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穿越之暗夜纵横 > 第二百九十一章 虎啸平津(二十六)

第二百九十一章 虎啸平津(二十六)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九十一章虎啸平津

    五麻子想说什么,

    冯得利心知肚明。但就是一声不吭。

    他现在思考着一个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那就是人活这儿一辈子,到底是徒了个什么呢?"

    长命鬼眨巴眨巴眼睛问道:

    "不会,不会真没人管咱了吧?"

    当然不会。在金汤桥桥头。

    吴大雄难得的吸上了一根哈德门香烟。

    轻松惬意的表情浮现在他的脸上。

    他也轻松惬意的吐出一个烟圈。

    魏英慢慢走过去,挨近吴大雄身前,小声说道:

    "吴大哥!新津洋灰厂那边,我们用不用过去看看。"

    "新津洋灰厂?新津……哦!

    阿英!你不说我险些忘了。"

    吴大雄迅速把烟掐掉。整理了一下头绪。然后回过身来对陈秋桦说道:

    "大铁锅的事是该有个交代了。扣着一个营呢!

    不能总扣在那里,不合是。走,走,

    你和大有吃完饭后跟我一起去新津洋灰厂,

    顺便通知一下543团的朱有为营长。

    咱们也收编俘虏去。"

    ————————华丽的分割线————————

    吴大雄和傅冬菊再次走进北平城的时候,

    已经有了地覆天翻的变化。

    北京的冬天几乎是没有强烈阳光的,

    但也并不是都冷得寒风刺骨的天气。

    吴大雄对傅冬菊说道: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这是今年入冬以来北平的第二场雪。"

    "嗯!挺好的,吴大哥!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欣赏雪景了,不是么!

    无论是远处的长城还是近处的白塔。

    大大小小的雪花就像跳舞一样,从空中飘下来,那就是美。

    天一天比一天冷了起来。

    北京城住惯了的人,会习以为常再加上件衣服。

    在街上的行人有的很夸张,穿得就像个大肉包子,

    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非常有意思。至少落在吴大雄眼中,

    和现代时空穿着的反差非常之大。

    此一时彼一时啊!无法同日而语。

    大雪下了一整夜,

    那些雪经过一夜的低温,已经差不多冻成冰了,

    "傅小姐!注意脚下哟!

    走路时要小心,可能随时遇到打滑,"

    在北京的冬天遇到打滑是常有的事儿。

    "嗯、我知道了,吴大哥!"

    "对了,吴大哥!如果有一天解放了。

    你会来北平居住吗?"傅冬菊问道。

    "我么!说不好,我是个生意人,四海为家惯了的。

    也许会吧。也许……"

    吴大雄的眼睛忽然停留在一处地方。一动不动。

    似乎他在回忆着什么。看上去很奇怪的样子。

    吴大雄此时看的是妙应寺的白塔。

    这座白塔有些来历。

    号称无影塔。

    妙应寺又称白塔寺,位于北京阜城门内大街路北,

    始建于辽代寿昌二年,原名永安寺。

    元至元八年重建,明代天顺元年再次重建,

    始改名妙应寺。

    据说妙应寺白塔无论在日光或月光下都没有影子,

    即"无影白塔塔无影"。还有人说,

    白塔寺是没有影子的,它的影子在西藏。

    从科学的角度讲,有光照的情况下完全无影是不可能的。

    塔无影可能是因为塔身高大且又呈圆锥形,

    加之周边都是狭窄的胡同,塔的影子往往隐没于胡同两侧墙壁的投影之中,

    所以无论在日光下还是月光下,无论从任何角度,

    都不可能看到白塔的完整影子。但当时的人们认知有限,

    又怎么可能知道呢?

    "吴大哥!这座白塔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你看得这么专注?"

    "哦!没什么。只是想起了当年的一位故人,

    早年我们曾在这里拍过合影留念。可惜物是人非。

    我这位故人死在八年抗战期间。"

    "那可真可惜,吴大哥,没想到你对北平这么熟悉。

    你在这里生活了几年?"

    "我么。"吴大雄笑了。

    这座白塔倒没有什么稀奇,只是这座白塔顶端却有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因为吴大雄在另外一个时空多次来北京旅游。

    也参加了不少纪念抗战历史的活动。

    所以他知道,那位抗战老兵讲得故事中所提及的白塔。

    就是眼前的这座白塔。

    白塔顶端珍藏着几本私人"日记"和一些珍贵的相片。

    一直到1978年妙应寺白塔大修时,才被发现。

    施工人员在塔顶一个夹缝中发现了几本"日记"手稿。

    记录者是普通市民,叫罗德俊。

    1937年,他参与了白塔修缮工作。

    "日记"记载的内容令人动容。

    今年重修此塔,适值中日战争。六月二十九日。日军占领北平。

    从此战事风云弥满全国,

    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莫此为甚,枪杀奸掠,无所不至,

    兵民死难者,不可胜计,

    数月之中而日本竟占领华北数省。现战事仍在激烈之中,

    战事何时终了,尚不可能预料,国家兴亡难以断定,

    登古塔,追古忆今而生感焉,

    略述数语,以告后人,作为永久纪念。

    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初三日——罗德俊。

    从手稿上略显潦草的字迹不难推测出,

    罗德俊当时是满怀愤懑之情,写下了这些文字和拍下这些相片,

    文字资料弥足珍贵。相片更是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只是时机不到,还是暂且让它留在这里吧!"

    想罢。

    吴大雄言道:"太伤感的事,咱不提了。

    走吧,傅冬菊同志,我想你父亲和孙立峰军长,

    阎高参正在等着我们呢!"

    吴大雄和傅冬菊再一次见到了阎高参阎又文。

    很快,从阎又文的嘴里知道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就在这几天,不知道有多少人难过的象热锅上的蚂蚁。

    南京方面现在是一天三个电话催促傅作义将军放人。

    加上其他方方面面求情的,递关系的也从没有间断过。

    传作义可以说不胜其烦。

    但也是没办法,有些事情他不出面是不行的。

    当下舆情汹涌。一个处理不好,就是万劫不复。

    南京老蒋居然把小儿子蒋纬国亲自派到北平。

    劝说傅作义。看能否回心转意。

    傅作义婉言相拒:"请向总统致意,时至今日,一切全晚了……"

    蒋纬国忙说:"不晚不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我父亲希望傅长官能顾全大局。以党国安危为要云云。"

    并代表蒋许诺,只要傅作义撤到青岛,则由美军援助南撤,

    届时一定任命傅作义为东南军政长官,统领所有的国民党军队。

    傅作义当然知道蒋介石的用意,便郑重地回复:

    "想我半生戎马,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至于个人荣辱,更不在意。国家大局高于一切。我是炎黄华胄,

    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对人民有利,个人得失又何足道哉!"

    蒋纬国见无可挽回,只好回南京复命。

    在走之前,他交给傅作义一份名单。

    傅作义阅罢大吃一惊,左右为难。

    原来,蒋纬国此来还有一个目的,

    就是代蒋委婉的肯求傅放自己的黄埔生回去。

    这件事令傅作义非常的头疼。

    因为和谈的先决条件之一,名单上的这些人都是要抓捕的。

    这可怎么办是好?傅作义在忠义二字面前犯了难。

    要说傅作义感念蒋对自己的提携之恩,那是有的。

    傅作义一面决心自己留下来进行和谈,

    一面又答应了对方的所请之事,

    放任不愿意接受改编的中高级将领离开北平。

    比如,第四兵团司令李文、第九兵团司令石觉、

    第十三军军长骆振韶和第十六军军长袁朴等人,

    以及其余的多名师长和团长近百人。

    此事被傅冬菊知悉后,立即电报给了解放军前敌总指挥部。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我党加大了对傅作义的施压,

    限定了出城改编的最后期限。

    截止1949年1月9日,傅作义终于明确了自己的五点诉求,

    分别是:

    一、平、津、塘、绥多地一起解决。

    二、平津地区解放后允许言论和新闻自由。

    三、未来新**要有民主和进步人士加入。

    四、不接受投降的方式,改以出城整编。

    五、希望能够面见中共中央领导人。

    经过请示,平津战役前敌指挥部同意了傅作义所请,

    并且签署了《谈判纪要》。

    不过,党中央派人在签字的同时,却增加了一条新的内容,

    将国民党军队出城接受改编的日期限定为1月14日之前。

    放任不愿意接受改编的中高级将领离开北平。

    此刻,李文、石觉、骆振韶和袁朴等人,

    尚未来得及离开北平。

    傅作义有苦难言,也不禁腹诽连连。

    "共产党出尔反尔,真是欺人太甚!"

    可是牢骚归牢骚,协议书上的内容傅作义还是答应了。

    21日,东北野战军前线司令部代表苏静和傅作义方面代表王克俊、

    崔载之在协议书上签字。双方议定成立北平联合办事处。

    同日,傅作义发布文告,对外正式公布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实施方法细则。

    各报刊纷纷登载,南京中央社也发表了这份文告。

    北平城的男女老少涌上街头,奔走相告。

    越来越多的人围在文告前,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有的聚集在广播喇叭下一句句地细听,各报馆的号外也被抢购一空,

    到处都在谈论解放军,谈论着和平解放。

    吴大雄的使命也已完成。正准备向北方局的领导同志辞行。

    忽然接到命令,要他去前敌总指挥部一趟,有人点名要见他一面。

    谁呢?当然是参谋长刘亚楼和谭政委二人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