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巧言搭救文举人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家老爷所收到的并非锦衣卫拿人的驾帖,而是拜谒上官时使用的名帖。您既然是通晓官场规则的刑名师爷,应该不会不清楚这里面的区别吧?”
就在李盛驰进退维谷的关键时刻,平时深居简出的陪嫁丫鬟,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并主动出言为他解了围。
“《女孝经·广要道章》中曾提出:“女子出门必掩蔽其面,送兄弟不逾於阈。此妇人之要道。你既已出嫁从夫理应更加严于克己,怎能随意抛头露面有辱斯文呢?”
刑名师爷见自己居然被一个女流之辈指责顿觉颜面尽失,可是对方一语道破“驾帖”的作用又让他摸不准其背景深浅,只能是搬出《女孝经》这种封建糟粕来反驳对方。
“《女孝经》里的这一条根本不是规定而是提倡,只是提倡女子用这种方来自爱。具体是否要遵守那就是女子自己的事情了,事实上也没有人因为不接受这个提倡而看不起她。”
《女孝经》是唐代郑氏仿照《孝经》编撰的婚姻指导书:其本意是讲述后妃、夫人、邦君妻和庶人妻应该如何行孝,最具现实指导价值部分就是对如何侍奉公婆、治理家庭、修养德行、劝谏丈夫、教导子女作了详细的说明。
李盛驰做梦也没有想到“婚姻经营”的鼻祖类书籍,到了明朝这个刑名师爷的嘴里,就沦为了禁锢女子思想的枷锁。
“你区区一个无品无级的甲首,只不过是侥幸得到了锦衣卫校尉的赏识,竟然敢代先贤立言简直是不知死活!”
当李盛驰把自己对《女孝经》的理解一股脑地说出来后,刑名师爷的眼神立刻变得犀利起来,完全是一副气急败坏的嘴脸。
“在南平县的地界,你们居然连刑名师爷这样的头面人物都敢得罪,难道就不知道这‘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吗?”
看着拂袖而去的刑名师爷,文达节的表哥一脸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即他便命人关上大门,以示与李盛驰这对“祸水夫妻”划清界限。
“文举人杀妻的案子本来就牵扯是非过多,眼下有人自恃背景深厚愿意接手,你却三言两语就把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给推掉了。”
刑名师爷没想到当县令得知他与李盛驰之间的恩怨之后,竟然会命令自己与对方重归于好,理由只有四个字“为了查案”。
“解铃还须系铃人,县尊大人稍待片刻,学生必定会说服李盛驰接手此案。”
另一方面白白浪费了一个破案线索的李盛驰,此刻正在陪自己的滕妾在集市上买菜。
正看着对方用面纱遮住俏丽容颜,与卖菜的小贩讨价还价时,一个形色匆忙的年轻捕快忽然出现在李盛驰的面前。
“李大哥,我总算是找到你了。”
看着年轻捕快满头是汗的焦急模样,即便是对方没有开口说明情况,李盛驰也能猜到多半是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
“我们先找个地方歇歇脚,顺便你也可以喝口茶稳稳心神。”
相比于李盛驰的气定神闲,年轻捕快明显是有些乱了方寸,眼神里更是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焦急。
“那个从会稽来的李师爷知道县尊大人看重你,已经放出话来限你三天之内抓到杀人凶手,不然就要追究你‘诽谤读书人’的罪名啊。”
听完年轻捕快没头没脑的这番话后,李盛驰沉默思索了半天,才算是理顺他的话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想不到文举人的这件案子居然惊动了县太爷,三天之内破案倒是不难。只不过我还是有一事不明:既然李师爷明知文举人并非真凶,还执意要将他关押在大牢中呢?”
暗中监视年轻捕快的一个站班皂吏,很快便将李盛驰与年轻捕快在市集中的对话汇报给了李师爷。
“这个刁民以为有锦衣卫校尉给他撑腰就可以大放厥词,不过既然他愿意为文举人作保,我倒是可以顺水推舟卖给府台大人一个人情。”
在李师爷的劝说下,文达节很快便被准许回家与家人团聚,于此同时李盛驰也变成了对方的担保人。
“本官在南平县为官多年,也不曾有‘青天’之名。他区区一个甲首居然敢叫嚣三天内破获这件人命大案,我倒要看看时限一到他打算如何收场?”
作为县太爷私人聘任的幕僚,李师爷自然知道县令最在乎的是什么。既然李盛驰这么喜欢出风头,他索性就添油加醋直接来个“捧杀”。
“之前是我有眼无珠,想不到这么快你就将我的表弟从县衙大牢里救了出来。从此以后你就是我们兄弟俩的救命恩人了,但有吩咐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尽管文达节的表哥有种种令人难以接受的缺点,但对于自家兄弟的一片真情倒是没有丝毫做伪之处,这次为了表示他的歉意还亲自登门拜访。
“只要真正的凶手还没有抓住前,文举人的嫌疑就始终无法洗清。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还需要你们兄弟俩接下来能够多多配合调查。”
事到如今置身事外显然已经是不可能了,李盛驰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为破案减少阻力。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接下来所提的问题,很可能会刺激到对方已经变得很敏感的神经。
“这件案子直接关系到文家和我们赵家两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其中的利害关系,无需李兄提醒我也晓得。”
明朝276年间一共录取了11万多名举人,而当时全国只有1427个县,平均下来一个县三年才能出一个举人。
由于举人过于稀缺,朝廷甚至给出了近千亩土地免缴田税、免数十丁徭役的特权。
很多地主为少交一点税都会主动将财产寄在举人名下,因此哪怕中举前是个穷光蛋,中举后没几天就会有各种田产财物排着队送上门。
仅仅有了这项福利待遇,文达节就足以带着整个文家“鸡犬升天”,他的兴衰荣辱也自然就成了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大事。
“我听说樊秀才与你表弟的妻子私通已达三年,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我家老爷所收到的并非锦衣卫拿人的驾帖,而是拜谒上官时使用的名帖。您既然是通晓官场规则的刑名师爷,应该不会不清楚这里面的区别吧?”
就在李盛驰进退维谷的关键时刻,平时深居简出的陪嫁丫鬟,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并主动出言为他解了围。
“《女孝经·广要道章》中曾提出:“女子出门必掩蔽其面,送兄弟不逾於阈。此妇人之要道。你既已出嫁从夫理应更加严于克己,怎能随意抛头露面有辱斯文呢?”
刑名师爷见自己居然被一个女流之辈指责顿觉颜面尽失,可是对方一语道破“驾帖”的作用又让他摸不准其背景深浅,只能是搬出《女孝经》这种封建糟粕来反驳对方。
“《女孝经》里的这一条根本不是规定而是提倡,只是提倡女子用这种方来自爱。具体是否要遵守那就是女子自己的事情了,事实上也没有人因为不接受这个提倡而看不起她。”
《女孝经》是唐代郑氏仿照《孝经》编撰的婚姻指导书:其本意是讲述后妃、夫人、邦君妻和庶人妻应该如何行孝,最具现实指导价值部分就是对如何侍奉公婆、治理家庭、修养德行、劝谏丈夫、教导子女作了详细的说明。
李盛驰做梦也没有想到“婚姻经营”的鼻祖类书籍,到了明朝这个刑名师爷的嘴里,就沦为了禁锢女子思想的枷锁。
“你区区一个无品无级的甲首,只不过是侥幸得到了锦衣卫校尉的赏识,竟然敢代先贤立言简直是不知死活!”
当李盛驰把自己对《女孝经》的理解一股脑地说出来后,刑名师爷的眼神立刻变得犀利起来,完全是一副气急败坏的嘴脸。
“在南平县的地界,你们居然连刑名师爷这样的头面人物都敢得罪,难道就不知道这‘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吗?”
看着拂袖而去的刑名师爷,文达节的表哥一脸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即他便命人关上大门,以示与李盛驰这对“祸水夫妻”划清界限。
“文举人杀妻的案子本来就牵扯是非过多,眼下有人自恃背景深厚愿意接手,你却三言两语就把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给推掉了。”
刑名师爷没想到当县令得知他与李盛驰之间的恩怨之后,竟然会命令自己与对方重归于好,理由只有四个字“为了查案”。
“解铃还须系铃人,县尊大人稍待片刻,学生必定会说服李盛驰接手此案。”
另一方面白白浪费了一个破案线索的李盛驰,此刻正在陪自己的滕妾在集市上买菜。
正看着对方用面纱遮住俏丽容颜,与卖菜的小贩讨价还价时,一个形色匆忙的年轻捕快忽然出现在李盛驰的面前。
“李大哥,我总算是找到你了。”
看着年轻捕快满头是汗的焦急模样,即便是对方没有开口说明情况,李盛驰也能猜到多半是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
“我们先找个地方歇歇脚,顺便你也可以喝口茶稳稳心神。”
相比于李盛驰的气定神闲,年轻捕快明显是有些乱了方寸,眼神里更是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焦急。
“那个从会稽来的李师爷知道县尊大人看重你,已经放出话来限你三天之内抓到杀人凶手,不然就要追究你‘诽谤读书人’的罪名啊。”
听完年轻捕快没头没脑的这番话后,李盛驰沉默思索了半天,才算是理顺他的话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想不到文举人的这件案子居然惊动了县太爷,三天之内破案倒是不难。只不过我还是有一事不明:既然李师爷明知文举人并非真凶,还执意要将他关押在大牢中呢?”
暗中监视年轻捕快的一个站班皂吏,很快便将李盛驰与年轻捕快在市集中的对话汇报给了李师爷。
“这个刁民以为有锦衣卫校尉给他撑腰就可以大放厥词,不过既然他愿意为文举人作保,我倒是可以顺水推舟卖给府台大人一个人情。”
在李师爷的劝说下,文达节很快便被准许回家与家人团聚,于此同时李盛驰也变成了对方的担保人。
“本官在南平县为官多年,也不曾有‘青天’之名。他区区一个甲首居然敢叫嚣三天内破获这件人命大案,我倒要看看时限一到他打算如何收场?”
作为县太爷私人聘任的幕僚,李师爷自然知道县令最在乎的是什么。既然李盛驰这么喜欢出风头,他索性就添油加醋直接来个“捧杀”。
“之前是我有眼无珠,想不到这么快你就将我的表弟从县衙大牢里救了出来。从此以后你就是我们兄弟俩的救命恩人了,但有吩咐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尽管文达节的表哥有种种令人难以接受的缺点,但对于自家兄弟的一片真情倒是没有丝毫做伪之处,这次为了表示他的歉意还亲自登门拜访。
“只要真正的凶手还没有抓住前,文举人的嫌疑就始终无法洗清。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还需要你们兄弟俩接下来能够多多配合调查。”
事到如今置身事外显然已经是不可能了,李盛驰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为破案减少阻力。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接下来所提的问题,很可能会刺激到对方已经变得很敏感的神经。
“这件案子直接关系到文家和我们赵家两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其中的利害关系,无需李兄提醒我也晓得。”
明朝276年间一共录取了11万多名举人,而当时全国只有1427个县,平均下来一个县三年才能出一个举人。
由于举人过于稀缺,朝廷甚至给出了近千亩土地免缴田税、免数十丁徭役的特权。
很多地主为少交一点税都会主动将财产寄在举人名下,因此哪怕中举前是个穷光蛋,中举后没几天就会有各种田产财物排着队送上门。
仅仅有了这项福利待遇,文达节就足以带着整个文家“鸡犬升天”,他的兴衰荣辱也自然就成了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大事。
“我听说樊秀才与你表弟的妻子私通已达三年,不知此事是否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