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九章 名曰吕惠卿的阴影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元丰八年十一月乙酉(十九日),垂拱殿听政。
入冬之后,赵煦罕见的参与了今天的听政。
以至于,当东府宰执们入奏的时候,都诧异了一下。
不过,他们还是按照着正常的礼节,开始参拜两宫。
然后,各自开始报告今天的事情。
韩绛作为右相,首先奏报:“通议大夫卢革不幸于本月辛丑(十一)卒于家中,年八十二……”
赵煦听着,本来还有些打瞌睡的脑子立刻清醒。
卢革的死不要紧。
因为他已经八十二岁了,在大宋活到八十二岁,怎么都算是喜丧了。
可要命的是——他的儿子,正是新任的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使卢秉!
果然,就听着韩绛拜道:“革子秉乃新任熙河帅,其已得丧报,就地于秦州上表,乞卸任熙河,归乡守丧……”
“臣惶恐,伏乞两宫慈圣、皇帝陛下圣裁!”
帷幕后的两宫,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
新任的一路边帅,还没有履任,刚刚走到秦州,就得回乡守丧了。
这……
岂不是又得重选熙河边帅?
可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现在各路边帅,基本都已经就任,想要再选一个合适的,在资历上恰当的大臣,实在太难了。
毕竟,谁都知道,熙河现在有两尊真神——向宗回、高公纪!
士大夫们,敢去的、有资格的,数来数去就那么三五人。
愿意去的就更少了。
原因嘛——高公纪、向宗回在熙河,就意味着,去了熙河的人,除非和两个人彻底闹翻,而且必须将这两个人往死里得罪。
不然,这个人这辈子都无缘三省两府。
哪怕皇帝想任用也没有用!
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是死也不肯草制的。
就算他们肯草制诏书到了门下省,门下省的给事中,就算死也要打回——此乱命也,不敢奉诏!
就算给事中是个不要脸的,为了讨好皇帝而放行。
御史台也会炸锅、死谏的。
更不要说朝野的汹汹物议了。
仅此一条,就足以让那些有资格的文臣士大夫们敬而远之。
谁愿意毁掉自己的前程?
卢秉肯去、愿意去,纯粹是因为他好武,想要建功立业,没有进三省两府的想法。
至于把向、高两人往死里得罪的选项,是正常人都不会选的。
一个外戚,可能还有人愿意冒险。
两宫的心头宝贝,谁敢真的往死里得罪?
就算不为自己想,也得给子孙考虑啊!
现在,卢秉走到一半,去不成了。
选谁去熙河,就成了天大的问题!
两宫倒是没想这么远但她们也麻了。
卢秉这一守孝,熙河路边帅再选,来来回回估计又得一两个月。
可熙河边帅空缺已经有大半年了啊!
自李宪卸任以来,熙河路就处于无帅的境地!
两宫自然知道,这是不行的。
必须尽快选出新的熙河边帅!
于是,太皇太后问道:“诸位爱卿,可有熙河帅臣人选?”
韩绛试探着道:“或许,可以启用泾原路赵卨……”
这恐怕是现在唯一的选择了。
因为赵卨六十多了,他估计也没有拜相的想法了。
两宫互相看了看,都点了点头,正要回答。
吕公著在这个时候持芴出列:“臣以为,河东吕惠卿,乃是恰当的人选!”
顿时,整个都堂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韩绛更是默默的退了下去,用行动表示了对吕惠卿这个选择的支持,他甚至看了一眼吕公著,默默的给吕公著点了一个赞。
好办法!
就把吕惠卿坑去熙河!
都堂上的其他宰执,也都对此无比赞同。
熙河,才是吕吉甫的归宿哇!
只要吕惠卿去了熙河,那他这辈子都将无缘三省两府。
了不起致仕的时候,带着一个节度使甚至两个节度使的头衔,归养田园!
而只要吕惠卿不入三省两府,所有人以后睡觉都会做一个好梦的。
至于吕惠卿会不会去?
那就由不得他了!
“吕惠卿?”帷幕中的太皇太后咀嚼了一下这个名字,脸色有些不喜。
她当然想不到,都堂的宰执们,是在对吕惠卿下黑手。
她还以为,宰执们这是在举荐那个福建子。
当即她就摇了摇头:“吕惠卿,受先帝之命,为河东帅臣……贸然移之于熙河,不太好吧?”
向太后看了一眼太皇太后,没有说话。
在这个问题上,她没有态度。
不过,她心念一动,就问道:“六哥觉得,赵卨、吕惠卿谁跟适合熙河边帅一职?”
赵煦自然知道,宰执们在打什么主意?
虽然他一开始,还没有回过味来。
可韩绛那一退一笑,立刻点醒了他——韩绛和吕惠卿的恩怨,那可是相当于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的恩怨的。
为了赶走吕惠卿,韩绛当年可是连宰相也不当了。
他现在能这么好心?
更何况,还是吕公著亲自举荐吕惠卿?
太阳难道从西边出来了?
于是,赵煦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韩绛、吕公著的小九九。
这是想将吕惠卿一辈子都拴在地方呢!
“吕惠卿啊吕惠卿……”赵煦在心中叹息着。
新党、旧党,没有一个人看他顺眼。
无论是现在的韩绛、吕公著联手给吕惠卿下黑手,还是后来,章惇和曾布联手在赵煦面前给吕惠卿塞黑材料。
都已经证明了这个人的人缘已经差到了一定程度。
据说,连王雱生前,也对吕惠卿有着极大的意见和看法,没少在王安石面前递吕惠卿的黑材料。
不过……
这似乎是吕惠卿自找的。
赵煦回忆起他上上辈子所见过的那个吕惠卿。
那个在朝堂上如同一柄利剑般咄咄逼人,强势无比的大臣。
他也正是在看到了吕惠卿当时的气势后,最终选择了,听从章惇的建议,让吕惠卿去沿边建功立业。
如今,回头想想,他当时其实是做错了选择。
应该留下吕惠卿的!
为什么?
所有人都害怕、讨厌、远离。
但同时强势、才干极高的大臣。
这是最好的宰执人选啊!
根本不需要担心他结党,也不必担心他势大难制。
脏活累活都交给他就行了。
干得好,是天子圣明。
出了差错就是——吕惠卿本性如此!
如此想着,赵煦就答道:“母后,儿臣以为,还是用赵卨吧……”
“为何?”向太后问道。
赵煦平静的说道:“圣人云:父丧,三年不改父之道!”
“父皇既然让吕惠卿镇守河东,自有父皇的圣意考量在内!”
“身为嗣子,儿臣不敢乱父皇之政!”
“且让他在河东再任三年,三年后,命其入京述职再谈其他吧!”
太皇太后立刻就道:“官家说的是!”
“先帝既让吕惠卿镇守河东,屏卫社稷,自然有着先帝的考量!”
她对吕惠卿这个王安石门下最忠实的鹰犬的意见,甚至比王安石还大。
因为熙宁变法的法令,大都是出自吕惠卿而非王安石之手。
自然,这位太皇太后怎会让吕惠卿去熙河建功立业?
却根本不知,宰臣们其实比她还想坑掉吕惠卿。
……
韩绛和吕公著在听了官家、太皇太后的话后,都失落不已。
章惇、张璪,更是叹息一声,暗叫可惜!
尤其是章惇,对这次吕惠卿居然可以逃过一劫,惋惜不已。
“吕吉甫啊吕吉甫……汝的运气可真好!”章惇叹息着。
对吕惠卿,他没有私怨。
可章惇明白,吕惠卿一旦入朝,并且得到官家信任。
那么,他就要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
一个精力比他旺盛一个能力可能超过他,一个强势无比的同僚!
所有和吕惠卿共过事的宰执,都不愿意和他继续共事。
不止是因为吕惠卿的个性无比强势。
还因为这是个卷王!
当年他在朝堂时,总是最晚下衙,最早到衙的。
卷的大家都受不了了!
特别是和他同属新党的大臣们,被他卷的连休沐日都不得安生!
连章惇这个出了名的卷王,在吕惠卿面前,也甘拜下风。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吕惠卿的恐怖了!
那个人就是无情的公文机器!
他在朝堂的每一日,都在思考着如何变法,如何改变现在的一切!
连手实法他都敢搞!
章惇正感叹着就听着殿上的两宫和官家讨论了起来。
“六哥,赵卨既调任熙河,那泾原帅臣该选谁?”向太后问着。
“以儿臣之见……泾原路为沿边要害,控扼西贼腹地,连接熙河、秦凤、永兴军……实在是关乎陕西安危得要害所在,须得选用一位忠厚长者,熟谙于民政之大臣!”
“此大臣,最好既擅安民,又能治军,同时还能约束上下军将,不生是非……”
两宫听着,都是点头,对赵煦提出的这些条件很满意。
于是,太皇太后问道:“那官家可有人选?”
官家答道:“儿臣在集英殿听讲时,曾请诸位先生,为儿臣介绍天下州郡能臣贤臣……”
“侍读吕大防,于是为儿臣举故成都路转运副使朝散大夫章楶!”
章惇猛然抬头。
就听着官家将他的族兄履历背诵而出:“这位大臣,乃是英庙治平二年的省元,乃祖章频仁庙天圣时曾侍御史,曾直言劝谏章献明肃皇后,仁庙以为善……可谓是世代忠良之臣!”
“好叫太母、母后知晓,我听说,章楶当年曾因其叔父,仁庙故宰相章文简公(章得象)之恩荫为官……但听说其父含冤入狱后,当即放弃官身,前去救父……一时传为美谈!”
“尤为难得的是——此大臣入仕后,历任知县、提举陕西常平仓、京东路转运判官、提点湖北刑狱公事……皆是政绩斐然,天下称贤……”
“为成都府转运副使,更是为成都父老称赞,及卸任,送行者数以千人……”
“今欲求忠厚之长者,守边之大臣,孙臣以为,这位大臣确实不错!”
现在的大宋,谁能想到,章楶这个做了一辈子民政,干了二十几年亲民官的大臣。
居然是一个隐藏的战略大师?
而且还是那种出道即巅峰,在所有方面都天克党项人的帅臣?
没有人知道的。
恐怕就连章惇也不知道他的那个大器晚成的族兄,居然有着那么杰出、恐怖的军事天赋!
更不会知道,章楶就是大宋三代天子梦寐以求的那个完全克制党项人的一切战术、战法的大将。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章楶的一生,保持了全胜的战绩。
号称没有一支党项军队,能在他面前全身而退——铁鹞子也不行!
准确的说——铁鹞子,才是章楶最喜欢的猎物!
(本章完)
元丰八年十一月乙酉(十九日),垂拱殿听政。
入冬之后,赵煦罕见的参与了今天的听政。
以至于,当东府宰执们入奏的时候,都诧异了一下。
不过,他们还是按照着正常的礼节,开始参拜两宫。
然后,各自开始报告今天的事情。
韩绛作为右相,首先奏报:“通议大夫卢革不幸于本月辛丑(十一)卒于家中,年八十二……”
赵煦听着,本来还有些打瞌睡的脑子立刻清醒。
卢革的死不要紧。
因为他已经八十二岁了,在大宋活到八十二岁,怎么都算是喜丧了。
可要命的是——他的儿子,正是新任的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使卢秉!
果然,就听着韩绛拜道:“革子秉乃新任熙河帅,其已得丧报,就地于秦州上表,乞卸任熙河,归乡守丧……”
“臣惶恐,伏乞两宫慈圣、皇帝陛下圣裁!”
帷幕后的两宫,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
新任的一路边帅,还没有履任,刚刚走到秦州,就得回乡守丧了。
这……
岂不是又得重选熙河边帅?
可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现在各路边帅,基本都已经就任,想要再选一个合适的,在资历上恰当的大臣,实在太难了。
毕竟,谁都知道,熙河现在有两尊真神——向宗回、高公纪!
士大夫们,敢去的、有资格的,数来数去就那么三五人。
愿意去的就更少了。
原因嘛——高公纪、向宗回在熙河,就意味着,去了熙河的人,除非和两个人彻底闹翻,而且必须将这两个人往死里得罪。
不然,这个人这辈子都无缘三省两府。
哪怕皇帝想任用也没有用!
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是死也不肯草制的。
就算他们肯草制诏书到了门下省,门下省的给事中,就算死也要打回——此乱命也,不敢奉诏!
就算给事中是个不要脸的,为了讨好皇帝而放行。
御史台也会炸锅、死谏的。
更不要说朝野的汹汹物议了。
仅此一条,就足以让那些有资格的文臣士大夫们敬而远之。
谁愿意毁掉自己的前程?
卢秉肯去、愿意去,纯粹是因为他好武,想要建功立业,没有进三省两府的想法。
至于把向、高两人往死里得罪的选项,是正常人都不会选的。
一个外戚,可能还有人愿意冒险。
两宫的心头宝贝,谁敢真的往死里得罪?
就算不为自己想,也得给子孙考虑啊!
现在,卢秉走到一半,去不成了。
选谁去熙河,就成了天大的问题!
两宫倒是没想这么远但她们也麻了。
卢秉这一守孝,熙河路边帅再选,来来回回估计又得一两个月。
可熙河边帅空缺已经有大半年了啊!
自李宪卸任以来,熙河路就处于无帅的境地!
两宫自然知道,这是不行的。
必须尽快选出新的熙河边帅!
于是,太皇太后问道:“诸位爱卿,可有熙河帅臣人选?”
韩绛试探着道:“或许,可以启用泾原路赵卨……”
这恐怕是现在唯一的选择了。
因为赵卨六十多了,他估计也没有拜相的想法了。
两宫互相看了看,都点了点头,正要回答。
吕公著在这个时候持芴出列:“臣以为,河东吕惠卿,乃是恰当的人选!”
顿时,整个都堂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韩绛更是默默的退了下去,用行动表示了对吕惠卿这个选择的支持,他甚至看了一眼吕公著,默默的给吕公著点了一个赞。
好办法!
就把吕惠卿坑去熙河!
都堂上的其他宰执,也都对此无比赞同。
熙河,才是吕吉甫的归宿哇!
只要吕惠卿去了熙河,那他这辈子都将无缘三省两府。
了不起致仕的时候,带着一个节度使甚至两个节度使的头衔,归养田园!
而只要吕惠卿不入三省两府,所有人以后睡觉都会做一个好梦的。
至于吕惠卿会不会去?
那就由不得他了!
“吕惠卿?”帷幕中的太皇太后咀嚼了一下这个名字,脸色有些不喜。
她当然想不到,都堂的宰执们,是在对吕惠卿下黑手。
她还以为,宰执们这是在举荐那个福建子。
当即她就摇了摇头:“吕惠卿,受先帝之命,为河东帅臣……贸然移之于熙河,不太好吧?”
向太后看了一眼太皇太后,没有说话。
在这个问题上,她没有态度。
不过,她心念一动,就问道:“六哥觉得,赵卨、吕惠卿谁跟适合熙河边帅一职?”
赵煦自然知道,宰执们在打什么主意?
虽然他一开始,还没有回过味来。
可韩绛那一退一笑,立刻点醒了他——韩绛和吕惠卿的恩怨,那可是相当于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的恩怨的。
为了赶走吕惠卿,韩绛当年可是连宰相也不当了。
他现在能这么好心?
更何况,还是吕公著亲自举荐吕惠卿?
太阳难道从西边出来了?
于是,赵煦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韩绛、吕公著的小九九。
这是想将吕惠卿一辈子都拴在地方呢!
“吕惠卿啊吕惠卿……”赵煦在心中叹息着。
新党、旧党,没有一个人看他顺眼。
无论是现在的韩绛、吕公著联手给吕惠卿下黑手,还是后来,章惇和曾布联手在赵煦面前给吕惠卿塞黑材料。
都已经证明了这个人的人缘已经差到了一定程度。
据说,连王雱生前,也对吕惠卿有着极大的意见和看法,没少在王安石面前递吕惠卿的黑材料。
不过……
这似乎是吕惠卿自找的。
赵煦回忆起他上上辈子所见过的那个吕惠卿。
那个在朝堂上如同一柄利剑般咄咄逼人,强势无比的大臣。
他也正是在看到了吕惠卿当时的气势后,最终选择了,听从章惇的建议,让吕惠卿去沿边建功立业。
如今,回头想想,他当时其实是做错了选择。
应该留下吕惠卿的!
为什么?
所有人都害怕、讨厌、远离。
但同时强势、才干极高的大臣。
这是最好的宰执人选啊!
根本不需要担心他结党,也不必担心他势大难制。
脏活累活都交给他就行了。
干得好,是天子圣明。
出了差错就是——吕惠卿本性如此!
如此想着,赵煦就答道:“母后,儿臣以为,还是用赵卨吧……”
“为何?”向太后问道。
赵煦平静的说道:“圣人云:父丧,三年不改父之道!”
“父皇既然让吕惠卿镇守河东,自有父皇的圣意考量在内!”
“身为嗣子,儿臣不敢乱父皇之政!”
“且让他在河东再任三年,三年后,命其入京述职再谈其他吧!”
太皇太后立刻就道:“官家说的是!”
“先帝既让吕惠卿镇守河东,屏卫社稷,自然有着先帝的考量!”
她对吕惠卿这个王安石门下最忠实的鹰犬的意见,甚至比王安石还大。
因为熙宁变法的法令,大都是出自吕惠卿而非王安石之手。
自然,这位太皇太后怎会让吕惠卿去熙河建功立业?
却根本不知,宰臣们其实比她还想坑掉吕惠卿。
……
韩绛和吕公著在听了官家、太皇太后的话后,都失落不已。
章惇、张璪,更是叹息一声,暗叫可惜!
尤其是章惇,对这次吕惠卿居然可以逃过一劫,惋惜不已。
“吕吉甫啊吕吉甫……汝的运气可真好!”章惇叹息着。
对吕惠卿,他没有私怨。
可章惇明白,吕惠卿一旦入朝,并且得到官家信任。
那么,他就要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
一个精力比他旺盛一个能力可能超过他,一个强势无比的同僚!
所有和吕惠卿共过事的宰执,都不愿意和他继续共事。
不止是因为吕惠卿的个性无比强势。
还因为这是个卷王!
当年他在朝堂时,总是最晚下衙,最早到衙的。
卷的大家都受不了了!
特别是和他同属新党的大臣们,被他卷的连休沐日都不得安生!
连章惇这个出了名的卷王,在吕惠卿面前,也甘拜下风。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吕惠卿的恐怖了!
那个人就是无情的公文机器!
他在朝堂的每一日,都在思考着如何变法,如何改变现在的一切!
连手实法他都敢搞!
章惇正感叹着就听着殿上的两宫和官家讨论了起来。
“六哥,赵卨既调任熙河,那泾原帅臣该选谁?”向太后问着。
“以儿臣之见……泾原路为沿边要害,控扼西贼腹地,连接熙河、秦凤、永兴军……实在是关乎陕西安危得要害所在,须得选用一位忠厚长者,熟谙于民政之大臣!”
“此大臣,最好既擅安民,又能治军,同时还能约束上下军将,不生是非……”
两宫听着,都是点头,对赵煦提出的这些条件很满意。
于是,太皇太后问道:“那官家可有人选?”
官家答道:“儿臣在集英殿听讲时,曾请诸位先生,为儿臣介绍天下州郡能臣贤臣……”
“侍读吕大防,于是为儿臣举故成都路转运副使朝散大夫章楶!”
章惇猛然抬头。
就听着官家将他的族兄履历背诵而出:“这位大臣,乃是英庙治平二年的省元,乃祖章频仁庙天圣时曾侍御史,曾直言劝谏章献明肃皇后,仁庙以为善……可谓是世代忠良之臣!”
“好叫太母、母后知晓,我听说,章楶当年曾因其叔父,仁庙故宰相章文简公(章得象)之恩荫为官……但听说其父含冤入狱后,当即放弃官身,前去救父……一时传为美谈!”
“尤为难得的是——此大臣入仕后,历任知县、提举陕西常平仓、京东路转运判官、提点湖北刑狱公事……皆是政绩斐然,天下称贤……”
“为成都府转运副使,更是为成都父老称赞,及卸任,送行者数以千人……”
“今欲求忠厚之长者,守边之大臣,孙臣以为,这位大臣确实不错!”
现在的大宋,谁能想到,章楶这个做了一辈子民政,干了二十几年亲民官的大臣。
居然是一个隐藏的战略大师?
而且还是那种出道即巅峰,在所有方面都天克党项人的帅臣?
没有人知道的。
恐怕就连章惇也不知道他的那个大器晚成的族兄,居然有着那么杰出、恐怖的军事天赋!
更不会知道,章楶就是大宋三代天子梦寐以求的那个完全克制党项人的一切战术、战法的大将。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章楶的一生,保持了全胜的战绩。
号称没有一支党项军队,能在他面前全身而退——铁鹞子也不行!
准确的说——铁鹞子,才是章楶最喜欢的猎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