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观雨困情网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应天府至北平,大约二千五百里路,正常车马行走要近两个月;碰到雨雪难行三个月也说不准。而朝廷的加急文件,标注上“马上飞递”的字样,每天可以三百里,四百里,六百里不等,甚至达到八百里,即所谓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方法是在驿站人马接力,驿站每隔三四十里路就有一个,不停地换新的马匹和人拼命跑。唐代诗人岑参描写这种加急文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将其形容为快如流星。
此时如流星般奔驰在官道上的,却不是驿骑,而是燕王府的内官监马和马三宝。一人一骑,小黑一路马不停蹄,在驿站只是匆匆喝点水吃点食略微眯缝一会儿,终于在二月二十这一天赶回了北平燕王府。
自十一月出发,三个多月过去,燕王府并无什么变化,朱红的漆门在微雨中依旧鲜亮,门上一颗颗铜钉带着雨珠,石头狮子静静地蹲在门口。角门开着,看门的侍卫见是马三宝,急忙迎上来问候:“马大人回来了?”
马三宝点点头,把缰绳扔给侍卫,问了声王爷在哪儿,匆匆地大步来到了观雨轩。
冬天就快过去,府内的积雪正在雨丝下融化,颇有些泥泞。观雨轩本来面对着一片花园,幽静冷清荫翳蔽日,逢上雨天,屋内便暗沉沉的,却并未点灯。
朱棣捧了本书靠在炕上,但是明显的书并不在视线之内,心不在焉地不知在想什么。马三宝远远望去,觉得三个多月不见,燕王似乎苍老了不少,落寞的神情更是衬得整个屋子暮气沉沉。
马三宝一阵心酸,故意放重了脚步,叫道:“王爷!”
朱棣一惊,抬头见是马三宝,不由得面露笑容:“你小子回来了?”一边坐直了身体,端详了下,见他风霜满脸,全身衣服皱皱巴巴又都是泥浆,又问了声:“你先回来的?”
马三宝行礼见过,躬身答道:“是,小的怕王爷挂念,事情办完了就自己先回来的,是二月初五离开的应天府。景弘带着队伍在后面,估计还有十来天能到家”。
朱棣听他不要命地赶路,皱了皱眉:“不用这么赶,都顺利吧?”
马三宝笑答:“小的没事。去的路上有些冰雪不大好走,直到正月二十九才到滁州。王爷吩咐的地方都拜会过了”。
朱棣点点头,不说话。
马三宝知道朱棣想知道什么,接着说道:“公主是二月初三上奉天殿见的驾,小的候在外面”,看了看朱棣又说道:“圣上好像非常喜欢公主,见了公主龙颜大悦,当时就册封公主为东宫才人”。
朱棣吁出一口气:“那就好”。要知道莲花进京成败的关键,就是看能否得到朱元璋的欢心,如果皇帝讨厌莲花,那一切都免谈,莲花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朱棣一颗心悬了很久,此时听马三宝说朱元璋喜欢她,不由长长松了口气。
马三宝见朱棣如释重负,不由也替他高兴,笑眯眯地接着说道:“圣上还当场让曹国公认公主做了妹妹,说是公主这样有个娘家不至于孤单”。
朱棣一愣:“李景隆?”
马三宝笑着接着说道:“是。正好王爷吩咐我才去拜访过,圣上和王爷倒是想到一起了”。
原来朱棣和李景隆自小在太学里常在一起学习玩耍,关系一向不错,朱棣此次让马三宝到了京师联系的一帮人之中,就有李景隆。到了这个层次,拜托什么事也不需明说,官场上的规则是所谓“定其交而后求”,马三宝此次只是把这些关系都再巩固,真有了什么事,届时自然会办。还有宫里那些内侍内监和宫女女官,马三宝相机行事,有把握的才拉关系,没把握的并没有勉强。此时乘便就把具体的哪些人什么情况,一一地和朱棣汇报清楚,临了说道:“圣上身边就是王直最重要,王爷的礼他收下了,倒是很客气”。
朱棣听着微微颔首,沉吟一会儿,端起桌上的压手杯喝了口茶,又看向马三宝,似乎漫不经心。
马三宝明白燕王想问什么,觑了下朱棣的面色,才缓缓说道:“公主当日去了曹国公府,一直住在那里。圣上看黄历定了东宫迎娶公主的日子,是二月二十,说是好日子”。
朱棣大手一紧,手中的压手杯应声而碎,茶水洒了一地;朱棣恍如不见,喃喃重复着:“二月二十,今天?”
马三宝低声应道:“是,今天”,一边伸手接过朱棣手中碎了的瓷杯,见朱棣的姆指被碎片划破,一颗血珠还在渗出,连忙又撕下一条衣襟,顺手给朱棣包上。
朱棣浑然不觉,半晌才问道:“她说了什么吗?”
马三宝小心地说道:“公主问我是否觉得她傻,说是觉得对不住王爷”。
朱棣苦笑:“傻?”
马三宝接着道:“是啊,我劝公主,她是为了朝鲜没办法,王爷都明白”。看了眼朱棣又说道:“王爷只是希望她好好的,平安喜乐就好了。公主当时眼泪汪汪,自是明白王爷的一番苦心”。
马三宝见朱棣出神不语,岔开话题问道:“那个原来高丽世子王奭的画像贴出去,有消息了吗?”
朱棣有些心不在焉,马三宝又问了一遍,才短短答道:“没有。你回头去和侯显合计合计”。
“是”。马三宝答应着,心里有些奇怪:这个王奭在哪里呢?
朱棣紧缩眉头,半天长叹一声:“你去休息吧,赶得辛苦了”。马三宝不敢再多说,自行退下。
朱棣两眼无意识地望着窗外,天色已经将晚,屋里黑洞洞的。朱棣不想点灯,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在今天,她出嫁了,嫁给自己的侄儿,自今天起,她正式成了自己的侄媳妇,成了皇太孙东宫才人。
朱棣想起沙漠中第一次相遇,她苍白柔弱的面容;想起飞沙走石中,她搂着自己惊惧痛哭;想起那一片寺院宝塔自空中浮现,她痴痴地仰头观望;想起湖边的清晨,她把琉璃塔交到自己的掌中;想起大同的琉璃作坊里,两人好奇地张望……这一切,千思万想了多少遍。二人一起的时光,仿佛一场美梦,时刻在脑中盘旋;又似一张挣不脱的网,缠绕在心间。
这一生还有什么值得盼望和希冀的呢?不过是在这北平,做这个燕王,见她一面都不能够。到老,到死,只靠这些回忆支撑。沉思中的朱棣忽然被这个念头吓倒,真的再也见不到,永远也见不到?
老天! 那又为什么让我遇见她?
朱棣心底无声的呐喊,穿过了重重屋宇,穿透了层层云雾。
可是天下多少爱侣,有缘无份?多少有情人,终不成眷属?多少情投意合,相爱却不能相守?多少铭心刻骨,见一面也不能够?有些固然是阴阳永隔,大多却只不过是无可奈何。每一个真心付出的人,都以为自己的爱是独一无二的悲喜剧,其实只不过一次次重复着千年的剧情戏码。
不知道过了多久,黑暗中忽然亮起了烛火,朱棣下意识地抬手一挡亮光,传来一声轻柔的“王爷!”。却是王妃徐英,站在厅中,点燃了烛火,语气听得出刻意的轻松:“王爷,天黑了,去晚膳吧”。
朱棣有些不耐烦:“我不饿,你们吃就是了”。
徐英僵立在当地,半晌还是笑着说道:“三宝回来了,我问了他,这次宜宁公主进京不错啊,父皇蛮喜欢她的”。
朱棣不说话,把手边的一本书翻得哗啦啦作响,表示只想自己一个人呆着。
徐英缓步走过来坐在一旁,看着朱棣,轻轻叫了声:“大哥!” 朱棣微微一震,放下了手中的书,象个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还是不说话。
徐英叹口气:“朱勤也回来了。”
朱棣有些疑惑,朱勤回来了,他去哪儿了?这几个月浑浑噩噩,什么都不知道了。
徐英见他的表情,二十几年的夫妻,当然明白他在想什么,解释道:“朱勤也是去的京城,我让他去见的辉祖”。看着朱棣接着说道:“大哥你放心,宜宁公主不会有事的,辉祖也会保护她”。
朱棣有些困惑,看向徐英,为什么?宜宁公主和徐辉祖有什么关系?是徐英拜托他?那又何必?
徐英迎着朱棣的目光,轻声说道:“大哥,我知道你的心事,宜宁公主于你有恩,就是于我全家有恩。是我拜托了辉祖,在京城里无论有什么事,辉祖都会帮她”。
朱棣见她说的诚恳,不由得叹口气,半晌说道:“谢谢你。”语声艰涩,并无半分欢愉。徐英这么做,固然令人感动,可是一来未免突兀,有失燕王妃身份;二来宜宁公主如果真有什么事,皇太孙搞不定的,魏国公能有什么办法?
徐英伸过手,握住了朱棣的大手:“允炆和她今天成亲了,以她的品貌性格,允炆定会喜欢她善待她,她在京城会很好的。大哥你别担心了”。
朱棣苦笑,并不说话,虽然没有抽出手,可慢慢又低了头。屋内一片寂静,只有雨丝落在窗棂上细微的沙沙声响。
徐英终于忍耐不住,哭出声来:“大哥你想要怎么样呢?你想我怎么帮你?你说啊,只要我做的到”。徐英盼了几年盼到北征结束丈夫回家,这几个月却眼睁睁看着他心不在焉,自宜宁公主走后更是无精打采,不吃不喝不睡,日日在这听松居里只说是看书,书却换都没换过一本;这会儿拿在手上,还是倒着拿的。。今日见马三宝回来,料到朱棣又会难过,赶过来千哄万劝,他还是这一副不死不活的模样。
徐英想想不由心酸,二十几年的婚姻,为了什么?他痛苦,可是自己又做错了什么?
朱棣愣住,没想到徐英会哭,印象里这位夫人是个铁娘子,从来都是英姿飒爽刚强能干,这还是她第一次在自己面前掉眼泪。朱棣不由有些慌乱,反握了徐英的手,手掌粗糙,徐英不但练武,家务也是常常亲自动手,朱棣想想徐英的付出,想想自己这几个月昏头昏脑,不由心里愧疚。半晌说道:“英妹!你放心。没事了,我好好的就是”。说着心中叹息,不然又能怎么样呢?她今天出嫁了,出嫁了!
徐英听到“英妹”二字,心花怒放,拭干了眼泪,展颜一笑:“大哥,那就好,我们一起去晚膳吧。今天有你喜欢的泡菜和牛肉汤”。
朱棣听到泡菜,心中一痛,想到那几个月美梦中的日子,她总是做各种好吃的,她做的泡菜鲜鲜亮亮……再也不会有了吗?
二人正要出门,侯显进殿禀报:“宁王府的朱毅来了,说是齐王让来找燕王的”。朱棣在宁王府呆了几年,知道朱毅是宁王的心腹侍卫,点了点头:“带他进来”,转头又对徐英说:“英妹,你去先准备,我说几句话就去吃饭”,徐英见他情绪好了许多,嫣然一笑先走了。
侯显带朱毅进了殿内,朱毅行礼后道:“我家王爷一是问候燕王,二是燕王的三千卫队怕燕王要用,问问如何处置”。
朱棣这几个月魂不守舍百事无心,经这一提醒,才想起来还有一只队伍在大宁。此时北疆虽然暂平,但说不准哪天又有什么争端,朝鲜那里看看用不上,还是带回北平的好。遂吩咐侯显道:“去把朱能张玉叫来”。
朱能是朱棣军中的千户,父亲朱良曾随朱元璋征战因功封至燕山中护卫副千户。朱能袭父职,随朱棣北征,在前次降服元太尉乃儿不花的战役中立下不少功劳。张玉则是军中的左护卫,原来是元朝的枢密知院,曾随元顺帝逃往漠北,洪武十八年投降大明,历次北征积战功升至左护卫。朱能年方二十九岁,骁勇善战;张玉却是五十六岁卓然老成,二人不啻朱棣军中的左膀右臂。
朱毅见殿中安静无人,又问道:“王爷另外问燕王有宜宁公主的消息吗?”
朱棣怔了怔,若无其事地道:“回去告诉你家王爷,宜宁公主被封为东宫才人,又认了曹国公为义兄,今日二月二十出嫁”。
朱毅和王爷的这个“大弟子”原本熟悉,倒蛮为莲花高兴,依言记住准备回去转告王爷。藩王之间按制本来是禁止往来,但战时从权,燕王宁王向来不如何看重这些规矩。但是也不想留下把柄,所以宁可派人传话,反比书信稳妥。
朱棣见朱能张玉进了门,问道:“大宁卫有我一支三千人的蒙古降军,朱能跑一趟去带回来,张玉把营里准备下,不要拆散,单独编个队”。
二人听了都有些兴奋,应声答应:“是!”
朱棣看着几人的背影,听着外面的雨声仍然淅淅沥沥,心中又是一阵阵酸楚。
这一生,真的就这样了吗?
自应天府至北平,大约二千五百里路,正常车马行走要近两个月;碰到雨雪难行三个月也说不准。而朝廷的加急文件,标注上“马上飞递”的字样,每天可以三百里,四百里,六百里不等,甚至达到八百里,即所谓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方法是在驿站人马接力,驿站每隔三四十里路就有一个,不停地换新的马匹和人拼命跑。唐代诗人岑参描写这种加急文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将其形容为快如流星。
此时如流星般奔驰在官道上的,却不是驿骑,而是燕王府的内官监马和马三宝。一人一骑,小黑一路马不停蹄,在驿站只是匆匆喝点水吃点食略微眯缝一会儿,终于在二月二十这一天赶回了北平燕王府。
自十一月出发,三个多月过去,燕王府并无什么变化,朱红的漆门在微雨中依旧鲜亮,门上一颗颗铜钉带着雨珠,石头狮子静静地蹲在门口。角门开着,看门的侍卫见是马三宝,急忙迎上来问候:“马大人回来了?”
马三宝点点头,把缰绳扔给侍卫,问了声王爷在哪儿,匆匆地大步来到了观雨轩。
冬天就快过去,府内的积雪正在雨丝下融化,颇有些泥泞。观雨轩本来面对着一片花园,幽静冷清荫翳蔽日,逢上雨天,屋内便暗沉沉的,却并未点灯。
朱棣捧了本书靠在炕上,但是明显的书并不在视线之内,心不在焉地不知在想什么。马三宝远远望去,觉得三个多月不见,燕王似乎苍老了不少,落寞的神情更是衬得整个屋子暮气沉沉。
马三宝一阵心酸,故意放重了脚步,叫道:“王爷!”
朱棣一惊,抬头见是马三宝,不由得面露笑容:“你小子回来了?”一边坐直了身体,端详了下,见他风霜满脸,全身衣服皱皱巴巴又都是泥浆,又问了声:“你先回来的?”
马三宝行礼见过,躬身答道:“是,小的怕王爷挂念,事情办完了就自己先回来的,是二月初五离开的应天府。景弘带着队伍在后面,估计还有十来天能到家”。
朱棣听他不要命地赶路,皱了皱眉:“不用这么赶,都顺利吧?”
马三宝笑答:“小的没事。去的路上有些冰雪不大好走,直到正月二十九才到滁州。王爷吩咐的地方都拜会过了”。
朱棣点点头,不说话。
马三宝知道朱棣想知道什么,接着说道:“公主是二月初三上奉天殿见的驾,小的候在外面”,看了看朱棣又说道:“圣上好像非常喜欢公主,见了公主龙颜大悦,当时就册封公主为东宫才人”。
朱棣吁出一口气:“那就好”。要知道莲花进京成败的关键,就是看能否得到朱元璋的欢心,如果皇帝讨厌莲花,那一切都免谈,莲花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朱棣一颗心悬了很久,此时听马三宝说朱元璋喜欢她,不由长长松了口气。
马三宝见朱棣如释重负,不由也替他高兴,笑眯眯地接着说道:“圣上还当场让曹国公认公主做了妹妹,说是公主这样有个娘家不至于孤单”。
朱棣一愣:“李景隆?”
马三宝笑着接着说道:“是。正好王爷吩咐我才去拜访过,圣上和王爷倒是想到一起了”。
原来朱棣和李景隆自小在太学里常在一起学习玩耍,关系一向不错,朱棣此次让马三宝到了京师联系的一帮人之中,就有李景隆。到了这个层次,拜托什么事也不需明说,官场上的规则是所谓“定其交而后求”,马三宝此次只是把这些关系都再巩固,真有了什么事,届时自然会办。还有宫里那些内侍内监和宫女女官,马三宝相机行事,有把握的才拉关系,没把握的并没有勉强。此时乘便就把具体的哪些人什么情况,一一地和朱棣汇报清楚,临了说道:“圣上身边就是王直最重要,王爷的礼他收下了,倒是很客气”。
朱棣听着微微颔首,沉吟一会儿,端起桌上的压手杯喝了口茶,又看向马三宝,似乎漫不经心。
马三宝明白燕王想问什么,觑了下朱棣的面色,才缓缓说道:“公主当日去了曹国公府,一直住在那里。圣上看黄历定了东宫迎娶公主的日子,是二月二十,说是好日子”。
朱棣大手一紧,手中的压手杯应声而碎,茶水洒了一地;朱棣恍如不见,喃喃重复着:“二月二十,今天?”
马三宝低声应道:“是,今天”,一边伸手接过朱棣手中碎了的瓷杯,见朱棣的姆指被碎片划破,一颗血珠还在渗出,连忙又撕下一条衣襟,顺手给朱棣包上。
朱棣浑然不觉,半晌才问道:“她说了什么吗?”
马三宝小心地说道:“公主问我是否觉得她傻,说是觉得对不住王爷”。
朱棣苦笑:“傻?”
马三宝接着道:“是啊,我劝公主,她是为了朝鲜没办法,王爷都明白”。看了眼朱棣又说道:“王爷只是希望她好好的,平安喜乐就好了。公主当时眼泪汪汪,自是明白王爷的一番苦心”。
马三宝见朱棣出神不语,岔开话题问道:“那个原来高丽世子王奭的画像贴出去,有消息了吗?”
朱棣有些心不在焉,马三宝又问了一遍,才短短答道:“没有。你回头去和侯显合计合计”。
“是”。马三宝答应着,心里有些奇怪:这个王奭在哪里呢?
朱棣紧缩眉头,半天长叹一声:“你去休息吧,赶得辛苦了”。马三宝不敢再多说,自行退下。
朱棣两眼无意识地望着窗外,天色已经将晚,屋里黑洞洞的。朱棣不想点灯,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在今天,她出嫁了,嫁给自己的侄儿,自今天起,她正式成了自己的侄媳妇,成了皇太孙东宫才人。
朱棣想起沙漠中第一次相遇,她苍白柔弱的面容;想起飞沙走石中,她搂着自己惊惧痛哭;想起那一片寺院宝塔自空中浮现,她痴痴地仰头观望;想起湖边的清晨,她把琉璃塔交到自己的掌中;想起大同的琉璃作坊里,两人好奇地张望……这一切,千思万想了多少遍。二人一起的时光,仿佛一场美梦,时刻在脑中盘旋;又似一张挣不脱的网,缠绕在心间。
这一生还有什么值得盼望和希冀的呢?不过是在这北平,做这个燕王,见她一面都不能够。到老,到死,只靠这些回忆支撑。沉思中的朱棣忽然被这个念头吓倒,真的再也见不到,永远也见不到?
老天! 那又为什么让我遇见她?
朱棣心底无声的呐喊,穿过了重重屋宇,穿透了层层云雾。
可是天下多少爱侣,有缘无份?多少有情人,终不成眷属?多少情投意合,相爱却不能相守?多少铭心刻骨,见一面也不能够?有些固然是阴阳永隔,大多却只不过是无可奈何。每一个真心付出的人,都以为自己的爱是独一无二的悲喜剧,其实只不过一次次重复着千年的剧情戏码。
不知道过了多久,黑暗中忽然亮起了烛火,朱棣下意识地抬手一挡亮光,传来一声轻柔的“王爷!”。却是王妃徐英,站在厅中,点燃了烛火,语气听得出刻意的轻松:“王爷,天黑了,去晚膳吧”。
朱棣有些不耐烦:“我不饿,你们吃就是了”。
徐英僵立在当地,半晌还是笑着说道:“三宝回来了,我问了他,这次宜宁公主进京不错啊,父皇蛮喜欢她的”。
朱棣不说话,把手边的一本书翻得哗啦啦作响,表示只想自己一个人呆着。
徐英缓步走过来坐在一旁,看着朱棣,轻轻叫了声:“大哥!” 朱棣微微一震,放下了手中的书,象个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还是不说话。
徐英叹口气:“朱勤也回来了。”
朱棣有些疑惑,朱勤回来了,他去哪儿了?这几个月浑浑噩噩,什么都不知道了。
徐英见他的表情,二十几年的夫妻,当然明白他在想什么,解释道:“朱勤也是去的京城,我让他去见的辉祖”。看着朱棣接着说道:“大哥你放心,宜宁公主不会有事的,辉祖也会保护她”。
朱棣有些困惑,看向徐英,为什么?宜宁公主和徐辉祖有什么关系?是徐英拜托他?那又何必?
徐英迎着朱棣的目光,轻声说道:“大哥,我知道你的心事,宜宁公主于你有恩,就是于我全家有恩。是我拜托了辉祖,在京城里无论有什么事,辉祖都会帮她”。
朱棣见她说的诚恳,不由得叹口气,半晌说道:“谢谢你。”语声艰涩,并无半分欢愉。徐英这么做,固然令人感动,可是一来未免突兀,有失燕王妃身份;二来宜宁公主如果真有什么事,皇太孙搞不定的,魏国公能有什么办法?
徐英伸过手,握住了朱棣的大手:“允炆和她今天成亲了,以她的品貌性格,允炆定会喜欢她善待她,她在京城会很好的。大哥你别担心了”。
朱棣苦笑,并不说话,虽然没有抽出手,可慢慢又低了头。屋内一片寂静,只有雨丝落在窗棂上细微的沙沙声响。
徐英终于忍耐不住,哭出声来:“大哥你想要怎么样呢?你想我怎么帮你?你说啊,只要我做的到”。徐英盼了几年盼到北征结束丈夫回家,这几个月却眼睁睁看着他心不在焉,自宜宁公主走后更是无精打采,不吃不喝不睡,日日在这听松居里只说是看书,书却换都没换过一本;这会儿拿在手上,还是倒着拿的。。今日见马三宝回来,料到朱棣又会难过,赶过来千哄万劝,他还是这一副不死不活的模样。
徐英想想不由心酸,二十几年的婚姻,为了什么?他痛苦,可是自己又做错了什么?
朱棣愣住,没想到徐英会哭,印象里这位夫人是个铁娘子,从来都是英姿飒爽刚强能干,这还是她第一次在自己面前掉眼泪。朱棣不由有些慌乱,反握了徐英的手,手掌粗糙,徐英不但练武,家务也是常常亲自动手,朱棣想想徐英的付出,想想自己这几个月昏头昏脑,不由心里愧疚。半晌说道:“英妹!你放心。没事了,我好好的就是”。说着心中叹息,不然又能怎么样呢?她今天出嫁了,出嫁了!
徐英听到“英妹”二字,心花怒放,拭干了眼泪,展颜一笑:“大哥,那就好,我们一起去晚膳吧。今天有你喜欢的泡菜和牛肉汤”。
朱棣听到泡菜,心中一痛,想到那几个月美梦中的日子,她总是做各种好吃的,她做的泡菜鲜鲜亮亮……再也不会有了吗?
二人正要出门,侯显进殿禀报:“宁王府的朱毅来了,说是齐王让来找燕王的”。朱棣在宁王府呆了几年,知道朱毅是宁王的心腹侍卫,点了点头:“带他进来”,转头又对徐英说:“英妹,你去先准备,我说几句话就去吃饭”,徐英见他情绪好了许多,嫣然一笑先走了。
侯显带朱毅进了殿内,朱毅行礼后道:“我家王爷一是问候燕王,二是燕王的三千卫队怕燕王要用,问问如何处置”。
朱棣这几个月魂不守舍百事无心,经这一提醒,才想起来还有一只队伍在大宁。此时北疆虽然暂平,但说不准哪天又有什么争端,朝鲜那里看看用不上,还是带回北平的好。遂吩咐侯显道:“去把朱能张玉叫来”。
朱能是朱棣军中的千户,父亲朱良曾随朱元璋征战因功封至燕山中护卫副千户。朱能袭父职,随朱棣北征,在前次降服元太尉乃儿不花的战役中立下不少功劳。张玉则是军中的左护卫,原来是元朝的枢密知院,曾随元顺帝逃往漠北,洪武十八年投降大明,历次北征积战功升至左护卫。朱能年方二十九岁,骁勇善战;张玉却是五十六岁卓然老成,二人不啻朱棣军中的左膀右臂。
朱毅见殿中安静无人,又问道:“王爷另外问燕王有宜宁公主的消息吗?”
朱棣怔了怔,若无其事地道:“回去告诉你家王爷,宜宁公主被封为东宫才人,又认了曹国公为义兄,今日二月二十出嫁”。
朱毅和王爷的这个“大弟子”原本熟悉,倒蛮为莲花高兴,依言记住准备回去转告王爷。藩王之间按制本来是禁止往来,但战时从权,燕王宁王向来不如何看重这些规矩。但是也不想留下把柄,所以宁可派人传话,反比书信稳妥。
朱棣见朱能张玉进了门,问道:“大宁卫有我一支三千人的蒙古降军,朱能跑一趟去带回来,张玉把营里准备下,不要拆散,单独编个队”。
二人听了都有些兴奋,应声答应:“是!”
朱棣看着几人的背影,听着外面的雨声仍然淅淅沥沥,心中又是一阵阵酸楚。
这一生,真的就这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