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施粥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401章 施粥
只是徐进却还是有些犹豫:“动刀动枪不好,那柳小贼有好几百人马,你们衡府仪卫司不可能尽数出动,到时候我手上也就是几百人马可用,未必能稳操胜券。”
只是对于这个问题,周杜达早有准备:“徐典膳只管放心,王爷还特意准备了一路精兵强将。”
徐进大喜望外,他问周杜达:“是哪一路精兵强将?”
周杜达当即回答道:“是沂州卫的义士。”
“沂州卫?”
徐进没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沂州卫的军士怎么会听你们衡王府调动?”
他不是山东土著,根本不清楚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实际就是山东土著,也未必能搞清楚这其中的缘故。
沂州卫虽然在山东境内,但是并不属于山东都司,而是直属于中军都督府,这是朱元璋当年精心设计的制度,但现在早已经是错漏百出千疮百孔。
不管是已经成了摆设的中军都督府,还是山东都司都对沂州卫有鞭长莫及总是管不到的感觉,而沂州卫的军士也在这种情况下因此有了更多行动上的自由。
因此衡王府才能借用沂州卫的军士,让他们出来打个零工,周杜达就说道:“徐典膳,沂州卫军士月粮不给,穷苦至极,您随便事后随赏一些银子,他们就愿意替福府效力。”
当然周杜达的潜台词并没有说出来,沂州卫的军士擅自向登州方向出动自然是最犯忌讳的事情,但是替福王府圈占庄田又不一样,福府庄田是万历皇帝眼中重中之重的当务之急,不管沂州卫的军士搞出了什么问题,最后都有万历皇帝出面善后。
徐进也装作听不懂周杜达的潜台词,他只是说道:“原来沂州卫有这么多忠心义胆之士,不过这次出师要名正言顺啊,我们要告诉登州父老,我们是为了泾王遗地去的,与登州父老无关!”
与登州父老无关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好好渲染一下龙口与泾王遗地的关系,告诉登州父,如果不把整个龙口划给福王府,那么就有一万五千亩的福府庄田落在登州府的名下,整个登州府都要共同承担这一万五千亩的地租,到时候柳鹏在登州肯定是步步难行举目皆敌了。
龙口在莱阳县的施粥已经进入第六天了。
江清月的眼睛又红了。
她算是走南闯北见过很多大场面手上也不知有多少条人命的女汉子,但是看到莱阳县的这番场景,她眼睛红了不止一遍。
“惨,实在是太惨了,没想到会这么惨!”
龙口是一个被称为“小蓬莱”的地方,今年虽然遭遇了百年大旱,但是因为大眼井和方塘的关系,至少胡有六七分收成,江清月在龙口看得的是阵阵欢声笑语。
可是到了莱阳就不一样,江清月没想到莱阳已经快成了人间地狱。
江清月原来以为莱阳县的预备仓多多少少有些存米,而北海钱庄又借了差不多三千石米豆给莱阳县,情况应当不错,可是到了莱阳县以后,江清月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一回事。
莱阳县虽然已经开仓放粮,甚至还直接把很多米谷贷借出去,总算让莱阳的情况平稳下来,但是手上至少得有几个闲钱才能买米,哪怕是官府借粮,也得既有铺保历年又在里社解纳赋税才行。
可是莱阳县的逃户流民就很难享受这样的待遇,更何况莱阳县的开仓放粮只针对莱阳县民,而莱州府的情况已经是接近惨绝人寰,他们在本乡本土找不到出路,只能蜂拥涌入邻近的莱阳县。
现在莱阳县城有着数以千计的流民,在施粥之前,县城的大街小巷每隔一两天就有一具倒毙的流民尸体,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流民的死亡正在急剧上升。
看到如同野狗一样的流民,江清月实在忍不住,已经哭了好几回,而旁边的丁子杭劝道:“大小姐别哭了,你不如跟柳少再写封信,让他先送二十石糙米过来。”
旁边的庄调之补充了一句:“恐怕二十石糙米远远不够,现在离秋收还有好几个月,最少也得三五十石!”
庄调之这么一说,江清月倒是明白过来:“不写信了,我亲自回一趟龙口,跟柳少好好说一说这边的事情。”
写信跟回龙口完全是两回事,江清月又问了一句庄调之:“调之,你还有什么想法没有?”
施粥的主意最初是庄调之想出来的,柳鹏自己是东良巡检,所以招远就不准备在县城施粥,而是改在东良村附近收买人心,而莱阳却是龙口下一步经营的重点,所以江清月就带着庄调之与丁子杭一帮人来莱阳收买人心。
只是对于莱阳这次施粥,江清月可以说是毫无准备,她原本以为散个十石八石糙米就够了,以至于根本没带粮食过来,而是准备从谷家粮铺借个十石八石糙石就够了。
只是莱阳这边的情况远远比江清月想象中恶劣得多,大家包括江清月自己都是第一次经手施粥的事情,一时间手忙脚乱,根本没有任何头绪。
还好庄调之是大店庄氏子弟,大店庄氏是莒县也算是数得头上大户,每逢灾年庄氏都会组织施粥,庄调之年纪虽轻,但也跟着长辈搭过几次施粥棚,因此他出马以后,这次施粥才变得有章法起来。
按照江清月的看法就是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那些故意闹事的流民直接被驱赶出粥场,来占便宜的本地居民也在第一时间被庄调之带去游街示众,江清月手下甚至更是多了一支二十多名青壮流民的队伍来维持秩序,而维持这支队伍的代价是每天多喝一碗粥而已。
而且不是庄调之出马,江清月根本不知道施粥之中居然还有这么多花样,一斗糙石应当该加多少水,让粥里虽然都是水,但总算还能算是一碗粥,又怎么样打着柳鹏的名义找莱阳的富户化缘,从他们手里硬生生抠出来一石几斗陈米。
而且在庄调之的调度之下,这碗粥的质量变化不小,一会稀一会更稀一会稀得只剩下水,让流民们怎么吃不饱,然后再让流民到江清月面前报状,江清月会狠狠地训斥庄调之这些经手人,因此第二天粥就会立即变浓起来,只是这样的情况只能维持一两天,粥就会再次变稀,直到流民再次找到江清月告状为止。
其它方面也差不多,只有江清月出面干涉了,情况才会好转,江清月不出面,或者流民找了其他人解决问题,情况都不会有任何好转的迹象。
现在江清月在莱阳流民心目中的地位就象万家生佛差不多,若是庄调之这么操作,江清月还真想不到一天一石陈米,居然让收买了大半个莱阳县的人民,特别是这些流民更是把江清月视作碧霞元君一样的人物。
江清月对于庄调之的表现非常满意,因此她特意咨询了庄调之的看法,而庄调之也不负江清月的希望,他说道:“遇到柳少的话,他光在东良村施粥可不行,得在招远县城设个粥场,不然的话,流民直接涌过来,直接涌到黄山馆与龙口去,这可绝对不行!”
江清月同意庄调之的看法,虽然她本是江湖女儿,但是居无定所衣食无着的流民实际就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不是她在莱阳这边摆开粥棚施粥,恐怕这边已经生出不小的乱子。
不管是龙口还是黄山馆,或是新近统治的马停寨与东良村,都可以说是龙口帮的基本地盘,如果成千上万的流民涌入这些地区,肯定会生出无数的乱子,基本来说除了救济难民之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了。
哪怕能支开上百个粥摊一一施粥,流民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仍然无解,更不要说大量的流民流入还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因此柳鹏与龙口帮上层早就有定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允许少量流民流入龙口,但要以技术性的流民为主,但是连柳鹏都没想到,莱阳县这边的流民情况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因此庄调之的建议实际就是在招远、莱阳两县建立缓冲区,让大部分流民长时期停留在这一地区,好让龙口有足够的时间对流民进行甄别,不能任由流民毫无控制进入黄县。
只是说到这,丁子杭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小姐,您要回龙口的话,帮我争取三十个编制的名额,我跟这些流民沟通过了,他们要求不高,给口饭吃先活下去就行了!”
问题在于三十个名额可不是小数字,因此江清月并没答应丁子杭的条件,他只是问道:“子杭,你要这么多编制干什么?这可是三十张嘴,再说了,你需要用人的话,直接从帮忙看粥场的流民义勇中找就行了!”
现在龙口在大旱之中已经进入紧缩,哪怕是增加一张嘴也得柳鹏同意才行,现在帮忙看护粥场的二十余名流民义勇也是临时招募过来,每天多给一两碗浓粥罢了,偶尔还允许他们带老婆孩子过来喝碗稀粥。
第401章 施粥
只是徐进却还是有些犹豫:“动刀动枪不好,那柳小贼有好几百人马,你们衡府仪卫司不可能尽数出动,到时候我手上也就是几百人马可用,未必能稳操胜券。”
只是对于这个问题,周杜达早有准备:“徐典膳只管放心,王爷还特意准备了一路精兵强将。”
徐进大喜望外,他问周杜达:“是哪一路精兵强将?”
周杜达当即回答道:“是沂州卫的义士。”
“沂州卫?”
徐进没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沂州卫的军士怎么会听你们衡王府调动?”
他不是山东土著,根本不清楚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实际就是山东土著,也未必能搞清楚这其中的缘故。
沂州卫虽然在山东境内,但是并不属于山东都司,而是直属于中军都督府,这是朱元璋当年精心设计的制度,但现在早已经是错漏百出千疮百孔。
不管是已经成了摆设的中军都督府,还是山东都司都对沂州卫有鞭长莫及总是管不到的感觉,而沂州卫的军士也在这种情况下因此有了更多行动上的自由。
因此衡王府才能借用沂州卫的军士,让他们出来打个零工,周杜达就说道:“徐典膳,沂州卫军士月粮不给,穷苦至极,您随便事后随赏一些银子,他们就愿意替福府效力。”
当然周杜达的潜台词并没有说出来,沂州卫的军士擅自向登州方向出动自然是最犯忌讳的事情,但是替福王府圈占庄田又不一样,福府庄田是万历皇帝眼中重中之重的当务之急,不管沂州卫的军士搞出了什么问题,最后都有万历皇帝出面善后。
徐进也装作听不懂周杜达的潜台词,他只是说道:“原来沂州卫有这么多忠心义胆之士,不过这次出师要名正言顺啊,我们要告诉登州父老,我们是为了泾王遗地去的,与登州父老无关!”
与登州父老无关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好好渲染一下龙口与泾王遗地的关系,告诉登州父,如果不把整个龙口划给福王府,那么就有一万五千亩的福府庄田落在登州府的名下,整个登州府都要共同承担这一万五千亩的地租,到时候柳鹏在登州肯定是步步难行举目皆敌了。
龙口在莱阳县的施粥已经进入第六天了。
江清月的眼睛又红了。
她算是走南闯北见过很多大场面手上也不知有多少条人命的女汉子,但是看到莱阳县的这番场景,她眼睛红了不止一遍。
“惨,实在是太惨了,没想到会这么惨!”
龙口是一个被称为“小蓬莱”的地方,今年虽然遭遇了百年大旱,但是因为大眼井和方塘的关系,至少胡有六七分收成,江清月在龙口看得的是阵阵欢声笑语。
可是到了莱阳就不一样,江清月没想到莱阳已经快成了人间地狱。
江清月原来以为莱阳县的预备仓多多少少有些存米,而北海钱庄又借了差不多三千石米豆给莱阳县,情况应当不错,可是到了莱阳县以后,江清月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一回事。
莱阳县虽然已经开仓放粮,甚至还直接把很多米谷贷借出去,总算让莱阳的情况平稳下来,但是手上至少得有几个闲钱才能买米,哪怕是官府借粮,也得既有铺保历年又在里社解纳赋税才行。
可是莱阳县的逃户流民就很难享受这样的待遇,更何况莱阳县的开仓放粮只针对莱阳县民,而莱州府的情况已经是接近惨绝人寰,他们在本乡本土找不到出路,只能蜂拥涌入邻近的莱阳县。
现在莱阳县城有着数以千计的流民,在施粥之前,县城的大街小巷每隔一两天就有一具倒毙的流民尸体,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流民的死亡正在急剧上升。
看到如同野狗一样的流民,江清月实在忍不住,已经哭了好几回,而旁边的丁子杭劝道:“大小姐别哭了,你不如跟柳少再写封信,让他先送二十石糙米过来。”
旁边的庄调之补充了一句:“恐怕二十石糙米远远不够,现在离秋收还有好几个月,最少也得三五十石!”
庄调之这么一说,江清月倒是明白过来:“不写信了,我亲自回一趟龙口,跟柳少好好说一说这边的事情。”
写信跟回龙口完全是两回事,江清月又问了一句庄调之:“调之,你还有什么想法没有?”
施粥的主意最初是庄调之想出来的,柳鹏自己是东良巡检,所以招远就不准备在县城施粥,而是改在东良村附近收买人心,而莱阳却是龙口下一步经营的重点,所以江清月就带着庄调之与丁子杭一帮人来莱阳收买人心。
只是对于莱阳这次施粥,江清月可以说是毫无准备,她原本以为散个十石八石糙米就够了,以至于根本没带粮食过来,而是准备从谷家粮铺借个十石八石糙石就够了。
只是莱阳这边的情况远远比江清月想象中恶劣得多,大家包括江清月自己都是第一次经手施粥的事情,一时间手忙脚乱,根本没有任何头绪。
还好庄调之是大店庄氏子弟,大店庄氏是莒县也算是数得头上大户,每逢灾年庄氏都会组织施粥,庄调之年纪虽轻,但也跟着长辈搭过几次施粥棚,因此他出马以后,这次施粥才变得有章法起来。
按照江清月的看法就是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那些故意闹事的流民直接被驱赶出粥场,来占便宜的本地居民也在第一时间被庄调之带去游街示众,江清月手下甚至更是多了一支二十多名青壮流民的队伍来维持秩序,而维持这支队伍的代价是每天多喝一碗粥而已。
而且不是庄调之出马,江清月根本不知道施粥之中居然还有这么多花样,一斗糙石应当该加多少水,让粥里虽然都是水,但总算还能算是一碗粥,又怎么样打着柳鹏的名义找莱阳的富户化缘,从他们手里硬生生抠出来一石几斗陈米。
而且在庄调之的调度之下,这碗粥的质量变化不小,一会稀一会更稀一会稀得只剩下水,让流民们怎么吃不饱,然后再让流民到江清月面前报状,江清月会狠狠地训斥庄调之这些经手人,因此第二天粥就会立即变浓起来,只是这样的情况只能维持一两天,粥就会再次变稀,直到流民再次找到江清月告状为止。
其它方面也差不多,只有江清月出面干涉了,情况才会好转,江清月不出面,或者流民找了其他人解决问题,情况都不会有任何好转的迹象。
现在江清月在莱阳流民心目中的地位就象万家生佛差不多,若是庄调之这么操作,江清月还真想不到一天一石陈米,居然让收买了大半个莱阳县的人民,特别是这些流民更是把江清月视作碧霞元君一样的人物。
江清月对于庄调之的表现非常满意,因此她特意咨询了庄调之的看法,而庄调之也不负江清月的希望,他说道:“遇到柳少的话,他光在东良村施粥可不行,得在招远县城设个粥场,不然的话,流民直接涌过来,直接涌到黄山馆与龙口去,这可绝对不行!”
江清月同意庄调之的看法,虽然她本是江湖女儿,但是居无定所衣食无着的流民实际就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不是她在莱阳这边摆开粥棚施粥,恐怕这边已经生出不小的乱子。
不管是龙口还是黄山馆,或是新近统治的马停寨与东良村,都可以说是龙口帮的基本地盘,如果成千上万的流民涌入这些地区,肯定会生出无数的乱子,基本来说除了救济难民之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了。
哪怕能支开上百个粥摊一一施粥,流民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仍然无解,更不要说大量的流民流入还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因此柳鹏与龙口帮上层早就有定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允许少量流民流入龙口,但要以技术性的流民为主,但是连柳鹏都没想到,莱阳县这边的流民情况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因此庄调之的建议实际就是在招远、莱阳两县建立缓冲区,让大部分流民长时期停留在这一地区,好让龙口有足够的时间对流民进行甄别,不能任由流民毫无控制进入黄县。
只是说到这,丁子杭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小姐,您要回龙口的话,帮我争取三十个编制的名额,我跟这些流民沟通过了,他们要求不高,给口饭吃先活下去就行了!”
问题在于三十个名额可不是小数字,因此江清月并没答应丁子杭的条件,他只是问道:“子杭,你要这么多编制干什么?这可是三十张嘴,再说了,你需要用人的话,直接从帮忙看粥场的流民义勇中找就行了!”
现在龙口在大旱之中已经进入紧缩,哪怕是增加一张嘴也得柳鹏同意才行,现在帮忙看护粥场的二十余名流民义勇也是临时招募过来,每天多给一两碗浓粥罢了,偶尔还允许他们带老婆孩子过来喝碗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