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柳暗花明,钓叟隐士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曹操与荀攸等人回到颖阳之时,已是深夜,大军已然离去,而颖阳城门也已经关闭。
虽然曹操贵为谯侯,但在仓促之间也无法立刻证明身份,因此也更没有办法让守军开启城门。
曹操也不以为意,虽非战时,但城门护卫的是一县百姓的安危,口说无凭,守军不开城门的做法无可厚非,于是,众人向城头的守军索要了两张简易的草席,便靠在城墙边上休息。
时值初夏,天气虽然并不炎热,但夜晚已经蚊虫四起,典韦与那些士卒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还好,而曹荀二人睡得并不踏实,但好在他们并非养尊处优之辈,勉强算是可以忍耐。
半睡半醒间熬到了天明,城门开启之后,众人这才入城,在荀家分支的府邸稍作休整,待到卯时,将典韦等人安置在荀府,曹荀二人便动身前往县衙。
曹操的想法很是简单,既然已经脱离了大军,那么也就不着急追赶,倒不如对沿途郡县稍作视察,切身体会一下政令的落实情况。
然而,又等了接近大半个时辰,颖阳县令这才姗姗来迟,其余大小官员也陆续来齐,直到辰时,县衙才恢复正常的运转。
当他们看到一州之首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之时,也吓得不轻,他们这种行为,算不上是消极怠政,却也未免有些散漫。
好在曹操没有理会这些琐事,而是如同往年巡查一般,查看县志公文,了解颖阳施政情况。
虽是粗略一过,却也耗费了数个时辰,在曹操看来,颖阳当地的官员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并没有突出表现,也没有太大过失,曹操虽失望于这些人的平庸,却也没有过度斥责。
“对了,某观岐云坡处有一石碑,是何人所立?”
待到末了,曹操随口问及岐云坡石碑,想要多了解一些情况。
“回谯侯,此碑乃是我县为颂扬谯侯岐云坡大功所立,至今已有四载,每旬都有专人负责修护。”
县令心中一喜,连忙邀功道。
若是这块石碑合乎曹操心意,或许他可以更进一步也说不定。
但结局注定会令他失望,曹操所关注的并非是石碑本身,而是刻画在石碑背面的行军路线图。
“哦?维护此碑之人何在?”
曹操不假思索地出言问道,若是每旬都有专人维护,那么便可以知道背面的路线图是何时刻画,从而或许能够找寻到这位高人的蛛丝马迹。
很快,在曹操的要求之下,那名负责看护石碑的小吏便来到了曹操面前。
但令曹操与荀攸惊讶的是,这名小吏竟然不知道石碑后面的刻画,数日前他去观看时,石碑背面还是光洁如新。
这也就意味着,那幅行军路线图就是在这几日刻画上去的!
得知此事之后,曹操原本的失落一扫而空,既然这幅图是近几日刻画的,那么就说明刻图之人仍在颖阳附近,甚至说,此人是专门为自己而来。
如此一来,种种巧合也都化为了谋算,此人算准了自己的行军时间,在石碑背后刻画上当年的行军路线,同时为了避免自己错过石碑,还故意将一顶斗笠放在石碑之上。
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看到那幅行军路线。
曹操与荀攸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双方眼中的了然,此人如此行事,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引自己出面。
至于目的是为了毛遂自荐,还是想要刺杀自己,曹操不得而知,但自己心中清楚,对方已经成功地引起了他的注意。
自己有典韦护卫,安危不无保障,除非遇到如项明和吕布一般的猛将,否则典韦足矣解决一切危机。
于是,曹操便打定主意要找到此人,看看对方如此处心积虑究竟有何目的。
曹操问遍整个县衙,也没有得到更多的线索,于是便带着荀攸典韦等人离开了颖阳县城,在周边村落寻找此人踪迹。
颖阳虽然不大,县城之中也有数万百姓,寻找一人虽不说犹如大海捞针,却也尤为困难。
曹操并不相信,此人如此行事之后会隐藏在县城之中,若是自己找寻不到,那么对方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付之东流,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他只能在颖阳周边寻找,若是猜错,那只能说明自己与对方是有缘无分。
就这样,曹操在颖阳附近寻找了两日,期间费了不少功夫,都没有发现关于此人的一点消息。
到了第三日,曹操终于在距离颖阳数十里开外的一座小村庄内得知大峪山东南林中有一隐士,似乎已经在林中隐居数年之久。
在这个时代,隐士便意味着能力,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人才,能够归隐山林的,总不会是胸无点墨之辈。
他们摆脱了世人追名逐利的思想束缚,在精神层面领先时代,这样的人,一定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
就算此人不是刻画石碑之人,也值得曹操专门寻访,急需能人的他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招揽人才的机会。
又找寻了半日,曹操等人终于在深林之中看到了一间草庐。
不得不说,这间草庐的位置恰到好处。
山脚之下,旁边便是猎户踏出的曲折小径,断绝了猛兽袭击的可能。而一旁便是潺潺溪流,溪水自山间流淌而下,甘甜清冽的同时,偶有游鱼若隐若现。
草庐前堆叠着钓竿,再一旁有亩许良田,一看便是自行开垦,虽不至富庶,但在没有赋税的情况下,足矣自给。
隐居而不隐人,避凡而不避世。这就是曹操一眼看去给此间主人的评价。
草庐之中空空如也,而在良田之中,溪水之畔,有一道头戴斗笠的身影随着山风吹动庄稼若隐若现。
见到那顶斗笠样式,曹操心中已经有八成确定就是此人,但他强忍着激动,对着那道似乎是在垂钓的背影,拱手高声道:
“谯县曹操,求见先生!”
那道身影充耳不闻,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比起垂钓更加重要。
“得罪了!”
曹操连喊数声都未得回答,于是翻身下马,带着典韦小心翼翼地跨过庄稼,来到了此人近前。
那是一名老叟,隔着斗笠,曹操看不到其微笑的表情,但却可以看到对方手中钓竿的模样。
状若垂钓,钓钩却距水三寸,其尖无钩,笔直如针!
曹操与荀攸等人回到颖阳之时,已是深夜,大军已然离去,而颖阳城门也已经关闭。
虽然曹操贵为谯侯,但在仓促之间也无法立刻证明身份,因此也更没有办法让守军开启城门。
曹操也不以为意,虽非战时,但城门护卫的是一县百姓的安危,口说无凭,守军不开城门的做法无可厚非,于是,众人向城头的守军索要了两张简易的草席,便靠在城墙边上休息。
时值初夏,天气虽然并不炎热,但夜晚已经蚊虫四起,典韦与那些士卒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还好,而曹荀二人睡得并不踏实,但好在他们并非养尊处优之辈,勉强算是可以忍耐。
半睡半醒间熬到了天明,城门开启之后,众人这才入城,在荀家分支的府邸稍作休整,待到卯时,将典韦等人安置在荀府,曹荀二人便动身前往县衙。
曹操的想法很是简单,既然已经脱离了大军,那么也就不着急追赶,倒不如对沿途郡县稍作视察,切身体会一下政令的落实情况。
然而,又等了接近大半个时辰,颖阳县令这才姗姗来迟,其余大小官员也陆续来齐,直到辰时,县衙才恢复正常的运转。
当他们看到一州之首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之时,也吓得不轻,他们这种行为,算不上是消极怠政,却也未免有些散漫。
好在曹操没有理会这些琐事,而是如同往年巡查一般,查看县志公文,了解颖阳施政情况。
虽是粗略一过,却也耗费了数个时辰,在曹操看来,颖阳当地的官员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并没有突出表现,也没有太大过失,曹操虽失望于这些人的平庸,却也没有过度斥责。
“对了,某观岐云坡处有一石碑,是何人所立?”
待到末了,曹操随口问及岐云坡石碑,想要多了解一些情况。
“回谯侯,此碑乃是我县为颂扬谯侯岐云坡大功所立,至今已有四载,每旬都有专人负责修护。”
县令心中一喜,连忙邀功道。
若是这块石碑合乎曹操心意,或许他可以更进一步也说不定。
但结局注定会令他失望,曹操所关注的并非是石碑本身,而是刻画在石碑背面的行军路线图。
“哦?维护此碑之人何在?”
曹操不假思索地出言问道,若是每旬都有专人维护,那么便可以知道背面的路线图是何时刻画,从而或许能够找寻到这位高人的蛛丝马迹。
很快,在曹操的要求之下,那名负责看护石碑的小吏便来到了曹操面前。
但令曹操与荀攸惊讶的是,这名小吏竟然不知道石碑后面的刻画,数日前他去观看时,石碑背面还是光洁如新。
这也就意味着,那幅行军路线图就是在这几日刻画上去的!
得知此事之后,曹操原本的失落一扫而空,既然这幅图是近几日刻画的,那么就说明刻图之人仍在颖阳附近,甚至说,此人是专门为自己而来。
如此一来,种种巧合也都化为了谋算,此人算准了自己的行军时间,在石碑背后刻画上当年的行军路线,同时为了避免自己错过石碑,还故意将一顶斗笠放在石碑之上。
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看到那幅行军路线。
曹操与荀攸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双方眼中的了然,此人如此行事,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引自己出面。
至于目的是为了毛遂自荐,还是想要刺杀自己,曹操不得而知,但自己心中清楚,对方已经成功地引起了他的注意。
自己有典韦护卫,安危不无保障,除非遇到如项明和吕布一般的猛将,否则典韦足矣解决一切危机。
于是,曹操便打定主意要找到此人,看看对方如此处心积虑究竟有何目的。
曹操问遍整个县衙,也没有得到更多的线索,于是便带着荀攸典韦等人离开了颖阳县城,在周边村落寻找此人踪迹。
颖阳虽然不大,县城之中也有数万百姓,寻找一人虽不说犹如大海捞针,却也尤为困难。
曹操并不相信,此人如此行事之后会隐藏在县城之中,若是自己找寻不到,那么对方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付之东流,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他只能在颖阳周边寻找,若是猜错,那只能说明自己与对方是有缘无分。
就这样,曹操在颖阳附近寻找了两日,期间费了不少功夫,都没有发现关于此人的一点消息。
到了第三日,曹操终于在距离颖阳数十里开外的一座小村庄内得知大峪山东南林中有一隐士,似乎已经在林中隐居数年之久。
在这个时代,隐士便意味着能力,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人才,能够归隐山林的,总不会是胸无点墨之辈。
他们摆脱了世人追名逐利的思想束缚,在精神层面领先时代,这样的人,一定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
就算此人不是刻画石碑之人,也值得曹操专门寻访,急需能人的他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招揽人才的机会。
又找寻了半日,曹操等人终于在深林之中看到了一间草庐。
不得不说,这间草庐的位置恰到好处。
山脚之下,旁边便是猎户踏出的曲折小径,断绝了猛兽袭击的可能。而一旁便是潺潺溪流,溪水自山间流淌而下,甘甜清冽的同时,偶有游鱼若隐若现。
草庐前堆叠着钓竿,再一旁有亩许良田,一看便是自行开垦,虽不至富庶,但在没有赋税的情况下,足矣自给。
隐居而不隐人,避凡而不避世。这就是曹操一眼看去给此间主人的评价。
草庐之中空空如也,而在良田之中,溪水之畔,有一道头戴斗笠的身影随着山风吹动庄稼若隐若现。
见到那顶斗笠样式,曹操心中已经有八成确定就是此人,但他强忍着激动,对着那道似乎是在垂钓的背影,拱手高声道:
“谯县曹操,求见先生!”
那道身影充耳不闻,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比起垂钓更加重要。
“得罪了!”
曹操连喊数声都未得回答,于是翻身下马,带着典韦小心翼翼地跨过庄稼,来到了此人近前。
那是一名老叟,隔着斗笠,曹操看不到其微笑的表情,但却可以看到对方手中钓竿的模样。
状若垂钓,钓钩却距水三寸,其尖无钩,笔直如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