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子所图,崩离前夕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项明倒是不会在意长孙无忌如何去想,他所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迄今为止他能够想到的能够最大程度利用草原民族资源的策略,当他执掌中原大权之后,甚至准备将此事定为一项国策。
至于血统歧视的问题,项明还真没有想过,因为他所要建立的新秩序是完全不包含这些东西的。
或许本代人可能对待异族会有一些偏见产生,但经过不断的融合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鲜卑将全部融入到华夏之中,三代之后,将再无种族之别。
毕竟,草原民族在样貌上其实与中原人差距不大,随着生活习性的改变,那些微小的差异也将渐渐消弭。
只要不刨根问底,谁会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异?
因此,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相比于长孙无忌,他的目光无疑更加长远,但至于对方眼下能否理解,就完全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所以,在他说罢之后,便不去理会长孙无忌究竟是何反应,转过身去,准备径直离去。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面前的营帐之中,响起一阵掌声,随即帐门掀起,年轻的天子越过掀起帐门的护卫,信步走出。
在他看来,项明的一席话,看似是说给长孙无忌,实际上根本没有避讳帐中的自己,或许,这就是对方想要说给自己的言论。
虽然他最原本的计划被董卓之乱所干扰,但他的雄心尚未磨灭,在解决诸侯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之后,他是势必要发动对草原民族的报复之战的。
而项明的这番言论,却让他想到了另外的一种解决办法。
确实,无论匈奴还是鲜卑,这些草原上的民族都是来去如风,除非在草原上投入数以百万计的兵力,否则想要将其灭绝只是空中楼阁。
而其只要有一息尚存,过得百年又是一支雄据草原的庞大势力,犹如原上荒草一般,生生不息。
但是,自从百家争鸣建立起中原人的文化观念之后,对付异族的手段便多了一条教化之路。
与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歼灭这个民族,为后人留下隐患,倒不如一鼓作气将整个草原归入大汉的版图,将草原民族尽数归化为汉民。
这样一来,困扰整个中原数千年的问题将迎刃而解,而大汉王朝的版图也将进一步扩大,真正做到那句“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的成就将完全超越当年一扫六合的始皇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万古一帝,也不枉他重活一世。
当然,这条路注定是一条无比坎坷而又艰辛的道路,草原民族世代狂野,不服王化,想要让他们真正并入中原,除了需要漫长的时间充作调整之外,还需要绝对的力量将他们意图反抗的势力彻底击垮。
而目前在他手中,自然是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不过,这次战争中众诸侯展现出的实力却让他心动不已。
想要完成这样的抱负,就必须要借诸侯之力对敌鲜卑,这样既能够削弱前者的力量,又能够痛击鲜卑的有生力量,促进吞并草原的进程,可谓是一举两得。
那么,项明向自己言明这一点的目的便显而易见——对方想要挂帅出征鲜卑。
对此,刘辩自然会在内心表示赞同,但他又不能在当下明确地支持对方,以免引起长孙无忌的不满,于是,他高声笑道:
“项卿拳拳报国之心,朕心领之,然长孙爱卿也是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大汉为敌,现已自愿割裂与鲜卑其他家族的关系,便为大汉之臣。”
“朕许其继续于草原之上游牧,保有刀兵以捍卫强敌,只要与其他鲜卑人撇清干系,待得大汉征讨不臣之时出兵相助即可。”
一番言辞下来,没有一句切合实际,全部都是空虚飘渺不堪推敲的言论,不过是在两人之间和稀泥罢了。
但他的态度,却颇为摇摆,既保留了对项明说辞的看法,又直接保下长孙无忌,让两者内心都对其产生了不满情绪。
可碍于他的天子身份,即便是说出这样一番话语,也不好翻脸,于是,长孙无忌再度叩首,口中不断谢恩,全然不复方才铁骨铮铮的模样。
“便如陛下所言,然而臣尚且要处理战后的一应事务,便先行告退。”
早在刘辩走出营帐之时,项明便已然转回身来,现在又略施一礼,便再度转身,快步离开。
刘辩看着那远去的背影,目光深邃,方才项明的态度已经完全不像是身为人臣的姿态,他仿佛从对方身上再度看到了董卓的影子。
但是,比起董卓,项明无疑更能以大局为重,当下鲜卑之患未除,其尚有作用,还不到对他清算的时候。
不过,刘辩也就此下定决心,待得解决危机之后,一定要率先清除此人,以免董卓之祸再度上演。
而他没看到的是,在他算计项明的同时,对方重瞳之中散发的阴冷。
这一次刘辩受降鲜卑的举动无疑是在打他的脸面,而方才在区区两个守卫的护卫下直面于他也是一次直白到放肆的试探。
在对方这样堪称挑衅的行为之下,项明还是没有当面与其翻脸,原因很简单,此刻还不是翻脸的时机。
好在,这个时机即将成熟,多年隐忍之后,也不差这几日时光。
正如同刘辩对项明百般试探一样,项明也在不知不觉间为其准备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只要刘辩一脚踏入,便再无翻身的余地。
原本他还在考虑如何推波助澜,使大汉这个即将崩溃的王朝彻底永劫不复,但战争的持续给了他一个布局的机会。
现在,战争基本结束,等到大军行进到雒阳附近,便是收网的时刻。
而今日这一番话,九真一假,目的便是混淆刘辩的判断,让其以为自己当下真的将精力放在征讨鲜卑之上,从而忽略自己为其布下的杀招。
“快了,快了……”
项明的喃喃瞬间消散在风中,无形之间,吹响了大汉崩溃前的最后悲歌……
(本卷终)
项明倒是不会在意长孙无忌如何去想,他所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迄今为止他能够想到的能够最大程度利用草原民族资源的策略,当他执掌中原大权之后,甚至准备将此事定为一项国策。
至于血统歧视的问题,项明还真没有想过,因为他所要建立的新秩序是完全不包含这些东西的。
或许本代人可能对待异族会有一些偏见产生,但经过不断的融合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鲜卑将全部融入到华夏之中,三代之后,将再无种族之别。
毕竟,草原民族在样貌上其实与中原人差距不大,随着生活习性的改变,那些微小的差异也将渐渐消弭。
只要不刨根问底,谁会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异?
因此,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相比于长孙无忌,他的目光无疑更加长远,但至于对方眼下能否理解,就完全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所以,在他说罢之后,便不去理会长孙无忌究竟是何反应,转过身去,准备径直离去。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面前的营帐之中,响起一阵掌声,随即帐门掀起,年轻的天子越过掀起帐门的护卫,信步走出。
在他看来,项明的一席话,看似是说给长孙无忌,实际上根本没有避讳帐中的自己,或许,这就是对方想要说给自己的言论。
虽然他最原本的计划被董卓之乱所干扰,但他的雄心尚未磨灭,在解决诸侯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之后,他是势必要发动对草原民族的报复之战的。
而项明的这番言论,却让他想到了另外的一种解决办法。
确实,无论匈奴还是鲜卑,这些草原上的民族都是来去如风,除非在草原上投入数以百万计的兵力,否则想要将其灭绝只是空中楼阁。
而其只要有一息尚存,过得百年又是一支雄据草原的庞大势力,犹如原上荒草一般,生生不息。
但是,自从百家争鸣建立起中原人的文化观念之后,对付异族的手段便多了一条教化之路。
与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歼灭这个民族,为后人留下隐患,倒不如一鼓作气将整个草原归入大汉的版图,将草原民族尽数归化为汉民。
这样一来,困扰整个中原数千年的问题将迎刃而解,而大汉王朝的版图也将进一步扩大,真正做到那句“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的成就将完全超越当年一扫六合的始皇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万古一帝,也不枉他重活一世。
当然,这条路注定是一条无比坎坷而又艰辛的道路,草原民族世代狂野,不服王化,想要让他们真正并入中原,除了需要漫长的时间充作调整之外,还需要绝对的力量将他们意图反抗的势力彻底击垮。
而目前在他手中,自然是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不过,这次战争中众诸侯展现出的实力却让他心动不已。
想要完成这样的抱负,就必须要借诸侯之力对敌鲜卑,这样既能够削弱前者的力量,又能够痛击鲜卑的有生力量,促进吞并草原的进程,可谓是一举两得。
那么,项明向自己言明这一点的目的便显而易见——对方想要挂帅出征鲜卑。
对此,刘辩自然会在内心表示赞同,但他又不能在当下明确地支持对方,以免引起长孙无忌的不满,于是,他高声笑道:
“项卿拳拳报国之心,朕心领之,然长孙爱卿也是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大汉为敌,现已自愿割裂与鲜卑其他家族的关系,便为大汉之臣。”
“朕许其继续于草原之上游牧,保有刀兵以捍卫强敌,只要与其他鲜卑人撇清干系,待得大汉征讨不臣之时出兵相助即可。”
一番言辞下来,没有一句切合实际,全部都是空虚飘渺不堪推敲的言论,不过是在两人之间和稀泥罢了。
但他的态度,却颇为摇摆,既保留了对项明说辞的看法,又直接保下长孙无忌,让两者内心都对其产生了不满情绪。
可碍于他的天子身份,即便是说出这样一番话语,也不好翻脸,于是,长孙无忌再度叩首,口中不断谢恩,全然不复方才铁骨铮铮的模样。
“便如陛下所言,然而臣尚且要处理战后的一应事务,便先行告退。”
早在刘辩走出营帐之时,项明便已然转回身来,现在又略施一礼,便再度转身,快步离开。
刘辩看着那远去的背影,目光深邃,方才项明的态度已经完全不像是身为人臣的姿态,他仿佛从对方身上再度看到了董卓的影子。
但是,比起董卓,项明无疑更能以大局为重,当下鲜卑之患未除,其尚有作用,还不到对他清算的时候。
不过,刘辩也就此下定决心,待得解决危机之后,一定要率先清除此人,以免董卓之祸再度上演。
而他没看到的是,在他算计项明的同时,对方重瞳之中散发的阴冷。
这一次刘辩受降鲜卑的举动无疑是在打他的脸面,而方才在区区两个守卫的护卫下直面于他也是一次直白到放肆的试探。
在对方这样堪称挑衅的行为之下,项明还是没有当面与其翻脸,原因很简单,此刻还不是翻脸的时机。
好在,这个时机即将成熟,多年隐忍之后,也不差这几日时光。
正如同刘辩对项明百般试探一样,项明也在不知不觉间为其准备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只要刘辩一脚踏入,便再无翻身的余地。
原本他还在考虑如何推波助澜,使大汉这个即将崩溃的王朝彻底永劫不复,但战争的持续给了他一个布局的机会。
现在,战争基本结束,等到大军行进到雒阳附近,便是收网的时刻。
而今日这一番话,九真一假,目的便是混淆刘辩的判断,让其以为自己当下真的将精力放在征讨鲜卑之上,从而忽略自己为其布下的杀招。
“快了,快了……”
项明的喃喃瞬间消散在风中,无形之间,吹响了大汉崩溃前的最后悲歌……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