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白银单轨制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白银单轨制!
绑架所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结算货币!
从来没有听过的概念,让朱棣和夏原吉面面相觑。
朱棣怔了几息,旋即问道:“夏卿,白银单轨制,结算货币,这是什么意思?”
夏原吉回答道:“回禀陛下,白银单轨制是什么意思,臣并不太清楚。但是结算货币,臣倒是能从这个名字听懂个大概,这个说起来也不算复杂,臣给您讲解便是咱们大明与周边的国家以后下西洋要做生意对不对?”
朱棣点了点头。
夏原吉继续说道:“结算货币,就是咱们大明拿着大明宝钞去买东西,人家必定是不认得吧?”
“那是自然。”朱棣笑道。
夏原吉接着说道:“可是假如把大明宝钞换成白银,人家肯定认啊!毕竟白银还是很值钱的。而这里用来交易时付账收账的货币,臣所料不差的话,就是所谓的结算货币。”
朱棣想了想问道:“那如何让大明印的纸钞,成为西洋诸国的‘结算货币’呢?靠武力恐怕不可能吧。”
“这个臣也不清楚。”夏原吉尴尬地咳了一声,“或许所谓的‘白银单轨制’就是它的前置步骤吧,臣虽然不明白具体意思,但是看字面意思,这里的‘轨’,应该跟‘车同轨、书同文’里面的‘轨’差不多的意思。”
朱棣点点头,表示理解。
在他的设计中,未来第一次下西洋,大明是打算先向海外出售丝绸、瓷器等物资。这些货物的价格,估量当地情况之后再统一出售,比如说价值千贯的丝绸,在海外最少需要卖出十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如此才不枉大明声势浩大地下西洋一趟。
但是在这里面,却存在着极度缺乏信息的隐患。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海外诸国究竟会不会买?
其次,现在海外诸国到底都是哪些国家?从元朝乃至宋朝继承的堪舆图和海图,恐怕过去了这么多年,早都已经落伍了。
因此,朱棣决定第一次下西洋以探路为主,派亲信到那些遥远的地方走一遭,看看具体情况,再接着规划以后是以远洋为主,还是就在传统的朝贡体系范围内打转。
且不说密室内的朱棣和夏原吉在做着计较,墙内,姜星火也开始了对构建‘白银宝钞’体系的深入讲述。
“……白银单轨制的核心,就是废金、铜,留白银,说白了,就是白银独尊!”
李景隆看了看墙壁,自觉地提问道。
“姜郎,如果以白银为核心,那么金银不能共存这一点我知道。可是为什么跟铜都不能共存呢?铜作为辅币不可以留下来吗?”
被打断的姜星火并没有不悦,他极为耐心地解释道。
“不能。原因也很简单,我给你举一个具体一点的例子,你就清楚了。”
“还是以元朝举例。”
好吧,倒不是姜星火这么偏爱元朝,而是元朝确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货币改革(折腾)经验最为丰富,贡献了最多失败案例的朝代。
“按照之前所说,你们应该清楚,元朝前后经历了四次变钞。”
李景隆目光闪烁,他‘亲历’了中统钞到至元钞,至元钞再到至大银钞的过程。
至于最后一次至大银钞【变钞】为至正交钞,虽然李景隆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根据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初代曹国公李文忠的叙述,也清楚至正交钞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至正交钞,简而言之不如擦屁股纸,用来擦屁股都嫌硬。
姜星火继续说道:“至正交钞发行后,元朝货币信用彻底崩塌,一百年间被连续骗了三次的老百姓,彻底对元朝政府发行的货币失去了信任,所以第四次变钞,其实并没有成功。”
“变钞不成功,元朝政府无奈,只能发行铜钱作为辅币。看起来很正常是吧?纸钞都没人认了,那只能发行辅币啊。”
朱高煦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不然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俺觉得。”
李景隆接话道:“是啊,这样看起来似乎也挺合理,毕竟元朝政府想要稳定民心,也需要有些东西才行。铜钱嘛,用了上千年了,应该是最适合的选择。”
“那么这个看似非常合理的抉择,结果是什么呢?”
听了姜星火的话语,李景隆脸色一黑。
在不久之前,他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也非常‘合理’地做出了不修黄河的抉择。
最后的结果,咳咳,就不说了。
“后果就是,从此元朝自立国之初苦心经营的纸钞体系直接崩塌,铜钱再次成为主导货币。”
“紧接着民间就出现了‘尔来岁颇丰收,而物价甚贱,得钞为艰’,‘粜终岁之粮,不酬一引之价,缓则输息而借贷,急则典鬻妻子’的情形。”
“一年后,红巾起义大爆发,太祖高皇帝崛起于乱世。”
姜星火说完了结果,反问道:“那聪明的伱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铜钱没有起作用呢?”
“为什么丰收的时候物价很贱,获得纸钞却很难呢?按理说,不应该是纸钞遍地都是,而获得新成为主要货币的铜钱也很容易吗?”
这个问题,问的李景隆和朱高煦一愣。
对啊?
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原本不被百姓信任的纸钞变得极为罕见,而铜钱更是见不到影子呢?
“或许因为这是元朝历史上第四次变钞,发行的纸钞并不多,而天下大乱既起,各地交通与秩序更是混乱无比,印发的纸钞运不出去,所以各地流通的很少?”
旁边的朱高煦忽然开口,给出了他的答案。
“就算是这样,铜钱怎么会也没有?”李景隆皱眉道:“况且这种可能性很低,元朝既然做好了变钞的准备,那一定是事先都印够了新钞。这绝不会是一个偶然事件,肯定存在某种原因,让元朝的纸钞出现了问题的同时,铜钱也出现了问题。”
李景隆顿了顿道:“最古怪的地方就在于,‘铜钱消失去哪了’这个问题。”
“夏尚书,元末的铜钱,都去哪了?”
密室里,朱棣也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这件事,臣倒是真的知晓一二。”坐在身侧稍后的夏原吉言道,“据臣所知,最近一甲子的时间以来,铜钱并没有消失,依旧在全国范围内流转。只是不知何故,却偏偏在元末的那时间突然消失了一大部分,然后几年后随着元末群雄割据的局面形成,又重新浮现。”
夏原吉停顿片刻,继续说道:“这样的现象在当时形成了严重的钱荒,元朝的铜钱数量持续锐减,就仿佛.铜钱都在一夜间就莫名其妙的丢了一般。”
“具体原因未知,但这些在当时消失的铜钱数量庞大,恐怕有上亿万贯。”
“这么多!”朱棣惊了一瞬,随即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朱棣沉默刹那,复又问道:“如此说来,这些铜钱没过几年又自己回来了?”
夏原吉迟疑道:“这……这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根据元末相关笔记的记载,确实如此。”
“是元朝贵族亦或是汉人豪强藏匿起来了?还是百姓自发藏匿?”
夏原吉微怔,旋即苦笑道:“陛下,臣愚钝,这个问题,恐怕只有隔壁那位姜师能够解答了。”
“姜星火。”朱棣眉头皱紧喃声道,“难道这就是所谓天命在朕?朕要做周文王?那朕的儿子,谁会是周武王呢?”
夏原吉闻言不由得愣住,好奇道:“皇上为何会这般认为?”
朱棣摇摇头,淡淡道:“朕只是随便说说罢了,且继续听吧。”
涉及到争储之事,夏原吉见状不敢多嘴,与朱棣继续耐心听了下去。
老歪脖子树下。
博学多才的纸上兵圣李景隆眼珠一转,似是又想起了点什么。
李景隆捻了捻自己打理精致的胡须,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元朝既然禁止民间持有铁器,并且在灭金战争中大规模地毁坏了北方所有传统的名城大邑,那么是不是因为忽必烈做了跟秦始皇一样的事情所以导致了铜钱不足?”
李景隆用他那充满磁性的男中音,抑扬顿挫地吟咏道。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朱高煦不耐烦地打断了他:“不就是想说,是不是蒙古人把铜钱都收缴起来了吗?”
“咳咳.”李景隆认同地点了点头。
“不是。”姜星火回答的异常干脆。
“蒙古人非但没有收缴民间金朝、宋朝的铜钱,反而还任其流通,虽然在名义上不承认铜钱,但在蒙古人统治中国的近百年里,铜钱一直是事实上的民间小额交易用币甚至,蒙古人还把大量缴获来的铜钱,出口给日本。”
“啥?”
朱高煦愣了愣,还有这种操作?俺真没见过。
蒙古人不是跟日本人狗脑子都打出来了吗?
大约是看出来了朱高煦的疑惑,姜星火补充了一句:“别惊讶,站着挣钱嘛,不磕碜。”
“那到底是为什么?”
李景隆和朱高煦彻底想不通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经典的经济概念——劣币驱逐良币。”
“这也是为什么要实行白银单轨制的最主要理由。”
“劣币驱逐良币?”
朱棣无意识地拧动着手上的玉韘。
“夏卿,姜星火说这是很经典的经济概念,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夏原吉的面色一阵青一阵红,像是在表演变脸一样。
怎么回答皇帝?
难道要说大明的户部尚书,压根就没听过这个所谓的‘经济概念’?那会不会让皇帝觉得我很蠢?
可夏原吉急速转动的脑袋瓜里,任他怎么翻找记忆,也没有找到姜星火口中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东西。
“回陛下的话。”
夏原吉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平静,但他还是能感受到语调中微微颤抖,显然内心十分慌乱:“臣愚昧,并未听闻此等说法。”
朱棣点头,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惊讶。
“夏卿都没有听过的话,那么朕该如何判断姜星火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夏原吉连忙说道:“陛下,臣虽未曾听过,但经国济民多年,只要原理臣能听得懂,是否真实,臣还是能够判断出来的。”
朱棣笑容依旧:“嗯,朕自然是相信夏卿是有真学问的,如果夏卿认为姜星火说的话有问题,那夏卿便及时与朕说说看吧。”
夏原吉勉强点头,心里却变得有些复杂。
这次的诏狱听课之旅,彻底打碎了他的金融认知观。
原本一开始,他以为姜星火只是个胆大包天的狂徒。
后来,他觉得对方说的有点道理。
再后来,嗯,这人确实是有东西,但不多。
再再后来,震惊!这道题竟然有新解法!
再再再后来,你在说啥?我咋听不懂了?
总而言之,夏原吉从最初的轻视和嘲讽,慢慢转化成现在的敬佩和崇拜,再接着又被震惊填满,整颗心都变得麻木起来。
夏原吉现在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听完课尽快离开诏狱,然后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万字文。
不然他怕忘了那些在讲课中,结合自己主持户部的阅历所领悟的那些东西。
这些东西,属于灵光一闪,根本不是小吏纸笔所记录的那些。
而这些东西,将会让他成为自南宋以来,变革钞法最为成功的名臣,在经济之道,留下自己的名字!
想到这里,夏原吉的呼吸变得急促,心跳也渐渐加快。
“夏卿,你怎么了?身体有哪儿不适?”
朱棣关切的目光落在他的脸上。
夏原吉摇头,强忍住即将冲破喉咙的嘶吼,露出了温和的微笑,声音低沉浑厚:“陛下,夏某没事。”
“直接给你们讲的话,我估计你们肯定是不可能听得懂的。”
姜星火笑道:“那好,咱们换个思路讲,讲你们定然能听懂的那种。”
“既然你们都说到了,元朝是因为几次换钞失了民心,所以才重新捡起了铜钱.嗯,那我问你们,若当今的天子见到了大明宝钞贬值的不成样子。你们说他有没有可能,会被迫取消纸钞,并且没有任何补偿。然后把如今与纸钞并轨运行的铜钱,重新恢复作为主币?”
李景隆和朱高煦闻言纷纷摇头。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永乐帝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直接取消大明宝钞,又没有任何措施,民心会动荡不安的。
李景隆道:“虽然不知道姜郎为何提出这种假设,但这不可能。”
“我也觉得不可能,这有点太荒谬了。”朱高煦也表示否定,“官员们又不是傻子。”
“呵呵。”姜星火笑了笑道:“这不算推测,只是假设罢了。”
“那么元末既然是这么做了,假设,假设现在也这么做,你们觉得铜钱的价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当然是更值钱了啊。”李景隆理所当然地说道。
姜星火击节道。
“巧了,元末的广大汉人豪强、士大夫,也是这么想的!”
李景隆一呆。
“那大家会怎么做呢?既然法律规定换了至正交钞,那把变得值钱,并且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一定会继续升值的铜钱藏起来,只用至正交钞来交易,是不是很合理呢?”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明白了吗?”
两人一同陷入沉默,这个假设本身并不合理,但如果认为它成立,推演出的结果却又令人感觉很靠谱的样子。
所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朱高煦挠了挠大胡子,他已经有点开始晕了。
过了片刻,朱高煦忍不住问李景隆道:“如果你是元朝的汉人豪强,那你会不会这样做?”
李景隆笑道:“你觉得呢?”
听到了他俩的对话,姜星火叹了一声:“如果我是的话,我也会这样做,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逻辑——那就是在大家都这么做的时候,这么做不一定赚,但谁不这么做就一定会吃亏。”
“姜郎,我还有一点不解。”李景隆复又问道:“既然大家把铜钱都藏起来了,拿手中的至正交钞做交易,至正交钞本身就不值钱没人信,为何最后连至正交钞都变得极度匮乏了呢?”
朱高煦闻言一愣,对啊,这个问题他怎么没想到?
头皮好痒要长脑子了。
密室内,朱棣再一次看向了自己的户部尚书。
夏原吉心中一凛,他可不想让皇帝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那可显得他太无能了。
夏原吉连忙说道:“陛下,这个问题臣知道怎么回事。”
“说来听听。”
“说来也简单,纸钞跟铜钱金银还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那就在于,铜钱金银可以埋起来日后用,可纸钞,不流通就是一张废纸。”
夏原吉舒了口气,这道题,他肯定答对了。
朱棣还想继续问下去,而隔壁的姜星火,已经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姜星火说道:“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之前也讲过。”
讲过?
李景隆和朱高煦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社会秩序崩溃了,货币失去了交换的基础。”
姜星火阐释道:“之前我们讲过,一般等价物是基于社会大分工和交换,为了便捷交换过程才产生的。而元末战乱的时候,汉人豪强、民间村社,多筑坞堡以自守,几乎所有的分工都在坞堡内部循环完成,哪还有什么对外交换可言?”
李景隆费解问道:“既然没有对外交换,至正交钞应该变得不值钱了啊!为何反而会稀缺呢?”
“还没说完。”
姜星火继续说道。
“可天下之大,总有地方的百姓是住在元朝统治的城池里,住在没有坞堡的乡野间.当整个社会的分工都衰退,交换需求也日趋枯竭的时候,至正交钞的流通也陷入了停滞。”
“货币在流通环节中停滞的结果,就是留在了最后一个人手上,没法传递到下一个人手里,哪怕下一个人此时在元朝的统治区域内,正急迫地需求卖了粮食拿到至正交钞去交税。”
听到这里,不仅李景隆有些恍然,朱高煦也明白了怎么回事。
姜星火已经把“劣币驱逐良币”的整个过程,用极为生动的例子,给他们详细地讲述了出来。
“所以。”李景隆抢答道:“才会在至正交钞极度不值钱的时候,反而出现了钱荒!”
姜星火点头予以肯定。
“你很聪明,不愧是我的学生。”
姜星火继续说道:“本质就是因为,货币是用来交换价值物品的物品,当既没有交换,也不再产生价值物品时。货币,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而这,也是建立白银单轨制,并且舍弃金和铜的理由所在——那就是在制度上,彻底断绝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
讲到这里,白银单轨制的理由和必要性算是彻底讲明白了。
不仅李景隆和朱高煦听明白了,连隔壁的朱棣和夏原吉,甚至是那两个小吏,也完全搞懂了。
没办法,姜星火已经把这些经济知识掰碎了,喂到他们嘴里了。
这要是再搞不懂,那连不爱动脑子的武夫朱高煦都不如了。
“所以建立了白银单轨制,下一步就可以让‘白银宝钞’成为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唯一结算货币了吗?”
李景隆有些热切地说道,因为他很清楚,此时隔壁朱棣应该也竖起了耳朵,等待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作为朱棣不那么随心而动的“嘴巴”,李景隆必须尽可能地多问一些他觉得朱棣会感兴趣的话题。
而在李景隆期待的目光中,姜星火却摇了摇头。
“白银宝钞这么复杂的体系构建,怎么可能直接实现最终目标?”
“第三步还有三件事情要拆开来做。”
“其一,恢复大明宝钞部分币值,到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换钞水准。”
“其二,大明宝钞换钞为白银宝钞后,施行严格货币管制,以实体白银为‘离岸白银宝钞’,白银宝钞与‘离岸白银宝钞’互不干涉,并行流通。”
“其三,待大明掌握着定价权的实体白银,成为国际贸易体系的结算货币后,签订协议,以白银宝钞,正式代替实体白银这个‘离岸白银宝钞’,打通国内外货币体系。”
“如此一来,只要大明的军舰横行四海,锚地遍布山川要害,则白银宝钞将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
“须知道,货币征服人心,远胜刀枪。”
(本章完)
白银单轨制!
绑架所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结算货币!
从来没有听过的概念,让朱棣和夏原吉面面相觑。
朱棣怔了几息,旋即问道:“夏卿,白银单轨制,结算货币,这是什么意思?”
夏原吉回答道:“回禀陛下,白银单轨制是什么意思,臣并不太清楚。但是结算货币,臣倒是能从这个名字听懂个大概,这个说起来也不算复杂,臣给您讲解便是咱们大明与周边的国家以后下西洋要做生意对不对?”
朱棣点了点头。
夏原吉继续说道:“结算货币,就是咱们大明拿着大明宝钞去买东西,人家必定是不认得吧?”
“那是自然。”朱棣笑道。
夏原吉接着说道:“可是假如把大明宝钞换成白银,人家肯定认啊!毕竟白银还是很值钱的。而这里用来交易时付账收账的货币,臣所料不差的话,就是所谓的结算货币。”
朱棣想了想问道:“那如何让大明印的纸钞,成为西洋诸国的‘结算货币’呢?靠武力恐怕不可能吧。”
“这个臣也不清楚。”夏原吉尴尬地咳了一声,“或许所谓的‘白银单轨制’就是它的前置步骤吧,臣虽然不明白具体意思,但是看字面意思,这里的‘轨’,应该跟‘车同轨、书同文’里面的‘轨’差不多的意思。”
朱棣点点头,表示理解。
在他的设计中,未来第一次下西洋,大明是打算先向海外出售丝绸、瓷器等物资。这些货物的价格,估量当地情况之后再统一出售,比如说价值千贯的丝绸,在海外最少需要卖出十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如此才不枉大明声势浩大地下西洋一趟。
但是在这里面,却存在着极度缺乏信息的隐患。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海外诸国究竟会不会买?
其次,现在海外诸国到底都是哪些国家?从元朝乃至宋朝继承的堪舆图和海图,恐怕过去了这么多年,早都已经落伍了。
因此,朱棣决定第一次下西洋以探路为主,派亲信到那些遥远的地方走一遭,看看具体情况,再接着规划以后是以远洋为主,还是就在传统的朝贡体系范围内打转。
且不说密室内的朱棣和夏原吉在做着计较,墙内,姜星火也开始了对构建‘白银宝钞’体系的深入讲述。
“……白银单轨制的核心,就是废金、铜,留白银,说白了,就是白银独尊!”
李景隆看了看墙壁,自觉地提问道。
“姜郎,如果以白银为核心,那么金银不能共存这一点我知道。可是为什么跟铜都不能共存呢?铜作为辅币不可以留下来吗?”
被打断的姜星火并没有不悦,他极为耐心地解释道。
“不能。原因也很简单,我给你举一个具体一点的例子,你就清楚了。”
“还是以元朝举例。”
好吧,倒不是姜星火这么偏爱元朝,而是元朝确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货币改革(折腾)经验最为丰富,贡献了最多失败案例的朝代。
“按照之前所说,你们应该清楚,元朝前后经历了四次变钞。”
李景隆目光闪烁,他‘亲历’了中统钞到至元钞,至元钞再到至大银钞的过程。
至于最后一次至大银钞【变钞】为至正交钞,虽然李景隆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根据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初代曹国公李文忠的叙述,也清楚至正交钞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至正交钞,简而言之不如擦屁股纸,用来擦屁股都嫌硬。
姜星火继续说道:“至正交钞发行后,元朝货币信用彻底崩塌,一百年间被连续骗了三次的老百姓,彻底对元朝政府发行的货币失去了信任,所以第四次变钞,其实并没有成功。”
“变钞不成功,元朝政府无奈,只能发行铜钱作为辅币。看起来很正常是吧?纸钞都没人认了,那只能发行辅币啊。”
朱高煦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不然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俺觉得。”
李景隆接话道:“是啊,这样看起来似乎也挺合理,毕竟元朝政府想要稳定民心,也需要有些东西才行。铜钱嘛,用了上千年了,应该是最适合的选择。”
“那么这个看似非常合理的抉择,结果是什么呢?”
听了姜星火的话语,李景隆脸色一黑。
在不久之前,他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也非常‘合理’地做出了不修黄河的抉择。
最后的结果,咳咳,就不说了。
“后果就是,从此元朝自立国之初苦心经营的纸钞体系直接崩塌,铜钱再次成为主导货币。”
“紧接着民间就出现了‘尔来岁颇丰收,而物价甚贱,得钞为艰’,‘粜终岁之粮,不酬一引之价,缓则输息而借贷,急则典鬻妻子’的情形。”
“一年后,红巾起义大爆发,太祖高皇帝崛起于乱世。”
姜星火说完了结果,反问道:“那聪明的伱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铜钱没有起作用呢?”
“为什么丰收的时候物价很贱,获得纸钞却很难呢?按理说,不应该是纸钞遍地都是,而获得新成为主要货币的铜钱也很容易吗?”
这个问题,问的李景隆和朱高煦一愣。
对啊?
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原本不被百姓信任的纸钞变得极为罕见,而铜钱更是见不到影子呢?
“或许因为这是元朝历史上第四次变钞,发行的纸钞并不多,而天下大乱既起,各地交通与秩序更是混乱无比,印发的纸钞运不出去,所以各地流通的很少?”
旁边的朱高煦忽然开口,给出了他的答案。
“就算是这样,铜钱怎么会也没有?”李景隆皱眉道:“况且这种可能性很低,元朝既然做好了变钞的准备,那一定是事先都印够了新钞。这绝不会是一个偶然事件,肯定存在某种原因,让元朝的纸钞出现了问题的同时,铜钱也出现了问题。”
李景隆顿了顿道:“最古怪的地方就在于,‘铜钱消失去哪了’这个问题。”
“夏尚书,元末的铜钱,都去哪了?”
密室里,朱棣也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这件事,臣倒是真的知晓一二。”坐在身侧稍后的夏原吉言道,“据臣所知,最近一甲子的时间以来,铜钱并没有消失,依旧在全国范围内流转。只是不知何故,却偏偏在元末的那时间突然消失了一大部分,然后几年后随着元末群雄割据的局面形成,又重新浮现。”
夏原吉停顿片刻,继续说道:“这样的现象在当时形成了严重的钱荒,元朝的铜钱数量持续锐减,就仿佛.铜钱都在一夜间就莫名其妙的丢了一般。”
“具体原因未知,但这些在当时消失的铜钱数量庞大,恐怕有上亿万贯。”
“这么多!”朱棣惊了一瞬,随即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朱棣沉默刹那,复又问道:“如此说来,这些铜钱没过几年又自己回来了?”
夏原吉迟疑道:“这……这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根据元末相关笔记的记载,确实如此。”
“是元朝贵族亦或是汉人豪强藏匿起来了?还是百姓自发藏匿?”
夏原吉微怔,旋即苦笑道:“陛下,臣愚钝,这个问题,恐怕只有隔壁那位姜师能够解答了。”
“姜星火。”朱棣眉头皱紧喃声道,“难道这就是所谓天命在朕?朕要做周文王?那朕的儿子,谁会是周武王呢?”
夏原吉闻言不由得愣住,好奇道:“皇上为何会这般认为?”
朱棣摇摇头,淡淡道:“朕只是随便说说罢了,且继续听吧。”
涉及到争储之事,夏原吉见状不敢多嘴,与朱棣继续耐心听了下去。
老歪脖子树下。
博学多才的纸上兵圣李景隆眼珠一转,似是又想起了点什么。
李景隆捻了捻自己打理精致的胡须,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元朝既然禁止民间持有铁器,并且在灭金战争中大规模地毁坏了北方所有传统的名城大邑,那么是不是因为忽必烈做了跟秦始皇一样的事情所以导致了铜钱不足?”
李景隆用他那充满磁性的男中音,抑扬顿挫地吟咏道。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朱高煦不耐烦地打断了他:“不就是想说,是不是蒙古人把铜钱都收缴起来了吗?”
“咳咳.”李景隆认同地点了点头。
“不是。”姜星火回答的异常干脆。
“蒙古人非但没有收缴民间金朝、宋朝的铜钱,反而还任其流通,虽然在名义上不承认铜钱,但在蒙古人统治中国的近百年里,铜钱一直是事实上的民间小额交易用币甚至,蒙古人还把大量缴获来的铜钱,出口给日本。”
“啥?”
朱高煦愣了愣,还有这种操作?俺真没见过。
蒙古人不是跟日本人狗脑子都打出来了吗?
大约是看出来了朱高煦的疑惑,姜星火补充了一句:“别惊讶,站着挣钱嘛,不磕碜。”
“那到底是为什么?”
李景隆和朱高煦彻底想不通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经典的经济概念——劣币驱逐良币。”
“这也是为什么要实行白银单轨制的最主要理由。”
“劣币驱逐良币?”
朱棣无意识地拧动着手上的玉韘。
“夏卿,姜星火说这是很经典的经济概念,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夏原吉的面色一阵青一阵红,像是在表演变脸一样。
怎么回答皇帝?
难道要说大明的户部尚书,压根就没听过这个所谓的‘经济概念’?那会不会让皇帝觉得我很蠢?
可夏原吉急速转动的脑袋瓜里,任他怎么翻找记忆,也没有找到姜星火口中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东西。
“回陛下的话。”
夏原吉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平静,但他还是能感受到语调中微微颤抖,显然内心十分慌乱:“臣愚昧,并未听闻此等说法。”
朱棣点头,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惊讶。
“夏卿都没有听过的话,那么朕该如何判断姜星火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夏原吉连忙说道:“陛下,臣虽未曾听过,但经国济民多年,只要原理臣能听得懂,是否真实,臣还是能够判断出来的。”
朱棣笑容依旧:“嗯,朕自然是相信夏卿是有真学问的,如果夏卿认为姜星火说的话有问题,那夏卿便及时与朕说说看吧。”
夏原吉勉强点头,心里却变得有些复杂。
这次的诏狱听课之旅,彻底打碎了他的金融认知观。
原本一开始,他以为姜星火只是个胆大包天的狂徒。
后来,他觉得对方说的有点道理。
再后来,嗯,这人确实是有东西,但不多。
再再后来,震惊!这道题竟然有新解法!
再再再后来,你在说啥?我咋听不懂了?
总而言之,夏原吉从最初的轻视和嘲讽,慢慢转化成现在的敬佩和崇拜,再接着又被震惊填满,整颗心都变得麻木起来。
夏原吉现在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听完课尽快离开诏狱,然后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万字文。
不然他怕忘了那些在讲课中,结合自己主持户部的阅历所领悟的那些东西。
这些东西,属于灵光一闪,根本不是小吏纸笔所记录的那些。
而这些东西,将会让他成为自南宋以来,变革钞法最为成功的名臣,在经济之道,留下自己的名字!
想到这里,夏原吉的呼吸变得急促,心跳也渐渐加快。
“夏卿,你怎么了?身体有哪儿不适?”
朱棣关切的目光落在他的脸上。
夏原吉摇头,强忍住即将冲破喉咙的嘶吼,露出了温和的微笑,声音低沉浑厚:“陛下,夏某没事。”
“直接给你们讲的话,我估计你们肯定是不可能听得懂的。”
姜星火笑道:“那好,咱们换个思路讲,讲你们定然能听懂的那种。”
“既然你们都说到了,元朝是因为几次换钞失了民心,所以才重新捡起了铜钱.嗯,那我问你们,若当今的天子见到了大明宝钞贬值的不成样子。你们说他有没有可能,会被迫取消纸钞,并且没有任何补偿。然后把如今与纸钞并轨运行的铜钱,重新恢复作为主币?”
李景隆和朱高煦闻言纷纷摇头。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永乐帝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直接取消大明宝钞,又没有任何措施,民心会动荡不安的。
李景隆道:“虽然不知道姜郎为何提出这种假设,但这不可能。”
“我也觉得不可能,这有点太荒谬了。”朱高煦也表示否定,“官员们又不是傻子。”
“呵呵。”姜星火笑了笑道:“这不算推测,只是假设罢了。”
“那么元末既然是这么做了,假设,假设现在也这么做,你们觉得铜钱的价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当然是更值钱了啊。”李景隆理所当然地说道。
姜星火击节道。
“巧了,元末的广大汉人豪强、士大夫,也是这么想的!”
李景隆一呆。
“那大家会怎么做呢?既然法律规定换了至正交钞,那把变得值钱,并且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一定会继续升值的铜钱藏起来,只用至正交钞来交易,是不是很合理呢?”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明白了吗?”
两人一同陷入沉默,这个假设本身并不合理,但如果认为它成立,推演出的结果却又令人感觉很靠谱的样子。
所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朱高煦挠了挠大胡子,他已经有点开始晕了。
过了片刻,朱高煦忍不住问李景隆道:“如果你是元朝的汉人豪强,那你会不会这样做?”
李景隆笑道:“你觉得呢?”
听到了他俩的对话,姜星火叹了一声:“如果我是的话,我也会这样做,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逻辑——那就是在大家都这么做的时候,这么做不一定赚,但谁不这么做就一定会吃亏。”
“姜郎,我还有一点不解。”李景隆复又问道:“既然大家把铜钱都藏起来了,拿手中的至正交钞做交易,至正交钞本身就不值钱没人信,为何最后连至正交钞都变得极度匮乏了呢?”
朱高煦闻言一愣,对啊,这个问题他怎么没想到?
头皮好痒要长脑子了。
密室内,朱棣再一次看向了自己的户部尚书。
夏原吉心中一凛,他可不想让皇帝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那可显得他太无能了。
夏原吉连忙说道:“陛下,这个问题臣知道怎么回事。”
“说来听听。”
“说来也简单,纸钞跟铜钱金银还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那就在于,铜钱金银可以埋起来日后用,可纸钞,不流通就是一张废纸。”
夏原吉舒了口气,这道题,他肯定答对了。
朱棣还想继续问下去,而隔壁的姜星火,已经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姜星火说道:“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之前也讲过。”
讲过?
李景隆和朱高煦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社会秩序崩溃了,货币失去了交换的基础。”
姜星火阐释道:“之前我们讲过,一般等价物是基于社会大分工和交换,为了便捷交换过程才产生的。而元末战乱的时候,汉人豪强、民间村社,多筑坞堡以自守,几乎所有的分工都在坞堡内部循环完成,哪还有什么对外交换可言?”
李景隆费解问道:“既然没有对外交换,至正交钞应该变得不值钱了啊!为何反而会稀缺呢?”
“还没说完。”
姜星火继续说道。
“可天下之大,总有地方的百姓是住在元朝统治的城池里,住在没有坞堡的乡野间.当整个社会的分工都衰退,交换需求也日趋枯竭的时候,至正交钞的流通也陷入了停滞。”
“货币在流通环节中停滞的结果,就是留在了最后一个人手上,没法传递到下一个人手里,哪怕下一个人此时在元朝的统治区域内,正急迫地需求卖了粮食拿到至正交钞去交税。”
听到这里,不仅李景隆有些恍然,朱高煦也明白了怎么回事。
姜星火已经把“劣币驱逐良币”的整个过程,用极为生动的例子,给他们详细地讲述了出来。
“所以。”李景隆抢答道:“才会在至正交钞极度不值钱的时候,反而出现了钱荒!”
姜星火点头予以肯定。
“你很聪明,不愧是我的学生。”
姜星火继续说道:“本质就是因为,货币是用来交换价值物品的物品,当既没有交换,也不再产生价值物品时。货币,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而这,也是建立白银单轨制,并且舍弃金和铜的理由所在——那就是在制度上,彻底断绝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
讲到这里,白银单轨制的理由和必要性算是彻底讲明白了。
不仅李景隆和朱高煦听明白了,连隔壁的朱棣和夏原吉,甚至是那两个小吏,也完全搞懂了。
没办法,姜星火已经把这些经济知识掰碎了,喂到他们嘴里了。
这要是再搞不懂,那连不爱动脑子的武夫朱高煦都不如了。
“所以建立了白银单轨制,下一步就可以让‘白银宝钞’成为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唯一结算货币了吗?”
李景隆有些热切地说道,因为他很清楚,此时隔壁朱棣应该也竖起了耳朵,等待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作为朱棣不那么随心而动的“嘴巴”,李景隆必须尽可能地多问一些他觉得朱棣会感兴趣的话题。
而在李景隆期待的目光中,姜星火却摇了摇头。
“白银宝钞这么复杂的体系构建,怎么可能直接实现最终目标?”
“第三步还有三件事情要拆开来做。”
“其一,恢复大明宝钞部分币值,到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换钞水准。”
“其二,大明宝钞换钞为白银宝钞后,施行严格货币管制,以实体白银为‘离岸白银宝钞’,白银宝钞与‘离岸白银宝钞’互不干涉,并行流通。”
“其三,待大明掌握着定价权的实体白银,成为国际贸易体系的结算货币后,签订协议,以白银宝钞,正式代替实体白银这个‘离岸白银宝钞’,打通国内外货币体系。”
“如此一来,只要大明的军舰横行四海,锚地遍布山川要害,则白银宝钞将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
“须知道,货币征服人心,远胜刀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