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殿试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包拯在会试看榜的人群中发现了丁明启,不过这次丁明启低调了很多,带着两个家仆混在人群中尽量不想引起人们的注意。
自从卢迁的主考被换掉了之后,丁谓明白今年的科举要出事情,皇帝暂时没有找到丁家的头上,这也不意谓着安全无事。
后来皇帝又开出了个甲乙卷,这让丁明启更看不到得中的希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使得丁明启完全静不下心来读书。在更换了试题的会试中丁明启答卷的惨状可想而知。不过他还是很不甘心,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来看今天的榜单,心想万一能够上榜即便是排名在后到殿试的时候没准他爹还能想出办法。结果让他很是失望,将榜单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也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看来今年的会试是彻底失败了。更让他恼火的是曾经抢了他风头的包拯不但没有死,而且在会试中还排在了第三名。
丁明启满怀怒火的向人群中望去,这一望正好与包拯四目相对,两个人的思虑多多。丁明启对包拯有了更多的怨恨,下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弄死这个包拯,而包拯也是感慨良多,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弱小,有人想要自己的命,自己却没有什么有力的手段去反击。丁明启想到了他父亲一再叮嘱现在朝堂上的氛围不对,让他少惹是生非,狠狠的瞪了包拯两眼带着家仆转身离开了。
包拯和黄锋、包勉欢天喜地的回到了旅店,接受了大家的祝贺,虽然接下来还有殿试,可黄锋和包勉却一点儿也不紧张了,能够考中进士已达成了他们的愿望,至于最后会有什么样的名次他们已不在乎了。
殿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包拯等会试得中的的举子们有幸走进了皇宫这个大宋最神圣的地方。
举子们一个个诚惶诚恐,雄伟的大殿给了这些住惯了茅草屋的小民以巨大的压力,皇宫门口威武的守卫,皇宫内皇帝繁复的仪仗,无不显示出皇家的威严。
千百年来为了营造成这种氛围当权者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高大的建筑就是为了让人身处其中之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而皇帝的冠冕仪仗则充分显现了其与众不同,让人们相信皇帝是上天派来统治这个世界的,皇权始终是高高在上的无上权威。
不过这一切对包拯来说效果却大打折扣。包拯也是前世高大建筑见的多了,辉煌的故宫对他来说只不过是看新奇游玩的场所。电影中的声光效果营造出比皇帝真人表演要宏大的多的场景。
不过包拯在大宋的皇宫确实也感受到了皇帝要传递的信息:“一切权利属于皇家。”仿佛在包拯耳边不停的说着:“你也配姓赵。”
皇宫的大殿被布置成了殿试的考场,举子们要在这里进行最后一搏,争取最好的名次,这不但是文人中的资本,也将决定各自在官场上的起步点。
由皇帝亲自拟就的试题发了下来,举子们不敢怠慢,一个个在那里奋笔疾书。
真宗皇帝坐在龙椅之上,满意的看着大殿上的举子和大臣。
殿试这一天皇帝是很辛苦的,不但要审阅考生的答卷,而且还要对考的比较好的举子进行面试。以往皇帝还会在殿试中见到狗屁不通的文章和面试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痴呆举子。皇帝始终不明白大臣们怎么会将这样的蠢材推荐给自己。
今年真宗皇帝却有了不同的感受,时间已过去了半天,皇帝仍然是精神抖擞,神情兴奋,没有显出任何疲态。
皇帝的心情完全可以用高兴来形容。今年的会试是皇帝与臣子斗争中皇帝取得的少有的一次大的胜利。通过改变考试的规则皇帝拿回了对会试的主导权,只要坚持下去,经过几次会试,天下的读书人就会真正的明白谁在主宰着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前程是谁给的。
这还得感谢宰相王旦,他忠心的站在了皇帝的一边,接连给皇帝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同样做臣子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皇帝不由想起了前礼部侍郎卢迁,这个混帐东西真是有负皇恩,不但收受贿赂还对外泄露了试题。当朝参知政事次相丁谓拿到试题不向皇帝禀报,还做好答案让儿子背诵,想要从中谋私利。为了朝堂的稳定皇帝只能一忍再忍,但这事决不会就这样完了。皇帝决心一有机会就会让他们罪有应得。
举子们答完了题,考卷都送到了皇帝的面前。真宗皇帝一张张仔细的审阅着。皇帝边看边点头,今年举子们答题的水平果然比往年强了不少。
这些都是大宋的栋梁,而且还都是自己亲手挑选出来的栋梁,将来安排在各个职位上一定能为大宋江山永固作出贡献。皇帝抬起头看着下边规规矩矩的站在那里的举子很是满意。
皇帝将殿试的题目答的不错,而且会试排名也靠前的几个举子叫了上来,他要一一的亲自向他们提问,这将最终决定他们的名次,也将选出人们最为瞩目的今科状员。
皇帝最为满意的是山东来的考生蔡齐,这蔡齐在会试中名次就十分靠前,殿试的题目做的也很好,并且蔡齐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皇帝一见就大为欢喜。
同时真宗皇帝还记住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包拯,包拯会试的名次和殿试的作答让真宗皇帝感觉这也是个人才,可当包拯走近到龙书案前,皇帝陛下准备看一下他的应对能力时,包拯的样貌却吓了皇帝一跳。
皇帝第一次看到读书人中有如此黝黑的皮肤,虽然五官长得也算精致,却被脑门上一道月牙形的伤疤破了相。最让皇帝不能忍受的是包拯在参见他时所显露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神情。包拯面对皇帝显得十分的自信从容,这让真宗皇帝很不高兴,在这朝堂之上即便是身居高位的老臣在见到皇帝时也是战战兢兢。皇帝已经喜欢上了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面对包拯皇帝却有了一种两人地位平等的感觉。这一定是包拯年少轻狂,他也太不懂事了。
皇帝这次还真错怪了包拯,包拯真没有对皇帝不敬的想法,只是他前世所受的人与人平等的教育已深入了骨髓,让他临时装样子还真装不出来。
真宗皇帝记住了包拯,却将他的名次往后移了很多。皇帝不想包拯进了翰林院,经常这么从容的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这会影响到皇帝的信心,让皇帝想起自己也是个普通人。
殿试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了。真宗皇帝满面春风的勉励举子们要为大宋努力工作。举子们山呼万岁对皇帝感激涕零。
“丁爱卿,听说你的四公子也参加了今年的会试,是这些举子中的哪一位啊?”真宗皇帝没有宣布殿试就此结束,而是冷冷的对侍立在殿下的丁谓问道。
包拯在会试看榜的人群中发现了丁明启,不过这次丁明启低调了很多,带着两个家仆混在人群中尽量不想引起人们的注意。
自从卢迁的主考被换掉了之后,丁谓明白今年的科举要出事情,皇帝暂时没有找到丁家的头上,这也不意谓着安全无事。
后来皇帝又开出了个甲乙卷,这让丁明启更看不到得中的希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使得丁明启完全静不下心来读书。在更换了试题的会试中丁明启答卷的惨状可想而知。不过他还是很不甘心,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来看今天的榜单,心想万一能够上榜即便是排名在后到殿试的时候没准他爹还能想出办法。结果让他很是失望,将榜单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也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看来今年的会试是彻底失败了。更让他恼火的是曾经抢了他风头的包拯不但没有死,而且在会试中还排在了第三名。
丁明启满怀怒火的向人群中望去,这一望正好与包拯四目相对,两个人的思虑多多。丁明启对包拯有了更多的怨恨,下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弄死这个包拯,而包拯也是感慨良多,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弱小,有人想要自己的命,自己却没有什么有力的手段去反击。丁明启想到了他父亲一再叮嘱现在朝堂上的氛围不对,让他少惹是生非,狠狠的瞪了包拯两眼带着家仆转身离开了。
包拯和黄锋、包勉欢天喜地的回到了旅店,接受了大家的祝贺,虽然接下来还有殿试,可黄锋和包勉却一点儿也不紧张了,能够考中进士已达成了他们的愿望,至于最后会有什么样的名次他们已不在乎了。
殿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包拯等会试得中的的举子们有幸走进了皇宫这个大宋最神圣的地方。
举子们一个个诚惶诚恐,雄伟的大殿给了这些住惯了茅草屋的小民以巨大的压力,皇宫门口威武的守卫,皇宫内皇帝繁复的仪仗,无不显示出皇家的威严。
千百年来为了营造成这种氛围当权者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高大的建筑就是为了让人身处其中之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而皇帝的冠冕仪仗则充分显现了其与众不同,让人们相信皇帝是上天派来统治这个世界的,皇权始终是高高在上的无上权威。
不过这一切对包拯来说效果却大打折扣。包拯也是前世高大建筑见的多了,辉煌的故宫对他来说只不过是看新奇游玩的场所。电影中的声光效果营造出比皇帝真人表演要宏大的多的场景。
不过包拯在大宋的皇宫确实也感受到了皇帝要传递的信息:“一切权利属于皇家。”仿佛在包拯耳边不停的说着:“你也配姓赵。”
皇宫的大殿被布置成了殿试的考场,举子们要在这里进行最后一搏,争取最好的名次,这不但是文人中的资本,也将决定各自在官场上的起步点。
由皇帝亲自拟就的试题发了下来,举子们不敢怠慢,一个个在那里奋笔疾书。
真宗皇帝坐在龙椅之上,满意的看着大殿上的举子和大臣。
殿试这一天皇帝是很辛苦的,不但要审阅考生的答卷,而且还要对考的比较好的举子进行面试。以往皇帝还会在殿试中见到狗屁不通的文章和面试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痴呆举子。皇帝始终不明白大臣们怎么会将这样的蠢材推荐给自己。
今年真宗皇帝却有了不同的感受,时间已过去了半天,皇帝仍然是精神抖擞,神情兴奋,没有显出任何疲态。
皇帝的心情完全可以用高兴来形容。今年的会试是皇帝与臣子斗争中皇帝取得的少有的一次大的胜利。通过改变考试的规则皇帝拿回了对会试的主导权,只要坚持下去,经过几次会试,天下的读书人就会真正的明白谁在主宰着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前程是谁给的。
这还得感谢宰相王旦,他忠心的站在了皇帝的一边,接连给皇帝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同样做臣子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皇帝不由想起了前礼部侍郎卢迁,这个混帐东西真是有负皇恩,不但收受贿赂还对外泄露了试题。当朝参知政事次相丁谓拿到试题不向皇帝禀报,还做好答案让儿子背诵,想要从中谋私利。为了朝堂的稳定皇帝只能一忍再忍,但这事决不会就这样完了。皇帝决心一有机会就会让他们罪有应得。
举子们答完了题,考卷都送到了皇帝的面前。真宗皇帝一张张仔细的审阅着。皇帝边看边点头,今年举子们答题的水平果然比往年强了不少。
这些都是大宋的栋梁,而且还都是自己亲手挑选出来的栋梁,将来安排在各个职位上一定能为大宋江山永固作出贡献。皇帝抬起头看着下边规规矩矩的站在那里的举子很是满意。
皇帝将殿试的题目答的不错,而且会试排名也靠前的几个举子叫了上来,他要一一的亲自向他们提问,这将最终决定他们的名次,也将选出人们最为瞩目的今科状员。
皇帝最为满意的是山东来的考生蔡齐,这蔡齐在会试中名次就十分靠前,殿试的题目做的也很好,并且蔡齐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皇帝一见就大为欢喜。
同时真宗皇帝还记住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包拯,包拯会试的名次和殿试的作答让真宗皇帝感觉这也是个人才,可当包拯走近到龙书案前,皇帝陛下准备看一下他的应对能力时,包拯的样貌却吓了皇帝一跳。
皇帝第一次看到读书人中有如此黝黑的皮肤,虽然五官长得也算精致,却被脑门上一道月牙形的伤疤破了相。最让皇帝不能忍受的是包拯在参见他时所显露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神情。包拯面对皇帝显得十分的自信从容,这让真宗皇帝很不高兴,在这朝堂之上即便是身居高位的老臣在见到皇帝时也是战战兢兢。皇帝已经喜欢上了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面对包拯皇帝却有了一种两人地位平等的感觉。这一定是包拯年少轻狂,他也太不懂事了。
皇帝这次还真错怪了包拯,包拯真没有对皇帝不敬的想法,只是他前世所受的人与人平等的教育已深入了骨髓,让他临时装样子还真装不出来。
真宗皇帝记住了包拯,却将他的名次往后移了很多。皇帝不想包拯进了翰林院,经常这么从容的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这会影响到皇帝的信心,让皇帝想起自己也是个普通人。
殿试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了。真宗皇帝满面春风的勉励举子们要为大宋努力工作。举子们山呼万岁对皇帝感激涕零。
“丁爱卿,听说你的四公子也参加了今年的会试,是这些举子中的哪一位啊?”真宗皇帝没有宣布殿试就此结束,而是冷冷的对侍立在殿下的丁谓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