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殿下大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安走在去书房的路上,思考着今日要说的章程。
突然间,他眼珠转了转,与走在身后的传话小太监搭讪道:“本宫看你面生啊,你是何时来到府里的?”
“回殿下的话,奴婢赵丘,刚从外侍调过来五天,所以殿下对奴婢没有什么印象。”小太监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王安点点头,道:“原来如此,恭喜公公升官了啊,本宫也没给公公备下什么礼物,小小意思,不成敬意。”王安不着痕迹的塞给小太监契刀五百。
小太监赵丘赶紧摆手,很是惶恐的说道:“这奴婢如何敢收啊。”
王安说道:“这是本宫赏你的,你就踏实的拿着吧,难道还有让本宫拿回来的道理?”
“诺,谢谢殿下,奴婢收下了”小太监很麻利的将契刀五百放进袖口。
这契刀五百乃是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第一次币改时铸造的,当五百五铢钱。
王莽币改的本意是将钱币大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但实际上将老百姓的钱收进国库,造成大批百姓破产,逼得百姓揭竿而起。公元23年起义军攻破长安城,王莽被起义军杀死了。
“公公可知父皇找我何事啊”王安又道。
小太监往前快走几步,走到王安身旁,低声说道“听陛下说好像是要校考察殿下的学识,具体奴婢也不太清楚。”
王安的专业就是历史,自然知道西汉时期宦官是何等重要,所以说才买好这个太监,给予他契刀五百,起码有消息会告诉王安,不会隐瞒啊。
王安一听考我学识,心里踏实了,他专业就是历史,整个西汉谁能比他学习好,何况这二年他在不停的学习,那就是破纪录的存在,比那刘秀,云台二十八将,强上百倍啊。
整个西汉前期,**选用人才的主要渠道:一,是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他们可以推举儿子或近亲之子为“郎”;二,是家庭财产满五百万贯的,便可以为“侍郎”,但做这种官时产生的费用是要自理的,再加上要上下打点,所以花费相当大;三,是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的,可以享受“特招”待遇。
会有一种就是察举制也就是科举制的前身。察举的标准虽仅有四科,但察举的具体科目却很多,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这些都是功名,有了功名,便可实授官职。王莽便是由孝廉晋升的。
王安放开心思后,不一会儿就到了摄宫。
王安与王莽见过礼后,便通通观看王莽脸色,发现自己这个马上当登基皇帝的老子今儿个的心情挺不错的样子。
西汉自武帝以后,论灾异与禅让的风气颇盛行。时人认为灾异是上天对人君失德的谴责。
有在昭帝之时晆弘以及宣帝之时盖宽饶上奏禅位,更有哀帝之时听从方士儒生之言进行改元,但改元之后,西汉的衰运仍然没变。受灾异、禅让等观念影响的社会心理,为王莽进行代汉提供了条件,殊不知王莽信谶纬。
西汉末年,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农民大量破产,或四处流亡,或沦为奴婢。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王朝统治摇摇欲坠之时,一些儒生开始对汉家国运产生怀疑,提出"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的说法,"易姓改命"论为更多的地主官僚所接受,这也为以后王莽托古改制奠定了基础。
王莽登基伊始,即附会周礼,设想了一整套对社会进行"复古"改革建造“理想国”试图缓解自西汉中叶以来形成的种种社会危机,并谓之曰"新政"。
"托古改制"的核心内容如下:
一、王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禁止自由买卖。
二、奴婢制: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三、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宛城、临淄、成都)设立五均官,**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四、改革币制。
五、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六、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王莽最终失败了,这一失败,让王莽失去了所有。同时,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篡汉、改革家、荼毒社会、爱慕权势、刚愎自用,待人处事喜怒无常!
对此,王安并不想做什么评价,既然来到了汉末,那就慢慢看呗。
王莽看着王安,提起一些情绪,问道:“皇儿,最近一段时间在跟夫子读书都学了什么呀?”
王安道:“回父皇陛下,皇儿近日正在看孙武兵法和六韬。”
“哦?你都已经看这些书籍了?论语和孟子可曾读过?”王莽疲惫的脸上透露出吃惊的神色。
“读过了。”王安点头道。
王莽听完一愣,心中暗道,这才读书两年的时间,皇儿居然都读过论语和六韬了?
我当年十六岁的时候才学完论语和孟子呢,至于孙子兵法和六韬更是二十岁的时候才开始看的。我得考一考他,可不能让他小小年纪就学会说谎骗人。
王莽皇帝想到这里,说道:“我有一个疑问,不知道皇儿能不能替我解答。”
“请父皇陛下示下。”
“古语既有‘君子远庖厨’,为何还有‘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样的比喻?君子既然要远离厨房,怎么又能将治国比作做菜呢?岂不冲突?”王莽笑吟吟的看向王安,看他如何作答。
王安心里一笑,这个马上当皇帝的老爹这是在考他呢。
“回父皇陛下,‘君子远庖厨’,并非指君子要远离厨房,这句话出自孟子中的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意思就是但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去杀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让君子不要造杀孽,是孟子劝诫齐宣王要实行仁术。
而“治大国如烹小鲜”,则是出自道德经,表达的意思是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
王安的一番解答,顿时让王莽目瞪口呆,他只是心血来潮的考较一下王安,只要能说出这两句话出自哪里就可以,表示王安没有说谎,的确已经读过四书五经了。
可王莽没想到,这老三居然连意思都表达的无误,甚至连‘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出自道德经,却并非出自四书五经的话,都能理解的这么好?
这太让王莽震惊了,自己这太子,还真非他莫属了,真乃大才啊。
王莽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笑容,大笑道:“哈哈,春秋甘罗,方七岁,举神童,吟诗作对,十二岁就被封做丞相。我儿不比他差啊。”
看见王莽十分高兴,王安虽面有笑意,但表现的很平静,并不因此骄傲自满。
这让王莽更加的惊讶,小小年龄就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
王安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问道:“皇儿可熟读了?”
他觉得,能知道不代表熟读,知道文章意思也并不难,每天有夫子讲筵,万一这个问题在此之前有人对安儿提过呢?
不得不说,王莽想多了,他自己是穷苦出身,怕儿子骗他。
“自然可以!”王安毫不谦虚,他需要好好的表现,争取搞到实权,特别是军权。
王莽兴奋的也不知都该说些什么了,又接着说道:“来,陪我一起来批阅奏疏。”
王安一听,心中一震,就这么接触到了核心力量,未免也太简单了吧。
==========================================
关于称呼的问题:
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但这个称谓一般是大朝和诏书里出现。但私底下和普通人无异,一般用‘我’‘吾’自称。而‘朕’这个自称不止皇帝能用,太后、皇后,也可以用在已出土文字可以证明吕,窦两位太后当政时所发布的诏书皆称朕,后人认为她们俩个借皇帝名义做事,其实不然,在同时代皇帝诏书上一般都自称“予”。大臣这些一般称皇帝为‘陛下’,亲近点的可以叫君上那些抱着大腿喊君上的要么是元老大臣要么是皇帝他们家亲戚。
汉代万岁这个词很普通,常用于普通人家祝寿用,比如祝某某老万岁。打胜仗也可以用比方说:大汉万岁。至于吾皇万岁对不住您得到一千多千后唐朝才能见到。
王安走在去书房的路上,思考着今日要说的章程。
突然间,他眼珠转了转,与走在身后的传话小太监搭讪道:“本宫看你面生啊,你是何时来到府里的?”
“回殿下的话,奴婢赵丘,刚从外侍调过来五天,所以殿下对奴婢没有什么印象。”小太监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王安点点头,道:“原来如此,恭喜公公升官了啊,本宫也没给公公备下什么礼物,小小意思,不成敬意。”王安不着痕迹的塞给小太监契刀五百。
小太监赵丘赶紧摆手,很是惶恐的说道:“这奴婢如何敢收啊。”
王安说道:“这是本宫赏你的,你就踏实的拿着吧,难道还有让本宫拿回来的道理?”
“诺,谢谢殿下,奴婢收下了”小太监很麻利的将契刀五百放进袖口。
这契刀五百乃是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第一次币改时铸造的,当五百五铢钱。
王莽币改的本意是将钱币大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但实际上将老百姓的钱收进国库,造成大批百姓破产,逼得百姓揭竿而起。公元23年起义军攻破长安城,王莽被起义军杀死了。
“公公可知父皇找我何事啊”王安又道。
小太监往前快走几步,走到王安身旁,低声说道“听陛下说好像是要校考察殿下的学识,具体奴婢也不太清楚。”
王安的专业就是历史,自然知道西汉时期宦官是何等重要,所以说才买好这个太监,给予他契刀五百,起码有消息会告诉王安,不会隐瞒啊。
王安一听考我学识,心里踏实了,他专业就是历史,整个西汉谁能比他学习好,何况这二年他在不停的学习,那就是破纪录的存在,比那刘秀,云台二十八将,强上百倍啊。
整个西汉前期,**选用人才的主要渠道:一,是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他们可以推举儿子或近亲之子为“郎”;二,是家庭财产满五百万贯的,便可以为“侍郎”,但做这种官时产生的费用是要自理的,再加上要上下打点,所以花费相当大;三,是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的,可以享受“特招”待遇。
会有一种就是察举制也就是科举制的前身。察举的标准虽仅有四科,但察举的具体科目却很多,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这些都是功名,有了功名,便可实授官职。王莽便是由孝廉晋升的。
王安放开心思后,不一会儿就到了摄宫。
王安与王莽见过礼后,便通通观看王莽脸色,发现自己这个马上当登基皇帝的老子今儿个的心情挺不错的样子。
西汉自武帝以后,论灾异与禅让的风气颇盛行。时人认为灾异是上天对人君失德的谴责。
有在昭帝之时晆弘以及宣帝之时盖宽饶上奏禅位,更有哀帝之时听从方士儒生之言进行改元,但改元之后,西汉的衰运仍然没变。受灾异、禅让等观念影响的社会心理,为王莽进行代汉提供了条件,殊不知王莽信谶纬。
西汉末年,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农民大量破产,或四处流亡,或沦为奴婢。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王朝统治摇摇欲坠之时,一些儒生开始对汉家国运产生怀疑,提出"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的说法,"易姓改命"论为更多的地主官僚所接受,这也为以后王莽托古改制奠定了基础。
王莽登基伊始,即附会周礼,设想了一整套对社会进行"复古"改革建造“理想国”试图缓解自西汉中叶以来形成的种种社会危机,并谓之曰"新政"。
"托古改制"的核心内容如下:
一、王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禁止自由买卖。
二、奴婢制: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三、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宛城、临淄、成都)设立五均官,**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四、改革币制。
五、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六、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王莽最终失败了,这一失败,让王莽失去了所有。同时,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篡汉、改革家、荼毒社会、爱慕权势、刚愎自用,待人处事喜怒无常!
对此,王安并不想做什么评价,既然来到了汉末,那就慢慢看呗。
王莽看着王安,提起一些情绪,问道:“皇儿,最近一段时间在跟夫子读书都学了什么呀?”
王安道:“回父皇陛下,皇儿近日正在看孙武兵法和六韬。”
“哦?你都已经看这些书籍了?论语和孟子可曾读过?”王莽疲惫的脸上透露出吃惊的神色。
“读过了。”王安点头道。
王莽听完一愣,心中暗道,这才读书两年的时间,皇儿居然都读过论语和六韬了?
我当年十六岁的时候才学完论语和孟子呢,至于孙子兵法和六韬更是二十岁的时候才开始看的。我得考一考他,可不能让他小小年纪就学会说谎骗人。
王莽皇帝想到这里,说道:“我有一个疑问,不知道皇儿能不能替我解答。”
“请父皇陛下示下。”
“古语既有‘君子远庖厨’,为何还有‘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样的比喻?君子既然要远离厨房,怎么又能将治国比作做菜呢?岂不冲突?”王莽笑吟吟的看向王安,看他如何作答。
王安心里一笑,这个马上当皇帝的老爹这是在考他呢。
“回父皇陛下,‘君子远庖厨’,并非指君子要远离厨房,这句话出自孟子中的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意思就是但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去杀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让君子不要造杀孽,是孟子劝诫齐宣王要实行仁术。
而“治大国如烹小鲜”,则是出自道德经,表达的意思是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
王安的一番解答,顿时让王莽目瞪口呆,他只是心血来潮的考较一下王安,只要能说出这两句话出自哪里就可以,表示王安没有说谎,的确已经读过四书五经了。
可王莽没想到,这老三居然连意思都表达的无误,甚至连‘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出自道德经,却并非出自四书五经的话,都能理解的这么好?
这太让王莽震惊了,自己这太子,还真非他莫属了,真乃大才啊。
王莽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笑容,大笑道:“哈哈,春秋甘罗,方七岁,举神童,吟诗作对,十二岁就被封做丞相。我儿不比他差啊。”
看见王莽十分高兴,王安虽面有笑意,但表现的很平静,并不因此骄傲自满。
这让王莽更加的惊讶,小小年龄就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
王安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问道:“皇儿可熟读了?”
他觉得,能知道不代表熟读,知道文章意思也并不难,每天有夫子讲筵,万一这个问题在此之前有人对安儿提过呢?
不得不说,王莽想多了,他自己是穷苦出身,怕儿子骗他。
“自然可以!”王安毫不谦虚,他需要好好的表现,争取搞到实权,特别是军权。
王莽兴奋的也不知都该说些什么了,又接着说道:“来,陪我一起来批阅奏疏。”
王安一听,心中一震,就这么接触到了核心力量,未免也太简单了吧。
==========================================
关于称呼的问题:
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但这个称谓一般是大朝和诏书里出现。但私底下和普通人无异,一般用‘我’‘吾’自称。而‘朕’这个自称不止皇帝能用,太后、皇后,也可以用在已出土文字可以证明吕,窦两位太后当政时所发布的诏书皆称朕,后人认为她们俩个借皇帝名义做事,其实不然,在同时代皇帝诏书上一般都自称“予”。大臣这些一般称皇帝为‘陛下’,亲近点的可以叫君上那些抱着大腿喊君上的要么是元老大臣要么是皇帝他们家亲戚。
汉代万岁这个词很普通,常用于普通人家祝寿用,比如祝某某老万岁。打胜仗也可以用比方说:大汉万岁。至于吾皇万岁对不住您得到一千多千后唐朝才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