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大年二十七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春脸色一僵。他也没说不给父母养老啊,他虽然和师父一家亲近,可是历来都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他这样做也不错吧。
“孩子爹,你怎么能这样说。大春是杨家的孩子,又继承了家业,当然会给咱们养老。”郑氏急急地插嘴。
杨秀庭冲着郑氏摆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知道,不用你说,你只管知道你自己的想法就好。”说着,转向豆豆,“你也抽抽时间,年前这段时间,糖作坊和铺子的账务你帮着管管。”
豆豆撇撇嘴,虽然对杨家生意的账目比较嫌弃,但也没反对。
他是家里的老小,父亲都没用过他,这才是第一次开口。而且,他还想着年后就去北地发展,就算再有难处,也不能拒绝父亲。好在管账的时间不长,他对自家买卖的账务比较熟悉,倒也可以接受。
而大春听说父亲让豆豆管账,心里更加不自在。豆豆管家里的账目,虽然时间短,可是有这一个月的时间,对比之前账目的不同,就能看出来区别了。从账房手里倒腾走多少银子,也就一目了然了吧。
整个晚饭,郑氏都闷闷不乐。罗氏也心里打着鼓,不知道明天婆婆会不会再次为难她。不过能躲过今天就好,只要明天大春能早早出门,赶在公公出门之前告诉那个账房,让他逃走就好。
找不到人,就算婆婆找她麻烦,或者真的告到官府,罗家也可以把所有事情都推到账房头上。顶多她在婆家过的艰难一点,只要没有大的祸患,祸及娘家就好。而且婆婆能为难她的时间也不多了,等到家里买卖转交到大春手里,就算是婆婆又能怎么样?大春现在都是听她和她爹的话,难道手里有了可以随意只配的财产,却反过来会为难她这个贴心的媳妇不成?
…………
第二天,郑氏不顾昨天晚间杨秀庭说的话,催促罗氏回家追回罗家贪走的财产。声称,追不回来那些银钱,她就不要回来了。
罗氏正想着回家报个信去,也不硬抗,畏畏缩缩的答应一声,就回了娘家。至于是不是能追回来钱财,能不能再次回到杨家,罗氏是一点也不担心。
大春今天一早就走了,她有什么好怕的?
她是不是能回到杨家,只取决于大春,除非杨秀庭夫妇放弃他们的长子。
这天早上,大春听了罗氏的叮嘱,来不及吃早饭就早早离开家。说是早一点去作坊看看,熟悉一下做糖的环境,等杨秀庭教他的时候不至于太生疏。
豆豆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大哥、大嫂还是老毛病,以为只有他们才是最聪明的,别人都是傻瓜。看着大嫂把大哥送出门,豆豆施施然的坐到饭厅,等着吃早饭。
吃过早饭,豆豆先去做事的坊间告假,才去杨家糖作坊接管账务。他到达糖作坊的时候,上工时间已经过了两刻钟,果然没见账房来上工。
杨秀庭也不在意,既然二黑已经说了不追究,大春通知账房离开,他也就没拦着。
就算抓到了账房又能如何?罗家已经吃用了杨家十年,难道真的能追回来?如果真的闹到官府,大春很可能会听罗家的挑唆,在衙门审问时承认他愿意孝敬师父一家,把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那时的杨家不但什么事也做不了,而且会更难看。
所以,他认了,谁让他养了这么个好儿子。谁让他没有早早听冬儿的话,认真想想他是不是给罗家养儿子了。
大春见账房没来,爹和三弟都没问一句,心里大大松了一口气。这一关过去了,果然有惊无险。
虽然整整一年的灾荒,但是过年时的买卖还是比往日好一点。大年二十七,豆豆把这段时间的账目理一遍,把银两结清,糖作坊就正式停业休息了。
杨秀庭锁门贴封条的时候,再次把作坊里里外外打量一遍,心里着实的不舍。这是他杨家喜糖铺子做大时,买下的产业,还是二黑给操办的。
杨秀庭至今还能想起冬儿给他规划的前景,要把杨记做成能够传承子孙后代的买卖,把杨记酥糖卖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让帝国之外的国度都知道杨家字号。
可是,二黑去京城了,冬儿也许了人家。虽然王管事已经把康二和留根带出来,可是,他家长子也回家了。大春一来杨家买卖,首先刁难的就是康二叔和留根,没多长时间,康二叔和留根就离开了,他怎么留也留不住。
是啊,他怎么能留住呢。他家长子就不让人家留下,人家那是实在呆不住了,才选择离开。
然后,王管事找来的账房也走了。杨家作坊和铺面做事渐渐就没那么规矩,也不再有条理。事事都得他亲自督促,亲自指点,工人的出工效率越来越低。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原本和原来没什么区别的酥糖,提货的客商人数也逐渐下滑。
其实杨秀庭知道,这都是因为他这个一家之主没本事,总想息事宁人,总想不要起冲突,能过得去就过去。也就是他这样的想法,让郑氏、大春、罗氏越来越没顾忌,把罗家的胃口越养越大。
这次二黑派人来,说的都是罗家,其实说的也是他。若没有他这个一家之主的放任,事情怎么可能到了这样的地步。
唉,杨秀庭暗叹一声,招呼大春,“把浆子拿过来,把门窗的封条贴了,以后这个买卖就是你的了。”
大春对于掌管买卖没多少欣喜。在他看来,掌管买卖最大的好处就是,能随意支取、花用钱财,能在买卖里当家作主、享受尊敬。这些东西,他不掌管买卖一样等得到。
可是掌管买卖之后,最大的弊病也就显现出来,他得做事,他甚至得做体力活儿,他得掌握酥糖的关键工序,并且自己做。
更主要的,他之前没想过、没注意到的事情,他得操心。他爹近一个月,天天在他耳边唠叨,平时得注意这个,经常检查那个,还有每天核对这个那个,开工前怎样怎样,半道要怎么样怎样,出来成品得怎样怎样……等等等等。
这些事请,他往日就没往心里去,甚至不知道维持买卖还要做这些杂乱事情。更要命的是,他不识字,他爹也不识字,而他根本就记不住。这一个月,大春备受煎熬,却也没把自家父亲教的东西全记住,更不要说学会了。
虽然他没学会,可是他爹的态度很坚决,年后决不再管买卖上的事情。大春愁得要命,他想,实在不行,他只能请师父过来帮忙,帮他把杨记的生意继续做下去。
豆豆远远看着自家老爹独自缅怀,看自家大哥满腹忧愁,也不去打扰。这个买卖也是在他的见证下,逐渐兴盛起来的。只不过,远远没达到他姐的预期,就在大哥和大嫂娘家的私心作祟下,很快衰落下来,维持到现在这样一个不冷不热的状态。
豆豆相信,只要他爹退出来,不再管杨家的买卖,杨记酥糖的品质很快就会下滑。这个杨记的字号,也会很快湮没。那时,杨家酥糖只怕就会沦落到穷嫌富不爱的尴尬状况。
这样也好,总比自家老爹累死累活的做活儿,让一帮蛀虫等着坐享其成要好。
…………
杨家封了铺子准备过年,张谦和冬儿一行人风尘仆仆的,也抵达了北域的中心城池雄踞城。
经过短暂的修整,张谦一行人从北地的农庄出来,径直往西北而来,一路走来,人迹越来越少,直至进入满是断岩乱石的无人区。
在马车的飞驰中,冬儿看着这片广漠荒芜的区域,终于明白为什么张谦在此经营近二十年,却从未被人注意。
马车飞奔数日,入眼的土地依然贫瘠狰狞。这里的土地像是长满了利器,冷漠的拒绝有人入侵。
视线可及之处,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残岩丘陵,就算是平地,也满是风化的乱石和砂砾片。但又不能说这里是不毛之地,放眼望去,这片满是尖利岩层的土地向远处延伸,虽然同样被干旱摧残的满目荒土黄沙,却有一蓬蓬枝干坚/硬的荆棘枯枝点缀在残岩之间。它们明显不怎么受干旱影响,曾经在这个春夏旺盛的生长过。
这片无人区几位广阔,马车飞奔,疾驰五天,才渐渐又有了人迹。
此地的土壤原野,明显温和了很多,虽然还是丘陵遍地,但是土地的利用价值明显上升,除了耕地,就是广袤的原野。看原野上的枯草,显然在旱灾之年,长势也不错。
这里今天也是干旱,但是村落和镇子的人们却不太受影响。走了这么多天,没看见一个流民。
人迹有了,防范也极为严格。这一路上,他们不知在大小丘陵之间转了多少个圈子,在大大小小的村落、部落之间,接受了不少盘查。
所幸有明远在前方引路,算是熟门熟路,没绕多少圈子。遇到盘查,虽然很多人明显认得明远,可是施礼见过之后,明远依然需要亮出一个牌子和路引,对答几句话,才能继续赶路。
一路急赶,终于在大年二十七这天,望见一座土夯和砖石混合建成的雄浑城池。
大春脸色一僵。他也没说不给父母养老啊,他虽然和师父一家亲近,可是历来都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他这样做也不错吧。
“孩子爹,你怎么能这样说。大春是杨家的孩子,又继承了家业,当然会给咱们养老。”郑氏急急地插嘴。
杨秀庭冲着郑氏摆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知道,不用你说,你只管知道你自己的想法就好。”说着,转向豆豆,“你也抽抽时间,年前这段时间,糖作坊和铺子的账务你帮着管管。”
豆豆撇撇嘴,虽然对杨家生意的账目比较嫌弃,但也没反对。
他是家里的老小,父亲都没用过他,这才是第一次开口。而且,他还想着年后就去北地发展,就算再有难处,也不能拒绝父亲。好在管账的时间不长,他对自家买卖的账务比较熟悉,倒也可以接受。
而大春听说父亲让豆豆管账,心里更加不自在。豆豆管家里的账目,虽然时间短,可是有这一个月的时间,对比之前账目的不同,就能看出来区别了。从账房手里倒腾走多少银子,也就一目了然了吧。
整个晚饭,郑氏都闷闷不乐。罗氏也心里打着鼓,不知道明天婆婆会不会再次为难她。不过能躲过今天就好,只要明天大春能早早出门,赶在公公出门之前告诉那个账房,让他逃走就好。
找不到人,就算婆婆找她麻烦,或者真的告到官府,罗家也可以把所有事情都推到账房头上。顶多她在婆家过的艰难一点,只要没有大的祸患,祸及娘家就好。而且婆婆能为难她的时间也不多了,等到家里买卖转交到大春手里,就算是婆婆又能怎么样?大春现在都是听她和她爹的话,难道手里有了可以随意只配的财产,却反过来会为难她这个贴心的媳妇不成?
…………
第二天,郑氏不顾昨天晚间杨秀庭说的话,催促罗氏回家追回罗家贪走的财产。声称,追不回来那些银钱,她就不要回来了。
罗氏正想着回家报个信去,也不硬抗,畏畏缩缩的答应一声,就回了娘家。至于是不是能追回来钱财,能不能再次回到杨家,罗氏是一点也不担心。
大春今天一早就走了,她有什么好怕的?
她是不是能回到杨家,只取决于大春,除非杨秀庭夫妇放弃他们的长子。
这天早上,大春听了罗氏的叮嘱,来不及吃早饭就早早离开家。说是早一点去作坊看看,熟悉一下做糖的环境,等杨秀庭教他的时候不至于太生疏。
豆豆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大哥、大嫂还是老毛病,以为只有他们才是最聪明的,别人都是傻瓜。看着大嫂把大哥送出门,豆豆施施然的坐到饭厅,等着吃早饭。
吃过早饭,豆豆先去做事的坊间告假,才去杨家糖作坊接管账务。他到达糖作坊的时候,上工时间已经过了两刻钟,果然没见账房来上工。
杨秀庭也不在意,既然二黑已经说了不追究,大春通知账房离开,他也就没拦着。
就算抓到了账房又能如何?罗家已经吃用了杨家十年,难道真的能追回来?如果真的闹到官府,大春很可能会听罗家的挑唆,在衙门审问时承认他愿意孝敬师父一家,把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那时的杨家不但什么事也做不了,而且会更难看。
所以,他认了,谁让他养了这么个好儿子。谁让他没有早早听冬儿的话,认真想想他是不是给罗家养儿子了。
大春见账房没来,爹和三弟都没问一句,心里大大松了一口气。这一关过去了,果然有惊无险。
虽然整整一年的灾荒,但是过年时的买卖还是比往日好一点。大年二十七,豆豆把这段时间的账目理一遍,把银两结清,糖作坊就正式停业休息了。
杨秀庭锁门贴封条的时候,再次把作坊里里外外打量一遍,心里着实的不舍。这是他杨家喜糖铺子做大时,买下的产业,还是二黑给操办的。
杨秀庭至今还能想起冬儿给他规划的前景,要把杨记做成能够传承子孙后代的买卖,把杨记酥糖卖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让帝国之外的国度都知道杨家字号。
可是,二黑去京城了,冬儿也许了人家。虽然王管事已经把康二和留根带出来,可是,他家长子也回家了。大春一来杨家买卖,首先刁难的就是康二叔和留根,没多长时间,康二叔和留根就离开了,他怎么留也留不住。
是啊,他怎么能留住呢。他家长子就不让人家留下,人家那是实在呆不住了,才选择离开。
然后,王管事找来的账房也走了。杨家作坊和铺面做事渐渐就没那么规矩,也不再有条理。事事都得他亲自督促,亲自指点,工人的出工效率越来越低。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原本和原来没什么区别的酥糖,提货的客商人数也逐渐下滑。
其实杨秀庭知道,这都是因为他这个一家之主没本事,总想息事宁人,总想不要起冲突,能过得去就过去。也就是他这样的想法,让郑氏、大春、罗氏越来越没顾忌,把罗家的胃口越养越大。
这次二黑派人来,说的都是罗家,其实说的也是他。若没有他这个一家之主的放任,事情怎么可能到了这样的地步。
唉,杨秀庭暗叹一声,招呼大春,“把浆子拿过来,把门窗的封条贴了,以后这个买卖就是你的了。”
大春对于掌管买卖没多少欣喜。在他看来,掌管买卖最大的好处就是,能随意支取、花用钱财,能在买卖里当家作主、享受尊敬。这些东西,他不掌管买卖一样等得到。
可是掌管买卖之后,最大的弊病也就显现出来,他得做事,他甚至得做体力活儿,他得掌握酥糖的关键工序,并且自己做。
更主要的,他之前没想过、没注意到的事情,他得操心。他爹近一个月,天天在他耳边唠叨,平时得注意这个,经常检查那个,还有每天核对这个那个,开工前怎样怎样,半道要怎么样怎样,出来成品得怎样怎样……等等等等。
这些事请,他往日就没往心里去,甚至不知道维持买卖还要做这些杂乱事情。更要命的是,他不识字,他爹也不识字,而他根本就记不住。这一个月,大春备受煎熬,却也没把自家父亲教的东西全记住,更不要说学会了。
虽然他没学会,可是他爹的态度很坚决,年后决不再管买卖上的事情。大春愁得要命,他想,实在不行,他只能请师父过来帮忙,帮他把杨记的生意继续做下去。
豆豆远远看着自家老爹独自缅怀,看自家大哥满腹忧愁,也不去打扰。这个买卖也是在他的见证下,逐渐兴盛起来的。只不过,远远没达到他姐的预期,就在大哥和大嫂娘家的私心作祟下,很快衰落下来,维持到现在这样一个不冷不热的状态。
豆豆相信,只要他爹退出来,不再管杨家的买卖,杨记酥糖的品质很快就会下滑。这个杨记的字号,也会很快湮没。那时,杨家酥糖只怕就会沦落到穷嫌富不爱的尴尬状况。
这样也好,总比自家老爹累死累活的做活儿,让一帮蛀虫等着坐享其成要好。
…………
杨家封了铺子准备过年,张谦和冬儿一行人风尘仆仆的,也抵达了北域的中心城池雄踞城。
经过短暂的修整,张谦一行人从北地的农庄出来,径直往西北而来,一路走来,人迹越来越少,直至进入满是断岩乱石的无人区。
在马车的飞驰中,冬儿看着这片广漠荒芜的区域,终于明白为什么张谦在此经营近二十年,却从未被人注意。
马车飞奔数日,入眼的土地依然贫瘠狰狞。这里的土地像是长满了利器,冷漠的拒绝有人入侵。
视线可及之处,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残岩丘陵,就算是平地,也满是风化的乱石和砂砾片。但又不能说这里是不毛之地,放眼望去,这片满是尖利岩层的土地向远处延伸,虽然同样被干旱摧残的满目荒土黄沙,却有一蓬蓬枝干坚/硬的荆棘枯枝点缀在残岩之间。它们明显不怎么受干旱影响,曾经在这个春夏旺盛的生长过。
这片无人区几位广阔,马车飞奔,疾驰五天,才渐渐又有了人迹。
此地的土壤原野,明显温和了很多,虽然还是丘陵遍地,但是土地的利用价值明显上升,除了耕地,就是广袤的原野。看原野上的枯草,显然在旱灾之年,长势也不错。
这里今天也是干旱,但是村落和镇子的人们却不太受影响。走了这么多天,没看见一个流民。
人迹有了,防范也极为严格。这一路上,他们不知在大小丘陵之间转了多少个圈子,在大大小小的村落、部落之间,接受了不少盘查。
所幸有明远在前方引路,算是熟门熟路,没绕多少圈子。遇到盘查,虽然很多人明显认得明远,可是施礼见过之后,明远依然需要亮出一个牌子和路引,对答几句话,才能继续赶路。
一路急赶,终于在大年二十七这天,望见一座土夯和砖石混合建成的雄浑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