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 要不打一炮试试?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轩他们一直都关注着河对岸明军的动向,兵力有没有增加,有没有减少,制作了多少木筏等信息都是他们极力去了解的。
而大唐新军派往河对岸潜伏的十多个探子一直都待在河对岸,埋伏起来几乎是二十四小时盯着明军的动向。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对面的明军是铁了心要在澜江渡口过河了,因为根本就没有看到他们派遣大量人马朝着上下游而去。
李轩猜测是因为明军自身也知道,上下游百里之内,也就只有澜江渡口这里最适合渡江了,其他的地方虽然也可以找到一些适合渡江的地方,但是地形却是不一定适合三千多人同一时间内渡江。
至于说找个偏僻地方花上一两天时间偷偷渡江,大唐新军又不傻,明军主力朝着上游或者下游去了,他们肯定会跟踪明军的踪迹啊,到时候河对岸的大唐新军也会做出相对应的部署。
再者,到其他地方渡江,同样需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来制作木筏,要不然的话三千人难不成还能游过去不成?
毕竟澜江并不适合通航,除了有限的几个渡口有着一些小船外,绝大部分河段都是没有船只的,他们没有现成的大量船只可供渡江的情况下,只能是依赖木筏渡江。
而上述,这些都是李轩自己的猜想,而对岸的明军的所作所为也是证实了李轩的猜想是正确的。
河对岸的明军一直都没有去其他地方渡江的打算,而是一心就地制作木筏。
于此同时,大唐新军的后方也是没有出现其他捣乱的明军了。
他们在后来问过了曾子松以及其他明军俘虏后,发现曾子松他们虽然也是从河对岸过来的,但是他们却不是和府城内的明军同属一军,这一百多人实际上是曾子松的私兵。
曾子松身为曾子文的弟弟,在曾子文‘殉国’后,就是按照父死子上,兄死弟上的传统接替曾子文从了军。
不过因为曾子文是因为轻敌冒进这才战死的,因此朝廷那边并没有让曾子松袭千户职务,只是给了百户。
而他所率领的百多士兵,只有数十人是配属的正规军士兵,剩下的数十人都是他私底下招募而来的‘家丁’,招募这些家丁所付出的代价也廉价的很,就是给饭吃而已,和大唐新军招募士兵的条件差不多。
而事实证明,吃饱饭对于那些贫民来说吸引力比想象中的更大,至少曾子松就是轻松招募到了数十人,最后拉出来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军队。
他一直都在老家练兵,等待着机会袭击大唐新军,为兄长曾子文‘报仇雪恨’。
而不久府城明军大举来袭的消息传到曾子松耳中后,他是觉得报仇机会终于是来了,带了一百多人一路西进,但是他却是没有去和府城明军的主力汇合,而是自行挑选了一个渡口偷偷摸摸的渡江。
当时李轩他们的注意力都被从府城过来的三千明军给吸引了,根本就没注意到有一股百来人的明军偷偷摸摸从其他渡口过了江。
过江后,曾子松就开始寻找机会袭击大唐新军的后勤线,打算先袭击大唐新军的后勤线减轻府城明军渡江时的压力。
不过更重要的目的还是想着等府城的明军主力渡江的时候就来一个前后夹击,彻底把伪唐贼军击溃。
可惜的是,他刚过江没蹦跶几天呢,就被郝柏年率军剿灭了。
曾子松所部的一连串行动,也是引来了李轩等大唐核心高层的重视,早在好几天之前就已经是往上游或者下游其他几个适合渡江的的地点派遣了探子进行监视。
监视是否有大规模明军偷偷渡江而已,都不用多少人,一个地方放上两三个人就足够了。
不过,除了曾子松之外,却是没有发现有其他明军选择其他小渡口过河。
如此也是让李轩心中稍安,能够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练兵备战上,他不仅仅是练兵,而且还让人在江边设置了诸多障碍,用以阻碍明军的登陆。
此外他还指挥士兵们沿着江边修筑了一条临时的土垒胸墙,这条胸墙面面向江对岸的那边,足足有两米高,但是面向陆地方向,却是只有一米多点,这是因为胸墙的后面还有着一块半米高可以站人的地方。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道胸墙已经是类似城墙了,但是因为时间紧迫,加上河滩的长度太大,他也不可能让士兵们在这片广阔的河滩都修起一到厚实的城墙来,只能是用土垒的临时胸墙顶替一下。
不过即便是简单的土垒胸墙,但是在防御作战的时候,也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的。
在胸墙的正中间略微靠后的地方,还修筑了一个很显眼的高台,这高台同样是有着土垒的胸墙作为阻拦,但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道胸墙竟然还有和城垛一样的缺口。
如果是稍微有些近现代军事常识的人看到这座土垒高台,那么第一眼就会看出来,这是个炮台。
没错,这座炮台就是给还没有抵达的火炮所准备!
对岸的明军可是带了两门碗口炮过来的,己方如果没有火炮的话,打起来岂不是要吃亏的很,所以在发现明军带了火炮过来后,李轩也是第一时间派人日夜赶回黄竹山,然后把还在试造中的火炮给带过来。
而他派回去的侍卫也没有让他失望,在明军的木筏数量已经多到足够渡江,接下来的几天里随时都能够渡江的时候,他的侍卫终于是把火炮给带来了。
当看到这门火炮的时候,李轩都是忍不住亲自上去摸了两把,这门火炮从外观上来看,已经和他印象中的那些近代前装火炮并没有区别了,有着一根粗大的管子,炮身非常厚实,并且附带有厚实的炮架以及轮子。
整门大炮,重量达到了九百斤,这个数据已经是远远超过了李轩所要求的五百斤,并不符合李轩规划中的营级步兵支援火炮的要求。
如果是行军的话,即便是平原地形,要想这门火炮跟上行军速度,也至少得需要六匹马。
当然了,马匹少到四匹甚至两匹也能拉得动,但是却是很难保持连续行军,因此这没有多少意义。
该炮因为是试验炮,主要还是为了试验造炮的技术,所以造的是比较厚重,而且身管比较长,这实际上是一款很典型,具备了十六、十七世纪特色的前装滑膛加农炮。
这样一款并不太适合大唐新军现阶段要求的加农炮,其威力自然也是不俗的,该炮在黄竹山试射的时候,发射圆形实心铁弹的时候,达到了李轩所要求的五百米有效射程,这个有效射程是指小角度仰射时的有效射程,其命中率较高,同时杀伤力依旧可以保持。
如果是用大角度仰射的话,其射程可以提高到三公里以上,但是这样的射程下,其命中率已经是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样的射程在实战中并不具备价值。
不过即便是五百米的有效射程,这也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大杀器了,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大杀器是目前的大唐新军都用不起的,这不仅仅是因为重量太重,大唐新军没有这么多的马匹来拉炮,更因为铜料昂贵,而且制造长身管火炮更加困难,众多工匠们忙了大半年才手工打造出来这么一门,由此可见制造的难度,而这样生产困难,并且无法量产的火炮,是很难大批量装备的。
因为长身管火炮制造困难,所以黄竹山的那些工匠们已经是改变了想法,他们开始尝试造一些短身管的火炮,不用来发射实心弹,而是用来发射散弹,射程可能没这么远,但是重量和威力却是可以得到保证。
而李轩对此也是支持的,只要是炮,而且还能发挥出相应的战术作用,那么他并不介意用的是臼炮还是加农炮。
火炮运抵后,李轩就是亲自指挥着人把火炮搬上了炮台,其炮口是直指着江对岸的明军!
当火炮搬运了上去后,一旁的陈屠夫也是满脸好奇的围着火炮转圈,然后对旁边一个黄竹山过来的火炮工匠道:“这炮能打到对岸的明军?”
那工匠目测了下河的宽度,然后道:“回将军,我们的这炮最多就只能达到河对岸的河滩,那些明军的营地有些远,打是可以打这么远,但是能不能打中就是不好说了,”
澜江本来就不算什么大江大河,这一段的河面宽也不过两三百米,不过对岸的明军也不是直接驻扎在河滩上啊,人家是驻扎在距离河滩还有几百米的岸上呢,甚至主力的营地都是布置在一片小山坡后面。
大唐新军们知道把营地布置在山坡密林后面,人家明军也不傻啊,可不会傻乎乎的直接在岸边驻扎。
陈屠夫听罢有些惋惜道:“可惜了,要不然的话一炮打过去,那些明军还不得死伤一大片啊!”
而这个时候,一旁的方东全却是道:“明军的营地不好打,但是他们如果要渡江,肯定是要上到滩头来的,到时候这意大利炮就是大有可为,而且现在他们不是在河滩上放了很多木筏吗,那些倒是可以打得到。”
陈屠夫听罢后也是跃跃试试,然后转身对李轩道:“陛下,要不先拿那些木筏练练手,打一炮试试?”
李轩听到这话,左右看了看,然后半是自问,半是询问道:“那就打一炮?”
这话一出,陈屠夫、方东全他们是如同小鸡啄米一样齐齐点头!
李轩当即带着期待道:“行,那就打一炮”
李轩他们一直都关注着河对岸明军的动向,兵力有没有增加,有没有减少,制作了多少木筏等信息都是他们极力去了解的。
而大唐新军派往河对岸潜伏的十多个探子一直都待在河对岸,埋伏起来几乎是二十四小时盯着明军的动向。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对面的明军是铁了心要在澜江渡口过河了,因为根本就没有看到他们派遣大量人马朝着上下游而去。
李轩猜测是因为明军自身也知道,上下游百里之内,也就只有澜江渡口这里最适合渡江了,其他的地方虽然也可以找到一些适合渡江的地方,但是地形却是不一定适合三千多人同一时间内渡江。
至于说找个偏僻地方花上一两天时间偷偷渡江,大唐新军又不傻,明军主力朝着上游或者下游去了,他们肯定会跟踪明军的踪迹啊,到时候河对岸的大唐新军也会做出相对应的部署。
再者,到其他地方渡江,同样需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来制作木筏,要不然的话三千人难不成还能游过去不成?
毕竟澜江并不适合通航,除了有限的几个渡口有着一些小船外,绝大部分河段都是没有船只的,他们没有现成的大量船只可供渡江的情况下,只能是依赖木筏渡江。
而上述,这些都是李轩自己的猜想,而对岸的明军的所作所为也是证实了李轩的猜想是正确的。
河对岸的明军一直都没有去其他地方渡江的打算,而是一心就地制作木筏。
于此同时,大唐新军的后方也是没有出现其他捣乱的明军了。
他们在后来问过了曾子松以及其他明军俘虏后,发现曾子松他们虽然也是从河对岸过来的,但是他们却不是和府城内的明军同属一军,这一百多人实际上是曾子松的私兵。
曾子松身为曾子文的弟弟,在曾子文‘殉国’后,就是按照父死子上,兄死弟上的传统接替曾子文从了军。
不过因为曾子文是因为轻敌冒进这才战死的,因此朝廷那边并没有让曾子松袭千户职务,只是给了百户。
而他所率领的百多士兵,只有数十人是配属的正规军士兵,剩下的数十人都是他私底下招募而来的‘家丁’,招募这些家丁所付出的代价也廉价的很,就是给饭吃而已,和大唐新军招募士兵的条件差不多。
而事实证明,吃饱饭对于那些贫民来说吸引力比想象中的更大,至少曾子松就是轻松招募到了数十人,最后拉出来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军队。
他一直都在老家练兵,等待着机会袭击大唐新军,为兄长曾子文‘报仇雪恨’。
而不久府城明军大举来袭的消息传到曾子松耳中后,他是觉得报仇机会终于是来了,带了一百多人一路西进,但是他却是没有去和府城明军的主力汇合,而是自行挑选了一个渡口偷偷摸摸的渡江。
当时李轩他们的注意力都被从府城过来的三千明军给吸引了,根本就没注意到有一股百来人的明军偷偷摸摸从其他渡口过了江。
过江后,曾子松就开始寻找机会袭击大唐新军的后勤线,打算先袭击大唐新军的后勤线减轻府城明军渡江时的压力。
不过更重要的目的还是想着等府城的明军主力渡江的时候就来一个前后夹击,彻底把伪唐贼军击溃。
可惜的是,他刚过江没蹦跶几天呢,就被郝柏年率军剿灭了。
曾子松所部的一连串行动,也是引来了李轩等大唐核心高层的重视,早在好几天之前就已经是往上游或者下游其他几个适合渡江的的地点派遣了探子进行监视。
监视是否有大规模明军偷偷渡江而已,都不用多少人,一个地方放上两三个人就足够了。
不过,除了曾子松之外,却是没有发现有其他明军选择其他小渡口过河。
如此也是让李轩心中稍安,能够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练兵备战上,他不仅仅是练兵,而且还让人在江边设置了诸多障碍,用以阻碍明军的登陆。
此外他还指挥士兵们沿着江边修筑了一条临时的土垒胸墙,这条胸墙面面向江对岸的那边,足足有两米高,但是面向陆地方向,却是只有一米多点,这是因为胸墙的后面还有着一块半米高可以站人的地方。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道胸墙已经是类似城墙了,但是因为时间紧迫,加上河滩的长度太大,他也不可能让士兵们在这片广阔的河滩都修起一到厚实的城墙来,只能是用土垒的临时胸墙顶替一下。
不过即便是简单的土垒胸墙,但是在防御作战的时候,也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的。
在胸墙的正中间略微靠后的地方,还修筑了一个很显眼的高台,这高台同样是有着土垒的胸墙作为阻拦,但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道胸墙竟然还有和城垛一样的缺口。
如果是稍微有些近现代军事常识的人看到这座土垒高台,那么第一眼就会看出来,这是个炮台。
没错,这座炮台就是给还没有抵达的火炮所准备!
对岸的明军可是带了两门碗口炮过来的,己方如果没有火炮的话,打起来岂不是要吃亏的很,所以在发现明军带了火炮过来后,李轩也是第一时间派人日夜赶回黄竹山,然后把还在试造中的火炮给带过来。
而他派回去的侍卫也没有让他失望,在明军的木筏数量已经多到足够渡江,接下来的几天里随时都能够渡江的时候,他的侍卫终于是把火炮给带来了。
当看到这门火炮的时候,李轩都是忍不住亲自上去摸了两把,这门火炮从外观上来看,已经和他印象中的那些近代前装火炮并没有区别了,有着一根粗大的管子,炮身非常厚实,并且附带有厚实的炮架以及轮子。
整门大炮,重量达到了九百斤,这个数据已经是远远超过了李轩所要求的五百斤,并不符合李轩规划中的营级步兵支援火炮的要求。
如果是行军的话,即便是平原地形,要想这门火炮跟上行军速度,也至少得需要六匹马。
当然了,马匹少到四匹甚至两匹也能拉得动,但是却是很难保持连续行军,因此这没有多少意义。
该炮因为是试验炮,主要还是为了试验造炮的技术,所以造的是比较厚重,而且身管比较长,这实际上是一款很典型,具备了十六、十七世纪特色的前装滑膛加农炮。
这样一款并不太适合大唐新军现阶段要求的加农炮,其威力自然也是不俗的,该炮在黄竹山试射的时候,发射圆形实心铁弹的时候,达到了李轩所要求的五百米有效射程,这个有效射程是指小角度仰射时的有效射程,其命中率较高,同时杀伤力依旧可以保持。
如果是用大角度仰射的话,其射程可以提高到三公里以上,但是这样的射程下,其命中率已经是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样的射程在实战中并不具备价值。
不过即便是五百米的有效射程,这也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大杀器了,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大杀器是目前的大唐新军都用不起的,这不仅仅是因为重量太重,大唐新军没有这么多的马匹来拉炮,更因为铜料昂贵,而且制造长身管火炮更加困难,众多工匠们忙了大半年才手工打造出来这么一门,由此可见制造的难度,而这样生产困难,并且无法量产的火炮,是很难大批量装备的。
因为长身管火炮制造困难,所以黄竹山的那些工匠们已经是改变了想法,他们开始尝试造一些短身管的火炮,不用来发射实心弹,而是用来发射散弹,射程可能没这么远,但是重量和威力却是可以得到保证。
而李轩对此也是支持的,只要是炮,而且还能发挥出相应的战术作用,那么他并不介意用的是臼炮还是加农炮。
火炮运抵后,李轩就是亲自指挥着人把火炮搬上了炮台,其炮口是直指着江对岸的明军!
当火炮搬运了上去后,一旁的陈屠夫也是满脸好奇的围着火炮转圈,然后对旁边一个黄竹山过来的火炮工匠道:“这炮能打到对岸的明军?”
那工匠目测了下河的宽度,然后道:“回将军,我们的这炮最多就只能达到河对岸的河滩,那些明军的营地有些远,打是可以打这么远,但是能不能打中就是不好说了,”
澜江本来就不算什么大江大河,这一段的河面宽也不过两三百米,不过对岸的明军也不是直接驻扎在河滩上啊,人家是驻扎在距离河滩还有几百米的岸上呢,甚至主力的营地都是布置在一片小山坡后面。
大唐新军们知道把营地布置在山坡密林后面,人家明军也不傻啊,可不会傻乎乎的直接在岸边驻扎。
陈屠夫听罢有些惋惜道:“可惜了,要不然的话一炮打过去,那些明军还不得死伤一大片啊!”
而这个时候,一旁的方东全却是道:“明军的营地不好打,但是他们如果要渡江,肯定是要上到滩头来的,到时候这意大利炮就是大有可为,而且现在他们不是在河滩上放了很多木筏吗,那些倒是可以打得到。”
陈屠夫听罢后也是跃跃试试,然后转身对李轩道:“陛下,要不先拿那些木筏练练手,打一炮试试?”
李轩听到这话,左右看了看,然后半是自问,半是询问道:“那就打一炮?”
这话一出,陈屠夫、方东全他们是如同小鸡啄米一样齐齐点头!
李轩当即带着期待道:“行,那就打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