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朱胡氏故事(32)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九月全副武装的鬼子从东边的丹阳湖突突突开着一艘艘小火轮登岸,攻进了县城,施行了“三光政策”,县城里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在朱村,可以看到县城方向有浓烟冲天。一些侥幸逃出来的躲在朱村的城里人,引颈朝北方瞭望,身体心儿都在颤抖。
路上逃难的人更多。镇上的店铺大多关了门。原因是:一没有了货源,二怕饥民来抢夺,三留着自己享用了。四囤积居奇等着买更高的价。物价飞飚。来村子里的那些个同学朋友刚来时,主人家把他们当上宾对待,一个月过去了,主人家都厌弃他们了。咽喉比海深哪,谁知道战争何时能结束。有粮食的人家都关起门来躲着吃饭了。这些避难的人只能自己买吃的了。他们身上所带的钞票是有限的。流水一般哗哗淌出去,吃食越来越贵,到后来是有钞票也买不到吃食了。人人自危起来。
这些人只得自寻吃食了。好在江南的野外野味不少。他们仰着头举着竹竿眼光搜索每棵树每片树叶,一看见知了两眼放光,把竹竿悄悄靠近知了,竹竿上的面筋粘住还沉醉在歌唱中的知了,薄薄的蝉翼在杆头挣扎了几下,一会这呆头的知了就成了人口中的美食。这些人低着头弯着腰地毯似搜索每一寸土地,看到一个小洞就疾走过去用手指扒洞。掏出蝉蛹来,剥掉外面的壳,放柴火里烤一下就狼吞虎咽起来……
这月该昌谓来,可孱弱的昌谓怎敢来呀,路上到处是嗷嗷要填肚子的抢夺粮食的人。荞麦面朱胡氏每天只吃两三勺,饿了她就喝些盐水。好在她在这之前怕自己行动不便,让昌英买了几大袋盐储存着。她把这些盐藏在伙房的柴火堆下。现在市面上已经买不到盐了。可再怎么省着吃,荞麦面还是吃光了。她去河边提水,看到人不在粘树上的知了了,知了已经绝迹了,到处是新翻的土,村里好像要春耕似的。避难的人在挖地,挖地三尺。他们在寻什么宝?宝贝是——蚯蚓。腥土味极浓的蚯蚓,鸡鸭的口粮如今成了人的佳肴。榆树叶子现在已经很老了,糙嘴得很也被人撸光吃了。光裸裸的枝丫伸向天空,好像在向老天祈求什么。
她走到河边。看到许多的人有男也有女,在河里摸螺蛳,摸河蚌,网小鱼。连那青虫般的小鱼苗也不放过。住她屋的那对夫妻也在水里摸螺蛳。女人挺着肚子弯不下腰,站水里歪斜着身子一手拿个布兜一手插在水里摸。朱胡氏对她说:“你有肚子啊,你要当心哪。”孕妇说:“大妈,肚子要是掉了就好了,这孩子来的不是时候啊。你瞧,我个大小姐,现在连个猪都不如。”她从怀里拿出块油菜饼说,“这喂猪的东西,我求了来。我还舍不得吃呢。”说着咬了一小口。“它成了美味的煎饼了。”孕妇笑了笑说。又把油饼小心揣在怀里。
朱胡氏朝油坊走去。想向昌传讨些油饼来。一路新翻的土,沾满了她的绣花鞋。鞋成了泥鞋,越走越沉重。到了油坊,见一人提着一桶水,朱胡氏问:“劳驾,请问昌传在吗?”那人说:“在里面捉老鼠呢。”朱胡氏跟着提水的人走进去。见几个人蹲在一个角落,一个人说:“这洞通了海啊。”提水的人说:“再灌一桶。”昌传说:“你们听老鼠就在里面叫呢,再灌!再灌!我就不信了,这洞灌不满。”原来他们在灌老鼠洞淹老鼠来捉老鼠。“昌传!昌传!”朱胡氏叫。昌传听见有人叫他,站起身。“婶子,你怎么来了。”边说边离开那个老鼠洞向朱胡氏走来。待他走近了,朱胡氏小声说:“昌传,你能给我些油饼吗?”
“油饼都给这些家伙吃了,他们还偷吃油坊的油呢。婶子,你?”朱胡氏走进一步靠近昌传说:“昌谓没来。我没的吃了。”
“噢。”昌传直呆呆看了他婶子两分钟后,好像才醒悟过来似的,说:“婶子,你跟我来。”他把朱胡氏带到私塾先生的房前,没人读书了,私塾先生已经回老家了。这屋原是小库房,现在又做了库房。昌传拿起身上挂的钥匙打开大铁锁,拉开半扇门迅速走进去,朱胡氏也快速跟进去。屋里很暗。站屋里定了会。听见老鼠吱吱叫的声音。一会眼睛适应了,定睛一看,屋中间有个竹笼,笼里有只乱窜的老鼠。笼上还放着一捆野草。昌传说:“婶子,我藏了两袋菜籽在这里。”说完,他扯下两张墙上私塾先生写的字幅。从床下拖出一个口袋。从口袋里捧出两捧菜籽放在写着字的纸上。然后包成两个纸包。递给朱胡氏说:“婶子,你揣好。回家浸水里,发了芽吃。”朱胡氏把纸包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昌传拿起笼上的那捆野草说:“这是我昨天去野地里寻的禾里长(牵牛花藤),不苦呢,人都在吃呢,也给你吧。还有只老鼠,昨夜捉的,老鼠肉味道不错呢。亏的油坊里老鼠多呢,这害物成了救命粮呢。”他边说边从笼旁拿了刀子,一下子老鼠的头就落地了。他用双手捏住还在蹬腿的老鼠,不知他怎么一划拉,老鼠的皮给剥下来了。双手血淋淋的又从墙上扯下一张写了字的纸,把血淋淋的老鼠包上。递给朱胡氏:“你不要想它是老鼠,只当它是小鸡崽。你就敢吃了。”朱胡氏手抖了两下。恶心想吐。饥饿压倒了恶心。她一手拿着纤细疲软的牵牛花藤,一手拿着血淋淋的老鼠包往回走。
牵牛花藤她掐成小断,撒了点盐拌了拌,生吃了。老鼠肉她犹豫着,最后也被饥饿的手拉进了肠胃。菜籽浸水里发了嫩嫩的芽,她用热水烫了一下,抓了几根,卷进了嘴里,美味的很。她控制着疯狂的食欲,每次只吃一小把。几天后,昌传又送来一把野藕梗和一把野菱茉。这是他仗着水性好划水去芦苇荡里寻来的。家里虽然有船,但村子里人多手杂怕被人偷走,都架在仓房里收起来了。野藕梗和菱茉也是撒点盐拌拌,既当菜又当饭地吃了。
村子里避难的人疯了一般四处寻找吃食。人人头上都笼罩着恐慌的阴云。连蚂蚁也被捉着吃了。死水塘里的浮萍也捞来吃了。能捉到只癞蛤蟆那是打了牙祭了。主人家紧闭大门,任谁敲也不开门。村子里能见到的活物就是人跟苍蝇了。“能吃蚂蚁千千万,不能吃苍蝇翅膀尖。”这个俗语让忙碌的蚂蚁遭了灭顶之灾,逐臭的苍蝇却可以有恃无恐继续它们的飞舞。在这个动乱饥饿的年代,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在劫难逃,只有这令人十分讨厌的苍蝇却依旧逍遥出入各个门庭与饥民同榻。甚至在垂死的人身上播下它们的种,繁衍着它们旺盛的后代。真是好种命不长,坏种延千年。
九月全副武装的鬼子从东边的丹阳湖突突突开着一艘艘小火轮登岸,攻进了县城,施行了“三光政策”,县城里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在朱村,可以看到县城方向有浓烟冲天。一些侥幸逃出来的躲在朱村的城里人,引颈朝北方瞭望,身体心儿都在颤抖。
路上逃难的人更多。镇上的店铺大多关了门。原因是:一没有了货源,二怕饥民来抢夺,三留着自己享用了。四囤积居奇等着买更高的价。物价飞飚。来村子里的那些个同学朋友刚来时,主人家把他们当上宾对待,一个月过去了,主人家都厌弃他们了。咽喉比海深哪,谁知道战争何时能结束。有粮食的人家都关起门来躲着吃饭了。这些避难的人只能自己买吃的了。他们身上所带的钞票是有限的。流水一般哗哗淌出去,吃食越来越贵,到后来是有钞票也买不到吃食了。人人自危起来。
这些人只得自寻吃食了。好在江南的野外野味不少。他们仰着头举着竹竿眼光搜索每棵树每片树叶,一看见知了两眼放光,把竹竿悄悄靠近知了,竹竿上的面筋粘住还沉醉在歌唱中的知了,薄薄的蝉翼在杆头挣扎了几下,一会这呆头的知了就成了人口中的美食。这些人低着头弯着腰地毯似搜索每一寸土地,看到一个小洞就疾走过去用手指扒洞。掏出蝉蛹来,剥掉外面的壳,放柴火里烤一下就狼吞虎咽起来……
这月该昌谓来,可孱弱的昌谓怎敢来呀,路上到处是嗷嗷要填肚子的抢夺粮食的人。荞麦面朱胡氏每天只吃两三勺,饿了她就喝些盐水。好在她在这之前怕自己行动不便,让昌英买了几大袋盐储存着。她把这些盐藏在伙房的柴火堆下。现在市面上已经买不到盐了。可再怎么省着吃,荞麦面还是吃光了。她去河边提水,看到人不在粘树上的知了了,知了已经绝迹了,到处是新翻的土,村里好像要春耕似的。避难的人在挖地,挖地三尺。他们在寻什么宝?宝贝是——蚯蚓。腥土味极浓的蚯蚓,鸡鸭的口粮如今成了人的佳肴。榆树叶子现在已经很老了,糙嘴得很也被人撸光吃了。光裸裸的枝丫伸向天空,好像在向老天祈求什么。
她走到河边。看到许多的人有男也有女,在河里摸螺蛳,摸河蚌,网小鱼。连那青虫般的小鱼苗也不放过。住她屋的那对夫妻也在水里摸螺蛳。女人挺着肚子弯不下腰,站水里歪斜着身子一手拿个布兜一手插在水里摸。朱胡氏对她说:“你有肚子啊,你要当心哪。”孕妇说:“大妈,肚子要是掉了就好了,这孩子来的不是时候啊。你瞧,我个大小姐,现在连个猪都不如。”她从怀里拿出块油菜饼说,“这喂猪的东西,我求了来。我还舍不得吃呢。”说着咬了一小口。“它成了美味的煎饼了。”孕妇笑了笑说。又把油饼小心揣在怀里。
朱胡氏朝油坊走去。想向昌传讨些油饼来。一路新翻的土,沾满了她的绣花鞋。鞋成了泥鞋,越走越沉重。到了油坊,见一人提着一桶水,朱胡氏问:“劳驾,请问昌传在吗?”那人说:“在里面捉老鼠呢。”朱胡氏跟着提水的人走进去。见几个人蹲在一个角落,一个人说:“这洞通了海啊。”提水的人说:“再灌一桶。”昌传说:“你们听老鼠就在里面叫呢,再灌!再灌!我就不信了,这洞灌不满。”原来他们在灌老鼠洞淹老鼠来捉老鼠。“昌传!昌传!”朱胡氏叫。昌传听见有人叫他,站起身。“婶子,你怎么来了。”边说边离开那个老鼠洞向朱胡氏走来。待他走近了,朱胡氏小声说:“昌传,你能给我些油饼吗?”
“油饼都给这些家伙吃了,他们还偷吃油坊的油呢。婶子,你?”朱胡氏走进一步靠近昌传说:“昌谓没来。我没的吃了。”
“噢。”昌传直呆呆看了他婶子两分钟后,好像才醒悟过来似的,说:“婶子,你跟我来。”他把朱胡氏带到私塾先生的房前,没人读书了,私塾先生已经回老家了。这屋原是小库房,现在又做了库房。昌传拿起身上挂的钥匙打开大铁锁,拉开半扇门迅速走进去,朱胡氏也快速跟进去。屋里很暗。站屋里定了会。听见老鼠吱吱叫的声音。一会眼睛适应了,定睛一看,屋中间有个竹笼,笼里有只乱窜的老鼠。笼上还放着一捆野草。昌传说:“婶子,我藏了两袋菜籽在这里。”说完,他扯下两张墙上私塾先生写的字幅。从床下拖出一个口袋。从口袋里捧出两捧菜籽放在写着字的纸上。然后包成两个纸包。递给朱胡氏说:“婶子,你揣好。回家浸水里,发了芽吃。”朱胡氏把纸包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昌传拿起笼上的那捆野草说:“这是我昨天去野地里寻的禾里长(牵牛花藤),不苦呢,人都在吃呢,也给你吧。还有只老鼠,昨夜捉的,老鼠肉味道不错呢。亏的油坊里老鼠多呢,这害物成了救命粮呢。”他边说边从笼旁拿了刀子,一下子老鼠的头就落地了。他用双手捏住还在蹬腿的老鼠,不知他怎么一划拉,老鼠的皮给剥下来了。双手血淋淋的又从墙上扯下一张写了字的纸,把血淋淋的老鼠包上。递给朱胡氏:“你不要想它是老鼠,只当它是小鸡崽。你就敢吃了。”朱胡氏手抖了两下。恶心想吐。饥饿压倒了恶心。她一手拿着纤细疲软的牵牛花藤,一手拿着血淋淋的老鼠包往回走。
牵牛花藤她掐成小断,撒了点盐拌了拌,生吃了。老鼠肉她犹豫着,最后也被饥饿的手拉进了肠胃。菜籽浸水里发了嫩嫩的芽,她用热水烫了一下,抓了几根,卷进了嘴里,美味的很。她控制着疯狂的食欲,每次只吃一小把。几天后,昌传又送来一把野藕梗和一把野菱茉。这是他仗着水性好划水去芦苇荡里寻来的。家里虽然有船,但村子里人多手杂怕被人偷走,都架在仓房里收起来了。野藕梗和菱茉也是撒点盐拌拌,既当菜又当饭地吃了。
村子里避难的人疯了一般四处寻找吃食。人人头上都笼罩着恐慌的阴云。连蚂蚁也被捉着吃了。死水塘里的浮萍也捞来吃了。能捉到只癞蛤蟆那是打了牙祭了。主人家紧闭大门,任谁敲也不开门。村子里能见到的活物就是人跟苍蝇了。“能吃蚂蚁千千万,不能吃苍蝇翅膀尖。”这个俗语让忙碌的蚂蚁遭了灭顶之灾,逐臭的苍蝇却可以有恃无恐继续它们的飞舞。在这个动乱饥饿的年代,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在劫难逃,只有这令人十分讨厌的苍蝇却依旧逍遥出入各个门庭与饥民同榻。甚至在垂死的人身上播下它们的种,繁衍着它们旺盛的后代。真是好种命不长,坏种延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