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东征西讨(二)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彦进入御书房的时候,李治已然回来,坐在李世民身边,一个乖乖儿的样子。李彦看了他一眼,把李治吓一跳,他不知道李彦为什么用那样的眼神看他。别说就他那性格,以李彦如今的声望地位和处事手段,恐怕这样的眼神看什么人都得让人心惊肉跳。
吓得李治低下头,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李彦。晋阳最近很好,虽然还是不能剧烈运动,但每天坚持太极拳,也能自己走动,不过姐姐长乐回来就很少在宫里。听说李彦正帮她打造最先进的轮椅和特殊马车,那样以后就可以到处走了,高兴得连父皇都看不到她,总是埋怨李彦把他的女儿都拐跑了。
李治这些姐妹中他最怕的是大姐长乐,最不敢惹的是高阳,最爱的就是晋阳。对晋阳是百依百顺,就连他的老师都说李治不听话就让晋阳来,李治就得老老实实的听那些太傅讲课。
可晋阳最喜欢父皇,最听李彦的,弄得李治跟受气包一样。堂堂太子,一但回到后宫谁也惹不起。看李彦的眼神,在想是不是求晋阳去问问自己好像没得罪他。自己是太子,见李彦这个姐夫比见父皇都恭敬,为什么那样看自己?
但李彦只是看一眼,什么也没说,而是给李世民施礼。他坐在轮椅上,也不过是抱拳低下头而已。
李世民还是习惯的说声免礼,在坐的没有其他的人,李世民算是了解李彦了,弄太多的人坐在一起也研究不明白什么事,很多人和李彦的想法不一样,最后还是被他说服,也知道就那么几个人和李彦能对上脾气。
所以其他人打发掉,在坐的只有李靖、房玄龄、李绩和长孙无忌,两文、两武,算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李靖一直深居简出,很少参与政务,但最近却经常进宫,这一点李彦明白,大唐周边已打得差不多了,唯一剩下一个高句丽,李靖有生之年想打这最后一仗。他已七十来岁,如果失去这次机会,再也没有领兵作战的机会,所以很想出兵打一仗。但李世民让儿子和李彦刺激的,一心想御驾亲征。另一方面认为李靖年事以高,东北方面寒冷,天气变化大,不想让李靖有什么闪失,所以不让他领兵跟随。除了感激之外,李靖更想报答李世民的君恩,也就坚决要求出战,因此上才这么积极。
在唐军将领中,算得上帅才的其实不多,李靖之下也就算是李绩了。文臣中,首推房玄龄,但忠于李世民又贴心的是长孙无忌。皇后去世已好几年了,长孙无忌已成为左仆射,终于是相位,说话当然份量不一样。看到这四个人,李彦也就明白了武则才的政治头脑确实不一般。假以时日确实会成就非凡,也难怪在一个男权社会,能以女人身份成为皇帝,还有所作为,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武媚娘不在,也没人记录,看来所研究的问题不是太复杂。李彦退后一步笑笑:“皇上,臣到是比房大人他们合适,不用赐座,还自带着椅子,是不是占便宜了?”
李世民和几个大臣都笑起来,谁都能发现这次李彦从吐蕃回来,变化太大了,身上不再是那么盛气凌人,变得温和了很多,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为人圆滑不少,让这些人不能不感叹,时间岁月经历和成长,让李彦已然成熟,为人处事变得圆通,身上的气势和那些沉稳让人佩服。
李世民心里是庆幸,多亏了皇后啊,不是她一心拢着李彦,恐怕这个可怕的人已成为大唐的敌人,那才是最危险的。
李世民也是笑着说道:“不过朕到是省坐椅了,以后房相和李将军他们也可以自带一个,那朕不就省事了?”
李世民的话就是说这几个人可以坐着见李世民,都感激的连说不敢。哪个也不敢,李彦特殊,以前腿好的时候,见李世民也不请自坐,何况现在是特殊情况。
李彦问道:“皇上,召臣有什么吩咐?”
李世民说道:“朕接到报告,高句丽王高亮派使者到达薛延陀,双方可能合兵对抗大唐的征伐,李将军说俊青战略上不低于他,所以让你来研究一下。”
如果没有听到武媚娘的话,李彦可能还真的会相信这种说法,但心中已有了数,也就说道:“其实李将军抬高我而已,李彦那只是小聪明,小伎俩,哪敢说什么战略?皇上有什么差遣,臣自当效命。”
李彦这个样子,李世民反到有些不习惯,一时不好说出嘴,场面有些尴尬。但房玄龄这个人一贯的打圆场,会调和气氛,说道:“永王太谦虚了,你那可不是小计谋,如果永王这么说,岂不是打群臣的脸?我和长孙大人哪还能在这坐着。”
这话说的让李彦如果再谦虚下去,就有让别人难堪的意思。李彦笑着看看房玄龄:“房相是越来越老辣了,佩服,佩服。”
房玄龄也是笑着说道:“彼此彼此,永王不用过谦,我们也想听听你的高见。”
李绩说道:“永王也算是武将军人,和房相弄这么酸掉牙的话什么意思?你在吐蕃、西域的作法可是绝笔,让人佩服,不知道我们该如何解决薛廷陀呢?”
李彦说道:“李尚书是大唐有名的儒将,说自己是武人,你让李将军情何以堪,如果程将军在,岂不是当时就得和你急?”
这种圆滑不温不火的笑谈,把这些暗含机锋的话化解于无形,李彦确实变得比以前厉害太多。这样一说,给了李世民机会:“好了,就不要互相以捧了,朕还是一个武夫呢,俊青就说说该怎么办?”
几句看着是闲话,但李彦心里明白,李世民这是统一了思想,才找自己的。其实并不难解释,李彦在维护大唐,在为大唐扩大版图。
虽然锦儿成立了汉国,但在李彦心中,那和大唐是没区别的,也是一个汉人为主体的国家,和后世地区分裂是一样的。能说台湾不是中国领土吗?只是政权不一样而已。
不过这个时代的国家概念和后世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所有人看来,新汉就是别的国家。
既然已然这样,李彦也就直接说道:“其实薛延陀没什么可商量的,直接灭了,把他归入大唐也就行了,并不麻烦。”
李彦说这么简单,反而让这些人发愣。他一笑说道:“皇上,诸位大人,其实你们有一点没有弄明白,也不清楚,所以才会有这点顾忌。如果明白这当中的关键所在,可能什么顾虑都没有了。”
李世民奇怪的说道:“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
李彦说道:“国家概念,在国家这一点上,并不是以姓氏和种族划分的。他是以政权和文化地理区分的,所以才有国家这个概念。先有国后有家,并非是指构成体系,是由思想概念决定的。说明国是由家组成的,比如说,大唐姓李,但大隋姓杨,其实都是这个国家,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国。薛廷陀的薛姓,吐谷浑的慕容,吐蕃的松赞,包括突厥的阿史那,他们都是家,但却被冠上国的概念。其实一个国是可以并入很多家的,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我这么说不知你们明不明白?”
作为都是相当有头脑的人,文化水平都不低,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已天下为主人的思想,第一个说道:“俊青说的意思朕可以把他们都看成一个大唐的家?”
李彦不认为他们能一下明白过来,但还是说道:“这么说也对,但并不是我们这么看,人家就会同意,这种概念需要时间来接受。比如现在的吐谷浑已然不存在,但在慕容氏的眼里,他还是认为他的国家被灭了,并不承认是大唐的人。但几十年,几百年以后,他们也就承认自己是大唐的人了,不会再认为西海是他们的国家。突厥人、吐蕃人都是这样,现在没谁再提春秋时候的什么齐国,楚国,秦国了吧?”
李世民点头承认李彦说的有理,如果不让他们独立,时间一久也就归入一个中心上。李彦说道:“历代王朝,对少数民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区别对待,让他们始终有和汉人不是一个国家的心理。其实征服哪一个地方都不应该让他特殊化,而朝廷总是把他们区别开来,给优惠的政策,看着是照顾他们,但恰恰这点让他们认为和汉人不一样,是独立的。只要有点能力就想自己说了算,想独立王国。如果皇上能改变这点,我相信用不多长时间,都会归心。比如一个任用官员问题,以吐谷浑为例,这一次派进去的全是汉人官员,他们不也一样接受了吗?如果吐谷浑的人确实有能力,也可以上中原各州府任职,那样他们会认为中原任职的地方是他们的国家吗?渐渐的就会承认他们都是大唐的人。”
房玄龄说道:“高明,平等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政策。”
李世民点头:“俊青真是大才啊?”
李彦笑着说道:“算了吧,十几年前我就说过,不过你们都没听而已。当初对******我就说过,但皇上好像听温大人他们的,什么全其部落,留其民族。留其民族可以,为什么要全其部落?现在看看突利他们怎么认为的?”
李世民有些脸红。李彦也笑着说道:“其实也怨我,当时没有好好说,像吵架一样。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希望皇上三思。”
李世民点点头没说话,长孙无忌说道:“既然俊青提出解决办法,那薛廷陀的漠北之事由你解决怎么样?”
这才是大家说这么多的关键所在,李彦也不隐瞒观点:“皇上,长孙大人,你们在顾虑锦儿新汉国吧?”
李彦这样一说,这些人反而不好意思。这种事是不能公开说的,但李彦却摆到桌面上,让这些人一时间说什么都不是。李彦轻轻一笑:“我为什么说了那么多国家概念问题,也就在于这里,并不是我向着自己妹妹,其实薛廷陀归新汉归大唐都没什么区别,都是让他们接受汉家文化和中原思想,难道你们看不出来,新汉为什么国号为汉,他们有多少汉人?恐怕十分之一也没有,可为什么不起别的名称?锦儿让他们慢慢变成汉人啊?”
这一下所有人都吃惊的张大嘴,这一点他们谁也没想过。好半天房玄龄说道:“俊青可以确定锦儿是这么想的?”
李彦点点头:“不错,因为这是我安排的,虽然定国号汉不是我出的主意,但她确实在推进这一点。看看西海,看看西域,再看看现在的新汉,锦儿哪一样和大唐有区别?汉字,汉语,汉人官制,汉服,到礼仪,哪一个不是在推进这些。同时所学的也是儒家文化,尊崇的也是道教,我想皇上应该明白这是为什么?新汉国经过几十年或者百年,他们还会认为自己是什么突厥人?什么铁勒人吗?他们都会有一个名字汉人,那时候如果新汉国皇帝荒淫无道,中原王朝吊民代罪,还会像以前那样吗?他们和关内道、陇右道和河南道又有什么区别?”
不等他们说话,李彦接着说道:“其实承乾、李泰、李书同都一样,他们在推行李锦儿的战略方式,我相信几十年之后,这些地方都是大唐的领土,都是汉家天下。李锦儿是我妹妹,但她也姓李,李承乾、李泰可是皇上你的儿子,李书同是你的侄子,皇上难道还不明白吗?”
震惊,绝对的震惊,李彦已让这几个人大脑当机。李世民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俊青好大的手笔,真是谋略天下,朕自愧不如啊!可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李彦瞪他一眼:“这不是废话吗?我早说你会信吗?还不得说我图谋不轨,想谋夺江山啊?就是现在你还不是一样担心锦儿的新汉国?”
李世民有些尴尬,但嘴硬的说道:“你太小瞧朕了。”
李彦说道:“我一点都没有小瞧你,也尊重你,今天不妨把话说明白,如果皇上不是一代明君贤主,那我怎么干可说不上了。”
李世民心头一惊,暗道好险,如果自己行为真有一些差错,一意孤行,李彦可能真的灭了自已,有些心虚的说道:”那现在呢?“
李彦一笑:“你大可以高枕无忧,其实高句丽在我眼里小丑一个,根本不值得大动肝火,我可以随时灭了他。既然皇上想威震天下,创大唐千秋功业,臣也就支持你,把薛廷陀交给我来处理如何?”
“好,朕答应,你说需要多少兵力?朕给你。”李世民痛快的说道。
李彦摇摇头:“不用多,把原来的骁卫军给我,把原骑士团的人调给我就可以了。”
连李靖都吃惊:“俊青,你的战略确实高明,但战场上还是讲实力的,薛廷陀为铁勒后裔,是突厥一脉中战力最强的,兵力达二十多万,左右骁卫才不足一万人,是不是轻敌了?”
他一说,其他人也这么认为。李彦说道:“李将军年事已高,皇上心疼你,不让你随军征伐高句丽,李将军有没有兴趣随我征战漠北啊?”
李靖当时高兴的说道:“好,皇上,臣请求出战。”
李世民担心的说道:“药师身体能行吗?”
李靖很自信的说:“永王已不便之躯尚且如此,老臣难道不如他吗?”
李彦说道:“没事,怎么也比我强。再说,也不用将军提枪上马,有李将军随军指挥,可抵十万精兵,我认为,一个骁卫军足够了。”
“好。”李世民说道:“朕同意,那就……”他刚想说任命李彦为总管,但一下看到李彦使眼色,改嘴说道:“任命李靖为漠北道行军大总管,李彦为行军参谋,指挥骁卫军和漠北诸州兵马,讨伐薛廷陀部。”
李靖愣了:“皇上怎么是臣为大总管?我愿相助永王为副。”
李彦一笑:“李将军,皇上可是给你机会,我还年轻,以后有很多机会,不着急。”
李靖明白过来,给李世民躬身施礼:“多谢皇上成全,臣定不负重托,让漠北成为大唐领土。”
这一来,房玄龄可是高兴坏了,李彦越来越会处事。只有李绩心里不是滋味,他却没这样的机会。没办法,谁让自己和李彦一直不咸不淡呢。李彦也清楚,说道:“李尚书,听说你随皇上征伐高句丽,有没有兴趣比一下啊?”
李绩一笑:“那好,看看谁先结束战事。”
李世民大手一挥:“好,各自准备,朕看看会不会和俊青一起班师回朝。”
这些人告辞离开皇城。李彦说道:“李将军,整顿军队,集结粮草,什么时候出兵就麻烦你了,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有什么命令,吩咐就行。”
李靖笑着说道:“永王客气了,这些我来安排。”
李彦笑着离开了,他还有好多事情要处理呢,起码要解决了李治的问题。
李彦进入御书房的时候,李治已然回来,坐在李世民身边,一个乖乖儿的样子。李彦看了他一眼,把李治吓一跳,他不知道李彦为什么用那样的眼神看他。别说就他那性格,以李彦如今的声望地位和处事手段,恐怕这样的眼神看什么人都得让人心惊肉跳。
吓得李治低下头,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李彦。晋阳最近很好,虽然还是不能剧烈运动,但每天坚持太极拳,也能自己走动,不过姐姐长乐回来就很少在宫里。听说李彦正帮她打造最先进的轮椅和特殊马车,那样以后就可以到处走了,高兴得连父皇都看不到她,总是埋怨李彦把他的女儿都拐跑了。
李治这些姐妹中他最怕的是大姐长乐,最不敢惹的是高阳,最爱的就是晋阳。对晋阳是百依百顺,就连他的老师都说李治不听话就让晋阳来,李治就得老老实实的听那些太傅讲课。
可晋阳最喜欢父皇,最听李彦的,弄得李治跟受气包一样。堂堂太子,一但回到后宫谁也惹不起。看李彦的眼神,在想是不是求晋阳去问问自己好像没得罪他。自己是太子,见李彦这个姐夫比见父皇都恭敬,为什么那样看自己?
但李彦只是看一眼,什么也没说,而是给李世民施礼。他坐在轮椅上,也不过是抱拳低下头而已。
李世民还是习惯的说声免礼,在坐的没有其他的人,李世民算是了解李彦了,弄太多的人坐在一起也研究不明白什么事,很多人和李彦的想法不一样,最后还是被他说服,也知道就那么几个人和李彦能对上脾气。
所以其他人打发掉,在坐的只有李靖、房玄龄、李绩和长孙无忌,两文、两武,算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李靖一直深居简出,很少参与政务,但最近却经常进宫,这一点李彦明白,大唐周边已打得差不多了,唯一剩下一个高句丽,李靖有生之年想打这最后一仗。他已七十来岁,如果失去这次机会,再也没有领兵作战的机会,所以很想出兵打一仗。但李世民让儿子和李彦刺激的,一心想御驾亲征。另一方面认为李靖年事以高,东北方面寒冷,天气变化大,不想让李靖有什么闪失,所以不让他领兵跟随。除了感激之外,李靖更想报答李世民的君恩,也就坚决要求出战,因此上才这么积极。
在唐军将领中,算得上帅才的其实不多,李靖之下也就算是李绩了。文臣中,首推房玄龄,但忠于李世民又贴心的是长孙无忌。皇后去世已好几年了,长孙无忌已成为左仆射,终于是相位,说话当然份量不一样。看到这四个人,李彦也就明白了武则才的政治头脑确实不一般。假以时日确实会成就非凡,也难怪在一个男权社会,能以女人身份成为皇帝,还有所作为,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武媚娘不在,也没人记录,看来所研究的问题不是太复杂。李彦退后一步笑笑:“皇上,臣到是比房大人他们合适,不用赐座,还自带着椅子,是不是占便宜了?”
李世民和几个大臣都笑起来,谁都能发现这次李彦从吐蕃回来,变化太大了,身上不再是那么盛气凌人,变得温和了很多,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为人圆滑不少,让这些人不能不感叹,时间岁月经历和成长,让李彦已然成熟,为人处事变得圆通,身上的气势和那些沉稳让人佩服。
李世民心里是庆幸,多亏了皇后啊,不是她一心拢着李彦,恐怕这个可怕的人已成为大唐的敌人,那才是最危险的。
李世民也是笑着说道:“不过朕到是省坐椅了,以后房相和李将军他们也可以自带一个,那朕不就省事了?”
李世民的话就是说这几个人可以坐着见李世民,都感激的连说不敢。哪个也不敢,李彦特殊,以前腿好的时候,见李世民也不请自坐,何况现在是特殊情况。
李彦问道:“皇上,召臣有什么吩咐?”
李世民说道:“朕接到报告,高句丽王高亮派使者到达薛延陀,双方可能合兵对抗大唐的征伐,李将军说俊青战略上不低于他,所以让你来研究一下。”
如果没有听到武媚娘的话,李彦可能还真的会相信这种说法,但心中已有了数,也就说道:“其实李将军抬高我而已,李彦那只是小聪明,小伎俩,哪敢说什么战略?皇上有什么差遣,臣自当效命。”
李彦这个样子,李世民反到有些不习惯,一时不好说出嘴,场面有些尴尬。但房玄龄这个人一贯的打圆场,会调和气氛,说道:“永王太谦虚了,你那可不是小计谋,如果永王这么说,岂不是打群臣的脸?我和长孙大人哪还能在这坐着。”
这话说的让李彦如果再谦虚下去,就有让别人难堪的意思。李彦笑着看看房玄龄:“房相是越来越老辣了,佩服,佩服。”
房玄龄也是笑着说道:“彼此彼此,永王不用过谦,我们也想听听你的高见。”
李绩说道:“永王也算是武将军人,和房相弄这么酸掉牙的话什么意思?你在吐蕃、西域的作法可是绝笔,让人佩服,不知道我们该如何解决薛廷陀呢?”
李彦说道:“李尚书是大唐有名的儒将,说自己是武人,你让李将军情何以堪,如果程将军在,岂不是当时就得和你急?”
这种圆滑不温不火的笑谈,把这些暗含机锋的话化解于无形,李彦确实变得比以前厉害太多。这样一说,给了李世民机会:“好了,就不要互相以捧了,朕还是一个武夫呢,俊青就说说该怎么办?”
几句看着是闲话,但李彦心里明白,李世民这是统一了思想,才找自己的。其实并不难解释,李彦在维护大唐,在为大唐扩大版图。
虽然锦儿成立了汉国,但在李彦心中,那和大唐是没区别的,也是一个汉人为主体的国家,和后世地区分裂是一样的。能说台湾不是中国领土吗?只是政权不一样而已。
不过这个时代的国家概念和后世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所有人看来,新汉就是别的国家。
既然已然这样,李彦也就直接说道:“其实薛延陀没什么可商量的,直接灭了,把他归入大唐也就行了,并不麻烦。”
李彦说这么简单,反而让这些人发愣。他一笑说道:“皇上,诸位大人,其实你们有一点没有弄明白,也不清楚,所以才会有这点顾忌。如果明白这当中的关键所在,可能什么顾虑都没有了。”
李世民奇怪的说道:“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
李彦说道:“国家概念,在国家这一点上,并不是以姓氏和种族划分的。他是以政权和文化地理区分的,所以才有国家这个概念。先有国后有家,并非是指构成体系,是由思想概念决定的。说明国是由家组成的,比如说,大唐姓李,但大隋姓杨,其实都是这个国家,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国。薛廷陀的薛姓,吐谷浑的慕容,吐蕃的松赞,包括突厥的阿史那,他们都是家,但却被冠上国的概念。其实一个国是可以并入很多家的,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我这么说不知你们明不明白?”
作为都是相当有头脑的人,文化水平都不低,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已天下为主人的思想,第一个说道:“俊青说的意思朕可以把他们都看成一个大唐的家?”
李彦不认为他们能一下明白过来,但还是说道:“这么说也对,但并不是我们这么看,人家就会同意,这种概念需要时间来接受。比如现在的吐谷浑已然不存在,但在慕容氏的眼里,他还是认为他的国家被灭了,并不承认是大唐的人。但几十年,几百年以后,他们也就承认自己是大唐的人了,不会再认为西海是他们的国家。突厥人、吐蕃人都是这样,现在没谁再提春秋时候的什么齐国,楚国,秦国了吧?”
李世民点头承认李彦说的有理,如果不让他们独立,时间一久也就归入一个中心上。李彦说道:“历代王朝,对少数民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区别对待,让他们始终有和汉人不是一个国家的心理。其实征服哪一个地方都不应该让他特殊化,而朝廷总是把他们区别开来,给优惠的政策,看着是照顾他们,但恰恰这点让他们认为和汉人不一样,是独立的。只要有点能力就想自己说了算,想独立王国。如果皇上能改变这点,我相信用不多长时间,都会归心。比如一个任用官员问题,以吐谷浑为例,这一次派进去的全是汉人官员,他们不也一样接受了吗?如果吐谷浑的人确实有能力,也可以上中原各州府任职,那样他们会认为中原任职的地方是他们的国家吗?渐渐的就会承认他们都是大唐的人。”
房玄龄说道:“高明,平等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政策。”
李世民点头:“俊青真是大才啊?”
李彦笑着说道:“算了吧,十几年前我就说过,不过你们都没听而已。当初对******我就说过,但皇上好像听温大人他们的,什么全其部落,留其民族。留其民族可以,为什么要全其部落?现在看看突利他们怎么认为的?”
李世民有些脸红。李彦也笑着说道:“其实也怨我,当时没有好好说,像吵架一样。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希望皇上三思。”
李世民点点头没说话,长孙无忌说道:“既然俊青提出解决办法,那薛廷陀的漠北之事由你解决怎么样?”
这才是大家说这么多的关键所在,李彦也不隐瞒观点:“皇上,长孙大人,你们在顾虑锦儿新汉国吧?”
李彦这样一说,这些人反而不好意思。这种事是不能公开说的,但李彦却摆到桌面上,让这些人一时间说什么都不是。李彦轻轻一笑:“我为什么说了那么多国家概念问题,也就在于这里,并不是我向着自己妹妹,其实薛廷陀归新汉归大唐都没什么区别,都是让他们接受汉家文化和中原思想,难道你们看不出来,新汉为什么国号为汉,他们有多少汉人?恐怕十分之一也没有,可为什么不起别的名称?锦儿让他们慢慢变成汉人啊?”
这一下所有人都吃惊的张大嘴,这一点他们谁也没想过。好半天房玄龄说道:“俊青可以确定锦儿是这么想的?”
李彦点点头:“不错,因为这是我安排的,虽然定国号汉不是我出的主意,但她确实在推进这一点。看看西海,看看西域,再看看现在的新汉,锦儿哪一样和大唐有区别?汉字,汉语,汉人官制,汉服,到礼仪,哪一个不是在推进这些。同时所学的也是儒家文化,尊崇的也是道教,我想皇上应该明白这是为什么?新汉国经过几十年或者百年,他们还会认为自己是什么突厥人?什么铁勒人吗?他们都会有一个名字汉人,那时候如果新汉国皇帝荒淫无道,中原王朝吊民代罪,还会像以前那样吗?他们和关内道、陇右道和河南道又有什么区别?”
不等他们说话,李彦接着说道:“其实承乾、李泰、李书同都一样,他们在推行李锦儿的战略方式,我相信几十年之后,这些地方都是大唐的领土,都是汉家天下。李锦儿是我妹妹,但她也姓李,李承乾、李泰可是皇上你的儿子,李书同是你的侄子,皇上难道还不明白吗?”
震惊,绝对的震惊,李彦已让这几个人大脑当机。李世民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俊青好大的手笔,真是谋略天下,朕自愧不如啊!可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李彦瞪他一眼:“这不是废话吗?我早说你会信吗?还不得说我图谋不轨,想谋夺江山啊?就是现在你还不是一样担心锦儿的新汉国?”
李世民有些尴尬,但嘴硬的说道:“你太小瞧朕了。”
李彦说道:“我一点都没有小瞧你,也尊重你,今天不妨把话说明白,如果皇上不是一代明君贤主,那我怎么干可说不上了。”
李世民心头一惊,暗道好险,如果自己行为真有一些差错,一意孤行,李彦可能真的灭了自已,有些心虚的说道:”那现在呢?“
李彦一笑:“你大可以高枕无忧,其实高句丽在我眼里小丑一个,根本不值得大动肝火,我可以随时灭了他。既然皇上想威震天下,创大唐千秋功业,臣也就支持你,把薛廷陀交给我来处理如何?”
“好,朕答应,你说需要多少兵力?朕给你。”李世民痛快的说道。
李彦摇摇头:“不用多,把原来的骁卫军给我,把原骑士团的人调给我就可以了。”
连李靖都吃惊:“俊青,你的战略确实高明,但战场上还是讲实力的,薛廷陀为铁勒后裔,是突厥一脉中战力最强的,兵力达二十多万,左右骁卫才不足一万人,是不是轻敌了?”
他一说,其他人也这么认为。李彦说道:“李将军年事已高,皇上心疼你,不让你随军征伐高句丽,李将军有没有兴趣随我征战漠北啊?”
李靖当时高兴的说道:“好,皇上,臣请求出战。”
李世民担心的说道:“药师身体能行吗?”
李靖很自信的说:“永王已不便之躯尚且如此,老臣难道不如他吗?”
李彦说道:“没事,怎么也比我强。再说,也不用将军提枪上马,有李将军随军指挥,可抵十万精兵,我认为,一个骁卫军足够了。”
“好。”李世民说道:“朕同意,那就……”他刚想说任命李彦为总管,但一下看到李彦使眼色,改嘴说道:“任命李靖为漠北道行军大总管,李彦为行军参谋,指挥骁卫军和漠北诸州兵马,讨伐薛廷陀部。”
李靖愣了:“皇上怎么是臣为大总管?我愿相助永王为副。”
李彦一笑:“李将军,皇上可是给你机会,我还年轻,以后有很多机会,不着急。”
李靖明白过来,给李世民躬身施礼:“多谢皇上成全,臣定不负重托,让漠北成为大唐领土。”
这一来,房玄龄可是高兴坏了,李彦越来越会处事。只有李绩心里不是滋味,他却没这样的机会。没办法,谁让自己和李彦一直不咸不淡呢。李彦也清楚,说道:“李尚书,听说你随皇上征伐高句丽,有没有兴趣比一下啊?”
李绩一笑:“那好,看看谁先结束战事。”
李世民大手一挥:“好,各自准备,朕看看会不会和俊青一起班师回朝。”
这些人告辞离开皇城。李彦说道:“李将军,整顿军队,集结粮草,什么时候出兵就麻烦你了,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有什么命令,吩咐就行。”
李靖笑着说道:“永王客气了,这些我来安排。”
李彦笑着离开了,他还有好多事情要处理呢,起码要解决了李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