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封侯镇军 大齐进兵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上皇激动地站起身来,甚至没有等待小太监将奏折呈上来,便迫不及待地从张景手中接过奏折。当他看清奏折上的内容和林如海与戴公公的印章时,心中的疑虑瞬间消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喜笑颜开,连续喊出三声:\"好!好!好啊!\"
隆武帝听到父亲的叫好声,急忙凑近查看奏折。待他看完后,同样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不禁高声赞叹道:\"好!\"其他大臣们见此情形,心知肚明——这消息必定确凿无疑。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热烈非凡,众人皆情绪激昂。毕竟,失去了两年多的辽东地区如今终于有望重归国土,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
\"众爱卿,快快商议一下,对于辽南诸位臣子该如何赏赐?特别是那位平定辽东的功臣平辽伯,应当晋升为侯爵,并赐予一个恰当的封号才是!\" 隆武帝兴奋地说道。
听了太上皇的话,在场诸位大臣面面相觑,脸上露出惊愕之色。封侯,以那位伯爷所立之战功确实足以封侯,但问题在于,那位伯爷实在过于年轻,尚未及冠便已被封为侯爷,这在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之事!即使是汉朝时期名震天下的冠军侯霍去病,也未曾做到如此地步。这般封赏是否有些过重了?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内阁次辅徐少胡说:“陛下,此次战役大获全胜,平辽伯战功卓着,致使女真一族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微臣认为应当借此封侯之机,将平辽伯召回京城休养整军,以此彰显圣上与陛下对他的关爱之情。”
在场的文武百官都听懂了徐少胡暗藏的意思,可以封侯,但不能再掌军,否则再立两次功劳不是要封国公,之后呢,难道又要重蹈四王的旧路,国朝再添一位异姓王吗?
\"陛下,微臣认为此次战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彻底击败了女真一族。要知道,女真的底蕴深厚,他们在东北地区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此时若轻易撤回平辽伯,恐怕会对我军士气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让敌人有可乘之机。恳请圣上和陛下深思熟虑啊!\"兵部尚书神色凝重地说道。
他深知辽东战局目前看似明朗,但实际上仍充满变数。一旦更换主帅,可能导致军纪涣散、军心不稳,甚至前功尽弃,将来之不易的优势拱手相让,如此一来便得不偿失了。
一旁的安国公也附和道:\"圣上明鉴,陛下英明!眼下正是关键时刻,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经过漫长的厮杀与拼搏,我们才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实在不宜轻举妄动,以免引起更大的动荡。\" 他言辞恳切,力劝圣上和陛下保持冷静,继续支持现任将帅,稳定战局。
“不错。圣人,此时应当是乘胜追击,不给女真人喘息之机。”镇国公也是竭力反对。
“圣人,陛下,即使要对女真保持威压,但也不用再让平辽伯坐镇辽南,派一大将前往即可,何须还要一位伯爷坐镇,甚至还是即将封侯的伯爷。”徐少胡眉头紧蹙,言辞恳切地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看法,此时若不遏制,以后勋贵中就要出现一位权倾朝野的年轻侯爷了,那对于朝堂的稳定和权力的平衡必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徐大人,你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平辽伯着想,实则处处打压,你究竟意欲何为!”安国公面色涨红,怒目圆睁,大声地指责道。
徐少胡冷笑一声,拱手道:“安国公,你这可是污蔑,我一心只为朝廷的长治久安考虑,何来打压之说?平辽伯虽有战功赫赫,但也不能不顾及其他将领的感受,若一味地偏袒,恐怕会寒了众人之心。”
“哼,真是巧言令色!平辽伯的能力和功绩有目共睹,派他坐镇辽南乃是最佳之选,你这般阻拦,难道不是别有居心?”安国公毫不退让地回击。
“够了!都不要吵了!”陛下威严地喝止,脸色阴沉,“在这朝堂之上,如此毫无体统地争吵,成何样子!此事朕自会斟酌,你们都不要再多言!”
众人皆噤若寒蝉,朝堂之上瞬间一片寂静,徐少胡和安国公也只能心怀不满地站在一旁,暗自揣测着陛下的心思。
太上皇紧闭双眼,陷入了深思之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宫殿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肃穆的气氛。众人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打扰到太上皇思考国家大事。
终于,太上皇缓缓睁开了眼睛,眼中闪烁着坚定和果断的光芒,似乎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他挺直身子,声音洪亮地说道:“传朕旨意,册封平辽伯为侯,并赐予封号‘镇军’,继续统领辽南地区的所有兵马。此外,册封镇国公之子牛继宗为伯,派往辽南,辅佐镇军侯共同镇守边疆。”
说完这番话后,太上皇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下令道:“同时命令宁锦防线的大军立刻出兵攻打沈阳,趁此机会一举收复失地!务必给敌人以重创,重振我朝国威!”
这个决定让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十分震惊,但他们也明白太上皇此举意义重大。平辽伯战功赫赫,理应得到晋升;而牛继宗作为年轻有为的将领,无疑能够成为镇军侯的得力助手。至于进攻沈阳,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战略决策,如果成功,将极大地提升朝廷的威望,巩固国家的统治地位。
随着太上皇的诏令下达,整个朝堂上响起一片欢呼声。大家纷纷表示对太上皇英明决策的敬佩与支持,同时也期待着这场战争的胜利到来。
大齐的战争机器发出阵阵轰鸣,仿佛一头被唤醒的巨兽,全身的零件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一道道军令如疾风般传递出去,各种军需物资也源源不断地向边关汇聚。
与此同时,作为此次攻击目标的沈阳——现在则被称为盛京——正处于一种紧张而又微妙的氛围之中。黄衮这位雄才大略的领袖,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将盛京城内各族势力整合到一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给予了汉人前所未有的机遇,彻底改变了他们在城中的卑微地位。这一举措赢得了众多汉人的拥护和支持,许多人纷纷投身于黄衮麾下,使得他的军队迅速壮大。
随着军力的增长,黄衮对盛京城的掌控力度愈发强大,整个城市也变得越来越安定繁荣。
\"主子,最新密报!大齐已下定决心,要派遣大军攻打我们盛京。\"一名探子匆匆赶来,单膝跪地,向黄衮禀报军情。
黄衮闻听此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好一个大齐,竟然敢主动挑衅。传我命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就让大齐再次尝尝当年辽东战败的苦头吧!\"
他深知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将会异常惨烈,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以及手下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一定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守护好这片属于他们的土地。
太上皇激动地站起身来,甚至没有等待小太监将奏折呈上来,便迫不及待地从张景手中接过奏折。当他看清奏折上的内容和林如海与戴公公的印章时,心中的疑虑瞬间消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喜笑颜开,连续喊出三声:\"好!好!好啊!\"
隆武帝听到父亲的叫好声,急忙凑近查看奏折。待他看完后,同样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不禁高声赞叹道:\"好!\"其他大臣们见此情形,心知肚明——这消息必定确凿无疑。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热烈非凡,众人皆情绪激昂。毕竟,失去了两年多的辽东地区如今终于有望重归国土,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
\"众爱卿,快快商议一下,对于辽南诸位臣子该如何赏赐?特别是那位平定辽东的功臣平辽伯,应当晋升为侯爵,并赐予一个恰当的封号才是!\" 隆武帝兴奋地说道。
听了太上皇的话,在场诸位大臣面面相觑,脸上露出惊愕之色。封侯,以那位伯爷所立之战功确实足以封侯,但问题在于,那位伯爷实在过于年轻,尚未及冠便已被封为侯爷,这在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之事!即使是汉朝时期名震天下的冠军侯霍去病,也未曾做到如此地步。这般封赏是否有些过重了?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内阁次辅徐少胡说:“陛下,此次战役大获全胜,平辽伯战功卓着,致使女真一族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微臣认为应当借此封侯之机,将平辽伯召回京城休养整军,以此彰显圣上与陛下对他的关爱之情。”
在场的文武百官都听懂了徐少胡暗藏的意思,可以封侯,但不能再掌军,否则再立两次功劳不是要封国公,之后呢,难道又要重蹈四王的旧路,国朝再添一位异姓王吗?
\"陛下,微臣认为此次战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彻底击败了女真一族。要知道,女真的底蕴深厚,他们在东北地区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此时若轻易撤回平辽伯,恐怕会对我军士气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让敌人有可乘之机。恳请圣上和陛下深思熟虑啊!\"兵部尚书神色凝重地说道。
他深知辽东战局目前看似明朗,但实际上仍充满变数。一旦更换主帅,可能导致军纪涣散、军心不稳,甚至前功尽弃,将来之不易的优势拱手相让,如此一来便得不偿失了。
一旁的安国公也附和道:\"圣上明鉴,陛下英明!眼下正是关键时刻,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经过漫长的厮杀与拼搏,我们才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实在不宜轻举妄动,以免引起更大的动荡。\" 他言辞恳切,力劝圣上和陛下保持冷静,继续支持现任将帅,稳定战局。
“不错。圣人,此时应当是乘胜追击,不给女真人喘息之机。”镇国公也是竭力反对。
“圣人,陛下,即使要对女真保持威压,但也不用再让平辽伯坐镇辽南,派一大将前往即可,何须还要一位伯爷坐镇,甚至还是即将封侯的伯爷。”徐少胡眉头紧蹙,言辞恳切地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看法,此时若不遏制,以后勋贵中就要出现一位权倾朝野的年轻侯爷了,那对于朝堂的稳定和权力的平衡必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徐大人,你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平辽伯着想,实则处处打压,你究竟意欲何为!”安国公面色涨红,怒目圆睁,大声地指责道。
徐少胡冷笑一声,拱手道:“安国公,你这可是污蔑,我一心只为朝廷的长治久安考虑,何来打压之说?平辽伯虽有战功赫赫,但也不能不顾及其他将领的感受,若一味地偏袒,恐怕会寒了众人之心。”
“哼,真是巧言令色!平辽伯的能力和功绩有目共睹,派他坐镇辽南乃是最佳之选,你这般阻拦,难道不是别有居心?”安国公毫不退让地回击。
“够了!都不要吵了!”陛下威严地喝止,脸色阴沉,“在这朝堂之上,如此毫无体统地争吵,成何样子!此事朕自会斟酌,你们都不要再多言!”
众人皆噤若寒蝉,朝堂之上瞬间一片寂静,徐少胡和安国公也只能心怀不满地站在一旁,暗自揣测着陛下的心思。
太上皇紧闭双眼,陷入了深思之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宫殿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肃穆的气氛。众人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打扰到太上皇思考国家大事。
终于,太上皇缓缓睁开了眼睛,眼中闪烁着坚定和果断的光芒,似乎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他挺直身子,声音洪亮地说道:“传朕旨意,册封平辽伯为侯,并赐予封号‘镇军’,继续统领辽南地区的所有兵马。此外,册封镇国公之子牛继宗为伯,派往辽南,辅佐镇军侯共同镇守边疆。”
说完这番话后,太上皇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下令道:“同时命令宁锦防线的大军立刻出兵攻打沈阳,趁此机会一举收复失地!务必给敌人以重创,重振我朝国威!”
这个决定让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十分震惊,但他们也明白太上皇此举意义重大。平辽伯战功赫赫,理应得到晋升;而牛继宗作为年轻有为的将领,无疑能够成为镇军侯的得力助手。至于进攻沈阳,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战略决策,如果成功,将极大地提升朝廷的威望,巩固国家的统治地位。
随着太上皇的诏令下达,整个朝堂上响起一片欢呼声。大家纷纷表示对太上皇英明决策的敬佩与支持,同时也期待着这场战争的胜利到来。
大齐的战争机器发出阵阵轰鸣,仿佛一头被唤醒的巨兽,全身的零件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一道道军令如疾风般传递出去,各种军需物资也源源不断地向边关汇聚。
与此同时,作为此次攻击目标的沈阳——现在则被称为盛京——正处于一种紧张而又微妙的氛围之中。黄衮这位雄才大略的领袖,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将盛京城内各族势力整合到一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给予了汉人前所未有的机遇,彻底改变了他们在城中的卑微地位。这一举措赢得了众多汉人的拥护和支持,许多人纷纷投身于黄衮麾下,使得他的军队迅速壮大。
随着军力的增长,黄衮对盛京城的掌控力度愈发强大,整个城市也变得越来越安定繁荣。
\"主子,最新密报!大齐已下定决心,要派遣大军攻打我们盛京。\"一名探子匆匆赶来,单膝跪地,向黄衮禀报军情。
黄衮闻听此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好一个大齐,竟然敢主动挑衅。传我命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就让大齐再次尝尝当年辽东战败的苦头吧!\"
他深知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将会异常惨烈,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以及手下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一定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守护好这片属于他们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