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文丁诛季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武乙三十四年(BC1185),作为周族部落首领的季历,前往商都朝拜。因他屡立战功,武乙赐给季历土地30里、玉10车、马10匹。
武乙三十五年(BC1184),季历征伐鬼方的一支西落鬼戎(在今山西洛城一带),俘虏了十二个翟王(部落首领),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保卫了周国的安全,确保了商朝西部的安宁。
商王武乙非常满意,认为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危及自己的统治了,于是到黄河、渭河交界一带打猎,不想站立在一阵雷雨中,因为地处平原,而遭雷击而震死。武乙的死因非常特别,受雷击震死,所以被认为是他的报应,是他的残暴引来了天神的惩罚,当然这是祭司阶层的言论。
武乙死后,由其子文丁(《史记》作太丁)继位。
文丁,统治时间:BC1183--1171年。
文丁,子姓,名杞,商朝第二十八位君主。
BC1183年,武乙的儿子文丁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以殷(河南安阳)为都。
文丁二年(BC1182),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今山西汾阳),失败,这是季历少有的失败战役。
文丁三年(BC1181),洹水一日三绝。此说明当时商朝面临大旱威胁。
文丁时代连连遭受自然灾害,商朝经济与国力日渐衰弱。曾经有人做过统计,每次改朝换代,总伴随着气候的大波动,不是酷热有了旱灾,就是气温骤低导致北方游牧部落南下侵袭,以寻找粮食。
文丁四年(BC1180),周公季历在兵败两年之后,再次进军山西,讨伐并击败余无之戎(今山西长治)。文丁任命季历为牧师,牧师有地方伯长的意思,专征伐权。太丁希望季牧师帮他安定边陲。
文丁五年(BC1179),周国在程国的故地建立地方政权,称为程邑。
文丁七年(BC1177),周公季历讨伐并击败始呼之戎(山西南部)。
文丁十一年(BC1173),周公季历讨伐翳徒之戎(山西南部),俘获其三大夫,声威大振。
季历率众击退周围的游牧部落,缴获了大量的财物,俘虏了许多俘虏,成为了显赫的大家族,巩固和发展了周部族在渭水中游(关中)的统治,许多诸侯前往归顺,使周成为商西部的一个强大的方国,势力发展到今天的河南西部。
文丁为此而感到恐惧,惧西方诸侯成为季历的羽翼,构成对殷商的威胁,决心抑止周的发展。
文丁命令季历到殷都献俘报捷,季历不疑有它,带着(姬)昌来到了殷向文丁报捷。
文丁赐以圭瓒、积匕,作为犒赏,加封季历为“方伯”,号称“周西伯”,使季历志得意满,季历误以为文丁仍然象他的父亲武乙一样信任他。
当季历准备返周时,文丁突然下令将季历囚禁在塞库,将(姬)昌囚禁在玉门。季历本来没有叛商的想法,被软禁的季历一气之下就绝食抗争,不久饿死。
昌为了发泄郁闷之情,辞以作歌,流传很广。早在古公亶父时期就已经有了灭商的念头,但是季历因为与商的联姻,实际上已经有了效忠商王武乙的打算,而昌更是武乙的外孙辈,与商朝有亲缘关系,更没有理由推翻商。可是文丁的所作所为又坚定了姬昌灭商的决心,以后昌的种种作为都是在为父报仇和灭商作准备。如果季历没有被杀,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季历反商,提前推翻商的统治,但从季历的忠心来看,这个可能性不大;而另一个可能是周不会再有反商的决心,而成为商王朝的忠心拥护者,这个可能性更大,毕竟姬昌的母亲是商朝王族。
屡历战功的季历无故被诛,各国诸侯都感到愤愤不平,在周朝臣民的强烈呼吁下,各国诸侯联名请求释放昌。
家庭关系
父亲:古公亶父(周太王)
兄:吴泰伯、仲雍
儿子:周文王姬昌、虢仲、虢叔
孙子:伯邑考、周武王姬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等
文丁十二年(周文王元年,BC1172),此时昌已经四十岁,文丁顶不住压力,加上能征善战的季历已经被杀,谅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昌不可能再对商的基业产生威胁,于是昌被释放回周国,在昌被释放回国后,不久即被拥戴为周国的国君,因为季历死前被封为西伯,姬昌也袭爵为西伯,后人所指的西伯侯即为姬昌。这一年有凤鸣于岐山,似乎预示着昌的时代即将到来。
文丁十三年(BC1171),文丁在暂时解决了周国对商朝的威胁后,含笑而逝。
文丁有两个儿子,长子箕子,次子帝乙,三子比干。
文丁去世后,其次子帝乙继位。
帝乙,统治时间:BC1170--1162年。
帝乙,子姓,名羡,商朝第二十九位君主。
商人之所以将自己的君主称为帝,而不是像夏王朝一样称为后,这是和商王朝的祖宗一元神教有关。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后,集王权、神权于一身,既是君主,又是祭司,在灭夏之时,按《尚书》的说法,是打着天命的大旗的。天命为什么在商汤一边,解释起来有些费力。因而自商汤起,经不懈努力,终将原始的多神教改造成祖宗一元神宗教。商人尊自己的祖先帝喾,在《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由于祖先是天帝,主管一切神灵,因而护佑商人便顺理成章。而且,历代商王死后,都要回到祖先身旁,“在帝左右”,成为沟通人间和上帝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后代会象尊敬祖先一样,将逝去的先王亦称为帝。既然死后为神为帝,因此在人间的称为便是帝××。(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商王称号》)
BC1170年,文丁的儿子帝乙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以殷(河南安阳)为都。
箕子,子姓,名胥余,在帝乙和其子帝辛时期官任太师(宰相)。
比干,子姓,帝乙的弟弟,幼年聪慧,勤奋好学,年少时就以少师(亚相)高位辅佐商王帝乙。
比干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
武乙三十四年(BC1185),作为周族部落首领的季历,前往商都朝拜。因他屡立战功,武乙赐给季历土地30里、玉10车、马10匹。
武乙三十五年(BC1184),季历征伐鬼方的一支西落鬼戎(在今山西洛城一带),俘虏了十二个翟王(部落首领),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保卫了周国的安全,确保了商朝西部的安宁。
商王武乙非常满意,认为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危及自己的统治了,于是到黄河、渭河交界一带打猎,不想站立在一阵雷雨中,因为地处平原,而遭雷击而震死。武乙的死因非常特别,受雷击震死,所以被认为是他的报应,是他的残暴引来了天神的惩罚,当然这是祭司阶层的言论。
武乙死后,由其子文丁(《史记》作太丁)继位。
文丁,统治时间:BC1183--1171年。
文丁,子姓,名杞,商朝第二十八位君主。
BC1183年,武乙的儿子文丁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以殷(河南安阳)为都。
文丁二年(BC1182),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今山西汾阳),失败,这是季历少有的失败战役。
文丁三年(BC1181),洹水一日三绝。此说明当时商朝面临大旱威胁。
文丁时代连连遭受自然灾害,商朝经济与国力日渐衰弱。曾经有人做过统计,每次改朝换代,总伴随着气候的大波动,不是酷热有了旱灾,就是气温骤低导致北方游牧部落南下侵袭,以寻找粮食。
文丁四年(BC1180),周公季历在兵败两年之后,再次进军山西,讨伐并击败余无之戎(今山西长治)。文丁任命季历为牧师,牧师有地方伯长的意思,专征伐权。太丁希望季牧师帮他安定边陲。
文丁五年(BC1179),周国在程国的故地建立地方政权,称为程邑。
文丁七年(BC1177),周公季历讨伐并击败始呼之戎(山西南部)。
文丁十一年(BC1173),周公季历讨伐翳徒之戎(山西南部),俘获其三大夫,声威大振。
季历率众击退周围的游牧部落,缴获了大量的财物,俘虏了许多俘虏,成为了显赫的大家族,巩固和发展了周部族在渭水中游(关中)的统治,许多诸侯前往归顺,使周成为商西部的一个强大的方国,势力发展到今天的河南西部。
文丁为此而感到恐惧,惧西方诸侯成为季历的羽翼,构成对殷商的威胁,决心抑止周的发展。
文丁命令季历到殷都献俘报捷,季历不疑有它,带着(姬)昌来到了殷向文丁报捷。
文丁赐以圭瓒、积匕,作为犒赏,加封季历为“方伯”,号称“周西伯”,使季历志得意满,季历误以为文丁仍然象他的父亲武乙一样信任他。
当季历准备返周时,文丁突然下令将季历囚禁在塞库,将(姬)昌囚禁在玉门。季历本来没有叛商的想法,被软禁的季历一气之下就绝食抗争,不久饿死。
昌为了发泄郁闷之情,辞以作歌,流传很广。早在古公亶父时期就已经有了灭商的念头,但是季历因为与商的联姻,实际上已经有了效忠商王武乙的打算,而昌更是武乙的外孙辈,与商朝有亲缘关系,更没有理由推翻商。可是文丁的所作所为又坚定了姬昌灭商的决心,以后昌的种种作为都是在为父报仇和灭商作准备。如果季历没有被杀,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季历反商,提前推翻商的统治,但从季历的忠心来看,这个可能性不大;而另一个可能是周不会再有反商的决心,而成为商王朝的忠心拥护者,这个可能性更大,毕竟姬昌的母亲是商朝王族。
屡历战功的季历无故被诛,各国诸侯都感到愤愤不平,在周朝臣民的强烈呼吁下,各国诸侯联名请求释放昌。
家庭关系
父亲:古公亶父(周太王)
兄:吴泰伯、仲雍
儿子:周文王姬昌、虢仲、虢叔
孙子:伯邑考、周武王姬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等
文丁十二年(周文王元年,BC1172),此时昌已经四十岁,文丁顶不住压力,加上能征善战的季历已经被杀,谅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昌不可能再对商的基业产生威胁,于是昌被释放回周国,在昌被释放回国后,不久即被拥戴为周国的国君,因为季历死前被封为西伯,姬昌也袭爵为西伯,后人所指的西伯侯即为姬昌。这一年有凤鸣于岐山,似乎预示着昌的时代即将到来。
文丁十三年(BC1171),文丁在暂时解决了周国对商朝的威胁后,含笑而逝。
文丁有两个儿子,长子箕子,次子帝乙,三子比干。
文丁去世后,其次子帝乙继位。
帝乙,统治时间:BC1170--1162年。
帝乙,子姓,名羡,商朝第二十九位君主。
商人之所以将自己的君主称为帝,而不是像夏王朝一样称为后,这是和商王朝的祖宗一元神教有关。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后,集王权、神权于一身,既是君主,又是祭司,在灭夏之时,按《尚书》的说法,是打着天命的大旗的。天命为什么在商汤一边,解释起来有些费力。因而自商汤起,经不懈努力,终将原始的多神教改造成祖宗一元神宗教。商人尊自己的祖先帝喾,在《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由于祖先是天帝,主管一切神灵,因而护佑商人便顺理成章。而且,历代商王死后,都要回到祖先身旁,“在帝左右”,成为沟通人间和上帝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后代会象尊敬祖先一样,将逝去的先王亦称为帝。既然死后为神为帝,因此在人间的称为便是帝××。(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商王称号》)
BC1170年,文丁的儿子帝乙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以殷(河南安阳)为都。
箕子,子姓,名胥余,在帝乙和其子帝辛时期官任太师(宰相)。
比干,子姓,帝乙的弟弟,幼年聪慧,勤奋好学,年少时就以少师(亚相)高位辅佐商王帝乙。
比干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