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开启炼钢(上)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何要在把自己的根据地建在远离人口密集的区域,甚至是仇视汉人统治的黎人世代居住的海外荒岛。崖洲岛经济基础几乎为零,又随时会受到东吴水师威胁,怎么看都不是最佳的立足之地。但这却是经过马淳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地方。
因为在这个渐趋统一的三国末期,各国不管是否愿意,都慢慢的演变成士族统治的模式。
北方的曹魏,在曹丕篡汉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那些对汉室还抱有幻想的势力反抗自己,授意尚书令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以笼络那些世家大族。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实际上从法理上确定了士族对曹魏官员任命的垄断地位,使得大量寒门子弟失去了出仕为官的可能。“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贯彻了整个曹魏和以后的司马晋朝。而且随着各大家族吸血式的膨大,家族利益至上的入仕理念,让广大的底层百姓受到日益繁重的官府和士族的盘剥。
许多家族势力膨大到一定时候,就会威胁到皇族的统治地位。毕竟曹氏和司马氏得位不正,手段甚至可以算得上低劣,你能做初一,凭什么我就不能做十五?曹氏和司马氏给天下士族开了个极为恶劣的开头,就是天下并非有德者居之,而是有力者得之。
在这个理念的诱导下,将来的“八王之乱”,和随后的“五胡乱华”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马淳不愿意看到这场华夏民族大浩劫发生,也不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受到这场大浩劫的波及。
西面的蜀汉,随着夷陵之战刘备战败之后,蜀汉大批荆襄集团精英在战争中战死,蜀汉北伐曹魏中坚力量被削弱大半。同为顾命大臣的东州集团代表人物李严又在和诸葛亮争夺朝政大权的斗争中失利流放,蜀汉本地的益州集团在朝堂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些本地大族组成的益州集团,本质上就反对北伐,因为这会大大损害本地士族的家族利益。诸葛亮六出祁山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益州集团在后方的掣肘。
刘禅和诸葛亮作为外来势力,为了更好的统治益州,只能和当地士族妥协,大量启用益州集团出身的官员。慢慢的也就将蜀汉演变成和曹魏一样,以士族统治国家。当然了,诸葛亮本身就是士族出身,对于他来说,士族统治国家是天然政治正确的,他的身份使得他的政治眼光具有难以改变的局限性。
而刘备虽然出身低微,但他的儿子刘禅一出生就已经是以皇族的身份受到父亲的培养,他受到的教育就让他认为,士族出身的人才才是他统治国家的天然盟友。自然也不可能做出改变,让那些字都认不全的泥腿子帮助他治理朝政。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賨人出身的蜀汉名将王平,他应该算是蜀汉后期军界综合实力最强的武将了。可是由于出身不好,识字不多,即便是屡立战功,也得不到当时的丞相诸葛亮的重用。
就算知道此人性格稳重,进能攻,退能守,偏偏守街亭宁愿让纸上谈兵的马谡为主将,让他作为毫无军权的副将辅佐马谡,这才导致了街亭失守。让这次最有可能北伐成功的战役一败涂地。
难道以诸葛亮的识人之明,不清楚王平比马谡更适合守街亭吗?其实真正原因就是马谡是荆襄士族出身,与诸葛亮是同一阶层。而王平出身蛮夷,诸葛亮在内心当中是看不起王平的,不想让他进入蜀汉高层将领的行列。
三国之中,只有孙权曾经试图做出改变。或许是为了平衡朝堂的帝王心术使然,当年他看到士族子弟充斥朝堂,甚至有许多不学无术的士族子弟窃居高位,于是就设法整顿朝廷。
他的手段可谓非常高明,先是用四大家族年青一代领军人物张温推荐的名士暨艳为选曹尚书,让他考察审核五官中郎署。
五官中郎署属于东吴人才储备中心,属下的郎官都是各地察举上来的孝廉、茂才,应该算是聚集了东吴最顶尖的人才。
可是经过暨艳的考核,居然有九成郎官通不过考试,被暨艳拙落,引起了朝堂上下轩然大浪,东吴各世家子弟无一幸免。朝中大臣纷纷上书孙权,称暨艳狂悖,肆意打压年轻俊彦。
孙权随即罢免暨艳选曹尚书之职,下令暨艳在狱中自杀谢罪。随后又以暨艳案为由,罢免张温,将张氏清除出朝堂,张氏没落。可是因为朝臣施加的压力实在太大,被暨艳拙落的士族子弟还是恢复原职复任郎官。
孙权不甘心,过了几年又提拔吕壹,设立校事府,继续打压士族。可惜此时士族势力已成,吕壹又肆意妄为,不分忠奸任意诬陷群臣。导致不管士族寒门,联合起来对付吕壹,太常潘俊甚至不顾身份宣称要在酒席宴上当场格杀吕壹。
面对这种情况,孙权只能继续妥协,赐死吕壹,以免东吴政局动荡。他处心积虑打压士族的目的也就烟消云散,以失败而告终。
士族统治国家,在目前的时代属于不可抗拒的趋势,就算是三国的皇帝尚且只能适应潮流,顺势而为,改变不了这个趋势。以马淳这样的身份地位,天下任何一个以汉人为主的郡县,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做出丝毫改变。
如果不能改变士族统治地位,马淳认为自己即便获得再高的权势,百年之后自己的子孙后代,华夏民众还是摆脱不了成为外族统治下“两脚羊”的命运。
所以他必须改变思路,找一个没有世家大族统治的地方,从一块白地开始施展他心中认为能够改变华夏命运的治理模式。就算是这个地方没有多少汉人,他也能将蛮夷转变成汉人。只要是说汉话行汉礼,那就是汉人。后世不是有句话叫做: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嘛。大家都是一家人了,纳入汉人体系又有啥关系。
至于说会受到东吴水师威胁,这在马淳心中反而不是最需要担忧的。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发展,以崖洲岛那么多的矿产资源,就可以打造出足够碾压世界的军队,这绝不是他吹牛。以他整整超出这个时代两千年的知识积累,没有那些老辣的官僚掣肘和压制,全心全意投入技术开发,不需要多久就能打造出优势的武器装备。
他的战术水平虽然不算一流,但是应付一般敌人还是绰绰有余,两军对阵以少胜多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学校里培养一批足够使用的人才,就算不是顶尖的人才,但是在配备了碾压时代的武器装备下,足以保证崖洲岛的安全。至于将来要不要加入逐鹿天下的行列,马淳目前还没有仔细的考虑过,先把自己的基础夯实了再说。
所以目前他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这几千人衣食充足的情况下,着手准备开炉炼钢。
为何要在把自己的根据地建在远离人口密集的区域,甚至是仇视汉人统治的黎人世代居住的海外荒岛。崖洲岛经济基础几乎为零,又随时会受到东吴水师威胁,怎么看都不是最佳的立足之地。但这却是经过马淳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地方。
因为在这个渐趋统一的三国末期,各国不管是否愿意,都慢慢的演变成士族统治的模式。
北方的曹魏,在曹丕篡汉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那些对汉室还抱有幻想的势力反抗自己,授意尚书令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以笼络那些世家大族。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实际上从法理上确定了士族对曹魏官员任命的垄断地位,使得大量寒门子弟失去了出仕为官的可能。“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贯彻了整个曹魏和以后的司马晋朝。而且随着各大家族吸血式的膨大,家族利益至上的入仕理念,让广大的底层百姓受到日益繁重的官府和士族的盘剥。
许多家族势力膨大到一定时候,就会威胁到皇族的统治地位。毕竟曹氏和司马氏得位不正,手段甚至可以算得上低劣,你能做初一,凭什么我就不能做十五?曹氏和司马氏给天下士族开了个极为恶劣的开头,就是天下并非有德者居之,而是有力者得之。
在这个理念的诱导下,将来的“八王之乱”,和随后的“五胡乱华”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马淳不愿意看到这场华夏民族大浩劫发生,也不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受到这场大浩劫的波及。
西面的蜀汉,随着夷陵之战刘备战败之后,蜀汉大批荆襄集团精英在战争中战死,蜀汉北伐曹魏中坚力量被削弱大半。同为顾命大臣的东州集团代表人物李严又在和诸葛亮争夺朝政大权的斗争中失利流放,蜀汉本地的益州集团在朝堂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些本地大族组成的益州集团,本质上就反对北伐,因为这会大大损害本地士族的家族利益。诸葛亮六出祁山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益州集团在后方的掣肘。
刘禅和诸葛亮作为外来势力,为了更好的统治益州,只能和当地士族妥协,大量启用益州集团出身的官员。慢慢的也就将蜀汉演变成和曹魏一样,以士族统治国家。当然了,诸葛亮本身就是士族出身,对于他来说,士族统治国家是天然政治正确的,他的身份使得他的政治眼光具有难以改变的局限性。
而刘备虽然出身低微,但他的儿子刘禅一出生就已经是以皇族的身份受到父亲的培养,他受到的教育就让他认为,士族出身的人才才是他统治国家的天然盟友。自然也不可能做出改变,让那些字都认不全的泥腿子帮助他治理朝政。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賨人出身的蜀汉名将王平,他应该算是蜀汉后期军界综合实力最强的武将了。可是由于出身不好,识字不多,即便是屡立战功,也得不到当时的丞相诸葛亮的重用。
就算知道此人性格稳重,进能攻,退能守,偏偏守街亭宁愿让纸上谈兵的马谡为主将,让他作为毫无军权的副将辅佐马谡,这才导致了街亭失守。让这次最有可能北伐成功的战役一败涂地。
难道以诸葛亮的识人之明,不清楚王平比马谡更适合守街亭吗?其实真正原因就是马谡是荆襄士族出身,与诸葛亮是同一阶层。而王平出身蛮夷,诸葛亮在内心当中是看不起王平的,不想让他进入蜀汉高层将领的行列。
三国之中,只有孙权曾经试图做出改变。或许是为了平衡朝堂的帝王心术使然,当年他看到士族子弟充斥朝堂,甚至有许多不学无术的士族子弟窃居高位,于是就设法整顿朝廷。
他的手段可谓非常高明,先是用四大家族年青一代领军人物张温推荐的名士暨艳为选曹尚书,让他考察审核五官中郎署。
五官中郎署属于东吴人才储备中心,属下的郎官都是各地察举上来的孝廉、茂才,应该算是聚集了东吴最顶尖的人才。
可是经过暨艳的考核,居然有九成郎官通不过考试,被暨艳拙落,引起了朝堂上下轩然大浪,东吴各世家子弟无一幸免。朝中大臣纷纷上书孙权,称暨艳狂悖,肆意打压年轻俊彦。
孙权随即罢免暨艳选曹尚书之职,下令暨艳在狱中自杀谢罪。随后又以暨艳案为由,罢免张温,将张氏清除出朝堂,张氏没落。可是因为朝臣施加的压力实在太大,被暨艳拙落的士族子弟还是恢复原职复任郎官。
孙权不甘心,过了几年又提拔吕壹,设立校事府,继续打压士族。可惜此时士族势力已成,吕壹又肆意妄为,不分忠奸任意诬陷群臣。导致不管士族寒门,联合起来对付吕壹,太常潘俊甚至不顾身份宣称要在酒席宴上当场格杀吕壹。
面对这种情况,孙权只能继续妥协,赐死吕壹,以免东吴政局动荡。他处心积虑打压士族的目的也就烟消云散,以失败而告终。
士族统治国家,在目前的时代属于不可抗拒的趋势,就算是三国的皇帝尚且只能适应潮流,顺势而为,改变不了这个趋势。以马淳这样的身份地位,天下任何一个以汉人为主的郡县,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做出丝毫改变。
如果不能改变士族统治地位,马淳认为自己即便获得再高的权势,百年之后自己的子孙后代,华夏民众还是摆脱不了成为外族统治下“两脚羊”的命运。
所以他必须改变思路,找一个没有世家大族统治的地方,从一块白地开始施展他心中认为能够改变华夏命运的治理模式。就算是这个地方没有多少汉人,他也能将蛮夷转变成汉人。只要是说汉话行汉礼,那就是汉人。后世不是有句话叫做: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嘛。大家都是一家人了,纳入汉人体系又有啥关系。
至于说会受到东吴水师威胁,这在马淳心中反而不是最需要担忧的。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发展,以崖洲岛那么多的矿产资源,就可以打造出足够碾压世界的军队,这绝不是他吹牛。以他整整超出这个时代两千年的知识积累,没有那些老辣的官僚掣肘和压制,全心全意投入技术开发,不需要多久就能打造出优势的武器装备。
他的战术水平虽然不算一流,但是应付一般敌人还是绰绰有余,两军对阵以少胜多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学校里培养一批足够使用的人才,就算不是顶尖的人才,但是在配备了碾压时代的武器装备下,足以保证崖洲岛的安全。至于将来要不要加入逐鹿天下的行列,马淳目前还没有仔细的考虑过,先把自己的基础夯实了再说。
所以目前他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这几千人衣食充足的情况下,着手准备开炉炼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