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李振来了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彦庭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被算计了。
大战结束,他就马不停蹄地回了幽州。
虽然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回去了几天,但是后面基本就忙的顾不上了。
江南的粮食源源不断地到达,从瑞州、平州,甚至还有从登州接到平卢镇的。
自己这边还要组织官员腾出大量土地、准备房屋安置移民。
所以自己儿子都快一周岁了,这还是第二次见面。
更加可恶的是,刘瓒居然趁着自己在外征战,给自己外孙取名了:王鸿渐。
取自《周易》里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这就很过分了。
王彦庭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居然连取名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这个破名字还叫他不由自主想起《围城》里那个怂货,倒是和刘瓒有相同的特质。
不过刘婉儿显然对他们翁婿两个有事没事的斗法已经习惯了。
她的态度就是反正也没什么大事,你们谁占先就谁说了算。
因此,王彦庭就很不争气地被刘婉儿给说服了。
好在王彦庭也没有郁闷多久,现在手上的事情多得很。
这一次,十万的宣武军等着整编进入安东军和成德军的编制,各种事务繁杂的不行。
最关键的,皇帝给他出了一个难题,非要塞一个成德军节度使给自己,现在他都不知道怎么分配安东军和成德军之间的军力和职责。
所以,朝廷别的本事没有,这种恶心人的手段是真的多。
这年头,谁在乎你一个名头,你不给成德军节度使的官,自己还不是管着23个州。
现在好了,军中的将领谁都想进成德军,就怕在安东军变成后娘养的。
这个真的让王彦庭头痛无比。
还有一个,就是什么时候去定州。
他现在的府衙在定州,老是赖在幽州也确实不好。
刘瓒倒是无所谓,最好你永远别去,婉儿就不用跟着去了。
关键是手下的官员翘首以盼呢,总不能把府衙搬到幽州吧。
这天,他终于是得了点空,赖在家里偷闲半日。
突然门卫来报,门口一个叫李振的人求见。
“李振?”王彦庭莫名其妙,脑子里没有这个人啊。
不过不管怎么样,人还是要见一下的。
不一会,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见面就是施礼唱名:“在下李振,见过成德军王太尉。”
“不用客气,快请坐。”王彦庭扶起来,看着这人。
三十岁左右吧,中等个头,身材算是瘦削的。
眉目如刀,透露出一副深沉。
李振也是一愣,他对王彦庭这种随意的交流方式还不适应。
更不适应的,是王彦庭随后就直接问起了他的来意。
李振好歹也是在朝廷里做过官的,如此不拘一格单刀直入的风格他还真的没有见过。
不过这也引起了他的兴趣,或许这就是成大事的人总是与众不同的原因吧。
他李振,表字兴绪,是中唐名将李抱真的曾孙。
年轻时因为多次科考落第愤而从军,做到了金吾将军。
这一次,本来是奉命上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市临海市)刺史的,结果遇到浙西董昌叛乱。
一怒之下,就准备改投别处了。
本来按照计划是去宣武的,没有想到6月份一战,宣武大败,才让他改变主意准备来幽州看看。
等一下、等一下...
王彦庭突然发现了重点。
本来投朱温,李抱真的曾孙?
不会是那个鸱枭吧?
他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人,是朱温手下仅次于敬翔的谋士。
因为后期帮助朱温整顿朝廷里的大臣,手段狠辣,被读书人称为“鸱枭”。
李振的名号大到王彦庭只记得他的外号和经历,记不住名字。
看时间和经历好像可以确定是眼前这个人。
“那兴绪远道而来,不知道可愿为我效力?”王彦庭大喜,如果是这个人,绝对是自己现在最需要的人才。
“故所愿尔,不敢请尔。”李振大喜。
他就是听说了安东军的战绩而来的,一路上又看到了安东的富庶,确实是心动了。
对他来说,自己是名将之后,家境富裕,只想着名留青史。
所以,安东是最适合的地方。
王彦庭也是大喜,自己最缺的就是有水平的谋士,没想到瞌睡了送枕头,李振就自己送上门了。
安东大部分都是底层官吏,上层的读书人确实是少了一点。
他甚至在占领幽州以后第一时间就找过韩延徽和冯道,这两人一个是帮助耶律阿保机建国,提出过汉、辽分治的名臣,在辽宋历史上大名鼎鼎。另一个历经四朝十个帝王,屹立不倒,绝对是有能力的。
结果找到的却是两个十来岁的小屁孩。
这就是历史发烧友和历史学家的区别。
记得有这个人,却不记得这个人多大了。
无奈之下,王彦庭只有让情报司的人盯住了,暂时任由两人发展。
他不知道自己如果提前介入,会不会毁了这两个人的学习,改变了后面的轨迹。
今天自己终于是有了一个谋士了,真是不容易啊。
他连忙扶起了李振,拍着他胳膊开心道:“有了兴绪,我就是如虎添翼了。你就暂时委屈一下,做我的府邸掾属吧。”
李振大喜,这掾属不是什么大官,却绝对是心腹。
他连忙站起施礼:“多谢太尉!”
这就是聪明人之间的表态了,大家都领会了彼此的意思。
李振的到来正好帮王彦庭解决了一件大事。
他的思政官计划已经准备了一年多了,从军队里选拔出来的一群都将、营将乃至军将都已经在国子监那帮老师手上学了一年多的文化课了,基本掌握了识字写作。
王彦庭觉得时机也差不多了。
对于所有封建统治者来说,愚民是最主要的统治手段。
比如“士农工商”等级的说法。
这里面,“士”是既得利益者画的大饼,这里面有皇帝、官员,还有过去的世家,他们告诉你,“士”天生高贵,就是来管理你们的,你们可以考虑这辈子乖乖的,下辈子来做“士”。
“商”是他们的最终手段和目的。别看他们一天到晚说商人低贱,事实上那个官员背后没有商人?连皇帝都有设立专门的皇商,垄断了盐铁这样的暴利生意。这时候怎么不觉得低贱了?
所以商人低贱是口号,什么不得参加科举什么的,大不了让管家去干,反正管家的儿子还是管家,只要自己的孩子可以科举就行。只有做商人才能聚敛财富,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当然口号不能丢下,不这么干,那不是大家都来抢着干?而且正是因为低贱,少收一点贱人的税不是很合理。
只有“农”和“工”最倒霉,一方面,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初期,农业和手工业产出确实是衡量国力的标准,所以,最初把“农”和“工”的地位抬高是对的。但是后面就不对了,随着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元化了,产量也提升到了生产者消化不掉的程度。这时候,利润主体已经转移到了解决剩余产量流转和促进多元化产品地区间交流的商人那里,农民和工人已经失去了主导地位。这个时候还把你抬得高高的,只是忽悠你加倍努力去交税而已。
你都是老二、老三了,国家有事你要出力不是很正常?难道还好意思去找老四这个贱人?
现在,王彦庭准备戳破这个谎话,他要让民众觉醒。
这绝对是倒反天罡、开天辟地的一举,可想而知会遭到多少的打压和阻力。
王彦庭之前一直无法下定决心,因为他不知道谁可以胜任这件事。
现在可以了,李振正合适。
按照他的记忆,这家伙可不是善人。
朱温把朝廷的文武百官扔进黄河就是他的主意。
不然你以为敬翔这么有名,为什么鸱枭的外号偏偏落到了李振的头上。
他要的就是李振的那股狠辣劲,敢于把所有拦路的恶人打下地狱的勇气。
虽然说李振的目的只是实现个人价值,完成青史留名的目标。
那又怎样?
谁还没有一点小心思?
至于老百姓觉醒之后怎么管理,王彦庭压根就不担心。
他设计的最后发展方向就不是奔着皇帝去的。
在他眼里,现在这种皇帝有什么好的,用不了两三百年,甚至几十年,自己的后代就会全部“咔嚓”掉的,玩断子绝孙呢?
王彦庭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被算计了。
大战结束,他就马不停蹄地回了幽州。
虽然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回去了几天,但是后面基本就忙的顾不上了。
江南的粮食源源不断地到达,从瑞州、平州,甚至还有从登州接到平卢镇的。
自己这边还要组织官员腾出大量土地、准备房屋安置移民。
所以自己儿子都快一周岁了,这还是第二次见面。
更加可恶的是,刘瓒居然趁着自己在外征战,给自己外孙取名了:王鸿渐。
取自《周易》里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这就很过分了。
王彦庭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居然连取名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这个破名字还叫他不由自主想起《围城》里那个怂货,倒是和刘瓒有相同的特质。
不过刘婉儿显然对他们翁婿两个有事没事的斗法已经习惯了。
她的态度就是反正也没什么大事,你们谁占先就谁说了算。
因此,王彦庭就很不争气地被刘婉儿给说服了。
好在王彦庭也没有郁闷多久,现在手上的事情多得很。
这一次,十万的宣武军等着整编进入安东军和成德军的编制,各种事务繁杂的不行。
最关键的,皇帝给他出了一个难题,非要塞一个成德军节度使给自己,现在他都不知道怎么分配安东军和成德军之间的军力和职责。
所以,朝廷别的本事没有,这种恶心人的手段是真的多。
这年头,谁在乎你一个名头,你不给成德军节度使的官,自己还不是管着23个州。
现在好了,军中的将领谁都想进成德军,就怕在安东军变成后娘养的。
这个真的让王彦庭头痛无比。
还有一个,就是什么时候去定州。
他现在的府衙在定州,老是赖在幽州也确实不好。
刘瓒倒是无所谓,最好你永远别去,婉儿就不用跟着去了。
关键是手下的官员翘首以盼呢,总不能把府衙搬到幽州吧。
这天,他终于是得了点空,赖在家里偷闲半日。
突然门卫来报,门口一个叫李振的人求见。
“李振?”王彦庭莫名其妙,脑子里没有这个人啊。
不过不管怎么样,人还是要见一下的。
不一会,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见面就是施礼唱名:“在下李振,见过成德军王太尉。”
“不用客气,快请坐。”王彦庭扶起来,看着这人。
三十岁左右吧,中等个头,身材算是瘦削的。
眉目如刀,透露出一副深沉。
李振也是一愣,他对王彦庭这种随意的交流方式还不适应。
更不适应的,是王彦庭随后就直接问起了他的来意。
李振好歹也是在朝廷里做过官的,如此不拘一格单刀直入的风格他还真的没有见过。
不过这也引起了他的兴趣,或许这就是成大事的人总是与众不同的原因吧。
他李振,表字兴绪,是中唐名将李抱真的曾孙。
年轻时因为多次科考落第愤而从军,做到了金吾将军。
这一次,本来是奉命上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市临海市)刺史的,结果遇到浙西董昌叛乱。
一怒之下,就准备改投别处了。
本来按照计划是去宣武的,没有想到6月份一战,宣武大败,才让他改变主意准备来幽州看看。
等一下、等一下...
王彦庭突然发现了重点。
本来投朱温,李抱真的曾孙?
不会是那个鸱枭吧?
他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人,是朱温手下仅次于敬翔的谋士。
因为后期帮助朱温整顿朝廷里的大臣,手段狠辣,被读书人称为“鸱枭”。
李振的名号大到王彦庭只记得他的外号和经历,记不住名字。
看时间和经历好像可以确定是眼前这个人。
“那兴绪远道而来,不知道可愿为我效力?”王彦庭大喜,如果是这个人,绝对是自己现在最需要的人才。
“故所愿尔,不敢请尔。”李振大喜。
他就是听说了安东军的战绩而来的,一路上又看到了安东的富庶,确实是心动了。
对他来说,自己是名将之后,家境富裕,只想着名留青史。
所以,安东是最适合的地方。
王彦庭也是大喜,自己最缺的就是有水平的谋士,没想到瞌睡了送枕头,李振就自己送上门了。
安东大部分都是底层官吏,上层的读书人确实是少了一点。
他甚至在占领幽州以后第一时间就找过韩延徽和冯道,这两人一个是帮助耶律阿保机建国,提出过汉、辽分治的名臣,在辽宋历史上大名鼎鼎。另一个历经四朝十个帝王,屹立不倒,绝对是有能力的。
结果找到的却是两个十来岁的小屁孩。
这就是历史发烧友和历史学家的区别。
记得有这个人,却不记得这个人多大了。
无奈之下,王彦庭只有让情报司的人盯住了,暂时任由两人发展。
他不知道自己如果提前介入,会不会毁了这两个人的学习,改变了后面的轨迹。
今天自己终于是有了一个谋士了,真是不容易啊。
他连忙扶起了李振,拍着他胳膊开心道:“有了兴绪,我就是如虎添翼了。你就暂时委屈一下,做我的府邸掾属吧。”
李振大喜,这掾属不是什么大官,却绝对是心腹。
他连忙站起施礼:“多谢太尉!”
这就是聪明人之间的表态了,大家都领会了彼此的意思。
李振的到来正好帮王彦庭解决了一件大事。
他的思政官计划已经准备了一年多了,从军队里选拔出来的一群都将、营将乃至军将都已经在国子监那帮老师手上学了一年多的文化课了,基本掌握了识字写作。
王彦庭觉得时机也差不多了。
对于所有封建统治者来说,愚民是最主要的统治手段。
比如“士农工商”等级的说法。
这里面,“士”是既得利益者画的大饼,这里面有皇帝、官员,还有过去的世家,他们告诉你,“士”天生高贵,就是来管理你们的,你们可以考虑这辈子乖乖的,下辈子来做“士”。
“商”是他们的最终手段和目的。别看他们一天到晚说商人低贱,事实上那个官员背后没有商人?连皇帝都有设立专门的皇商,垄断了盐铁这样的暴利生意。这时候怎么不觉得低贱了?
所以商人低贱是口号,什么不得参加科举什么的,大不了让管家去干,反正管家的儿子还是管家,只要自己的孩子可以科举就行。只有做商人才能聚敛财富,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当然口号不能丢下,不这么干,那不是大家都来抢着干?而且正是因为低贱,少收一点贱人的税不是很合理。
只有“农”和“工”最倒霉,一方面,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初期,农业和手工业产出确实是衡量国力的标准,所以,最初把“农”和“工”的地位抬高是对的。但是后面就不对了,随着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元化了,产量也提升到了生产者消化不掉的程度。这时候,利润主体已经转移到了解决剩余产量流转和促进多元化产品地区间交流的商人那里,农民和工人已经失去了主导地位。这个时候还把你抬得高高的,只是忽悠你加倍努力去交税而已。
你都是老二、老三了,国家有事你要出力不是很正常?难道还好意思去找老四这个贱人?
现在,王彦庭准备戳破这个谎话,他要让民众觉醒。
这绝对是倒反天罡、开天辟地的一举,可想而知会遭到多少的打压和阻力。
王彦庭之前一直无法下定决心,因为他不知道谁可以胜任这件事。
现在可以了,李振正合适。
按照他的记忆,这家伙可不是善人。
朱温把朝廷的文武百官扔进黄河就是他的主意。
不然你以为敬翔这么有名,为什么鸱枭的外号偏偏落到了李振的头上。
他要的就是李振的那股狠辣劲,敢于把所有拦路的恶人打下地狱的勇气。
虽然说李振的目的只是实现个人价值,完成青史留名的目标。
那又怎样?
谁还没有一点小心思?
至于老百姓觉醒之后怎么管理,王彦庭压根就不担心。
他设计的最后发展方向就不是奔着皇帝去的。
在他眼里,现在这种皇帝有什么好的,用不了两三百年,甚至几十年,自己的后代就会全部“咔嚓”掉的,玩断子绝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