“你答的很好,你先散学吧。”
朱高炽顺利过关,向洪武帝和宋濂施礼告退。
洪武帝的目光落在了朱允熥身上,朱允熥本能的紧张起来了,皇爷爷每一次考校,他都如临大敌。
立在洪武帝身后的朱允炆对着弟弟安慰似的点点头,示意他淡定。
朱允熥感受到大哥的鼓励,犹如吃了定心丸似的,放松下来。
洪武帝问道:“如何祭天地日月?”
朱允熥答道:“冬至祭天,以日月星辰,云雨风雷从祀。夏至祭地,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寝陵、诸山从祀。春分祭日,以星辰从祭。秋分祭月,以星辰从祭。”
顺利答完,朱允熥心生欢喜,等着皇爷爷像夸奖朱高炽那样夸赞自己,早点散学回东宫向小姨报喜。
谁知洪武帝觉得朱允熥是东宫唯一的嫡子,要求自然要比朱高炽更严格才行,于是又问道:“每年祭孔子先师,随孔子牌位从祀有‘四配’和‘十哲’,是那‘四配’、那‘十哲’?”
朱允熥一愣,手心开始紧张出汗,努力回想着宋濂教导的内容。
洪武帝见他这副犹豫的模样,有些恨铁不成钢,“怎么?答不上来了?”
虽说想的不全面,但小少年的自尊心并不服输,朱允熥赶紧说道:“‘复圣颜子,宗圣鲁子,述圣思子,亚圣孟子。实乃‘四配’。‘十哲’是先贤闵子、冉子、端木子、仲子、还有……孙子,还有……”
洪武帝的脸色越来越沉,朱允熥越想越急,越急越想不出来,尴尬的立在原地。
洪武帝一叹,正要开始训斥,朱允炆在身后暗暗扯了一下他的龙袍,悄声耳语道:“皇爷爷,水生都十二岁了,给他留点脸面。”
依洪武帝的火爆脾气,若是其他皇子皇孙,别说十二岁,就是二十岁洪武帝也照骂不误,不过朱允熥毕竟是东宫嫡子,未来大明江山继承人,洪武帝忍了忍,听从了大孙子的劝谏,摆摆手说道:“你们都散了吧,允熥留下。”
洪武帝在场,谁都不敢放肆,但是朱允熥总觉得自己能够听见他们的嘲笑,顿时面红耳赤。
大本堂只剩下祖孙三人。洪武帝说道:“允炆,告诉你的好弟弟,从祭孔子的‘十哲’是谁?”
朱允炆对答如流:“先贤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和颛孙师。”
洪武帝扫了一眼朱允熥,眼神里全是失望,“记住没有?”
朱允熥其实恨不得将这段难堪的记忆删除,可不得不说道:“记住了,皇爷爷。”
说到最后,朱允熥的话里都带着哭腔。
若是公主郡主们哭,洪武帝还能宠一宠,迁就迁就,但是他最烦皇子皇孙们哭!
洪武帝怒不可支,“都十二岁了,朕像你这么大时,已经会下地干活,照顾病母幼妹了,你还哭哭
啼啼的,像什么样子!”
不骂还能忍住,一骂朱允熥眼泪簌簌落地,肩膀耸动,无声的哭泣。
要是看见儿子们不成器,洪武帝教育的法宝是甩鞭子,打服气为止。但是洪武帝不舍得打孙子们,哪怕朱允熥的表现令他失望透顶。
洪武帝强忍住怒火,“好了好了,朕不想看你这副怂样,朕还要回去批阅奏折。允炆,监督你弟,抄写《周礼》三遍方能回东宫。”
朱允炆说道:“是,皇爷爷。”
洪武帝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