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二 上意(中)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殿试结束之后,对于考生们而言,就是彻底放松的一段时间,他们终于不用再去经历一遍不堪回首的士子生涯,无数个寒窗苦读的日日夜夜,无尽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家人的失望,旁人的嘲笑,这一切,从交卷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再也不会经历了,因为他们已经成功地跨入了大明的最高阶层——士人阶层。
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就是官员了,最被人所羡慕的,最被人期待的,最被人渴望的,进士出身的官员,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太大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的,他们所希望的,不过是当个官,过过好日子,欺负欺负以前欺负过自己的人,为一县之主,抒发一下心头的快意而已。
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未来多少年里,最轻松快意的一段时间,就是现在了。
他们还没有去想,成为官员之后,他们所需要面临的种种,他们所需要经历的种种,新科进士的光环失效之后,他们是否还有如此轻松快意的心境,如此得意的思绪,那都是不确定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自以为已经结束的炼狱,其实是未来的岁月里,他们无数次回想的天堂。
然而这一切在现在是毫无说服力的,无论是对于士子们也好,还是对于正在阅卷的阅卷官们也好,还是对于正瞪大眼睛监视着一切的锦衣卫也好,都是没有意义的。
本次殿试的主阅卷官,是大学士夏言担当的,大学士严嵩和礼部尚书孙承恩分别担任副阅卷官,其余人等都是同阅卷官,由于只是一份策论,所以阅卷的速度自然快一些,对于某些标准卡的也不是很严格,也不需要黜落,仅仅只是名次重排而已。
夏言盯着手上的每一份卷子,看着每一份策论,他脑袋里全部都是郑光的那份策论,和那份可以吸引到他的策论比起来,现在所看的子曰诗云,毫无吸引力,完全不足以让他为这些卷子打上最高的评价——一个圈。
按照阅卷规定,九名阅卷官都有评断卷子好坏的权利,一份考卷要被所有的九名考官都阅读过,并且打上评价之后,再去做最后的判定,最高的评价是一个圈圈,次一等的是一个三角,再次一等的是一个点,再次就是一根竖杠,最后一等的是个叉叉,想要得到一甲进士那珍贵的三个名额中的一个以及二甲的名额,就必须要得到八个圈圈,如果有超过一个的三角或是点,就肯定要落入三甲。
而对于一甲进士的三个名额,估计只有全部九个圈圈都到手才有可能得到了,不仅仅是策论的内容,还有书法,还有卷面的整洁程度,总体的观感等等,评价相当细致,相当的吹毛求疵,当然了,他们也不敢乱来,因为搞不好皇帝就要亲自查阅试卷,明太祖就经常干这个事情,还闹出不少次科举案,杀掉不少考官。
至于嘉靖陛下,一般只看前十名的卷子,但是,也难说会不会突发奇想要看别的卷子,毕竟圣心难测,而嘉靖皇帝又是出了名的善变多疑。
夏言已经连续看了十多份阐述国虽大好战恒亡的卷子,一律打上三角或者点点,打入三甲之列,就算是遇到有八个圈圈的,他也会评价为点,使之不得进入二甲前列,得以选庶吉士,他并不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意,说实话,如此善变的心意,也没几个臣子可以明白,所以夏言还是坚定的主战派,看到主和派的卷子就一律打落三甲和二甲后列,看到主战的卷子就给圈,最不济也是三角。
直到一份熟悉的卷子出现在他的面前,夏言才眼前一亮,那熟悉的卷首语和第一页纸的论断,让夏言瞬间明白,这就是郑光的卷子,八个醒目的圈圈画在上面,让夏言明白自己就是决定他一生的那个人,第一页纸他已经看得差不多了,直接跳过,去看接下来的策论。
郑光反对对蒙古开战的理由是国家困顿,缺少精兵强将,不能同时两线开战,自古以来两线作战就是兵家大忌,更兼攘外必先安内的用兵准则,此时此刻,对蒙古动手是不理智的行为,就算夺回了河套,但是我们能保证俺答不会再用兵抢回来吗?俺答手里有多少机动兵力?我大明可以出动多少兵马守卫河套?一定可以战胜之吗?
打赢第一场,就可以接着打赢第二场吗?我们有什么凭据可以断定俺答不会一而再再二三的试图夺回河套?我们明白河套的价值,俺答就不明白?我们可以调动数万兵马去夺回河套,俺答会不会出动十万铁骑南下夺回河套?不要小看蒙古的战争动员能力,他们的每一个青壮都是战斗力,战争从来不带辎重,完全是以战养战,就这一点,他们的动员能力十倍于大明,俺答可以轻松的调集十万铁骑,而我们却难以集中十万兵马的力量。
他们可以调动十万快速且精锐的骑兵,而我们却只能调集不到十万人的步卒,速度、战力皆不如蒙古人,河套走廊上没有多少城池可以给我们守,我们势必要面对野战的局面,大明的边军即使由曾总督统帅,精锐齐出,可以挺过第一次,还能挺过第二次第三次吗?如果可以的话,边军的战斗力还真要让人刮目相看,之前那么多次战败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值得商榷了!
还有,大明发动战争需要大量的粮食、兵器、器械、民夫等等,准备战争就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而蒙古人集中兵力只需要遣人往各部落宣布可汗的命令,各部落火速集结青壮骑兵往可汗规定的目的地前往,由于是草原,还是骑兵,他们集结的速度远超大明,大明就算是同样集结骑兵,也不如蒙古人的轻便快速。
这样一来,数十日的时间差就出现了,第一战我们可以发动突然袭击进攻河套,但是那之后呢?蒙古人失败,就会咽下苦果不来找麻烦?俺答就会坐以待毙,接受最便捷的进攻中原的跳板被夺走而无动于衷?战争的结果是俺答继续发动进攻一定要夺回河套的可能性大,还是什么也不做的可能性大?俺答会发动几次战争?大明可以承受俺答多少骑兵的进攻?
打仗需要的是什么?是后勤,是财政,是粮食,是弓弩,是箭矢,是民夫,是骡马,这些来自于什么?来自于钱,大明的钱来自于什么?税收!大明的税收来自于何处?东南!大明最重要的,最大的财政来源,东南!
大明财政的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东南数省,东南的赋税,历来都是大明的命根子,而如今,命根子被别人攥在手里,对于大明这个巨人来说,又该如何自处?
大明的综合国力和蒙古人比起来要更强一些,蒙古人只是军力强横,但是无论是文化还是财政还是科技,都被大明远远的甩在后面,所持者,不过是强悍的军力而已,和大明的全面发展比起来,蒙古人甚至不能算一个国家,只是一个部落而已,偶尔出一个能干的统治者,才能成为一个整体,一旦这个统治者死掉,后继无人,他们会迅速的分裂,衰落,不像大明,可以完全的继承下来。
郑光觉得,以大明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可以支撑一场复套之战,却不能支撑复套之战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大明要做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倭患,把东南理清了,恢复税收,加大军事投入,进行军事改革,增强边军的战斗力,三五年之后,财政充分,军力强悍,粮草齐备,才能一举发动反击战,那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夺回河套,而是在夺回河套之后,直接依靠河套打入蒙古腹地,重现千年前汉武大帝之光辉!
封狼居胥,可汗夜遁逃,漠北决战,匈奴人的下场,就是蒙古人的下场!
所以,在此之前,我们不能轻启战端,尤其不能大举进攻河套使得俺答察觉出我们的真实意图,我们要采取的,应该是另外一种主动防御的策略,在全面反攻之前,竭尽全力的削弱蒙古人的力量,为之后一举消灭蒙古人奠定基础,那么说一千道一万,具体怎么做呢?
郑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精锐骑兵化整为零,大规模深入蒙古内地,烧杀抢掠,毁灭蒙古的部落,发扬“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真言,务必让蒙古人疲于奔命,无力对大明造成有威胁的打击,顺带,为大明练一批可以充作主力的精锐骑兵!
到那时,蒙古人的部落损失惨重,人口牛马损失惨重,蒙古部落必将大规模内迁,蒙古人的战斗动员能力就会大规模下滑,俺答虽然恼怒,可以起大军来进攻大明,但是同样的,他不知道大明已经准备要彻底灭了他,心思还是和以前一样,轻视大明,大明则全面收缩兵力,固守当地,坚壁清野,同时发动围魏救赵的战术,蒙古人大举出动,我们也大举出动,直接奔袭其大后方,让他们哭都没地方哭。
这样,纵使不能击败蒙古,却能让他们在不经意之间,失去大量的战斗力!
殿试结束之后,对于考生们而言,就是彻底放松的一段时间,他们终于不用再去经历一遍不堪回首的士子生涯,无数个寒窗苦读的日日夜夜,无尽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家人的失望,旁人的嘲笑,这一切,从交卷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再也不会经历了,因为他们已经成功地跨入了大明的最高阶层——士人阶层。
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就是官员了,最被人所羡慕的,最被人期待的,最被人渴望的,进士出身的官员,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太大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的,他们所希望的,不过是当个官,过过好日子,欺负欺负以前欺负过自己的人,为一县之主,抒发一下心头的快意而已。
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未来多少年里,最轻松快意的一段时间,就是现在了。
他们还没有去想,成为官员之后,他们所需要面临的种种,他们所需要经历的种种,新科进士的光环失效之后,他们是否还有如此轻松快意的心境,如此得意的思绪,那都是不确定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自以为已经结束的炼狱,其实是未来的岁月里,他们无数次回想的天堂。
然而这一切在现在是毫无说服力的,无论是对于士子们也好,还是对于正在阅卷的阅卷官们也好,还是对于正瞪大眼睛监视着一切的锦衣卫也好,都是没有意义的。
本次殿试的主阅卷官,是大学士夏言担当的,大学士严嵩和礼部尚书孙承恩分别担任副阅卷官,其余人等都是同阅卷官,由于只是一份策论,所以阅卷的速度自然快一些,对于某些标准卡的也不是很严格,也不需要黜落,仅仅只是名次重排而已。
夏言盯着手上的每一份卷子,看着每一份策论,他脑袋里全部都是郑光的那份策论,和那份可以吸引到他的策论比起来,现在所看的子曰诗云,毫无吸引力,完全不足以让他为这些卷子打上最高的评价——一个圈。
按照阅卷规定,九名阅卷官都有评断卷子好坏的权利,一份考卷要被所有的九名考官都阅读过,并且打上评价之后,再去做最后的判定,最高的评价是一个圈圈,次一等的是一个三角,再次一等的是一个点,再次就是一根竖杠,最后一等的是个叉叉,想要得到一甲进士那珍贵的三个名额中的一个以及二甲的名额,就必须要得到八个圈圈,如果有超过一个的三角或是点,就肯定要落入三甲。
而对于一甲进士的三个名额,估计只有全部九个圈圈都到手才有可能得到了,不仅仅是策论的内容,还有书法,还有卷面的整洁程度,总体的观感等等,评价相当细致,相当的吹毛求疵,当然了,他们也不敢乱来,因为搞不好皇帝就要亲自查阅试卷,明太祖就经常干这个事情,还闹出不少次科举案,杀掉不少考官。
至于嘉靖陛下,一般只看前十名的卷子,但是,也难说会不会突发奇想要看别的卷子,毕竟圣心难测,而嘉靖皇帝又是出了名的善变多疑。
夏言已经连续看了十多份阐述国虽大好战恒亡的卷子,一律打上三角或者点点,打入三甲之列,就算是遇到有八个圈圈的,他也会评价为点,使之不得进入二甲前列,得以选庶吉士,他并不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意,说实话,如此善变的心意,也没几个臣子可以明白,所以夏言还是坚定的主战派,看到主和派的卷子就一律打落三甲和二甲后列,看到主战的卷子就给圈,最不济也是三角。
直到一份熟悉的卷子出现在他的面前,夏言才眼前一亮,那熟悉的卷首语和第一页纸的论断,让夏言瞬间明白,这就是郑光的卷子,八个醒目的圈圈画在上面,让夏言明白自己就是决定他一生的那个人,第一页纸他已经看得差不多了,直接跳过,去看接下来的策论。
郑光反对对蒙古开战的理由是国家困顿,缺少精兵强将,不能同时两线开战,自古以来两线作战就是兵家大忌,更兼攘外必先安内的用兵准则,此时此刻,对蒙古动手是不理智的行为,就算夺回了河套,但是我们能保证俺答不会再用兵抢回来吗?俺答手里有多少机动兵力?我大明可以出动多少兵马守卫河套?一定可以战胜之吗?
打赢第一场,就可以接着打赢第二场吗?我们有什么凭据可以断定俺答不会一而再再二三的试图夺回河套?我们明白河套的价值,俺答就不明白?我们可以调动数万兵马去夺回河套,俺答会不会出动十万铁骑南下夺回河套?不要小看蒙古的战争动员能力,他们的每一个青壮都是战斗力,战争从来不带辎重,完全是以战养战,就这一点,他们的动员能力十倍于大明,俺答可以轻松的调集十万铁骑,而我们却难以集中十万兵马的力量。
他们可以调动十万快速且精锐的骑兵,而我们却只能调集不到十万人的步卒,速度、战力皆不如蒙古人,河套走廊上没有多少城池可以给我们守,我们势必要面对野战的局面,大明的边军即使由曾总督统帅,精锐齐出,可以挺过第一次,还能挺过第二次第三次吗?如果可以的话,边军的战斗力还真要让人刮目相看,之前那么多次战败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值得商榷了!
还有,大明发动战争需要大量的粮食、兵器、器械、民夫等等,准备战争就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而蒙古人集中兵力只需要遣人往各部落宣布可汗的命令,各部落火速集结青壮骑兵往可汗规定的目的地前往,由于是草原,还是骑兵,他们集结的速度远超大明,大明就算是同样集结骑兵,也不如蒙古人的轻便快速。
这样一来,数十日的时间差就出现了,第一战我们可以发动突然袭击进攻河套,但是那之后呢?蒙古人失败,就会咽下苦果不来找麻烦?俺答就会坐以待毙,接受最便捷的进攻中原的跳板被夺走而无动于衷?战争的结果是俺答继续发动进攻一定要夺回河套的可能性大,还是什么也不做的可能性大?俺答会发动几次战争?大明可以承受俺答多少骑兵的进攻?
打仗需要的是什么?是后勤,是财政,是粮食,是弓弩,是箭矢,是民夫,是骡马,这些来自于什么?来自于钱,大明的钱来自于什么?税收!大明的税收来自于何处?东南!大明最重要的,最大的财政来源,东南!
大明财政的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东南数省,东南的赋税,历来都是大明的命根子,而如今,命根子被别人攥在手里,对于大明这个巨人来说,又该如何自处?
大明的综合国力和蒙古人比起来要更强一些,蒙古人只是军力强横,但是无论是文化还是财政还是科技,都被大明远远的甩在后面,所持者,不过是强悍的军力而已,和大明的全面发展比起来,蒙古人甚至不能算一个国家,只是一个部落而已,偶尔出一个能干的统治者,才能成为一个整体,一旦这个统治者死掉,后继无人,他们会迅速的分裂,衰落,不像大明,可以完全的继承下来。
郑光觉得,以大明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可以支撑一场复套之战,却不能支撑复套之战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大明要做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倭患,把东南理清了,恢复税收,加大军事投入,进行军事改革,增强边军的战斗力,三五年之后,财政充分,军力强悍,粮草齐备,才能一举发动反击战,那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夺回河套,而是在夺回河套之后,直接依靠河套打入蒙古腹地,重现千年前汉武大帝之光辉!
封狼居胥,可汗夜遁逃,漠北决战,匈奴人的下场,就是蒙古人的下场!
所以,在此之前,我们不能轻启战端,尤其不能大举进攻河套使得俺答察觉出我们的真实意图,我们要采取的,应该是另外一种主动防御的策略,在全面反攻之前,竭尽全力的削弱蒙古人的力量,为之后一举消灭蒙古人奠定基础,那么说一千道一万,具体怎么做呢?
郑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精锐骑兵化整为零,大规模深入蒙古内地,烧杀抢掠,毁灭蒙古的部落,发扬“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真言,务必让蒙古人疲于奔命,无力对大明造成有威胁的打击,顺带,为大明练一批可以充作主力的精锐骑兵!
到那时,蒙古人的部落损失惨重,人口牛马损失惨重,蒙古部落必将大规模内迁,蒙古人的战斗动员能力就会大规模下滑,俺答虽然恼怒,可以起大军来进攻大明,但是同样的,他不知道大明已经准备要彻底灭了他,心思还是和以前一样,轻视大明,大明则全面收缩兵力,固守当地,坚壁清野,同时发动围魏救赵的战术,蒙古人大举出动,我们也大举出动,直接奔袭其大后方,让他们哭都没地方哭。
这样,纵使不能击败蒙古,却能让他们在不经意之间,失去大量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