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着姚良媛替琰哥儿的悉心筹谋,阳筠忍不住反思己身。
自己对于灭国亡身,是不是太不以为意了?
即便她于死生已经看淡,武承肃也难有活路,瑄哥儿却要怎么办?这一屋子的侍女又当如何?
眼下又多了个乖巧可怜的武存琰,是姚良媛经营多年,只等今日死后相托的。她自己殉国殉情也都罢了,这些人的出路,少不得要好好谋划。
之前教武承肃冷了心,不想一冷至此,连正经事都险些忘了。
阳筠自嘲一笑,似不经意般看了看厅中几人,不知为何忽然来了精神。
几个侍女还是如从前一般用心服侍,站在旁边低眉敛额,十分恭敬平和;瑄哥儿难得上桌,这会儿正十分有兴致地在桌上凑热闹,学着大人的模样规矩坐在那里;而武存琰一直不吭声,只安安静静吃饭。
阳筠暗自庆幸自己及时清醒了过来,否则日后她不定要如何后悔呢。
直到用过了早膳,阳筠也没提姚良媛已死的事。
她虽有心机,却不是在算计稚子之上,如今瞒着不说,不过是因为不知武承肃要如何发丧,不好让武存琰回丽正殿去哭罢了。
约莫半个时辰过后,东宫女眷便陆续过来问安。
因怕年幼受礼折了福寿,平日里阳筠都会教人把瑄哥儿抱下去,今日因琰哥儿的关系,她却将两个孩子都留在了厅上。
众女眷见了,面上惊讶之色竟然难掩。
东宫众人早听闻姚良媛三天两头往八凤殿跑,有意巴结阳筠,又于今日早膳前后听说了姚良媛的死讯,也多半知道姚氏叛逃之事,对武存琰在这里并不意外。
令她们意外的是阳筠竟然愿意收着这个孩子。
于是便有人腹诽,以为阳筠是因琰哥儿乖巧懂事才收着的,先前两个公子是遭她嫌弃才丢给了段良媛。
还有人以为因姚良媛死得太不好,姚氏如今又投了魏国,将有姚氏血脉的武存琰放在别处怕要有祸患,阳筠想放在自己眼前看着以图安心。而若琰哥儿一旦有不妥之处,怕阳筠立即就要下手。
众人心思飞转,脸上自然也露出了几分。
武存琰虽小,却也会看脸色,依稀觉出了这些人的不善来。
果然便如娘亲昨日所言,这世上人心是极古怪的东西,他不过在八凤殿里待了这么一会儿,便惹来这些人许多恶意,只不知为何要如此待他。
武存琰悄悄打量着众人,接着又打量阳筠。
目光才刚落在阳筠脸上,他心里便是一震。
阳筠目光磊落,却又咄咄逼人,她就那么直直地盯着众人,直到她们把目光移开。
想起阳筠早上的教导,武存琰似乎懂了一些。这坦坦荡荡看人,果然比悄悄打量要好。如此想着,武存琰不由得也直了直身子,再看殿内众人时,已没了方才那般忐忑谨慎。
因大家都守着规矩,也知道姚良媛之死不可随意提及,因此不过闲话了半晌,阳筠便教众人散了。
刚一下了八凤殿的台阶,便有人交头接耳起来,说今日早间听闻与方才殿中所见。阳筠留了段良媛说话,对外头这些议论自然一概听不见,便是听见了想来她也不会理睬。
“娘娘打算将琰哥儿养在八凤殿么?”才刚进了内室,段良媛便直言问道,“母家叛逃,生母自尽,这孩子又已懂事了,怕没那么好养的。”
武存琰被阳筠遣人抱走,依旧和瑄哥儿去别处玩去了,此刻并不在内室里。见内室再无旁人,段良媛说话自然也不需要忌讳。
“我瞧着这孩子不错,既然姚良媛有这份心思,我便养着罢。且放在别处我又不放心,放在你那里又实在麻烦了你,竟再无什么妥当的地方了。”阳筠轻叹道,“镇远将军也真是有城府、有胆识,如今看来,怕是一早就谋划好了的。”
分明听出了阳筠话里的不妥之处,段良媛却无心替她纠正,竟只顺着阳筠的话往下说。
“非是我妄言,这姚家的事怕还不是头一份。”段良媛低声道,“先前一家子逃了的鲍启勋听说也是往西走的,只不知究竟去了哪里,魏国朝里也并未听说有这么一号人物。”
“鲍启勋我所知不多,还是给筱儿议亲那会略打听了一番,依稀听说是个有学问的,从前也有些经世治国的本事,后不知怎么,竟将读书人的节操也丢了,做了个人人见弃的谗臣。想是他看出天下将乱,及时跑了也未可知。”阳筠说完摇头,面上虽无不屑神色,却看得出当真十分不解。
段良媛叹了口气。
鲍启勋的旧事她还是听说过一些的,尤其在阳筠入燕一事上,这人作用不小,后阳筱嫁过来,更是鲍启勋出面周旋,随机应变才终可成。见阳筠所知似乎不多,段良媛便将其诸如如何读书进士、如何怀才不遇、如何随波逐流,都大致讲了些给阳筠听。
她不说还好,这么一说,阳筠反倒愈发糊涂了。
这样的人不该一早就盼着乱世,趁机有一番作为、谋些事业么?怎么机会来了,人却落荒而逃呢?
然而鲍启勋终究是个无关紧要的人物,方才不过顺便提起,闲聊几句罢了,眼下有旁的事要说,自然不会揪着“鲍启勋如何如何”不放——随他如何,既不能左右大事,为何遁逃也就不重要了。
可段良媛好好的提起鲍启勋做什么?
阳筠略一思忖,随即明白了过来:这姚家既不是头一份,想必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叛逃的了。
大燕国人心本就不稳,镇远将军都跑了,育有子嗣、在东宫做良媛的女儿也不要了,可见魏国早有准备一站,连行兵打仗的将军也看好周道昭,其余人怕更想要跑了罢!
如此看来,武岳下旨追杀朱氏的主意并不算错,若不能当机立断,只怕跟让人觉得软弱可欺,一个接一个的都要跑光了。
所谓“以理服人”“宽和仁厚”,在魏国那里或许有用,可助周道昭受揽人心,在被动守江山的武岳这里确实有些行不通。(未完待续。)
看着姚良媛替琰哥儿的悉心筹谋,阳筠忍不住反思己身。
自己对于灭国亡身,是不是太不以为意了?
即便她于死生已经看淡,武承肃也难有活路,瑄哥儿却要怎么办?这一屋子的侍女又当如何?
眼下又多了个乖巧可怜的武存琰,是姚良媛经营多年,只等今日死后相托的。她自己殉国殉情也都罢了,这些人的出路,少不得要好好谋划。
之前教武承肃冷了心,不想一冷至此,连正经事都险些忘了。
阳筠自嘲一笑,似不经意般看了看厅中几人,不知为何忽然来了精神。
几个侍女还是如从前一般用心服侍,站在旁边低眉敛额,十分恭敬平和;瑄哥儿难得上桌,这会儿正十分有兴致地在桌上凑热闹,学着大人的模样规矩坐在那里;而武存琰一直不吭声,只安安静静吃饭。
阳筠暗自庆幸自己及时清醒了过来,否则日后她不定要如何后悔呢。
直到用过了早膳,阳筠也没提姚良媛已死的事。
她虽有心机,却不是在算计稚子之上,如今瞒着不说,不过是因为不知武承肃要如何发丧,不好让武存琰回丽正殿去哭罢了。
约莫半个时辰过后,东宫女眷便陆续过来问安。
因怕年幼受礼折了福寿,平日里阳筠都会教人把瑄哥儿抱下去,今日因琰哥儿的关系,她却将两个孩子都留在了厅上。
众女眷见了,面上惊讶之色竟然难掩。
东宫众人早听闻姚良媛三天两头往八凤殿跑,有意巴结阳筠,又于今日早膳前后听说了姚良媛的死讯,也多半知道姚氏叛逃之事,对武存琰在这里并不意外。
令她们意外的是阳筠竟然愿意收着这个孩子。
于是便有人腹诽,以为阳筠是因琰哥儿乖巧懂事才收着的,先前两个公子是遭她嫌弃才丢给了段良媛。
还有人以为因姚良媛死得太不好,姚氏如今又投了魏国,将有姚氏血脉的武存琰放在别处怕要有祸患,阳筠想放在自己眼前看着以图安心。而若琰哥儿一旦有不妥之处,怕阳筠立即就要下手。
众人心思飞转,脸上自然也露出了几分。
武存琰虽小,却也会看脸色,依稀觉出了这些人的不善来。
果然便如娘亲昨日所言,这世上人心是极古怪的东西,他不过在八凤殿里待了这么一会儿,便惹来这些人许多恶意,只不知为何要如此待他。
武存琰悄悄打量着众人,接着又打量阳筠。
目光才刚落在阳筠脸上,他心里便是一震。
阳筠目光磊落,却又咄咄逼人,她就那么直直地盯着众人,直到她们把目光移开。
想起阳筠早上的教导,武存琰似乎懂了一些。这坦坦荡荡看人,果然比悄悄打量要好。如此想着,武存琰不由得也直了直身子,再看殿内众人时,已没了方才那般忐忑谨慎。
因大家都守着规矩,也知道姚良媛之死不可随意提及,因此不过闲话了半晌,阳筠便教众人散了。
刚一下了八凤殿的台阶,便有人交头接耳起来,说今日早间听闻与方才殿中所见。阳筠留了段良媛说话,对外头这些议论自然一概听不见,便是听见了想来她也不会理睬。
“娘娘打算将琰哥儿养在八凤殿么?”才刚进了内室,段良媛便直言问道,“母家叛逃,生母自尽,这孩子又已懂事了,怕没那么好养的。”
武存琰被阳筠遣人抱走,依旧和瑄哥儿去别处玩去了,此刻并不在内室里。见内室再无旁人,段良媛说话自然也不需要忌讳。
“我瞧着这孩子不错,既然姚良媛有这份心思,我便养着罢。且放在别处我又不放心,放在你那里又实在麻烦了你,竟再无什么妥当的地方了。”阳筠轻叹道,“镇远将军也真是有城府、有胆识,如今看来,怕是一早就谋划好了的。”
分明听出了阳筠话里的不妥之处,段良媛却无心替她纠正,竟只顺着阳筠的话往下说。
“非是我妄言,这姚家的事怕还不是头一份。”段良媛低声道,“先前一家子逃了的鲍启勋听说也是往西走的,只不知究竟去了哪里,魏国朝里也并未听说有这么一号人物。”
“鲍启勋我所知不多,还是给筱儿议亲那会略打听了一番,依稀听说是个有学问的,从前也有些经世治国的本事,后不知怎么,竟将读书人的节操也丢了,做了个人人见弃的谗臣。想是他看出天下将乱,及时跑了也未可知。”阳筠说完摇头,面上虽无不屑神色,却看得出当真十分不解。
段良媛叹了口气。
鲍启勋的旧事她还是听说过一些的,尤其在阳筠入燕一事上,这人作用不小,后阳筱嫁过来,更是鲍启勋出面周旋,随机应变才终可成。见阳筠所知似乎不多,段良媛便将其诸如如何读书进士、如何怀才不遇、如何随波逐流,都大致讲了些给阳筠听。
她不说还好,这么一说,阳筠反倒愈发糊涂了。
这样的人不该一早就盼着乱世,趁机有一番作为、谋些事业么?怎么机会来了,人却落荒而逃呢?
然而鲍启勋终究是个无关紧要的人物,方才不过顺便提起,闲聊几句罢了,眼下有旁的事要说,自然不会揪着“鲍启勋如何如何”不放——随他如何,既不能左右大事,为何遁逃也就不重要了。
可段良媛好好的提起鲍启勋做什么?
阳筠略一思忖,随即明白了过来:这姚家既不是头一份,想必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叛逃的了。
大燕国人心本就不稳,镇远将军都跑了,育有子嗣、在东宫做良媛的女儿也不要了,可见魏国早有准备一站,连行兵打仗的将军也看好周道昭,其余人怕更想要跑了罢!
如此看来,武岳下旨追杀朱氏的主意并不算错,若不能当机立断,只怕跟让人觉得软弱可欺,一个接一个的都要跑光了。
所谓“以理服人”“宽和仁厚”,在魏国那里或许有用,可助周道昭受揽人心,在被动守江山的武岳这里确实有些行不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