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相遇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斗笠少年与郎中三日后到达德庆,几乎是一下船,就展开了4曹查。他们要找的人就隐藏在沈家,而沈家又是从东莞正式被调入德庆的,在千户所一定会有留档。只是他们没有官家身份,不好从千户所下手,便先找上了千户所驻地周边的小商家、小饭庄、小酒馆。
他们眼光很准,不到一天时间,就打听到了不少沈家的消息。
沈家确实在几个月前来到了德庆,就分配在九市百户所,听说是做的巡守林场的差使。这个差使虽劳累了些,但只要操作得当,油水是很足的,先前负责这项差使的几家军户都占了便宜,沈家因为章家相让才得到这个差使,很多人都认为他们走了狗屎运。只是沈家人在军户中的名声很差,据说他家男人好吃懒做,手上有伤,不方便参与士兵操练,能做个军余,得了个好差事,已是看在他与章家有亲、而他小舅子又是个修军械的好手的份上了,但他那个老婆却总是在人前抱怨章家无情无义,不肯将他男人提为正军,还常常说起他们从前在东莞千户所时有多么风光,曾经拦截过多少走私的海商,又见识过多么珍贵的珠宝香料等等。
那些小商家、小酒馆的老板娘们都对沈儒平的老婆十分厌恶,因为她总是对她们露出轻蔑的神色,好象她们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妇人,而她却是高高在上的贵妇似的,每次见到沈儒平的老婆,她们都忍不住要奚落几句。最近这个月,听说沈家总算倒了霉,她们都在暗地里乐。据说因为沈家人总是说章家的坏话,惹来章家不满,特地疏远了他们,结果就有不少看不惯的人在暗地里给他们下绊子,章家一律袖手旁观·沈家的男人先是被派去扫猪场,又因为巡视林场时偷懒被人告上了衙门,挨了知州大人好一顿训斥,还被扣了半年钱粮;紧接着沈家婆娘在市集上买菜时与人拌了几句嘴·叫人刮了两个大耳光,她哭闹着不肯罢休,有人劝她别闹了,反叫她骂了一顿,结果在九市一带声名一落千丈,如今都没人肯找沈家母女做针线了,他家女儿想上集市卖绣品·别人都绕着她走。
钱粮被扣,又没法通过卖针线贴补家计,沈家无力支撑,只能老老实实去求章家。
章家给他们送去了米面瓜菜,他们才免去饿死的命运,世人都赞章家以德报怨,行事宽仁,而沈家夫妻则再也不敢说半句章家的坏话了。
这些都是九市百户所的军户眷属进城时闲谈传开的·因沈家得了巡林场的好差事,许多人都等着看他们笑话。若不是章家老二在卫所内地位稳固,章家三媳妇又跟千户大人的小妾有私交·只怕早有人抢那差事去了。
郎中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他本以为沈家人应该是清正耿直的忠臣,不然也不会为了拯救皇太孙而做出这么多牺牲,可听这些百姓与军户的闲言,沈家人比他想象的差得太远了,以至于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弄错了人。也许······他们议论的是另一个沈家?
少年却只是冷笑以对:“这有什么可奇怪的?沈家老爷子或许还能让人觉得有些清正忠直之风,但他的儿女却没学到他的优点。当年若不是沈老爷子那气度还能唬弄人,你当他家能攀上这么多显赫的姻亲郎中古怪地看了他一眼:“小友,这沈家······不是你的外家么?身为外孙,不好这般说长辈的不是吧?”
少年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谁是他家外孙?我母家娘家姓张!”
郎中欲言又止·想起在主上身边的亲信圈子里流传的关于这位少年死里逃生的经历,他决定还是少说几句,便扯开了话题:“这些传闻里头,似乎都少了某个人,小友可曾留意到?”
少年默然。传闻中完全没有沈家儿子的消息,甚至没人留意到沈家还有一个儿子!听到这个问题的人都纷纷露出讶色:“沈老大居然还有儿子?他们夫妻只带着一个闺女度日·说实话他那闺女倒是不错,长得清秀,说话行事也知礼,不象她父母那般可恶,可从没听说她还有兄弟啊?你是不是记错了?”
有些嘴巴不好的人甚至还取笑说:“沈老赖那人怎么可能会有儿子?不修阴德的家伙,注定了要无子送终的!”
沈儒平目前自然是无子送终的,郎中与少年都了解到,沈家独子早在流放路上就夭折了,据某人说是为了救太孙才不得已牺牲的。如今这种说法的可信度自然是打了折扣,但沈家名义上确实有个“儿子”,而这个“儿子”,就是他们千里迢迢前来岭南要寻找的前皇太孙朱文至。
少年想了想:“或许是沈家到了德庆后,章家知道真相,便立刻将人保护起来了,不让他与外人接触?从传言来看,章沈两家显然有些不和,章家是不会放任沈家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郎中眯了眯眼:“胡四海……”
两人对望一眼,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传闻中沈家还有个会修军械的小舅子。沈儒平之妻杜氏的亲兄弟早在当年沈家出事时就与她断绝了关系,哪里还有什么沈家的小舅子随他家一同前来德庆?再一打听那“小舅子”的姓名,得知是古月海,他们便立刻判断出这是胡四海的化名。少年有些激动地道:“胡四海在到父亲身边侍候之前,是在兵仗局当差的!他手极巧,小时候我不慎将欧阳太傅送的自行船给摔坏了,就是他帮我修好!每年秋季游猎,他也始终跟在父亲身边,无论是谁的弓弦坏了,他马上就能修补妥当,寻常军械想必也不在他话下!”但他只激动了一小会儿,便马上冷静下来,语气也变得冷淡多了:“不过,若是他跟兄长在一起,应该更倾向于沈家,而不是与章家亲近。他对太子妃的忠心早已盖过了一切,想必会对章沈氏更为信任。”
胡四海的消息还是不难打听到的。
从他到达德庆开始,数月来·也就是每月到千户所去了三次,基本都是去修军械的,听说修得挺好,无论是千户大人还是底下的士兵军官都很满意。据见过的人形容·这“古月海”约三十多岁年纪,中等个子,面白无须,说话很是文气,只是十分沉默寡言,不大喜欢跟人来往,做事时也是独个儿忙活·从不叫人帮忙,虽然因为一手好技术备受尊崇,却从来没答应过跟别的士兵一起去喝酒取乐,甚至有人听说他还未娶妻,想要给他牵线做媒,他也断然回绝了。为着他这孤僻性子,他人缘渐渐差了下来,若不是没有别的坏毛病·早就惹人生厌了。倒是有人想起他跟沈儒平的老婆是表姐弟,背地里笑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有人心中生疑·沈儒平的老婆虽然憔悴,但看年纪无论如何也不超过三十岁,怎会反而是这“古月海”的姐姐?若说是兄妹还更合理些。
郎中与少年打听到这里,基本已经可以确定这“古月海”绝对就是胡四海了。而且这人神出鬼没,又不喜与人来往,修完军械后即使时间再晚也要赶回九市,活计做不完宁可第二天一大早赶来,也不愿在城中过夜,极有可能是因为家中有人离不得他照顾。只可惜德庆城里打听不到“古月海”的住处,据说没人去过他家·只知道他是九市百户所名册上的人而已。
沈家与章家也都在九市,这意味着,皇太孙也十有八九是在那里。
郎中与少年立刻赶赴九市镇,没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章家与沈家的住址。因为先前听到的传言与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不符,为了确认谁是谁非,他们并未惊动这两家·只是在暗中观察。少年去监视章家,郎中则负责沈家,一天过后再碰头交换情报,发现无论是哪一家,都不曾收留皇太孙,那么皇太孙到底在哪里呢?
郎中思索过后道:“直接找上沈家问吧,信是他们递过去的,太孙前几年也是藏在他家,想必他家对此事最清楚。”
少年默了一默,道:“还是先不要惊动沈家的好。信虽是姓沈的人寄出,但你别忘了,她是章家人,又是通过章家的亲戚传的信。再者,照如今的形势看来,章家知道兄长下落的可能性更大。”
郎中皱眉道:“那就直接找上章家问?但我今天冷眼瞧着他家的动静,他们家人似乎对长媳十分冷淡,会不会是不满她救下了太孙?”
少年紧紧盯住了他:“光生,虽说我们所知道的消息,都是从章沈氏的信中来,但那不代表她所说的就都是实话。她是章家的媳妇,离开婆家人,与娘家人在一起过了三年,直至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方才回到婆家,还带上了娘家人。这无论如何也说不上理直气壮。而章家若是当真薄待于她,也就不会接她回来,更不会替她捎那封信去处边了。别说是她,就连章家老爷子,想要给长子去一封信,也要花上半年,这事绝不象你我想象的那么容易办成。”
郎中有些讪讪地:“小友多心了,我不过就是这么一说。”
“先生还是要先把事情理清楚的好。”少年淡淡地道,“若不然,一见了章家人,言语间就得把人得罪了。你心里要清楚,沈李两家虽将兄长护住,又照顾了他三年,但他们的做法并不明智。岭南地处偏远,又消息闭塞,若不是章家还有个行商的姻亲,能天南地北地替人传信,只怕终我们一生也无法知道兄长的下落。而李家又半路背叛,沈家无能,几乎连累兄长涉险,是章家将兄长救出来的。你不能因为一个行事有偏颇、又有不孝行径的妇人几句非议,便忘了章家也是兄长与我的血亲长辈,还对我们兄弟有救命大恩。”
郎中哑然,过了好一会儿才勉强笑道:“是我莽撞了,还望小友见谅。”仔细想想,眼前这位主儿也好,太孙也好,都是自小与章家常来常往的,即使因着悼仁太子妃沈氏之故,与沈家也颇为亲近,却不代表就会更信任沈家。自己只因看在悼仁太子妃份上,更看重沈家′确实有失偏颇了,倘若这章沈两家就如传闻中那般,一仁厚,一不堪·那哪一家真是真正值得信任的,也就不必怀疑了。
少年见郎中想明白了过来,神色也缓和了些:“先生别生气·其实我的本意只是希望暂时不要惊动章沈两家,而直接找到兄长,把你家主上的用意先跟他说明白了。你也知道,你家主上所谋划的大事有多要紧·要是走漏了风声,可就大不妙-了。况且章沈两家得知你家主上的计划,也可能各有私心,未必会那么容易让你我将带走的。因此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先说服兄长,只要兄长坚持,章沈两家也不好拦着。”
郎中听得有些糊涂了,这位主儿方才不是说······章家信得过·沈家却未必么?怎么现在又说章家可能跟沈家一样,为了私利就阻碍他们呢?
少年见对方目露疑惑,不由得移开了视线。他确实是这么想的′只是……不想告诉沈家,是怕沈家因私心而阻拦,不想告诉章家,却是不希望将章家卷进这件事里头。他心里很清楚,眼前这个同伴的主上所谋划的事,未必是光明正大的。
郎中见了少年的神情,便知道他定有自己的打算,暗暗思索片刻,脸上不露异色:“那依小友的主意,你我该如何行事呢?郭钊可能很快就要到了·为防万一,我们最好别拖太久。”
少年将视线转到其他方向:“沈家人一直照顾兄长,而兄长与他身边的胡四海都与沈家更亲近,所以我认为……盯紧沈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好吧。”郎中盯着少年,“那我就日夜监视沈家众人的动静′那小友又打算怎么做?”
“我会留意章家人的行动。”少年转向他,“先生别急,照我们打听到的消息来看,胡四海每月月初必定会进城检修军械,今日已是三月二十八了,只要他出出在千户所里,我们跟紧他,总能找到他的住处。”
郎中缓缓点了点头:“好,我会雇人留意他是否出现在千户所里,只要一有消息,我们就赶到通往德庆城的必经之路上等候他回来。在那之前,我会留意沈家的动静。”
郎中做出这个决定后,没两天就有些后悔了。沈家人的生活乏善可陈,而沈儒平之妻杜氏几乎每天都要为了点小事跟左邻右舍争吵不休,叫他听得头痛不已。难道沈家果真不是他想象中的忠正儒雅之辈?反倒是章家,总是时不时给沈家送些东西来,处处照应他们。他是不是该改变一下自己的看法了?
在他纠结犹豫之际,他的同伴却要悠哉多了。少年总是远远地观察章家人的生活,心里隐隐生出亲切之心。章家人的生活很规律,章老爷子每天早上去镇上或村里找朋友聊天,午后去柑园里喂鸭子;章家老二、老三白天结伴去百户所当差,傍晚一道回家;两个媳妇出门少些,也常常会出现在院子里,做饭、聊天,有时拌几句嘴;老二的妾则天天去镇上买菜,与旁人闲聊;小儿子常常与村里的孩子一道玩耍,两个女儿会到江边洗衣服、抓鱼,小女儿偶尔会上山转悠,采些果子、花草回来。这家人本是京城里最显贵的勋爵之家,沦落到偏远的岭南山村中,却象寻常百姓人家一般生活着,丝毫没有丧气的模样,叫人心中佩服不已。
他还留意到,沈家的女儿总是来找章家的两个女孩子,说话间隐隐有些奉承讨好的意思,章家的二女儿对她十分冷淡,小女儿倒是会搭理几句,但也算不上亲近。听她们的话头,似乎是章家老爷子发了话,让两个儿媳接附近大户的针线活回来做时,分一些给沈家的女儿,让沈家挣几个零钱花,算是拉他们一把。
章家二女儿对此很不理解,小女儿却劝她:“不过是几件衣服罢了,咱们自己做太累了,有人帮忙还不好么?分几个钱给沈家而已,他们得了甜头,自己又接不了活,以后还得靠咱们家。若是他们再敢惹我们生气,多简单啊,只要不再交活给他们做,就等于断了他们家的金钱来源,他们就得饿死!等他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指向东,他们不敢往西,我们叫他们趴着,他们不敢站着。你难道不高兴?”
章家二女儿恍然大悟,又有些担心:“要是他们找到了别的营生呢?”
章家小女儿一脸不屑:“他们能找到什么营生?守林场的差事多好啊,这么大一座宝山,他们居然只是拣点柴火就算了,真浪费!咱们当年家里穷的时候,不但上山采药、摘果子、抓蛇、抓野鸡兔子,还砍了竹子编东西,连家里的椅子、桌子、母亲她们绣花用的架子都拿竹子做,他们这么笨,就算有别的营生,他们也做不来。”
少年在暗地里忍不住偷笑。这女孩儿好象是章家三房的嫡女,从前也曾远远见过一面,并未有过交谈,听传闻只以为是个调皮捣蛋的丫头,没想到这么有意思。
正好笑间,他眼角瞥见章家老爷子远远叫了三孙女一声,召了她过去,递给她一个篮子,篮子上盖了盖子,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只是小姑娘拉长了脸,似乎有些不大情愿,只听祖父小声说了几句话,便一脸不高兴地往山上去了。
她是去做什么?
少年的心跳忽然加快,隐隐有个预感。他迅速追了上去。
他是头一回上山,对道路并不熟悉,只能远远跟着前方的少女前进,不一会儿,转过一处山坳,前方俨然便是一片树林,少女却不见了踪影。
少年不由得一怔,接着便听到右边传来少女的声音:“你是谁?跟着我干什么?”他一转头,正对上少女的眼眸。
斗笠少年与郎中三日后到达德庆,几乎是一下船,就展开了4曹查。他们要找的人就隐藏在沈家,而沈家又是从东莞正式被调入德庆的,在千户所一定会有留档。只是他们没有官家身份,不好从千户所下手,便先找上了千户所驻地周边的小商家、小饭庄、小酒馆。
他们眼光很准,不到一天时间,就打听到了不少沈家的消息。
沈家确实在几个月前来到了德庆,就分配在九市百户所,听说是做的巡守林场的差使。这个差使虽劳累了些,但只要操作得当,油水是很足的,先前负责这项差使的几家军户都占了便宜,沈家因为章家相让才得到这个差使,很多人都认为他们走了狗屎运。只是沈家人在军户中的名声很差,据说他家男人好吃懒做,手上有伤,不方便参与士兵操练,能做个军余,得了个好差事,已是看在他与章家有亲、而他小舅子又是个修军械的好手的份上了,但他那个老婆却总是在人前抱怨章家无情无义,不肯将他男人提为正军,还常常说起他们从前在东莞千户所时有多么风光,曾经拦截过多少走私的海商,又见识过多么珍贵的珠宝香料等等。
那些小商家、小酒馆的老板娘们都对沈儒平的老婆十分厌恶,因为她总是对她们露出轻蔑的神色,好象她们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妇人,而她却是高高在上的贵妇似的,每次见到沈儒平的老婆,她们都忍不住要奚落几句。最近这个月,听说沈家总算倒了霉,她们都在暗地里乐。据说因为沈家人总是说章家的坏话,惹来章家不满,特地疏远了他们,结果就有不少看不惯的人在暗地里给他们下绊子,章家一律袖手旁观·沈家的男人先是被派去扫猪场,又因为巡视林场时偷懒被人告上了衙门,挨了知州大人好一顿训斥,还被扣了半年钱粮;紧接着沈家婆娘在市集上买菜时与人拌了几句嘴·叫人刮了两个大耳光,她哭闹着不肯罢休,有人劝她别闹了,反叫她骂了一顿,结果在九市一带声名一落千丈,如今都没人肯找沈家母女做针线了,他家女儿想上集市卖绣品·别人都绕着她走。
钱粮被扣,又没法通过卖针线贴补家计,沈家无力支撑,只能老老实实去求章家。
章家给他们送去了米面瓜菜,他们才免去饿死的命运,世人都赞章家以德报怨,行事宽仁,而沈家夫妻则再也不敢说半句章家的坏话了。
这些都是九市百户所的军户眷属进城时闲谈传开的·因沈家得了巡林场的好差事,许多人都等着看他们笑话。若不是章家老二在卫所内地位稳固,章家三媳妇又跟千户大人的小妾有私交·只怕早有人抢那差事去了。
郎中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他本以为沈家人应该是清正耿直的忠臣,不然也不会为了拯救皇太孙而做出这么多牺牲,可听这些百姓与军户的闲言,沈家人比他想象的差得太远了,以至于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弄错了人。也许······他们议论的是另一个沈家?
少年却只是冷笑以对:“这有什么可奇怪的?沈家老爷子或许还能让人觉得有些清正忠直之风,但他的儿女却没学到他的优点。当年若不是沈老爷子那气度还能唬弄人,你当他家能攀上这么多显赫的姻亲郎中古怪地看了他一眼:“小友,这沈家······不是你的外家么?身为外孙,不好这般说长辈的不是吧?”
少年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谁是他家外孙?我母家娘家姓张!”
郎中欲言又止·想起在主上身边的亲信圈子里流传的关于这位少年死里逃生的经历,他决定还是少说几句,便扯开了话题:“这些传闻里头,似乎都少了某个人,小友可曾留意到?”
少年默然。传闻中完全没有沈家儿子的消息,甚至没人留意到沈家还有一个儿子!听到这个问题的人都纷纷露出讶色:“沈老大居然还有儿子?他们夫妻只带着一个闺女度日·说实话他那闺女倒是不错,长得清秀,说话行事也知礼,不象她父母那般可恶,可从没听说她还有兄弟啊?你是不是记错了?”
有些嘴巴不好的人甚至还取笑说:“沈老赖那人怎么可能会有儿子?不修阴德的家伙,注定了要无子送终的!”
沈儒平目前自然是无子送终的,郎中与少年都了解到,沈家独子早在流放路上就夭折了,据某人说是为了救太孙才不得已牺牲的。如今这种说法的可信度自然是打了折扣,但沈家名义上确实有个“儿子”,而这个“儿子”,就是他们千里迢迢前来岭南要寻找的前皇太孙朱文至。
少年想了想:“或许是沈家到了德庆后,章家知道真相,便立刻将人保护起来了,不让他与外人接触?从传言来看,章沈两家显然有些不和,章家是不会放任沈家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郎中眯了眯眼:“胡四海……”
两人对望一眼,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传闻中沈家还有个会修军械的小舅子。沈儒平之妻杜氏的亲兄弟早在当年沈家出事时就与她断绝了关系,哪里还有什么沈家的小舅子随他家一同前来德庆?再一打听那“小舅子”的姓名,得知是古月海,他们便立刻判断出这是胡四海的化名。少年有些激动地道:“胡四海在到父亲身边侍候之前,是在兵仗局当差的!他手极巧,小时候我不慎将欧阳太傅送的自行船给摔坏了,就是他帮我修好!每年秋季游猎,他也始终跟在父亲身边,无论是谁的弓弦坏了,他马上就能修补妥当,寻常军械想必也不在他话下!”但他只激动了一小会儿,便马上冷静下来,语气也变得冷淡多了:“不过,若是他跟兄长在一起,应该更倾向于沈家,而不是与章家亲近。他对太子妃的忠心早已盖过了一切,想必会对章沈氏更为信任。”
胡四海的消息还是不难打听到的。
从他到达德庆开始,数月来·也就是每月到千户所去了三次,基本都是去修军械的,听说修得挺好,无论是千户大人还是底下的士兵军官都很满意。据见过的人形容·这“古月海”约三十多岁年纪,中等个子,面白无须,说话很是文气,只是十分沉默寡言,不大喜欢跟人来往,做事时也是独个儿忙活·从不叫人帮忙,虽然因为一手好技术备受尊崇,却从来没答应过跟别的士兵一起去喝酒取乐,甚至有人听说他还未娶妻,想要给他牵线做媒,他也断然回绝了。为着他这孤僻性子,他人缘渐渐差了下来,若不是没有别的坏毛病·早就惹人生厌了。倒是有人想起他跟沈儒平的老婆是表姐弟,背地里笑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有人心中生疑·沈儒平的老婆虽然憔悴,但看年纪无论如何也不超过三十岁,怎会反而是这“古月海”的姐姐?若说是兄妹还更合理些。
郎中与少年打听到这里,基本已经可以确定这“古月海”绝对就是胡四海了。而且这人神出鬼没,又不喜与人来往,修完军械后即使时间再晚也要赶回九市,活计做不完宁可第二天一大早赶来,也不愿在城中过夜,极有可能是因为家中有人离不得他照顾。只可惜德庆城里打听不到“古月海”的住处,据说没人去过他家·只知道他是九市百户所名册上的人而已。
沈家与章家也都在九市,这意味着,皇太孙也十有八九是在那里。
郎中与少年立刻赶赴九市镇,没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章家与沈家的住址。因为先前听到的传言与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不符,为了确认谁是谁非,他们并未惊动这两家·只是在暗中观察。少年去监视章家,郎中则负责沈家,一天过后再碰头交换情报,发现无论是哪一家,都不曾收留皇太孙,那么皇太孙到底在哪里呢?
郎中思索过后道:“直接找上沈家问吧,信是他们递过去的,太孙前几年也是藏在他家,想必他家对此事最清楚。”
少年默了一默,道:“还是先不要惊动沈家的好。信虽是姓沈的人寄出,但你别忘了,她是章家人,又是通过章家的亲戚传的信。再者,照如今的形势看来,章家知道兄长下落的可能性更大。”
郎中皱眉道:“那就直接找上章家问?但我今天冷眼瞧着他家的动静,他们家人似乎对长媳十分冷淡,会不会是不满她救下了太孙?”
少年紧紧盯住了他:“光生,虽说我们所知道的消息,都是从章沈氏的信中来,但那不代表她所说的就都是实话。她是章家的媳妇,离开婆家人,与娘家人在一起过了三年,直至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方才回到婆家,还带上了娘家人。这无论如何也说不上理直气壮。而章家若是当真薄待于她,也就不会接她回来,更不会替她捎那封信去处边了。别说是她,就连章家老爷子,想要给长子去一封信,也要花上半年,这事绝不象你我想象的那么容易办成。”
郎中有些讪讪地:“小友多心了,我不过就是这么一说。”
“先生还是要先把事情理清楚的好。”少年淡淡地道,“若不然,一见了章家人,言语间就得把人得罪了。你心里要清楚,沈李两家虽将兄长护住,又照顾了他三年,但他们的做法并不明智。岭南地处偏远,又消息闭塞,若不是章家还有个行商的姻亲,能天南地北地替人传信,只怕终我们一生也无法知道兄长的下落。而李家又半路背叛,沈家无能,几乎连累兄长涉险,是章家将兄长救出来的。你不能因为一个行事有偏颇、又有不孝行径的妇人几句非议,便忘了章家也是兄长与我的血亲长辈,还对我们兄弟有救命大恩。”
郎中哑然,过了好一会儿才勉强笑道:“是我莽撞了,还望小友见谅。”仔细想想,眼前这位主儿也好,太孙也好,都是自小与章家常来常往的,即使因着悼仁太子妃沈氏之故,与沈家也颇为亲近,却不代表就会更信任沈家。自己只因看在悼仁太子妃份上,更看重沈家′确实有失偏颇了,倘若这章沈两家就如传闻中那般,一仁厚,一不堪·那哪一家真是真正值得信任的,也就不必怀疑了。
少年见郎中想明白了过来,神色也缓和了些:“先生别生气·其实我的本意只是希望暂时不要惊动章沈两家,而直接找到兄长,把你家主上的用意先跟他说明白了。你也知道,你家主上所谋划的大事有多要紧·要是走漏了风声,可就大不妙-了。况且章沈两家得知你家主上的计划,也可能各有私心,未必会那么容易让你我将带走的。因此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先说服兄长,只要兄长坚持,章沈两家也不好拦着。”
郎中听得有些糊涂了,这位主儿方才不是说······章家信得过·沈家却未必么?怎么现在又说章家可能跟沈家一样,为了私利就阻碍他们呢?
少年见对方目露疑惑,不由得移开了视线。他确实是这么想的′只是……不想告诉沈家,是怕沈家因私心而阻拦,不想告诉章家,却是不希望将章家卷进这件事里头。他心里很清楚,眼前这个同伴的主上所谋划的事,未必是光明正大的。
郎中见了少年的神情,便知道他定有自己的打算,暗暗思索片刻,脸上不露异色:“那依小友的主意,你我该如何行事呢?郭钊可能很快就要到了·为防万一,我们最好别拖太久。”
少年将视线转到其他方向:“沈家人一直照顾兄长,而兄长与他身边的胡四海都与沈家更亲近,所以我认为……盯紧沈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好吧。”郎中盯着少年,“那我就日夜监视沈家众人的动静′那小友又打算怎么做?”
“我会留意章家人的行动。”少年转向他,“先生别急,照我们打听到的消息来看,胡四海每月月初必定会进城检修军械,今日已是三月二十八了,只要他出出在千户所里,我们跟紧他,总能找到他的住处。”
郎中缓缓点了点头:“好,我会雇人留意他是否出现在千户所里,只要一有消息,我们就赶到通往德庆城的必经之路上等候他回来。在那之前,我会留意沈家的动静。”
郎中做出这个决定后,没两天就有些后悔了。沈家人的生活乏善可陈,而沈儒平之妻杜氏几乎每天都要为了点小事跟左邻右舍争吵不休,叫他听得头痛不已。难道沈家果真不是他想象中的忠正儒雅之辈?反倒是章家,总是时不时给沈家送些东西来,处处照应他们。他是不是该改变一下自己的看法了?
在他纠结犹豫之际,他的同伴却要悠哉多了。少年总是远远地观察章家人的生活,心里隐隐生出亲切之心。章家人的生活很规律,章老爷子每天早上去镇上或村里找朋友聊天,午后去柑园里喂鸭子;章家老二、老三白天结伴去百户所当差,傍晚一道回家;两个媳妇出门少些,也常常会出现在院子里,做饭、聊天,有时拌几句嘴;老二的妾则天天去镇上买菜,与旁人闲聊;小儿子常常与村里的孩子一道玩耍,两个女儿会到江边洗衣服、抓鱼,小女儿偶尔会上山转悠,采些果子、花草回来。这家人本是京城里最显贵的勋爵之家,沦落到偏远的岭南山村中,却象寻常百姓人家一般生活着,丝毫没有丧气的模样,叫人心中佩服不已。
他还留意到,沈家的女儿总是来找章家的两个女孩子,说话间隐隐有些奉承讨好的意思,章家的二女儿对她十分冷淡,小女儿倒是会搭理几句,但也算不上亲近。听她们的话头,似乎是章家老爷子发了话,让两个儿媳接附近大户的针线活回来做时,分一些给沈家的女儿,让沈家挣几个零钱花,算是拉他们一把。
章家二女儿对此很不理解,小女儿却劝她:“不过是几件衣服罢了,咱们自己做太累了,有人帮忙还不好么?分几个钱给沈家而已,他们得了甜头,自己又接不了活,以后还得靠咱们家。若是他们再敢惹我们生气,多简单啊,只要不再交活给他们做,就等于断了他们家的金钱来源,他们就得饿死!等他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指向东,他们不敢往西,我们叫他们趴着,他们不敢站着。你难道不高兴?”
章家二女儿恍然大悟,又有些担心:“要是他们找到了别的营生呢?”
章家小女儿一脸不屑:“他们能找到什么营生?守林场的差事多好啊,这么大一座宝山,他们居然只是拣点柴火就算了,真浪费!咱们当年家里穷的时候,不但上山采药、摘果子、抓蛇、抓野鸡兔子,还砍了竹子编东西,连家里的椅子、桌子、母亲她们绣花用的架子都拿竹子做,他们这么笨,就算有别的营生,他们也做不来。”
少年在暗地里忍不住偷笑。这女孩儿好象是章家三房的嫡女,从前也曾远远见过一面,并未有过交谈,听传闻只以为是个调皮捣蛋的丫头,没想到这么有意思。
正好笑间,他眼角瞥见章家老爷子远远叫了三孙女一声,召了她过去,递给她一个篮子,篮子上盖了盖子,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只是小姑娘拉长了脸,似乎有些不大情愿,只听祖父小声说了几句话,便一脸不高兴地往山上去了。
她是去做什么?
少年的心跳忽然加快,隐隐有个预感。他迅速追了上去。
他是头一回上山,对道路并不熟悉,只能远远跟着前方的少女前进,不一会儿,转过一处山坳,前方俨然便是一片树林,少女却不见了踪影。
少年不由得一怔,接着便听到右边传来少女的声音:“你是谁?跟着我干什么?”他一转头,正对上少女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