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锦包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个锦布小包,似乎是陶家人事先寄存在那家糕饼铺子里的。
铺子的老板有个同胞亲弟弟,今年春天摊上了官司,受了冤屈,幸好陶推官明察秋毫,还了他的清白,他才免去了牢狱之灾,因此一家大小全都对陶推官感激涕零。
他家平日里可能跟陶家也没多少往来,顶多就是陶推官的母亲、太太与侄女儿陶樱喜欢吃他家的点心,时常打发人来买一两包回去解馋罢了。这样的客人也多得是,因此眼下并没有什么人前去盯梢。至于陶家人为何会如此信任这家人,将那锦布小包托付给他们,而这家人又缘何如此胆大,敢冒着得罪知府一伙人的风险,替陶家保存东西,那就是他们两家人之间的事了。
谢徽之没有去问,只是多留意了一下,发现陶樱跟谢映芬与杨沅提到的糕点种类是有不为外人所知的奥妙的,其中有两种竟然都是糕点铺里尚未推出的新品,其中有一种还是陶樱告诉糕点铺老板娘的,此时根本不为外人所知。因此,当谢徽之到铺子里来问起那几种糕点,其中有两样是外人不可能听说的时候,对方就知道,他是陶家人委托来的了。
他连谢徽之的姓名来历都不问,就借口货物量大,需要时间打包,把人请到后堂用茶。等问过谢徽之,确定他是从陶家那里得到的消息,而他们家又与陶老太太很有交情,家里还有大官之后,那老板夫妻俩就干脆利落地交出了锦布小包。
谢徽之不知道锦布小包里包的是什么东西,只知道陶家能如此隐秘地传递一样物品,这物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他十分镇定地把锦布小包贴身藏好了,然后言笑如常地跟老板与老板娘搭话,问些点心的保存期,还有在北方可有类似点心卖之类没什么营养的问题。没过多久,便有人掀了帘子进来,虽然嘴里声称是要光顾店里的生意,但对方那警惕又诡异的眼神,摆明了另有来意。
谢徽之表现得象是个天真好骗的纨绔少爷,只念叨着家里也有糕饼铺子,觉得自家做的最好,外头的点心除去几家老字号,就没谁家的点心比得上自个儿家里出产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姐妹们对外头的点心如此好奇,听说有好吃的就非得喊他来跑腿,害得他刚刚吃过酒菜,就要劳累双腿,辛辛苦苦跑一趟,还未必能摊上一口吃的,云云。
那老板夫妻俩也是个妙人,同样有着好演技,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似的,一个接着谢徽之的话头搭茬,一个热情地给新来的客人端茶倒水,推销自家价高的贵点心,还成功卖了三四斤出去。
等谢徽之领着提满大包小包的小厮回到街边车上的时候,他也不忙着走动,只一边倚着马车打趣嘲笑腼腆的杨淳,一边叫小厮往这家店买两杯茶,往那家店要一篮果子。等看见那几个盯梢到糕饼铺子里的人一脸扫兴地出了铺子,方才嘻笑着叫上杨淳,一块儿坐车出城。
那几个人竟然也跟在他们的车后面跟着往城外去了。谢徽之索性沿路瞧见一家糕点铺就打发人去买几包招牌点心,足足买了四五间,一路到了码头,也没人来拦车。而杨淳除了抱怨两句他买的点心太多以外,竟没察觉到半点不对劲。
谢徽之插科打诨地说了自己的经历,引得宋氏与谢谨之、谢慕林兄妹都忍不住笑了几回。宋氏笑骂道:“可怜淳哥儿,你做了这么多,他竟一无所觉!真真是读书读懵了!回头你多带他出去见见世面,历练一下人情世故,否则将来真真是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
谢徽之撒娇道:“二叔祖母,您不能这么说,我原也是个纯朴率直的好孩子,不比淳哥儿差什么。他原是对此事一无所知,才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可不是因为他比我纯良呢!”
谢谨之笑骂:“住口!这话听得我恶心!你也好意思说自己纯朴?心里还有没有点数了?!”
谢慕林则笑问:“三弟,那你回来路上买的那些点心在哪儿?方才你送到舱里来的,分明都是陶樱说的那家铺子的出品,点心匣子上印着店名呢!”
谢徽之哂道:“今儿劳累青柳他们几个做了一回苦力,我做主子的总不能一毛不拔,因此把后来买的点心都赏给他们了,每人又再添了一个赏封。若是有谁尝着哪家的点心好,回头告诉我一声,再打发人去买也使得。不过我是真心觉得,别家的点心未必比咱们自家姐妹店里的强,拿去走走人情,送送礼,也就罢了,自家吃就算了吧!”
说得众人又笑了一轮。
宋氏拿出那个锦布小包,打开来瞧了瞧,发现里头是两封信,一封封了口,上头写了一个人的名字,似乎是个大理寺的官员;另一封是开了口的,她打开来看了,发现是陶樱的亲笔。大约陶樱把东西藏到糕点铺时,也不能确定最终来取东西的是谁,因此信中没有抬头。信中写了事情的详细经过,也提到了陶家认为镇江知府一伙人不敢对他们下手的依仗。只是宋氏把信看完后,深觉陶家的依仗有些不太稳当,怪不得陶樱这个小姑娘会留了一手,以防万一呢。
其实事情说白了,就是镇江知府自打上任以来,手上就一直不太干净,冤案、错案什么的一大堆就不提了,官府的账目上也很有问题。此前他背后有林家撑腰,他自个儿也有官宦背景,再加上舍得花钱收买人心,因此知府衙门里的属官与吏员们大都愿意与他同流合污,不愿意的,或是被他打击迫害得丢官远走,或是直接丢了性命,最终也没人再敢与他做对了。
镇江府里也不是没有人看这位知府大人不顺眼的,但在几家有小官宦背景的富户遭了殃之后,就没人再敢多说什么了。而他做事还顾着分寸,没敢招惹那些家中出了高官的人家,表面上也能粉饰太平,便也没多少人与他认真计较。那时候二皇子势力正如日中天,朝中一直都有易储的传闻。镇江离京城近,听到风声的人不少,都觉得知府大人背靠着未来的新君,何必往死里得罪?反正他有这样的靠山,只是在镇江谋个资历罢了,任满就要高升进京的,大家不如忍上几年,把人送走了干净?若能结个善缘,未来说不定能借力呢?
于是,镇江府里再无人敢捋他虎须。
等到今年春天,镇江府的推官马上风死了,京中局势开始对二皇子不利,林家官员忙着自救,无暇关注镇江知府这个关系户,后者来不及找人接任推官一职。陶炯任满调任,经由吏部正常迁到镇江来接任推官,局面顿时就生出了变数。
这个锦布小包,似乎是陶家人事先寄存在那家糕饼铺子里的。
铺子的老板有个同胞亲弟弟,今年春天摊上了官司,受了冤屈,幸好陶推官明察秋毫,还了他的清白,他才免去了牢狱之灾,因此一家大小全都对陶推官感激涕零。
他家平日里可能跟陶家也没多少往来,顶多就是陶推官的母亲、太太与侄女儿陶樱喜欢吃他家的点心,时常打发人来买一两包回去解馋罢了。这样的客人也多得是,因此眼下并没有什么人前去盯梢。至于陶家人为何会如此信任这家人,将那锦布小包托付给他们,而这家人又缘何如此胆大,敢冒着得罪知府一伙人的风险,替陶家保存东西,那就是他们两家人之间的事了。
谢徽之没有去问,只是多留意了一下,发现陶樱跟谢映芬与杨沅提到的糕点种类是有不为外人所知的奥妙的,其中有两种竟然都是糕点铺里尚未推出的新品,其中有一种还是陶樱告诉糕点铺老板娘的,此时根本不为外人所知。因此,当谢徽之到铺子里来问起那几种糕点,其中有两样是外人不可能听说的时候,对方就知道,他是陶家人委托来的了。
他连谢徽之的姓名来历都不问,就借口货物量大,需要时间打包,把人请到后堂用茶。等问过谢徽之,确定他是从陶家那里得到的消息,而他们家又与陶老太太很有交情,家里还有大官之后,那老板夫妻俩就干脆利落地交出了锦布小包。
谢徽之不知道锦布小包里包的是什么东西,只知道陶家能如此隐秘地传递一样物品,这物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他十分镇定地把锦布小包贴身藏好了,然后言笑如常地跟老板与老板娘搭话,问些点心的保存期,还有在北方可有类似点心卖之类没什么营养的问题。没过多久,便有人掀了帘子进来,虽然嘴里声称是要光顾店里的生意,但对方那警惕又诡异的眼神,摆明了另有来意。
谢徽之表现得象是个天真好骗的纨绔少爷,只念叨着家里也有糕饼铺子,觉得自家做的最好,外头的点心除去几家老字号,就没谁家的点心比得上自个儿家里出产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姐妹们对外头的点心如此好奇,听说有好吃的就非得喊他来跑腿,害得他刚刚吃过酒菜,就要劳累双腿,辛辛苦苦跑一趟,还未必能摊上一口吃的,云云。
那老板夫妻俩也是个妙人,同样有着好演技,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似的,一个接着谢徽之的话头搭茬,一个热情地给新来的客人端茶倒水,推销自家价高的贵点心,还成功卖了三四斤出去。
等谢徽之领着提满大包小包的小厮回到街边车上的时候,他也不忙着走动,只一边倚着马车打趣嘲笑腼腆的杨淳,一边叫小厮往这家店买两杯茶,往那家店要一篮果子。等看见那几个盯梢到糕饼铺子里的人一脸扫兴地出了铺子,方才嘻笑着叫上杨淳,一块儿坐车出城。
那几个人竟然也跟在他们的车后面跟着往城外去了。谢徽之索性沿路瞧见一家糕点铺就打发人去买几包招牌点心,足足买了四五间,一路到了码头,也没人来拦车。而杨淳除了抱怨两句他买的点心太多以外,竟没察觉到半点不对劲。
谢徽之插科打诨地说了自己的经历,引得宋氏与谢谨之、谢慕林兄妹都忍不住笑了几回。宋氏笑骂道:“可怜淳哥儿,你做了这么多,他竟一无所觉!真真是读书读懵了!回头你多带他出去见见世面,历练一下人情世故,否则将来真真是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
谢徽之撒娇道:“二叔祖母,您不能这么说,我原也是个纯朴率直的好孩子,不比淳哥儿差什么。他原是对此事一无所知,才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可不是因为他比我纯良呢!”
谢谨之笑骂:“住口!这话听得我恶心!你也好意思说自己纯朴?心里还有没有点数了?!”
谢慕林则笑问:“三弟,那你回来路上买的那些点心在哪儿?方才你送到舱里来的,分明都是陶樱说的那家铺子的出品,点心匣子上印着店名呢!”
谢徽之哂道:“今儿劳累青柳他们几个做了一回苦力,我做主子的总不能一毛不拔,因此把后来买的点心都赏给他们了,每人又再添了一个赏封。若是有谁尝着哪家的点心好,回头告诉我一声,再打发人去买也使得。不过我是真心觉得,别家的点心未必比咱们自家姐妹店里的强,拿去走走人情,送送礼,也就罢了,自家吃就算了吧!”
说得众人又笑了一轮。
宋氏拿出那个锦布小包,打开来瞧了瞧,发现里头是两封信,一封封了口,上头写了一个人的名字,似乎是个大理寺的官员;另一封是开了口的,她打开来看了,发现是陶樱的亲笔。大约陶樱把东西藏到糕点铺时,也不能确定最终来取东西的是谁,因此信中没有抬头。信中写了事情的详细经过,也提到了陶家认为镇江知府一伙人不敢对他们下手的依仗。只是宋氏把信看完后,深觉陶家的依仗有些不太稳当,怪不得陶樱这个小姑娘会留了一手,以防万一呢。
其实事情说白了,就是镇江知府自打上任以来,手上就一直不太干净,冤案、错案什么的一大堆就不提了,官府的账目上也很有问题。此前他背后有林家撑腰,他自个儿也有官宦背景,再加上舍得花钱收买人心,因此知府衙门里的属官与吏员们大都愿意与他同流合污,不愿意的,或是被他打击迫害得丢官远走,或是直接丢了性命,最终也没人再敢与他做对了。
镇江府里也不是没有人看这位知府大人不顺眼的,但在几家有小官宦背景的富户遭了殃之后,就没人再敢多说什么了。而他做事还顾着分寸,没敢招惹那些家中出了高官的人家,表面上也能粉饰太平,便也没多少人与他认真计较。那时候二皇子势力正如日中天,朝中一直都有易储的传闻。镇江离京城近,听到风声的人不少,都觉得知府大人背靠着未来的新君,何必往死里得罪?反正他有这样的靠山,只是在镇江谋个资历罢了,任满就要高升进京的,大家不如忍上几年,把人送走了干净?若能结个善缘,未来说不定能借力呢?
于是,镇江府里再无人敢捋他虎须。
等到今年春天,镇江府的推官马上风死了,京中局势开始对二皇子不利,林家官员忙着自救,无暇关注镇江知府这个关系户,后者来不及找人接任推官一职。陶炯任满调任,经由吏部正常迁到镇江来接任推官,局面顿时就生出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