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转世的爱恋 > 第33章 二张专权

第33章 二张专权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公元 694 年深冬时节,寒风凛冽刺骨,但对于年仅十六岁的张昌宗来说,内心却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这天,他第一次来到太平公主府邸售卖货物。

    张昌宗长得极其俊美,皮肤白皙如雪,眉目如画,一颦一笑间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书卷气息。当他踏入公主府时,仿佛一道明亮的光芒照进了众人眼中。太平公主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气质出众的少年郎,决定将他收入自己麾下做一名面首。

    张昌宗凭借其天生丽质的容貌和温文尔雅的气质,迅速赢得了太平公主的欢心。没过多久,他就成了公主最为宠幸的男宠之一。太平公主喜爱他的温柔体贴、能言善道以及卓越非凡的侍奉技巧,对他简直视若珍宝般呵护有加。

    时光荏苒,转眼间过去了三个春秋。此时的张昌宗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而是变得越发成熟稳重且魅力四射。太平公主深知母亲武则天对于美男有着特殊癖好,于是毅然决然地将自己最爱惜的这朵\"掌上花\"献给了母亲,并夸赞说张昌宗乃是仙人王子晋转世投胎而来。

    公元 697 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然而,这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太平公主前行的步伐。她怀揣着一个重要的使命,要将一个年轻男子引见给自己的母亲——武则天。

    这个男子名叫张昌宗,年方十八,生得面如冠玉,眉目如画,英俊非凡。当他踏入宫殿的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黯然失色。

    此时的武则天虽已年近花甲,但岁月似乎并未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她依旧风姿绰约,妖艳动人,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武则天一眼便看中了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她立刻册封张昌宗为云麾将军,并对他百般宠爱。

    面对武则天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张昌宗明白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赢得她的欢心。于是,他想到了自己那位同样拥有绝世容颜和美妙歌喉的哥哥张易之。

    不久后,张易之便被引荐到了武则天面前。果不其然,武则天对张氏兄弟的喜爱愈发不可收拾。她甚至坚信张昌宗就是传说中美貌绝伦的王子晋转生而来,特意命人为他制作了一身华丽无比的王子晋戏服!

    从此以后,武则天与张氏兄弟形影不离,日夜相伴。他们一起赏花弄月,吟诗作赋,尽享人间欢乐。而张氏兄弟也凭借着武则天的宠信,权倾朝野,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在武则天面前,张昌宗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魅力。他的容貌俊美如仙人下凡,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让人不禁为之倾倒。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宫廷之中,众人都对他投以羡慕和嫉妒的目光。

    一时间,有关这位\"国色天香\"的男宠的各种传闻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整个长安城。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他与武则天之间的点点滴滴,猜测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有多么亲密。这些传闻如同野火燎原般蔓延开来,成为了长安城中百姓们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到处都能听到人们议论纷纷的声音。有人赞叹张昌宗的绝世容颜,认为他是世间罕见的美男子;有人则对他备受宠爱的地位表示不满,指责他凭借美貌迷惑了武则天的心。然而,无论世人如何评价,张昌宗依然稳坐钓鱼台,享受着无上的荣耀和恩宠。

    得到了这般恩宠后,张昌宗愈发狂妄自大起来。他不仅公然聚众赌博、酗酒作乐,甚至还当着武则天的面破口大骂朝廷大臣。随着时间推移,他变得越发飞扬跋扈,并开始背着武则天与太平公主私通往来。最终有人将此事告发至武则天那里。然而,张昌宗却变本加厉,其种种行径早已激起满朝文武的愤恨之情,众人纷纷上书弹劾他生活奢靡放纵且道德败坏。

    不过这个张昌宗确实非常狡黠聪慧,面对这样的局面依然能够处变不惊。只见他抢在武则天前面恶人先告状,谄媚地对武则天道:“陛下啊!那些臣子们整日里私下议论个不停,简直就是无中生有想要加害于我呀!”由于深得武则天信任宠溺,张昌宗紧接着又诬陷诽谤其他官员,把所有罪责统统推卸给别人。

    就这样,张昌宗屡次被弹劾,但每一次都能够巧妙地化解危机,安然无恙。他总是能够抢在武则天发现之前,主动向她谄媚告状,声称那些朝臣们整日无所事事,只会对他指指点点,甚至还胡乱给他定罪。由于他善于阿谀奉承,深得武则天的欢心和信任。

    不仅如此,张昌宗还不断地在武则天耳边进献谗言,将所有的罪责统统推卸给别人。而在武则天眼中,张昌宗一直都是那个英明睿智、清正廉洁且品行端正之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完美的伪装,使得张昌宗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即使面对众多的指责和非议,也依然能够稳坐钓鱼台。

    得到了武则天的全权信任之后,张兄弟便开始干涉起朝政来。最初的时候,他们仅仅只是充当着武则天的耳边风和传话人的角色而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甚至到了后来,就连当朝的宰相都无法再觐见到武则天一面,只有张昌宗才能够在她身边随意侍候。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神龙元年。这一年,武则天卧病在床,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一直以来,她对这位男宠都是钟爱有加,但此刻面临生死关头,张昌宗也不禁感到惶恐不安起来——一旦武则天离世,那么他必定会遭受灾祸。于是乎,他心生一计,决定与自己的兄长一同策划一场政变,趁着武则天驾崩之际夺取皇位,实现权力的更迭。

    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张昌宗动起了歪心思,暗中筹谋一场叛国的阴谋。可惜,他的计策不够缜密,存在诸多疏漏,很快就被朝堂上的大臣们发现了端倪。这群忠义之士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向武则天告发此事,并恳请女皇陛下下令处决意图谋反的张昌宗及其党羽。没想到,面对如此确凿的证据和合理的诉求,武则天竟然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她拒绝了这个提议。

    经狄仁杰力荐,已至耄耋之年的张柬之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想当年,年仅二十余岁的他便出任县丞一职,此后一直在此岗位默默耕耘长达六十四载。若非武则天广纳贤才、遍寻天下志士,或许他将终其一生都只是个小小的县丞罢了。然而幸运的是,张柬之紧紧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并凭借卓越的才能在考核中脱颖而出,荣膺榜首,顺利晋升。

    自此以后,他一路平步青云,官至正五品中书舍人。可以说,只要他能安度晚年,成为一国宰相几乎是板上钉钉之事。只可惜命运弄人,因一时疏忽犯下大错,激怒了武则天,张柬之被贬谪至地方任职。倘若没有狄仁杰的赏识与提携,恐怕他仍会在那偏远之地潦倒度日吧。

    尽管武则天对张柬之有着知遇之恩,但当他登上宰相宝座之时,朝廷早已被二张兄弟搅得天昏地暗、混乱不堪。身居正统高位的张柬之,必然要肩负起铲除奸佞、重振朝纲的重任。

    为了确保太子李显能够成功登上皇位,张柬之下定决心要铲除奸佞,匡扶社稷。于是,他暗中谋划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行动——“靖国难,清君侧”。

    首先,张柬之积极展开了对大臣们的拉拢工作。他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成事,必须联合各方势力才能实现目标。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地与同为宰相的凤阁侍郎崔玄暐、洛州长史台御史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等五位重臣结盟。这五人皆是忠肝义胆之士,对李唐江山忠心耿耿。

    有了这些得力盟友之后,张柬之开始着手布局。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职权优势,将羽林军的将领逐一替换,让那些忠于自己的亲信掌握实权。如此一来,羽林军便成为了他手中最可靠的利器。

    与此同时,李显也被确立为这次行动的核心领导者。毕竟,只有太子名正言顺地即位,才能得到天下臣民的认可和支持。

    而太平公主则凭借其在宫中的特殊地位和众多间谍心腹,严密监控着女皇武则天以及张氏兄弟(张易之和张昌宗)的一言一行。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敏锐的眼睛,使得整个计划始终保持高度机密。

    此外,身为左卫大将军的相王李旦也没有闲着。他巧妙地调动起手下的一部分兵马,随时准备接应张柬之等人的行动,以确保万无一失。

    就这样,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逐渐铺开,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收网捕鱼……

    公元 705 年 2 月 20 日清晨,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张柬之、崔玄暐等密谋已久的大臣们终于开始了他们精心策划的行动。

    张柬之和崔玄暐身先士卒,率领一队亲信迅速赶往玄武门,严密掌控住进宫的通道。与此同时,羽林军将军李多祚也带领着精锐部队前往东宫,准备迎接太子并听从其指挥。

    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两路人马在内宫会师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向二张所在之处,决心要除掉这两个权倾朝野的奸臣。而李旦则亲自率领军队,严密监视那些可能引发意外的人员,确保万无一失。

    就在这时,原本有些惊慌失措的李显,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恐惧。他试图转身离去,想要逃避眼前的紧张局势。然而,张柬之深知此时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一旦退缩,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于是,他果断地挡住了李显的去路,坚定地告诉他:\"陛下,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绝不能半途而废!您是我们的领袖,只要您的旗帜还高高飘扬,我们的政变就一定能够成功!\"

    受到鼓舞的李显咬了咬牙,重新振作起来。他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勇敢面对这场生死较量。

    紧接着,发动政变的众人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内宫。张柬之以雷霆万钧之势冲进集仙殿,将二张兄弟当场斩首示众。鲜血染红了地面,让整个宫殿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

    随后,他们迅速包围了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睡梦中的武则天被惊醒,惊愕地质问道:\"是谁在作乱?\"她的声音中透露出无法置信和愤怒。然而,面对眼前的局面,她也意识到大势已去,自己的权力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张柬之神色镇定地回答道:“启禀陛下,昨夜张宗昌与张易之二人密谋造反,微臣已然领受太子殿下旨意,将这两个乱臣贼子当场正法。由于担心走漏风声导致更多人起事反叛,所以未曾及时向陛下禀报。此次变故发生于宫廷之中,微臣等未能妥善处理而惊扰了陛下圣驾,实在罪该万死!”

    话音未落,只见一众大臣纷纷附和,并簇拥着太子一同向皇帝施压,形成了逼宫之势。

    待到黎明破晓时分,除张宗昌、张易之外,二张兄弟的同族及亲信亦皆被处斩。次日,武则天无奈之下只得颁下诏书,宣布由太子李显代行国政。

    又过一日,李显终于得以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而武则天则被迫退位让贤。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变终告成功,其目的已然达成——李显顺利即位称帝,李唐王朝的统治权再度回归正统,江山社稷重回李氏皇族手中。曾经威震天下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终究还是退居二线,结束了她辉煌传奇的政治生涯。

    政变之后,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这五位功臣因功受封为王,一时风光无限。然而,他们发动这场政变的初衷其实颇为单纯——只为清除君王身边的奸臣佞贼。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行动中,武家并未受到任何牵连与冲击。尽管张柬之等人一心为公,并无加害武家人之意,但他们或许未曾料到,自己悲惨的命运早已在那场惊心动魄的逼宫造反之时便已注定。

    相比之下,李显并非如李世民那般英明神武、杀伐果断之人。当年陪着李世民一同起事造反者皆乃其亲信至交,彼此有着过命的交情;而李显则截然不同,不仅曾中途反悔犹豫不决,更是在某种程度上被张柬之等人“裹挟”着前行。因此,待到李显最终登上皇位之际,内心深处难免会对这些曾经逼迫自己的臣子心生忌惮与忧惧。

    张柬之等五位大臣被封王之后不久,武三思便得到提拔重用。随着武三思地位的上升,原本掌握相权的“五王”逐渐失势,并最终被迫离开京城。

    然而,这五位王爷的命运却异常凄惨。他们刚刚离开京城,张柬之便因病去世;崔玄暐也紧随其后,离开人世。而平阳郡王靖晖则遭受了极其残忍的酷刑——凌迟处死;扶阳郡王桓彦范更是惨不忍睹,他被捆绑在马背上活生生地拖拽致死;南阳郡王袁恕己则被强行灌入毒酒,毒发身亡。如此种种,令人不禁唏嘘感叹世事无常、命运多舛。

    张明转世成为李隆基之后,仿佛拥有了一双能够洞察未来的眼睛。他亲眼目睹了张柬之等大臣们的悲惨命运,心中不禁对自己的皇伯李显产生了一丝忌惮。

    当一个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时,其性格往往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就像那些在职场中获得晋升的领导一样,他们在地位提升之后,心态和行为方式都可能与以往大不相同。而此刻的张明,亦是如此。

    在未穿越之前,张明深知这其中的道理。毕竟,他曾亲身经历过职场中的风风雨雨,见证过许多同事在升职后逐渐变得傲慢、自私甚至冷酷无情。这些人或许并非天性如此,但权力与地位的诱惑却让他们渐渐迷失了自我。

    如今,身为李隆基的张明深刻地意识到,这种变化不仅存在于凡人之间,即使贵为天子,也难以逃脱命运的摆布。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宫廷争斗和政治阴谋,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以应对各种潜在的威胁。

    然而,张明并没有被恐惧所吞噬。相反,他将这份忌惮转化为一种动力,努力学习治国之道,培养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同时,他也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着正义与公平的原则,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受人民爱戴的好王爷。

    自那一刻起,整个天下再度被李姓之人牢牢地握于掌心之中。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耀眼光芒,并深刻地展示出朝廷内部错综复杂的权谋争斗与统治者之间惊心动魄的角力较量。

    武则天毅然决然地放弃皇位背后,实则隐藏着群臣们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的谋划布局。这场权力游戏最终以武则天退位而落下帷幕,同时也意味着政权将再一次更迭易主。如此风起云涌之际,正是政治格局剧烈动荡之时,中国的统治局面因此发生翻天覆地之变化,亦为后续历史发展埋下重重伏笔。

    在此期间,各方势力如八仙过海般各显神通,明争暗斗层出不穷;而那些胸怀大志者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欲在这场乱局中分得一杯羹。一时间风云变幻莫测,局势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无数豪杰趁此乱世崭露头角,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