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刘备有心交贵人 皇甫遥望谋贼民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时骑马走在前边的邹靖回头瞧了眼刘备,心道:“玄德平时少言寡言,今儿个的话倒是挺多。”
刘备的性格和周澈有点像,平时话不多,尤不喜说废话,并也是喜怒不形于色。除了性格之外,他昔日在涿县的经历和周澈早年也有点像。周澈在安成,克己下士,招揽豪杰,他在涿县也是“善下人,好结交豪侠”。又除了性格、经历外,在读书这块儿,他和周澈也较像,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而周澈虽然“乐”读书,可天资有限,与同族好学的比起来,学问差得远,所以平时与人闲谈很少会主动说经籍。两人都不谈经籍,周澈对狗马、音乐、美衣服没甚兴趣,话题不知不觉就说到了各自在家乡时招揽豪杰、与轻侠交往的故事。
起初,刘备还带点刻意的意思,周澈也有点刻意的味道,但说着说着,俩人就说到一块儿去了,不时欢笑。
过了清河,前行不远就是广宗城池。董卓在前引路,领着皇甫嵩等来到他的中军。
董卓久在凉州,和西凉羌人的关系很好,部众里多有羌胡。这些羌人披发左衽,发式衣着与汉兵不同,成堆的聚在一块儿。有的正在就着火堆烤肉,肉还没熟便血淋淋地从箭柄上取下,以刀割之,血流满手,顺着指头缝往下淌,而割肉的羌人却丝毫不嫌,拿起来就往嘴里塞,一边大嚼,一边提起奶囊往嘴里倒奶。周澈等人看到,有没有去过凉州的将校下意识地打个哆嗦,差点吐出来,忙以手掩嘴,转眼不看,有的将校轻笑一声,意甚轻蔑,低声说道:“真是野人。”
看到董卓来到,这些羌人纷纷站起,说着周澈等听不懂的语言,热情而谦卑地向董卓行礼。
董卓挺着肚子,指着皇甫嵩,用羌话说了几句,周近的羌人们举起刀剑,大声呼喝。
董卓转首,笑与皇甫嵩说道:“督帅,他们在欢迎你。”
皇甫嵩也是凉州人,懂羌语,不必董卓说,他也知这些羌人在呼喊些什么,面带微笑,立在董卓身边,举起手示意羌人们安静下来,也用羌话说了几句。不知他说了句什么,这些羌人们放声大笑。与董卓相比,皇甫嵩和这些羌人们并不熟,但皇甫氏的威名不但董卓从小闻之,这些羌人也是从小闻之。从皇甫嵩的曾祖皇甫棱起,皇甫氏两任度辽将军,一任扶风都尉,这两个武职都是针对少数民族的,尤其皇甫嵩的从父皇甫规,勇武善战,剿抚并用,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威震西羌,“先零诸种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要论在羌人里旧有的威望,董卓远不如皇甫氏。
见眼前的这些异族羌种为皇甫嵩的一句话而欢呼大笑,周澈、刘备相顾对视,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对方的心思,这心思却与在东郡时潘璋因见周澈之英武而说出的那句话一样:英雄当如是!
潘璋艳羡周澈之英武,周澈与刘备艳羡皇甫嵩的威名。周澈嘴角带笑,盯着刘备的眼看了片刻,直到刘备因受不住而转开视线,他这才把目光重投放到皇甫嵩的身上。
注视着皇甫嵩,他心中却想道:“刘备年已二十余,现在尚是白身,就世家大族的弟子而言,就算他现在出仕也算是晚的了,而方才与他一路言谈,他虽起初似因卢植之离开而略有灰心之意,但却很快就又振作精神,与我侃侃而谈,这会儿见皇甫将军威名赫赫,他的眼中更又透出狂热光芒,如此顽强坚韧,又能善下人,招揽英雄,难怪孟德对他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
前世读三国,周澈最喜欢的是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最佩服的是刘备。
自古成大事者大多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坚韧不拔,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丧气。上下五千年多少英雄豪杰,如果只论坚韧,刘备不排在前三也得排在前五,如丧家之犬地东奔西走了二十年却百折不饶,始终不肯放弃,不肯为人下,最终成就大业。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周澈心中暗想:穿越到这个时代至今十余年,苦心经营,厚积薄发,遂名满大汉,今又借此次黄巾起事的机会,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极大的功劳,并终于见全了曹、孙、刘三人。
细数他与这三人的交往。
最早认识的是曹操,那会曹操才十三四岁,却敢救下何伯求,真是仗义!英雄出少年啊。不过曹操轻脱、不拘小节、文采飞扬、雅善音律,又诙谐幽默,会关心人,与人交使人如沐春风,个子虽不高,相貌虽也寻常,但却极具人格魅力,周澈自愧不如,而凭借自己的家声和武功,他也成功地使自己得到了曹操的看重与敬佩。
再说那孙坚,孙坚是武职出身,所以周澈与孙坚的交往主要就是基于一个“武”字,是在战场上肩并肩作战打下来的交情。孙坚的猛鸷让他叹服,而他两次救援孙坚的大恩也让孙坚为之感激。
接着现在又结识了刘备,他和孙坚、曹操都不同。
孙坚是年少扬名,十几岁就以勇武闻名州郡,未弱冠便得以出仕郡中,后又征讨反叛,获得战功,升迁为县丞,历任三县之地,治管数万之民,常经浴血之战,久历州县要职,因此虽与刘备一样也是出身寒门,言谈举止里却不但带着一股武人特有的慷慨激烈,而且颇有杀伐独断之威。曹操贵族子弟,尽管他不以身份自傲,可“居移气,养移体”,言谈举止中常会不自觉地带出点“贵气”,比如说起饮食、说起衣服配饰、说起在洛阳的见闻时等等。而刘备,名为大汉宗室,实为寒家子弟,年已二十余,尚未出仕,又不好读书,又基本没有出过远门,最远只去过缑氏山,平时几乎没有离开过本县、本郡,相比孙坚、曹操的见多识广,他带着浓浓“乡土气”,可能也正是因此之故,他话不多,要不是说起了他在家乡结交轻侠、称雄县中的过往,恐怕还在和周澈保持着“一问一答”的对谈状态,可也正是说起了他在家乡结交轻侠的故事,让周澈感到了亲切。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周澈与孙坚结交的基础是“武”,与曹操结交的基础是“义--正义和道义!还有彼此敬佩的个人能力”,这两者其实某种意义上都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的,而现在与刘备结交却没有什么功利性的,他纯粹是觉得刘备的性格、经历与自己很像,觉得很亲切,有“一见如故”之感。——当然,这只是对周澈而言,对刘备而言,在说起自家以前在县里的事情、并听周澈说了些他在任横路亭长的事情后,刘备固也觉得与周澈“一见如故”,觉得两人很能说到一块儿去,很有共同语言,可却因为身份的关系,他对周澈却还是有些功利性的目的的。
对刘备的这点小心思,周澈一清二楚。
他心中想道:“想不到啊想不到,我也有被刘皇叔巴结的一天。”如前文所说,三国三雄里边,他最佩服的是刘备,如今被自己最佩服的人“巴结”,这感触别有一番风味。他瞧了瞧刘备,又想到,“我记得《演义》里说刘关张是在黄巾起事时结的义,然后从校尉邹靖‘讨贼’,史书中却似未记他三人是何时结识的,也不知关张二人现在与刘备相识了没有?”
演义里说是校尉邹靖是涿郡太守刘焉的属下,这是错误的。一则,现在的涿郡太守并非刘焉,刘焉去年刚被迁为宗正;其次,校尉乃是比二千石的武职,或为大将军属,或为特置,不可能听从一个太守的命令。既然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那刘关张现在是否如演义里说的一样已经相识了呢?
关羽、张飞可以说是汉末三国最有名的武将之二了,周澈寻思想道:“我该怎么问问呢?”略一踌躇,已有定计,乃徐徐笑道,“玄德兄,我刚才听你说你在涿县结交了不少豪杰,这次从军应该是带着他们一块儿来的吧?”
刘备不知周澈何意,点了点头,笑道:“正是。”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我昔在汝南时就常闻燕赵豪士之风,心向往之,早就想见识见识了,不知兄带来的这些豪杰里以何人为最?”
刘备谦逊地说道:“燕赵固多慷慨悲歌士,然君此赞,备不敢当,备昔在涿郡亦常闻君州豪杰,沛国夏侯惇,年十四手刃辱其师者,汝南周直,侠闻江、汝,如此等等,非吾地可比。今次从备前来击贼的诸人里,若论勇武以两人为胜。”
“谁人?”
“一名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一名张飞,字益德,备同郡人,此两人皆壮烈勇敢,有过人之勇,以前在涿郡时常为我御侮。”
“御侮”,语出《诗经·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意为: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冲突者,是能扞御侵侮,故曰御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贴身警卫。
“我生平最爱壮士豪杰,玄德兄,今晚你若无事,可带此两人来我帐中。军中虽不能饮酒,你我可以水代之。初至贵地,即遇豪杰,秉烛畅谈,不亦快哉!如何?”
刘备本就有意与周澈拉近关系,听得周澈此话,自是求之不得,连声答应。
谈谈说说,周澈、刘备随着董卓、皇甫嵩来到了董卓的中军帅帐。帅帐里坐不下这么多人,刘备等随从们和官职低微的一些武官在帐外侍候,周澈、傅燮等千石以上的将校依照品秩高低,排好队列,分从皇甫嵩和董卓进入帐中。
目送周澈等人入帐,刘备往帐中瞧了眼,只隐约瞧到皇甫嵩、董卓分主次落座,还没看到进入帐中的诸将落座,帐外的亲兵侍卫就放下了帘幕、遮掩住了他的视线。他收回目光,仰头望了望天空,又转目四顾,看了看周围的兵营和兵卒,碰上了几道熟人的目光,他微笑点头示意,随即调整了下站姿,按剑挺胸直立,静待邹靖出来。他脸上的表情平淡若水,心中却起伏不定。
回顾自己以往的经历,他只觉得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似要从胸中扑出。
这渴望,当然是对出人头地的渴望,是对做个“贵人”的渴望。
实事求是地说,在十五岁以前,他虽然也想过出人头地,也想过以后要做个“贵人”,但当时只是为了能得到好吃的食物、漂亮的衣服,能出入有车马坐、不管去哪儿都有人前呼后拥,只是为了口腹之欲,只是单纯地为了炫耀“威风”。这种想法带着孩子气。直到十五岁他去了缑氏山从师卢植,在遇到公孙瓒等同学后,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出人头地,什么是真正的“贵人”。
卢植是马融的弟子,名闻北地,来求学于他的不仅有幽州的名族、豪门弟子,还有冀州乃至凉州的,可以这么说,在当时的缑氏山中,北地的贵族子弟云集。刘备在这里结识了公孙瓒,公孙氏世仕二千石,公孙瓒虽为庶出,然那份豪气和底蕴却仍远非刘备所能相比的。十五岁的刘备开了眼。又见到一些北地名族、豪门嫡出子弟的摆场,更是让刘备自惭形秽。
这些倒也罢了,公孙瓒时已任过郡吏,亲身接触、见过“权力”的魔力了,闲谈时对刘备说起些在郡府时的见闻,给刘备年少的心灵造成了更大的冲击。他头一次知道了权力居然可以使成千上万人低头臣服,他头一次明确地意识到了华服美食、车马从人的背后其实都是权力。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从这以后,他不再渴望口腹之欲,不再渴望幼稚的炫耀威风,而开始渴望获得权力。
熹平六年,卢植被诏拜为庐江太守,散了私学,刘备归乡。
他不甚乐读书,在卢植门下待了一年多,没学到什么东西,但却开阔了眼界。两汉游学之风极盛,游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游的是眼界,学的是知识。没学到多少知识,可却有了眼界,在郡县市井少年们的眼里他便俨然是一个见过世面、与州郡里的大人物交往过的了不起的人了。
少年们的崇拜一方面让他飘飘然,很享受,另一方面则更加剧了他对权力、对成为一个贵人的渴求。他本就好结交豪侠,如今有了野望和对权力的渴求,越发能克己下士,慷慨大方,于是“年少争附之”,手底下渐渐地聚拢了一帮县乡少年,成为了知名郡县的一个少年大侠。关羽、张飞就是他在这期间结交到的。成为了“大侠”,有了名气,就有了势,有了势,钱自然也就来了。
涿县是涿郡的郡治所在,来往经过此地或专门来这里做买卖的商贾很多,其中有两人,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双,乃是中山的大马商,常携千金来这里贩马,大约为了买卖能够太平,就常拿钱给刘备这个地头蛇,算是保护费,买个平安。但凡人若想聚众,两者缺一不可,一则名、一则钱,刘备有了名,又有了钱,又有了关羽张飞和简雍等为班底,“由是得合徒众”,像滚雪球似的,手下的人越来越多。——刘备聚人的过程与周澈起家的过程非常相似。
只是可惜,虽然聚了人,有了钱,也有了些名,却因为无人举荐之故,一直不得出仕。刘备虽不安于现状,却也无可奈何。今年黄巾起事,为镇压黄巾,朝廷下旨:“举列将子孙及吏民有明战阵之略者,诣公车”,刘备没有“诣公车”的资格,可在听说带兵讨冀州黄巾的主将是他的老师卢植之后他却敏锐地察觉到“机会来了”!马上召集手下,把这些年积蓄的钱财尽数拿出,买甲造兵,汇拢了数百人前来参战助阵。
他在卢植门下时不是个好学生,卢植对他印象不深,可毕竟是师生一场,见到他来帮忙非常高兴,便把他拨到了校尉邹靖的麾下,并许诺:如立战功,便荐他出仕。
到了军中,亲眼见到数万汉家兵卒对卢植伏首贴耳,卢植一令之下,万千男儿赴死,卢植一怒之威,将吏无不屏息战栗,这样的威势让刘备眼热不已。为了自家有朝一日也能有这样的权柄,他带着关羽、张飞奋不顾身地与张角兄弟部众作战,倒也是立下了一些功劳,却没有想到,就在这时卢植居然获罪了!卢植自身难保,给他的许诺当然也就不作数了。又在这时,他遇到了周澈。
他握紧剑柄,把胸膛中对权力的渴望冲动压下,又转目看向帅帐,心道:“早年有个叫李定的方士路经吾里,奇我家舍东南角篱上的桑树高大怪状,树冠如伞,遥望童童如小车盖,乃指着我家说道:‘此家当出贵人’。大凡贵人多有异於常人处,我垂手下膝,顾见自耳,且身为汉家宗室,流着高祖皇帝的血,为童子时又说过惊人之语,我族父赞我‘非常人也’,由此种种,李定所说的‘贵人’必定是我!皇甫将军、卢公能做到的,我将来一定也能做到!周澈年与我相仿,之所以能为千石吏,谅来不过是赖周氏、袁氏之荫,我今日虽不及他,可日后肯定能超过他!”
正想到这里,看到帅帐的帘幕被打开,皇甫嵩、董卓等出来,周澈、邹靖、傅燮等亦从之出,目光与周澈对上,刘备脸上现出谦卑的微笑。
周澈回了一笑,冲他点了点头,等皇甫嵩与董卓在帅帐前话别毕了,跟在皇甫嵩的身后,经过刘备时略微停了一下,笑道:“玄德兄,我今晚便在帐中悬榻相待了。”
刘备忙道:“是。”
走在前头的皇甫嵩听到了这句话,回头瞧了一眼,待走出董卓的中军后,把周澈召来,问道:“皓粼,你与那猿臂大耳之人是旧识么?”
周澈笑道:“我与他以往并不相识,今天乃是初见。”
皇甫嵩奇道:“初见?刚在来董中郎中军的路上,我就见你二人沿路笑谈,好像很熟稔的样子,适才又听你邀他晚上去你营中,却原来竟是初见?”
“督帅有所不知,此人姓刘名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卢公的弟子,涿郡人也。数月前,他闻卢公奉旨讨贼,因聚众前来助阵,被拨入邹校尉麾下。方才在清河岸边,我见他相貌奇特,故与之攀谈,却不意三言两语之下,说得竟是颇为投机,所以邀他晚上来我营中再秉烛夜谈。”
“原来如此!”
虽然知道了这个“猿臂大耳”之人是汉家宗室,中山靖王之后,但汉家至今将近四百年的天下,刘氏一族开枝散叶,宗室多不胜数,这个“中山靖王”更且是前汉时的一个诸侯王,距今年代久远,后裔里早就没有什么大人物了,观刘备的年岁打扮,二十多岁了而却仍是白身,以此推料,他的家世怕是连一个普通的士族也不如,因此皇甫嵩并不以为意,没有把他放在心上。
此时他们已出了董卓中军,可以骑马了。一个亲兵牵着马过来,皇甫嵩踩蹬翻上,坐於鞍上,却不急着走,而是转首回顾,不是去看董卓的营垒,而是远望广宗。
广宗东临清河,其余三面都是旷野。远望之,城墙高耸,守卒如蚁。除了城上守卒,城外并有黄巾军的营垒,与城中成掎角之势。
先前卢植统兵时,因城中黄巾兵多,又骁勇敢战,兼之城高而厚,难以速克,乃大发人手筑围凿堑,在黄巾军城外的营垒外筑造起了连绵的土山,挖掘出了深深的壕沟,以围困之。这是传统的攻城办法,看似笨拙,却是大杀器。这个手段一旦使出,再坚固的城池也有被攻克的一天。只是土山、沟堑等这些工事刚筑凿成不久,卢植就被槛送京师了,如今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土山和壕沟之外则是层层叠叠的汉军营垒。
这会儿早已过午时而离傍晚还远,日头毒辣。刺眼的阳光下,无数的旌旗飘扬在这些汉军的营垒中,时闻鼓声号角,遥有马嘶传来,一派金戈铁马的气氛。
皇甫嵩望之多时,这才拨马而走。
他带来了数万步骑,得有驻扎之地,董卓已经提前给他们找好了地方,在一个将领的带领下,一行人前去筑营之所,却是在广宗城西、南两面的汉军营垒之后。
一边走,皇甫嵩一边问周澈、傅燮诸将,说道:“冀州贼是由张角、张梁亲自统带的,适才在帐中听董中郎说,其众甚是精锐敢战,城又坚厚,取之不易。诸君,有何良策?”
这时骑马走在前边的邹靖回头瞧了眼刘备,心道:“玄德平时少言寡言,今儿个的话倒是挺多。”
刘备的性格和周澈有点像,平时话不多,尤不喜说废话,并也是喜怒不形于色。除了性格之外,他昔日在涿县的经历和周澈早年也有点像。周澈在安成,克己下士,招揽豪杰,他在涿县也是“善下人,好结交豪侠”。又除了性格、经历外,在读书这块儿,他和周澈也较像,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而周澈虽然“乐”读书,可天资有限,与同族好学的比起来,学问差得远,所以平时与人闲谈很少会主动说经籍。两人都不谈经籍,周澈对狗马、音乐、美衣服没甚兴趣,话题不知不觉就说到了各自在家乡时招揽豪杰、与轻侠交往的故事。
起初,刘备还带点刻意的意思,周澈也有点刻意的味道,但说着说着,俩人就说到一块儿去了,不时欢笑。
过了清河,前行不远就是广宗城池。董卓在前引路,领着皇甫嵩等来到他的中军。
董卓久在凉州,和西凉羌人的关系很好,部众里多有羌胡。这些羌人披发左衽,发式衣着与汉兵不同,成堆的聚在一块儿。有的正在就着火堆烤肉,肉还没熟便血淋淋地从箭柄上取下,以刀割之,血流满手,顺着指头缝往下淌,而割肉的羌人却丝毫不嫌,拿起来就往嘴里塞,一边大嚼,一边提起奶囊往嘴里倒奶。周澈等人看到,有没有去过凉州的将校下意识地打个哆嗦,差点吐出来,忙以手掩嘴,转眼不看,有的将校轻笑一声,意甚轻蔑,低声说道:“真是野人。”
看到董卓来到,这些羌人纷纷站起,说着周澈等听不懂的语言,热情而谦卑地向董卓行礼。
董卓挺着肚子,指着皇甫嵩,用羌话说了几句,周近的羌人们举起刀剑,大声呼喝。
董卓转首,笑与皇甫嵩说道:“督帅,他们在欢迎你。”
皇甫嵩也是凉州人,懂羌语,不必董卓说,他也知这些羌人在呼喊些什么,面带微笑,立在董卓身边,举起手示意羌人们安静下来,也用羌话说了几句。不知他说了句什么,这些羌人们放声大笑。与董卓相比,皇甫嵩和这些羌人们并不熟,但皇甫氏的威名不但董卓从小闻之,这些羌人也是从小闻之。从皇甫嵩的曾祖皇甫棱起,皇甫氏两任度辽将军,一任扶风都尉,这两个武职都是针对少数民族的,尤其皇甫嵩的从父皇甫规,勇武善战,剿抚并用,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威震西羌,“先零诸种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要论在羌人里旧有的威望,董卓远不如皇甫氏。
见眼前的这些异族羌种为皇甫嵩的一句话而欢呼大笑,周澈、刘备相顾对视,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对方的心思,这心思却与在东郡时潘璋因见周澈之英武而说出的那句话一样:英雄当如是!
潘璋艳羡周澈之英武,周澈与刘备艳羡皇甫嵩的威名。周澈嘴角带笑,盯着刘备的眼看了片刻,直到刘备因受不住而转开视线,他这才把目光重投放到皇甫嵩的身上。
注视着皇甫嵩,他心中却想道:“刘备年已二十余,现在尚是白身,就世家大族的弟子而言,就算他现在出仕也算是晚的了,而方才与他一路言谈,他虽起初似因卢植之离开而略有灰心之意,但却很快就又振作精神,与我侃侃而谈,这会儿见皇甫将军威名赫赫,他的眼中更又透出狂热光芒,如此顽强坚韧,又能善下人,招揽英雄,难怪孟德对他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
前世读三国,周澈最喜欢的是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最佩服的是刘备。
自古成大事者大多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坚韧不拔,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丧气。上下五千年多少英雄豪杰,如果只论坚韧,刘备不排在前三也得排在前五,如丧家之犬地东奔西走了二十年却百折不饶,始终不肯放弃,不肯为人下,最终成就大业。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周澈心中暗想:穿越到这个时代至今十余年,苦心经营,厚积薄发,遂名满大汉,今又借此次黄巾起事的机会,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极大的功劳,并终于见全了曹、孙、刘三人。
细数他与这三人的交往。
最早认识的是曹操,那会曹操才十三四岁,却敢救下何伯求,真是仗义!英雄出少年啊。不过曹操轻脱、不拘小节、文采飞扬、雅善音律,又诙谐幽默,会关心人,与人交使人如沐春风,个子虽不高,相貌虽也寻常,但却极具人格魅力,周澈自愧不如,而凭借自己的家声和武功,他也成功地使自己得到了曹操的看重与敬佩。
再说那孙坚,孙坚是武职出身,所以周澈与孙坚的交往主要就是基于一个“武”字,是在战场上肩并肩作战打下来的交情。孙坚的猛鸷让他叹服,而他两次救援孙坚的大恩也让孙坚为之感激。
接着现在又结识了刘备,他和孙坚、曹操都不同。
孙坚是年少扬名,十几岁就以勇武闻名州郡,未弱冠便得以出仕郡中,后又征讨反叛,获得战功,升迁为县丞,历任三县之地,治管数万之民,常经浴血之战,久历州县要职,因此虽与刘备一样也是出身寒门,言谈举止里却不但带着一股武人特有的慷慨激烈,而且颇有杀伐独断之威。曹操贵族子弟,尽管他不以身份自傲,可“居移气,养移体”,言谈举止中常会不自觉地带出点“贵气”,比如说起饮食、说起衣服配饰、说起在洛阳的见闻时等等。而刘备,名为大汉宗室,实为寒家子弟,年已二十余,尚未出仕,又不好读书,又基本没有出过远门,最远只去过缑氏山,平时几乎没有离开过本县、本郡,相比孙坚、曹操的见多识广,他带着浓浓“乡土气”,可能也正是因此之故,他话不多,要不是说起了他在家乡结交轻侠、称雄县中的过往,恐怕还在和周澈保持着“一问一答”的对谈状态,可也正是说起了他在家乡结交轻侠的故事,让周澈感到了亲切。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周澈与孙坚结交的基础是“武”,与曹操结交的基础是“义--正义和道义!还有彼此敬佩的个人能力”,这两者其实某种意义上都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的,而现在与刘备结交却没有什么功利性的,他纯粹是觉得刘备的性格、经历与自己很像,觉得很亲切,有“一见如故”之感。——当然,这只是对周澈而言,对刘备而言,在说起自家以前在县里的事情、并听周澈说了些他在任横路亭长的事情后,刘备固也觉得与周澈“一见如故”,觉得两人很能说到一块儿去,很有共同语言,可却因为身份的关系,他对周澈却还是有些功利性的目的的。
对刘备的这点小心思,周澈一清二楚。
他心中想道:“想不到啊想不到,我也有被刘皇叔巴结的一天。”如前文所说,三国三雄里边,他最佩服的是刘备,如今被自己最佩服的人“巴结”,这感触别有一番风味。他瞧了瞧刘备,又想到,“我记得《演义》里说刘关张是在黄巾起事时结的义,然后从校尉邹靖‘讨贼’,史书中却似未记他三人是何时结识的,也不知关张二人现在与刘备相识了没有?”
演义里说是校尉邹靖是涿郡太守刘焉的属下,这是错误的。一则,现在的涿郡太守并非刘焉,刘焉去年刚被迁为宗正;其次,校尉乃是比二千石的武职,或为大将军属,或为特置,不可能听从一个太守的命令。既然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那刘关张现在是否如演义里说的一样已经相识了呢?
关羽、张飞可以说是汉末三国最有名的武将之二了,周澈寻思想道:“我该怎么问问呢?”略一踌躇,已有定计,乃徐徐笑道,“玄德兄,我刚才听你说你在涿县结交了不少豪杰,这次从军应该是带着他们一块儿来的吧?”
刘备不知周澈何意,点了点头,笑道:“正是。”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我昔在汝南时就常闻燕赵豪士之风,心向往之,早就想见识见识了,不知兄带来的这些豪杰里以何人为最?”
刘备谦逊地说道:“燕赵固多慷慨悲歌士,然君此赞,备不敢当,备昔在涿郡亦常闻君州豪杰,沛国夏侯惇,年十四手刃辱其师者,汝南周直,侠闻江、汝,如此等等,非吾地可比。今次从备前来击贼的诸人里,若论勇武以两人为胜。”
“谁人?”
“一名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一名张飞,字益德,备同郡人,此两人皆壮烈勇敢,有过人之勇,以前在涿郡时常为我御侮。”
“御侮”,语出《诗经·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意为: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冲突者,是能扞御侵侮,故曰御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贴身警卫。
“我生平最爱壮士豪杰,玄德兄,今晚你若无事,可带此两人来我帐中。军中虽不能饮酒,你我可以水代之。初至贵地,即遇豪杰,秉烛畅谈,不亦快哉!如何?”
刘备本就有意与周澈拉近关系,听得周澈此话,自是求之不得,连声答应。
谈谈说说,周澈、刘备随着董卓、皇甫嵩来到了董卓的中军帅帐。帅帐里坐不下这么多人,刘备等随从们和官职低微的一些武官在帐外侍候,周澈、傅燮等千石以上的将校依照品秩高低,排好队列,分从皇甫嵩和董卓进入帐中。
目送周澈等人入帐,刘备往帐中瞧了眼,只隐约瞧到皇甫嵩、董卓分主次落座,还没看到进入帐中的诸将落座,帐外的亲兵侍卫就放下了帘幕、遮掩住了他的视线。他收回目光,仰头望了望天空,又转目四顾,看了看周围的兵营和兵卒,碰上了几道熟人的目光,他微笑点头示意,随即调整了下站姿,按剑挺胸直立,静待邹靖出来。他脸上的表情平淡若水,心中却起伏不定。
回顾自己以往的经历,他只觉得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似要从胸中扑出。
这渴望,当然是对出人头地的渴望,是对做个“贵人”的渴望。
实事求是地说,在十五岁以前,他虽然也想过出人头地,也想过以后要做个“贵人”,但当时只是为了能得到好吃的食物、漂亮的衣服,能出入有车马坐、不管去哪儿都有人前呼后拥,只是为了口腹之欲,只是单纯地为了炫耀“威风”。这种想法带着孩子气。直到十五岁他去了缑氏山从师卢植,在遇到公孙瓒等同学后,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出人头地,什么是真正的“贵人”。
卢植是马融的弟子,名闻北地,来求学于他的不仅有幽州的名族、豪门弟子,还有冀州乃至凉州的,可以这么说,在当时的缑氏山中,北地的贵族子弟云集。刘备在这里结识了公孙瓒,公孙氏世仕二千石,公孙瓒虽为庶出,然那份豪气和底蕴却仍远非刘备所能相比的。十五岁的刘备开了眼。又见到一些北地名族、豪门嫡出子弟的摆场,更是让刘备自惭形秽。
这些倒也罢了,公孙瓒时已任过郡吏,亲身接触、见过“权力”的魔力了,闲谈时对刘备说起些在郡府时的见闻,给刘备年少的心灵造成了更大的冲击。他头一次知道了权力居然可以使成千上万人低头臣服,他头一次明确地意识到了华服美食、车马从人的背后其实都是权力。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从这以后,他不再渴望口腹之欲,不再渴望幼稚的炫耀威风,而开始渴望获得权力。
熹平六年,卢植被诏拜为庐江太守,散了私学,刘备归乡。
他不甚乐读书,在卢植门下待了一年多,没学到什么东西,但却开阔了眼界。两汉游学之风极盛,游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游的是眼界,学的是知识。没学到多少知识,可却有了眼界,在郡县市井少年们的眼里他便俨然是一个见过世面、与州郡里的大人物交往过的了不起的人了。
少年们的崇拜一方面让他飘飘然,很享受,另一方面则更加剧了他对权力、对成为一个贵人的渴求。他本就好结交豪侠,如今有了野望和对权力的渴求,越发能克己下士,慷慨大方,于是“年少争附之”,手底下渐渐地聚拢了一帮县乡少年,成为了知名郡县的一个少年大侠。关羽、张飞就是他在这期间结交到的。成为了“大侠”,有了名气,就有了势,有了势,钱自然也就来了。
涿县是涿郡的郡治所在,来往经过此地或专门来这里做买卖的商贾很多,其中有两人,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双,乃是中山的大马商,常携千金来这里贩马,大约为了买卖能够太平,就常拿钱给刘备这个地头蛇,算是保护费,买个平安。但凡人若想聚众,两者缺一不可,一则名、一则钱,刘备有了名,又有了钱,又有了关羽张飞和简雍等为班底,“由是得合徒众”,像滚雪球似的,手下的人越来越多。——刘备聚人的过程与周澈起家的过程非常相似。
只是可惜,虽然聚了人,有了钱,也有了些名,却因为无人举荐之故,一直不得出仕。刘备虽不安于现状,却也无可奈何。今年黄巾起事,为镇压黄巾,朝廷下旨:“举列将子孙及吏民有明战阵之略者,诣公车”,刘备没有“诣公车”的资格,可在听说带兵讨冀州黄巾的主将是他的老师卢植之后他却敏锐地察觉到“机会来了”!马上召集手下,把这些年积蓄的钱财尽数拿出,买甲造兵,汇拢了数百人前来参战助阵。
他在卢植门下时不是个好学生,卢植对他印象不深,可毕竟是师生一场,见到他来帮忙非常高兴,便把他拨到了校尉邹靖的麾下,并许诺:如立战功,便荐他出仕。
到了军中,亲眼见到数万汉家兵卒对卢植伏首贴耳,卢植一令之下,万千男儿赴死,卢植一怒之威,将吏无不屏息战栗,这样的威势让刘备眼热不已。为了自家有朝一日也能有这样的权柄,他带着关羽、张飞奋不顾身地与张角兄弟部众作战,倒也是立下了一些功劳,却没有想到,就在这时卢植居然获罪了!卢植自身难保,给他的许诺当然也就不作数了。又在这时,他遇到了周澈。
他握紧剑柄,把胸膛中对权力的渴望冲动压下,又转目看向帅帐,心道:“早年有个叫李定的方士路经吾里,奇我家舍东南角篱上的桑树高大怪状,树冠如伞,遥望童童如小车盖,乃指着我家说道:‘此家当出贵人’。大凡贵人多有异於常人处,我垂手下膝,顾见自耳,且身为汉家宗室,流着高祖皇帝的血,为童子时又说过惊人之语,我族父赞我‘非常人也’,由此种种,李定所说的‘贵人’必定是我!皇甫将军、卢公能做到的,我将来一定也能做到!周澈年与我相仿,之所以能为千石吏,谅来不过是赖周氏、袁氏之荫,我今日虽不及他,可日后肯定能超过他!”
正想到这里,看到帅帐的帘幕被打开,皇甫嵩、董卓等出来,周澈、邹靖、傅燮等亦从之出,目光与周澈对上,刘备脸上现出谦卑的微笑。
周澈回了一笑,冲他点了点头,等皇甫嵩与董卓在帅帐前话别毕了,跟在皇甫嵩的身后,经过刘备时略微停了一下,笑道:“玄德兄,我今晚便在帐中悬榻相待了。”
刘备忙道:“是。”
走在前头的皇甫嵩听到了这句话,回头瞧了一眼,待走出董卓的中军后,把周澈召来,问道:“皓粼,你与那猿臂大耳之人是旧识么?”
周澈笑道:“我与他以往并不相识,今天乃是初见。”
皇甫嵩奇道:“初见?刚在来董中郎中军的路上,我就见你二人沿路笑谈,好像很熟稔的样子,适才又听你邀他晚上去你营中,却原来竟是初见?”
“督帅有所不知,此人姓刘名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卢公的弟子,涿郡人也。数月前,他闻卢公奉旨讨贼,因聚众前来助阵,被拨入邹校尉麾下。方才在清河岸边,我见他相貌奇特,故与之攀谈,却不意三言两语之下,说得竟是颇为投机,所以邀他晚上来我营中再秉烛夜谈。”
“原来如此!”
虽然知道了这个“猿臂大耳”之人是汉家宗室,中山靖王之后,但汉家至今将近四百年的天下,刘氏一族开枝散叶,宗室多不胜数,这个“中山靖王”更且是前汉时的一个诸侯王,距今年代久远,后裔里早就没有什么大人物了,观刘备的年岁打扮,二十多岁了而却仍是白身,以此推料,他的家世怕是连一个普通的士族也不如,因此皇甫嵩并不以为意,没有把他放在心上。
此时他们已出了董卓中军,可以骑马了。一个亲兵牵着马过来,皇甫嵩踩蹬翻上,坐於鞍上,却不急着走,而是转首回顾,不是去看董卓的营垒,而是远望广宗。
广宗东临清河,其余三面都是旷野。远望之,城墙高耸,守卒如蚁。除了城上守卒,城外并有黄巾军的营垒,与城中成掎角之势。
先前卢植统兵时,因城中黄巾兵多,又骁勇敢战,兼之城高而厚,难以速克,乃大发人手筑围凿堑,在黄巾军城外的营垒外筑造起了连绵的土山,挖掘出了深深的壕沟,以围困之。这是传统的攻城办法,看似笨拙,却是大杀器。这个手段一旦使出,再坚固的城池也有被攻克的一天。只是土山、沟堑等这些工事刚筑凿成不久,卢植就被槛送京师了,如今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土山和壕沟之外则是层层叠叠的汉军营垒。
这会儿早已过午时而离傍晚还远,日头毒辣。刺眼的阳光下,无数的旌旗飘扬在这些汉军的营垒中,时闻鼓声号角,遥有马嘶传来,一派金戈铁马的气氛。
皇甫嵩望之多时,这才拨马而走。
他带来了数万步骑,得有驻扎之地,董卓已经提前给他们找好了地方,在一个将领的带领下,一行人前去筑营之所,却是在广宗城西、南两面的汉军营垒之后。
一边走,皇甫嵩一边问周澈、傅燮诸将,说道:“冀州贼是由张角、张梁亲自统带的,适才在帐中听董中郎说,其众甚是精锐敢战,城又坚厚,取之不易。诸君,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