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混沌氏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仙人洞文化:长江流域。时间:BC9750~7000年。典型遗址: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出土了石器、骨器、穿孔蚌器、原始陶片、人骨标本以及兽骨残片,是中国南方出土物最多的洞穴。
石器有打制的刮削器、砍砸器等。也有如钻孔器、凿、铲等磨制石器。磨制得比较粗糙。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制作了磨制石器。
最为重要的是出土了夹粗砂绳纹陶器(BC9750年)。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陶器。
陶器都已破碎。器型多是圆底罐,器内壁凹凸不平,胎壁厚薄不匀,胎质粗劣,有些还掺和了蚌末、石英粒。陶色不稳定,同一块陶片上有时会呈现红、灰、黑三色;内壁和外壁均饰粗绳纹。这说明制陶技术尚处于原始阶段。烧造陶器采用平地堆烧方式。
骨器有鱼镖、凿、针、笄等。鱼镖上刻有倒刺,戳鱼的功能较强。凿用于加工木器。针用于缝制衣服。笄上刻有条纹,以使束发时不易滑脱。蚌器多数穿孔;孔一般是对钻或敲凿而成;敲凿的孔四周很不规整。
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野生稻植硅石标本(BC9750年),以及栽培稻植硅石标本(BC8000年)。这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证据。
新石器时代早期,这种以打制、磨制石器和粗砂绳纹陶共存的原始文化统称为万年仙人洞文化。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东南地区甚至包括印度支那的某些地方。
上山文化:长江下游。时间:BC9000~7000年。典型遗址: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
发现了石斧、石镞、红陶三足鼎等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发现陶胎中有稻壳遗存,经测定属于栽培稻范畴,说明上山遗址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最早起源地之一。发现了数量较多的打制石器。
遗址内具有明显的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特征。
在遗址出土的陶器(片)和石器中,陶器多为夹炭红衣陶,数量少,陶质疏松,火候低,器型十分简单,85%的都是敞口盆形器。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并发现少量通体磨光的石锛和石斧。遗址发现大量的石球、石磨棒和石磨盘,考古界将这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工具组合称为工具套,上山遗址的这一工具套就与原始的狩猎、采集和原始农业的复合性经济模式相对应,石球应该是狩猎的投掷物,石磨棒、石磨盘可以用来脱去稻壳,也可以用来碾磨块茎类食物以获取流汁状的淀粉。
浦江的上山遗址位于浙中盆地,四周平坦开阔。这是人类早期定居生活的一种全新选择。遗址发现了结构比较完整的木构建筑基址,这反映了长江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定居生活发生、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玉蟾岩遗址:长江中游。时间:BC8000年。典型遗址:湖南省道县寿雁镇。基本归类于仙人洞文化。
遗物主要有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发现了陶片和人工栽培水稻,还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猕猴桃、梅等果实标本。
玉蟾岩陶器的出土,表明玉蟾岩遗址存在资源强化利用的现象,这是人类从定居走向农业生产的先兆。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可供玉蟾岩食用的动植物资源日趋不足,玉蟾岩人加强了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孕育了原始农业。
从采集渔猎走向农耕时代,人类经历了从向自然攫取到生产的革命性转变。这次革命,在仙人洞就已经孕育,在湖南道县开花结果。原始农业当时初步开展起来。玉蟾岩,成了世界稻作文明起源的“圣地”。水稻在中国大陆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有意思的是,这里还发现了历史最悠久的特色小吃~永州喝螺,这个小吃居然有上万年的历史,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且流传至今的地方特色小吃了。
之前主要介绍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情况,即BC9750~7000年。
下面开始介绍BC7000~5000年的情况,主要为伏羲氏部落联盟时期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情况。
BC7000~6000年前,西亚各地先后进入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这时农业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农业。房子一般为多间式、平顶,有的房内有牛头形塑像。
BC6000~5000年,这里的一些遗址有了铜器(个别遗址中用冷锻法制造的铜扣针等,可早到BC7500年),进入铜石并用时代。西亚是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远远早于东亚。
中亚大约在BC6000~5000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其代表有哲通文化。该文化分布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石器大多继承当地的中石器时代传统而多细石器,同时也新出现磨制石斧和磨谷器。已种植小麦和大麦,饲养山羊。陶器均为手制,胎中多掺草末,除素面外还有一些彩陶。从总体文化面貌来看明显受到西亚新石器文化的影响。
南亚次大陆较早的新石器文化大约开始于BC6000年,分布在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一带。居民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牛,也受到西亚的影响。
下面继续介绍伏羲氏部落联盟的情况。
混沌氏: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统治时间:BC6950~6670年。共280年。应为上古盘古氏的后裔部落,后臣服于伏羲氏。
仙人洞文化:长江流域。时间:BC9750~7000年。典型遗址: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出土了石器、骨器、穿孔蚌器、原始陶片、人骨标本以及兽骨残片,是中国南方出土物最多的洞穴。
石器有打制的刮削器、砍砸器等。也有如钻孔器、凿、铲等磨制石器。磨制得比较粗糙。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制作了磨制石器。
最为重要的是出土了夹粗砂绳纹陶器(BC9750年)。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陶器。
陶器都已破碎。器型多是圆底罐,器内壁凹凸不平,胎壁厚薄不匀,胎质粗劣,有些还掺和了蚌末、石英粒。陶色不稳定,同一块陶片上有时会呈现红、灰、黑三色;内壁和外壁均饰粗绳纹。这说明制陶技术尚处于原始阶段。烧造陶器采用平地堆烧方式。
骨器有鱼镖、凿、针、笄等。鱼镖上刻有倒刺,戳鱼的功能较强。凿用于加工木器。针用于缝制衣服。笄上刻有条纹,以使束发时不易滑脱。蚌器多数穿孔;孔一般是对钻或敲凿而成;敲凿的孔四周很不规整。
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野生稻植硅石标本(BC9750年),以及栽培稻植硅石标本(BC8000年)。这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证据。
新石器时代早期,这种以打制、磨制石器和粗砂绳纹陶共存的原始文化统称为万年仙人洞文化。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东南地区甚至包括印度支那的某些地方。
上山文化:长江下游。时间:BC9000~7000年。典型遗址: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
发现了石斧、石镞、红陶三足鼎等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发现陶胎中有稻壳遗存,经测定属于栽培稻范畴,说明上山遗址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最早起源地之一。发现了数量较多的打制石器。
遗址内具有明显的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特征。
在遗址出土的陶器(片)和石器中,陶器多为夹炭红衣陶,数量少,陶质疏松,火候低,器型十分简单,85%的都是敞口盆形器。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并发现少量通体磨光的石锛和石斧。遗址发现大量的石球、石磨棒和石磨盘,考古界将这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工具组合称为工具套,上山遗址的这一工具套就与原始的狩猎、采集和原始农业的复合性经济模式相对应,石球应该是狩猎的投掷物,石磨棒、石磨盘可以用来脱去稻壳,也可以用来碾磨块茎类食物以获取流汁状的淀粉。
浦江的上山遗址位于浙中盆地,四周平坦开阔。这是人类早期定居生活的一种全新选择。遗址发现了结构比较完整的木构建筑基址,这反映了长江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定居生活发生、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玉蟾岩遗址:长江中游。时间:BC8000年。典型遗址:湖南省道县寿雁镇。基本归类于仙人洞文化。
遗物主要有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发现了陶片和人工栽培水稻,还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猕猴桃、梅等果实标本。
玉蟾岩陶器的出土,表明玉蟾岩遗址存在资源强化利用的现象,这是人类从定居走向农业生产的先兆。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可供玉蟾岩食用的动植物资源日趋不足,玉蟾岩人加强了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孕育了原始农业。
从采集渔猎走向农耕时代,人类经历了从向自然攫取到生产的革命性转变。这次革命,在仙人洞就已经孕育,在湖南道县开花结果。原始农业当时初步开展起来。玉蟾岩,成了世界稻作文明起源的“圣地”。水稻在中国大陆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有意思的是,这里还发现了历史最悠久的特色小吃~永州喝螺,这个小吃居然有上万年的历史,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且流传至今的地方特色小吃了。
之前主要介绍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情况,即BC9750~7000年。
下面开始介绍BC7000~5000年的情况,主要为伏羲氏部落联盟时期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情况。
BC7000~6000年前,西亚各地先后进入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这时农业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农业。房子一般为多间式、平顶,有的房内有牛头形塑像。
BC6000~5000年,这里的一些遗址有了铜器(个别遗址中用冷锻法制造的铜扣针等,可早到BC7500年),进入铜石并用时代。西亚是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远远早于东亚。
中亚大约在BC6000~5000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其代表有哲通文化。该文化分布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石器大多继承当地的中石器时代传统而多细石器,同时也新出现磨制石斧和磨谷器。已种植小麦和大麦,饲养山羊。陶器均为手制,胎中多掺草末,除素面外还有一些彩陶。从总体文化面貌来看明显受到西亚新石器文化的影响。
南亚次大陆较早的新石器文化大约开始于BC6000年,分布在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一带。居民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牛,也受到西亚的影响。
下面继续介绍伏羲氏部落联盟的情况。
混沌氏: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统治时间:BC6950~6670年。共280年。应为上古盘古氏的后裔部落,后臣服于伏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