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施政当仁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萧瑟寒冷的风中,周澈扶着后院中的大树,看孙信在冥暗的暮色下把坐骑一匹匹地牵入马厩中,又看了看在厨房中忙碌的戚绣绣,叹了口气,说道:“相比那些孤寡贫家,你我享福过甚啊!汉升、公覆,我对那些贫家说:愧为本乡乡长,不能使黔首富足。这句话,是我的心里话。”
这句话的确是周澈的心里话。他来任职亭部、担任乡长,目的是为了保全性命,但在任职的过程中,又却因耳闻目睹,对乡间的贫穷百姓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怜悯。他恐惧黄巾起义,可同时却又同情那些穷苦的太平道信徒。——他今天巡视的那些贫家中有好些都是信奉太平道的。
人就是这么奇怪。
为了拉拢姜枫,他可以枉法,但因为愧疚,他又可以主动出手,把骚扰老胡妻女的武柏缉捕入狱。为了立威,他可以诛灭季氏,但出于同情,他又怜悯将要搅乱天下的太平道信众。
黄盖、姜枫出身贫寒,比周澈更了解贫家的不易,世道就是这样,犹如后世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们早就见惯不怪,习以为常。
姜枫一贯是沉默寡言的。黄盖也没有接周澈的话,而是黄忠皱着眉头说道:“皓粼,你今天巡遍乡亭,访问孤寡,言辞恳切,馈赠钱肉,明日必有美誉流出。等过些日子,乡民肯定就不会再视你为‘酷吏’了。可是,你今天对乡民虽善,对诸里的里长却未免太过苛责。”
一个好的长官,不但要善待百姓,也要厚待下吏。要想得到治下的称颂,这两者缺一不可。周澈解释说道:“今天我疾言厉色地训斥里长,是为了表现我的爱民之心,不得已为之。”
“可你这样做,虽能得到百姓的敬爱,难免却会被里长们埋怨,甚至乡吏们也会不满。皓粼,你今为乡长,乡吏、里长是你的爪牙,日后治民理事,无论征发徭役、收取赋税,没有一个能离得开他们的。若是他们心怀怨望,恐怕会致使政令难行,不利行事。”
里长、乡吏同为乡中小吏。眼见里长们受到严苛的对待,乡吏们说不定就会有兔死狐悲之感,一旦如此,纵然周澈有诛灭季氏之威,他们仍然有可能会消极办事。要是到了这个地步,周澈这个乡长也可以说就做到头了。他点了点头,笑道:“我心中有数,自有办法。”
“什么办法?”
周澈神秘的一笑,说道:“你很快就能知道了。”
……
接下来几天,周澈巡视了乡中。第三天下午,在嵩亭,刚从一个里中出来,准备往下一个里去的时候,有一人从里门外的田边窜出,拦马告状。
周澈为表示谦虚,出入里门的时候都没有骑马,正牵马徐行,被吓了一跳。随从在侧的姜枫丢下缰绳,拔刀出鞘,箭步跃上,护在周澈身前,嗔目喝道:“什么人?如此胆大,冲撞马前!”姜枫声音原本低沉,这会儿大喝怒斥,如重锤击鼓,加上横刀在胸,杀气腾腾。
那人骇然,被惊退了几步,腿脚发软,顺势拜倒在地,口中说道:“小人不敢冲撞周君,是为告状而来。”
乡长有听讼之职,有乡民告状,周澈不能不理。他示意姜枫退后,问送他出来的里长、里长老等人:“这是你们里中的住民么?”
里长、里长老不认识这人,皆道:“不是。”
那人说道:“小人是雀阳亭人氏。”
“噢?雀阳亭的?……,你要告谁?”
“小人要告雀阳亭新任亭长。”
雀阳亭就是季氏家住之亭,因为受季氏一案的牵连,上一任亭长被陈松办了一个“见知故纵罪”,如今待罪狱中,等着被处死。上头换了一个新亭长来。
见知故纵罪--“见知人犯法不举告为故纵”。凡是官吏知道有人犯法却不及时举报的,或者对应判刑的罪犯却不判刑的,都是渎职,是“见知故纵”,与罪犯同罪。
周澈问道:“你要状告你们的亭长?他怎么了?”
“昨天,小人拿了几斤米肉给他,他接受了。”
汉承秦制,对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便是接受几斤米肉也不行,如果情况属实,那么轻则罚钱,重则免职,乃至入狱。
站在周澈身后的本里里长、里长老面面相觑,皆想道:“周君先灭季氏,一日之内,引领甲士,尽诛其宾客,格杀数十人,复捕四五百人,使亭部为之一空,继又向郡中报杀两百多人;今巡视乡部,又斥责吾辈,威吓我们说,要是不能把里中的贫家照顾好,季氏就是吾等的榜样。他实在是一个非常严厉苛刻的人!……,这个受贿的亭长怕是要倒霉了。”偷觑周澈面色,见他面露笑容,不由心头一跳,想道,“他为何发笑?是因为又可以大开杀戒的缘故么?”想到此处,不寒而栗,匆忙收回目光,垂手低头,恭谨而立。
周澈发笑,当然不是因为“又可以大开杀戒”,而是为了表示自己的亲切。他不知道里长、里长老的误解,自以为亲切的环顾周近,见有越来越多的里民闻讯跑来围观,当下温声问道:“你拿给亭长的米肉,是亭长主动向你索取的?还是你有事求他?”
“都不是。”
“那是什么?”
“是小人见他初来,为与他结好,所以馈赠。”
“既然你是为了与他结好所以馈赠,那么又为何将他状告?”
“小人之所以想与他结好,是因为小人畏惧他,所以才送米肉给他。他毫无推辞地接受了,使小人更加害怕,所以小人来告他。”
里长和里长老心道:“这亭长真是可怜,治下有此等刁民,主动馈赠米肉,待其接受后,又反来状告!这真是无妄之灾。”有心替那亭长求情,又畏惧周澈的怒火,不敢出声。
围观的里民也不赞同这告状之人的行为,窃窃私语:“又不是那亭长主动索求,而是你主动馈赠的。馈赠完了之后,又怎么能反来状告呢?”
周澈哈哈笑道,拿马鞭指了指这人,笑道:“你这个人,真是无理之至!哪里有主动馈赠后,又反来告状的呢?”
那人说道:“小人若非畏吏,也不会送他米肉。他不该不加推辞地就接受,这反而让小人更加的惧怕了啊!”
周澈连连摇头,说道:“孙卿说:‘人最为天下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因为人讲求仁爱,知相敬事。互相馈赠礼物本就是礼的一种,是仁爱和相敬事的表现。乡里父老间,逢年过节时,不也常常互遗礼物么?吏和民之间也是一样,这是人情啊。为吏者当然不能乘威力强求,可你送他米肉是为了与他结好,他为何不能接受呢?如果不接受,岂不是不知礼节、没有人情了么?”
孙卿--荀子。汉代为避讳汉宣帝刘询,在文字及用语上改“荀”为“孙”。
那人问道:“假如是这样的话,律法为何禁止?”
“律设理法,礼顺人情。今我用礼来教你,你必没有怨恨;若我以律法来惩治你,你能接受么?要知,行贿和受贿可是同罪!受贿的那个亭长固然有错,你这个行贿的人也是有罪的啊!咱们都是一个乡里的人,有情谊在,小错可免,大罪杀头。你回去罢,好好想想我说的话。”
《汉律》---“受赇以枉法,及行赇者,皆坐其臧(赃)为盗。罪重於盗者,以重者论之。”贪污和盗窃是同罪的,行贿、受贿皆有罪。今之法律中也有行贿罪,有人说是从西方学来的,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国之律法中就对此有规定了。
旁听的里长、里长老万没想到周澈居然会这么说,愕然抬头,彼此对视,心悦诚服,拜倒在地,对周澈说道:“‘律设理法,礼顺人情;小错可免,大罪杀头’。周君,你的仁德,小人等今日方才知道!”旁观的里民们也皆拜倒在地,齐声说道:“周君仁德,今日方知。”
周澈急忙转身,把他两人扶起,笑道:“何至于此!”踌躇满志地看向拜倒一片的里民们,瞧见了立在其间的黄忠、黄盖。二人一脸的佩服,他们不是傻子,联系前几天周澈说的那句“你很快就能知道了”,早已猜出这个告状之人必是周澈特意找来安排的。
在萧瑟寒冷的风中,周澈扶着后院中的大树,看孙信在冥暗的暮色下把坐骑一匹匹地牵入马厩中,又看了看在厨房中忙碌的戚绣绣,叹了口气,说道:“相比那些孤寡贫家,你我享福过甚啊!汉升、公覆,我对那些贫家说:愧为本乡乡长,不能使黔首富足。这句话,是我的心里话。”
这句话的确是周澈的心里话。他来任职亭部、担任乡长,目的是为了保全性命,但在任职的过程中,又却因耳闻目睹,对乡间的贫穷百姓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怜悯。他恐惧黄巾起义,可同时却又同情那些穷苦的太平道信徒。——他今天巡视的那些贫家中有好些都是信奉太平道的。
人就是这么奇怪。
为了拉拢姜枫,他可以枉法,但因为愧疚,他又可以主动出手,把骚扰老胡妻女的武柏缉捕入狱。为了立威,他可以诛灭季氏,但出于同情,他又怜悯将要搅乱天下的太平道信众。
黄盖、姜枫出身贫寒,比周澈更了解贫家的不易,世道就是这样,犹如后世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们早就见惯不怪,习以为常。
姜枫一贯是沉默寡言的。黄盖也没有接周澈的话,而是黄忠皱着眉头说道:“皓粼,你今天巡遍乡亭,访问孤寡,言辞恳切,馈赠钱肉,明日必有美誉流出。等过些日子,乡民肯定就不会再视你为‘酷吏’了。可是,你今天对乡民虽善,对诸里的里长却未免太过苛责。”
一个好的长官,不但要善待百姓,也要厚待下吏。要想得到治下的称颂,这两者缺一不可。周澈解释说道:“今天我疾言厉色地训斥里长,是为了表现我的爱民之心,不得已为之。”
“可你这样做,虽能得到百姓的敬爱,难免却会被里长们埋怨,甚至乡吏们也会不满。皓粼,你今为乡长,乡吏、里长是你的爪牙,日后治民理事,无论征发徭役、收取赋税,没有一个能离得开他们的。若是他们心怀怨望,恐怕会致使政令难行,不利行事。”
里长、乡吏同为乡中小吏。眼见里长们受到严苛的对待,乡吏们说不定就会有兔死狐悲之感,一旦如此,纵然周澈有诛灭季氏之威,他们仍然有可能会消极办事。要是到了这个地步,周澈这个乡长也可以说就做到头了。他点了点头,笑道:“我心中有数,自有办法。”
“什么办法?”
周澈神秘的一笑,说道:“你很快就能知道了。”
……
接下来几天,周澈巡视了乡中。第三天下午,在嵩亭,刚从一个里中出来,准备往下一个里去的时候,有一人从里门外的田边窜出,拦马告状。
周澈为表示谦虚,出入里门的时候都没有骑马,正牵马徐行,被吓了一跳。随从在侧的姜枫丢下缰绳,拔刀出鞘,箭步跃上,护在周澈身前,嗔目喝道:“什么人?如此胆大,冲撞马前!”姜枫声音原本低沉,这会儿大喝怒斥,如重锤击鼓,加上横刀在胸,杀气腾腾。
那人骇然,被惊退了几步,腿脚发软,顺势拜倒在地,口中说道:“小人不敢冲撞周君,是为告状而来。”
乡长有听讼之职,有乡民告状,周澈不能不理。他示意姜枫退后,问送他出来的里长、里长老等人:“这是你们里中的住民么?”
里长、里长老不认识这人,皆道:“不是。”
那人说道:“小人是雀阳亭人氏。”
“噢?雀阳亭的?……,你要告谁?”
“小人要告雀阳亭新任亭长。”
雀阳亭就是季氏家住之亭,因为受季氏一案的牵连,上一任亭长被陈松办了一个“见知故纵罪”,如今待罪狱中,等着被处死。上头换了一个新亭长来。
见知故纵罪--“见知人犯法不举告为故纵”。凡是官吏知道有人犯法却不及时举报的,或者对应判刑的罪犯却不判刑的,都是渎职,是“见知故纵”,与罪犯同罪。
周澈问道:“你要状告你们的亭长?他怎么了?”
“昨天,小人拿了几斤米肉给他,他接受了。”
汉承秦制,对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便是接受几斤米肉也不行,如果情况属实,那么轻则罚钱,重则免职,乃至入狱。
站在周澈身后的本里里长、里长老面面相觑,皆想道:“周君先灭季氏,一日之内,引领甲士,尽诛其宾客,格杀数十人,复捕四五百人,使亭部为之一空,继又向郡中报杀两百多人;今巡视乡部,又斥责吾辈,威吓我们说,要是不能把里中的贫家照顾好,季氏就是吾等的榜样。他实在是一个非常严厉苛刻的人!……,这个受贿的亭长怕是要倒霉了。”偷觑周澈面色,见他面露笑容,不由心头一跳,想道,“他为何发笑?是因为又可以大开杀戒的缘故么?”想到此处,不寒而栗,匆忙收回目光,垂手低头,恭谨而立。
周澈发笑,当然不是因为“又可以大开杀戒”,而是为了表示自己的亲切。他不知道里长、里长老的误解,自以为亲切的环顾周近,见有越来越多的里民闻讯跑来围观,当下温声问道:“你拿给亭长的米肉,是亭长主动向你索取的?还是你有事求他?”
“都不是。”
“那是什么?”
“是小人见他初来,为与他结好,所以馈赠。”
“既然你是为了与他结好所以馈赠,那么又为何将他状告?”
“小人之所以想与他结好,是因为小人畏惧他,所以才送米肉给他。他毫无推辞地接受了,使小人更加害怕,所以小人来告他。”
里长和里长老心道:“这亭长真是可怜,治下有此等刁民,主动馈赠米肉,待其接受后,又反来状告!这真是无妄之灾。”有心替那亭长求情,又畏惧周澈的怒火,不敢出声。
围观的里民也不赞同这告状之人的行为,窃窃私语:“又不是那亭长主动索求,而是你主动馈赠的。馈赠完了之后,又怎么能反来状告呢?”
周澈哈哈笑道,拿马鞭指了指这人,笑道:“你这个人,真是无理之至!哪里有主动馈赠后,又反来告状的呢?”
那人说道:“小人若非畏吏,也不会送他米肉。他不该不加推辞地就接受,这反而让小人更加的惧怕了啊!”
周澈连连摇头,说道:“孙卿说:‘人最为天下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因为人讲求仁爱,知相敬事。互相馈赠礼物本就是礼的一种,是仁爱和相敬事的表现。乡里父老间,逢年过节时,不也常常互遗礼物么?吏和民之间也是一样,这是人情啊。为吏者当然不能乘威力强求,可你送他米肉是为了与他结好,他为何不能接受呢?如果不接受,岂不是不知礼节、没有人情了么?”
孙卿--荀子。汉代为避讳汉宣帝刘询,在文字及用语上改“荀”为“孙”。
那人问道:“假如是这样的话,律法为何禁止?”
“律设理法,礼顺人情。今我用礼来教你,你必没有怨恨;若我以律法来惩治你,你能接受么?要知,行贿和受贿可是同罪!受贿的那个亭长固然有错,你这个行贿的人也是有罪的啊!咱们都是一个乡里的人,有情谊在,小错可免,大罪杀头。你回去罢,好好想想我说的话。”
《汉律》---“受赇以枉法,及行赇者,皆坐其臧(赃)为盗。罪重於盗者,以重者论之。”贪污和盗窃是同罪的,行贿、受贿皆有罪。今之法律中也有行贿罪,有人说是从西方学来的,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国之律法中就对此有规定了。
旁听的里长、里长老万没想到周澈居然会这么说,愕然抬头,彼此对视,心悦诚服,拜倒在地,对周澈说道:“‘律设理法,礼顺人情;小错可免,大罪杀头’。周君,你的仁德,小人等今日方才知道!”旁观的里民们也皆拜倒在地,齐声说道:“周君仁德,今日方知。”
周澈急忙转身,把他两人扶起,笑道:“何至于此!”踌躇满志地看向拜倒一片的里民们,瞧见了立在其间的黄忠、黄盖。二人一脸的佩服,他们不是傻子,联系前几天周澈说的那句“你很快就能知道了”,早已猜出这个告状之人必是周澈特意找来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