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官路风云 > 第2036章 禹王九鼎的传说

第2036章 禹王九鼎的传说

作者:风中的阳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相传上古时期,天地间有五龙。

    分别是五爪青龙,四爪金龙,三爪白龙,两爪应龙,一爪蛟龙。

    五龙生于天河,受水神共工管制,本与世无争。

    却不想,因一次意外。

    五龙顺天河水下到人间,为祸苍生。

    上古奇书《山海经》中有记载,传说水神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

    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这场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告终。而失败后的共工怒气难平,一气之下撞断承天柱不周山。

    不周山上接天河。

    山体塌陷,天空裂开一道洞口,无尽天河水顺着洞口流淌出来,在人间形成洪水。

    后来,有女娲娘娘及时采用五彩石补天,堵住了天河。

    而补天剩下的那些五彩石,则是遗留在某个地方,有流传下来阴龙脉的说法。

    先抛开阴龙脉不谈,继续讲之前的故事。

    女娲补天,绝对是大功德一件。

    但是,天上的水堵住了,无奈的是,地下的洪水已经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统领天下苍生的尧帝找人治水。

    其手下推举出来一个人,名叫——鲧。

    可是,鲧治水九年毫无成效,到舜帝承位之时,洪水依旧到处肆虐。

    一个人如果是认认真真做一件事九年,哪怕是拿头撞铁板,也能撞死了,这个鲧不可能笨到一事无成的地步吧?

    舜帝承位之后,第一时间探查鲧治水不成功的原因。

    最后,竟然发现鲧和这场大洪水的罪魁祸首共工关系密切。

    不是洪水治理不好,而是治水者根本没有全力以赴。

    舜帝一怒之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治理,先后将共工、欢兜、三苗和鲧这四大为祸苍生的罪人抓捕流放,史称“治四罪”。

    四罪治理完毕,舜帝又指派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

    这就有了世人都知道的大禹治水。

    按理说,共工被治罪,洪水的问题应该可以很快解决。

    可是大禹治水的时候依旧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就来自共工手下的那五龙。

    五龙一直都是受水神共工管制的,地下洪水泛滥其实大部分都是五龙在兴风作浪。

    禹发现其中关键之后,带兵出征,讨伐五龙。

    先后制服青龙、金龙、白龙、应龙,并将这四龙收归到自己麾下,协助治水。

    这一下,地下的洪水灾害才渐渐平息。

    只是万事无绝对。

    五龙中最后一条蛟龙狡猾多变,不像其他四龙那样暴露在外,而是隐藏自身,经常在禹不常出现的地方兴风作浪。

    禹穷极一生,最后都没有抓住蛟龙。

    临终之际,他想出一条计策,让自己的儿子“启”收集九州大地的青铜,明面上说是要铸造九鼎以显示九州安定,其实是将禹快要死去的消息散播出去,勾引蛟龙上当。

    而蛟龙果然上当。

    就在九鼎铸造成功的那一天,蛟龙突然来到铸鼎之处,卷起滔滔江水,准备把九鼎淹没,让禹最后所要做的这件事情功亏一篑。

    可是蛟龙刚一露面,就被禹早就布置下的天罗地网给抓住。

    随后,禹命人取九鼎中的一鼎将蛟龙镇压,深埋地底。

    到这里,夙愿达成,禹安然升天。

    这便是关于金鼎镇龙的传说,从古至今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只是这个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据传,一鼎镇压蛟龙却并非长久之事。

    先不说蛟龙自己努力去破除封印,自古以来,许多心怀不轨的人,更是想尽办法找到要找到蛟龙和镇压蛟龙的禹王鼎。

    一旦让这些人得手,不知道又要惹起多大的祸端。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就有许多能人异士自发去保护禹王九鼎,并且散播出去各种假消息,隐藏禹王九鼎的真实所在,也掩盖住,究竟是哪一方禹王鼎下镇压了蛟龙的事实。

    袁家先祖袁天罡,就是这些能人异士中的一位。

    袁天罡经历隋唐两代,见证唐朝开国建业,而且还是大堂建立的肱股之臣。

    要不是袁天罡找到了潜龙在天,谁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李唐一代。

    潜龙在天是风水宝地,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这块风水宝地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才更值得人深思。

    袁天罡发现潜龙在天的时间,是在隋末。

    他先是把这个地方告诉了王世充,但也仅仅是指出来其中一块,保佑后世子孙长寿的地段而已。

    三年之后,唐高祖李渊当年起义反隋,袁天罡才把真正的穴眼交给李家。

    那么这中间的三年,袁天罡干什么去了?

    他是去探查潜龙在天形成的原因了。

    从西梁山出发,顺着潜龙在天风水宝地追根溯源,一路顺藤摸瓜,最终找到了一座留有禹王治水足迹的小城——禹城。

    就在禹城与青山交界的地方。

    袁天罡终于真正发现了一方禹王鼎。

    这方禹王鼎下面是不是真的镇压着蛟龙,袁天罡没有轻易说过,但是青山之龙的传说,也不是什么随随便便就流传下来的事情。

    先不管龙不龙的问题,单说禹王鼎。

    所有人都知道,禹王九鼎关系到九州大地的安危,任何人都不能轻易挪动。

    心怀大义的袁天罡,为了不让那些心思歹毒的人发现禹王鼎,便在青山与禹城交界的,这处埋藏禹王鼎的地方,布下了一座五行克制阵法。

    禹王鼎是青铜所制,属金。

    袁天罡便引来地下流火负压在铜鼎上方,以火克金。

    引动流火之后,为防止这流火窜出地表失去效用,他又开挖一条地下暗河,引流水到流火之上,以水克火。

    水上是广袤大地,这又是以土克水。

    地上种树,又算是以木克土。

    这种下的树,以三棵原本就有的古槐树为基点种植。

    三棵古槐如同铜鼎三足。

    广袤土地如同铜鼎鼎身。

    流水、流火,交叉而流如同铜鼎双耳。

    整个构造就像是个倒扣下去的三足圆鼎,而真正的禹王鼎就被扣在鼎口内,就如同禹王鼎倒扣下去,镇压蛟龙一样。

    这样的五行克制完全,固若金汤。

    完全可以相信,再也没有人能够探查清楚禹王鼎的具体所在位置。

    这也算是袁天罡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做出来一件最有功德的事情。

    可是几年之后,大唐立国。

    袁天罡故地重游,再一次进行逆天推衍的时候,却算出来了一些意外。

    他本以为,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保护禹王鼎。

    想法没错,做的也很完美。

    但是,又因为他改变了那里的地貌,导致很多玄门书法高明的人,都能够一眼看出来那地方的不同之处,更增加了禹王鼎暴露出来的危险。

    不仅仅是禹王鼎危险。

    但凡是敢深入到地下寻找禹王鼎的人,都会被他所设置的五行克制阵法困死在里面。

    袁天罡不想害人性命。

    但又阴差阳错之下,有可能让后世不知道多少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而枉死。

    要不是因为他设置五行大阵,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谁会发现那里的不同,傻乎乎钻到地底下去?

    袁天罡算的出这样的局面,可已经没有办法挽救了。

    当初设置阵法的时候,本来就是没有给任何人留后路,就算是他自己再进去,也是必死无疑。

    袁天罡只能是竭尽所能往回找补。

    先是去通知李唐一家,赶紧把祖坟从潜龙在天里迁出来。

    表面上的理由,是说什么潜龙在天的运势已经用光了。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减小禹王鼎位置暴露的可能性。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他能做的就这么多,能力再大,也管不到后人的人心想法。

    袁天罡只能是带着满满的愧疚,将他所做的这些事情,还有他推衍出来的结果,全都记录在了袁家的祖训上面。

    其中,所有的推衍结果,都是一段日期。

    不同的年份、月份、日子,记录得清清楚楚。

    袁家后人无论传承到哪一代,还剩下多少人,只要是袁氏子孙,就必须在那些年月计日的时候赶到青山和禹城的交界地带。

    在那里,竭尽所能去阻挡有可能探查地下五行克制阵法的人。

    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避免太多无辜人士死亡。

    当然,要是有谁不听劝告的,非要自己去找死,那也就怪不得别人了。

    那些日期,从贞观年间一直记录到很久远之后。

    袁家的祖训里说的很明白。

    到记录中的最后一个日期时,袁氏一脉一定是经历了整整六十代的子孙繁衍。

    如果到了那时候,后世子孙里还有懂得玄门推衍之术的人,那么就继续推演下去,把祖训补充完整,继续流传下去。

    一如既往地去守护禹王鼎就行。

    可如果袁家子孙没用,推衍术失传。

    那么,第六十代子孙在那个最后日期里,最后一次保护禹王鼎之后,就别再苟活下去了。

    因为不确定禹王鼎的安危,也就不能确保五行大阵不会害死一些无辜的人。

    这种事情都办不好,还有脸活着吗?

    “六十代后,无人可用,不可有后。这就是我袁家祖训里面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袁珂老道讲述到这里,长叹一口气。

    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伤心事,晶莹的泪花在眼眶里闪动,摇头道:“或许,天纲先祖在组训里所说的话,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先祖应该早就算到了。

    自先祖以后,我袁家整整六十代子孙,潜心钻研玄门之术。

    可是——没有一个能像天纲先祖那样,推算出来禹王鼎的遭遇。

    所以,我袁家不可有后了。

    只有我,违背了祖训,苟延残喘多活了八十年。

    其实,八十年前,我就应该和父辈们一起,死在青山。”

    袁老道的叹息,好像一记重锤砸在众人的心坎上。

    大家都是被这样一段传奇的故事所吸引,更是被古今天下第一玄门高人袁天罡的本事所震惊。

    当然,还有一点,让荆红命和胡灭唐不能忽略。

    八十年前?

    这个时间点为什么会这么熟悉?

    两人不由自主地转头,看向了出自烈焰谷的三位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