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翻旧案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长安表面仍一片平静,最近的被长安臣民津津乐道的大事件,只有太子李承乾说的那句混帐话,以及被李世民打断了腿的消息。
表面平静,但朝堂的表象之下却是暗潮汹涌,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等这些重臣每日都被召进太极宫,其余的朝臣则各自串联,议论,原属于太子阵营的朝臣们纷纷生出动摇之心。
令这些人动摇的不仅仅是太子的混帐话,而是说出这番混帐话以后衍生出来的恶劣后果,任何人站队之前,首先要对比的,其实跟买东西的道理一样,所谓“货比三家”,觉得哪一家最实在,最有前景,他们才愿意掏钱,站队也是一样,太子李承乾不需要表达什么,只需要亮出身份,便足以令许多人摆明立场了。
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未来的大唐皇帝了,不站他这边还能站哪边
相比之下,李泰笼络人心艰难多了,名不正,言不顺,按道理说,他根本连夺取东宫的想法都不应该有,可惜的是,李世民这个失败的父亲毫无保留毫无底线的宠溺给了他错觉,或许李泰本来是个好孩子,然而李世民的宠溺却滋长了他的野心,渐渐的,这个好孩子也变了味道,开始不择手段欲将兄长取而代之。
在李素眼里,李泰是个悲剧人物,因为他活在一种非常逼真的假象里而不自知,如猴子捞月,又如夸父追日,看似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东西,伸出手却是一片虚无幻相,谁能想象得到,下一任的太子人选爆出了一个大冷门呢
此刻李泰仍兴奋不已,他非常笃定自己离太子宝座越来越近了,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因为李素的算计,太子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只需要轻轻往太子的背上压下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庞然大物便会轰然倒地,永世不得翻身。
李素也笑,整个大唐只有他最清楚谁是最后的赢家,这是绝顶的机密,就算他此刻告诉李泰,叫他别忙了,太子就算倒了也轮不到你,李泰的反应想必也是嗤之以鼻的,权欲野心存在这么多年,蝇营狗苟这么多年,成功只离他一步了,这种关键时刻,他怎会相信李素的话
所以李素选择沉默。
人就是这么可爱的动物,即将一头栽进坑里时,旁边若有人拉他一把,告诉他前面是个坑你别跳,大多数人通常都不会信的,往往非要真的一头栽进去了,痛了伤了,才会相信这果真是个坑。
“悔恨”这种东西,基本上都是这样栽进坑里的人所独有的。
“如今朝堂议论纷纷,太子失德离心,父皇多次召长孙舅舅,房相等人进宫议事,想必已动了易储之念,泰求子正兄赐教,我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让父皇愈发坚定易储之心”李泰长揖为礼,圆滚滚的身子弯腰颇为吃力,直起身时脸都涨红了。
李素笑道:“殿下王府里谋士如云,皆是才德兼备之人,殿下该如何做,他们会给你正确的答案,你问我一个懒散疏惫之人,却是缘木求鱼了。”
李泰跺了跺脚:“哎呀,子正兄你就莫矜持了,这都什么时候了我王府里那些货色我难道不清楚吗他们只会劝我赶紧进宫在父皇眼前晃来晃去,顺便告太子的状说他平日对我多有欺压等等,让父皇对太子越发厌恶,这种蠢法子我能用么”
李素噗嗤一笑:“你都招了些什么人呀,一个个都是落井下石的行家。”
李泰叹道:“人家是太子,我只是皇子,情势未到完全明朗前,真正的人才几个愿意站到我这边不怕子正兄笑话,我王府谋士虽多,但大多都是一些读死书的呆子和庸碌之辈罢了。”
李素想了想,道:“殿下如果真欲图东宫之位,此千钧之时,万不可轻举妄动,陛下或许有了易储之心,此时或许正在迟疑不定,你若选择在这个时候上窜下跳,必然适得其反,夺嫡的心思昭然若揭,落在陛下眼里,恐怕对你有弊无利。”
李泰直起身子,面带喜色:“听君一言,果然振聋发聩,受益良多,依子正兄的意思,此时我索性隐忍不发,冷眼观变”
李素笑道:“不,这个时候你应该向陛下上表,态度坚决地站在太子一边说话,从兄弟情义说到国本动摇,说太子以前多么勤学为善,如今偶有失言,不过是酒后醉语,劝你父皇不可因小过而施重惩,总之,这次你就当是太子的铁杆心腹,一心一意全站在他那方说好话,进美言。”
李泰小眯缝眼一耷拉,顿时有些不乐意了:“要我为他进美言子正兄,你莫闹了,本来情势一片大好,太子就差一步便被推倒了,我若为他美言,父皇万一真听进去了,不再计较太子的过错了,我该怎么办”
李素叹道:“欲进先退,欲取先予,殿下,你父皇是万众拜服的天可汗,不是软耳根子,他行事极有主见,不可能因旁人一句话而摇摆,你上表只是表明你的态度,向你父皇表现你善的一面,让你父皇对你更高看一眼”
说着说着,李素有点不耐烦了:“殿下,你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我们能继续聊下去吗”
李泰毕竟是聪明人,其实李素说完后,他便大致明白意思了,此刻再细细一琢磨,两只小绿豆眼不由一亮,眼睛太小,亮度有限。
“欲进先退,欲取先予,子正兄高才啊”李泰赞道。
李素眨眨眼:“殿下明白意思了”
“明白了”肥脑袋使劲点。
李素接着道:“还有,明里你上表,暗里,你还是需要做点别的事,比如给这件事再添上一堆火,让太子殿下往悬崖边再迈一步”
李泰急道:“子正兄快说”
李素悠悠道:“我丈人被诬陷下狱的案子你还记得吧丈人虽然无罪开释,但总得有个结尾呀,不能说把人放了就当没这回事,我丈人在狱里可受了不少苦呢”
“子正兄的意思”
李素只打算当个看客,至少前期是个看客,看客别无所求,只希望更热闹点,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嘛。
李泰被带坏了,以前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跟李素来往了两次后,被他开发了脑洞,于是事件渐渐朝李素希望的方向发展。
两个聪明的坏人凑在一起琢磨出来的坏主意,当然是属于坏到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那种坏。
走出魏王府,李素情不自禁深深吸了一口长安城的新鲜空气,空气夹杂着市井的嘈杂,喧闹,甚至还有一丝丝不知从哪里飘来的马粪味道,可李素却觉得空气比魏王府强多了。
在魏王府里,李素呼吸的全是满满的阴谋味道,压抑,沉闷,每一句话仿佛都带着浓浓的算计谋策,人类阴险狡诈欺骗的本质在王府内展现得淋漓尽致,全都是负能量,相比之下,李素情愿多闻几下马粪味,毕竟,马粪也是阳光下的马粪。
天空有些阴沉,快下雨了,也许是这一年夏天的最后一场雨,眼看要立秋了。
李素叹了口气,似乎眨眼间,半年又过去了。
与李承乾结怨几年了也许是贞观十一年吧,有人说人性本恶,恩情转瞬即忘,而细微的仇恨却能记住一辈子,可李素却真的不大记得与李承乾之间到底是哪一年结的怨了,仔细想想,似乎连结怨的原因都有些模糊,可是,莫名其妙的,他和李承乾之间的仇恨却越来越不可化解,仿佛背后有一双大手使劲的刻意的将他推到李承乾的对立面,从此不共戴天,势不两立。
直到现在,李素对李承乾仍谈不上太大的恨意,除了刺杀老爹令他确实生了怒火,不管不顾地报复了回去,其余的恩怨,实在不值一提。
然而,他和李承乾之间的仇恨终究还是无法调和了,人性就是这么奇怪,明明没有太大的恨意,可彼此就是想置对方于死地。只因李素心里清楚,自己绝不能让李承乾继续当这个太子,因为他也不知道历史会不会因他而改变了轨道,所以李素必须要推翻他,否则一旦历史改变,李承乾果真当上了皇帝,那便是李素全家的末日,李承乾绝不会容许自己的仇人在眼皮子底下蹦达的。
斗争到了这一步,置对方于死地已经与曾经的恩怨并无太大关系了,很简单的道理,不是他死就是我亡,时势决定敌友,踏进朝堂的人都身不由己,利益高于一切,哪怕没有任何恩怨和理由,该出手弄死就必须弄死,不弄死他,他就要弄死我,塔尖的风景虽美,但残酷得令人心寒。
这一次,李承乾也该倒了。
静立于魏王府前,李素呆呆出神,不知过了多久,方老五唤醒了他。
“侯爷,回吗天快下雨了,想回家咱们得快一点”
李素仰头看了看天色,然后叹道:“是啊,快下雨了,但愿雨后又是一个朗朗乾坤。”
方老五咧嘴笑道:“下不下雨都是朗朗乾坤,谁敢不朗朗,老子活劈了他。”
太极宫。
裴俨走在通往万春殿的路上。
裴俨四十来岁年纪,其父曾是跟随高祖李渊打江山的功臣之一,大唐立国后,裴俨荫父恩而入官,朝堂沉浮二十年,如今已是中书省右谏议大夫,专司上谏,廷议,封事。
裴俨的脚步很轻,但每一步迈出皆中规中矩,步履之间仿佛用尺量过似的,每一步的距离大小完全一样,只从他的迈步姿态便可看出,其人在生活中怎样的严谨自律。
他的表情永远带着不苟言笑的肃然,就连与人闲聊都仿佛在讨论军国大事一般,每说一句话都要细细思量过后再说出口,所以二十年朝堂沉浮下来,因为他的性格,裴俨并未交到多少朋友,却也没有什么敌人。
今日进万春殿,裴俨打算履行自己的职责,“右谏议大夫”的主要职责,就是上谏。
李世民在万春殿内批阅奏疏。
万春殿就在立政殿的旁边,立政殿是三省宰相办公的地方,而李世民批阅奏疏比较随性,有时候在甘露殿,有时候又在别的宫殿,召见朝臣也是如此,对于比较亲近的朝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有那帮老杀才将军以及李素等人,基本都在甘露殿召见,至于别的朝臣,可就没这般殊荣了,裴俨便是如此,这种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性格,导致李世民也对他亲近不起来,召见他便选在万春殿。
走到万春殿外廊柱下,裴俨整了整衣冠,然后扬声道:“臣,右谏议大夫裴俨,请觐天颜。”
过了片刻,殿内走出一名宦官,面无表情地道:“陛下宣裴俨进殿。”
裴俨谢过,迈着小步跨进了殿门,见李世民头也不抬地批阅奏疏,裴俨躬身行礼,道:“臣裴俨,拜见陛下。”
李世民搁下笔,揉了揉额头。
最近很烦,烦心事太多,夏末各地汛情不绝,黄河再度决堤,沿岸州县灾情惨重,大唐从内务到外交皆忙得一塌糊涂,更不省心的是,家里还出了一个天字第一号的大混帐,偏偏这个混帐是自己册封的太子,几次动了易储之心,无奈却被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劝住,说的都是场面话,什么“礼不可废”,什么“废长立幼于礼不合”,话里话外都是劝他息了易储之心,当然,众人的言下之意李世民也听出来了。
你本来是老二,大逆不道弑兄杀弟才继承了皇位,这事儿天下人都记着呢,都盯着你呢,现在你又想把嫡长子废了立另外一个皇子,你是想作死吗这么大的江山你还想不想玩了
这个理由比天大,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也没多说,毕竟天家易储这种事太敏感,处处都是雷,饶是半生君臣半生诤友,这种敏感的话题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但李世民听进去了,易储的念头再次被压制下来。自己已经带给天下一个坏榜样了,下一任的大唐皇帝必须是嫡长子,不可轻易。
揉着发疼的太阳穴,李世民抬眼看到裴俨仍躬着身,于是笑道:“裴卿免礼,今日见朕,有何要事”
裴俨脸上闪过一丝迟疑,接着神情很快恢复了坚定,从怀里掏出一本奏疏双手捧着高举过头顶。
“臣启陛下,臣有事奏。”
殿内的宦官马上将奏疏接过,捧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笑着取过奏疏,随手翻开,嘴里却道:“有事你直接面奏不行吗非得写奏疏搞得如此正式,朕实在”
语声忽然一顿,李世民已看清了奏疏上的字,神情不由一滞,接着露出几分古怪的表情。
仔细将奏疏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李世民眼皮跳了几下,然后合上奏疏,长长叹道:“裴卿为何上此本”
裴俨凛然道:“管人间不平事。”
“东市黄守福一案,刑部和大理寺已然了结,唯一剩下的是刑部侍郎韩由的受贿案,裴卿选在这个时候重提此案,到底为了什么”
裴俨道:“案子结了不代表高枕无忧,世间还有恶徒逍遥法外,除恶不尽,谁能说此案真正了结了”
李世民揉着太阳穴,只觉得头更痛了。
眼前这位谏议大夫是个棒槌性子,能拿他怎么办当初了结此案是李世民的授意,大家都不蠢,当然清楚此案背后涉及甚广,一个刑部侍郎只能算是炮灰,再往深里挖,实不知会挖出怎样的惊天人物,为了一桩寻常的凶杀案,有必要把好好的朝堂搞得人心动荡吗
所以李世民果断喊停,查到韩由这一步就够了,黄守福的家眷突然翻供说是误饮了药物,朝中君臣也非常聪明地默认了这个事实。
这就是火候,无论蒸煮煎炒,讲究的都是一个火候,火候过了,一锅菜便糊了,大家都没法吃,李世民目光老辣,在一个最适合的点上果然停下,火候把握得特别好,从此风平浪静,大唐的马车继续滚滚向前行进
可是这个该死的裴俨,今日的奏疏上又把此案翻了出来,奏疏上不仅把汉王抖落了出来,而且言语间隐指东宫太子与此案有关。
这就非常讨厌了,逼着李世民把这团火烧得更旺盛,生生烧糊了一锅菜。
“此案到此为止,裴卿不必再深究了,连苦主的家眷都说是苦主本人误服了冲克之药而丧命,主动撤回了状诉,所谓民不举,官不究,裴卿何必又把此案翻出来”说着李世民狠狠瞪了他一眼。
讨厌啊,左看右看讨厌还嫌我事不够多,不够烦么硬生生又给我添了一桩。
裴俨却丝毫不肯妥协,作死之态颇具魏徵神韵。
“陛下这桩案子已不止是苦主的事了,而是朝堂之事陛下,汉王跋扈长安,纵奴欺压良善,也不止这一桩案子,臣这里还有本,历数汉王殿下多年恶行,请陛下御览”
说着裴俨从怀里又掏出一份奏疏,双手高捧过头顶。未完待续。
长安表面仍一片平静,最近的被长安臣民津津乐道的大事件,只有太子李承乾说的那句混帐话,以及被李世民打断了腿的消息。
表面平静,但朝堂的表象之下却是暗潮汹涌,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等这些重臣每日都被召进太极宫,其余的朝臣则各自串联,议论,原属于太子阵营的朝臣们纷纷生出动摇之心。
令这些人动摇的不仅仅是太子的混帐话,而是说出这番混帐话以后衍生出来的恶劣后果,任何人站队之前,首先要对比的,其实跟买东西的道理一样,所谓“货比三家”,觉得哪一家最实在,最有前景,他们才愿意掏钱,站队也是一样,太子李承乾不需要表达什么,只需要亮出身份,便足以令许多人摆明立场了。
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未来的大唐皇帝了,不站他这边还能站哪边
相比之下,李泰笼络人心艰难多了,名不正,言不顺,按道理说,他根本连夺取东宫的想法都不应该有,可惜的是,李世民这个失败的父亲毫无保留毫无底线的宠溺给了他错觉,或许李泰本来是个好孩子,然而李世民的宠溺却滋长了他的野心,渐渐的,这个好孩子也变了味道,开始不择手段欲将兄长取而代之。
在李素眼里,李泰是个悲剧人物,因为他活在一种非常逼真的假象里而不自知,如猴子捞月,又如夸父追日,看似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东西,伸出手却是一片虚无幻相,谁能想象得到,下一任的太子人选爆出了一个大冷门呢
此刻李泰仍兴奋不已,他非常笃定自己离太子宝座越来越近了,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因为李素的算计,太子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只需要轻轻往太子的背上压下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庞然大物便会轰然倒地,永世不得翻身。
李素也笑,整个大唐只有他最清楚谁是最后的赢家,这是绝顶的机密,就算他此刻告诉李泰,叫他别忙了,太子就算倒了也轮不到你,李泰的反应想必也是嗤之以鼻的,权欲野心存在这么多年,蝇营狗苟这么多年,成功只离他一步了,这种关键时刻,他怎会相信李素的话
所以李素选择沉默。
人就是这么可爱的动物,即将一头栽进坑里时,旁边若有人拉他一把,告诉他前面是个坑你别跳,大多数人通常都不会信的,往往非要真的一头栽进去了,痛了伤了,才会相信这果真是个坑。
“悔恨”这种东西,基本上都是这样栽进坑里的人所独有的。
“如今朝堂议论纷纷,太子失德离心,父皇多次召长孙舅舅,房相等人进宫议事,想必已动了易储之念,泰求子正兄赐教,我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让父皇愈发坚定易储之心”李泰长揖为礼,圆滚滚的身子弯腰颇为吃力,直起身时脸都涨红了。
李素笑道:“殿下王府里谋士如云,皆是才德兼备之人,殿下该如何做,他们会给你正确的答案,你问我一个懒散疏惫之人,却是缘木求鱼了。”
李泰跺了跺脚:“哎呀,子正兄你就莫矜持了,这都什么时候了我王府里那些货色我难道不清楚吗他们只会劝我赶紧进宫在父皇眼前晃来晃去,顺便告太子的状说他平日对我多有欺压等等,让父皇对太子越发厌恶,这种蠢法子我能用么”
李素噗嗤一笑:“你都招了些什么人呀,一个个都是落井下石的行家。”
李泰叹道:“人家是太子,我只是皇子,情势未到完全明朗前,真正的人才几个愿意站到我这边不怕子正兄笑话,我王府谋士虽多,但大多都是一些读死书的呆子和庸碌之辈罢了。”
李素想了想,道:“殿下如果真欲图东宫之位,此千钧之时,万不可轻举妄动,陛下或许有了易储之心,此时或许正在迟疑不定,你若选择在这个时候上窜下跳,必然适得其反,夺嫡的心思昭然若揭,落在陛下眼里,恐怕对你有弊无利。”
李泰直起身子,面带喜色:“听君一言,果然振聋发聩,受益良多,依子正兄的意思,此时我索性隐忍不发,冷眼观变”
李素笑道:“不,这个时候你应该向陛下上表,态度坚决地站在太子一边说话,从兄弟情义说到国本动摇,说太子以前多么勤学为善,如今偶有失言,不过是酒后醉语,劝你父皇不可因小过而施重惩,总之,这次你就当是太子的铁杆心腹,一心一意全站在他那方说好话,进美言。”
李泰小眯缝眼一耷拉,顿时有些不乐意了:“要我为他进美言子正兄,你莫闹了,本来情势一片大好,太子就差一步便被推倒了,我若为他美言,父皇万一真听进去了,不再计较太子的过错了,我该怎么办”
李素叹道:“欲进先退,欲取先予,殿下,你父皇是万众拜服的天可汗,不是软耳根子,他行事极有主见,不可能因旁人一句话而摇摆,你上表只是表明你的态度,向你父皇表现你善的一面,让你父皇对你更高看一眼”
说着说着,李素有点不耐烦了:“殿下,你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我们能继续聊下去吗”
李泰毕竟是聪明人,其实李素说完后,他便大致明白意思了,此刻再细细一琢磨,两只小绿豆眼不由一亮,眼睛太小,亮度有限。
“欲进先退,欲取先予,子正兄高才啊”李泰赞道。
李素眨眨眼:“殿下明白意思了”
“明白了”肥脑袋使劲点。
李素接着道:“还有,明里你上表,暗里,你还是需要做点别的事,比如给这件事再添上一堆火,让太子殿下往悬崖边再迈一步”
李泰急道:“子正兄快说”
李素悠悠道:“我丈人被诬陷下狱的案子你还记得吧丈人虽然无罪开释,但总得有个结尾呀,不能说把人放了就当没这回事,我丈人在狱里可受了不少苦呢”
“子正兄的意思”
李素只打算当个看客,至少前期是个看客,看客别无所求,只希望更热闹点,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嘛。
李泰被带坏了,以前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跟李素来往了两次后,被他开发了脑洞,于是事件渐渐朝李素希望的方向发展。
两个聪明的坏人凑在一起琢磨出来的坏主意,当然是属于坏到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那种坏。
走出魏王府,李素情不自禁深深吸了一口长安城的新鲜空气,空气夹杂着市井的嘈杂,喧闹,甚至还有一丝丝不知从哪里飘来的马粪味道,可李素却觉得空气比魏王府强多了。
在魏王府里,李素呼吸的全是满满的阴谋味道,压抑,沉闷,每一句话仿佛都带着浓浓的算计谋策,人类阴险狡诈欺骗的本质在王府内展现得淋漓尽致,全都是负能量,相比之下,李素情愿多闻几下马粪味,毕竟,马粪也是阳光下的马粪。
天空有些阴沉,快下雨了,也许是这一年夏天的最后一场雨,眼看要立秋了。
李素叹了口气,似乎眨眼间,半年又过去了。
与李承乾结怨几年了也许是贞观十一年吧,有人说人性本恶,恩情转瞬即忘,而细微的仇恨却能记住一辈子,可李素却真的不大记得与李承乾之间到底是哪一年结的怨了,仔细想想,似乎连结怨的原因都有些模糊,可是,莫名其妙的,他和李承乾之间的仇恨却越来越不可化解,仿佛背后有一双大手使劲的刻意的将他推到李承乾的对立面,从此不共戴天,势不两立。
直到现在,李素对李承乾仍谈不上太大的恨意,除了刺杀老爹令他确实生了怒火,不管不顾地报复了回去,其余的恩怨,实在不值一提。
然而,他和李承乾之间的仇恨终究还是无法调和了,人性就是这么奇怪,明明没有太大的恨意,可彼此就是想置对方于死地。只因李素心里清楚,自己绝不能让李承乾继续当这个太子,因为他也不知道历史会不会因他而改变了轨道,所以李素必须要推翻他,否则一旦历史改变,李承乾果真当上了皇帝,那便是李素全家的末日,李承乾绝不会容许自己的仇人在眼皮子底下蹦达的。
斗争到了这一步,置对方于死地已经与曾经的恩怨并无太大关系了,很简单的道理,不是他死就是我亡,时势决定敌友,踏进朝堂的人都身不由己,利益高于一切,哪怕没有任何恩怨和理由,该出手弄死就必须弄死,不弄死他,他就要弄死我,塔尖的风景虽美,但残酷得令人心寒。
这一次,李承乾也该倒了。
静立于魏王府前,李素呆呆出神,不知过了多久,方老五唤醒了他。
“侯爷,回吗天快下雨了,想回家咱们得快一点”
李素仰头看了看天色,然后叹道:“是啊,快下雨了,但愿雨后又是一个朗朗乾坤。”
方老五咧嘴笑道:“下不下雨都是朗朗乾坤,谁敢不朗朗,老子活劈了他。”
太极宫。
裴俨走在通往万春殿的路上。
裴俨四十来岁年纪,其父曾是跟随高祖李渊打江山的功臣之一,大唐立国后,裴俨荫父恩而入官,朝堂沉浮二十年,如今已是中书省右谏议大夫,专司上谏,廷议,封事。
裴俨的脚步很轻,但每一步迈出皆中规中矩,步履之间仿佛用尺量过似的,每一步的距离大小完全一样,只从他的迈步姿态便可看出,其人在生活中怎样的严谨自律。
他的表情永远带着不苟言笑的肃然,就连与人闲聊都仿佛在讨论军国大事一般,每说一句话都要细细思量过后再说出口,所以二十年朝堂沉浮下来,因为他的性格,裴俨并未交到多少朋友,却也没有什么敌人。
今日进万春殿,裴俨打算履行自己的职责,“右谏议大夫”的主要职责,就是上谏。
李世民在万春殿内批阅奏疏。
万春殿就在立政殿的旁边,立政殿是三省宰相办公的地方,而李世民批阅奏疏比较随性,有时候在甘露殿,有时候又在别的宫殿,召见朝臣也是如此,对于比较亲近的朝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有那帮老杀才将军以及李素等人,基本都在甘露殿召见,至于别的朝臣,可就没这般殊荣了,裴俨便是如此,这种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性格,导致李世民也对他亲近不起来,召见他便选在万春殿。
走到万春殿外廊柱下,裴俨整了整衣冠,然后扬声道:“臣,右谏议大夫裴俨,请觐天颜。”
过了片刻,殿内走出一名宦官,面无表情地道:“陛下宣裴俨进殿。”
裴俨谢过,迈着小步跨进了殿门,见李世民头也不抬地批阅奏疏,裴俨躬身行礼,道:“臣裴俨,拜见陛下。”
李世民搁下笔,揉了揉额头。
最近很烦,烦心事太多,夏末各地汛情不绝,黄河再度决堤,沿岸州县灾情惨重,大唐从内务到外交皆忙得一塌糊涂,更不省心的是,家里还出了一个天字第一号的大混帐,偏偏这个混帐是自己册封的太子,几次动了易储之心,无奈却被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劝住,说的都是场面话,什么“礼不可废”,什么“废长立幼于礼不合”,话里话外都是劝他息了易储之心,当然,众人的言下之意李世民也听出来了。
你本来是老二,大逆不道弑兄杀弟才继承了皇位,这事儿天下人都记着呢,都盯着你呢,现在你又想把嫡长子废了立另外一个皇子,你是想作死吗这么大的江山你还想不想玩了
这个理由比天大,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也没多说,毕竟天家易储这种事太敏感,处处都是雷,饶是半生君臣半生诤友,这种敏感的话题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但李世民听进去了,易储的念头再次被压制下来。自己已经带给天下一个坏榜样了,下一任的大唐皇帝必须是嫡长子,不可轻易。
揉着发疼的太阳穴,李世民抬眼看到裴俨仍躬着身,于是笑道:“裴卿免礼,今日见朕,有何要事”
裴俨脸上闪过一丝迟疑,接着神情很快恢复了坚定,从怀里掏出一本奏疏双手捧着高举过头顶。
“臣启陛下,臣有事奏。”
殿内的宦官马上将奏疏接过,捧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笑着取过奏疏,随手翻开,嘴里却道:“有事你直接面奏不行吗非得写奏疏搞得如此正式,朕实在”
语声忽然一顿,李世民已看清了奏疏上的字,神情不由一滞,接着露出几分古怪的表情。
仔细将奏疏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李世民眼皮跳了几下,然后合上奏疏,长长叹道:“裴卿为何上此本”
裴俨凛然道:“管人间不平事。”
“东市黄守福一案,刑部和大理寺已然了结,唯一剩下的是刑部侍郎韩由的受贿案,裴卿选在这个时候重提此案,到底为了什么”
裴俨道:“案子结了不代表高枕无忧,世间还有恶徒逍遥法外,除恶不尽,谁能说此案真正了结了”
李世民揉着太阳穴,只觉得头更痛了。
眼前这位谏议大夫是个棒槌性子,能拿他怎么办当初了结此案是李世民的授意,大家都不蠢,当然清楚此案背后涉及甚广,一个刑部侍郎只能算是炮灰,再往深里挖,实不知会挖出怎样的惊天人物,为了一桩寻常的凶杀案,有必要把好好的朝堂搞得人心动荡吗
所以李世民果断喊停,查到韩由这一步就够了,黄守福的家眷突然翻供说是误饮了药物,朝中君臣也非常聪明地默认了这个事实。
这就是火候,无论蒸煮煎炒,讲究的都是一个火候,火候过了,一锅菜便糊了,大家都没法吃,李世民目光老辣,在一个最适合的点上果然停下,火候把握得特别好,从此风平浪静,大唐的马车继续滚滚向前行进
可是这个该死的裴俨,今日的奏疏上又把此案翻了出来,奏疏上不仅把汉王抖落了出来,而且言语间隐指东宫太子与此案有关。
这就非常讨厌了,逼着李世民把这团火烧得更旺盛,生生烧糊了一锅菜。
“此案到此为止,裴卿不必再深究了,连苦主的家眷都说是苦主本人误服了冲克之药而丧命,主动撤回了状诉,所谓民不举,官不究,裴卿何必又把此案翻出来”说着李世民狠狠瞪了他一眼。
讨厌啊,左看右看讨厌还嫌我事不够多,不够烦么硬生生又给我添了一桩。
裴俨却丝毫不肯妥协,作死之态颇具魏徵神韵。
“陛下这桩案子已不止是苦主的事了,而是朝堂之事陛下,汉王跋扈长安,纵奴欺压良善,也不止这一桩案子,臣这里还有本,历数汉王殿下多年恶行,请陛下御览”
说着裴俨从怀里又掏出一份奏疏,双手高捧过头顶。未完待续。