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 大雅村(三)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谭双喜把李安泽留下的笔记本交给他,李安泽平时没事就爱写日记,还有抚恤金支票。姐夫接过去时苦笑一声,说:“人都没了,要钱干什么!小李子哟。”
“他是怎么死的,在哪里?”李大姐哭了许久,终于泪眼婆娑的抬起头来问。
“救人,李安泽是救人死的。”
她哭了:“他从小就喜欢帮人!就从来不想着自个……你不想着自个也想着姐姐呀……”
女人泪如雨下,絮絮叨叨的埋怨着。谭双喜坐如针毡,只好按照事先商量的说辞说道:“我们在广西的时候,桂林战役……冲进明军大营的时候,对面打了一炮,小李子把旁边两个兵都按倒在地上,自己却受了伤。”
谭双喜看了看张来才,似乎在暗示被救下来的人就是他:“伤口就在脖子上……人很快就没了。”
张来才看了谭双喜一眼,因为原来商量谎话的时候,这个角色本是谭双喜的,可谭双喜宁愿把从死亡边缘拯救出来的幸运让给他。
“大炮,打在脖子上……”她喃喃道,似乎不能相信。
“一下子就过去了。”谭双喜说,“基本上没感觉。没什么感觉……”
“就像东边符家小儿子,那次刮风被瓦片砸了一样。”她丈夫帮着解释,“人一下就昏了,疼都不疼。嗯!”
但女人想了想,还是流眼泪,流个不停。
姐夫看了两人一眼,点点头,扶着李大姐进了里间。谭双喜在堂屋坐着,膝盖并紧,头顶有几声稚嫩的鸣叫,抬眼一看,屋顶的木檩子上结了一个泥巢,两只乳燕探出头来。
过一会儿,李大姐跟丈夫一起出来了。她已经好了些,手上捏着一叠信封,一看就知道是由营地发回来的军邮。
她把信拿给两人一起看,信封表面皱巴巴,有的地方沾着污渍,但是每个折痕都仔细的重新压平了,看得出保管的人很用心。
谭双喜抚摸着信件,从一个充满了熟悉感的信封里,掏出好几页纸,展开一看确实李安泽亲笔写的字体。字写得很大,而且还七扭八歪,这并不是写信人得文化程度低,而是战场上行军中空闲时间掏出信纸写几句,只能就着背包活着大石头写。
“姐,我在北方过得挺好,别挂念。吃得好,睡得香,行军作战也不比平时训练更辛苦,我都胖了!队伍的士气很高,明军不堪一击,走到哪里都有欢迎我们的群众……”谭双喜一边读,一边想起了他们刚刚跨过海峡登陆北方大陆的时候,李安泽那副笑眯眯的、跟谁都很熟络样子。不过后来他瘦得很快,因为在那儿患了消化不良。
“我已经晋升中尉了,职务也把代理两个字摘掉了,现在是正式的排长了,管着几十个弟兄。我年纪小,可他们都服我……”
李安泽在排里差不多算是年龄最小的,军士和老兵普遍服役都在三年以上。年轻的军官到部队,没点真本事的确降服不了老兵油子。这点上谭双喜是相当服气的。一旦进入战斗,他就是个坚定果敢的军人,排里所有的士兵很佩服他。无论是组成横队齐射还是以纵队冲击,再或者以散兵袭扰,李安泽都是站在第一个。
“我想家了,想吃你做的鱼,想村里符大妈做的鱿鱼干,想夜里稻花得香气,想山上的那个水塘,想要在下次休假时在海边钓鱼。真希望爹娘还在,也能在家里等我回去。你说的结婚的事情不忙,等打完仗再说吧。”
李安泽的母亲早亡,父亲没有续娶,靠着做木匠活把姐弟两个拉扯大,原本李安泽上了军校,家业有了兴旺的势头,父亲却在外出做活的途中遭了事故去世了。
“……我们营现在调到广西作战了。你没见过我们这儿的风景,全是山!粤北也是山,这里的山更多。行军就是在山里不停地转!你以为马上就要走出去了,转个弯又是一片片的大山,就能把头看晕了……”
山不停地转,是的,广西的山真多,桂林战役里,全营三天走了两百里去救援桂林,不得不在夜里行军,没完没了得上山下山,没完没了得转弯。连长是个急性子,不住的要问向导,还有多远。向导总是说,快了快了,转过这座山就是,结果呢,转过这座山只会看到更多的山。不要想还有多远,不要想去哪里,跟着走就对了。
“……据首长说阳朔是个很美的地方,城里有很多吃饭和喝酒的地方,但是我什么都没有看到。房屋被烧了多半,到处都是死人,官兵的一个把总居然在县城公开劫掠,一条街从头抢到尾,杀了许多人。街上的几家大户去全家都被死了,还有一些还不会走路的孩子。打扫战场的国民军从一口井里捞出来十四个人,只有一个小姑娘还活着,看着满地的尸体,我们几个一句话也说不出。我一整天都吃不下饭,一闭眼就想起那些可怜人。坏人我们见多了,坏到这个地步一点人性也没有的还是第一回见到……”
李中尉有一个称得上还算幸福的童年,在连队的诉苦会上唯能说的“苦”的就是曾经有“乡贤”不给他爹工钱。这造就了他淳厚善良的秉性,看不得世间的苦难。每每遇到这样的场景他就会寝食难安。作战的时候,这种情绪会变成异常帜热的仇恨。
信到这里就结束了,谭双喜从信纸上抬起头,又对李大姐说:“他没受什么苦,只一下子就过去了……”仿佛这句话能够补偿什么似的,
这封信其实是谭双喜帮着李安泽寄出的,那是在桂林战后,李安泽被大家七手八脚的抬上医疗船的时候,李安泽交给他的。转了一圈,又在这里看到了熟悉的信封,看到了曾经是隐私的内容,但是写信的人已经不在了。在桂林的分别,那最后的一把,无论是谭双喜还是李安泽,都没有想到竟成永诀。想到这里,谭双喜的眼眶一酸,忍不住流出眼泪来。
李安泽的伤口在肚子上,谭双喜冲过去的时候他正用搪瓷碗捂着伤口,鲜血正从他的指缝中流出。看到谭双喜拿着急救包过来,他关照道:“帮我绑上!”
腹部受伤,按照伤口处理流程,要用干净的碗或者杯子覆盖伤口,防止肠道流出。谭双喜记得这些口诀,赶紧帮他绑好伤口。
“还有两个!”李安泽脸色有些苍白,示意了下。
他身旁还有两个兵,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一发霰弹在近距离横扫了整个排的左翼。
等到谭双喜转回来,李安泽靠在一棵树坐在地上,腹部的伤口又被他自己加固一下,谭双喜看了看没什么没有更多的血渗出来,一时半会大约没什么大碍。
“两个都死了。”谭双喜说着在他身边坐下,掏出一支烟给自己点上,“明军已经跑了,仗打完了。这会开始打扫战场了。”
“给我一口。”
“你刚受伤……”
“我又没伤到肺,肠子流出来只是禁食禁水,可没说需要禁烟。”
“好吧。”谭双喜把嘴里的烟放到李安泽的嘴上,“你就抽两口提提神,这可是大伤。自个得小心。”
“排里伤亡了几个?”
“阵亡两人,需要送医院的轻重伤算上你还有四个。”
李安泽喘了口粗气,笑道:“这伤,短时间里是回不来了。你是个好上士,你先兼着排长的职务……”说着他指了指他的军官挎包,“帮我拿来。”
谭双喜给他把挎包打开,李安泽拿出他的军官笔记本,在上面写了一张字条,撕了下来。上面用铅笔潦草的写着:“我推荐步兵上士谭双喜同志担任本排代理排长”。下面是他的署名。
随后他又拿出一本《指挥官素养的养成》小册子,塞到谭双喜手里:“这本书很好,你有空就读一读,大有益处。”
“书我会好好读的,你好好休息。别操心了。”谭双喜见他形容有些萎靡,赶紧说。
医疗船来的很快,但是很简陋。就是一条当地征用的货船放了固定担架用的托架和座椅。上面还有两名卫生兵和一个营属医疗箱。重伤员先被一个个的抬了上去,然后是轻伤员。谭双喜帮着担架兵把排长抬上了船,看着满船的伤员和被到处是血迹的甲板,不免有些慌张。李安泽嘱咐了几件事,又安慰他道:“不碍事,坐船比车舒服。”接着他又说道:“排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我一定做好!”谭双喜立正敬礼。
“你去吧,”李安泽说,“等我回来。”
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李安泽。部队回到广州休整的时候,从医院归队的伤兵带来了李安泽的死讯,谭双喜只记住了其中几个字“伤口感染”,没有遗言,没有临终关怀,没有医生的宽慰,就这么几个字,把一个活生生的人,谭双喜最敬爱的排长李安泽带走了。
谭双喜把李安泽留下的笔记本交给他,李安泽平时没事就爱写日记,还有抚恤金支票。姐夫接过去时苦笑一声,说:“人都没了,要钱干什么!小李子哟。”
“他是怎么死的,在哪里?”李大姐哭了许久,终于泪眼婆娑的抬起头来问。
“救人,李安泽是救人死的。”
她哭了:“他从小就喜欢帮人!就从来不想着自个……你不想着自个也想着姐姐呀……”
女人泪如雨下,絮絮叨叨的埋怨着。谭双喜坐如针毡,只好按照事先商量的说辞说道:“我们在广西的时候,桂林战役……冲进明军大营的时候,对面打了一炮,小李子把旁边两个兵都按倒在地上,自己却受了伤。”
谭双喜看了看张来才,似乎在暗示被救下来的人就是他:“伤口就在脖子上……人很快就没了。”
张来才看了谭双喜一眼,因为原来商量谎话的时候,这个角色本是谭双喜的,可谭双喜宁愿把从死亡边缘拯救出来的幸运让给他。
“大炮,打在脖子上……”她喃喃道,似乎不能相信。
“一下子就过去了。”谭双喜说,“基本上没感觉。没什么感觉……”
“就像东边符家小儿子,那次刮风被瓦片砸了一样。”她丈夫帮着解释,“人一下就昏了,疼都不疼。嗯!”
但女人想了想,还是流眼泪,流个不停。
姐夫看了两人一眼,点点头,扶着李大姐进了里间。谭双喜在堂屋坐着,膝盖并紧,头顶有几声稚嫩的鸣叫,抬眼一看,屋顶的木檩子上结了一个泥巢,两只乳燕探出头来。
过一会儿,李大姐跟丈夫一起出来了。她已经好了些,手上捏着一叠信封,一看就知道是由营地发回来的军邮。
她把信拿给两人一起看,信封表面皱巴巴,有的地方沾着污渍,但是每个折痕都仔细的重新压平了,看得出保管的人很用心。
谭双喜抚摸着信件,从一个充满了熟悉感的信封里,掏出好几页纸,展开一看确实李安泽亲笔写的字体。字写得很大,而且还七扭八歪,这并不是写信人得文化程度低,而是战场上行军中空闲时间掏出信纸写几句,只能就着背包活着大石头写。
“姐,我在北方过得挺好,别挂念。吃得好,睡得香,行军作战也不比平时训练更辛苦,我都胖了!队伍的士气很高,明军不堪一击,走到哪里都有欢迎我们的群众……”谭双喜一边读,一边想起了他们刚刚跨过海峡登陆北方大陆的时候,李安泽那副笑眯眯的、跟谁都很熟络样子。不过后来他瘦得很快,因为在那儿患了消化不良。
“我已经晋升中尉了,职务也把代理两个字摘掉了,现在是正式的排长了,管着几十个弟兄。我年纪小,可他们都服我……”
李安泽在排里差不多算是年龄最小的,军士和老兵普遍服役都在三年以上。年轻的军官到部队,没点真本事的确降服不了老兵油子。这点上谭双喜是相当服气的。一旦进入战斗,他就是个坚定果敢的军人,排里所有的士兵很佩服他。无论是组成横队齐射还是以纵队冲击,再或者以散兵袭扰,李安泽都是站在第一个。
“我想家了,想吃你做的鱼,想村里符大妈做的鱿鱼干,想夜里稻花得香气,想山上的那个水塘,想要在下次休假时在海边钓鱼。真希望爹娘还在,也能在家里等我回去。你说的结婚的事情不忙,等打完仗再说吧。”
李安泽的母亲早亡,父亲没有续娶,靠着做木匠活把姐弟两个拉扯大,原本李安泽上了军校,家业有了兴旺的势头,父亲却在外出做活的途中遭了事故去世了。
“……我们营现在调到广西作战了。你没见过我们这儿的风景,全是山!粤北也是山,这里的山更多。行军就是在山里不停地转!你以为马上就要走出去了,转个弯又是一片片的大山,就能把头看晕了……”
山不停地转,是的,广西的山真多,桂林战役里,全营三天走了两百里去救援桂林,不得不在夜里行军,没完没了得上山下山,没完没了得转弯。连长是个急性子,不住的要问向导,还有多远。向导总是说,快了快了,转过这座山就是,结果呢,转过这座山只会看到更多的山。不要想还有多远,不要想去哪里,跟着走就对了。
“……据首长说阳朔是个很美的地方,城里有很多吃饭和喝酒的地方,但是我什么都没有看到。房屋被烧了多半,到处都是死人,官兵的一个把总居然在县城公开劫掠,一条街从头抢到尾,杀了许多人。街上的几家大户去全家都被死了,还有一些还不会走路的孩子。打扫战场的国民军从一口井里捞出来十四个人,只有一个小姑娘还活着,看着满地的尸体,我们几个一句话也说不出。我一整天都吃不下饭,一闭眼就想起那些可怜人。坏人我们见多了,坏到这个地步一点人性也没有的还是第一回见到……”
李中尉有一个称得上还算幸福的童年,在连队的诉苦会上唯能说的“苦”的就是曾经有“乡贤”不给他爹工钱。这造就了他淳厚善良的秉性,看不得世间的苦难。每每遇到这样的场景他就会寝食难安。作战的时候,这种情绪会变成异常帜热的仇恨。
信到这里就结束了,谭双喜从信纸上抬起头,又对李大姐说:“他没受什么苦,只一下子就过去了……”仿佛这句话能够补偿什么似的,
这封信其实是谭双喜帮着李安泽寄出的,那是在桂林战后,李安泽被大家七手八脚的抬上医疗船的时候,李安泽交给他的。转了一圈,又在这里看到了熟悉的信封,看到了曾经是隐私的内容,但是写信的人已经不在了。在桂林的分别,那最后的一把,无论是谭双喜还是李安泽,都没有想到竟成永诀。想到这里,谭双喜的眼眶一酸,忍不住流出眼泪来。
李安泽的伤口在肚子上,谭双喜冲过去的时候他正用搪瓷碗捂着伤口,鲜血正从他的指缝中流出。看到谭双喜拿着急救包过来,他关照道:“帮我绑上!”
腹部受伤,按照伤口处理流程,要用干净的碗或者杯子覆盖伤口,防止肠道流出。谭双喜记得这些口诀,赶紧帮他绑好伤口。
“还有两个!”李安泽脸色有些苍白,示意了下。
他身旁还有两个兵,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一发霰弹在近距离横扫了整个排的左翼。
等到谭双喜转回来,李安泽靠在一棵树坐在地上,腹部的伤口又被他自己加固一下,谭双喜看了看没什么没有更多的血渗出来,一时半会大约没什么大碍。
“两个都死了。”谭双喜说着在他身边坐下,掏出一支烟给自己点上,“明军已经跑了,仗打完了。这会开始打扫战场了。”
“给我一口。”
“你刚受伤……”
“我又没伤到肺,肠子流出来只是禁食禁水,可没说需要禁烟。”
“好吧。”谭双喜把嘴里的烟放到李安泽的嘴上,“你就抽两口提提神,这可是大伤。自个得小心。”
“排里伤亡了几个?”
“阵亡两人,需要送医院的轻重伤算上你还有四个。”
李安泽喘了口粗气,笑道:“这伤,短时间里是回不来了。你是个好上士,你先兼着排长的职务……”说着他指了指他的军官挎包,“帮我拿来。”
谭双喜给他把挎包打开,李安泽拿出他的军官笔记本,在上面写了一张字条,撕了下来。上面用铅笔潦草的写着:“我推荐步兵上士谭双喜同志担任本排代理排长”。下面是他的署名。
随后他又拿出一本《指挥官素养的养成》小册子,塞到谭双喜手里:“这本书很好,你有空就读一读,大有益处。”
“书我会好好读的,你好好休息。别操心了。”谭双喜见他形容有些萎靡,赶紧说。
医疗船来的很快,但是很简陋。就是一条当地征用的货船放了固定担架用的托架和座椅。上面还有两名卫生兵和一个营属医疗箱。重伤员先被一个个的抬了上去,然后是轻伤员。谭双喜帮着担架兵把排长抬上了船,看着满船的伤员和被到处是血迹的甲板,不免有些慌张。李安泽嘱咐了几件事,又安慰他道:“不碍事,坐船比车舒服。”接着他又说道:“排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我一定做好!”谭双喜立正敬礼。
“你去吧,”李安泽说,“等我回来。”
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李安泽。部队回到广州休整的时候,从医院归队的伤兵带来了李安泽的死讯,谭双喜只记住了其中几个字“伤口感染”,没有遗言,没有临终关怀,没有医生的宽慰,就这么几个字,把一个活生生的人,谭双喜最敬爱的排长李安泽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