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同 第25节 爬科技树(二)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开始收割后的半个月是最忙的,一边要尽快收割、脱粒、翻晒,同时还要耕田、育种、插秧,要抓紧时间让第二季稻子种下去,为了不误农时,所有人都很辛苦地劳作。刘遥不仅停了学校授课和军校的训练,也停了砖窑和水泥窑,让孩子们回去帮着家里干农活,还让姚英和刘满跟自己一起下田劳动。
稻田里的劳作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之一,且不说割稻时稻芒让人浑身刺痒难受,插秧时蚂蟥不时来光顾,就是每天重复的弯腰,都能让人腰疼到要断掉。刘遥家的劳动保护是最好的,不仅有草帽和全套保护的服装,每天还会带一套干净衣服,劳作一天过后,就在水渠里洗得干干净净再回家。从下田劳动的第二天开始,姚英就恢复了晚饭时在大灶炉膛里塞红薯的优良传统,这样一家人可以一边走回家一边吃着香甜的烤红薯。
刘满一边大口吃着红薯,一边感叹:“现在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候。我每天在田里干活,就是靠想着这个时候,才能坚持下来。干农活是真累啊。我估计坚持不了一个月。”
“也不需要一个月。现在这个时候叫做双抢,抢种抢收,要抓紧一切时间,不能让土地空着。”刘遥抱着儿子走在后面,爱怜地看着大口吃红薯的女儿。
“我没看到双抢这个词啊。我们的秘笈里关于水稻种植的部分,没有说到这个。”刘满奇怪地问道。
“你忘记你爷爷是搞水稻育种的了么?虽然没有下过田,我可是在稻田边长大的孩子。”刘遥自豪地回答,又接着说道:“方块偶然选择了中国的70后来做这个测试,可能是地球人的好运气。我们这拨人,童年的时候是农业社会和非市场经济,亲眼目睹和参与了整个时代的巨大变化。所谓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走完了人家几百年的从农业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
刘满看了看手里的红薯皮,塞进嘴里吃掉,接着说道:“我们要再次用一代人时间走完这个道路是吧?”
姚英搂着女儿的肩,心疼地说道:“皮就别吃了,回去就可以吃饭了。”弟弟刘则手里拿着自己的红薯,还伸手去抢姐姐的。
刘遥笑道:“以前在家里,两个孩子吃东西都要逼的,这下好了,自己都会抢了。”
一家人说笑着往家里走去,天色渐渐黑下来,西边的天空已经可以看到一把碎钻似的繁星。
双抢过后,刘遥按照纪录的数字和应付利息,分发了欠下的粮食,其中也包括感谢大家去帮助收割而向每个人发放的十斤粮食。虽然发出来的粮食只是一半稻米,另一半是红薯玉米,但是一个本来两手空空的人,仅仅在一季收成过后,就能够一担一担的往外挑粮食,还是让每个村民都非常佩服。
高管家父子和梅香操持着整个“还账”的过程,每个人都当面核对数字,当面看秤,让人满意地挑走属于自己的粮食。
刘遥一一送走村民,又嘱咐他们歇几天之后,再来这里工作,信心满满地告诉大家:“只要是愿意来这里干活的,都可以来。”
到所有的欠账都发完,这个收获季的所有工作就算都完成了。晚饭时饭菜非常丰盛,还有很大一壶酒——这是周力亚送来的酱园的试制品。这酒味道还不错,就是度数太高,估计得有接近70度,一桌人喝得嗤牙咧嘴的。刘满实在看不下去,问了一声:“你们可以兑点水或者果汁进去吗?”所有喝酒的男人连声说好。
吃罢晚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计划着所有的事情都结束以后,是不是给自己放几天假,到海边去玩玩。自从盐田弄好以后,再没有去过海边。
夫妇两规划着怎么去,带什么东西,是不是在海边过夜。刘则指着漫天星斗大喊:“星星!星星!”姐姐跟他说:“对,这是星星。在我们来的地方,整个晚上都看不到超过十颗星星。而这里,起码有几万个。”
赵世禄突然走进院子,一边走一边喊:“先生,事情不好了。”
刘遥奇怪地问道:“老赵,平时你可是沉稳得很的。遇到啥大不了的事情了?”
“附近都在说你点石成金,呼风唤雨,而且说了只要愿意都可以来干活,这下要来很多人了。估计明天开始,就会有很多人过来。”赵世禄说完,擦了把汗,一屁股坐下。
“好事啊。我是要人来干活的。只要他们肯自己带口粮,让我欠着,我愿意招很多人。”刘遥倒了杯茶端过去,接着说:“我算过账了,这一季的稻子打下来,再有一半按照一斤换一百斤,我能养活咱们村和叉河村全村的人。不至于两个村的人都不干自己的活,都到我这里来吧。你估计一下,是有50个呢,100个呢,还是200个人会来?”
“那倒不会两个村的人都来找你要活干。但是要来的人也不会烧,拖家带口的,我觉得可能有300个上下,都是没了田地的人,真正能干活的大概一半都没有。”老赵还没说完,梅先卓就走了进来,也是一脸忧色。
刘遥跟再倒了一杯茶递过去,问道:“这些人干活行不行?”
“干活没有不行的。就是他们有些身体比较弱,而且都没啥口粮。”老赵担忧地说。
“没有口粮就麻烦了,我估计没法养这么多人到秋收。这刚刚夏收,他们应该都帮人干了些活儿,多少总有点收获吧?”
“多少有点,但是他们本来就借了不少粮食,还掉以后怕是没剩下多少。”
“老梅,老赵,咱们村这次夏收收成都不错。能不能让大家都拿出一点来做救济?不白救济,算我借的,秋收后还给大家,我还付利息。”刘遥向两位提出一个问题。他之所以敢于大举借贷,是因为史料记载,最近两年都风调雨顺,粮食收成很好。如果方块不跟人开玩笑,严格再现历史,那么粮食的供应将会很丰富。
“你又要欠着咱们村干活的人的口粮,又要再跟他们借粮去救济别村吃不上饭的人?”梅先卓理了理思路。
“是的。我这就是要大家掏出家底来跟我一起做事情。”刘遥坚定地说。
“你有没有想过万一秋收不好呢?”赵世禄担心地问,梅先卓也在一旁点了点头,看着刘遥。
“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但是我有八成把握。”
“八成把握,那就可以干了。”梅先卓轻轻放下茶杯,坚定地说。“那么老赵,你得带人搭些棚子,这些人得有个住处。”
“安排住处是对的,但是不能是棚子,得是住宅。人来了,就要让他们在这里安家。咱们这里又不是没有土地。我的那片自由山,本身地势较高,不适合耕种,正好拿来住人。”刘遥起身进屋拿来几张图纸,摊在两人面前,接着说道:“这是我画的民宅图。每户占地20米见方,共400平方米土地。造两层房屋,房屋占地大概200平方米,这样房屋一共有350平方米,房屋周围还有200平方米的空地,可以种些蔬菜。”
“你这个住宅,好得很啊,房间整齐坚固,有水渠引水进屋,还有下水道。这跟棚子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赵世禄一下子看到了房屋特别的地方。
“是的,我就是要在这里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村庄。”刘遥肯定地说。在他的规划中,所有住宅旁边都有一道架空的引水渠,就像罗马人当年建设的那样。水渠可以由砖石砌出来,也可以用水泥管或者陶瓷管,是不承压也谈不上严格封闭的管道,利用重力让水流动。
“嗯,这个住宅,耗费太大了吧?”姚英在一旁疑惑地说。
“咱不是来重建文明的么?文明的居住就应该一家一个院子。公寓楼那样的东西,要工业时代才应该出现。当然也会造一些集体宿舍一样的房子,可以降低人均建造成本,但那是给单身的人临时住的。有家庭的人家,都要有自己的院子!”
“还有树屋!”小满在旁边跳着喊。
“如果那些家庭的孩子需要,他们就能够有。”想起在原来时空里,小满心心念念就是想要有个树屋,而****严苛的土地政策却让这个愿望很难实现,刘恒启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梅先卓疑一如既往地无视那些他听不懂的交谈,自管自思考着,疑惑地问道:“你这房子太好了,别说那些没有着落的人,就算是我们村的人,也想到这里来住。这房子,哦,你这住宅,你不会免费给他们住吧?”
“当然不会免费。任何人都可以来租或者买这些住宅,包括咱们村的村民。”刘遥笑眯眯地看着两位,又道:“像两位那么大的宅子,肯定舍不得放弃。不过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愿意放弃现在的房子来住这个住宅的。”
“若是要买,怎么定价?要租,又是何价?”赵世禄终于从图纸上移开眼睛,抬头问道。
刘遥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房屋的成本是两样,一个是砖石水泥和人工,一个是土地的价格。砖石水泥的价格这就要问我夫人和王带喜了。”刘遥拍拍姚英和刘满,让她们也参与到话题中来,接着说道:“一窑砖,一窑水泥,有帐可算的是人工。其它物料,如泥土、矿石、水、以及占用的土地,都是我的土地上出的,没用花钱去买;便是烧的木炭,也是我的山林里砍来的。这些物料看起来很难记账。那就很简单,凡是不需外购的,都不算账,只计人工耗费。这样一窑砖的总数和烧这一窑砖耗了多少人工口粮两个数字一算,很容易就算出一块砖的价格,水泥的价格也可以照此办理,算到一斤折合多少粮食。当然,我们可以在这个价格上加三成利润。”
梅、赵两位觉得这样的算法非常新奇,又觉得挺有道理。
“爸爸,现代经济也是这么算账的么?”刘满好奇地问。
“大同小异。但是这个帐其实是没用意义的。任何东西的价格,都是在交换中产生的。没有交换,就没有价格。现在按照耗费的人工和外购的材料费来算成本,没有算土地泥土等资源的费用,我们觉得很合理了,但是如果没人肯照这个价格买单,这个成本就是没用的。”
“那怎么能够让人按照这个价格买单呢?”刘满接着问。
“那就是要让赵氏建筑公司造出人人都想要的好房子,这样人们不仅愿意按照这个数字买单,甚至会愿意加价呢。这个成交的价格,才是房子的真正价格。”刘遥兴致勃勃地说道。
“何谓赵氏建筑公司?”赵世禄捕捉到一个看上去跟自己有关的信息。
“今后,你们赵家父子就专门造房子,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叫做营造社。营造社要向砖窑买砖,向水泥窑买水泥;土地也要买来。然后花钱雇人造房子。造好房子以后,再把它卖给要买房子的人。这个营造社,就是公司。因为是以建筑为业,便叫做建筑公司。”
“营造社为何要叫做公司呢?”梅先卓奇怪地问道。
“营造社如果是老赵一人所有,叫什么都可以。但是这个营造社里你们赵家占七成,我要占三成,它就是个公共的机构,便叫做公司。”刘遥尽量简单地回答,为避免纠缠,有道:“今年先不忙说公司的事情,明年再说是不是按照公司来做事。现在先按照刚才说的,把成本算出来。我们要把造好的房子卖给或者租给新来的人,让他们安居乐业。”
“房子也有了,口粮也有了,你打算让他们干什么活呢?”梅先卓一直没有忘记梳理整个局面。
“这正是我要跟两位商量的事情。我打算把石碌河右岸靠近叉河村的那片荒地用起来。”
梅先卓非常惋惜地说:“那片荒地若能用起来,能出耕地近三千余亩,而且土地平整肥沃,还能就近利用河水灌溉。只是,需要造一条巨大的河堤挡水,否则每年春夏汛,大水一冲,任何庄稼都留不住。”。
“这条河堤工程量非常浩大,不是我们这几百人能够解决的。筑堤需要大石,可是这附近没有方便的采石场,光是运输大石,就是不可想象的浩大工程。”赵世禄从技术角度提出异议。
“两位所说,言之有理。不过我们现在可以不用常规方法来做这件事情。首先,我们可以在石碌河上游开山炸石。唐作相的火药已经配制完毕,也能买到大量的硝石硫磺,足够我们用的。炸出来的大石以船运来,方便快捷,事倍功半。”赵、梅二人对望一眼,缓缓点头。
刘遥又道:“其次,现在我们有了水泥。以前筑河堤,全靠土石自身重量站稳,坡度较缓,河堤的底至少要三丈余宽度,顶部也要丈余,所以土石耗费巨大,现在可以用水泥结合大石,河堤可以很陡,整体算来只需两米宽度即可,不足一丈。”
两位对刘遥的新度量衡已经比较熟悉,在心里默默估量了一下,顿时觉得很有可能。刘遥看两人态度有所转变,便对二人说:“还请赵兄带上焦晃,测出基本的数据,再来跟我一起算个工程量,我们在合计合计。土地若是用得,还请梅先生早些计划跟官府报备登记的事情,以及如何防范那位县令大人打主意。”
两人连连点头,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月亮升到头顶才离开。
开始收割后的半个月是最忙的,一边要尽快收割、脱粒、翻晒,同时还要耕田、育种、插秧,要抓紧时间让第二季稻子种下去,为了不误农时,所有人都很辛苦地劳作。刘遥不仅停了学校授课和军校的训练,也停了砖窑和水泥窑,让孩子们回去帮着家里干农活,还让姚英和刘满跟自己一起下田劳动。
稻田里的劳作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之一,且不说割稻时稻芒让人浑身刺痒难受,插秧时蚂蟥不时来光顾,就是每天重复的弯腰,都能让人腰疼到要断掉。刘遥家的劳动保护是最好的,不仅有草帽和全套保护的服装,每天还会带一套干净衣服,劳作一天过后,就在水渠里洗得干干净净再回家。从下田劳动的第二天开始,姚英就恢复了晚饭时在大灶炉膛里塞红薯的优良传统,这样一家人可以一边走回家一边吃着香甜的烤红薯。
刘满一边大口吃着红薯,一边感叹:“现在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候。我每天在田里干活,就是靠想着这个时候,才能坚持下来。干农活是真累啊。我估计坚持不了一个月。”
“也不需要一个月。现在这个时候叫做双抢,抢种抢收,要抓紧一切时间,不能让土地空着。”刘遥抱着儿子走在后面,爱怜地看着大口吃红薯的女儿。
“我没看到双抢这个词啊。我们的秘笈里关于水稻种植的部分,没有说到这个。”刘满奇怪地问道。
“你忘记你爷爷是搞水稻育种的了么?虽然没有下过田,我可是在稻田边长大的孩子。”刘遥自豪地回答,又接着说道:“方块偶然选择了中国的70后来做这个测试,可能是地球人的好运气。我们这拨人,童年的时候是农业社会和非市场经济,亲眼目睹和参与了整个时代的巨大变化。所谓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走完了人家几百年的从农业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
刘满看了看手里的红薯皮,塞进嘴里吃掉,接着说道:“我们要再次用一代人时间走完这个道路是吧?”
姚英搂着女儿的肩,心疼地说道:“皮就别吃了,回去就可以吃饭了。”弟弟刘则手里拿着自己的红薯,还伸手去抢姐姐的。
刘遥笑道:“以前在家里,两个孩子吃东西都要逼的,这下好了,自己都会抢了。”
一家人说笑着往家里走去,天色渐渐黑下来,西边的天空已经可以看到一把碎钻似的繁星。
双抢过后,刘遥按照纪录的数字和应付利息,分发了欠下的粮食,其中也包括感谢大家去帮助收割而向每个人发放的十斤粮食。虽然发出来的粮食只是一半稻米,另一半是红薯玉米,但是一个本来两手空空的人,仅仅在一季收成过后,就能够一担一担的往外挑粮食,还是让每个村民都非常佩服。
高管家父子和梅香操持着整个“还账”的过程,每个人都当面核对数字,当面看秤,让人满意地挑走属于自己的粮食。
刘遥一一送走村民,又嘱咐他们歇几天之后,再来这里工作,信心满满地告诉大家:“只要是愿意来这里干活的,都可以来。”
到所有的欠账都发完,这个收获季的所有工作就算都完成了。晚饭时饭菜非常丰盛,还有很大一壶酒——这是周力亚送来的酱园的试制品。这酒味道还不错,就是度数太高,估计得有接近70度,一桌人喝得嗤牙咧嘴的。刘满实在看不下去,问了一声:“你们可以兑点水或者果汁进去吗?”所有喝酒的男人连声说好。
吃罢晚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计划着所有的事情都结束以后,是不是给自己放几天假,到海边去玩玩。自从盐田弄好以后,再没有去过海边。
夫妇两规划着怎么去,带什么东西,是不是在海边过夜。刘则指着漫天星斗大喊:“星星!星星!”姐姐跟他说:“对,这是星星。在我们来的地方,整个晚上都看不到超过十颗星星。而这里,起码有几万个。”
赵世禄突然走进院子,一边走一边喊:“先生,事情不好了。”
刘遥奇怪地问道:“老赵,平时你可是沉稳得很的。遇到啥大不了的事情了?”
“附近都在说你点石成金,呼风唤雨,而且说了只要愿意都可以来干活,这下要来很多人了。估计明天开始,就会有很多人过来。”赵世禄说完,擦了把汗,一屁股坐下。
“好事啊。我是要人来干活的。只要他们肯自己带口粮,让我欠着,我愿意招很多人。”刘遥倒了杯茶端过去,接着说:“我算过账了,这一季的稻子打下来,再有一半按照一斤换一百斤,我能养活咱们村和叉河村全村的人。不至于两个村的人都不干自己的活,都到我这里来吧。你估计一下,是有50个呢,100个呢,还是200个人会来?”
“那倒不会两个村的人都来找你要活干。但是要来的人也不会烧,拖家带口的,我觉得可能有300个上下,都是没了田地的人,真正能干活的大概一半都没有。”老赵还没说完,梅先卓就走了进来,也是一脸忧色。
刘遥跟再倒了一杯茶递过去,问道:“这些人干活行不行?”
“干活没有不行的。就是他们有些身体比较弱,而且都没啥口粮。”老赵担忧地说。
“没有口粮就麻烦了,我估计没法养这么多人到秋收。这刚刚夏收,他们应该都帮人干了些活儿,多少总有点收获吧?”
“多少有点,但是他们本来就借了不少粮食,还掉以后怕是没剩下多少。”
“老梅,老赵,咱们村这次夏收收成都不错。能不能让大家都拿出一点来做救济?不白救济,算我借的,秋收后还给大家,我还付利息。”刘遥向两位提出一个问题。他之所以敢于大举借贷,是因为史料记载,最近两年都风调雨顺,粮食收成很好。如果方块不跟人开玩笑,严格再现历史,那么粮食的供应将会很丰富。
“你又要欠着咱们村干活的人的口粮,又要再跟他们借粮去救济别村吃不上饭的人?”梅先卓理了理思路。
“是的。我这就是要大家掏出家底来跟我一起做事情。”刘遥坚定地说。
“你有没有想过万一秋收不好呢?”赵世禄担心地问,梅先卓也在一旁点了点头,看着刘遥。
“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但是我有八成把握。”
“八成把握,那就可以干了。”梅先卓轻轻放下茶杯,坚定地说。“那么老赵,你得带人搭些棚子,这些人得有个住处。”
“安排住处是对的,但是不能是棚子,得是住宅。人来了,就要让他们在这里安家。咱们这里又不是没有土地。我的那片自由山,本身地势较高,不适合耕种,正好拿来住人。”刘遥起身进屋拿来几张图纸,摊在两人面前,接着说道:“这是我画的民宅图。每户占地20米见方,共400平方米土地。造两层房屋,房屋占地大概200平方米,这样房屋一共有350平方米,房屋周围还有200平方米的空地,可以种些蔬菜。”
“你这个住宅,好得很啊,房间整齐坚固,有水渠引水进屋,还有下水道。这跟棚子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赵世禄一下子看到了房屋特别的地方。
“是的,我就是要在这里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村庄。”刘遥肯定地说。在他的规划中,所有住宅旁边都有一道架空的引水渠,就像罗马人当年建设的那样。水渠可以由砖石砌出来,也可以用水泥管或者陶瓷管,是不承压也谈不上严格封闭的管道,利用重力让水流动。
“嗯,这个住宅,耗费太大了吧?”姚英在一旁疑惑地说。
“咱不是来重建文明的么?文明的居住就应该一家一个院子。公寓楼那样的东西,要工业时代才应该出现。当然也会造一些集体宿舍一样的房子,可以降低人均建造成本,但那是给单身的人临时住的。有家庭的人家,都要有自己的院子!”
“还有树屋!”小满在旁边跳着喊。
“如果那些家庭的孩子需要,他们就能够有。”想起在原来时空里,小满心心念念就是想要有个树屋,而****严苛的土地政策却让这个愿望很难实现,刘恒启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梅先卓疑一如既往地无视那些他听不懂的交谈,自管自思考着,疑惑地问道:“你这房子太好了,别说那些没有着落的人,就算是我们村的人,也想到这里来住。这房子,哦,你这住宅,你不会免费给他们住吧?”
“当然不会免费。任何人都可以来租或者买这些住宅,包括咱们村的村民。”刘遥笑眯眯地看着两位,又道:“像两位那么大的宅子,肯定舍不得放弃。不过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愿意放弃现在的房子来住这个住宅的。”
“若是要买,怎么定价?要租,又是何价?”赵世禄终于从图纸上移开眼睛,抬头问道。
刘遥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房屋的成本是两样,一个是砖石水泥和人工,一个是土地的价格。砖石水泥的价格这就要问我夫人和王带喜了。”刘遥拍拍姚英和刘满,让她们也参与到话题中来,接着说道:“一窑砖,一窑水泥,有帐可算的是人工。其它物料,如泥土、矿石、水、以及占用的土地,都是我的土地上出的,没用花钱去买;便是烧的木炭,也是我的山林里砍来的。这些物料看起来很难记账。那就很简单,凡是不需外购的,都不算账,只计人工耗费。这样一窑砖的总数和烧这一窑砖耗了多少人工口粮两个数字一算,很容易就算出一块砖的价格,水泥的价格也可以照此办理,算到一斤折合多少粮食。当然,我们可以在这个价格上加三成利润。”
梅、赵两位觉得这样的算法非常新奇,又觉得挺有道理。
“爸爸,现代经济也是这么算账的么?”刘满好奇地问。
“大同小异。但是这个帐其实是没用意义的。任何东西的价格,都是在交换中产生的。没有交换,就没有价格。现在按照耗费的人工和外购的材料费来算成本,没有算土地泥土等资源的费用,我们觉得很合理了,但是如果没人肯照这个价格买单,这个成本就是没用的。”
“那怎么能够让人按照这个价格买单呢?”刘满接着问。
“那就是要让赵氏建筑公司造出人人都想要的好房子,这样人们不仅愿意按照这个数字买单,甚至会愿意加价呢。这个成交的价格,才是房子的真正价格。”刘遥兴致勃勃地说道。
“何谓赵氏建筑公司?”赵世禄捕捉到一个看上去跟自己有关的信息。
“今后,你们赵家父子就专门造房子,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叫做营造社。营造社要向砖窑买砖,向水泥窑买水泥;土地也要买来。然后花钱雇人造房子。造好房子以后,再把它卖给要买房子的人。这个营造社,就是公司。因为是以建筑为业,便叫做建筑公司。”
“营造社为何要叫做公司呢?”梅先卓奇怪地问道。
“营造社如果是老赵一人所有,叫什么都可以。但是这个营造社里你们赵家占七成,我要占三成,它就是个公共的机构,便叫做公司。”刘遥尽量简单地回答,为避免纠缠,有道:“今年先不忙说公司的事情,明年再说是不是按照公司来做事。现在先按照刚才说的,把成本算出来。我们要把造好的房子卖给或者租给新来的人,让他们安居乐业。”
“房子也有了,口粮也有了,你打算让他们干什么活呢?”梅先卓一直没有忘记梳理整个局面。
“这正是我要跟两位商量的事情。我打算把石碌河右岸靠近叉河村的那片荒地用起来。”
梅先卓非常惋惜地说:“那片荒地若能用起来,能出耕地近三千余亩,而且土地平整肥沃,还能就近利用河水灌溉。只是,需要造一条巨大的河堤挡水,否则每年春夏汛,大水一冲,任何庄稼都留不住。”。
“这条河堤工程量非常浩大,不是我们这几百人能够解决的。筑堤需要大石,可是这附近没有方便的采石场,光是运输大石,就是不可想象的浩大工程。”赵世禄从技术角度提出异议。
“两位所说,言之有理。不过我们现在可以不用常规方法来做这件事情。首先,我们可以在石碌河上游开山炸石。唐作相的火药已经配制完毕,也能买到大量的硝石硫磺,足够我们用的。炸出来的大石以船运来,方便快捷,事倍功半。”赵、梅二人对望一眼,缓缓点头。
刘遥又道:“其次,现在我们有了水泥。以前筑河堤,全靠土石自身重量站稳,坡度较缓,河堤的底至少要三丈余宽度,顶部也要丈余,所以土石耗费巨大,现在可以用水泥结合大石,河堤可以很陡,整体算来只需两米宽度即可,不足一丈。”
两位对刘遥的新度量衡已经比较熟悉,在心里默默估量了一下,顿时觉得很有可能。刘遥看两人态度有所转变,便对二人说:“还请赵兄带上焦晃,测出基本的数据,再来跟我一起算个工程量,我们在合计合计。土地若是用得,还请梅先生早些计划跟官府报备登记的事情,以及如何防范那位县令大人打主意。”
两人连连点头,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月亮升到头顶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