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本土和海外领地的利益矛盾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唐帝国的海外领地诸多政策,是非常严厉的。
文化上,自然是采用了灭绝当地文化,从文字到书籍再到服饰,能灭绝的就绝不留下,通通用大唐文化代替。
至于说宣传方面就更不用说了,禁止任何非官方的报社、出版社、书店等,反正和纸张,文字有关的,除了官方的外,其他的都不允许。
在海外领地,非帝国官方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通通都是禁书,同时禁制私人经营书籍贩卖。
教育上,则是采取了限制教育,帝国会在海外领地设立官办小学,给移民当地的帝国子民的子女就读。
不过只局限于小学,官方并不会在海外领地设立中学等中等以上教育机构。
而且和帝国在本土鼓励私立教育不一样,在海外领地里,帝国是禁止私立教育的,并不允许民间自行举办学校。
海外领地的帝国子民在接受了小学教育后,如果要进一步读书,就需要返回帝国本土上中学了,为此,帝国对沿海的几个省份下属的州府,都是和海外领地进行一对一的对接,比如说广州府,对接的就是马六甲州。
马六甲州的帝国子民在当地读完小学后,就可以直接报告广州的中学。
不过这些海外领地的学校,只对普通帝国子民的子女开放,不对任何非帝国子民开放。
大唐从不玩留学生这一套,帝国的教育体系,近代科学知识,只对帝国子民开放,至于那些土著们,还是继续愚昧下去好了。
同时这些海外领地的官办小学,也不对官员子女开放。
不过这并不是说直接禁制,之所以不对官员子女开放,那纯粹是因为吏部明文规定:为了保护帝国官未成年子女的安全,解决前往海外领地任务的官员的后顾之忧,特别规定,帝国官员前往海外领地任职的时候,不得携带未成年女子随同前往。
官员的未成年子女去都不让去海外领地,自然也就谈不上在海外领地接受教育了。
在技术管制上,这一点更加严厉,在当地成立工厂需要登记批准,哪怕是国企部、皇室资产科所属企业都一样。
而且工人数量多一些的工厂,都不可能获得批准,能够批准的其实都是传统的手工业,这些也只是手工作坊,而不是近代工厂。
更重要的是,进出口委员会眼里规定,海外领地的机构或者个人,哪怕是军队从本土往海外运走任何类型的机械设备都需要进出口委员会进行申请,并获得批准,哪怕只是一颗螺丝钉。
恩,其实也不用去申请,因为百分百是不会批准的,进出口委员会自从成立以来,将近二十年了,但是从未批准过哪怕一颗螺丝钉的出口。
当年大唐陆海军登陆马六甲,陆军方面就是想要在马六甲临时建设一条登陆铁路,从国内运输铁轨和火车头过来,但是都是被进出口委员会直接拒绝了。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帝国对海外领地的掌控力度,避免技术外泄,但是这些政策不可避免的会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禁制机械设备的出口,更是影响了海外领地的经济发展,因为这也意味着海外领地想要发展工业的路子是被彻底堵死了。
然而即便如此,帝国高层也是坚定不移的执行着严格的海外领地统治政策以及进出口管制政策。
因为在大唐的高层以及国内的主要企业管理层的心中,最美好的世界版图是这样的:帝国本土成为世界工厂,其他地方则是原料供应地。
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业原料、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帝国本土,原料进入工厂,变成各种工业产品,然后这些工业产品从帝国本土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由此形成了一个原料、生产、销售的循环!
当然了,这种模式也只是帝国高层的一厢情愿而已,现在还能施行,但是少则数十年,多上百年,帝国的海外领地定然是不会甘心充当工业原料的供应地和消费市场的。
历史上美国是怎么独立的?
表面上的原因很多,但是究其本质,那就是本土和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分工上的矛盾。
英国移民到北美洲的后代们,他们通过了数百年的积累,已经是完成了初步的原始资源的积累,自然是不甘心只充当工业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他们迫切的想要获得经济循环体系里的利润最为丰厚的部分,也就是工业生产部分。
凭什么北美洲那么大的市场,都被本土的那些商人们给侵占了,而我们只能去种地?
所以他们也建立了工厂,但是更悲催的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这些工厂的技术都不咋地,是竞争不国本土的工厂的。
最后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造反呗!
于是乎,那些工厂主们,高喊着自由,挥舞着皮鞭驱赶着自己工厂里的奴工发动了独立革命。
当然了,这些太过直白的形容,兴许不太恰当,不过这个世界的本质说来说去都是利益的冲突和矛盾,一些看似高大上的东西,仔细的看,深入的看,就会发现里面的本质依旧是非常纯粹的,那就是利益之争。
大唐帝国的海外领地管理政策,自然是有诸多缺陷的,而且这些缺陷有一些甚至都是致命的。
不过这些致命的缺陷要爆发出来,最少也得几十年以后了,几十年后李轩还是不是活着都还是两说的事,他才不会为几十年后的这种风险而操心嗯。
再说,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利益。
等他死了以后,他的继任者改动殖民地的政策也是大概率的事,毕竟和李轩这么偏激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如果换了思维正常的皇帝,不是穿越者的皇帝,那么是不太可能在统一帝国后,还没来得及修生养息,也没有去享受荣华富贵的人生,就是迫不及待的推动全球扩张计划的。
试图征服全球!
这种事在任何一个正常人看起来都是天荒夜谈,也就只有李轩这种穿越者才能够干得出来,而且是不顾后果的去做!
基于大唐帝国的全球战略以及海外领地的政策,西印州南非城的造船厂虽然是恢复生产了,但是生产方式和以往葡萄牙人的时代一样,没有任何的机械设备。
没办法,帝国禁制任何的机械设备出口,进出口委员会那边恨不得是禁制哪怕一颗螺丝钉流出帝国本土!
别说南非港这样的海外领地了,就算是已经是被划入帝国本土的北海省以及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这四个地方,依旧是属于出口管制区域。
上述地区虽然名义上已经是归属本土了,但是当地的人口结构依旧是土著为主,帝国子民在吕宋省和万丹省、马六甲州三地加起来,也不过百万人口而已,然而当地的土著有多少?鬼知道有多少!
北海省那边也是如此,帝国针对北海省的大规模移民才刚开始呢,整个移民计划最少也需要五年甚至十年以上,才有可能让帝国子民占据整个北海省,并成为当地的主体民族。
在帝国子民彻底占领当地之前,帝国是不会考虑对当地放开技术管制的!
南非造船厂,嫡属于西印州财政的官办造船厂,自从恢复生产后,除了给来到南非港的船只提供修缮外,主要任务就是生产海军使用的近海巡逻舰、港务船只等小型船只。
而这些近海巡逻舰的吨位一般都不大,比如说港口里使用的小型船只,几十吨都算是大了,一些只有几吨的小船也有呢。
哪怕是海军的近海巡逻舰,也不过一百多吨而已。
大唐海军的近海巡逻舰,发展多年,早已经是形成了完善的多个系列,从数十吨到百吨一直到两百多吨都有。
并且是根据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而安排不同的近海巡逻船只。
而最近这些年,因为运输问题,一些距离过远的海外领地所使用的中小船只,基本上已经是在当地自行建造了。
比如说美洲的新金山,那地方距离帝国本土遥远无比,中间隔着一个太平洋啊,就近海巡逻舰那百来吨的体量,根本无法横跨太平洋。
非洲的西印州也是属于同样的情况,距离过于遥远,运输困难,所以一些殖民地使用的中小船只,往往是倾向于在当地建造。
当然了,在殖民地造船,也是不能违反进出口委员会的相关规定,这些殖民地里的造船厂是无法获得机械设备的,只能是用传统的造船方法进行造船。
不过他们造的也都是小船,而且也不是什么国内最先进的蒸汽钢铁船只,只是一些风帆木制船只而已,用传统的方式也是一样造,顶多就是效率慢一些而已。
南非造船厂恢复生产后,给海军是先后造了好几条的近海巡逻舰了,此外还从西印城以及马达城里抽调了部分巡逻舰,这才让南非城里拥有十多艘的近海巡逻舰舰队,日夜巡逻着,配合主力战舰封锁着整个南非海域!
大唐帝国的海外领地诸多政策,是非常严厉的。
文化上,自然是采用了灭绝当地文化,从文字到书籍再到服饰,能灭绝的就绝不留下,通通用大唐文化代替。
至于说宣传方面就更不用说了,禁止任何非官方的报社、出版社、书店等,反正和纸张,文字有关的,除了官方的外,其他的都不允许。
在海外领地,非帝国官方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通通都是禁书,同时禁制私人经营书籍贩卖。
教育上,则是采取了限制教育,帝国会在海外领地设立官办小学,给移民当地的帝国子民的子女就读。
不过只局限于小学,官方并不会在海外领地设立中学等中等以上教育机构。
而且和帝国在本土鼓励私立教育不一样,在海外领地里,帝国是禁止私立教育的,并不允许民间自行举办学校。
海外领地的帝国子民在接受了小学教育后,如果要进一步读书,就需要返回帝国本土上中学了,为此,帝国对沿海的几个省份下属的州府,都是和海外领地进行一对一的对接,比如说广州府,对接的就是马六甲州。
马六甲州的帝国子民在当地读完小学后,就可以直接报告广州的中学。
不过这些海外领地的学校,只对普通帝国子民的子女开放,不对任何非帝国子民开放。
大唐从不玩留学生这一套,帝国的教育体系,近代科学知识,只对帝国子民开放,至于那些土著们,还是继续愚昧下去好了。
同时这些海外领地的官办小学,也不对官员子女开放。
不过这并不是说直接禁制,之所以不对官员子女开放,那纯粹是因为吏部明文规定:为了保护帝国官未成年子女的安全,解决前往海外领地任务的官员的后顾之忧,特别规定,帝国官员前往海外领地任职的时候,不得携带未成年女子随同前往。
官员的未成年子女去都不让去海外领地,自然也就谈不上在海外领地接受教育了。
在技术管制上,这一点更加严厉,在当地成立工厂需要登记批准,哪怕是国企部、皇室资产科所属企业都一样。
而且工人数量多一些的工厂,都不可能获得批准,能够批准的其实都是传统的手工业,这些也只是手工作坊,而不是近代工厂。
更重要的是,进出口委员会眼里规定,海外领地的机构或者个人,哪怕是军队从本土往海外运走任何类型的机械设备都需要进出口委员会进行申请,并获得批准,哪怕只是一颗螺丝钉。
恩,其实也不用去申请,因为百分百是不会批准的,进出口委员会自从成立以来,将近二十年了,但是从未批准过哪怕一颗螺丝钉的出口。
当年大唐陆海军登陆马六甲,陆军方面就是想要在马六甲临时建设一条登陆铁路,从国内运输铁轨和火车头过来,但是都是被进出口委员会直接拒绝了。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帝国对海外领地的掌控力度,避免技术外泄,但是这些政策不可避免的会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禁制机械设备的出口,更是影响了海外领地的经济发展,因为这也意味着海外领地想要发展工业的路子是被彻底堵死了。
然而即便如此,帝国高层也是坚定不移的执行着严格的海外领地统治政策以及进出口管制政策。
因为在大唐的高层以及国内的主要企业管理层的心中,最美好的世界版图是这样的:帝国本土成为世界工厂,其他地方则是原料供应地。
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业原料、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帝国本土,原料进入工厂,变成各种工业产品,然后这些工业产品从帝国本土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由此形成了一个原料、生产、销售的循环!
当然了,这种模式也只是帝国高层的一厢情愿而已,现在还能施行,但是少则数十年,多上百年,帝国的海外领地定然是不会甘心充当工业原料的供应地和消费市场的。
历史上美国是怎么独立的?
表面上的原因很多,但是究其本质,那就是本土和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分工上的矛盾。
英国移民到北美洲的后代们,他们通过了数百年的积累,已经是完成了初步的原始资源的积累,自然是不甘心只充当工业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他们迫切的想要获得经济循环体系里的利润最为丰厚的部分,也就是工业生产部分。
凭什么北美洲那么大的市场,都被本土的那些商人们给侵占了,而我们只能去种地?
所以他们也建立了工厂,但是更悲催的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这些工厂的技术都不咋地,是竞争不国本土的工厂的。
最后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造反呗!
于是乎,那些工厂主们,高喊着自由,挥舞着皮鞭驱赶着自己工厂里的奴工发动了独立革命。
当然了,这些太过直白的形容,兴许不太恰当,不过这个世界的本质说来说去都是利益的冲突和矛盾,一些看似高大上的东西,仔细的看,深入的看,就会发现里面的本质依旧是非常纯粹的,那就是利益之争。
大唐帝国的海外领地管理政策,自然是有诸多缺陷的,而且这些缺陷有一些甚至都是致命的。
不过这些致命的缺陷要爆发出来,最少也得几十年以后了,几十年后李轩还是不是活着都还是两说的事,他才不会为几十年后的这种风险而操心嗯。
再说,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利益。
等他死了以后,他的继任者改动殖民地的政策也是大概率的事,毕竟和李轩这么偏激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如果换了思维正常的皇帝,不是穿越者的皇帝,那么是不太可能在统一帝国后,还没来得及修生养息,也没有去享受荣华富贵的人生,就是迫不及待的推动全球扩张计划的。
试图征服全球!
这种事在任何一个正常人看起来都是天荒夜谈,也就只有李轩这种穿越者才能够干得出来,而且是不顾后果的去做!
基于大唐帝国的全球战略以及海外领地的政策,西印州南非城的造船厂虽然是恢复生产了,但是生产方式和以往葡萄牙人的时代一样,没有任何的机械设备。
没办法,帝国禁制任何的机械设备出口,进出口委员会那边恨不得是禁制哪怕一颗螺丝钉流出帝国本土!
别说南非港这样的海外领地了,就算是已经是被划入帝国本土的北海省以及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这四个地方,依旧是属于出口管制区域。
上述地区虽然名义上已经是归属本土了,但是当地的人口结构依旧是土著为主,帝国子民在吕宋省和万丹省、马六甲州三地加起来,也不过百万人口而已,然而当地的土著有多少?鬼知道有多少!
北海省那边也是如此,帝国针对北海省的大规模移民才刚开始呢,整个移民计划最少也需要五年甚至十年以上,才有可能让帝国子民占据整个北海省,并成为当地的主体民族。
在帝国子民彻底占领当地之前,帝国是不会考虑对当地放开技术管制的!
南非造船厂,嫡属于西印州财政的官办造船厂,自从恢复生产后,除了给来到南非港的船只提供修缮外,主要任务就是生产海军使用的近海巡逻舰、港务船只等小型船只。
而这些近海巡逻舰的吨位一般都不大,比如说港口里使用的小型船只,几十吨都算是大了,一些只有几吨的小船也有呢。
哪怕是海军的近海巡逻舰,也不过一百多吨而已。
大唐海军的近海巡逻舰,发展多年,早已经是形成了完善的多个系列,从数十吨到百吨一直到两百多吨都有。
并且是根据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而安排不同的近海巡逻船只。
而最近这些年,因为运输问题,一些距离过远的海外领地所使用的中小船只,基本上已经是在当地自行建造了。
比如说美洲的新金山,那地方距离帝国本土遥远无比,中间隔着一个太平洋啊,就近海巡逻舰那百来吨的体量,根本无法横跨太平洋。
非洲的西印州也是属于同样的情况,距离过于遥远,运输困难,所以一些殖民地使用的中小船只,往往是倾向于在当地建造。
当然了,在殖民地造船,也是不能违反进出口委员会的相关规定,这些殖民地里的造船厂是无法获得机械设备的,只能是用传统的造船方法进行造船。
不过他们造的也都是小船,而且也不是什么国内最先进的蒸汽钢铁船只,只是一些风帆木制船只而已,用传统的方式也是一样造,顶多就是效率慢一些而已。
南非造船厂恢复生产后,给海军是先后造了好几条的近海巡逻舰了,此外还从西印城以及马达城里抽调了部分巡逻舰,这才让南非城里拥有十多艘的近海巡逻舰舰队,日夜巡逻着,配合主力战舰封锁着整个南非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