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五节 藩盟(1)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是皇帝的主意,还是赵鼎的主意,或者是秦桧的?”
李慢侯叹道。
藩镇法规定,朝廷要削藩、移藩、撤藩,都是要跟藩镇协商的,李慢侯试图建立一个可以商讨的机制,一个藩镇合理退出的机制。
“就不能是我的主意?”
吴国公主道。
“你的主意那肯定就是皇帝的了。也许是他们一致的意思,赵鼎和秦桧谁想出这种谋略都不奇怪。如果我猜的不错,他们肯定还跟薛庆有接触,打算买下兖州吧?”
“你怎么知道?”
吴国公主惊讶,朝廷跟薛庆的联络十分隐秘,没想到还是泄露了。
“换了我,也会这么做啊。这样朝廷跟我就能以鲁中南的山区为界。往南流的河流基本上都控制在朝廷手里,我就只能往北。薛庆是个唯利是图的人,什么都不图,只求财。只要钱到位,什么都能卖。虽说山东控制在我的幕府手里,可名义上这些藩地都归藩镇管。薛庆管辖兖州、齐州、青州和淄州。兖州最穷困,山地太多。如果从薛庆手里买走,大概我也不会冒着跟手下藩镇决裂的风险反对。如果真的反对,反而可能引起东藩集团内部分裂,朝廷坐收其利。”
吴国公主道:“你都猜到了,你那还跟我瞎扯。”
李慢侯道:“这种诛心的阴谋,大概就是秦桧的主意。其实还可以更大胆一些,如果他能让张荣同意撤藩,我也不会反对。这山大王做的可不好,郓州、濮州、济州多好的地方,那些山大王们在衙门里开赌房,太不像话了。”
张荣控制的,也是鲁北平原的好地方,但却不好好经营,一个个交椅们瓜分了大大小小的官职,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导致这里的老百姓不断往李慢侯控制区迁移,甚至还爆发过起义,张荣绞杀起义可不手软,杀了个尸横片野不说,还抓了许多人卖给山东的矿主。
“你不是骗我吧?要是张荣不从,朝廷强撤的话,你不会插手?”
张荣的水军很厉害,但也就是欺负女真人不会玩水战,朝廷手里现在也有能打的水师,不管是岳飞手里正经训练的水军,还是韩世忠手里能够渡海的水师,都不是张荣能够抵挡的,朝廷要撤张荣的藩镇,张荣不同意,是有能力直接消灭藩镇的。
“那我当然要插手。这是藩镇法,是保护所有藩镇的,其实也是保护朝廷的。朝廷一旦不按规矩撤藩,接下来藩镇会再次对朝廷充满不信任,朝廷就再也调不动藩镇了。”
“那我回头去说说。你答应了啊,不许反悔!”
吴国公主很奇怪,她说愿意支持李慢侯当皇帝,可又会帮朝廷算计李慢侯,似乎只是在证明她自己对李慢侯有强大的影响力,或者这是她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心理需求。唐朝的公主大概也是这样施展影响力的吧。
“原则上同意了。你让朝廷派人来吧,按照正规程序。就在朝藩年会上谈。”
藩镇法中规定,每年初朝廷都要派钦差来跟藩镇谈判,谈的主要是每年藩兵军费问题,藩政、藩财问题也都可以谈,但每年都是走过场,因为每个藩镇目前都对自己掌控财政很满意,谁动都不行。
朝廷动作很快,削藩这种事,能不积极吗?谁知道公主靠皮肉吹来的枕边风,能保持多长时间的热度?
所以很快就派人来东海郡王府谈判,王府已经建好了,现在是整个东藩集团的核心,所有的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每天在这里办公的幕官不下千人,看着比朝臣还多,也更忙碌。因为东藩的管理,实在是太精细了,需要处理的文牍,恐怕比整个朝廷还多。
朝廷派来了秦桧,谈还是从藩政、藩军、藩财为主要内容。
只要能削藩,朝廷是愿意做出巨大让步的,包括给钱。现在赵构越来越有钱了,晏孝广父子帮助理财,财政收入年年增长,而且没有引起太大的混乱。精简管理机构和方法后,市面反而越来越繁荣。又已经摸到了发行国债,低成本使用资金的经验,有钱了,就大方。
秦桧甚至主动提出,海藩搬迁的费用,朝廷可以补助。
李慢侯倒是没有想过从这里扣钱,他只是提了几个要求,希望可以带走愿意跟他走的藩官。李慢侯任命的藩官,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科举功名的,极个别是本身带着功名投靠李慢侯的。绝大多数官员,出自他的幕府,早先大多都是各地土豪家的子弟。现在已经正规了,随着山东各地的乡学、县学、府学重新恢复,中产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上学读书。李慢侯可用的人才范围更广了,也就开始从学校里招募官吏。
当然也会经过考试,在山东的学校里,是要求教授算学的。在没有系统思辨哲学训练的前提下,数学是最好的逻辑训练科目,他可不想要一群整天只会空谈天人合一,却算不清楚行军百里需要多少双鞋的书生。
秦桧同意李慢侯带走那些官员,说实话,李慢侯的藩官留在朝廷收复的州县,朝廷也不能放心。李慢侯要带走他们,也不是因为无人可用,而是知道留在朝廷体制中,这些人的前途很难得到保证。之所以要求愿意跟他走的他带走,主要是考虑到一些人是本地人,可能并不想走。所以他能带走的,主要是那些很聪明,明白自己在朝廷没有前途,还有愿意为了前途放弃乡土和富庶的南方,前往贫瘠的北方发展的,有野心的官员。
李慢侯还提了一个不强求的建议,那就是希望朝廷尽量保持旧制,那些东藩机构摸索出来的商民两便的管理体系,大多数都值得保留,当然体制之争肯定存在,朝廷官员一定要改的话,李慢侯也不愿意为此跟他们作对,毕竟他要走就走的干脆一点,过于眷顾,只会加重双方的相互猜忌。
李慢侯的要求,秦桧一概答应,只要李慢侯肯走,对朝廷就是最好的。对秦桧而言,就是大功一件。自从设藩镇开始,还没有轻松撤藩的先例,他秦桧要开这个先例,而且是从最强势的东藩手里开。
秦桧三次为相,每一步走的都不容易。而且这次入相,他是跟赵鼎联合挤走吕颐浩。当赵鼎负责和谈成功后,秦桧就一步步恢复官职,因为他是和谈的代表人物,只要朝廷和谈成功,不管谁谈的,都证明他当初的建议是正确的,那么他因为主和而失去的官职,朝廷就得还给他,更何况赵构还需要他来平衡其他派系呢。赵鼎虽然接受和谈,那是大势所趋,但赵鼎却并不是一个主和派。
而且赵鼎有张浚这样的盟友,总能他在朝主政,张浚在外掌军,很让皇帝不放心。
于是秦桧再次得到机会,并跟赵鼎一起,成功排挤了吕颐浩,吕颐浩还是死在了搜刮地方上,在扬州借了债券后,吕颐浩果然没打算守信,第二年的地方财税他自己就征收了,并没有拿出来偿还债务,这导致吕颐浩都督府的信用破产,再也借不到钱了。
由于这笔债是扬州水火钱作保,事实上相当于印刷粮票敛财,上千万水火钱到期后,涌入市场造成粮票暴跌,江北货币体系险些崩溃。而且连带的许多替吕颐浩募集债券的商人破产,他们集体上告,吕颐浩的政敌们就靠这些事情,将吕颐浩给告倒。连续跌在一坑尿水里淹死,只能说吕颐浩太傲慢,太轻视经济系统的力量,太过于滥用权力了。
斗倒吕颐浩之后,秦桧和赵鼎并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赵鼎依然坚持想要北伐。割让河北三镇,让赵鼎背负了很大的污名,这是他的心结。可是秦桧却反对,理由是收复河间三镇势必引发战争,朝廷已经经不起无休止的战争了。秦桧依然支持和谈,认为应该靠和谈,逐步将失地恢复,并从金国接回三圣和两后。
结果最近赵鼎气势陡涨,因为随着挞懒被东藩招降,河北三镇顷刻而下。并不是李慢侯逐一收复的,而是朝廷官兵收复。岳飞收复了中山府、韩世忠收复了河间府。
和谈成功后,金兵从京西撤出,岳飞部北上,驻扎洛阳,跟在开封的韩世忠部,成为坚守黄河的中坚。岳飞已经是河东路宣抚副使,正使是张浚,并不亲临前线,因此地方上,其实是岳飞说了算,他是招抚使兼营田大使,可以收编义兵,圈地屯田。
岳飞坐镇洛阳,派兵北上河东,招抚义军,连结河朔,实力增长很快。岳飞这种人,给他空间的话,他的能量是很大的。通过屯田,回易,招抚义军,他的部队规模很快从六万多人扩大到了十二万,新增了五万多九死一生的河北义军,都是自然淘汰下来的好汉。经过岳飞的严格训练,战斗力很强。
岳飞坐镇河东,其实是冲着太原去的,赵鼎和张浚打算机会成熟,立刻收复河北三镇。
韩世忠部继续坐镇开封,同样是北进河北西路,诏安、消灭女真人撤走后混乱社会秩序下滋生的流寇和义兵。兵力扩张也很快,而且比岳飞还多,高达十五万人。
岳飞的目标一直是北上收复太原,而韩世忠的任务则是收复中山府和河间府,双方都有明确的战斗目标,连韩世忠一度消沉的精神都开始恢复。
没人想到最后出现了意外,挞懒这种女真顶级权贵竟然叛逃,而且招降了太原和大同。岳飞部留着收复太原的军队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赵鼎第一时间派他收复中山府,担心又被东藩抢了先机,占了土地后又要求朝廷封藩镇。韩世忠则重兵开进距离东藩边境很近的河间府,要争取在东藩主力在燕云的时候,拿下这里。甚至做好了跟东藩冲突的准备,冲突当然没有。反倒是有一顿酒肉,得知岳飞和韩世忠来,李慢侯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宴,邀请他们聚会。
“这是皇帝的主意,还是赵鼎的主意,或者是秦桧的?”
李慢侯叹道。
藩镇法规定,朝廷要削藩、移藩、撤藩,都是要跟藩镇协商的,李慢侯试图建立一个可以商讨的机制,一个藩镇合理退出的机制。
“就不能是我的主意?”
吴国公主道。
“你的主意那肯定就是皇帝的了。也许是他们一致的意思,赵鼎和秦桧谁想出这种谋略都不奇怪。如果我猜的不错,他们肯定还跟薛庆有接触,打算买下兖州吧?”
“你怎么知道?”
吴国公主惊讶,朝廷跟薛庆的联络十分隐秘,没想到还是泄露了。
“换了我,也会这么做啊。这样朝廷跟我就能以鲁中南的山区为界。往南流的河流基本上都控制在朝廷手里,我就只能往北。薛庆是个唯利是图的人,什么都不图,只求财。只要钱到位,什么都能卖。虽说山东控制在我的幕府手里,可名义上这些藩地都归藩镇管。薛庆管辖兖州、齐州、青州和淄州。兖州最穷困,山地太多。如果从薛庆手里买走,大概我也不会冒着跟手下藩镇决裂的风险反对。如果真的反对,反而可能引起东藩集团内部分裂,朝廷坐收其利。”
吴国公主道:“你都猜到了,你那还跟我瞎扯。”
李慢侯道:“这种诛心的阴谋,大概就是秦桧的主意。其实还可以更大胆一些,如果他能让张荣同意撤藩,我也不会反对。这山大王做的可不好,郓州、濮州、济州多好的地方,那些山大王们在衙门里开赌房,太不像话了。”
张荣控制的,也是鲁北平原的好地方,但却不好好经营,一个个交椅们瓜分了大大小小的官职,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导致这里的老百姓不断往李慢侯控制区迁移,甚至还爆发过起义,张荣绞杀起义可不手软,杀了个尸横片野不说,还抓了许多人卖给山东的矿主。
“你不是骗我吧?要是张荣不从,朝廷强撤的话,你不会插手?”
张荣的水军很厉害,但也就是欺负女真人不会玩水战,朝廷手里现在也有能打的水师,不管是岳飞手里正经训练的水军,还是韩世忠手里能够渡海的水师,都不是张荣能够抵挡的,朝廷要撤张荣的藩镇,张荣不同意,是有能力直接消灭藩镇的。
“那我当然要插手。这是藩镇法,是保护所有藩镇的,其实也是保护朝廷的。朝廷一旦不按规矩撤藩,接下来藩镇会再次对朝廷充满不信任,朝廷就再也调不动藩镇了。”
“那我回头去说说。你答应了啊,不许反悔!”
吴国公主很奇怪,她说愿意支持李慢侯当皇帝,可又会帮朝廷算计李慢侯,似乎只是在证明她自己对李慢侯有强大的影响力,或者这是她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心理需求。唐朝的公主大概也是这样施展影响力的吧。
“原则上同意了。你让朝廷派人来吧,按照正规程序。就在朝藩年会上谈。”
藩镇法中规定,每年初朝廷都要派钦差来跟藩镇谈判,谈的主要是每年藩兵军费问题,藩政、藩财问题也都可以谈,但每年都是走过场,因为每个藩镇目前都对自己掌控财政很满意,谁动都不行。
朝廷动作很快,削藩这种事,能不积极吗?谁知道公主靠皮肉吹来的枕边风,能保持多长时间的热度?
所以很快就派人来东海郡王府谈判,王府已经建好了,现在是整个东藩集团的核心,所有的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每天在这里办公的幕官不下千人,看着比朝臣还多,也更忙碌。因为东藩的管理,实在是太精细了,需要处理的文牍,恐怕比整个朝廷还多。
朝廷派来了秦桧,谈还是从藩政、藩军、藩财为主要内容。
只要能削藩,朝廷是愿意做出巨大让步的,包括给钱。现在赵构越来越有钱了,晏孝广父子帮助理财,财政收入年年增长,而且没有引起太大的混乱。精简管理机构和方法后,市面反而越来越繁荣。又已经摸到了发行国债,低成本使用资金的经验,有钱了,就大方。
秦桧甚至主动提出,海藩搬迁的费用,朝廷可以补助。
李慢侯倒是没有想过从这里扣钱,他只是提了几个要求,希望可以带走愿意跟他走的藩官。李慢侯任命的藩官,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科举功名的,极个别是本身带着功名投靠李慢侯的。绝大多数官员,出自他的幕府,早先大多都是各地土豪家的子弟。现在已经正规了,随着山东各地的乡学、县学、府学重新恢复,中产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上学读书。李慢侯可用的人才范围更广了,也就开始从学校里招募官吏。
当然也会经过考试,在山东的学校里,是要求教授算学的。在没有系统思辨哲学训练的前提下,数学是最好的逻辑训练科目,他可不想要一群整天只会空谈天人合一,却算不清楚行军百里需要多少双鞋的书生。
秦桧同意李慢侯带走那些官员,说实话,李慢侯的藩官留在朝廷收复的州县,朝廷也不能放心。李慢侯要带走他们,也不是因为无人可用,而是知道留在朝廷体制中,这些人的前途很难得到保证。之所以要求愿意跟他走的他带走,主要是考虑到一些人是本地人,可能并不想走。所以他能带走的,主要是那些很聪明,明白自己在朝廷没有前途,还有愿意为了前途放弃乡土和富庶的南方,前往贫瘠的北方发展的,有野心的官员。
李慢侯还提了一个不强求的建议,那就是希望朝廷尽量保持旧制,那些东藩机构摸索出来的商民两便的管理体系,大多数都值得保留,当然体制之争肯定存在,朝廷官员一定要改的话,李慢侯也不愿意为此跟他们作对,毕竟他要走就走的干脆一点,过于眷顾,只会加重双方的相互猜忌。
李慢侯的要求,秦桧一概答应,只要李慢侯肯走,对朝廷就是最好的。对秦桧而言,就是大功一件。自从设藩镇开始,还没有轻松撤藩的先例,他秦桧要开这个先例,而且是从最强势的东藩手里开。
秦桧三次为相,每一步走的都不容易。而且这次入相,他是跟赵鼎联合挤走吕颐浩。当赵鼎负责和谈成功后,秦桧就一步步恢复官职,因为他是和谈的代表人物,只要朝廷和谈成功,不管谁谈的,都证明他当初的建议是正确的,那么他因为主和而失去的官职,朝廷就得还给他,更何况赵构还需要他来平衡其他派系呢。赵鼎虽然接受和谈,那是大势所趋,但赵鼎却并不是一个主和派。
而且赵鼎有张浚这样的盟友,总能他在朝主政,张浚在外掌军,很让皇帝不放心。
于是秦桧再次得到机会,并跟赵鼎一起,成功排挤了吕颐浩,吕颐浩还是死在了搜刮地方上,在扬州借了债券后,吕颐浩果然没打算守信,第二年的地方财税他自己就征收了,并没有拿出来偿还债务,这导致吕颐浩都督府的信用破产,再也借不到钱了。
由于这笔债是扬州水火钱作保,事实上相当于印刷粮票敛财,上千万水火钱到期后,涌入市场造成粮票暴跌,江北货币体系险些崩溃。而且连带的许多替吕颐浩募集债券的商人破产,他们集体上告,吕颐浩的政敌们就靠这些事情,将吕颐浩给告倒。连续跌在一坑尿水里淹死,只能说吕颐浩太傲慢,太轻视经济系统的力量,太过于滥用权力了。
斗倒吕颐浩之后,秦桧和赵鼎并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赵鼎依然坚持想要北伐。割让河北三镇,让赵鼎背负了很大的污名,这是他的心结。可是秦桧却反对,理由是收复河间三镇势必引发战争,朝廷已经经不起无休止的战争了。秦桧依然支持和谈,认为应该靠和谈,逐步将失地恢复,并从金国接回三圣和两后。
结果最近赵鼎气势陡涨,因为随着挞懒被东藩招降,河北三镇顷刻而下。并不是李慢侯逐一收复的,而是朝廷官兵收复。岳飞收复了中山府、韩世忠收复了河间府。
和谈成功后,金兵从京西撤出,岳飞部北上,驻扎洛阳,跟在开封的韩世忠部,成为坚守黄河的中坚。岳飞已经是河东路宣抚副使,正使是张浚,并不亲临前线,因此地方上,其实是岳飞说了算,他是招抚使兼营田大使,可以收编义兵,圈地屯田。
岳飞坐镇洛阳,派兵北上河东,招抚义军,连结河朔,实力增长很快。岳飞这种人,给他空间的话,他的能量是很大的。通过屯田,回易,招抚义军,他的部队规模很快从六万多人扩大到了十二万,新增了五万多九死一生的河北义军,都是自然淘汰下来的好汉。经过岳飞的严格训练,战斗力很强。
岳飞坐镇河东,其实是冲着太原去的,赵鼎和张浚打算机会成熟,立刻收复河北三镇。
韩世忠部继续坐镇开封,同样是北进河北西路,诏安、消灭女真人撤走后混乱社会秩序下滋生的流寇和义兵。兵力扩张也很快,而且比岳飞还多,高达十五万人。
岳飞的目标一直是北上收复太原,而韩世忠的任务则是收复中山府和河间府,双方都有明确的战斗目标,连韩世忠一度消沉的精神都开始恢复。
没人想到最后出现了意外,挞懒这种女真顶级权贵竟然叛逃,而且招降了太原和大同。岳飞部留着收复太原的军队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赵鼎第一时间派他收复中山府,担心又被东藩抢了先机,占了土地后又要求朝廷封藩镇。韩世忠则重兵开进距离东藩边境很近的河间府,要争取在东藩主力在燕云的时候,拿下这里。甚至做好了跟东藩冲突的准备,冲突当然没有。反倒是有一顿酒肉,得知岳飞和韩世忠来,李慢侯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宴,邀请他们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