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八百六十八章 刘备之怒

第八百六十八章 刘备之怒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成都,西川王府邸。

    刘备看着手中的战报,火冒三丈,忍不住狠狠的把案桌上的所有东西砸在地面,大喝:“一天,仅仅不过一天的时间,培城就丢了,我们蜀军上万精锐将士被打残,死伤惨重,好一个吕蒙,好一个吴军,孤饶不了他们!”

    培城,那可是一个能挡住吴军入川的关隘城池。

    如今就这么随随便便就丢失了,让他心中有些难以接受,而且这对于如今备战之中的蜀军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消息一旦传出去,恐怕在蜀国百姓的心中,他已经落了一个未战先输的形象!

    “大王请息怒!”

    诸葛亮上前一步,低声的劝道。

    这也是他始料不及的事情,但是既然发生了,如今只能想想,如何能弥补。

    “孔明,如此情况,你让我如何息怒!”

    刘备闻言,猛然抬头,目光有些阴霾的看他的一眼,冷冷的道:“你当初不是说伊籍这个大吴使者入川就是为了拖住我们,所以他们吴军应该没有这么快入川的吗?可是你看,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入川≈▼,了!”

    “大王,其实他们打培城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们要先声夺人,一定会选择一战立威,培城丢的有些冤枉了。

    这一战关键在吕蒙,他用了一个损招来算计了三将军,才才让我们丢了培城!”

    诸葛亮微微苦笑,道:“但是吴军的主力还没有完成集合,我们还有一点时间!”

    说来说去,其实这一战还是张飞的错,千叮万嘱,不能出城一战。可他就是出城而战了,要是吴军攻城,没有十天半个月死伤过万,根本拿不下来。

    而且培城后面还有蒹葭关在支持,按照他们预计的,如果吴军的主力没有到。不可能拿下培城。

    可现在,吴军只不过是用一天的时间,仅仅几千伤亡就拿下了培城,他们连增援的机会都没有。

    “哼!”

    刘备闻言,冷哼了一声,没有在说什么,张飞的错就是他的错,这个关口,他不能认错:“既然他孙仲谋要死战。孤也无惧他,来人,给我砍了伊籍,孤要宣战于他!”

    其实他之所以会丢了掉培城,大吴使者伊籍起了很大作用。

    伊籍作为大吴使者入川拜访蜀国,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蛊惑的不少人,不过他所说的吴蜀友好的话。刘备一句都没有相信。

    但是伊籍在无意之中表现出来了吴军如今还没有完全集合的消息,刘备相信了。

    所以在培城方面。刘备放松了不少,他甚至把关羽调回了蒹葭关整军,准备最后的兵马调配,决死一战。

    如果在培城有关羽和张飞在,是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就会被吴军南下。

    “大王,万万不可!”

    诸葛亮闻言。连忙反对的道:“如果我们这时候斩杀伊籍,与我们蜀军大大不利,反而会把吴军入川的战事提前,如今对于蜀国来说,时间是很重要的。城郊大营的兵马已经快训练出来了,我们还需要拖住吴军入川的时间!”

    “孔明,如今吴军都已经打到了培城,马上就要兵临蒹葭关,难道我不斩他的使者,孙仲谋就不会入川了吗?”

    刘备怒火未平,冷冷的道:“伊籍就是孙权放出来一个诱饵,若非他,孤又怎么会上当,他说吴军最少十月份才能出兵,如今看来,吴军早已经集合了兵马!”

    “东吴的确是用伊籍来迷惑我们,连我都上当了,最后导致我们对于培城的一个疏忽,但是我们未必不能反过来用伊籍来稳住东吴!”

    诸葛亮双眸闪烁一抹睿光:“大王,虽然我们如今兵马已经差不多可以动用了,但是我们需要利用蒹葭关和白帝城的关隘,然后以巴郡主要为核心,构造一条坚固的防线,这是需要时间!”

    吴蜀即将到来的这一战没有这么简单。

    吴军集合的几十万兵马,来势汹汹,兵强马壮,诸葛亮就算再猖狂也不认为他们蜀国能胜利,最好的结果就是蜀军能拖垮他们。

    所以蜀军要做好一个长期战役的准备,利用蜀川的地形,狠狠的拖垮吴军主力,然后把吴军一步步逐出蜀川,这就已经算是胜利。

    只要他们渡过这一战的危机,稳坐蜀川,以如今蜀川的文臣武将之能力,有足够的能力发展蜀川,日后足以和东吴曹魏三足鼎立。

    “好!”

    刘备细细的想了想,最后点点头,咬着牙,沉声的道:“孤听你了!”

    他站起来,目光冷然,战意勃勃:“说一千道一万,其实不就是要孤示弱吗,只要能赢这一战,孤愿意做!”

    如今他们被夺取了培城,最后却还要客客气气的接待大吴使者,他的心中有些一丝愤怒,但是和胜利相比,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王圣明!”

    诸葛亮脸上绽放了一抹笑容,刘备为了这一战,已经把所有都放弃了,哪怕是面子,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

    置之死地才能有一丝活路。

    以蜀军如今能调用的兵力,只要刘备给他足够的支持,他有信心打一场辉煌的大战。

    他要一战成名。

    “张任现在如何?”刘备突然问道。

    “大王,我认为,他已经能用了!”诸葛亮想了想,提议的道:“我的意思是,把他调遣去白帝城,让他挡住吴军的其中一路水军兵马,只要白帝城能坚持,那么蒹葭关就稳如泰山!”

    蒹葭关和白帝城一线相连,从水路稳住了整个东侧,只要这两个关隘不丢,吴军不要想迈进蜀川半步。

    “他和赵子龙可有师门之谊!”

    刘备漠然的道:“要是大战当头,他临阵倒戈了,我们恐怕就只能一败涂地了。”

    “应该不会吧?”

    诸葛亮闻言。心中一骇,语气变得不是很坚定,这方面他有些把握不住了,毕竟张任对他们不是很忠心。

    他只是重心于刘璋的儿子,如今的蜀王刘循而已。

    “孔明,我们赌不起!”刘备目光深邃。

    “大王。可是如此一个将才,我们若是不用,那么我们与当年的袁绍有何之区别!”诸葛亮想了想,低声的劝道:“如今京郊大营的兵马都是他一手一脚训练出来了,他若是亲自出战,士气肯定不足!”

    袁绍当年就是没有用鞠义这个将才,最后导致一败涂地。

    “用是一定要用的!”刘备沉吟半响,道:“但是孤始终不能完全的信任于他,用他练兵。已经算是极限,如果用他出战……让翼德为他副将如何?”

    “大王,我怕会起一个反作用!”

    诸葛亮闻言,顿时有些苦笑:“三将军的性情暴躁,战场上除了你和二将军之外,谁都不听,张任他也是一个孤傲之辈,不会让人束手束脚。要是他们两个乱起来,那不就等于自乱阵脚!”

    “翼德经培城一败。应该多少有些长进,孤在开战之前会亲自嘱咐他,让他收敛一下脾气!”

    其实刘备心中最信任的永远都是他们两个结义兄弟。

    张飞就算在培城之战犯错,对他来说,只是一件小事,最多就是口头上怒斥几句。当年就算张飞丢了徐州,他也没有在意。

    诸葛亮闻言,沉吟了半响,想了想爱你之后,他没有在劝。他也算是比较了解刘备,枭雄都有一种本性,一旦执着起来,无人能改变他的决定。

    ————————————————————————————————

    金陵城。

    “哈哈哈,吕蒙,好一个吕蒙!”清晨的阳光映照之下,军机阁的大殿之中响起了东吴大帝孙权朗朗不止的笑声:“培城这一仗打得好!”

    对于孙权来说,打培城,不过是要一个声势,他们能拿下培城已经算是一个大胜仗了。

    还能以如此小的伤亡来夺取刘备麾下的大猛将张飞亲自镇守的培城,这绝对算是一个漂亮无比的战役。

    就算军机阁这些巨头大将之中,也没有一个人能拍着胸口,说自己能比吕蒙做的更好。

    “陛下,培城这一仗可以列入讲武堂的教科书战役案例了!”太尉鞠义微笑的道:“仅仅以数千伤亡,叩开了培城这个关隘,实在难得!”

    “此战役最难得的就是能把张飞引出城而战!”潘凤也点头,道:“吕蒙的法子损了是损了点,但是可说是妙到极点!”

    “以区区一件妇人之衣服,能把张飞引诱出城,绝对是流传千古的战例!”

    “就是太损了,不要说张飞,恐怕我们之中也没有几个能忍得住!”禁卫军统领雷定抖擞了一下,幽幽的道。

    “哼,这就是心性,吕蒙这是算准的张飞的性格!”孙权目光微眯,冷静了下来,分析的道:“要是一般人这虽然是一个大耻辱,虽然大怒,但是未必上当,不过张飞一定上当!”

    “可惜,我们没有能拿下张飞!”

    徐庶目光斜睨了一眼,看了看面容阴沉的孙策,淡淡的道:“要是太史将军最后能拿下张飞,此战便完满了!”

    “张飞!”

    孙策面无表情,但是袖子下的拳头已经攥紧,手背上青筋凹凸:“若有机会,我当亲自领教他,砍下他的头颅!”

    培城之中无疑是一场漂亮的大胜战,但是微中不足了莫过于太史慈在这一战败给了张飞,易导致最后张飞突围而出。

    太史慈的功力,孙策最清楚,张飞能伤了太史慈,只能说,他已经进阶练罡大成。

    “呵呵,事情总不能十全十美的,对了太史慈的伤势如何?”孙权并不是很在意这一点,微笑问道。

    “听说伤的不轻,陛下要不把他调回金陵城修养一番!”徐庶微微一笑,风轻云淡的建议道:“我们大吴还不至于让一个伤兵上战场,尔等说呢?”

    太史慈是孙策的兄弟悍将,有机会能损一损孙策的威信,徐庶当然是不会放过的,太史慈如果要是在这个关头被召回金陵城,入川战役之中,孙策无疑是断了一个助力。

    孙策闻言,目光闪烁了一下,有一丝怒意,但是却不言。

    他的身份还是有些敏感,这里所有人都可以结党营私,就是他不能,哪怕太史慈是他的兄弟,也不能出口相助。

    他出口不是帮太史慈,而是会害了太史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