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楚史乱国志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动笔工典,理论积累

第三百二十三章 动笔工典,理论积累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整个天下风起云涌暗潮涌动,但引动整个局面发生的项明却并没有受到波及。

    此时一切安排都进入正轨,他也开始着手书写下一部改变世界的著作。

    这一次,他将目光放在了工业之上。

    如果说,农业与商业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那么工业则是衡量整个民族强大与否的标志。

    农业与商业代表原始积累,但想要将这些积累化为强大的力量,则需要工业作为媒介,否则,空有其财而无力量,总有一日要面对和后世那百年黑暗相同的境地。

    历史告诉项明,文明进化到一定程度,工业是必定会取缔农业成为国家之本。

    这个取缔并不是说不需要农业,而是农业不再占据主要地位,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但倘若董决在杂交作物方面取得成就,那么农业占据的比重势必会大幅度降低。

    这是农业发展到较高阶段后,无可奈何的事情,董决虽也有所预见,但还是决定义无反顾地进行实验。

    而项明对于工业的见解,也随着阅历与思考不断加深,以至于和他最初的希望天差地别。

    在他初临这个世界之时,曾经踌躇满志,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将这个民族推动到工业化的时代,但现实与思考告诉他,这并不现实。

    这并不是一个虚幻的世界,虽然有许多未知之事发生,但总归还是无法脱离实际发展规矩。

    这个时代就注定他无法将一国之本从农业改成工业,而这和董决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在于这个时代的知识积累太过薄弱,无法支撑轰轰烈烈的工业进程。

    尽管在前世他曾经是理工学子,对于机械结构的设计也算是信手拈来,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够将这些东西全部带到这个时代,因为那些理论没有基础。

    工业的发展,并不是世人常常以为的工厂机械,亦或是科技产业,这些,只能叫做工业的一部分。

    而工业化的真正开端并不是工业革命,不是蒸汽机械。而是在刀耕火种,筚路蓝缕的年代,当不知是猿是人的先祖第一次质疑手中的工具为何好用之时,便已经悄然开始。

    从那个时候起,人类便开始按照一个超乎自然法则的方向进化,期间不但积极改进工具,同时还努力探究工具为何能够达到如此效用。

    于是,数学与力学就此诞生,二者结合,被后世称之为物理。

    物理,顾名思义,为万物之理,探究的,便是事务存在的道理,这才是工业能够发展的最根本的东西。

    原本历史上那场工业革命,也是理论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顺理成章引发的现象,可以说是文明发展的必然。

    可中原没有阿基米德,没有牛顿,甚至项明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有这些人的存在。因此,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工业化的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

    项明固然知晓那些理论,也可以将其记录,但他不能这么做。

    因为有些理论他不知道如何印证。

    在工业这一方面,不经印证便得出结论。这是大忌。

    他所知道的理论是正确并加以时间的印证的,但其他人并不是如此。一旦他开此头,让后人纷纷效法,那么可想而知,在工业这个领域会走出多少岔路。

    有些事物是必须严谨的,容不得半点马虎与差池。否则,就会酿成祸事。

    不要小看了空想的危害,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空想迷惑了世人近两千年,才被伽利略所纠正,世人从而才有了加速度与重力的认知。

    工业不同于农业商业,一旦走入岔路,想要走出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若无机缘巧合,甚至会拖慢整个工业发展的速度。

    项明不打算冒这个险,一旦文明的发展速度因他反而达不到原本应有的样子,那他即便一统天下,即便征服全球,也毫无意义。

    这些事情,都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结论,同时,这也使他养成了遇事三思的习惯。

    任何行动一旦不经过谨慎思考,便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更要谨慎。

    可无法即刻完成工业化,并不代表他不能为工业化的推动做些什么,于是,他准备将一些浅显的容易印证的道理整理成册,作为《工典》的一部分,为工业的发展增加理论基础。

    因而,他准备将《工典》如同《农典》和《商典》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会是一些基本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他根据后世的一些形式所制定的工业制度,第三部分才是他根据这个时代的需求设计出的器械图纸。

    于是,项明在《工典》开篇如此写道:

    “工者,国之重器,当以慎待之,凡失工者,必失天下。”

    随即,项明在第一部分开头又写道:

    “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工欲利其器,必先明其理。”

    “理为工之根基,切不可凭空而想,欲授人工之理,必先反复印证,确认存在,方可授人。”

    紧接着,他便开始就数术与力学进行书写。

    好在,中原的数术并非毫无根基,虽远不及后世程度,却也发展到了一个相当不低的阶段,这就让项明归结某些观点时比较轻松。

    而纵观这部分内容的书写,项明却费劲了心思。

    由于内容的特殊性与开创性,项明不可能像《农典》与《商典》那样随心所欲,整个理论需要构成一个足够完整的体系,这就让他大费脑筋。

    构成体系还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由于这部分内容除项明之外无人能够理解,所以他书写的理论必须要如同后世的教科书一般明了。

    因此项明还需要注意书写的语言格式,同时还要考虑到内容的循序渐进与合理,短短十数日下来,他感觉比书写整部《农典》都要费神。

    但既然选择去做,而且总归要做,项明也不能放手不顾,于是,便日复一日地艰难书写,让《工典》的理论部分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